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歷史上有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發布時間:2021-03-12 00:24:52

『壹』 中國三大喪權辱國條約是什麼

《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南京條約》。

《辛丑條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辛丑條約》共有12款,另加19個附件,主要內容包括:

1、中國對各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5、外國認為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的通商事項,清政府概允商議;

6、懲辦「首禍諸臣」;

7、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8、清政府對德、日道歉,等等。

(1)歷史上有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與作為附約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產生重大歷史影響。

從社會性質上看,《南京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經濟上,中國的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由於戰後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入侵而逐漸解體,中國經濟也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各帝國主義國家援引片面最惠國待遇,獲得了《馬關條約》中除割地賠款以外中國給予日本的所有特權。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加深民族危機。

『貳』 請問歷史上清政府一共簽訂了多少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叄』 中國近代史上最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馬關條約。
因為馬關條約簽署的對象是日本,而當時日本剛剛結束了明治維新,中國正在進行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不僅使中國簽署了馬關條約,而且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且之前中國與英國簽署的南京條約是有差別的,英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此時的日本也只是一個世界上不知名的小國,所以輸給英國不丟臉,輸給日本很丟臉,簽署了《馬關條約》更丟臉。之前日本打算要中國賠償3億銀元,但中途因刺殺李鴻章失敗才減為2億銀元。
而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早已無反擊之力,打敗簽署條約已是無奈之舉。

『肆』 中國近代史上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伍』 近代中國和哪個國家簽了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1、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開始淪為
鴉片戰爭結束以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給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開始喪失。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逐步地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加深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國總共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主權;以1861年總理衙門設置、辛酉政變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師助剿」為標志,清朝統治者公開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它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從東南沿海擴展到中國沿海各省,並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強進行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和廉價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侵略的沖擊,正式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3、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首先,台灣、澎湖列島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這是日本繼俄國之後,對中國領土進行的一次嚴重掠奪。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後,帝國主義各國在中國劃分強占租借地,「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其次,巨額賠款相當於清政府三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就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無力償還,只有大借外債,便利了西方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
再次,四個內陸通商口岸的開放和內河航線的開辟,使帝國主義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內地。
最後,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它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廉價原料和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甲午戰爭以後,隨著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的進程加快。因此,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完全淪為
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再次戰敗,被迫與英、俄、德、法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其一、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為支付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中國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為「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公使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並通過外務部直接干涉中國內政。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京津地區「門戶洞開」,從而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於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其三、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使它們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凶。
其四、改設外務部的規定,便於清政府能夠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個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除了窮凶極惡地對中國進行敲詐勒索以外,還重新確立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繼續充當它們在華的代理人。慈禧太後竟然厚顏無恥地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賣國嘴臉。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完全確立,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

『陸』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條約

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二月,英國政府派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監督,並以東印度公司前駐廣州大班的德庇時、羅賓臣為第二三商務監督,試圖通過地方當局和清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達到增加口岸、擴大中英貿易的目的。臨行前,英國外相巴麥尊曾給律勞卑訓令,要他來華後必須開辟商埠、推銷鴉片、獲得海軍據點,以便適當時機進行武裝侵略。

次年七月,律勞卑到達澳門,隨即要求清政府與他進行直接聯系,為此遭到兩廣總督盧坤的抵制。九月,律勞卑令兩只英國兵船,強行駛入珠江口,轟擊虎門炮台,並煽動在廣州的英商支持他的行動。在此形勢下盧坤下令中止中英貿易。從而使64家英商經濟利益受到威脅。

道光十六年(1836年)六月,巴麥尊將原來駐華的三個商務監督,改為一個,並任命義律擔任此職,決心用武力支持在華的商務談判。這時,在鴉片問題上,清朝政府內馳禁派與嚴禁派斗爭激烈。廣東鄧廷禎堅持禁煙主張,並在廣州查禁鴉片,使義律在廣州的活動受阻。於是,義律要求英國政府使用武力,得到英國政府同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他侖率領艦船到廣州示威。

