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歐洲的軍事戰略是什麼意思

歐洲的軍事戰略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11 10:16:46

『壹』 歐洲是北約主導還是歐洲自己主導的軍事戰略

歐洲當然是北約主導了。其實就是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組織。是由北約指導自己的軍事戰略。

『貳』 歐洲軍事

當然是俄羅斯,
誰說的俄羅斯沒有海外軍事基地?俄羅斯在哈薩克和其他中亞國家都有軍事部署當然還包括西線的白俄羅斯。
俄羅斯高技術武器比例少???俄羅斯科技落後??
某些人還是省省吧。
宇航-衛星導航領域:俄軍在核彈頭庫存和洲際彈道導彈數量,可以說,比美國少不了多少。而且不同於中國,俄羅斯在洲際導彈抗電子干擾等多方面技術非常成熟,A-135和C400反導系統,分別作為大氣層外反彈道系統和高空反導系統,估計美國人對此都會非常頭疼。俄是美國之外唯一的擁有覆蓋全球而且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的國家,這點不怕美國利用GPS系統壟斷權而產生潛在的信息封鎖。
陸軍:世界上最大的裝甲部隊集群,而且俄裝甲大部分為3代坦克的T80改進型。
海軍:除去了作為戰略武器海基投放工具的戰略核潛艇,海軍倒可能不如法國,但應該強於英國,不過要記住這是除去了戰略核潛艇,畢竟俄羅斯核潛艇力量現在是控制了北冰洋以內的區域的。

空軍:俄戰略轟炸機數量居世界首位,作為俄羅斯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一部分,同時俄羅斯空軍中3代以上的戰機達1000架以上。

其次應該是法國:

法國海陸空軍事力量事實上發展並不均衡,主要是陸軍相對太弱小,裝甲力量,就法國3代坦克的數量方面,不足200輛的勒克萊爾型,這個。。。。。。不如無名有實的荷蘭陸軍的400多輛豹2A4或豹2A6的規模。

法國主要強在海空軍力量,事實上就海外駐軍的規模,法國在這世界僅次於美國,由於是除美國以外世界上唯一的第二個擁有蒸汽彈射技術的國家,外加上陣風艦載機,還有海軍武器模塊全面的特點。法國海軍力量的確值得一提。
法國擁有近700架3代或三代半戰機(主要是幻影2000和陣風),居西歐空軍力量首位。同時也曾經有過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只不過法國冷戰後為削減軍費而放棄了戰略轟炸機的部署)。

同時法國的核力量是獨立的核力量。同時,法國是歐洲宇航計劃的主導者,當然,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達到俄羅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和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那麼完善。

再看看那兩個20世紀上半葉的老牌西歐強國----英國和德國,實質上它們都已經老去:

英國:英國陸軍比法國好一點,主戰坦克的挑戰者1型和2型,都是300多輛上下,而且英國在直升機反裝甲力量方面在西歐大國中較為優勝。不過有一點,英國自身缺乏針對戰區導彈的反導能力。而在這方面,更多是依賴於駐英美軍的反導保護。法國則在這方面較為獨立而完善。

英國海軍沒有常規潛艇,至於英國航母----由於缺乏彈射技術,而且跑道短,所以僅能部署作戰能力比較弱小的鷂式戰斗機。英國海軍頂多在驅逐艦和護衛艦方面不錯,事實上是它的遠程打擊和垂直打擊能力,很弱小的。

空軍,更不用提了,英國空軍至今主要還是以2代半的旋風改進型為主,這種戰機,要分為截擊型和對地攻擊型和偵查型,幾種型號的戰機僅能應付較為單一的作戰任務。至於EF2000戰機,英國空軍也僅是部署了不多的100架左右。

更致命的是,英國的核力量是完全受美國控制的,不同於法國的情況,英國三叉戟型美製戰略導彈,平時不能部署在英國戰略潛艇上,因為這些是屬於北約核計劃小組管轄而不是英國軍方關系,平時部署在聽命於北約的倉庫里,要得到北約組織的「允許」,英國才能使用核力量。

