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過學習中國國防,你從中國國防歷史中受到哪些啟示
國防歷史啟示來:⑴經自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2)政治昌平是國防鞏固的根本。(3)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4)科技進步,對國防強大的重要保證。
現行的國防領導體制:(1)中共中央的國防領導職權。(2)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國防職權。(3)國家主席在國防方面的職權。(5)國務院在國防方面的職權。(6)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國防方面的職權。
武裝力量體制:(1)中國人民解放軍。(2)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3)民兵
國防動員體制: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要求。國防動員體制是國防動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組織制度,是國家關於國防動員的組織系統、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和相互關系的規范。國防動員體制的功能狀態,對於增強國家的國防動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貳』 中國的國防歷史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一、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經濟是國防的物質基礎,國防的強大有賴於經濟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國強兵」的思想,孫子則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強則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富國是強兵之本,強兵之急。這一觀點抓住了國防強大的根本所在。
我國古代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王朝,無不強調富國強兵。秦以後的漢、唐、明、清各代前期國防的強盛,都是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結果;與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敗,也都由於經濟的衰落導致政治腐敗和國防孱弱所至。無數歷史史實證明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二、政治開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
政治與國防緊密相關,國家的政治是否開明,制度是否進步,直接關繫到國防能否鞏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國強兵的根本。
縱觀我國數千年的國防史,不難發現,凡是興盛的時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實行較為開明的治國之策。原本西陲小國的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修政治,明法度,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國防日漸強大,為吞並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唐初建之時,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正是由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開明的政治制度,使國家很快從隋末的戰爭廢墟中恢復過來,很快成為國力昌盛、空前統一的大唐帝國。凡是衰落的時期和朝代,無不因為政治腐敗導致國防虛弱。唐朝中期以後,兩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翻開幾千年的國防史,人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凡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國防就是鞏固、就強大;凡是國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銳的時期,國防就虛弱、就頹敗。
晚清時期,在西方列強的進攻面前,不僅不敢發動反侵略戰爭,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反而認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火」。對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的反侵略斗爭實行殘酷的鎮壓,最終造成對外作戰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中國是發展中大國,軍費有限,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必須有自己的「撒手鐧」。
(2)大學軍事理論中國國防歷史的啟示擴展閱讀:
我國國防的性質:
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保衛祖國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即我們的國防是全國人民的國防。
二,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國的國防不受外國勢力的影響,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即我們的國防是獨立自主的國防。
三,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永遠不做超級大國,不搞霸權主義,我們不要任何國家的一寸土地,也不允許任何國家侵佔我國的一寸土地。即我們的國防是積極防禦的自衛型國防。
全民國防教育日的來歷
2001年8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防教育的主題節日。
國家之所以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一是針對和平時期人們國防觀念淡化,需要加強國防教育;二是為全民參與國防教育活動提供一個大眾化、社會化的載體。
依法確立一個每年都能讓全體公民共同接受國防教育的時機,可以更好體現我國國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會性的特點。此時學校普遍已經開學,便於學校和社會組織活動,不選擇歷史上的某一國恥紀念日,為的是不針對特定國家。
四次「倒逼」的國防現代化之路
第一次「倒逼」是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經濟,醫治戰爭創傷。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為了保家衛國,進行抗美援朝。這一仗,打出了我們的國威、軍威,也「倒逼」了中國軍隊的發展。
1954年,中國軍隊在裝備上學習蘇軍,共裝備了106個步兵師、18個地面炮兵師、8個高炮師、3個坦克師和23個航空兵師。蘇聯當時援助中國項目156個,落實了150個,其中44個與軍工有關,這為我們三軍主戰裝備的工廠打下了基礎。
中國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幾十億的人民幣,建造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創造了世界上用時最短、成本最低的國防建設奇跡。可以說,敵人的步步緊逼,促使我們打下了國防現代化的基礎。
第二次「倒逼」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我們進行的「核訛詐」和「核威脅」。1952年,艾森豪威爾上台,把核武器部署在關島。1955年,海峽兩岸發生危機,艾森豪威爾說:沒有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這明顯是對中國進行核訛詐。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如果我們沒有核武器就會被別人欺負。於是請求蘇聯幫助我們建立核工業設施。然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聲稱,中國不願意加入他們的核保護傘,他敢斷言,中國不僅造不出原子彈,而且很可能連褲子都會輸掉。
這時,毛澤東同志說了句擲地有聲的話:「那好吧,就讓我們自己來干一干,我們也來試一試。」陳毅元帥說:「即使我們把褲子當了,也要生產出自己的原子彈。」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次核試驗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國防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第三次「倒逼」是1999年的「炸館事件」和2001年的「撞機事件」。2000年,我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當訪問學者,參加一次學術報告會,正好美國將軍、前北約駐歐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回來述職,講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的武器裝備打擊目標如何精準。
我問克拉克先生:「既然你們的武器裝備打擊目標這么精準,怎麼把我們駐南聯盟大使館給炸了?」克拉克無言以對,美國前國務卿黑格只好站起來圓了一個場,說那次確實是一次誤炸,希望中國朋友對此能予以諒解,並再次向中國表示歉意。
這一「炸」一「撞」使我們得到了兩個戰略啟示:一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二是「落後就要挨打」。
於是,我們調整了改革開放之初制定的「軍隊要忍耐,軍隊要勒緊褲腰帶,國防建設要給經濟建設讓路」的方針,制定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協調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又進一步發展為「軍民深度融合」的戰略。
2009年,在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上,我國亮相了很多新型裝備,這就是「十年磨一劍」。
第四次「倒逼」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海問題凸顯,我們的島礁被蠶食,資源被掠奪,海域被瓜分,主權受到侵害。2012年的「黃岩島事件」,2013年的「仁愛礁事件」,2014年的「半月礁事件」,都使中國忍無可忍。
然而,我們的國防能力和國防需求之間還有差距。我們不得不加強自己的國防建設。於是,我們自力更生,研發出了自己的預警機,這對增強我們的國防力量有很大幫助。在某些技術指標上,我們的預警機甚至超過了美國的預警機。
