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軍事思想是什麼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軍隊和國防的基本問題的理性認識,是人們長期從事軍事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軍事思想產生於一定物質生產和戰爭實踐的基礎之上,同時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
反映一定階級和集團利益的政治觀念決定軍事思想的階級性質,制約其發展方向,而哲學為軍事思想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科學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還有民族、地理環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軍事思想的發展。
軍事思想給人類的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在軍事實踐中接受檢驗。軍事思想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通常包括戰爭觀,戰爭與軍事、國防問題的方法論,作戰指導思想和原則,軍隊建設及國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
(1)軍事哲學主要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軍事思想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堅持正確的軍事思想,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著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1、對於國家來說,有利於保衛國家安全,從而與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相制衡,還有利於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從而保障經濟持久穩定的發展。
2、對於軍隊來說,有利於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發展先進有效的軍事專業,還有利於為軍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軍事理論建設人才。
3、對於個人來說,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質。
② 什麼叫軍事哲學什麼叫做軍事哲學和戰略思維
軍事哲學就是軍事領域的哲學,是哲學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化.它對軍事實踐領域中所包含的最一般的共同問題加以概括研究.它從哲學的高度俯視軍事實踐的過程,揭示紛繁復雜的軍事現象中所包含的一般本質.它用哲理科學的抽象方法辯證分析、把握軍事活動的實質,是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軍事活動的形而上學,是對軍事領域所作的形而上的思考. 戰略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個人或集團)對關系事物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的謀劃(分析、綜合、判斷、預見和決策的思維過程),戰略思維涉及的對象大多是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系統和人與自然的復合系統及復雜過程.對戰略思維的理解有不同的觀點和側重.有的以思維主體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為主要內容,即探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用什麼樣的科學思維方法可以產生較優的戰略方案和戰略決策;有的以戰略思維過程的結果(產品)即各種戰略思想、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方針、戰略決策和戰略方案為主要研究內容;有的以戰略的實施和實踐為主要研究內容; 戰略思維貫穿於主體的思維過程、思維的產品和戰略實踐及反饋的全過程中. 1)更新空間和時間觀念.軍事高科技的發展所導致的戰場空間的拓展和戰爭時間進程的加快決定了軍事戰略思維主體必須重新審視時空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環境條件,進而正確把握和自覺運用時空變化發展規律,最大限度地利用時空環境.在戰爭空間上,要實行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的全維思考:既要有陸、海、空等空間戰場的觀念,又要具有外層空間戰場的觀念;既要具有物理空間戰場的觀念,又要具有電磁空間戰場、網路空間戰場的觀念.同時還要看到,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敵對雙方交戰區域已經包括武器系統直接作用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所有區域,大大突破了傳統的交戰區域概念.在戰爭時間上,高技術戰爭通過戰爭能量的高強度釋放,極大地縮短了戰爭的時間進程.傳統戰略思維中那種「以空間換時間」的觀念必須改變. (2)更新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觀念.