次年三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這時,在華的鴉片販子以英商名義上書巴麥尊,要求英政府過問,採取重大措施,把對華貿易放在「安全和堅固的基礎上」。英國國內倫敦等很多地方商會也一致主張對中國使用武力,迫使中國開放口岸、協定關稅、賠償煙價、割讓島嶼等等,此為日後南京條約的雛形。

九月,巴麥尊接到義律關於中國禁煙情況的正式報告,當即表示動用武力對付中國。十月,密函通知義律,英國政府決定派海軍「遠征」中國,屆時封鎖廣州、白河,佔領舟山,拘捕中國船隻。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英王維多利亞在議會上發表演說,預示英國政府發動對華戰爭決心。二月,巴麥尊等任命懿律、義律為對華交涉的全權代表,並具體部署對華作戰步驟。同時照會清政府,要求賠償煙款、割島嶼、償還商欠等,並聲明英國遠征軍費,全部由中國負擔。在給義律訓令中詳細規定,凡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開放五口岸等項,一概包括在內。

三四月,英國議院通過對華侵略政策。六月,鴉片戰爭爆發。次年一月,中英簽訂了《穿鼻草約》,英國政府對此《草約》並不滿意,認為勒索鴉片賠款太少,《草約》中對軍費、商欠又一字未提,又要過早撤出舟山。於是解除了義律在華職務,以璞鼎查來代替,要以擴大戰爭來攫取遠比《穿鼻草約》更多的利益。在璞鼎查啟程來華前,巴麥尊給以詳細的訓令,規定抵華後的步驟,要求必須使中國全權代表無條件地接受英國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英國才停止軍事活動。

八月,璞鼎查到達澳門,立即向廣東當局遞交了一份議和綱要。聲明如果中國不派全權代表接受綱要上所列舉的全部條款,就要北上進攻中國,並拒絕以廣東地方官為談判對手。接著,便進軍北上,攻佔了寧波,並聲稱將中國沿海區域並入英國版圖。

遭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道光決意妥協,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會和。但英國為迫使清政府接受全部條款,決定不到南京不進行談判。於是六月進犯長江。八月,英軍侵入南京下關江面,牛鑒出面乞降,璞鼎查以其「無權作主」不答應議和。隨後英艦佯裝進攻,伊裡布、牛鑒等連夜派人到英艦,表示欽差大臣耆英即日到省,並出示道光「永定和」諭旨。次日,耆英、伊裡布趕到南京。耆英給道光皇帝的奏報中說:「該夷船堅炮猛,初尚得以傳聞,今既親自上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就這樣,在炮口的威逼下,接受了璞鼎查提出議和的全部條款。八月二十九日,耆英、伊裡布在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完全按照英方提出的條件,簽訂了《南京條約》(又稱《江南條約》)。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主要內容有:

(1)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攜帶家眷寄居、貿易通商。英國可以在上述口岸設領事,管理商事;

(2)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常遠據守主掌,任其立法治理;

(3)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600萬銀元;

(4)英國商人在粵貿易,原歸商行辦理,現規定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中國賠英商欠款300萬銀元;

(5)中國賠償英國軍費1200萬銀元;

(6)以上三條計賠英款2100萬銀元,廣州贖城費在外。分期交清,按期未交足數,以每年百元加息五銀元:

(7)英國商人在通商各口應納進出口貨稅,均宜秉公議定細則;

(8)中國六百萬銀元鴉片賠款交足,英軍退出南京、白河口等,並不再阻攔中國各省商賈貿易,退出鎮江。但舟山、鼓浪嶼兩島英軍待賠款全部交清,各通商口岸開辟,方撤出;

(9)為英國效勞的奸細全然免罪,被監禁起來的要加恩釋放。

《南京條約》簽訂後,為了議定關稅稅率及其他有關問題,中英又在廣州繼續談判。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十月,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亦稱《虎門條約》。

英國又從這兩個條約中取得了如下特權:

(1)領事裁判權。據五口通商章程,英國人在中國犯罪時,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處理:

(2)據五口通商章程,英商大部分主要進口貨物按時價的百分之五交稅;

(3)片面的最惠國待遇。據虎門條約,中國將來給予其他國家任何權利時,英國人可一律均沾;

(4)英國可派軍艦常駐中國各通商口岸;