英國也有不少海外駐軍,但大都部署在德國西北部魯爾區和漢堡一帶,歐洲以外的駐軍,現在很少,遠不如法國的海外軍隊規模。

德國:現在的德國,只是裝甲力量值得一提,在歐洲,它的裝甲力量規模僅次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但是德國軍事其他方面都不見得很強。即使是陸軍方面,雖然在主戰坦克方面很好,但在武裝直升機和輕型裝甲力量方面,規模上比荷蘭大不了多少,而且在精銳程度和實戰經驗方面不如荷蘭。德國空軍力量在裝備品種上和英國差不多,東德時期保留下來的那幾十架MIG29戰機,由於年久失修,缺乏升級,已經不能形成戰鬥力。海軍,德國海軍主要是常規潛艇力量和中型護衛艦方面有一定實力,但卻缺乏遠程兵力投放功能的船舶。

出現那樣的情況是有原因的:英國和德國本土境內都有較大的美國駐軍部署(駐德美軍6.8W人,駐英美軍1.8W人,美軍的反導力量和B2戰略轟炸機等尖端武器作為美空軍第三聯隊也在英國部署),所以英德兩國不可能再象20世紀前半葉那樣爭取作為世界軍事力量最強者。

當然,北約框架內,還是有一些讓加入軍事一體化的國家使用核力量的機會,如果北約需要核反擊的時候,英國、德國、荷蘭和比利時都可以使用北約中歐戰區的核庫存;同理,義大利和土耳其則在同等條件下可以使用北約南歐戰區的核庫存。

英國海軍陸戰隊?這支部隊真正有世界前列戰鬥力的部分,現在應該可以說是英荷聯合海軍陸戰隊,因為荷軍占當中的1/3強,而且這也收歸北約管轄。

所以,總體上,俄羅斯在歐洲國家的軍事力量是無可倫比的。俄羅斯軍事力量在世界也必然是第二位。

其次應該是法國,法國軍事也應比中國強大。海空軍法國對中國優勢明顯,核力量比中國強大。足夠強的科研基礎和海外軍事部署也很大一程度彌補了法國陸軍的羸弱。在世界應是第三位。

然後就是英國和德國,其中英國比德國略強,英國軍事力量在世界排名應有5-6位,德國則只能是第8位左右。實戰中已經看出,德軍在1990年代初期的波黑戰爭,英軍在最近幾年的阿富汗戰爭,傷亡率在盟國中偏高,戰鬥力偏軟的特點已經暴露了,這兩國不再是20世紀前半葉的軍事霸主了。

再下面的:

世界第10左右的烏克蘭:烏克蘭陸軍強於德國,空軍也應該比德國強,大致能和英國持平,只不過烏克蘭海軍則是形同擺設。

世界第12左右的義大利:和烏克蘭相反,義大利海軍現在基本可以和英國海軍匹敵。裝備上義大利空軍的武器也和英德兩國空軍幾乎完全一樣,但規模上弱於英國和德國。陸軍,今日的義大利陸軍,完全缺乏3代主戰坦克,阿富汗戰爭已經看出了,義大利陸軍至今仍然只是一個表演的嗜頭。義大利是美國地中海區域駐軍的重點,駐軍規模達2W人,那不勒斯為美國第六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世界第16左右的荷蘭:西歐中唯一的真正獲得了平衡發展的小國軍隊。英德兩國軍事在戰後相對的弱化造就了荷軍在這一區域的相對壯大,中歐和西北歐戰區反導力量的主角(包括陸基和海基),為遠東日本的2倍。同時也是歐洲宇航工業僅次於法國的研發和生產基地。這造就了荷蘭有膽量以南加勒比基地群為依託屢次出動空軍去委內瑞拉挑釁的本錢。

世界第18左右的西班牙和瑞典:2國都是徹底的無核國家,其中西班牙遠洋海軍力量有一定實力,眾所周知,西班牙也是一個有輕型先進航空母艦的國家,而且和英荷兩國一樣,西班牙海軍列裝了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盡管其規模和裝備水準方面仍和英國或義大利有一定差距。但畢竟這是有原因的:西班牙也是一個有較多美軍部署的國家(美駐西班牙軍隊規模為1.2W人),而且美海軍有可能把第六艦隊司令部基地從義大利遷移到西班牙。西班牙陸軍和空軍則比較弱小:陸軍的三代坦克為豹2E型,數量150輛,步兵戰車有較大一部分為2代的。3代戰機數量不足200架,大都是F18A/B,也有少量的EF2000。

