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楊仁執是歷史上哪個人

楊仁執是歷史上哪個人

發布時間:2021-03-12 07:54:01

㈠ 楊仁愷的人物生平

楊仁愷早年曾先後在成都群覺女子中學擔任歷史教員,成都球精印刷廠負責校對、出版工作。抗戰時期,楊仁愷移居重慶,和當時集中在重慶的文化藝術界名人郭沫若、徐悲鴻、沈尹默、謝無量、金毓黻、潘天壽、張大千、黃賓虹、呂鳳子、傅抱石、老舍等諸先生接觸頻繁,受益頗多。曾擔任重慶德光印書局協理與《說文月刊》出版社合夥人、負責人與顧問;重慶私立敬業高級專科商業學校、長江音樂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文物》雜志顧問。1945年日本投降後,楊仁愷移居北平,擔任北平市政府技正,進一步與文化、文物界名人密切交往,與書畫鑒賞家張伯駒、徐石雪、陳半丁、鄧拓等文化名人志同道合,披覽歷代藏品,交流鑒定心得。
1950年郭沫若同志推薦文化部文物局為果,轉任東北局文化部研究員,先負責文溯閣《四庫全書》的整理與編撰,有「文溯閣大學士」之稱。1952年,參與並負責了末代皇帝溥儀偽滿散失的大量歷史國寶《故宮散失佚目》的追繳與考證工作。楊老先後在東北銀行鑒定與整理所存歷代書法名畫,以及參與接收1945年8月蘇聯紅軍繳獲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所盜國寶撥交東北博物館的接收工作;明察暗訪追尋大量散失於民間歷史國寶的下落,收繳、追回、鑒定與考證搶救了大批歷史流失國寶,同時竭心盡力追尋與搶救千年歷史中散失於海外大量國寶,通過索回、捐獻、捐贈及回購等方式使歷史散失的大批國寶一一回到祖國懷抱。同時也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的開放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91年,楊仁愷先生為九一八紀念題銘碑文:「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佔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告誡世人「任何時候,都勿忘國恥。」
楊仁愷晚年應邀訪問亞、歐、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追尋祖國多災多難歷史中散失海外的流失國寶,交流與考察各國的文博藝術事業,為推動文博和美術事業的交流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楊仁愷這一時期頻繁出訪世界各地及國內各地,一方面,從各國家國家博物館、著名博物院、美術館、知名學府及各類機構中獲得了大量追尋國寶線索並予以考鑒記載;另一方面,在世界知名拍賣機構、華人機構、各類藝術機構及私人渠道、大小私人藏家等獲得線索,追尋國寶歷史跨度五千年。一方面通過促成眾多所有者認識歷史捐贈回中國,同時回購與記錄下大量國寶的現狀、保存及歷史、脈絡、經歷與價值,通過考鑒並予以記錄在案。 楊仁愷調到東北文化部後,先是協助東北圖書館整理補綴《四庫全書》。5個月後,他開始清理由東北銀行轉來的一批文物。
歷朝歷代,清明上河圖都占據極高地位,稱為中華第一神品。這天,楊仁愷從庫房拿出一長卷,慢慢展開,5米多長的絹本上,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風俗畫。楊仁愷的眼睛為之一亮,急切地尋找款識與題跋,可惜,這幅題為《清明上河圖》的巨作上沒有作者署名,但是畫後只有金代張著的題跋,明確作者為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座藝術豐碑,歷朝歷代仿作摹本很多,楊仁愷先生過目的就不下十多幅,難道歷代皇宮史學家定為真跡的也為贗品?是否真跡在幾百年裡被淹沒在贗品中。如果它為真跡的話,那麼,所接收蘇聯紅軍繳獲溥儀所攜的清明上河圖也是錯定為贗品,百年來真跡無人得見。而在此之前,楊仁愷對明代畫家仇英臨摹的《清明上河圖》進行了鑒定,後來仇英的《清明上河圖》一直保存在遼寧省博物館,也成為鎮館之寶。
楊仁愷根據記憶中諸多歷史文獻中的記載文字描述,畫卷逐漸展開,比如:開封的橋為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眼前的畫卷與印象與記錄一步步吻合,他不敢相信,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竟然在這批文物中。他立即對此進行了認真的藝術鑒定,最終確認,此畫是張擇端的真跡,他鄭重地寫上了鑒別結論。自此《清明上河圖》真跡經歷幾百年淹沒,重新恢復了它本來面目。這就是「國寶遇到國眼」的佳話來歷 。 派到東北文化部工作以後,由於工作關系,楊仁愷經常到北京硫璃場,每次進京,榮寶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個夏日,楊仁愷午睡時被人喚醒。一個外地青年,拿來一些碎紙片,去過很多地方,無人能辨識,也無人敢買。說好像是清宮的書畫,請楊先生前去鑒定。
正在榮寶齋里間午間休息的楊仁愷一聽「書畫」二字,睡意全消,馬上來到榮寶齋門市部。這位青年由於屢次碰壁,只要一千餘元。楊仁愷翻看那些碎紙片這包碎紙片,果然是國寶。他感覺事情背後不那麼簡單,但青年人好象有難言之隱不便開口,楊仁愷便囑咐工作人員付錢給他並留下地址聯系,年輕人領了錢很快就消失了。整整一下午,楊仁愷沒動地方,拼湊整理出37件書畫,且多是精品和孤本。其中最完整的是北宋陳亞之的《自書詩稿》,上面有司馬光、蘇軾等大家的題跋,是有名的傳世孤本。最讓楊仁愷興奮的是,發現了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詩》。事後,楊仁愷按照地址讓人尋找該年輕人,發現地址是假的。榮寶齋把這批國寶贈給了故宮博物院。
幾年後,這位年輕人又拿來一包碎紙片來到榮寶齋。天緣巧合,這天,楊先生又在榮寶齋作客,也增值中午午間休息。工作人員請來午睡中的楊先生來辨識碎片的真偽,楊仁愷驚奇發現,這些都是國寶,他層多年苦尋中的故宮散失書畫中的一些作品碎片。在這背後又有一些未為世人所知的故事逐漸顯露出來。後來成為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傳奇佳話。 楊仁愷先生與鄧拓相交甚早,感情篤深。「文革」中,文物鑒賞家楊仁愷被造反派說成是鄧拓的走卒,三次抄家,多次批鬥,一個耳光打得他視網膜脫落,而且不準他住院,楊老的右眼從此失明,左眼視力也只有零點幾。
那位一耳光打瞎了楊老右眼的青年,在楊老重回崗位擔任博物館副館長之後,仍然在楊老手下工作。一次調薪,在提薪名單中有這個青年的名字,「楊館長能不能同意?」辦公室主任猶豫了好長時間,才拿著名單找到楊仁愷,楊仁愷毫沒猶豫:「我同意,上報吧。而對待《聊齋志異》原稿問題上,在權威否定下,他堅持真理,獲取更多參照與物證,參照蒲松齡《古風詩》手跡,考證《聊齋志異》原稿為真跡 。(全國優秀作文選(美文精粹)第8期)

