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與日本軍事實力對比是什麼個情況
1、從地緣優勢來講,中國地大物博,而日本是島國,戰略縱深自然中國占優。
2、日本作內為二戰戰敗容國,無擁有核武器和導彈的權利,而中國是有核有導彈的國家。PS:但日本具備有核能力和導彈技術的國家,只是沒有生產裝備。
3、日本的反潛、潛艇、戰術素養是很高的,加上武士刀精神,以及不按常理出牌的國家,時刻應保持警惕。
總結:真要發生戰爭,在現在戰爭中,光中國的二炮就能對日本進行飽和攻擊了,沒有戰略縱深,沒有自然資源,是維持不了長期戰爭。就局部戰爭而言,雙手八斤八兩,就看雙方如何博弈了。
Ⅱ 中國與日本的軍事力量對比,誰強
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空軍和戰斗機
現代戰爭的一個趨勢,就是戰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空中實力如何.因此,各國都在努力充實空軍力量,謀求實現現代化.日中兩國當然也不例外.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大約360架戰斗機,而中國空軍和海軍的戰斗機數量大大超過日本航空自衛隊.從具體機型看,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大約200架F-15和100架F-4戰斗機,30架F-2最新型戰斗機和大約30架F-1戰斗機.中國空軍擁有的戰斗機大部分為原蘇聯開發的老式"米格"系列改良型機種,但中國在1998年引進了俄羅斯先進的戰斗機蘇-27,而且計劃今後在這方面有所發展.這樣一來,中國擁有的最新式戰斗機數量將幾乎與日本自衛隊戰斗機的總數相當,使日本航空自衛隊以前的航空優勢產生動搖.
從性能上看,美國開發的F-15戰斗機的空中作戰能力堪稱是目前"世界最強"的,而且在近年的戰爭中多次擊落俄羅斯製造的戰斗機,證明了這種戰斗機的實力.蘇-27是俄羅斯利用先進技術製造的最新式機種,它可以用來與F-15對抗.運動性能超群的這兩個機種,不僅在性能上勢均力敵,而且機體形狀也很相似,因此難以說誰好誰壞.
但是,戰斗機的優越性是不能僅憑這些硬體來作判斷的.曾與中國空軍對峙的日本西南航空混合團司令佐藤守分析說,能否發揮戰斗機應有的性能,關鍵在於日常的訓練,其標志是飛行時間.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駕駛員每年至少要飛行150個小時.
日本航空自衛隊正在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今後將把現有的F-15戰斗機作為第一線機種使用,換裝火控雷達,引進聯合電子戰系統以提高戰斗能力等.為配合裝備現代化,航空自衛隊除購進美軍最強的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之外,同時還在全力以赴開發新式短程導彈等空對空導彈以確保航空優勢.繼引進預警機"AWACS"之後,航空自衛隊又引進了空中加油機,從而使日本戰斗機在航程及空中持續作戰時間上超過中國.
海軍和潛艇比較
中國海軍的高科技水平目前還不很高,但中國海軍正在加快裝備現代化的步伐,如從俄羅斯購買"現代號"級驅逐艦等,中國海軍潛艇的戰鬥力將會有很大提高.
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142艘艦艇,大約4.5萬兵力.與中國潛艇對峙的海上自衛隊擁有16艘潛艇,從數量上看雖然佔劣勢,但潛艇在水中的潛伏性能,搭載電子設備和武器的性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一旦中日發生海上沖突,日本海上自衛隊可以利用潛艇和護衛艦形成保衛網,將中國的軍船阻止在大陸架,由空中的P-3C巡邏偵察機進行攻擊.海上自衛隊擁有80架"世界最強的反潛機"P-3C.
陸上部隊和特種部隊
日本陸上自衛隊擁有1070輛坦克,15萬兵力,而中國陸軍的規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規模無法與之相比.雖然中國陸軍很強大,但要突破日本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的防禦網,強行向日本本土展開登陸戰,比較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日在釣魚島發生沖突,日本自衛隊首先會依靠那霸基地的第83航空部隊的F-4戰斗機進行地面攻擊,然後從佐世保基地迅速派遣護衛艦封鎖周邊海域,使中國登陸部隊陷入孤立.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陸上自衛隊將派出西部方面兵部隊(長崎),這個部隊是新組建的突擊部隊.這個部隊雖然是以3個步兵中隊為核心,但每個中隊各配備了1個能夠進行特種作戰的精銳突擊小隊.由於配備有直升機等空中機動能力,因而可以對敵人進攻島嶼的作戰做出迅速反應.
