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軍事的成就有哪些
1軍隊改革——重劃戰區、組件聯合作戰機構
適應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中國軍隊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應該是中國軍隊在2015年取得的最具戰略深層意義的舉動。
2兩種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公開展示
今年9.3大閱兵堪稱中國閱兵史上最為高精尖武器的集中展示,其中尤以兩種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出現最為震撼,這次閱兵不僅公開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國家,而且是一次性裝備了至少兩種!這種非對稱武器對於中國保持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國的戰略平衡態勢極具意義!
3一小時打遍全球—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
在可預見的未來,唯一可能投入實戰的科幻武器,應該就是高超音速武器了,這種可以在一小時內打遍全球的戰略性武器意義堪比核彈,而目前僅僅有中美俄三國具有研製的實力,今年中國多次舉行的這種武器的實驗,已經說明中國在這種武器上已經進入設計定型階段,甚至可以說,在這種武器研製上,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貳』 祖國建設巨大成就有哪些(軍事方面)
99A坦克
99改型主戰坦克,是我軍陸軍兵器的最強代表。作為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主戰坦克,不論是火力、防護還是機動性能以及獨特的主動激光致盲系統,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代表。該型坦克使我國的裝甲突擊力量在世界范圍內領先。
衛士2D「WS—2D」火箭炮
我國的衛士2D遠程火箭炮,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多管火箭炮系統,最大射程可達480公里。並且其打擊精度相當高,具有突防能力,可媲美短程戰術導彈。能夠根據戰場形勢、打擊目標類型,換用六種以上不同類型的戰斗部。我國在火箭炮領域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超過了美國、俄羅斯。我國的A300火箭炮,採用了衛星制導,打擊精度更高。更厲害的是,在火箭彈飛行過程中,能進行「空中拐彎」,可有效突防敵防禦網。
無人機系列
中國自主研製的多款無人機近30款。可隱身實施高速突防的無人機代表了中國在智能控制軍用航空器領域的新技術。隨著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進行和戰後形式的發展,無人機在這些低烈度不對稱戰爭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
解放軍在2015年93大閱兵上曝光了東風5導彈的最新改進型0東風5B型洲際彈道導彈。據稱,該型導彈能攜帶最多10枚分導彈頭,發射准備時間也進一步縮短。
901型綜合補給艦
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新型綜合補給艦,艦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的有力保障,有人說是「航母奶媽」,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實際上是整個艦隊的「奶媽」——為整個艦隊提供必需的物資保障。
東風41戰略彈道導彈
採用三級固體火箭為動力,其射程可達14000公里。可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大大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擊能力,採用慣性導航,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MIRV),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能力。
中子彈
中子彈是第三代核武器,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它雖然殺傷力量小,主要殺傷人員,但對電子系統的破壞非常巨大。世界上只有美、俄、中三國能夠製造中子彈。
紅旗系列防空導彈(包括海紅旗)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紅旗系列防空導彈涵蓋了中遠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圍,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擔負著中國防空的重任。從紅旗1到紅旗26,構成了中國地空防空導彈的主體。
『叄』 求十六大以來,中國在軍事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1、思想政治建設全面加強。我軍始終緊緊抓住思想政治建設這個根本,著眼回答和解決「三個確保」時代課題,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武裝官兵,深入持久地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部隊建設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推進人才戰略工程,數十萬大學生攜筆從戎,一批博士碩士指揮員成為中堅骨幹,楊業功、方永剛、劉義權和「科學發展好九連」等英模輩出,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載入史冊。
2、軍事能力顯著提升。2004年胡主席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2005年我軍第一次參加多國聯合軍演,2006年全軍軍事訓練會議推進訓練轉型,2007年自主研製的新一代戰機引起世人矚目,2008年第一次派海軍艦艇編隊遠洋護航,2009年首次組織大規模遠程跨區機動演習,2010年三大艦隊在南海海域舉行聯合作戰演習,2011年首次派軍機軍艦赴海外撤僑,2012年中俄海軍在東海舉行聯合演習……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大批高新武器裝備陸續列裝部隊,基本建成了以第二代為主體、第三代為骨乾的武器裝備體系。
3、軍隊組織形態日益現代化。2011年11月22日,負責全軍「頂層設計」的解放軍戰略規劃部正式掛牌,同時總參通信部改編為信息化部,軍訓和兵種部改編為軍訓部等,一批作戰師改旅,陸航團、特種大隊升旅,院校和訓練機構優化整合,新一輪體制編制改革深入推進。