㈡ 楊蓉在《鍾馗捉妖記飾演哪個角色

楊蓉 飾 凌兮
《鍾馗捉妖記》是由鄭偉文執導,秦溱編劇,楊旭文、楊蓉、麥迪娜、李子峰、丁子峻等聯袂主演的古裝魔幻劇。

㈢ 電視劇鍾馗捉妖記大結局什麼意思穆天然和櫻在一起了嗎楊仁致死了嗎

穆天然與楊仁執前去天嵐海閣,被凌兮阻攔。楊仁執與凌兮糾纏,穆天然與楊司伯展開大戰,千鈞一發之際,神女帶領眾人破了秦州城的結界,斷了楊司伯的力量來源,穆天然終於勝過楊司伯。楊司伯發了瘋,催動愚下木毀了天嵐海閣。楊仁執重傷將死,彌留之際,凌兮掙脫了控制恢復了記憶。化身為鍾馗的穆天然,離去之前,為楊仁執渡元氣續命,但已於事無補。回歸天庭的鍾馗,忘卻了凡間所有事,因毀掉了愚下木還升了官。凡間,人魔和解,一個世外小村,死去的夥伴們都復活了,和倖存下來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其中一個小孩,和穆天然兒時一模一樣,那是穆天然與罌粟的孩子,只不過沒人記得孩子的父親是誰。

