1. 杭州歷史古跡
(1)文明源頭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鎮,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良渚文化」在這里發生,延續了5000多年文脈。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現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規劃將要建設國家公園),從博物館陳列的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為古都譜寫的5000多年神韻,璀璨奪目,堪稱中華文明瑰寶。
(2)道骨仙風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於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嶺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稱葛仙庵抱朴廬,舊名先後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宮,相傳為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設爐煉丹修煉之所,有「瑤台仙境」之稱。葛嶺抱朴道院與黃龍、玉皇合稱「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於晉,南宋時曾被宰相賈似道據為別墅,元代毀於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協會從2001年6月開始,主持修復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復竣工,舉行神像開光儀式,正式向遊人開放。
抱朴廬舊址:
抱朴,是道教教義,即保守本真,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世事困擾,所謂「人行道歸朴」。葛洪自號抱朴子,並以名其書,作有《抱朴子》七十卷。從葛嶺山麓赭黃色穹門入口,拾級經流丹閣,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蔥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間福地」、「不亞蓬瀛」等題刻。再從滌心池拾階而上,便到抱朴廬舊址。
現在的抱朴道院:
現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東側為半閑草堂,另側為紅梅閣、抱朴廬,還有煉丹古井、煉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跡。現為杭州道教協會所在。
(3)胥丘東起最高樓—鼓樓
鼓樓位於吳山東麓、中山路與望江路相關處,舊名朝天門,鼓樓只是它的俗稱。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為吳越王錢氏所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疊石,高四仞有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為通道,橫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東西閱門對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許。武台左右北轉,登石級兩曲,達於樓上。樓上高六仞有四尺,邊基而會,十有一仞,貯鼓鍾以司漏刻。」古時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門總高十一仞,在當時確實可以對周邊的一切建築物「一覽眾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收錄的詩詞中如「城上高樓接太霞」(趙子昂)、「胥丘東起最高樓」(高得)等句,絕非虛誇之辭。既可藏兵又貯鍾樓,朝天門在當時起到了城防和報時的雙重作用,故有「鼓樓」之稱。
南宋時仍稱朝天門,御街(又稱天街,今中山路)從其下過。元大德三年(1299)改稱「拱北樓」,明洪武八年(1375)改「來遠樓」,不久又更名「鎮海樓」,有匾,篆書「吳山偉觀」四字。成化十年(1474)毀於火,總督浙江軍務胡宗憲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長)為之作《重修鎮海樓記》。清初又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緒年間(1875—1908)又整修。清時,鎮海樓與鎮東樓(今通江橋東)、雄鎮樓(今上倉橋東)同稱「省城大觀」。
1970年,鼓樓因道路擴建而拆除。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歷史進程中,鼓樓的復建終於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1年月8月,復建工程正式啟動。僅僅一年之後,巍巍鼓樓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麗的吳麓。在完成細部裝修和周邊景觀布置之後,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樓,已於2002年10月西湖博覽會期間向市民和中外遊客開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於浙江杭州清波門南宋聚景園舊址。史又稱回回墳、丁氏壠、番回冢墓、南園回教公墳,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宋代末年。該地被中西亞東來穆斯林選為殯葬之地。元以後墓廬日增,佔地近7萬平方米。據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漢文墓碑記載,歷史上有諸多和卓、王子、長者等高層人士殯葬於此。著名回族文學家丁鶴年及其家人亦多葬於此。1953年擴建西湖風景區時,該墓園遷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剎古寺 仙靈所隱
杭州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又名雲林寺,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開山祖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僧眾三千,成為江南名剎。大雄寶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經幢均是五代十國吳越時的遺物。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龍藏等等,都是珍貴的寶物。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葯師殿。
(6)伊斯蘭教的東方聖地—鳳凰寺