瑞典的情況則和西班牙剛好相反,由於鄰近強大的俄羅斯,瑞典人不得不放棄了遠洋艦隊的建設,所以出現那樣的情況,瑞典事實上造船業很先進,但他們的海軍力量主要依靠常規潛艇作為海岸周邊防禦的中心,水面艦艇則全部是1000噸以下的小型護衛艦和導彈巡邏艇。不過瑞典空軍和陸軍力量則比較強大,和荷蘭一樣,瑞典也是一個重要的豹2坦克海外生產國,瑞典步兵戰車CV90系列因其實用性而深受歐洲人認可並大量出售,當然瑞典陸軍也部署了不少。瑞典王家空軍則有不少的3代半的鷹獅C/D型。如果忽略航程這弱點,JAS39真的相對於EF2000和陣風毫不遜色。

另外,歐洲有一個被人忽略甚至遺忘的國家,也有不錯的軍事實力,那就是希臘,如果說陸軍,希臘陸軍甚至比義大利或西班牙那樣的西南歐大國更強大。而且和海軍非常弱小的波蘭之流不同,希臘海空軍力量也比較強大。希臘軍事力量也應能排在世界前20位。就是那樣的因素,美國為了它的地中海長遠利益,或多或少地把工業和經濟更發達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軍事擴張給限制了,這樣,工業落後的希臘,反而卻形成了美國在地中海地區最信得過的盟友了。

『叄』 什麼叫戰略導彈戰略是什麼意思

導彈按照用途的不同,射程的不同,分為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兩種。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的劃分一直都沒有統一的標准,既可以按照攻擊距離來劃分,也可以按照用途來劃分。如果按照用途來劃分的話,戰略導彈就是用來攻擊敵對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的導彈。重要戰略目標指的是敵對國家的政治中心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工業城市,以及軍事基地等目標。因為這些目標都比較大,所以戰略導彈往往都會攜帶核彈頭攻擊。

實際上無論是通過射程來劃分,還是通過用途來劃分,戰略導彈都需要具備攻擊對方戰略目標的能力。因此戰略導彈中的“戰略”兩個字,代表的就是敵方重要的戰略目標,這些戰略目標同戰場上的戰術目標有著明顯區別,重要性遠勝於普通戰術目標。

『肆』 軍事戰略的含義和特徵是什麼

一、含義

軍事戰略,廣義上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如國家戰略 、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

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

二、戰略的特徵

任何事物都有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戰略亦不例外。軍事戰略因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內容和表現形式,而具有自身的特徵。軍事戰略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全局性。

全局性是反映戰略本質的特徵。這個全局指的是國家(集團)整個軍事斗爭的全局,帶有照顧各方面、各部分和各階段的性質。戰略是國家(集團)關於軍事問題的最高決策,處於軍事領域的最高層次。

2、對抗性。

軍事斗爭,尤其是戰爭,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力行為,是敵對雙方以軍隊或其他武裝組織為骨幹而展開的激烈較量。

戰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質,是其對抗性產生和依存的基礎。從本質上說,軍事斗爭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動,任何戰略都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對抗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謀略性。

謀略是指揮員基於客觀情況而提出的計謀和策略。它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高度體現,是指導軍事斗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戰略的一個突出的特徵。

戰略是主客觀結合的產物。從本質上講,它是政治的選擇,有嚴格的規定性,但從實踐的意義上講,它又是手段的選擇,有高度的靈活性。

4、相對穩定性。

軍事斗爭情況的發展變化,決定著軍事斗爭指導規律的發展變化。戰略必須隨著軍事斗爭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情況的變化而改變,一成不變的戰略是不存在的。

然而,由於戰略處於軍事領域的最高層次,指導范圍廣,影響重大而深遠,是一切軍事活動的依據和准則,因此,戰略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4)歐洲的軍事戰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軍事戰略的政治意義:

1、軍事戰備

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自原始戰爭以來,相對強大的社會實體會對外擴張,進行侵略或合並戰爭。處於防禦地位的力量也會組織對抗。戰爭是為了土地、人員、財物,也是為了國氣。所以是特殊時機的第一問題。

趨向擴張目的和保持固有平衡就成了戰爭的主要矛盾,戰爭就是政治的最高表現。社會整體關系形成了軍事體系的相關要素。政治上要有強力的支持,經濟要有保障,社會可作為後盾,外交上有利的關系,都需要形成軍事行為的平衡條件。