㈣ 歷史上最賢德的皇後是誰

在漫長的歷史之中,我國的朝代更迭,推動歷史發展,帝王可以說是一國之主,決定著國家的走向和發展,而皇後則為國母,負責帝王後宮的大小事務和教導子女成才。在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皇後人選繁多,但是能夠稱為賢德的卻不多,那麼中國歷史上最具賢德的皇後到底是誰呢?在我心中,一共有三位皇後可以說是最具賢德的,她們分別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東漢最著名的皇後陰麗華和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的發妻馬大腳。

三、開國皇後馬大腳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乞丐帝王,在其未成為帝王之前,曾經甚至做過乞丐,也是因為在其岳父之下謀得的帶兵之職才逐步的走上開國之路。馬大腳可以說是一路陪著朱元璋走上皇位的女人,在這之中用自己的財產換來了丈夫和養父的關系緩和,更是在朱元璋被關之時偷偷的送糧食給他充飢。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冊封了跟隨他戎馬一生的皇後。馬大腳由於從民間而來,具有民間婦女勤儉持家的美德,更是有著多年行軍所積累下的眼界與心胸,無論是管理後宮還是輔助朱元璋都是一把好手。

㈤ 鍾馗捉妖記女主和誰在一起了楊仁執和穆天然誰是閣主的兒子

女主?你說的是凌兮?楊認真是司仲的兒子!天然是閣主兒子!

㈥ 歷史上有哪些賢德的皇後

談起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母性代表,莫過於「周朝三母」,而其中又以周文王之妻太姒(sì)最為賢德。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情詩里頭的君子與淑女,指的就是文王與太姒。為何文王如此鍾情太姒,其原因正是淑女之賢慧。
太姒生於有莘國,出身於姒姓之貴族家庭,雖為千金,卻沒有驕奢的壞習慣,而且認真學習各種女紅與家事,平日生活十分節儉,性格仁愛和順、賢德而深明大義。
文王姬昌愛慕太姒之賢德,到渭水去迎娶她。那時渭水沒有橋梁,文王便將小船並排,搭成一座浮橋,到對岸迎娶太姒,可見得文王的重視。
成為文王夫人的太姒,依然保持賢德節儉之性。她效仿文王的祖母太姜和母親太任的賢德,繼承其高尚德行;遵守媳婦應盡的禮數,勤勉謹慎、謹守婦道,從未有過失禮之行;同時也奉行孝道,經常回家探望、照顧父母。
太姒生育了十個兒子,一如婆婆太任對教育的注重,太姒對於孩子的德育也相當重視,因此兒子們從小到大從未做過不正之事,從而成就了周武王之武勇、周公之聖德。
「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按:大通太)周朝能有如此盛世,三母功不可沒,其中又以太姒最為賢德,因此後人又稱之為「文母」。

夫之良佐——唐長孫皇後

在歷史上的賢後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應當仁不讓地佔第一位。長孫氏當上皇後後,不僅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賢良恭儉、嚴於律己的美德,她對待自己家族的作為也堪稱千古表率。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哥哥,與李世民是至交,輔佐李世民贏取天下。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任宰相,長孫皇後卻奏稱:「妾既被立為皇後,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後、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後的再三推讓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長孫皇後的此等品行實在讓人嘆服,比之現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

長孫皇後所生的長樂公主出嫁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長孫皇後得知後,不僅不怪罪魏徵,還對他誇贊有加。在長孫皇後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還不足以傳頌千載。公元632年,魏徵力阻春狩,觸怒龍顏,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殺掉這個莊稼老漢!」長孫皇後問莊稼老漢是誰,李世民說:「當然是魏徵,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我。」長孫皇後立即穿上皇後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參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忙問:「何事如此鄭重?」長孫皇後說:「我聽說,領袖英明則部下正直,魏徵之所以正直,正由於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賀!」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後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臉陰雲隨之而消,不久之後反倒擢升魏徵當宰相(侍中)。也正因為有魏徵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代明君,說到底,這中間實際上還有長孫皇後的一份功勞。

長孫皇後雖然位尊皇後,但生活很儉朴,平日衣物僅夠穿而已。她36歲時染病不起,臨終留下遺囑:依山而葬,不用造墳,也不用棺槨,以木器瓦器儉薄送終。同時規勸太宗納忠容諫,不受讒言,節制游樂打獵和役使百姓。長孫皇後去世時,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從此「失一良佐」!