鳳凰寺位於中山中路,是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廣州的獅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創建於唐代,以其形似鳳凰,故名。宋代毀於火。元時,來自西域的大師阿老丁慨然捐資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壯麗,煥然一新。寺內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築。正殿沒有梁架。殿頂上起攢尖頂三座是宋代的遺物。中間一座上刻《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時設置的。寺內還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遠在五代,杭州與阿拉伯國家就有友好往來。如今,這里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宮遺夢
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鳳凰山築紫禁城,周長4.5公里。又築外城高6.7米,闊3.3米,城門13座。紫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氣勢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焚燒殆盡。只有白塔橋邊的白(石)塔依然屹立。從白塔眺望鳳凰山南宋故宮遺址,一片蔥綠,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級直達鳳凰山巔。
(8)一劍霜寒十四州——錢王陵
錢王陵,是杭州城締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者——吳越國王錢鏐的墓地,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錢鏐(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臨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擾攘之際,割據一方,建立創立吳越國,為當時十國之一,北起蘇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稱「一劍霜寒十四州」。吳越國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國」、「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發展生產,吳越國成了富甲天下的經濟強國,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太平興國三年(978),其孫弘俶舉旗歸宋,納土國除,共統治兩浙八十餘年。
錢王陵坐落在浙江臨安市錦城太廟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廟山,左右列距青龍白虎兩砂,與功臣山遙遙相對,陵區內築有牌坊、錢王祠、州祠、凌煙安國樓等景點。到處是蒼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國樓,青山綠水秀麗美景盡收眼底。
(9)精忠報國瀝肝膽—岳王廟
岳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 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殿內塑有岳飛彩像,其上有岳飛草書:「還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飛墓,系塊石圍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雲墓。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 墓道階下有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古柏森森,庄嚴肅穆。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環山,山石崢嶸,古木參天,藤蔓遍布,風景清幽,山間溪水滋潤茂林修竹,更顯神秘,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隨著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給後人留下眾多的反映出當時古人高超精湛技藝的摩崖石刻藝術。杭城古時曾有吳越國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極少的唐代石刻遺跡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石刻遺存,而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稱「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約有19處,其中較為集中的有靈隱禪寺前的飛來峰造像,規模最大的約有400餘尊(其中一部分已風化剝落)、慈雲嶺造像、石屋洞造像、煙霞洞造像、仁王講寺造像、寶成寺造像、聖果寺造像、天龍寺造像、通玄觀造像等,另外鳳凰山、寶石山、紫陽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於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於洞窟之內兩種,同時又有造像和文字兩種形式。
2. 簡略地說說杭州的歷史
1、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
2、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3、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5、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
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郊區仍為杭縣,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3. 杭州是幾朝古都都是經歷了哪幾個朝代
杭州市兩朝古都,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版州得益於權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3)杭州哪裡有古歷史擴展閱讀: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 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4. 歷史文化名城之杭州有哪些歷史名勝古跡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
著名的旅遊勝地有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跨湖橋遺址等。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杭州下轄9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01.8萬人,城鎮化率75.3%。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5. 杭州有哪些歷史名地