社會政治是軍事創立的基礎,軍事性質和統帥是由政治關系決定的。如希特勒的出現是因瘋狂時代帝國的需要,而謹慎的日本帝國卻是被德國法西斯激發變得冒險狂躁,社會政治決定了軍事成敗的根本,這一切偶然現象都有著必然的因由。

軍事性質趨向社會平衡因素,安於享樂的社會形態不利於軍事的加強,開明嚴法的政治有助於軍事的強力。

2、平衡因素

天時地利是不可缺少的平衡因素,這往往是發揮軍事行為的基本條件。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各種關系,因為這種變化時有起伏,同自然關系構成整體趨向平衡因素。

地勢是常被重視的問題,但地利包括了更大的范圍。歷史上多有南可戰北但不可取北的事實,這是南方的文化技術與北方的強悍義風形成的不平衡因素。

世事也是關鍵的問題,一個民族興起,士氣昂揚,國家腐敗,便隨勢可擊。三國時盡管諸葛亮出山也解決不了統一的問題,時勢與地利不對。

『伍』 求世界10大軍事戰略要地

1.東歐:英國著名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家麥金德曾經說過: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麥金德提出的「陸權論」,認為隨著陸上交通工具的發展,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成為最重要的戰略地區。學習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當年那些驍勇善戰的匈奴人和蒙古人就是從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由東向西發起對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歐洲的進攻而征服世界的,但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拿破崙和希特勒正好相反,由西向東發起的進攻,就是因為沒有占據世界心臟地帶這個戰略制高點而一敗塗地的!一般認為,麥金德理論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一些人認為,麥金德的理論為納粹德國向東擴張創造的理論基礎。同樣麥金德理論也是布希政府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理論依據!

2.中亞:地緣政治學中有一個流傳很久描述——要控制世界必先控制中亞。中亞五國系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東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與伊朗、阿富汗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接,西邊與俄羅斯聯邦、亞塞拜然隔裏海相望。中亞地區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資源最豐富的大洲的中心區域,中亞發揮著十字路口的作用。世界通過海洋實現廣泛聯系之後,中亞的地位日益提升。作為資源爭奪的中心,亞洲成為各大力量匯集的焦點。野心勃勃的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先後試圖控制中亞,然後是蘇聯,接著是美國,成就世界級霸權的國家沒有不把手伸向中亞的。

3.朝鮮半島:英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說:「誰統治了東北亞,誰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誰就掌握了亞洲的命運。」而統治東北亞的戰略跳板和門戶就是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對於任何一個想控制東亞的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也就註定了朝鮮半島將在東亞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及北部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朝鮮、韓國稱東朝鮮海或東海)環繞。

日本前首相田中義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鼓吹:「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但是「惟欲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半島!」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就是想以朝鮮半島為戰略跳板來征服東北亞和中國!自從明治維新強大起來的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為以後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三省奠基!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抗美援朝。這一系列的戰爭都在朝鮮半島爆發足以證明朝鮮半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4.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沖,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 北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戰略位置十分險要!

5.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扼黑海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座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從海峽的歐洲一面向對面的亞洲沿岸伸出,彷彿要擋住從黑海流入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馬爾馬拉海,北有博斯普魯斯海灣,從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謂的金角灣。誠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顯著特徵是,南北兩面都有一條狹長且能航行的海峽。所以,這座城市由兩扇海上大門保護著,可以禁止無論從愛琴海,還是從黑海來的敵船的通行。因此,在拜占庭長達十個世紀的統治期內,這座城市盡管在大部分時間里是遭受圍攻的要塞,但卻得以保存下來。

自君士坦丁堡建立以來,其軍事、經濟的重要價值一直受到不少民族的虎視眈眈。比如是一直與帝國抗衡的波斯人,波斯人數次圍攻過城市,但被堅厚的城牆和強大的拜占庭海軍所挫敗;其後在阿拉伯半島興起的阿拉伯人進攻拜占庭帝國,以二千艘戰船圍攻,阿拉伯艦隊又遭到拜占庭海軍用希臘火全殲,二千餘艘戰船剩下五艘逃回;基輔人圍攻城市,又被希臘火燒毀海軍,遭到嚴重挫敗。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佔領並遭到洗劫,成為拉丁帝國的首都,1261年由邁克爾八世帕拉奧洛古斯率領尼西亞帝國軍隊收復,成為重建的東羅馬帝國首都。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5月29日被「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炮轟並遭到攻陷,開始由奧斯曼帝國管治,成為其首都。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1923年將首都遷往現在的安卡拉。1930年,該城被正式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6.維也那: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同時也是奧地利的9個聯邦州之一,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於多瑙河畔。維也納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歐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應當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維也納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維也納是從多瑙河的南部發展起來的,現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

