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八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後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是個白痴,即位後,皇後賈南風(即賈後)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291)與楚王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瑋殺汝南王亮,然後反誣楚王瑋矯詔擅殺大臣,將瑋處死。賈後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遹,次年殺之。從此,諸王為爭奪統治權,展開極其兇殘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倫聯合齊王冏起兵殺賈後。永元年(301),趙王倫廢惠帝自立。趙王倫篡位後,鎮許昌的齊王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倫。齊王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冏,政權落入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顒、成都王穎合兵討長沙王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 ,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乂,將其交給河間王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越對成都王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顒派張方率軍佔領洛陽,接著並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東海王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顒。光熙元年(306),東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
② 八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此事件發生於西晉末年,八個王爭權奪利相互攻伐,從公元291年持續到了公元306年,是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③ 八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
④ 八王之亂是哪八王在哪個朝代是那個皇帝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
八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4)歷史上的八王之亂是發生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而引發八王之亂的直接因素則是賈後專政。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大司馬衷兩歲,貌丑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後來引起宗室、外戚爭權奪利,賈南風得以專權。而賈南風推行的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則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後掌握朝權,但期間不但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更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後更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討漢國為率領行台出京,帶著大批軍隊及王公大臣離開首都洛陽,致令洛陽防禦薄弱,盜賊橫行。在其死後,他帶領的大軍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縣寧平城被漢將石勒屠殺,不久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
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後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西晉正式滅亡。而早在盪陰之敗後,東海王東走並在徐州收聚兵眾,及後更起兵討伐河間王,迎帝東歸。當時東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下邳。後來琅邪王就移鎮建鄴,在江左發展,奠下了東晉的基礎。晉愍帝死後,琅邪王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⑤ 歷史上的「八王之亂」,發生的起因究竟是什麼
說起晉朝,我想起了「天道輪回」這四個字。晉朝的奠基人司馬懿聰明絕頂,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更是人盡皆知的狡詐。可當司馬炎把魏帝曹奐趕下龍椅,自己御極稱帝之後,他萬萬沒想到,在兩晉一百三十多年間,竟然出了兩個白痴子孫皇帝——其中一個便是他的兒子惠帝司馬衷,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八王之亂,直接導致國勢衰落,皇權式微,異族勢力崛起,揭開了五胡亂華的悲劇。經此大亂,中原地區赤野千里,餓殍遍地。積累數千年的文明基因遭受摧殘而變更,游牧民族主導了話語權。
還有,大批士族及有志之士南遷,留下的不是被殺就是隱名,使北方一直到楊堅建立隋朝的數百年間脫離正統,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賈南風,丑顏禍水也!
⑥ 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發生在什麼時候,是哪八王呢
“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時期,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執政期間發生的。司馬炎的兒子確實是歷史的傻子皇帝,由於他無法執政,臣子都十分擔憂,西晉初期分封的諸侯王在司馬炎死後一直忌憚皇帝的位子,沒有皇帝的束縛,這八位諸侯王開始比拼,看誰家最有錢。隨後賈南風勾結長沙王,不過被朝廷瓦解,不過這就開始了先河,其餘七個諸侯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開始爭權奪位,想要天下之主,最終搞得國破將亡。
八王之亂徹底動搖了西晉的根基,最後被外族人所滅。
⑦ 歷史上的八王之亂是什麼時間發生的又是哪八王
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⑧ 西晉八王之亂發生在哪個時期 西晉八王之亂簡介
八王之亂是來發生於中國西自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
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後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斗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並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