萬人慟哭——明朝馬皇後

相比於尊華氣度無以復比的長孫皇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無疑只能算得上是個平常人。但馬皇後作為一個平凡女子,生在亂世,有膽有識,在艱難逆境中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在大富大貴時,不奢不驕,始終不忘民間疾苦,不改勤儉本色,並用自己的言行來規勸、影響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極不平凡的貢獻。馬皇後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以降乃至命婦(泛稱受有封號的婦女)、民婦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

在朱元璋整個征戰過程中,馬皇後始終堅持帶領婦女為軍士縫衣服、做鞋襪。朱元璋率師親征,為鼓勵士氣,她還將後宮的金銀財寶、綢緞絲帛全拿出來犒勞將士。朱元璋誇贊馬皇後的賢德可與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相媲美。

眾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歡女人干政,他認為「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為「寵之太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還特地命人纂述《女誡》,以示警誡。但馬皇後是個例外。

明朝將領攻克了元大都後,把繳獲的金銀珠寶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這些寶物喜形於色,馬皇後卻在一邊潑涼水:「元朝有這些財寶卻不能保住國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們另有其他寶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說:「我懂了,皇後的意思是人才是寶。」馬皇後接著說:「陛下說得對。我與陛下從貧賤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擔心驕橫縱恣由奢侈而生,國家危亡皆細小之處而起,所以希望廣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馬皇後接著又說:「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朱元璋聽後不由得感慨萬千,馬上叫來女史錄入史冊。

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馬皇後還在規勸丈夫做個好皇帝。1382年,馬皇後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由於知道朱元璋的壞脾氣,害怕治不好而連累醫生,馬皇後竟堅持不肯服葯。彌留之際,朱元璋問她還有什麼話講。她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在她死後痛哭不已,並不再立皇後。據說,馬皇後出殯那天,南京百姓幾乎傾城而出,自發為她送葬。時值盛夏,史載那天忽然電閃雷鳴,下了一場瓢潑大雨,萬千百姓在大雨中慟哭,竟然沒有一個回家躲雨的。這與當今一些官員親屬出殯時,眾多豪華轎車送別,而百姓卻大吐口水的例子相比,真是大相徑庭!

公私分明——東漢馬皇後

與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和朱元璋的馬皇後相比,就知名度而言,東漢明帝的馬皇後似乎要遜色許多。但是,置於東漢那段傾軋穢行、外戚橫行的特殊歷史時空之下,馬皇後的作為完全可稱得上「出淤泥而不染」,也因此成為東漢那段不堪回首的宮闈歷史中不多的閃光點。

公元70年,明帝的同父異母兄弟楚王劉英企圖謀反,事情敗露後自殺身亡。劉英一案,牽連了很多黨羽。大家胡亂攀引,結果冤獄重重,受株連的人不計其數,下獄和判處流放的官員竟多達幾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勸諫皇上停手,但明帝根本不聽。馬皇後知道後十分憂慮。一天,明帝回宮,她趁機向明帝進言,請求明帝不要把案件無限擴大,神情悲楚。明帝深為感動,半夜時睡不著覺,反復思念馬皇後的話,過後便放了許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結案了。

盡管馬皇後深為明帝及後來的章帝所敬重,但在家、國之間,她卻從來公私分明,堪稱公而無私的楷模。

明帝去世後,馬太後的三個弟弟自認為是皇親國戚,私闖宮門,非要強行入宮吊喪不可,遭到守宮門的衛士楊仁的拒絕,引得國舅大怒並向章帝告狀。事情傳出後,馬太後不僅沒生氣,反而贊揚說:楊仁執法不阿,不避權貴,這才是國家的忠臣!並要求章帝提拔楊仁。

章帝想按照兩漢的制度封三個舅舅為侯爵,馬太後不允許。一些大臣以為太後是故作謙虛,為了討太後和國舅的歡心,便聯名上書說:天久旱不雨,是由於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陰陽失調所致。請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們為侯。馬太後看到奏章後,非常氣憤,向章帝歷數外戚禍國的例子。章帝見太後如此堅持,只好把封侯的事暫時擱起。