軍事戰略思維應從過去運用大規模機械化兵團及兵器進行的以高消耗、大規模摧毀為典型特徵的機械化戰爭,轉變到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運用相應的作戰方法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形態上來.作戰方式的選擇要緊緊圍繞高度立體化的聯合作戰思考,主要作戰樣式和主要戰爭階段的確定要緊緊圍繞以中、遠程精確打擊為主要特徵的空襲與反空襲思考,關鍵作戰領域和作戰行動要緊緊圍繞以電子戰為主要手段的信息戰思考,同時要高度關注使用作戰航天器在外層空間進行「天戰」這種未來的嶄新作戰樣式. (3)更新武器裝備觀念.面對武器裝備信息化和信息系統武器化進程不斷加快,高度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武器裝備走上戰爭舞台,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運用已成為戰略思維主體更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於半機械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武器裝備共存的軍隊,在繼續發揮機械化、半機械化武器裝備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運用高技術武器裝備特別是高技術戰略武器達成戰略目的,尤其應考慮如何發揮各軍兵種精兵利器的作用、實施聯合火力打擊的問題. (4)更新作戰目標觀念.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作戰目標和打擊重心已發生改變.軍事戰略思維對作戰目標的選擇必須首先投向敵方的指揮中樞、信息系統和信息能力,而消滅有生力量則被置於次要地位.西方軍事家注重「斬首」行動,提出把目標首先指向敵人的信息系統,是值得借鑒的. (5)更新作戰實力評估觀念.客觀評估敵我雙方的作戰實力,是正確的戰略思維和決策的基礎.在當前,機械化戰爭那種僅以軍隊數量規模評價作戰實力的觀念已不合時宜.准確衡量軍隊的作戰實力,應將其信息能力和作戰體系結構的整體性作為重要標准,將包括預警監視、情報偵察、目標截獲和指揮自動化水平與能力在內的信息作戰能力作為戰力評估的首要標准.高技術局部戰爭是諸軍兵種和整個武器裝備體系間的對抗,只有實現作戰系統結構的整體協調性,才能形成現實的戰鬥力,因此對戰力應進行作戰體系的綜合性整體評估. (6)更新集中兵力觀念.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軍事戰略思維中的集中兵力的觀念必須隨之變化.信息技術導致一種武器裝備或一個作戰單位的作戰能力的數倍甚至幾十倍的增加.因此,集中兵力須由過去注重數量的集中轉變為注重質量的集中,尤需強調火力的集中,既可通過必要的兵力集中達到火力集中的目的,也可在兵力分散配置的情況下達成火力集中的目的. (7)更新作戰保障觀念.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高效能是以高消耗為代價的,為此,軍事戰略思維須比過去更重視作戰保障問題,並適應作戰勤務保障的變革改變傳統的保障思路.保障手段要由傳統的先行保障轉變為同步保障和實時保障,保障體制要由過去的分散式、等級式和專業化的後勤轉變為集中式、一體化和功能性的後勤.要運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手段改進後勤指揮管理,把技術保障提高到戰略地位予以關注,實行後勤保障管理體制的軍民一體化. (8)更新軍隊編成與運用觀念.軍事戰略思維和決策只有適應當代軍隊編成的革命性變化,才能合理地用兵布勢.要高度重視諸軍兵種的合成運用,像指揮樂隊那樣全方位地運用、協調、發揮好各方面力量的優勢,形成作戰合力,達成戰略目的.要善於運用信息化部隊、特種作戰部隊,以收作戰之奇效.同時也應看到,在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化戰爭的過渡期,地面作戰在許多情況下仍是奪取戰爭最終勝利的重要手段,陸軍軍種並未失去應有的作用. (9)更新人民戰爭觀念.軍事高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民戰爭施展能量的空間.依靠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制敵,仍然是我們應對未來戰爭的必然選擇和軍事戰略思維的主旋律.不過,未來的人民戰爭將是具有新時代特徵建立在高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基礎之上的新型人民戰爭.如何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在戰爭准備和實施過程中不斷提高戰爭動員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和最有成效地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力量特別是高技術力量發揮出來;如何適應戰場空間的擴大化和作戰手段的多樣化,大力拓展人民群眾參與戰爭的范圍和方式,把傳統的人力、物力支援與技術、信息支援以及非軍事的科學技術人員直接參加信息作戰等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如何適應未來戰爭時間進程短的特點,實現國防潛力的快速動員和向戰爭能力的快速轉換;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網路指揮手段,把軍事力量與非軍事力量有機統合起來,更好地實現正規部隊使用與後備力量成建制使用的結合、軍隊遂行的正規戰與人民群眾進行的非正規戰的配合等,都迫切需要新的人民戰爭觀念和人民戰爭理論指導.