(5)英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及房屋。

《海關稅則》是璞鼎查委派英國怡和洋行職員羅伯聃擬定的。分為出口和進口兩大類,前者包括六十一種貨物;後者包括四十八種貨物。絕大部分出口貨和進口貨的稅率,都比鴉片戰爭前降低百分之五十左右,有的甚至降低百分之九十。這個稅則的簽訂,使中國海關失去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從此開始一步步地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柒』 我國近代史上喪權辱國的條約共有多少共喪失了多少主權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1.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2.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3.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4.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中國與英國,簽約地點:北京)
5.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7. 廣州灣租界條約(或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 )(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註: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
8.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註: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
9.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10.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11.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12.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13.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14.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15.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16.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1887年(光緒13年)12月1日,與葡萄牙,北京) 17.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18.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20.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21. 北京條約a)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b)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c)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22. 天津條約a)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b)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c)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d)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23.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25.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26.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27.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28.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29.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關於《尼布楚條約》:從歷史上看,當時的中國與俄國,政治上是相互獨立的,經濟上也沒有依賴,軍事上也沒有弱勢。中國和沙俄的雅克薩之戰是中方完全勝利。中國與沙俄在簽訂條約時,互相不受對方的軍事壓迫,雙方處於完全自願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所以《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不是割地條約,是中俄瓜分喀爾喀部族地區的條約,是清俄劃分外蒙古的第一步。條約簽訂後,喀爾喀蒙古人不再有後撤縱深,迫不得已南依,逐步遷移到如今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日本、義大利在中國的殖民地和租借地被全部剝奪。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一般認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從條約的簽訂上看,是經過雙方的交涉談判、共同宣布的平等協定,但實際上兩國的談判總是經過了一場戰爭——早已腐朽沒落的清帝國在 對外經濟與國防上不是近代帝國主義國家的對手,一場戰爭下來中國政府很少能從戰爭中佔到什麼「便宜」,反而讓其他國家取得戰爭的主動,迫使中國政府以談判 為手段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中國政府的代理人往往在談判時只有「接受」與「不接受」這樣的選擇,這些代理人作為一個專制帝王派來的代表,只能為了皇族的利益去簽訂這些條約。目前,中國的史學界大多將自1949年以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40年—1860年)
這一階段既是中國由君主專制社會走向半殖民社會的開端,也是列強在中國建立殖民體系的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南京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建立與初步形成。《南京條約》又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構成了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資本主義國家:美、英、法三國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權利:1. 取得自由對外貿易的通商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2. 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3. 取得取得在華傳教、租地建房的權利。4. 取得領事裁判權。5. 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佔有權。這些不平等權利構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無論是今後的租界、內河巡航、高額賠款都不過是上述權利的延續、發展與補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持續4年的戰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條約: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這次戰爭帶來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歐美各國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條約特權:1. 胃口大開的領土要求。2. 擴大對外貿易窗口的要求。3. 內河航運權。4. 鴉片貿易合法權。5. 內地自由行動權。6. 勞工出國權。
這一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大多圍繞著貿易而進行,對於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而言,工業革命後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國市場銷售商品取得利潤不能完全滿足資本家的慾望,因而就要開辟新的海外市場。所以各國採用的都是自由貿易的經濟方針,政府制定的對外政策無不以擴大貿易對象,實現商品輸出為主要目的。打開中國的大門,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都是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面對頑固不願開放的清朝政府,各國就採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國政府談判,再取得交易特權與商品市場。