馬後一生勤儉、樸素謙遜、知書識禮,她的所作所為對明帝、章帝兩朝政治都有著積極影響,因此贏得後世贊譽。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偉大的女性。唐長孫皇後、明馬皇後、漢明帝馬皇後,可謂其中的佼佼者。反之,一個驕淫奢迷、貪婪無度的妻子,最終也會使自己的夫君跌落下馬,毀其前程。

常言道:「妻賢夫禍少,妻貪夫招罪」,從近年來不少的腐敗案例來看,許多都是官太太們助紂為虐,最後使得夫君鋃鐺入獄。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若我們領導幹部的妻子們都能做到廉潔自律,乃家之大福,國之大福也!

㈦ 中國歷史上三大賢後是誰

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

提起封建時代的後妃,許多人都對她們嗤之以鼻,認為是「紅顏禍水」。確實,歷史上有些後妃憑借自己的特殊身分,結黨營私,擾亂朝綱,禍國殃民。然而,在史冊中,也有被稱為「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足以母儀天下的賢後,她們賢慧有德,深明大義,為政治清明、社會穩定起了積極作用。


夫之良佐——唐長孫皇後

在歷史上的賢後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應當仁不讓地佔第一位。長孫氏當上皇後後,不僅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賢良恭儉、嚴於律己的美德,她對待自己家族的作為也堪稱千古表率。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哥哥,與李世民是至交,輔佐李世民贏取天下。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任宰相,長孫皇後卻奏稱:「妾既被立為皇後,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後、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後的再三推讓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長孫皇後的此等品行實在讓人嘆服,比之現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
長孫皇後所生的長樂公主出嫁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長孫皇後得知後,不僅不怪罪魏徵,還對他誇贊有加。在長孫皇後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還不足以傳頌千載。公元632年,魏徵力阻春狩,觸怒龍顏,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殺掉這個莊稼老漢!」長孫皇後問莊稼老漢是誰,李世民說:「當然是魏徵,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我。」長孫皇後立即穿上皇後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參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忙問:「何事如此鄭重?」長孫皇後說:「我聽說,領袖英明則部下正直,魏徵之所以正直,正由於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賀!」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後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臉陰雲隨之而消,不久之後反倒擢升魏徵當宰相(侍中)。也正因為有魏徵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代明君,說到底,這中間實際上還有長孫皇後的一份功勞。
長孫皇後雖然位尊皇後,但生活很儉朴,平日衣物僅夠穿而已。她36歲時染病不起,臨終留下遺囑:依山而葬,不用造墳,也不用棺槨,以木器瓦器儉薄送終。同時規勸太宗納忠容諫,不受讒言,節制游樂打獵和役使百姓。長孫皇後去世時,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從此「失一良佐」!

萬人慟哭——明朝馬皇後

相比於尊華氣度無以復比的長孫皇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無疑只能算得上是個平常人。但馬皇後作為一個平凡女子,生在亂世,有膽有識,在艱難逆境中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在大富大貴時,不奢不驕,始終不忘民間疾苦,不改勤儉本色,並用自己的言行來規勸、影響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極不平凡的貢獻。馬皇後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以降乃至命婦(泛稱受有封號的婦女)、民婦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
在朱元璋整個征戰過程中,馬皇後始終堅持帶領婦女為軍士縫衣服、做鞋襪。朱元璋率師親征,為鼓勵士氣,她還將後宮的金銀財寶、綢緞絲帛全拿出來犒勞將士。朱元璋誇贊馬皇後的賢德可與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相媲美。
眾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歡女人干政,他認為「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為「寵之太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還特地命人纂述《女誡》,以示警誡。但馬皇後是個例外。
明朝將領攻克了元大都後,把繳獲的金銀珠寶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這些寶物喜形於色,馬皇後卻在一邊潑涼水:「元朝有這些財寶卻不能保住國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們另有其他寶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說:「我懂了,皇後的意思是人才是寶。」馬皇後接著說:「陛下說得對。我與陛下從貧賤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擔心驕橫縱恣由奢侈而生,國家危亡皆細小之處而起,所以希望廣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馬皇後接著又說:「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朱元璋聽後不由得感慨萬千,馬上叫來女史錄入史冊。
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馬皇後還在規勸丈夫做個好皇帝。1382年,馬皇後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由於知道朱元璋的壞脾氣,害怕治不好而連累醫生,馬皇後竟堅持不肯服葯。彌留之際,朱元璋問她還有什麼話講。她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在她死後痛哭不已,並不再立皇後。據說,馬皇後出殯那天,南京百姓幾乎傾城而出,自發為她送葬。時值盛夏,史載那天忽然電閃雷鳴,下了一場瓢潑大雨,萬千百姓在大雨中慟哭,竟然沒有一個回家躲雨的。這與當今一些官員親屬出殯時,眾多豪華轎車送別,而百姓卻大吐口水的例子相比,真是大相徑庭!

