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其實歷史真正學起來還是很有趣的,但不一定說所有筆記都要抄,老師講的回所有都要記下答,書本上的都要背,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是興趣。在課堂上的時候,首先不能開小差。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或許你旁邊的影響因素很多...但是你想如果你認真聽了之後,下課再問他們,如果看到他們一副茫然的表情,這是多有成就感啊。哈哈還有,不要局限於老師所講的這一課,要和前面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鏈。恩隨便說了一點啊嘿嘿
2. 淺析怎樣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高中歷史新課程正在各省開展,一些學生常常抱怨歷史內容太多了、太難記。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如何把瑣碎的歷史知識濃縮成精煉的便於記憶的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歷史學科,主動去學,樂於去學,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去學歷史,一直是我們努力探索的課題。我們應該探索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新舉措、新方法,讓歷史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借用歷史人物趣事來活躍課堂氣氛
歷史人物的遺聞趣事是絕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的,但卻是學生極感興趣的東西。在課堂上穿插講解這些內容,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比如講王安石變法,可以引用材料:王安石雖貴為一國宰相,但臟的不得了,從來不洗澡,身上的虱子亂跑。他老婆嫌他臟,凡是他用過的東西他老婆絕對不用。有一回他老婆看上了官家的一把長椅借回家用想賴著不還,搞得管財物的官員很難辦,王安石知道了,就在那長椅上躺了會兒,他老婆就趕緊讓人把那椅子還了。這樣,學生聽起來覺得很有意思,學起歷史課也很有趣,通過歷史人物趣事既活躍了課堂,又學到了知識。
二、設計場景演繹歷史人物來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如講秦朝的統一原因。我們可以進行分組設計場景演繹歷史人物,讓學生分別扮演戰國七雄。各組選出一位學生做國君,三位大臣,三位將軍。一起來演繹和探討這樣幾個問題:場景一:秦國該如何滅六國,統一天下?讓學生學會理解秦國統一的戰略戰術。場景二:秦國要來進攻,我們該怎麼辦?讓學生分析了六國的反秦策略。場景三:天下一統後,我們該如何穩定這個局面?為講秦始皇統一後採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做了鋪墊。場景四:六國貴族紛紛在私下裡議論如何恢復自己的國家?老師給學生講六國採取的富國強兵的措施。通過設計場景演繹歷史人物,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角色,惟妙惟肖地體現出歷史情況,可以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應該根據課堂需要採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多媒體教學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圖片、實物、漫畫、影片等。歷史教學同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方面,更具特殊意義。一位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強,總不如讓學生邊看邊聽效果好。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視聽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中學歷史教學最佳的教學手段。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解知識,也能使歷史可看、可感,從而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四、用詩歌陶冶學生情操
中國古代詩歌成就斐然,從《詩經》到《離騷》,從唐詩到宋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學生們學習過許多的詩歌,而且很多學生都能背誦出來,所以用詩歌陶冶學生情操,可以使學生聯系古代優秀文化成果,大幅度提高中學課堂效果。比如講抗金將領岳飛,可以讓學生背誦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通過這首詩,還能講到靖康之變。學生能深受啟發,理解岳飛的抗金動力和精神,所以用詩歌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
又比如講唐朝的歷史,可以引用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的前半部露骨地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後半部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了唐明皇的入骨相思。這樣,詩的主題思想便由批判轉為對唐明皇與楊貴妃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和聲調優美,抒情寫景和敘事的水乳交融。通過分析《長恨歌》,讓學生加深對唐朝歷史的了解。
五、自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
許多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又很難記牢。教師不妨編些生動的口訣以幫助學生記憶,可以幫助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里准確掌握知識且經久不忘。比如《天津條約》的內容可以記憶為:公使進京喪顏面,增開十處新口岸。自航長江各口岸,破壞內河航運權。內地游歷宗教傳,巨額賠款樂開顏。十處通商口岸記憶法: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台淡。比如《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這樣來記憶:割地、賠款、通商、關稅。另外,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可編為一廠、二億、三島,四口等等。
六、教師應該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從教師職業的內容和任務來講,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教師要促使學生知識技能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教師不僅僅是一名教書匠,教師需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學生共同活動中去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師職業的這些特點,就要求教師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重視對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准來衡量學生,要與每一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
總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各不相同,不僅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更應該發揮歷史學科本來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讓歷史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漫漫歷史長河中的自豪與屈辱,興衰與得失,從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 淺談如何提高歷史課課堂教學效率
王二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中學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62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入,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每一位歷史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課堂高效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要求:「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對教師的歷史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活動,盡量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引導他們去探究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1.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研究編寫好導學案 導學案對於學生來說起引領、導向和輔助作用,也是我們老師的「好助手」。所以在編寫導學案的問題生成時,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預設學生通過看課本預習之後能夠掌握哪些內容,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優化問題的設計。設計提示課文的關鍵問題,問題的措詞必須清晰、明確;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能力水平,要有邏輯連續地提出問題;設計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和水平區分度……例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第十四課,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讀三遍課文後,完成下列預習題(溫馨提示語:相信自己,給力!):1、我國的海軍兵種有哪幾種?2、海軍的艦隊有哪些?3、請列舉本課所學的我國自行研製的武器裝備有哪些?4、請寫出本課的知識網路圖。 在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中讓學生明確預習思路,設計問題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給學生留提問題的空間。放手讓同學們對於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討、研究、解決。如有共性的問題老師再進行引導、討論解決。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土地改革》,學生產生這樣一個共性問題「為什麼有的少數民族地區沒有進行土地改革?」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一下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說明孩子們在看書的時候動了腦筋。 2.提高課堂高效性的關鍵在於課堂的引導 在上問題解決課和拓展訓練課,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管理,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更好地學習、交流、展講、匯報。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並隨時做出調整,這是提高課堂高效性的手段。 2.1 利用一體機畫龍點睛,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同時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語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動,遺址、遺物等,可見歷史也是生動、形象、具體的,情景性強。用一體機創設情境,相應的情境氛圍會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通過電影、電視、聲音、投影、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向學生們再現歷史現象,完善知識傳遞媒介,調動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動的特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如講抗日戰爭中的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材料,我在講課前先放一曲《在松花江上》,營造學習氣氛,然後帶著感情講解有關內容,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再如講「三大戰役」時,我讓學生看《偉大的戰略決戰》電影。