Ⅲ 抗日戰爭中日兵力對比
抗日戰爭中日兵力對比:日本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
1、一國的軍事實力強弱,歸根到底由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來決定。
抗戰爆發前中日雙方的一系列數據對比:日本年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鐵580萬噸,中國4萬噸;日本年產煤5070萬噸,中國2800萬噸;日本年產石油169萬噸,中國1.31萬噸。
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戰艦52422噸,而這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均無自產能力。也就是說,當日本已緊跟世界潮流大踏步邁入機械化軍事時代之際,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拿得出手的主戰兵器。
2、以雙方海軍軍力對比為例:
「七七事變」前夕,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五類,總噸位57608噸。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
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
還有練習艦、潛水母艦、布雷艦(艇)、海防艦、炮艦、水雷艦、掃雷艦數十艘,總噸位約13萬噸,以及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配套艦艇。
此外,又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萬噸以上。換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戰列艦的排水量,就超過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海軍。
在兵員的訓練上,中日同樣存在著重大差距。
抗戰前,中國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國訓練完畢之高中及同等學校的合格預備兵,僅17490人。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補軍官僅880人。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抗戰時當過國軍排長,他發現基層軍官連花名冊都點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戰術,打仗全憑血氣之勇。進攻時以密集隊形蜂擁蟻附,失利時又鳥奔獸散。
以單兵射擊訓練論,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七斤半大米,或35個雞蛋。所以平時訓練多數是打空槍,就算物質條件最好的中央軍,也不過每兵配發15發子彈作實彈射擊,開戰後每兵配發20發子彈上戰場。
而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的子彈,步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結果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
至於雙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說了。「七七事變」前,中國75mm以上口徑的火炮僅800多門,重炮只有可憐的48門,雖全部從德國進口,但總數連日軍同類火炮的零頭都不到。
Ⅳ 中國與日本目前軍事實力對比,要具體數據與事例
現在日 本右翼極端勢力不斷叫囂以武力為後盾與中國爭奪東海資源,武力干涉中國的台灣事物。在我看來這些傢伙太利令智昏,還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國,甚至拿110年前的目光看中國。實際上中國與日 本在軍事技術上的差距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大,甚至中國還佔有一定優勢。
航空航天技術比較
中日都生產了自己的第3代戰斗機。日 本是F-2,中國是殲10和殲11。通過研製、仿製,中國完全掌握了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而日 本雖然在某些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日 本並沒有完全掌握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日 本任何新戰機仍然必須依靠美國。而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製能力。下面通過具體技術分析兩國的差距。