公私分明——東漢馬皇後

與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和朱元璋的馬皇後相比,就知名度而言,東漢明帝的馬皇後似乎要遜色許多。但是,置於東漢那段傾軋穢行、外戚橫行的特殊歷史時空之下,馬皇後的作為完全可稱得上「出淤泥而不染」,也因此成為東漢那段不堪回首的宮闈歷史中不多的閃光點。
公元70年,明帝的同父異母兄弟楚王劉英企圖謀反,事情敗露後自殺身亡。劉英一案,牽連了很多黨羽。大家胡亂攀引,結果冤獄重重,受株連的人不計其數,下獄和判處流放的官員竟多達幾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勸諫皇上停手,但明帝根本不聽。馬皇後知道後十分憂慮。一天,明帝回宮,她趁機向明帝進言,請求明帝不要把案件無限擴大,神情悲楚。明帝深為感動,半夜時睡不著覺,反復思念馬皇後的話,過後便放了許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結案了。
盡管馬皇後深為明帝及後來的章帝所敬重,但在家、國之間,她卻從來公私分明,堪稱公而無私的楷模。
明帝去世後,馬太後的三個弟弟自認為是皇親國戚,私闖宮門,非要強行入宮吊喪不可,遭到守宮門的衛士楊仁的拒絕,引得國舅大怒並向章帝告狀。事情傳出後,馬太後不僅沒生氣,反而贊揚說:楊仁執法不阿,不避權貴,這才是國家的忠臣!並要求章帝提拔楊仁。
章帝想按照兩漢的制度封三個舅舅為侯爵,馬太後不允許。一些大臣以為太後是故作謙虛,為了討太後和國舅的歡心,便聯名上書說:天久旱不雨,是由於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陰陽失調所致。請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們為侯。馬太後看到奏章後,非常氣憤,向章帝歷數外戚禍國的例子。章帝見太後如此堅持,只好把封侯的事暫時擱起。
馬後一生勤儉、樸素謙遜、知書識禮,她的所作所為對明帝、章帝兩朝政治都有著積極影響,因此贏得後世贊譽。

㈧ 《鍾馗捉妖記》中凌兮楊仁為什麼決裂

在電視劇《鍾馗捉妖記》第45集中,罌粟化作凌兮與皇帝小船相會,趁機消解皇帝對魔族的偏見,卻被楊仁執看見,誤會了凌兮。蘇子墨終於明白楊仁執心意,傷心欲絕,恨凌兮入骨。穆天然與皇帝約定,皇帝將寢宮借穆天然一用,穆天然讓凌兮與皇帝再次約會。凌兮與皇帝約會,被楊仁執看見,楊仁執追打穆天然之時,碰上了同樣扮成宮女太監的勺子與方既白。

㈨ 《鍾馗捉妖記》楊仁執和蘇子墨是什麼關系

在電視劇《鍾馗捉妖記》第44集中,獨自在御花園的皇帝遇到,誤會了楊仁執和蘇子墨的關系,黯然離去的凌兮,好奇之下跟了過去。皇帝在凌兮與罌粟穆天然碰頭時現身,引來宮中侍衛,情急之下,穆天然將皇帝綁到了太極殿。太極殿中,罌粟挑撥皇帝與天嵐海閣的關系,並表示希望與皇帝合作,同時以與凌兮深入認識誘惑皇帝。

與楊仁執是歷史上哪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