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有哪些
1、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後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9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5月在位,年號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難期間,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今北京)。
朱高熾善撫士卒,僅以萬人拒南軍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城賴以全。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
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寵於朱棣,串通宦寺,陰謀奪嫡;後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變更換太子之意。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
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7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之獻陵,由長子朱瞻基繼位。
2、劉奭
漢元帝劉奭,生於元平元年(前74年),漢宣帝劉詢的長子,母親是恭哀皇後許平君。劉奭出生後數月,其父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八歲的劉奭被宣帝立為太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終年42歲,在位16年,葬於渭陵。
3、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後。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
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置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
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廣采眾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謚號明帝,葬於高平陵。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4、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誠孝昭皇後張氏的長子,年號宣德,自號長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
次年,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議,停止用兵交趾。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繼續實行仁宗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
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
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同時,明宣宗也是傑出的書畫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
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終年38歲,葬十三陵之景陵。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長子朱祁鎮繼位。有《明宣宗御制樂府》一卷,今佚,存詞二首。
5、愛新覺羅·旻寧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
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八年旻寧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謚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旻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瞻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高熾
㈡ 請舉例中國歷史上非嫡長子繼承王位的事例
秦2世的即位
隋煬帝的即位
武則天後面的皇帝絕對不是嫡長子,因為早死了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
……………………無數例子
㈢ 古代皇位是嫡長子優先繼承的,但是歷史上卻很少有嫡長子繼承的,有誰是這樣的幸運兒
中國古代為了防止兄弟為了皇位手足相殘,於是開創了「嫡長子繼承皇位」,以保證皇位的順利過渡,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很少被實施。我知道這樣的幸運兒是建文帝朱允炆。他的父親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但是卻因為疾病而死。而朱允炆又是朱標的嫡長子,所以朱元璋駕崩之後就將皇位傳給朱允炆了。
㈣ 中國歷史上的皇位繼承是怎樣的
如果天下太平,那就遵循嫡長子繼承製,若君王無子,就從血緣關系較近的藩王子嗣中選人入主宗廟;如果天下不太平,皇位繼承就會受到外戚、大臣的干預;如果君王有其它想法,則可能上演九龍奪嫡那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皇位繼承。
除此之外,大臣干政、外戚專權也是影響皇位繼承的一大因素。如果皇權衰落,臣權就會坐大,大到影響皇位繼承的地步。比如東漢時期的董卓,就以自己手中的兵權廢立天子,決定皇位繼承。
㈤ 從秦朝到清朝『』皇帝『』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的嗎
趙匡胤和趙光義就是 兄終弟繼
此外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中選立儲君的標准分別有:
1. 汗位推選制(八王以賢能與否作為唯一標准選拔)
2.嫡長子皇位繼承製
3.秘密建儲制(皇帝本人從賢能中指定)
擇嗣標准不斷演變,有從賢能到嫡長,又有二者兼顧的。道光帝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人。https://..com/question/193639924.html
㈥ 嫡長子繼位這個習慣是哪個皇帝規定的