1空氣動力設計;中國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通過大量的型號設計,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具有經驗的航空工程師和設計師。而日 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F-2的外型設計模仿F-16,同時大量設計依靠美方。因此到現在日 本還不具備獨立的先進氣動外型設計能力。
2 結構和材料;兩國水平大致相當。在設計上已經有現成的設計軟體,在使用計算機進行機體3維數字設計上中國已經走到日 本前面。日 本的復合材料技術比較先進,其機翼復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世界領先。但這個技術不夠成熟,製造的機翼後來出現裂縫。中國引進了俄羅斯最先進的鈦合金加工技術,同時中國復合材料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因此中國已經比較完整地掌握了先進戰機的材料技術。
3 電子系統;日 本在雷達火控技術上領先,日 本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屬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機載雷達水平還有差距。但在一體化電子系統設計和整合方面中國沒有差距。中國掌握了數字電傳技術,而日 本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4 動力系統;中國已經可以自己設計製造先進渦扇發動機,而日 本沒有相應的能力。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國的優勢是具有一個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系統整合能力強。而日 本基礎工業實力雄厚,特別是電子工業基礎雄厚使得它在航空電子具有優勢。但日 本軟體設計技術落後中國,沒有獨立開發飛機的能力。中國有能力獨立或以平等夥伴的地位開發第4代戰機。而日 本在新一代戰機的開發還必須依靠美國。
在航天技術上,日 本H2火箭比中國目前在用的長征火箭要先進。但中國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測控和載人航天比日 本領先。日 本在衛星技術上具有優勢,這一方面是日 本電子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中國受到西方的技術限制。但中國在衛星應用方面比日 本更廣泛。總體上中國略微領先日 本。在中國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後將全面超越日 本。
中日海軍技術比較
以日 本最先進的金剛級和中國170艦比較。據可靠消息,170艦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而金剛級使用的是美國的無源相控陣雷達。170艦整個作戰系統是中國的,而金剛級的作戰系統是美國的。導彈技術上170使用自導防空導彈,而金剛級使用的半主動制導。反艦導彈的差距更加明顯。170艦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現在中國可以完全獨立自主製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艦。而日 本在作戰系統和艦用主機方面還需要依靠美國。金剛級的優勢在於載彈量遠遠超過170 艦。反潛戰水平可能優於中國。
在潛艇方面,中國潛用柴油機還需要進口。國產柴油機噪音大,比功率低。日 本技術領先,但比中國使用的德國柴油機無技術優勢。中國在AIP技術上國際領先,在燃料電池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日 本不具備這個技術。日 本千方百計想得到中國的燃料電池技術。在潛艇材料上中國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國也不落後於日 本。只是聲納系統還有一些差距。在引進法國和俄羅斯技術以後,這個差距已經很小了。
中國擁有核潛艇,日 本沒有。中國核潛艇發展了兩代。苛刻的中國海軍對新一代核潛艇非常滿意。
從以上分析看中國在海軍技術上已經趕上和超過日 本了。但由於過去長期落後,欠賬太多,所以中國海軍的實力還趕不上日 本。但中國海軍的趕超勢頭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軍技術上的差別同樣是中國具有完整全面的軍事工業體系,可以自主完成軍事裝備的設計製造。日 本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在柴油機、和某些電子技術方面領先。但必須依靠美國的一些技術支持才能完整地製造現代化軍艦,才能形成海軍戰鬥力。
現在中國軍事工業已經提供中國軍隊以先進的武器裝備,使之不低於日 本,問題是PLA如何使用這些裝備,使之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陸軍裝備技術比較
以主戰坦克為例,火炮、裝甲技術中國領先。日 本不具備生產高膛壓火炮技術,只得引進德國許可生產坦克炮。中國完全具有高膛壓火炮自主技術。與德國技術相當。裝甲技術在各國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國99式坦克的防護遠遠超過日 本90式。火控技術相當,其2000米動對動首發命中率相當,大約在85%。日 本的優勢在於動力系統。不過日 本使用2沖程發動機表明日 本的高比功率4沖程發動機技術不過關。如果中國的1100千瓦發動機過關的話,在這一領域也趕上日 本。