【西湖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0.04平方公里。東起杭州城區松木場、保路轉少年宮廣場北,經白沙路、環城西路、湖濱路、南山路至萬松嶺以南及吳山、紫陽山、雲居山景點全部;南自鼓樓沿吳山、紫陽山、雲居山東側山麓經鳳山門沿鳳凰山路於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錢塘江北岸,轉珊瑚沙貯水庫至留芳嶺以北;西自留芳嶺、竹竿山、九曲嶺、名人嶺至美人峰、北高峰、靈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線以東;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學西圍牆)轉青芝塢路北側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場以南。外圍保護區面積35.64平方公里,東起南星橋江濱公園、江城路、鳳山橋、中山南路、鼓樓轉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轉慶春路、武林路、教場路至環城西路以西地區;南至錢塘江主航道中線,杭富路至轉塘以北地區;西為留轉路以東地區;北自留下,經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門以南地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內以西湖為核心,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和風景名勝點100餘處,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又稱明聖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環山,東面為市區,三面雲山一面城。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稱西湖。蘇東坡守杭時有詩: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湖體輪廓近似橢圓形,面積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湖底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處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白堤、蘇堤,將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個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島。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龍泓澗、長橋溪。西湖引水工程鑽地穿山,引來錢塘江清流。調節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聖塘閘,經聖塘河流入運河;一是涌金閘,經浣紗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門外的城河。西湖遠古時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以後由於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斷,在沙嘴內側的海水成了一個瀉湖。所以民間諺語說: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沖洗,又經歷代人工疏浚治理。詩人白居易(772~846)和蘇東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長官時,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而且構成了湖中三島、白蘇二堤、湖上塔影的佳麗景色。環湖山巒疊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清漪碧波和綠雲翠谷間,閃爍著無數秀麗的自然景觀和璀璨奪目的歷史古跡。中國民間傳誦: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並說西湖之美,古今難畫亦難詩。明正統間,有日本國使者游西湖,曾題詩說: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西湖十景題名源於北宋山水畫家宋迪題畫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等來標出自己所畫的作品內容。後來山水畫家競相仿效。公元13世紀,南宋畫家馬遠、陳清波在擷取西湖風景精華所作的畫中,也分別標上柳浪聞鶯、兩峰插雲、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曉和南屏晚鍾,以後又畫了花港觀魚、麴院荷風兩幅,於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說法。清朝康熙皇帝南巡遊西湖,為十景題名立碑,並改兩峰插雲為雙峰插雲,麴院荷風為麴院風荷。西湖十景就這樣確定下來了。1985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等單位發起徵集新景點、新景名的活動,有5萬人參加,歷時8個月。結果,遴選出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等十景,人們稱之為新西湖十景。陳雲、劉海粟、趙朴初等10位名家為之題名立碑。西湖風景名勝區內,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點還有天竺、五雲山、鳳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鶴亭、劉庄、杭州花圃、植物園、南高峰、水樂洞、獅峰、葛嶺、紫雲洞、西溪、靈峰探梅等。
6. 杭州的歷史古跡
西湖,龍井茶,靈隱寺,飛來峰,以及西泠印社、胡雪岩故居,六和塔,雷峰塔,錢王陵、太廟和良渚文化遺址。
7. 杭州的歷史有多久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地區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傳大禹到會稽(今紹縣)赴諸侯大會,在此「舍航(杭)登陸」,因稱「禹杭」,日後訛傳成「餘杭」。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又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於今杭州地域置錢唐縣,同時置餘杭縣,同屬於會稽郡。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錢唐之名最早見於正史記載。