這樣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歷史場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子里,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2.2 讓學生展講活練相結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課堂教學是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但由於受傳統教法的影響,當前歷史課堂教學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啟發式少的現象,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能力的培養提高實效性呢?「讓學生展講活練」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學生展講」是學生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導學案,先預習—自己完成課文的知識網路---小組討論---展講。學生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作精闢的講解,通過展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基本訓練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展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有笑聲、有討論、有爭議。這樣,才能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慾,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例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學生是這樣展講的。學生主持導入語:「同學們,舊中國清政府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舊中國外交是不獨立的、不平等的、是跪著的外交,那麼新中國成立後,外交方面又有什麼轉變?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十五課。 「活練」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並加以指導,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練」,達到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是對教學的檢驗、補充和提高,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判斷、理解、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例題和習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 3.教學過程的質量,應該是關注學生的學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課堂效率的好壞。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擯棄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他們准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應注意有計劃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所謂「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教師教學的著力點已不再是教「書」(傳授知識),而是教「學」(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 3.1 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預習。這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讀書是學生能夠讀懂教材,形象地再現歷史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還要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 學會讀書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學會預習則是學習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課本依據「查、劃、寫、記、練、思」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學的過程,經過思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且進行不斷整理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觀察,抓重點,抓本質。 3.2 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的。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實踐中,學習和思考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前者中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這是學習的基礎;從後者中不斷尋找方法和規律,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 3.3 指導學生學會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創新。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即在思維上為學生留有「空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特別在進行一項探索性的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去創新。 4.提高課堂效率,良好的師生關系必不可少,這是保證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能影響他人、指導學生領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不再只是教書的執行者,而是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與學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會學生學什麼、做什麼,而應教會學生怎麼學,怎麼做,教會學生發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課堂是一個情感場,學生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上每一節課。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事半功倍。教師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嚴愛有度,走進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溫暖,給學生希望,給學生可以觸摸到的未來,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 教師要充分認識個人魅力的重要性,它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保證。教師要得到學生的熱愛,就得有內在的個人魅力。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增強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完善自己的個性。教師得到學生的真心愛戴,學習就會變成一種和諧、愉快、充滿感情交流的過程。 「登山有道,徐行則不困,措足於實地則不危」。
4.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淺談
結合游戲。三國自不必說,游戲多如牛毛。即使其他的也不難找,現回在抗日游戲和隋唐游戲等答等要網游有網游,要頁游有頁游,手游單機也是層出不窮。
結合電視劇電影。影視業還真找不出沒有利用過的歷史時期,只是大熱與小熱而已。
興趣小組。一個班的同學,肯定有喜歡三國的,也有喜歡隋唐的,以致漢代,宋代,明代等等不一而足。組織起來。
5. 如何提高高中教師歷史課堂效率的論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評價機制都有了新的變化。作為歷史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是實施新理念的關鍵,搞好歷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就能有效推進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
在傳統教學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主要是由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缺乏,教學效率極其低下。而教學效率低下又是由於傳統的分數為主要標準的評價制度的影響。導致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分數為中心,採取一些違背教學規律的作法,如滿堂灌、超綱授課等。只注重短期效應,忽視學生終身發展和能力培養。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教師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有效課堂。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規律,以最優的速度和效率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師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決於實施者的理念和教學藝術,筆者通過二年的新課程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艱難的,一個長期從事傳統教學的教師所形成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積極的態度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但有時會在不經意之間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問題。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覺是新穎、圖文並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體系,對知識進行了重組,以專題化方式出現,似乎教材變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學實踐中卻感覺到新教材存在諸多問題,不好用。轉念一想,新教材是許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材,這樣的編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發現,其實是自己的觀念上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理解是膚淺的。因為自己的「教材觀」有問題,是「教教材」的傳統觀念在作怪。通過進一步學習,與同行交流等方式,我發現新教材有許多亮點,尤其是有利於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用好新教材,實現三維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前提。
1、用好「歷史縱橫」和「模塊鏈接」
新教材打破了傳統的以歷史事件發生、發展來編排的模式,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有較好的知識儲備,但由於學生差異較大,對大部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如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選修課本,要求學生將教材全部准備在手頭上。「歷史縱橫」模塊大多生動、形象,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模塊鏈接」能有效補充歷史知識及歷史背景,有助學生形成對歷史事件的整體認識。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①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時可參見必修③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這樣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臘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可安排學生自學「學史之窗」和「模塊鏈接」擴展知識面,補充基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史料,就會提升教學效果。