③ 軍事思想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哪兩個層次
一是軍事哲學問題。主要內容有戰爭觀、軍事問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二是軍事實踐內基本指導原則問題。容
軍事戰略思想始終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思想這個基本點,深刻揭示新時代戰爭與和平、軍事與政治、總體安全與軍事安全等重大關系,全面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軍事戰略指導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重大問題。
這一重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方法論在新時代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創新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軍事戰略領域的運用和展開,是強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
(3)軍事哲學主要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安全觀的新境界,開辟了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布局的新境界,開辟了維護國家安全戰略運籌的新境界,開辟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戰略設計的新境界,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軍軍事力量運用和建設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2019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軍委軍事工作會議,確立軍事戰略思想為新時代軍事戰略根本指導思想,這是維護核心的政治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然選擇,是謀戰勝戰的客觀需要,也是全軍上下的共同期盼。
④ 軍事哲學的主要內容包括
軍事哲學就是軍事領域的哲學,其哲學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化,他對軍事回實踐領域中所包含的答最一般的共同問題加以概括研究,他從哲學的高度俯視軍事實踐的過程,揭示紛繁復雜的軍事現象中所包含的一般本質,他用哲理科學的抽象方法辯證分析,把握軍事活動的實質是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軍事活動的形,而上學是對軍事領域所作的形而上的思考
⑤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的歷史能動作用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戰爭思想。
1.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動員了廣大軍民,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對廣大軍民的政治動員是一件絕大的事,是奪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條件。
2.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中國社會條件下,要首先在反動統治力量最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並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步加以擴大,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依託。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才能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使之成為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發展生產、准備幹部的戰略基地,成為為人民軍隊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鞏固後方和作戰的良好戰場,藉以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的戰爭目的。建立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必須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建立革命政權,廣泛組織和武裝群眾。同時,也不可忽視城市工作和非根據地的農村工作。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國家必須建設鞏固而強大的戰略後方。
3.革命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戰爭,要實行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和基本政策。戰爭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視發展生產,盡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群眾生活,以調動和保持人民群眾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積極性。
4.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使革命獲得最廣泛的國內社會基礎和國際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5.要把武裝斗爭這種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各種非武裝斗爭形式。包括工人的、農民的、青年和婦女的斗爭,經濟戰線、外交戰線和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合法的和非法的斗爭,公開的和秘密的斗爭等,在總體上配合起來,從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斷增加革命的戰爭力量,減殺反革命的戰爭力量,使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方面逐步變化,最後達到獲得力量優勢,戰勝敵人的目的。
6.以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實行主力兵團(野戰軍)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的體制。主力兵團可以隨時執行超越地方的作戰任務,地方兵團執行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的任務;游擊隊和民兵則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執行在固定地區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和保衛地方的任務。三種武裝力量分工不同,緊密配合作戰,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正確組織形式。
7.實行與人民戰爭相適應的戰略戰術,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和作戰形式。
⑥ 什麼叫軍事哲學