漢承秦制,漢初時節實行道、邑、侯國並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錢唐縣境屬於韓信的楚王國。六年春,立劉賈為荊王,屬荊王國。十二年立劉濞為吳王,屬吳王國。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誅吳王濞,錢唐縣復屬會稽郡,隸屬於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廢江都國。會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級治安軍事機構)從山陰縣(今紹興)遷治錢唐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會稽郡隸揚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錢唐縣為泉亭縣,王莽建立新朝承襲之。東漢初,復錢唐縣舊名。
三國時,錢唐縣屬吳國,並為吳郡都尉治,隸屬於揚州。兩晉時期,錢唐縣仍屬吳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陳,廢錢唐郡,並桐廬、新城入錢唐縣,割吳郡鹽官(今海寧)、吳興郡餘杭,及富陽、於潛共5縣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時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餘杭郡置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
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避金兵自揚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升杭州為臨安府,亦稱行在所。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府,設兩浙都督府,不久改為安撫司。次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為杭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於杭州,次年改稱江浙行省,杭州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於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佔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為杭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直屬浙江省,並為省會所在地。民國 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軍佔領杭州。淪陷期間,原8個區改為7個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為浙江省直轄市,並為浙江省省會。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8. 杭州的歷史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定都於此,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地區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傳大禹到會稽(今紹縣)赴諸侯大會,在此「舍航(杭)登陸」,因稱「禹杭」,日後訛傳成「餘杭」。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又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於今杭州地域置錢唐縣,同時置餘杭縣,同屬於會稽郡。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錢唐之名最早見於正史記載。
漢承秦制,漢初時節實行道、邑、侯國並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錢唐縣境屬於韓信的楚王國。六年春,立劉賈為荊王,屬荊王國。十二年立劉濞為吳王,屬吳王國。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誅吳王濞,錢唐縣復屬會稽郡,隸屬於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廢江都國。會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級治安軍事機構)從山陰縣(今紹興)遷治錢唐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會稽郡隸揚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錢唐縣為泉亭縣,王莽建立新朝承襲之。東漢初,復錢唐縣舊名。
三國時,錢唐縣屬吳國,並為吳郡都尉治,隸屬於揚州。兩晉時期,錢唐縣仍屬吳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陳,廢錢唐郡,並桐廬、新城入錢唐縣,割吳郡鹽官(今海寧)、吳興郡餘杭,及富陽、於潛共5縣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時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餘杭郡置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
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避金兵自揚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升杭州為臨安府,亦稱行在所。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府,設兩浙都督府,不久改為安撫司。次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為杭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於杭州,次年改稱江浙行省,杭州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於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佔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為杭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直屬浙江省,並為省會所在地。民國 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軍佔領杭州。淪陷期間,原8個區改為7個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為浙江省直轄市,並為浙江省省會。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9. 杭州有什麼歷史遺跡