美國的預警機(美國E3預警機)是一個機械掃描,而我們的預警機(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是電子掃描。因此,我們的預警機也叫「爭氣機」,給我們中華民族爭了氣。目前,我們的052C、052D導彈驅逐艦,054A導彈護衛艦以及我們的加油機、預警機都已開始裝備部隊。
『叄』 簡述國防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經濟實力決定國防力量
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往往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因為它可以從龐大的國民收入獲取更多資源來投入到國防建設上,如果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力弱,但還要把大量的資源通入到國防里,透支財政,是國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那這個政府里倒台已經不遠了,新中國初期由於八年內戰,國民經濟凋敝,黨面臨著艱巨的任務,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應對國外反動勢力的顛覆,最終黨英明決斷將國防建設放在首位,鞏固了新生政權,但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我國國防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武器裝備更加先進。
歷史的車輪還在不停向前滾動,我們不僅要銘記啟示更要在實踐中證明中華民族的力量,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加強國防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
『肆』 中國國防歷史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一、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經濟是國防的物質基礎,國防的強大有賴於經濟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國強兵」的思想,孫子則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強則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富國是強兵之本,強兵之急。這一觀點抓住了國防強大的根本所在。我國古代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王朝,無不強調富國強兵。秦以後的漢、唐、明、清各代前期國防的強盛,都是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結果;與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敗,也都由於經濟的衰落導致政治腐敗和國防孱弱所至。無數歷史史實證明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二、政治開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
政治與國防緊密相關,國家的政治是否開明,制度是否進步,直接關繫到國防能否鞏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國強兵的根本。
縱觀我國數千年的國防史,不難發現,凡是興盛的時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實行較為開明的治國之策。原本西陲小國的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修政治,明法度,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國防日漸強大,為吞並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唐初建之時,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正是由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開明的政治制度,使國家很快從隋末的戰爭廢墟中恢復過來,很快成為國力昌盛、空前統一的大唐帝國。凡是衰落的時期和朝代,無不因為政治腐敗導致國防虛弱。唐朝中期以後,兩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翻開幾千年的國防史,人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凡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國防就是鞏固、就強大;凡是國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銳的時期,國防就虛弱、就頹敗。
晚清時期,在西方列強的進攻面前,不僅不敢發動反侵略戰爭,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反而認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火」。對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的反侵略斗爭實行殘酷的鎮壓,最終造成對外作戰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伍』 中國國防歷史的啟示有哪些
毛澤東軍事思想之所以能夠科學回答如何建設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和奪取武裝斗爭勝利、科學回答在取得全國政權後如何建立現代國防的重大課題,首先在於准確把握了20世紀上半葉戰爭與革命世界潮流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准確把握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情軍情。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之所以能夠科學回答如何開創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重大課題,首先在於准確把握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和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准確把握了相應的國情軍情。
(5)大學軍事理論中國國防歷史的啟示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深刻分析、准確研判軍隊建設的歷史方位,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依據。從世情看,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全球地緣政治、綜合國力競爭發生重大變化。
從國情看,我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發展前行中的阻力和壓力也在增大。從軍情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國防實力上了一個大台階,我軍已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
但要看到,我軍現代化水平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我軍打信息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指揮信息化戰爭能力不夠的問題比較突出。
正是基於對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時與勢的准確把握,習近平同志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創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的重大課題。
『陸』 軍事理論中國國防歷史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1、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凡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國防就是鞏固、就強大;凡是國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銳的時期,國防就虛弱、就頹敗。
晚清時期,在西方列強的進攻面前,不僅不敢發動反侵略戰爭,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反而認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火」。對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的反侵略斗爭實行殘酷的鎮壓,最終造成對外作戰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經濟是國防的物質基礎,國防的強大有賴於經濟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國強兵」的思想,這一觀點抓住了國防強大的根本所在。我國古代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王朝,無不強調富國強兵。
秦以後的漢、唐、明、清各代前期國防的強盛,都是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結果;與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敗,也都由於經濟的衰落導致政治腐敗和國防孱弱所至。無數歷史史實證明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6)大學軍事理論中國國防歷史的啟示擴展閱讀
國防建設的基本內容
其基本內容包括:國防領導體制和軍隊指揮體制的確立;國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國防教育的實施;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國防工程設施;
常備軍戰鬥力和戰備水平的提高;國家動員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國防立法以及國防理論的研究等。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柒』 縱觀中國國防歷史對你有怎樣的啟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參與國防建設
中華我國的這個歷史對你有什麼樣的啟示,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這個說實在話,從當初的十分簡單到現在的十分科學。先進還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