軍事哲學就是軍事領域的哲學,是哲學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化。它對軍事實踐領域中所包含的最一般的共同問題加以概括研究。它從哲學的高度俯視軍事實踐的過程,揭示紛繁復雜的軍事現象中所包含的一般本質。它用哲理科學的抽象方法辯證分析、把握軍事活動的實質,是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軍事活動的形而上學,是對軍事領域所作的形而上的思考。 戰略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個人或集團)對關系事物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的謀劃(分析、綜合、判斷、預見和決策的思維過程),戰略思維涉及的對象大多是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系統和人與自然的復合系統及復雜過程。對戰略思維的理解有不同的觀點和側重。有的以思維主體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為主要內容,即探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用什麼樣的科學思維方法可以產生較優的戰略方案和戰略決策;有的以戰略思維過程的結果(產品)即各種戰略思想、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方針、戰略決策和戰略方案為主要研究內容;有的以戰略的實施和實踐為主要研究內容; 戰略思維貫穿於主體的思維過程、思維的產品和戰略實踐及反饋的全過程中。 1)更新空間和時間觀念。軍事高科技的發展所導致的戰場空間的拓展和戰爭時間進程的加快決定了軍事戰略思維主體必須重新審視時空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環境條件,進而正確把握和自覺運用時空變化發展規律,最大限度地利用時空環境。在戰爭空間上,要實行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的全維思考:既要有陸、海、空等空間戰場的觀念,又要具有外層空間戰場的觀念;既要具有物理空間戰場的觀念,又要具有電磁空間戰場、網路空間戰場的觀念。同時還要看到,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敵對雙方交戰區域已經包括武器系統直接作用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所有區域,大大突破了傳統的交戰區域概念。在戰爭時間上,高技術戰爭通過戰爭能量的高強度釋放,極大地縮短了戰爭的時間進程。傳統戰略思維中那種「以空間換時間」的觀念必須改變。 (2)更新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觀念。軍事戰略思維應從過去運用大規模機械化兵團及兵器進行的以高消耗、大規模摧毀為典型特徵的機械化戰爭,轉變到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運用相應的作戰方法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形態上來。作戰方式的選擇要緊緊圍繞高度立體化的聯合作戰思考,主要作戰樣式和主要戰爭階段的確定要緊緊圍繞以中、遠程精確打擊為主要特徵的空襲與反空襲思考,關鍵作戰領域和作戰行動要緊緊圍繞以電子戰為主要手段的信息戰思考,同時要高度關注使用作戰航天器在外層空間進行「天戰」這種未來的嶄新作戰樣式。 (3)更新武器裝備觀念。面對武器裝備信息化和信息系統武器化進程不斷加快,高度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武器裝備走上戰爭舞台,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運用已成為戰略思維主體更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於半機械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武器裝備共存的軍隊,在繼續發揮機械化、半機械化武器裝備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運用高技術武器裝備特別是高技術戰略武器達成戰略目的,尤其應考慮如何發揮各軍兵種精兵利器的作用、實施聯合火力打擊的問題。 (4)更新作戰目標觀念。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作戰目標和打擊重心已發生改變。軍事戰略思維對作戰目標的選擇必須首先投向敵方的指揮中樞、信息系統和信息能力,而消滅有生力量則被置於次要地位。西方軍事家注重「斬首」行動,提出把目標首先指向敵人的信息系統,是值得借鑒的。 (5)更新作戰實力評估觀念。客觀評估敵我雙方的作戰實力,是正確的戰略思維和決策的基礎。在當前,機械化戰爭那種僅以軍隊數量規模評價作戰實力的觀念已不合時宜。准確衡量軍隊的作戰實力,應將其信息能力和作戰體系結構的整體性作為重要標准,將包括預警監視、情報偵察、目標截獲和指揮自動化水平與能力在內的信息作戰能力作為戰力評估的首要標准。高技術局部戰爭是諸軍兵種和整個武器裝備體系間的對抗,只有實現作戰系統結構的整體協調性,才能形成現實的戰鬥力,因此對戰力應進行作戰體系的綜合性整體評估。 (6)更新集中兵力觀念。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軍事戰略思維中的集中兵力的觀念必須隨之變化。信息技術導致一種武器裝備或一個作戰單位的作戰能力的數倍甚至幾十倍的增加。因此,集中兵力須由過去注重數量的集中轉變為注重質量的集中,尤需強調火力的集中,既可通過必要的兵力集中達到火力集中的目的,也可在兵力分散配置的情況下達成火力集中的目的。 (7)更新作戰保障觀念。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高效能是以高消耗為代價的,為此,軍事戰略思維須比過去更重視作戰保障問題,並適應作戰勤務保障的變革改變傳統的保障思路。保障手段要由傳統的先行保障轉變為同步保障和實時保障,保障體制要由過去的分散式、等級式和專業化的後勤轉變為集中式、一體化和功能性的後勤。要運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手段改進後勤指揮管理,把技術保障提高到戰略地位予以關注,實行後勤保障管理體制的軍民一體化。 (8)更新軍隊編成與運用觀念。軍事戰略思維和決策只有適應當代軍隊編成的革命性變化,才能合理地用兵布勢。要高度重視諸軍兵種的合成運用,像指揮樂隊那樣全方位地運用、協調、發揮好各方面力量的優勢,形成作戰合力,達成戰略目的。要善於運用信息化部隊、特種作戰部隊,以收作戰之奇效。同時也應看到,在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化戰爭的過渡期,地面作戰在許多情況下仍是奪取戰爭最終勝利的重要手段,陸軍軍種並未失去應有的作用。 (9)更新人民戰爭觀念。軍事高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民戰爭施展能量的空間。依靠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制敵,仍然是我們應對未來戰爭的必然選擇和軍事戰略思維的主旋律。不過,未來的人民戰爭將是具有新時代特徵建立在高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基礎之上的新型人民戰爭。如何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在戰爭准備和實施過程中不斷提高戰爭動員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和最有成效地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力量特別是高技術力量發揮出來;如何適應戰場空間的擴大化和作戰手段的多樣化,大力拓展人民群眾參與戰爭的范圍和方式,把傳統的人力、物力支援與技術、信息支援以及非軍事的科學技術人員直接參加信息作戰等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如何適應未來戰爭時間進程短的特點,實現國防潛力的快速動員和向戰爭能力的快速轉換;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網路指揮手段,把軍事力量與非軍事力量有機統合起來,更好地實現正規部隊使用與後備力量成建制使用的結合、軍隊遂行的正規戰與人民群眾進行的非正規戰的配合等,都迫切需要新的人民戰爭觀念和人民戰爭理論指導。
⑦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 )五個部分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內容極為豐富。在一些軍事著作中,人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劃分,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層次、分類和組成部分有著各種不同的提法。就組成部分來說,主要的是三種提法:一是三個組成部分,即人民戰爭思想、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二是四個組成部分,即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戰爭思想、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三是五個組成部分,即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戰爭思想、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我們認為,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組成部分的劃分,既要考慮到它的內容和特點,又要考慮到它的發展和現實實踐的需要,比較來說還是五個組成部分的提法更為准確。這就是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思想。