1529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圍攻維也納,奧地利人依靠中世紀時期遺留下的城牆,艱難地抵禦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的情況下,土耳其人被迫撤軍。土耳其人的圍城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薄弱,因此從1548年起維也納決定改造成一座由11棟堡壘和1條壕溝構成的要塞。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改造後的要塞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直到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也導致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落。

7.伏爾加格勒:1925年前稱「察里津」。1925-1961年名」斯大林格勒」 。俄羅斯名城,重要河港。伏爾加格勒州首府。在伏爾加河下游。人口97.4萬(1985)。建於1589年。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沖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後,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1918-1919年和1942-1943年在此進行著名的察里津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伏爾加格勒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中心,聯結俄羅斯中部地區的高加索山脈西部和東部地區。該市與各大城市鐵路接軌,航空搭線,交通四通八達,尤其是去裏海,烏拉爾,索契等旅遊勝地,既便宜又方便。

伏爾加格勒無論何時都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上受益,它是連接歐洲和亞洲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樞紐,註定了它擔當重要的角色,而這個城市也的確總是在俄羅斯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和俄羅斯聯邦。城市最初選在了西伯利亞的大草原上,起名為察里津,建在一個島嶼上,那兒察里津河流入伏爾加河。把它作為堡壘設計是為了保護俄羅斯東南邊界和大伏爾加征程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襲。蘇聯革命戰爭時期,斯大林在這里領導了著名的察里津戰役,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哥薩克白軍,對鞏固十月革命成果、捍衛初建的蘇維埃政權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為紀念斯大林改稱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先後動用150多萬兵力,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切斷伏爾加河並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軍民浴血奮戰了200多個日日夜夜,將德軍全部殲滅,最後迫使德國法西斯停止了戰略進攻並且開始走向崩潰。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偉大勝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那時法西斯主義的敗退已經很明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二次大戰的戰局,奠定了蘇聯衛國戰爭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基礎。

8.馬爾他島:馬爾他又叫馬爾蒂斯群島,是地中海的一個小國。馬爾他共有38萬人口,面積316平方公里,主要由馬爾他島、科米諾島和戈素島等5個島組成。它距離義大利的西西里島90公里,距非洲大陸300公里,是連接兩個大陸的海上橋梁。由於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馬爾他又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 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為把馬爾他當作通向東方的中途島,在那裡建立了海、陸、空軍基地。二戰期間正是由於英軍牢牢的控制了馬爾他才切斷了北非德意軍團的後勤線路為阿拉曼大捷及盟軍在北非戰場上的勝利奠基。

9.巴爾干半島:巴爾干半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西面是亞德里亞海和愛琴海,東面是黑海,隔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相望,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半島總面積50萬平方千米,包括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四國全部,南斯拉夫的大部及羅馬尼亞、土耳其的一小部分領土。 在土耳其語中,「巴爾干」即多山之意。

10.波斯灣:波斯灣海底和周圍陸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約佔世界石油儲藏量的53%~58%。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3。石油輸出量佔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60%,主要供給世界上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西歐一些國家。所產石油,經霍爾木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寶庫」之稱。 灣內有眾多島嶼,大都為珊瑚島。灣底與沿岸為世界上石油蘊藏最多的地區之一。漁業資源也很豐富,盛產多種魚類,珍珠和珍珠母的採集著稱於世。沿岸和灣內重要港口有:阿巴丹、哈爾克島、布希爾、巴士拉、法奧、科威特港、阿布扎比、迪拜等。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都是爆發在波斯灣西北部的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為了爭奪波斯灣的石油資源而引發的激烈戰爭,可見波斯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陸』 什麼是歐洲戰爭

1756~1763年的歐洲戰爭發生於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是由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瑞典、薩克森、俄國等國參加的,旨在爭奪殖民地或領地,這場戰爭導致了歐洲勢力大幅度調整。