4、正規化水平有新的提高。2010年6月3日,胡主席簽署命令,將重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頒發全軍施行,標志著我軍正規化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加強國防軍事立法,制定《國防動員法》,修訂《兵役法》、《現役士兵服役條例》、《武器裝備管理條例》等軍事法律法規,修訂頒發《政治工作條例》、《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5、軍營建設面貌煥然一新。胡主席和中央軍委始終高度關注改善廣大官兵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條件,持續加大對基層部隊後勤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基層部隊保障條件和後勤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十年來戰士伙食費增長了2.3倍。吃講營養,牛奶、水果擺上餐桌,伙食越來越好,野戰保障車結束了吃冷飯冷盤的歷史;住講舒適,一批布局合理、堅固舒適、功能配套、生態低碳、文化濃郁的現代營房拔地而起,官兵住得寬敞、冬暖夏涼,一線連隊特別是邊防哨所也基本實現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穿講儀表,軍服系列化、功能化,既適應戰備需要,又跟上時代步伐;醫有保障,在實行軍人免費醫療、家屬優惠醫療基礎上,建立軍人退役醫療保險、未就業隨軍配偶醫療保險,解決退役後看病就醫後顧之憂;用更便捷,官兵人手一張保障卡,用卡發薪、刷卡消費、持卡就醫、依卡領裝,功能齊全,一卡「通」軍營;樂上層次,新型文化裝備列裝部隊,健身房、圖書室、娛樂室一應俱全,周日有活動,假日有晚會,衛星電視、網吧進軍營,處處呈現以人為本、健康和諧的氛圍。我軍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積極推進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後勤管理科學化,有力保障了部隊戰備訓練和各項任務完成。
6、對外軍事交流不斷擴大。2011年4月,中國政府建立每月一次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制度,實現了軍事新聞發布常態化,標志著我軍對外開放邁出了新的步伐。十年來,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我軍與150多個國家開展軍事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軍事外交格局。我軍至今已參加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18515人次。今天,中國維和軍人的足跡遍及剛果(金)、賴比瑞亞、蘇丹、黎巴嫩等10個戰亂頻繁的國家和地區,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兵最多的國家,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我軍先後與20多個國家的軍隊舉行聯合演習和聯合訓練52次,其中近三年就有25次。自2002年向阿富汗提供救援物資以來,已28次執行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任務。2010年9月,巴基斯坦遭遇嚴重的洪澇災害,我陸航部隊首次派出4架直升機飛赴海德拉巴市,圓滿完成救助任務。至今,我軍已派遣11批28艘艦船、9200餘名官兵,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先後為4000餘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護,解救被海盜襲擊船舶29艘,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7、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肆』 孫子兵法在軍事領域主要成就是什麼
1.慎戰備戰思想。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頻繁。戰爭關繫到國家的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孫子兵法》在第一篇《計篇》開篇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深知戰爭的危害,因而在《火攻篇》中告誡統治者:「亡國不可以復生,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然而,慎戰並不意味著不戰。孫武對春秋時代有著清醒的認識,深知戰爭不可避免,因而極為重視備戰。《九地篇》中指出「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孫武強調「吾有備,敵不攻」,進而來保證國家的太平。此外,孫武在《謀攻篇》中指出「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等,可見其慎戰備戰思想。
2.文武治軍理論。軍隊戰鬥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敗,而軍隊戰鬥力的強弱與治軍精密相連。孫武在《行軍篇》中指出「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齊文令武作為《孫子兵法》中主要治軍理論,一直影響至今。其治軍理論主要包括嚴明責罰,嚴格訓練,慎重選將,將權貴一,善待士卒等方面。《計篇》提出了「料戰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肯定了賞罰將士和訓練將士的重要性。同時,《計篇》具體列出了將帥的條件「智、信、仁、勇、嚴」,可見選將也至關重要。《孫子兵法》提倡「君命有所不受「,將其定為一條重要的治軍原則,為後世諸多名將奉行。同時,孫武在《作戰篇》中指出對敵軍俘虜應「卒善養之」,這樣可以「勝敵而益強」。
3.校計索情之法。戰爭取勝的前提在於知己知彼,因而了解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顯得尤為重要。《計篇》提出「五事七計」,用於判斷衡量我方的實力。間諜作為掌握敵情的主要手段,孫武在《用間篇》對其種類、特點、使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間諜是「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可見其重要性。孫武認為只有了解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才能保證「百戰不殆」。
4.因敵制勝之道。戰爭是敵我雙方的較量,取勝的條件由敵我雙方掌握。只有針對敵方的變化而採取相對的變化,我方才能獲得更多的取勝條件,因而《孫子兵法》提出作戰應該「因敵制勝」。因敵的前提是「知敵之情實」。為此,《行軍篇》中列出了三十餘條「相敵之法」。戰爭的藝術在於掌握主動權,誰能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誰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孫武認為掌握主動權的關鍵在於「致人而不致於人」,最終以達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的境界。此外,《勢篇》中的造勢任勢和奇正思想,《虛實篇》中的避實擊虛思想,都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重要方法。
5.行軍作戰之術。戰爭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行軍作戰。孫武深知這一點,在《孫子兵法》中關於行軍作戰的內容佔全篇的絕大多數。孫武憑借淵博的知識高度概括軍隊在行軍作戰時的方法或者說戰術。孫武在《計篇》中提出「施計十二術」,亦稱「詭道十二法」,用以指導作戰。在《謀攻篇》中,孫武列出了「用兵六則」,即「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從而可以「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在《軍爭篇》中提出「作戰八法」,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以及《行軍篇》中的「相敵三十二法」,都是孫武在對軍事學深入研究後的高度總結。
『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軍事有哪些成就