電子信息戰技術比較
日 本是世界上電子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有著極為強大的基礎工業實力。這導致了日 本的軍用電子技術的先進。但日 本的硬體先進,但軟體落後,日 本的軟體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日 本的電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國電子工業基礎落後,有一些軍用電子原器件不能生產或其質量不高或價格太高,影響到中國軍事電子技術的發展,同時影響到陸海空軍和衛星的電子系統的水平。但最近幾年這個情況有了根本改變。中國電子工業的加工水平達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術。現在正在開發自主的90納米的加工技術。中國的IC設計發展也很快,已經在開發最具有挑戰性的處理器晶元。中國的工程軟體設計原來就不在日 本之下。日 本的電子戰信息戰技術還主要依靠美國,LINK11和LINK16是日軍的主要信息鏈路。由此可以看出日 本的整個軍事體系是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離開美國,日 本的整個軍事體系立即癱瘓。而中國是具備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和軍事科技體系。從整體上看中國的軍事技術並不落後於日 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 本的軍事技術和軍事力量完全在美國的控制之下。這是日 本為什麼看起來想一個太監一樣的根本原因之一。
Ⅳ 中日軍事實力對比
中國和日本在軍事方面的科技的確有很大的差距,不過畢竟日本是發達國專家也是科技強國,所以也屬千萬不要輕視日本,因為大清國就是因為太小看日本了,總以為自己的國家比日本強,也不深度了解日本的真正的實力,過於輕敵,所以中國才輸掉的甲午戰爭。
Ⅵ 求二戰期間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要詳細的
感覺小日本的武器太好了 首先 三八大蓋 也就是38步槍 使用的是6.5的子彈 穿透力強悍 當時的漢陽造和中正式都不如三八大蓋打得准 也沒有三八大蓋打得遠 飛機就不用說了 零式飛天空
坦克方面日本的不如國民黨的德國貨 但是國民黨的數量有限啊
正面阻擊沒有把握能和日軍對抗 直到美國給予國民黨裝備了才有能力面對面的對峙 太平洋戰爭是轉折點 日本的軍隊消耗在太平洋而沒得到補充
中華方面蘇聯對日宣戰 關東軍迫在眉睫
人數上日本開始有很大的優勢 太平洋消耗的士兵不亞於華中戰場
雖然後面的自殺式的對美國艦隊攻擊 對美國的代價很大 但為時已晚 開始就使用自殺式的攻擊的話或許改變了太平洋戰場 華中戰場敗局已定 只能玉碎拼搏太平洋戰場
樓下的 小口徑子彈的穿透力好你不會不知道把 M4的子彈才5.6 還不一樣優秀 AK的殺傷力大我承認 但精準度和後坐力不必上上里大好嗎 同樣是突擊步槍
零式的防禦是不好 但是機動性好啊 那架飛機給他幾槍不出問題的 現在的戰斗機被航炮打中一樣掉下來 太平洋戰爭開始那架零式是被空戰擊落的 就算有也是少數
Ⅶ 中日的軍事實力比較
都是防禦有餘進抄攻不足,不襲過海軍還是日本占優,雙十艦隊,而且日本游大偶級,據說那玩意只要一周就能改造成輕型航母,日本現在應該有3艘了吧。。。唯一的好處就是日本資源需要進口,用潛艇部隊卡死他的貿易線,耗死他~!
我方立場依然,不首先打第一槍,依然是近海防禦策略,不過2015之後航母編隊成型了,就沒准嘍~
Ⅷ 1.中日兩國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對比 2.如果現在發生戰爭,中國勝算有多少3.有人說:在釣魚島問
軍事實力:兩國的軍事實力從宏觀而言 中國略勝於日本 不論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 其次 中國擁有核武器和遠程彈道導彈 洲際導彈 具有核威懾和導彈威懾 而且是聯合國安理會「合法」理事國之一
但是在軍事方面細分的話 中國的海軍還是略遜於日本的
中國的海軍分為三大艦隊 即「北海」 「東海」 「南海」艦隊 其中東海艦隊是對日本防衛的主要艦隊
也是最新艦艇首先服役的艦隊 對日本 韓國 和美國在日駐軍和第一島鏈設施起進攻和遏阻作用
中國的海軍「規模」龐大 但是噸位普遍較小 質量參差不齊 遠海作戰不夠成熟
而反觀日本 日本擁有「宙斯盾」級重型驅逐艦 和各種直升機航母和陸戰艦艇 不僅噸位龐大而且人員素養和質量在世界都有良好口碑
因為日本屬於發達國家 在工業和科技方面尤為發達 所以我說他們的質量比中國好不為過
總得來說就是日本的海軍「小而精」 中國的海軍「大而遲鈍」
經濟實力:雖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被中國取代了 但是誰都知道這第二的稱號是怎麼出來的
中國最多的就是「人」 最廉價的勞動力 最多的原材料 最多的出口 但是往往是日常的低端用品
所以很多人都明白 中國的第二隻不過是數量堆出來的 正所謂現有數量後有質量
日本的出口經濟大概都是比較高端的產品比如精密儀器和工業產品 而且目標往往是歐美的地區 對於中國 出口的往往是低端的貨中端的產品 比如手機 電器 日用品等