第二階段(1860年—1919年)
在《北京條約》簽訂之後,清帝國進行了一場洋務運動的變革;在1860以後的一段時期內,清政府「內外祥和」,稱之為「同治中興」。但是,好景不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876年因馬嘉理案簽訂煙台條約。1883年,法國為侵略越南而挑起戰爭。在這場被稱為中法戰爭的戰爭中,清軍於馬尾海戰大敗後在陸地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清政府卻主張趁勝求和。1885年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這場戰爭顯示了洋務運動的成績,更暴露了洋務運動的嚴重不足。此時,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時期;他們制定了入侵中國的「大陸政策」,並通過不斷擴軍備戰一步步實施他們的計劃。在一切就緒之後,1894年,日本發動了日本稱為日清戰爭的甲午中日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戰爭迅速失敗。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此後,列強在中國大肆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中華民族同外國矛盾日趨激化。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迅速在中國北方興起(南方也有類似性質的運動,規模較小)。義和團運動在反侵略也極端排外,仇視一切外來事物;在華北四處殺害外國人與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燒毀教堂、鐵路等 一切跟外國有關的事物。外國人紛躲入使館避難。列強以保護僑民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奧八國聯合起來,組成聯軍進入中國,在天津登陸後向北京進發。清政府則 以「義和團可用」,讓義和團及清兵在北京圍攻外國使館,並向十一國宣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皇室倉皇離開;並以政府之前是被義和團脅持為名,由李鴻章 出面跟列強求和。義和團則被中外聯合剿殺。同時俄國更乘機佔領中國東北。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因為列強之間的矛盾,中國免於被瓜分。但條約對中國處以懲罰性的條款,包括容許外國在北京至天津駐兵,並對各國賠償大額軍費。李鴻章不久病死。這個條約進一步削弱清政府的統治。

第三階段(1919年—1949年)
在這一階段,在中國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遭到動搖:早先蘇聯宣布廢除沙皇俄國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歷來傳聞如此,但是沒有證據證明蘇聯做到了這點,或者作出過這個聲明。);國內民主意識與救亡圖存觀念日益上漲,大規模的群眾集會此起彼伏。令當時的北洋政府受到極大壓力。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展現出中華民族不甘於受人宰割的決心,其結果是遠在法國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沒有在破壞中國權益的《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此後不久,隨著聯俄容共的實現,中國國民黨領導進行北伐。自1927年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中國大陸上出現了持續不斷的權力收回與「改訂新約」運動,使得中國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這一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政府雖不敢徹底廢除所有的不平等條約,但已經對部分國家主權展開收回行動。其主要活動為:
1. 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月國民政府下令收回發生一三慘案事端的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國佔領的威海衛;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時在華租界。2. 收回關稅主權:改訂新約運動的成果之一;1933年國民政府實行新稅則,標志著中國基本實現了關稅自主。3. 廢除領事裁判權與最惠國待遇。但這一系列的活動並沒有徹底讓中國擺脫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狀況,這是由於當時的中國國力依然不足以與世界強國對抗,政府害怕面對廢除不平等條約後各 國可能做出的強烈反應甚至是動用武力;國民政府需要有外國的經濟、外交上的支持,不可能接受被國際孤立的形勢。因而在20世紀30年代後,不平等條約的體 系反而再次加強,但各國也已經不再採用武力威脅的手段,轉而以一定的經濟利益或一些對中國而言無關大局的利益來換取特權,或者先製造輿論優勢渲染簽訂條約 的利益。如何梅協定就是日本先製造「華北獨立」的事端,再通過輿論向外界詮釋華北不設防帶來的好處,最終使國民政府接受協定。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由於中國與意、日為交戰方,因此廢除了在華的不平等條約。為了維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穩定,1943年1月11日美國和英國分別與中華民國簽署《中美新約》、《中英新約》,自願放棄在同盟國中國的特權。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其第55條公開宣布「對於國民黨所訂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

『捌』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時間:1842年

地點:中國南京

雙方:中國(清)、英國

內容:割地、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賠款、關稅協商等。

影響: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8)歷史上有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玖』 中國特別喪權辱國的條約有哪些

馬關條約,南京條約,璦琿條約。

『拾』 請問我國在近代歷史上簽訂過哪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1842年8月29日,中英 南京條約
2、1843年10月8日,中英 虎門條約
3、1844年7月3日,中美 望廈條約
4、1844年10月24日,中法 黃埔條約
5、1845年11月29日, 中英、美、法上海租地章程
6、1851年8月6日,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
7、1854年7月5日,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8、1858年5月28日,中俄璦琿條約
9、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條約
10、1858年6月18日,中俄天津條約
11、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條約
12、1858年6月27日,中法天津條約
13、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
14、1860年10月25日,中法北京條約
15、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
16、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條約
17、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1884年5月11日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9、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約》又稱《越南條約
20、1895 中日《馬關條約》
21、1895年11月8日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