英國的目的是奪取法國的殖民地,確立完整的制海權;普魯士打算吞並薩克森,並把波蘭變成自己的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自己在爭奪中歐霸權斗爭的對手普魯士,奪回1740年被侵佔的西里西亞;法國則力圖吞並英國國王在歐洲的世襲領地漢諾威,保護自己在美洲和東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魯士勢力的加強;瑞典試圖奪取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而俄國竭力想阻止普魯士向東方的侵略,擴大自己在西方的領地。各種矛盾和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導致了兩個對立同盟的建立:一個是有漢諾威、黑森一卡塞爾、不倫瑞克和其他一些德意志諸侯國參加的英普同盟;另一個是有瑞典、薩克森和大多數加入「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諸侯國參加的法奧俄同盟。

戰爭以普魯士進攻薩克森開始。1756年8月28日,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軍隊(9.5萬人)突然侵入薩克森,包圍了薩克森軍隊(1.8萬人),迫其於10月15日投降。在1757年的戰爭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利用法奧俄同盟計劃不一致(法國於春天開始戰斗行動,而俄國於夏天才開始行動),以及軍隊(30餘萬人)展開緩慢的弱點,首先對奧開戰。普軍(19.2萬人)從四面對布拉格展開向心進攻。但是,前來增援的奧軍道恩元帥的部隊(5萬餘人)於6月18日在科林附近擊潰了普軍,迫使普軍放棄捷克。4月,埃斯特列元帥的法軍(7萬人)佔領了黑森一卡塞爾和漢諾威。蘇比茲親王的法軍(5.7萬人)於8月抵近埃森納赫,威逼普魯士。弗里德里希二世抽調了主力部隊迎擊法軍,11月5日在羅斯巴赫會戰(1757年)中將法軍擊潰。隨後,他又調遣部隊(4萬人)以強行軍進入西里西亞。萊瓦爾德元帥的普軍(3萬人)對在東普魯士展開進攻的俄軍(7萬人)採取行動。7月5日,阿普拉克辛元帥指揮下的部分俄軍(2.4萬人)在波羅的海艦隊的支援下,打開了進入東普魯士的道路。但是,阿普拉克辛認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隨者彼得三世不久將成為俄國皇帝(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患病),遂命令部隊撤回梅梅爾。為此,他被又皇送交法庭審判,其職務由弗爾莫爾將軍接替。瑞軍(2.3萬人)於9月向波美拉尼亞的斯德丁(什切青)展開進攻,但在俄軍撤回梅梅爾後,也撤到斯特拉爾松。這樣,普軍獲得了1757年戰爭的勝利。

在1758年的戰爭中,反普同盟發動軍隊達31.6萬人,而費里德里希二世的軍隊只有14.5萬人。反普同盟雖擁有兩倍於敵的優勢兵力,但因行動缺乏統一、互不配合,而未能發揮其優勢。1757年12月在東普魯士展開進攻的俄軍於1758年1月佔領了東普魯士,並把它劃為俄羅斯國家的領地。1758年夏,俄軍(5.8萬人)包圍了庫斯特林(科斯欽)。奧地利和法國由於擔心俄國取勝,在西里西亞和薩克森採取了消極防禦的行動。弗里德里希二世集中兵力,企圖一一擊潰奧俄這兩個主要敵人,結果交戰雙方均未獲勝。

1759年初,反普同盟軍隊已達35.2萬人,英普同盟軍隊約有22.2萬人。4月,4萬俄軍開始向奧得河推進。韋德爾將軍的普魯士軍團(3萬人)企圖阻截俄軍,但7月23日,在帕利茨戰役(1759)中被俄軍擊潰。8月12日,在庫內爾菲多爾弗附近的會戰中,普軍(4.8萬人)遭到失敗。但是,由於奧軍統帥部的失策,業已展現了的攻佔普魯士首都柏林而結束戰爭的機遇,未能實現。俄軍撤到維斯瓦河以東。在西方,法國的聯軍為保住黑森一卡塞爾在漢諾威展開戰斗行動,但8月1日在漢諾威包圍明登要塞時遭到失敗。因此,在1759年的戰爭中,俄軍雖然取得了輝煌勝利,但由於害怕普魯士徹底潰敗而使俄國勢力加強的奧地利奉行的政策,俄軍沒有取得重大戰果。在1759年的戰爭中,反普同盟各國的矛盾更加激化。法國反對俄國兼並東普魯士,而准備與英國簽訂和約,但和談以失敗告終。