1、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不斷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不斷發展創新,這是我軍始終保持蓬勃朝氣、不斷發展壯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形勢下我軍由大向強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我軍取得的一切勝利和成就,都是在黨的軍事理論指導下取得的。
2、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改革開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員額達到602.4萬人。軍隊臃腫龐大成為制約現代化建設的一大障礙,只有實行精兵政策,才能提高質量,省出錢來改善裝備。我軍積極順應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實行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大步前進。改革開放以來,軍隊規模一減再減,每一次精簡整編都是脫胎換骨。
3、樹立戰鬥力標准,聚集備戰打仗。
20世紀80年代,軍委強調和平時期要把「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提出以戰鬥力作為衡量全軍各項工作的根本標准,全面提高官兵的軍事素質和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縮短訓練與實戰的距離。
20世紀90年代,全軍開展科技練兵,大力加強聯合訓練,推動軍事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進入21世紀,我軍軍事訓練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整體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聚焦。
4、遂行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解放軍肩負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緊緊扭住能打仗、打勝仗,推進軍事斗爭准備,遂行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5、軍隊建設發展戰略明確而堅定。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軍隊走過的路清晰而堅定。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明確提出,要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規定了軍隊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作出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即從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准備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軌道上來,在軍隊建設上著重抓了合成軍隊的建設和諸軍兵種合同訓練。
90年代以後,提出國防和軍隊建設跨世紀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隨後又對「三步走」發展戰略做了充實完善: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陸』 1簡述孫子兵法在軍事領域的主要成就
既然是軍事理論考試題目,我就多補充些吧。
一.1.兵者詭道也,就是說用兵專要懂得運用謀略,屬不要在戰場上講什麼君子和仁義。
2.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不用武力取得戰爭的勝利是最厲害的。
3.五事七計:道、天、地、將、法。闡述了取得戰爭勝利的條件。
4.兵者國之大事....。說明了戰爭的重要性和要認真對待戰爭,用兵前必先制定謀略和戰術,並強調不要為喜怒而隨意用兵,將人民投入水深火熱的戰爭當中。
5.用兵交戰必須糧草先行的重要觀念。
6.強調遠交近功。
7.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太多,就先分析到這吧,關鍵是要你自己認真去看看《孫子兵法》才懂得上面我所說的東西
二. 世界著名軍校必讀的一本兵書!
『柒』 共和國軍事發展有什麼成就
我覺得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美國目前的頭號對手,這個對手完全不是貶意,而是說和世界第一強國平起平坐,而不再敢以軍事方面的優勢來打壓中國的發展。
『捌』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軍事成就有哪些
1、第一,人民解放軍已經由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的強大軍隊: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只是單一陸軍,沒有空軍,沒有海軍。陸軍也基本上是步兵,炮兵和裝甲兵部隊極為有限;
軍隊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在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中繳獲的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性能落後,型號繁雜,威力弱小。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在這樣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建立了海軍、空軍等軍種和陸軍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技術兵種部隊;
並都形成了作戰能力,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都有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2、第二,建立了完整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時,國防工業的基礎也極為薄弱。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除空軍一部分飛機和海軍一部分艦艇是購買的外,陸軍和第二炮兵武器裝備基本都是自行研製的,我國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艦已經下水。
3、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建設國家軍事,都沒有經驗,都是向蘇聯學習。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為龍頭,15部專門規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
181件軍事法規、88件軍事行政法規、3000多件軍事規章的法體系。
4、第四,全面展開了軍事人才隊伍建設: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隊伍中除有極少量知識分子和懂技術的幹部外,總體文化素質很低。
今天,人民解放軍各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專程度以上,碩士、博士學位的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五支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
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入伍當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