「釣魚島事件」腦的沸沸揚揚的 不少人說抵制日貨 這樣小日本就完蛋了
但是仔細想想 其實損失最大的還是中國 因為日本是中國東亞的重要市場之一 而出口的往往都是日用品等廉價屋物資 而這也恰恰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
而相對於日本 用高端產品產生收入 用低端產品保持基礎 這也是日本為什麼不願意和中國撕破臉
因為撕破臉了他們的中低端產品的市場也將大大受挫
前幾陣的時候我也看了不少論壇留言 其中也不乏日本人 他們的留言中的意思就是對於中國的抵制運動持「無所謂」態度
能源也是影響經濟的基礎 在能源方面 日本是個極度能源貧乏的國家 能源和礦產的進口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可想而知能源對於他們的多麼重要
有的人也跟我說過 不給日本能源和木材他們也挺不住
的確 中國是日本比較大的能源進口國 但是 我們不要忘記了我們北方的鄰居「俄羅斯」
在蘇聯解體後 俄羅斯可是非常非常缺錢的 不管是積極的向別國出售能源還是出口武器 俄國可謂是個十足的白眼狼(前幾年的說法) 即使中國不向日本供應原材料 但是不能保證俄國會不會向日本提供能源 俄國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供應國 這個不得不讓人好好想想
科技實力: 這個不用多說 亞洲人的手都是最巧的 尤其是日本 日本的精密機床 電子設備 化學 造船等等 技術上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
日本有著龐大的技術儲備 可以再必要的時候立刻轉化成民用或是軍用的設備
日本沒有核武器 但是具有製造核武器的各種條件和技術 這也是科技實力的體現之一
日本自明治維新時期就有著獨立的工業體系 在吸納和借鑒了中國 而後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 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理念創造除了更新的國家文化
二戰時期 日本和美國太平洋海戰 日本的「零式戰斗機」和「日向」航母 都是自主研發和製造的 其中「零式」戰機是世界近代史最著名的螺旋槳戰斗機之一
中國的科技實力略微不平衡 但是也是融合了多種文化和技術的集中體現
不往遠的說 就近來說 在共和國初期 中國沒有獨立而完善的工業體系 國家的經濟建設依然是小農資本 屬於典型的農耕國家 大部分工業設施都分布於東北地區 其中包括日本佔領東北時建設的工業設施 初期基本是靠著日本和國民黨以前的工業設施來維持生產
進入五十年 中國得到蘇聯的幫助 不僅提供貸款和技術而且還提供人員培訓 並幫中國建立了較為基礎的工業體系 這使得中國的的工業發展有了較大進步
六十年代 中蘇關系惡化 蘇聯停止對中國的各項幫助 不管是錢還是技術都處於封鎖狀態
雖然不幫忙了 但是畢竟有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和較完善的軍工設施 勉勉強強能做到研發聲場
進入七十年代 美蘇冷戰高潮 美國看準時機拉攏中國對抗蘇聯 並且提供中國技術和經貿合作 並和中國建交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為止
而這期間 中國兩國開始了兩國的「蜜月期」 美國提過中國貸款 提供中國軍事設備和技術 使得中國在這期間得到了不少美國的軍事工業技術 在加上之前的蘇聯技術 可以說中國是位為數不多的混血兒之一
中國的科技實力是不對稱的實力 有些方面是領先世界的 但是有些方面則稍微拖後腿的
中國是世界唯一一個能融合東西方武器技術的國家 這種技術實力甚至比研發一種東西所應具有的實力還要高
逆向工程技術絕對是中國的招牌 中國奉為「山寨國家」但是仿製一個東西也是需要點實力的
而中國的實力在於「只觀其首 便知其尾」反過來也行
只要看了幾個關鍵的不見就能製造出整個設備 這就是逆向工程的技術
中國雖然有仿製的國防設備 但是仿製出來的通常都比原產國的質量好 這也是技術實力的體現之一
中日開戰:如果不算上美國的介入 中國獲勝的幾率為七成
中國擁有龐大的海軍規模和龐大的各類型導彈儲備 可在戰時對日本的重要海軍基地和機場進行飽和攻擊 癱瘓敵人的中繼和指揮系統 其次 中國的空軍規模也是成倍於日本大概保有一千五到兩千二百架飛機 其中也有不乏百餘架先進的戰斗機和飛行器
釣魚島之爭: 沒錯 應該理性對待 對於作為人民的我們來說 做好本分的工作就行 抵制不抵制是個人意志 你愛國你就抵制 你覺得麻煩影響自己的生活你可以不抵制或是略微抵制
而作為國家 對日本的警惕和不屈服是對國家和人民安全的保證體現之一
不能讓人看扁也不要過分擠兌人家
累死了 手打的 希望採納吧
Ⅸ 抗日戰爭中日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
抗日戰爭可以說是是一場典型跨越時代的遭遇戰,其主要的關鍵,不僅在於雙方武器內裝備上的巨大差異,更容在於總體國力,舉凡經濟、社會與文化結構上的差別。當時的日本,已是一個工業化的軍事強國,無論是社會組織與國民觀念,都已能適應現代化的總體作戰。但是當時的中國,卻仍在落後與農業化生產的社會結構之下,因此難以發揮總體作戰的能力。同時日本對外的作戰力量是團結一致的,中國則有著國、共對立以及各地山頭的分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