1、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
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創造性地運用於戰爭和軍事領域,觀察和分析戰爭的基本問題,認識和運用軍事領域的辯證規律,提出和闡明的關於研究和指導戰爭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如關於戰爭的根源和本質,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戰爭與和平、戰爭與革命的關系,戰爭的性質和共產黨人對待戰爭的態度,戰爭勝負的基本因素,戰爭的目的和消滅戰爭的途徑,以及研究指導戰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等等。
在戰爭觀問題上,毛澤東的主要觀點是:(1)戰爭是隨著私有財產和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斗爭形式。(2)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和平時期的斗爭是政治,戰爭也是政治,戰爭與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聯結,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3)經濟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戰爭不但是政治和軍事的競賽,而且還是經濟的競賽。(4)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5)人類社會只有進步到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和國家的時候,戰爭才能從根本上消除。(6)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7)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戰爭的政治性質,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共產黨人要擁護正義的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戰爭。(8)兩軍相殺的戰爭,其軍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它是戰爭自身的本質,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本依據。(9)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與此同時,還決定於作戰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和人的自覺能動性的發揮等。
在研究、指導戰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上,其基本點是:(1)共產黨人研究和認識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消滅一切戰爭,實現人的永久和平。(2)戰爭雖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社會現象,但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樣,有其固有的客觀發展規律,即戰爭雙方相互矛盾著的基本因素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及其一般發展趨勢。(3)戰爭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我們不僅要研究戰爭的一般規律,而且更要研究戰爭的特殊規律;不僅要研究戰爭的客觀規律,而且要研究戰爭的指導規律。(4)一切戰爭指導規律都是發展的,研究指導戰爭要從實際出發,著眼其特點和發展,客觀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其行動的規律,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5)戰爭指導者要有戰略頭腦和全局觀念,善於關照全局,把握關節。(6)要尊重戰爭的客觀規律,在既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爭取戰爭的勝利。
2、人民軍隊思想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創建人民軍隊作為進行武裝革命的首要問題,在領導革命戰爭的實踐過程中,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建軍經驗,對人民軍隊的性質和任務、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等,作了系統而又全面的深刻論述,正確地解決了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形成了完整的人民軍隊思想
人民軍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1)軍隊是奪取和鞏固國家政權的主要工具,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實行武裝的革命,必須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在取得革命勝利以後,人民軍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擔負著鞏固政權、保衛人民革命和國家建設的成果、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歷史使命。(2)人民軍隊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它永遠是一支戰斗隊,也擔負工作隊和生產隊的任務。(3)要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實行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保持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4)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要堅持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敵軍的三大原則,建立強有力的政治工作。(5)實行民主制度和嚴格的紀律。要在集中指導下,實行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堅決執行命令,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6)要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7)人民軍隊建設要從低級階段逐步向高級階段發展,在加強革命化建設的同時,加強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逐步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3、人民戰爭思想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集中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總結人民戰爭的豐富經驗,對實行人民戰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實行人民戰爭的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述,闡明了人民戰爭的理論基礎和政治基礎,實行人民戰爭的指導路線、方針和原則,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思想。