南海觀音立像:海天佛國的象徵 ·心字石:對佛誠心或友情的象徵 ·桃花島:神仙美景令世人皆嚮往 ·不肯去觀音院:最著名的觀音道場 ·南天門:離心之浮沉,得平等安詳 ·法雨寺:宏大高遠,氣象超凡 ·朝陽洞:旭日東升,先映此洞 ·秀山島:蘊有很多優美的民間傳說 ·慧濟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岱山:古稱蓬萊仙島,歷史悠久 ·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於其中 ·六橫列島:海洋文化源遠流長 ·沈家門漁港:獨特的海島漁港景觀 ·朱家尖島:觀音故事中的「佛渡島 ·梵音洞:膜拜觀音菩薩現身名洞 ·嵊泗列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印山越國王陵文化旅遊區 ·曹娥廟:號稱江南第一廟 ·西施故里:展示古越文化 ·鑒湖:江南最早的塘堰工程 ·五泄:天然的山水畫卷 ·香林花雨風景區文化區 ·周恩來祖居:愛國教育基地 ·沈園:沈氏的私家花園 ·東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柯橋古鎮:著名水鄉集鎮 ·吼山風景區:自然風光獨特 ·柯岩風景區:多種美景於一 ·三味書屋:魯迅讀書的私塾 ·百草園:魯迅童年的樂園 ·魯迅先生筆下的咸亨酒店 ·魯迅故居:重點文物保護單 ·青藤書屋:前明徐渭故宅 ·蘭亭:非常有名的游覽地 ·杭州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 ·杭州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 ·杭州西湖十景之麴院風荷 ·杭州西湖十景之雙峰插雲 ·杭州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杭州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鍾 ·杭州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杭州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剡溪:九曲勝景天下聞名 ·莫干湖:碧水藍天,風景秀麗 ·月湖: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 ·慈湖:四季水清如鏡 ·牛頭山湖:浙江三大水庫之一 ·花溪:動物資源豐富 ·雙溪竹海漂流:江南第一漂 ·南北湖:錢塘江畔璀璨明珠 ·新安江:盤山繞嶺,千回萬轉 ·富春江:錢塘江的主要航道 ·垂雲通天河:苦樂奇險集一身 ·千島湖: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 ·樹木蔥郁的北高峰 ·金雞山:壯麗的石頭山 ·劃岩山:山水風景奇巧纖秀 ·太和山:野餐郊遊好地方 ·落鶴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 ·江南勝景仙華山 ·九峰山:丹霞地貌結構 ·金華山:度假的仙游勝地 ·九龍山旅遊度假區 ·超山:堪稱藝術勝地 ·天目山:宛如雙目仰望蒼穹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飛來峰:極富傳奇色彩 ·魯鎮的黑夜與白天(遲子建) ·湖山懷舊錄(張恨水) ·游天台山日記(徐霞客)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葉聖陶) ·遊子文化的現代性(張抗抗) ·除卻雁盪不是山(舒婷) ·臨平登山記(郁達夫) ·春日游杭記 (林語堂) ·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 ·大陳島:富有傳奇色彩 ·龍潭坑:又稱龍潭溪 ·大鹿島:美麗的天然浴場 ·仙居:風景秀,歷史久 ·桃源風景名勝區 ·馬嶺:野味特濃的景區 ·五指岩:被稱為五指探雲 ·石鵝岩:天然成趣 ·方岩風景名勝區 ·滿覺隴:充滿文化底蘊 ·桐廬:自然景色多姿多彩 ·浙西大峽谷:知名度極高 ·大清谷:天堂里的世外桃源 ·臨安風:一顆綠色明珠 ·瑤琳洞:被譽為瑤琳仙境 ·白娘子和許仙的經典傳奇 ·宗澤與金華火腿的故事 ·粽子的由來和意義 ·有關溫州茶葉的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史量才與西子湖的情緣 ·秦檜的惡臭和民間著名美食 ·鴉片戰爭遺址公園 ·孔廟:祭祀孔子的家廟 ·太平天國侍王府 ·規模龐大東陽盧宅 ·「金庭觀」王羲之墓 ·諸暨城關西的西施殿 ·天一閣:古老的私家藏書樓 ·錢業會館:園林式會館 ·白雲庄:黃宗羲講學的地方 ·莫氏庄園:磚木結構建築群 ·陳閣老宅:當年的宰相府第 ·上林湖越窯遺址 ·馬家浜文化遺址 ·良渚古文明遺址 ·蔡元培故居 ·竺可楨故居 ·秋瑾故居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寧波總工會紀念館 ·寧海縣柔石故居 ·浙江嘉興茅盾故居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王國維故居 ·龔自珍紀念館 ·清真禪寺 ·舜王廟:著名的古建築之 ·嘉興海神廟 ·紹興長慶寺 ·大佛寺:稱雄江南一帶 ·七塔寺:佛教古建築群 ·天童寺:建築華麗宏偉 ·國清寺:依清代官式營造 ·阿育王寺:建築規模恢宏 ·保國寺:最古木結構建築 ·普濟寺:軸線對稱的格局 ·寶成寺:內有麻曷葛刺造 ·大善塔:省文物保護單位 ·慶安會館:即天後宮 ·江南運河:京杭運河的南段 ·它山堰:古老的水利工程 ·優美的杭州武林廣場 ·京杭大運河:偉大的水利工程 ·諸葛八卦村:布局十分奇巧 ·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橋 ·幽靜典雅的陳閣老宅 ·雷峰塔:西湖標志性景點
10. 杭州是哪六朝古都
杭州是古都,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都在此建都
六朝古都的說法是這樣來的:
早期有四大古都的說法,四大古都指洛陽、西安、南京、北京 。
1.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 開封和洛陽、西安、南京、北京一起並稱為五大古都 。
2.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 杭州和洛陽、西安、南京、北京、開封一起並稱為六大古都。
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 安陽和洛陽、西安、南京、北京、開封、杭州一起並稱為七大古都。
4.二十一世紀初鄭州倡議申報中國第八大古都,安陽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鄭州一起並稱為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的建都朝代如下:
1、洛陽: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
2、西安:十朝古都(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3、安陽:七朝古都:(商朝,後趙,前燕,冉魏,南燕,東魏,北齊)
4、開封:七朝古都(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
5、北京:六朝古都(後燕,遼,金,元,明,清)
6、南京:六朝古都(孫吳,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劉宋、蕭齊、蕭梁、陳)
7、杭州: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在此建都
8、鄭州:五朝古都(黃帝,夏,商,鄭,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