176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勉強使兵增加到10~12萬人,而反普同盟的軍隊有22萬人。同盟計劃採取協同行動:俄奧軍在西里西亞,帝國軍隊在薩克森,法軍則對漢諾威採取行動。弗里德里希二世為保障自己的補給線的軍需庫的安全而轉入防禦。俄奧軍隊在敵交通線上採取行動,企圖迫使普軍放棄其佔領的要塞和城市。由於道恩沒有參加協同行動,弗里德里希二世率領7萬普軍抵近柏林,使1760年的戰爭以交戰雙方的局勢都未發生根本變化而結束。

1761年戰爭中的重大事件發生於12月16日。俄軍攻佔了南西里西亞等大片地域,使普軍形勢異常嚴峻。但是,1761年1月5日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病死,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隨者彼得三世即位。他使俄國退出戰爭,且把俄國佔領的全部土地歸還給普魯士,並於5月5日同普魯士簽訂了同盟條約,從而把普魯士從徹底滅亡的險境中拯救出來。繼俄國之後,瑞典也於1762年5月22日退出戰爭。

在1762年的戰爭中,普軍在俄國切爾內紹夫軍團(曾臨時編入普軍)的援助下,把奧軍從西里西亞和薩克森逐出,並在弗萊堡附近的交戰(1762年10月)中戰勝了帝國軍隊。但是,戰爭已把交戰各方拖得精疲力竭,普法於11月3日簽訂初步和約,普奧於11月24日訂立停戰協定。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戰事中,初期(1756年和1757年)是法國取得了勝利。但是,隨著1758年戰爭的開始,陷於歐洲戰場的法國,在海上和各殖民地開始遭到失敗。僅僅給普魯士以財力援助的英國,逐漸在各殖民地積蓄了力量,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760年佔領了加拿大、路易斯安娜的一部分、佛羅里達和法國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戰爭結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簽訂巴黎和約(1761年參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該和約。西班牙站在法國一方,葡萄牙站在英國一方)。1763年2月15日,以普魯士為一方,以奧地利和薩克森為另一方簽訂了胡貝爾茨堡和約,七年戰爭至此結束。和約確認了普魯士對西里西亞和格拉茨伯爵領地的權力。

七年戰爭的重要結局是改變了歐洲的力量格局。英國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部分法國殖民地,一躍成為最強大的海上強國,為其日後的殖民帝國奠定了基礎。普魯士地位更為鞏固,法國遭到削弱,俄國勢力得以加強。

七年戰爭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它暴露了警戒線戰略和線式戰術的缺點,顯示了在野戰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優越性,也出現了新的戰斗方式和方法。

『柒』 軍事戰略是什麼意思

軍事戰略,廣義上的戰略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專和指導,如國屬家戰略、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

『捌』 為什麼說整個歐洲沒軍事強國歐洲早就沒有什麼戰略能力了

歐洲不是說沒有軍事強國,英法德和義大利都具有相當可觀的軍事力量,英國在冷戰時擁有北約第二大海上軍事力量,現在雖然經過裁減,也可以排進前五位(美,俄,日,英,法),但是目前已經不具備全球快速部署反應的能力,主要活動范圍已經縮小到北海,基本已經成為一支區域性海軍;德國陸軍則被認為是西歐各國中最強大的,甚至有人提出,在將來的歐洲統一武裝力量中以德國陸軍作為範本;法國的軍事地位突出表現在其核力量上,其核力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包括冷戰時期的蘇聯),英國也擁有獨立的核力量,但規模不及法國。
如果嚴格從地理意義上講,歐洲還應該包括俄羅斯。在冷戰時期,蘇聯擁有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軍事力量,甚至在70年代還略微領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以上的常規軍事力量和全部的核武庫,盡管在蘇聯解體後由於國家經濟發展一落千丈,俄羅斯的軍事力量經歷了災難性的衰落過程,但其作為一個軍事大國的地位仍然保持著,只不過已經做不到同美國保持均勢了。
事實上樓主所問是這樣的意思:即在二戰後,為什麼傳統的西歐大國都不再具有原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西歐國家不再是國際政治的中心。這是在戰後初期西歐國家比較准確地一個戰略表述和定位。主要原因是西歐國家在二戰中都損失慘重,即使是戰勝國實力也嚴重下降,不得不將主要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恢復國民經濟當中,而在安全上則主要依靠美國的保護,其表現就是「北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歐國家都完成了醫治戰爭創傷的任務,經濟發展迅速,而美國的實力則相對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西歐開始籌建自己的獨立防務能力,最典型的是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機構,並且掌握了獨立的戰略核力量。但這些努力都無法與美國和蘇聯在軍備上的努力相比,西歐國家的軍事力量與美蘇相比仍然是非常弱小的。
冷戰結束後,西歐國家認為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西歐被裝備精良的敵人佔領的可能性大大縮小,因此在軍事投入的比重持續下降。後來歐盟開始籌建獨立於北約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一些成員國也承諾增加軍事投入。但從目前來看,歐洲國家沒有大幅度提高軍事投入的可能,一方面各國民眾沒有這樣的意願,另一方面,歐盟對成員國預算赤字的嚴格規定也限制了成員國軍費的增長。當然,也沒這個必要,因為歐盟目前沒有面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危險。現階段歐盟軍事力量的建設並不是要大幅度提高武裝部隊的戰鬥力,而是繼續組建和完善獨立於北約的,歐盟自己的,統一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實現防務的一體化。