人民戰爭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它的基本理論觀點是:(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革命戰爭的主體,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2)革命戰爭是反抗階級壓迫或民族壓迫、為民族和人民群眾謀求解放的正義戰爭,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對社會的進步起著促進和推動的作用,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積極參加,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政治基礎和前提。(3)在人和武器的關系問題上,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馬克思主義者既反對唯武器論,又反對唯意志論,主張人和武器的辯證統一論。
毛澤東不僅闡明了人民戰爭的理論基礎和政治基礎,而且從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情況出發,總結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獨創性經驗,闡明了如何進行人民戰爭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路線、方針和原則。這主要就是:(1)進行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組織最廣泛的革命戰爭的統一戰線。(2)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道路,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動和依靠以農民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把落後的農村造成為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先進的革命陣地,作為實行人民戰爭的依託。(3)實行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野戰軍主要是在地方軍和民兵的配合下,執行超地方的作戰任務;地方軍除協同野戰軍作戰外,主要是在民兵的協同下,擔負地區性的作戰任務。它們是我軍的兩個組成部分,是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民兵人數多、分布廣,是軍隊的有力助手和強大的後備軍,是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力量。為形成全民參加的人民戰爭,還必須實行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即把動員起來的群眾,分別組織在工會、農會、青年、婦女、兒童等各種群眾團體之中,平時從事各種生產和建設工作,幫助政府動員群眾參軍,擁軍優屬,清查奸細等;戰時進行堅壁清野,偵察敵情,擔負運輸,直接幫助軍隊作戰等工作。(4)以武裝斗爭為主,各條戰線、各種斗爭形式相配合,形成全面的人民戰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5)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發揮黨政軍民的整體力量。革命戰爭具備著實行人民戰爭的可能性,但能否成為徹底的人民戰爭,則要看領導戰爭的階級或集團是否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有沒有一個進行人民戰爭的指導路線、方針和政策等。
4、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是制定戰略戰術的依據,作為戰爭指導規律的戰略戰術,是對戰爭規律的能動反映。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總結我軍作戰的豐富經驗,並吸取古今中外的戰爭經驗,在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主要內容是:(1)實行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積極防禦又叫攻勢防禦、決戰防禦。消極防禦又叫專守防禦、單純防禦。消極防禦實際上是假防禦,只有積極防禦才是真防禦,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禦。(2)把進攻和防禦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戰略上實行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的同時,在戰役戰鬥上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通過戰役戰鬥上的攻防作戰,不斷削弱和消耗敵人的力量,逐漸轉變敵我強弱的形勢,使我由戰略上的劣勢變為戰略上的優勢,適時將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徹底消滅敵人,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3)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三種作戰形式緊密結合,適時進行以改變主要作戰形式為主要內容的軍事戰略轉變。(4)做好戰爭准備,不打無准備、無把握之仗。(5)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它是我軍的基本作戰方法,也是我軍作戰的優良傳統。(6)以殲滅戰為主,輔之以消耗戰。殲滅戰是我軍作戰的基本方針。所謂殲滅戰,就是每戰均要解除敵人的武裝,剝奪敵人的抵抗力,斃傷俘敵全部或大部人員,摧毀或繳獲敵人全部或大部武器裝備。(7)慎重初戰,實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8)在戰略進攻的指揮上,採取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插敵人戰略縱深,建立根據地,展開戰略進攻;逐次進行決戰,就地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堅決地實施戰略追擊,採用遠距離包圍迂迴的方法追殲殘敵;實行軍事打擊與政治上的爭取和瓦解相結合,加速戰爭勝利的進程。(9)實行作戰指導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充分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指導和實行戰爭。等等。總之,我軍的戰略戰術是在承認敵強我弱、敵大我小的條件下,從戰爭的實際情況出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避強擊弱,充分地利用敵之弱點和我之優點,充分地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以求得生存、發展和勝利的戰略戰術。從總體上說,把握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要著重把握以下幾點:一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戰爭目的是我軍一切戰略戰術原則的依據;二是基本的原則是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三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四是以弱勝強是我軍戰略戰術的顯著特點;五是我軍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上的。所以從本質上說,我軍的戰略戰術就是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5、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思想
