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長城在歷史上起到了哪些作用是什麼

長城在歷史上起到了哪些作用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2 00:46:30

Ⅰ 長城在歷史上起到過哪些有據可考的實際作用

戰國到秦時,北方草原上和中原一樣,仍是部族根據狀態,匈奴的崛起和秦朝一統差不多是同時,在此前對秦趙燕的危險主要來自草原的小部落。漢長城的修建在武帝擊破匈奴後,武帝將匈奴驅趕之漠北,南方匈奴或者內附或者恢復到散亂狀態。明初滅了驅逐了元帝,成祖數次北伐,北方的蒙古部族韃靼、瓦剌先後臣服,打掉了草原一統的可能;在此之後明朝開始修建長城。可見長城修建的時候,都是北方部族割據的時代。而南北對決時期,像漢初漢-匈奴的南北對決,隋朝隋-突厥的南北對決,以及宋遼對決、宋金對決、宋蒙古對決都沒有修建長城。你看連隋煬帝這個建築學家、大型工程愛好者,在突厥這么強大的壓力面前,都沒有修建隋長城。可見在北方已經形成統一的政治體系之時,長城這種防禦體系是沒有用的。長城是一個長達數千公里的防禦作品,立意之初的設計就是防小偷不防大盜。數千公里的城牆不可能處處駐兵,連烽火台這樣的預警系統也只可能在重要的要道或者關塞才會配置(軍費很貴的說)。如果北方是一統的,憑借和南方相當的國力,對南方開戰一定是場大仗,傾全國之力大打一仗。這樣的動員能力,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破襲,拆除部分城牆更是分分鍾鍾的事情,之後就糧於敵,在南方境內找地方決戰,這是南北對決的套路。可見這種情況下長城不會給北方政權帶來太大的困難,如果有也是關塞、堡壘的作用;剩下那長長的牆完全是擺設。而北方一旦形成混亂割據,此時沒有唯一統治者,各部落自立。一旦草原出現災害,按照草原的慣例,一般是向南劫掠,這種流寇式的做法,往往會被南方政權帶來很大壓力。你剿吧,他們來去如風,根本不知道去了哪裡;如果增加駐兵,得不償失,北方割據狀態,花太多錢用於防禦沒有意義;如果放任不管,邊境居民肯定會內遷,帶來很多政治問題,國君會受到道義的譴責。這樣修長城這個一次投入,終生收益的行為,就會提出來了。長城增加了邊境居民的安全感,增加了小部落突襲邊境的難度,讓邊境守軍有可能收縮到部分核心據點中,這樣控制了軍費。於是當北方混亂的時候,南方就開始修城長城了。

Ⅱ 明朝的長城的作用請問長城在明的歷史中起了什麼作用(

明修長城其實沒卵用,因為當初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禦北元殘余的蒙古諸部,比如之後的瓦剌和韃靼,但是最後這一點根本做不到。且不說英宗的土木堡之變,就是世宗時的庚戍之變,明長城可說是如同虛設,韃靼人屢次突破邊境,攻陷佔領邊城要塞,乃至把整個山西打穿了一遍。
韃靼可汗阿勒坦時期,攻克過的邊境城池,就有石州,朔州,延綏,松子嶺,朔州,廣昌,古北口等十七座,最慘的是大同,曾經從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連續三次被他佔領,死在他手裡的明朝邊將,嘉靖年間累積有總兵四人,副總兵倆人,參將六人,游擊四人,游擊四人。

Ⅲ 萬里長城在歷史上起什麼作用現在又有什麼價值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回的統稱。長城東西綿答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自清代起,長城逐漸失去防禦工事的作用。由於長年飽受風雨侵襲以及人為破壞,部分城牆已毀壞,但其中幾段保存得很好,是當今世界上的游覽勝地。所有到北京去的人都以游覽萬里長城為快,「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是出自毛主席之手。

Ⅳ 中國的萬里長城有用嗎在歷史上都起到了什麼具體的作用

純粹意義上的長城是指長城的軍事作用。

長城作為軍事設施的作用,是在戰爭中體現的。

元狩年間,漢武帝出師西域,大獲全勝。長城的向西延伸,在軍事上保證了出師西域的勝利,亦說明長城是避免和減少戰亂最有效的工具。古人修長城,正是為了加強軍事防禦能力。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修築長城,就是加強軍事,加強軍事防禦力量,就得修築長城。古人正是想以長城之築解決軍事問題,以長城之築得到政治上的久安,也正是因為有了軍事的需要才有了長城之築。