西周時期,周王實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利,維護政治聯系。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最高執政權力,為天下的大宗。因此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嫡長子繼承。至此,嫡長子繼承王位才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西周以後的各王朝,基本上都執行周朝宗法制所規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即嫡長子擁有政治繼承權。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級不同,獲得不同的次級政治地位。例如:周王的 嫡長子 為周王;嫡次子為諸侯,庶子或為諸侯或為公、卿。嫡長子具有政治繼承權,因此選擇政治繼承人的行為又被稱作「立嫡」。唐朝時立嫡的順序是:嫡長子最先、嫡長孫次之、嫡長子同母之次弟、嫡長子不同母之嫡弟(父親續弦之嫡母所生的兒子),然後按庶子、嫡長孫同母弟、庶孫的順序往下排。中國古代各王朝統治期間的女子,除在家族無男系成員情況下,通常不具備政治上的繼承權( 例外情況 是 獨女招夫入贅 ),因此女子並不在嫡長子繼承製的范圍之內。但女子有與家族男系成員相比不平等的經濟繼承權。通常體現為按家庭財產分配的一份嫁妝。按漢族慣例,該份嫁妝僅為該女子獨占,並不歸於夫家所有,可傳於自己所生的子女,若該女嫁後無出,理論上嫁妝會被娘家收回。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女子與兄弟共同繼承父母遺產的事例。
記得採納啊
㈦ 中國有哪幾個皇帝的嫡長子繼位的
咸豐的兒子同治是嫡長子、明武宗正德皇帝是孝宗的嫡長子。李世民是嫡次子,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其父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
㈧ 我國共有幾個嫡長子做了皇帝都是誰
嫡長子繼承皇位是從周朝開始的,周王實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利,維護政治聯系。周天子以嫡長子時代繼承最高執政權力,為天下的大宗。周武王去世,立長子誦(周成王)為王,周武王妻邑姜呂尚之女如果從正統而言的話從秦漢唐宋元明清漢朝西漢漢惠帝劉盈(前211年~前188年),其母呂後(皇後)漢景帝劉啟(前188年~前141年),其母竇氏(皇後)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其母王娡(皇後)漢元帝劉奭(前48年—前33年),其母嫡妻許平君(皇後)漢成帝劉驁(前52年-公元前7年),其母王政君(皇後)東漢漢明帝劉庄(28年-75年),其母陰麗華(皇後)唐朝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其母章敬皇後吳氏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其母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其母昭德皇後王氏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其母庄憲皇後王氏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其母恭僖皇後王氏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其母元昭皇後晁氏宋朝宋神宗趙頊(1067年-1085年在位),其母高皇後 高滔滔宋欽宗趙桓(生1100—卒1156),其母顯恭皇後王氏元朝元英宗(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元仁宗(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長子,但是他的母親我找不到姓名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琜(1300年農歷十一月—1329年農歷八月),元武宗(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長子,其母仁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烏哈篤皇帝、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20年5.25~~1370年5.23),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琜的皇長子,其母罕祿魯·邁來迪明朝明仁宗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仁孝文皇後徐氏,名儀華,安徽鳳陽人,父徐達。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在位),其母誠孝昭皇後張氏明英宗朱祁鎮(1436-1449),(1457-1464),為明宣宗長子,其母一說是孝恭章皇後孫氏,孫貴妃。一種是說是個宮女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憲宗生母,英宗周貴妃,因為孝庄睿皇後錢氏,錢皇後,英宗元配沒有子嗣,憲宗即位追封孝肅太後周氏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明孝宗朱祐樘嫡長子,生母孝康張皇後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明神宗萬曆帝(1563年—1620年)長子,其母王恭妃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其母王才人,初為東宮選侍,1605年封才人,1619年歿,及熹宗繼位,追上尊號曰孝和太後清朝清宣宗道光皇帝(1821—1850)愛新覺羅·旻寧,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後。(清仁宗嘉慶(公元1796年至1820年)即位,冊喜塔拉氏為皇後。),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及清宣宗道光皇帝。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清穆宗同治帝(公元1856年3月23日-1875年7月)愛新覺羅·載淳,清文宗咸豐帝(1831~1861)長子,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其他的就是母親是皇後而繼位的時候不是以皇長子或者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還有的是繼承皇位為皇長子母親不是皇後。
㈨ 道光皇帝在清朝十二帝中,是惟一嫡子繼承皇位的皇帝,嫡子是什麼意思
不是嫡子,而是嫡長子,就是嘉慶皇帝與其正妻皇後所生的大阿哥,就是大兒子,嫡子的意思就是古代統治者與正妻所生的後代,地位高於庶子,比如唐朝時期,唐太宗為什麼不願意立自己與楊妃所生的文武雙全李恪為太子,而是先立嫡長子李成乾,而後立李治為太子,這里出去其他因素外,嫡長子制度是不可以不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