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篇歷史實踐報告 關於歷史古跡的參觀報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十年動亂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園子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吊游覽者有大幅度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為中小學生集體參觀。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在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備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著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ll0公頃范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台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6年來,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整修建設主要進行了6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完善提高了福海、綺春園兩景區的綠化美化、園路橋涵和服務設施。二是園林遺址的清理整理水平有明顯提高。這兩個景區已有蓬島瑤台、涵虛郎鑒、觀瀾堂、別有洞夭、涵秋館、天心水面、鳳麟洲等十餘處遺址,清運碴土,廓清石建基址,整理臨水台基,界定遺址范圍,立石鐫刻盛時圖景,供遊人憑吊。三是擇要修復了幾處景點,如綺春園的仙人承露台、
B. 寫一篇參觀歷史古跡作文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內城和北牆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鐵礦石、煉渣和戰國、漢代的瓦當。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千秋萬歲」卷雲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
1984年至1986年,山東省考古所在薛國故城發掘數百座、春秋至戰國墓葬,出土文物數以萬計。1988年,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國。據《通志·氏族》稱:「薛代、任性、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此,故以為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後裔珍,復於薛國,爵為侯」。周顯王四十六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真開始,相傳三十一世。齊滅薛以後,齊威王少子田嬰封於薛。田嬰去世後,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政,他曾先後被齊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後,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並發展商貿,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薛國被秦滅亡後,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滄桑3000餘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