Ⅳ 長城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一.防禦擾掠,保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這是主要用途。從實際情況看,古長城沿線大體上與農牧區自然分界線相吻合。北方廣闊草原適宜大規模游牧,農牧區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這種地理環境既利於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也容易產生摩擦。自從因發明轡具而有可能組建富於高度機動性的騎兵隊伍之後,游牧民族便如猛虎添翼,在相當長的歷史年代對農耕民族保持巨大軍事壓力。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原王朝無力也無需耗費巨大國力去控制北部遼闊的荒漠與草原,而又不得不隨時提防時刻覬覦鄰人財富的游牧部落南下劫掠。事實上幾乎歷代中原王朝都面臨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戰。學術界的研究表明北方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又都與歷史上四個寒冷時期造成的生態環境變化有關,農牧區的自然分界線在寒冷期被推到了黃河以南。可以說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和戰關系始終是中國古代影響、制約雙方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長城便是這種生態環境差異和農牧民族沖突的產物,是中原王朝為填補天然障礙不足而建立起的防禦體系。
二.開發屯田,保護屯田和保護邊遠地區生產的發展。凡是修築長城的地方,都要組織修築長城的人和其隨從家人,進行農牧業生產,以保證長城沿線的供應,從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秦始皇時期在修築長城的同時,不但在長城的沿線設十二郡,而且移民前往開發。漢武帝時又大量發展了屯戍和屯田,有組織地進行發展農牧業生產。同時,長城烽燧也是保護屯田和開發這些地區最好的屏障。
三.開拓絲綢之路。漢武帝時代,經過多次對匈奴貴族奴隸主的征討戰爭,開拓了廣大的西北邊疆,確保河西戰略要地的安全,修築城障、列亭,最遠達臚朐山(約在今陰山北麓),這些城障使漢軍退可守,進可攻,從而保護了陰山和祁連山內外富饒的墾區和草原。
四.保護通訊和商旅往來。秦始皇時在修築長城時,隨長城內外,都辟有寬大的直道和馳道,與首都咸陽相通,沿著長城的十二郡也有大道相通,無論傳遞文書,還是商旅往來,都很方便,這對發展中原與邊遠地區的經濟有著重要的作用。漢代又打通西域的交通大道,有利於各國之間的使節往來和商旅的通過。長城的烽燧也是沿著這條大道修築,起到保護中西交通暢通的作用。
長城的具體形制、方位走向大體依據生態環境、政治形勢、經濟狀況、民族關系、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點而定。如明長城比起秦漢長城就已大規模南移。顯然,長城乃是宏觀上鞏固邊防、抗禦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衛中原的戰略防線,並非就是位列最前沿的邊境線,更非國界線。

Ⅵ 在中國歷史上,純粹意義的長城起到了什麼作用

純粹來意義上的長城是指長城的軍事源作用
長城作為軍事設施的作用,是在戰爭中體現的。
元狩年間,漢武帝出師西域,大獲全勝。長城的向西延伸,在軍事上保證了出師西域的勝利,亦說明長城是避免和減少戰亂最有效的工具。古人修長城,正是為了加強軍事防禦能力。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修築長城,就是加強軍事,加強軍事防禦力量,就得修築長城。古人正是想以長城之築解決軍事問題,以長城之築得到政治上的久安,也正是因為有了軍事的需要才有了長城之築。

Ⅶ 在中國歷史上,純粹意義的長城起到了什麼作用

純粹意義上的長城是指長城的軍事作用

長城作為軍事設施的作用,是在戰爭中體內現的。
元狩年間,漢武容帝出師西域,大獲全勝。長城的向西延伸,在軍事上保證了出師西域的勝利,亦說明長城是避免和減少戰亂最有效的工具。古人修長城,正是為了加強軍事防禦能力。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修築長城,就是加強軍事,加強軍事防禦力量,就得修築長城。古人正是想以長城之築解決軍事問題,以長城之築得到政治上的久安,也正是因為有了軍事的需要才有了長城之築。

Ⅷ 長城為什麼是東西走向的在歷史上起了什麼作用

無論是秦時的長城,還是明代的長城,都是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故為東西走向。
至於作用,秦和明皆亡於農民起義,堡壘還是從內部被攻破。登上長城,還是感慨於當時條件下修造的不易。讓後來者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吧。

Ⅸ 中國歷史上,修建的萬里長城,都起到了什麼作用

我們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所以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有很多外部游牧民族時常入侵我國領土。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企圖掠奪我國的物資和錢財。只是自從我國有了萬里長城之後,這些游牧民族就算是再怎麼想跑到我國來打家劫舍,他們也很難再達到目的了。因為長城對他們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令他們沒辦法再像一開始時那樣為所欲為了。不過有人認為中國的長城根本沒有什麼用,修建出來也只能被當成擺設。那麼,“中國長城”真的有用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了歐洲!

閱讀全文

與長城在歷史上起到了哪些作用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