『玖』 軍事戰略!

戰略的含義

戰略,亦稱軍事戰略,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其基本含義是,戰爭指導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制定和採取的准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戰略這個概念產生於軍事斗爭的實踐,長期以來也一直運用於軍事領域。但近年來被其他領域使用得越來越廣泛。為了便於對不同領域的戰略作出明確區分,使用時須在「戰略」之前冠以領域的名稱,如政治戰略、經濟戰略、科技戰略、外交戰略等。如果只在軍事領域內進行研究和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戰略稱謂。

軍事戰略通常由戰略目的和任務、戰略方針、戰略手段和軍事力量等幾個基本的要素構成,主要通過對軍事力量的建設和運用來達成既定的政治目的。軍事戰略所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對戰爭可能爆發的時機、戰爭的性質、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判斷;戰略方針、戰略任務、戰略方向、戰略階段和主要作戰形式的確定;戰區劃分;戰場准備;武裝力量的建設;軍事思想和軍事技術的研究;戰略資源的開發、儲備和戰略後方建設;國防工業的布局和武器裝備的研製、更新;動員體制的確立;國防工程的計劃和實施;戰略指揮系統的組建和完善;作戰序列的確定;戰略協同的組織;戰略預備隊的使用;戰略後方的調配;以及如何抓好有關全局的樞紐和環節、適時實施戰略轉變、奪取戰略主動權等。

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略,有著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其決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戰略思想,即國家(集團)對待軍事斗爭特別是戰爭問題的根本立場和態度,指導軍事斗爭的基本觀點和理論原則,這是它的理論基礎;二是戰略環境,包括世界戰略格局、國際戰略形勢,尤其是周邊安全和國內穩定的基本狀況,這是它的客觀論據;三是軍事力量,主要是國家(集團)軍事力量的性質、職能、構成、規模、作戰能力、戰爭潛力、動員機制和發展方向等,這是它的物質條件。戰略指導者基於對一定歷史時期內上述情況的綜合分析,提出軍事斗爭的基本對策和保障國家(集團)安全的基本方法,就是這個時期軍事戰略的基本內容。

戰略的基本類型是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

『拾』 什麼是領克歐洲戰略

領克汽車歐洲戰略將助力吉利汽車集團「20200戰略」的實現,它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汽車工業文明學習借鑒,融合創造的協同效應,這也是吉利汽車集團全球化發展最為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2019年,領克首款面向歐洲市場的車型領克01 PHEV將在比利時根特工廠投產,並將於2020年正式投放歐洲市場。領克在歐洲市場將採用線上銷售為主、同時開設線下門店的運營方式。第一家歐洲線下門店將於2019年在阿姆斯特丹開業,門店雇員將採用固定薪水制度,不收取提成傭金,不設業績壓力,從而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可靠建議與優質服務。
按照規劃,領克還將在巴塞羅那、柏林、布魯塞爾、倫敦等地開設更多線下實體店,並逐步向歐洲其他主要城市進行推廣。與此同時,領克還將針對暫沒有實體店開設計劃的歐洲城市推出快閃概念店,這個極具創新精神的推廣計劃,將輻射歐洲大陸95 %的人口,可謂汽車業的一次革命。基於領克品牌的全球基因,領克將代表中國汽車工業的最高水平,參與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重塑,進入歐美發達市場直接與世界領先汽車品牌競爭,實現真正的全球化。

閱讀全文

與歐洲的軍事戰略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