毛澤東國防思想,萌芽於抗日戰爭時期,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在奪取全國政權以後,軍事斗爭的中心任務,已由奪取政權變為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歷史條件,領導人民解放軍在革命化的基礎上進行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使我軍進入了建軍的高級階段,同時對國防建設的方方面面,作了許多正確而又重要的指示,提出了國防建設的指導路線和方針、原則。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利益,還總結國防斗爭的實踐經驗,對國防斗爭的根本目的、指導路線和方針、政策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和指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思想。
國防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是:(1)在國防建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上,強調國防建設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需要,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的統一,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必須十分重視和加強國防建設。(2)在國防建設的任務和基本內容問題上,強調國防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是國防建設的主體。與此同時,要發展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國防工業體系;要在加強正規軍建設的同時,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建立和健全國防動員體制;要搞好戰略後方建設、戰場建設和戰略物資儲備;要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的國防觀念和戰備意識;要發展軍事理論科學,研究現代化的國防,學習現代軍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軍隊的作戰指揮與新的軍事制度,掌握現代化的軍事思想,切實解決現代條件下建設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3)在國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問題上,要根據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認真做好戰爭准備,遏制戰爭爆發,確保打贏戰爭;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以現代化為中心,國防科研要走在前面,並積極引進外國的先進軍事技術,努力實現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要正確處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國防建設要服從經濟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要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決定國防政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國防;要實行人民國防的指導戰線,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族的國防觀念,國防建設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兵於民的道路,在加強正規軍建設的同時,加強民兵建設,強化人民戰爭的基礎,等等。
國防斗爭思想的主要內容是:(1)強調捍衛國家安全是國防斗爭的基本任務,要始終把維護國家利益,有效地抵禦外敵入侵和顛覆,捍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和平安寧的內外環境,作為國防斗爭的宗旨和根本目的。(2)實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任何時候都不會去侵略別人,永遠不稱霸,也不做超級大國,在軍事上實行戰略防禦的方針,而不是發動戰略進攻的方針,但這種防禦不是消極防禦,而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3)在戰爭指導上,要堅持全民國防,實行人民戰爭。未來的反侵略戰爭是防禦性的自衛戰爭,是進步的正義戰爭,能夠動員和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人民戰爭,人民戰爭仍然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根本法寶。國防事業不僅僅是一種軍事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社會行為,是軍隊的事業,也是黨的事業、國家的事業、人民的事業,建設和保衛國防是黨、政府、軍隊和人民的共同職責和義務。因此,要在全民中樹立國防意識,實行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三位一體、平戰結合的防衛體制,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加強團結,提高警惕,以各種形式積極支援和參加保衛國防的斗爭。(4)要建立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統一戰線。制止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願望,也符合廣大愛好和平國家的意願,因此能夠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各國人民共同反對侵略勢力,是爭取世界和平的中心環節。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國人民的斗爭。人民是決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團結和斗爭,必能戰勝帝國主義和他們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我們要積極採用靈活的策略,努力團結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5)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根源,新的世界大戰存在可以避免與不可避免的兩種可能性,我們要從最壞的估計出發,做好反侵略戰爭的准備。
⑧ 軍事思想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軍事思想的內容主要包括:戰爭觀、戰爭問題方法論、戰爭指導思想、建軍指導思想。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與國防基本問題軍事及其相關的高層次系統的問題的理性認識。不同的時代、階級、國家和人物,有不同的軍事思想。
作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戰爭的本質和基本規律,研究武裝力量建設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則,反映從總體上研究軍事問題的理論成果。
軍事思想來源於軍事實踐,又給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隨著戰爭和軍事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8)軍事哲學主要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內容極為豐富,大致包括:戰爭觀、謀略、戰法、陣法、軍隊組織、訓練和紀律,以及將帥修養和作戰指揮等主要內容。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意義:
(1)探討戰爭的性質和作用。古代軍事家對戰爭性質和作用作了許多精闢的論述。
(2)探討戰爭與政治的關系。
(3)闡述作戰的指導思想。
(4)提出作戰原則及方法。
(5)確立治軍的主要方略。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
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
⑨ 軍事哲學有哪些
有無窮。軍事沒止境,所以抽象也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