2、用好圖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圖文並茂,處理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將會是對教材簡單重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升。編者的用意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學習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釋。因此,要求教師要有較高駕馭能力:一是史料的選擇,大部分可來自課本,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自行選擇一部分,有機整合;二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史料運用得當。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良好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用好「學習延伸」
「學習延伸」模塊的設置,是對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探究學習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習慣。這一模塊對學生要求較高,由於學生個體差異,要靈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可安排在課後進行。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群體將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是一門藝術,認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學生就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學習法。
材料學習法是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求證歷史的方法,並形成有嘗試的歷史認識。如: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說明觀點;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選取某一主題,羅列來源不同的材料,讓學生整理歸納,並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由於材料學習法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發現——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學習的特徵,體現了研究性學習實質的要求。
2、討論法。
討論法主要適用於原因,影響、評價類型的問題,一般採用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內外所接觸的史實,通過分組討論,匯總,使其對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通過分組討論,形成一個小組綜合意見,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和學習激情,還有利於對某一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辯論法。
辯論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思辨性較強,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結論,目前史學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歷史問題。如上選修④第一單元第1課,《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小結階段可以組織學生辯論秦始皇的功過問題。在教授第二單元第1課儒家《創始人孔子》一課時,可以舉行一個辯論會,辯一辯孔子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還是兼而有之?通過辯論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以及從中感悟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結論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比較法。
比較法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比較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學會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授《開辟新航路》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異同,尤其是對中西社會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維新時,比較中國戊戌變法與其異同。通過比較法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一定的歷史觀點去解決紛繁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
5、講授法。
講授法是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於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難以達到的問題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能力和水平上的優勢,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外,有講敘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圖表法等。若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民主環境,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
1、創設民主課堂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教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在教師能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2、教學目標設置要具有層次和符合學生實際。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由於學生發展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客觀存在。既要讓大部分學生吃飽,又要讓一部分學生吃好,這就要求教師在關注「平均水平」的同時,兼顧優秀學生和後進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有所獲,學能提高。
3、提高學生參與度。
有專家指出:「考察教學效率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在教學中,老師積極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跟學生共同商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參與度,要求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多開展如討論、辯論,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想、有所問、有所講、有所作、有所學、有所獲。
4、採用啟發式教學。
課堂教學發展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氛圍,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要有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一步步開戶學生智慧的大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帶著愉悅而奮進的心情一步步邁入知識的殿堂,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6. 淺談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都不能滿足於眼前的教學現狀,而是要與時俱進,積極尋求先進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效率應該是值得注意和追求的問題。
7. 淺談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都不能滿足於眼前的教學現狀,而是要與時俱進,積極尋求先進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效率應該是值得注意和追求的問題。
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有:
通過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加強內在素質,以便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合理運用「課前提示」,
利用中學歷史巧記速記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做法有:「親其師,而信其道」;
歷史教學中應用幽默藝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為學生提供一個舞台;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
精心設計啟發性思考題,積極激發學生思維;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成就感。
8.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要學會高效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9.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新觀念和新方法層出不窮,從而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但要精通所授學科知識,而且還要具有廣博的其他方面的知識,以及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教師備課時,一要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二要備目標,即明確教學目標;三要備教材,即明確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四要備教法,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類型,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認真備課,了解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只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加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學科內容相當豐富,歷史教材是整個歷史過程的高度濃縮。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注意詳略得當,要改變歷史教學過程中那種按歷史事件的時間、原因(背景)、經過、意義、影響、評價等程式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緊緊抓住教學重點,層層深入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講述鴉片戰爭這一章節,要針對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這兩個重點,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狀況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狀況的對比、分析、歸納、概括,得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中國近代史為什麼是以鴉片戰爭開始為標志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著重點是對課文重點的闡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的發展規律。
效率 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對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0分鍾的利用率,應講求質量,切忌面面俱到。
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在大力推行課堂目標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應著眼於能力的訓練,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加強能力訓練可以不斷促使學生鞏固歷史知識,培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