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確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網路
總之,這次運動是我們歷史的一大災難,不過其定義農民起義的基調,是我國歷史發展必然的一步。
② 國民黨十大悍將,不談政治,只談軍事才能,如何排名
兄弟,這個排名太難排了,你列出的這所謂十大名將的級別千差萬別
白崇禧在抗戰時曾擔任副總參謀長,內戰時擔任國防部長。可以說是軍事方面的最高負責人之一
薛岳、衛立煌、王耀武、杜聿明都屬於戰區長官級別,負責一個戰區的總體策劃,區別在於時間先後而已
黃百韜、邱清泉、胡璉屬於戰區下面的兵團長官
陳明仁、孫立人、張靈甫實際上都是軍長級別,低於前三者
有這么一句話,叫戰爭選擇將軍,能打出來的,能坐到更高位置上的,必有其過人之處
那麼基於以上出發點,我們不妨逐一評價一下這些將軍的戰績,並做個排名
第一名,毋庸置疑是白崇禧
早在北伐時期,白崇禧就是老蔣的參謀長了,全面策劃北伐的整體規劃。其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此後桂系以一省之地能反復與老蔣周旋直至抗戰,白崇禧的功力可見一斑。
抗戰期間,白崇禧作為主管作戰的副總參謀長在總體籌劃上功不可沒
內戰期間,負責大別山,讓二野傷亡很大,這一切都足以說明,在上述10個人,白崇禧的軍事才能是最強的。無論是指揮、練兵還是參謀都是最好的
第二名,薛岳薛柏嶺
薛岳的軍事才華在抗戰中得以充分現象,與日軍交手次數最多,戰績最好,負責的9戰區直接面對日軍最大的野戰兵團11軍,還能打出長沙大捷,實屬不易
看一下,抗戰中,蘭考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薛岳都是功不可沒,戰績出色
內戰中,薛岳在宿北戰役後被老蔣拿下,靠邊站
實際上宿北戰役中,薛岳的指揮沒有太大紕漏,69師完蛋在很大程度上是11師的胡璉打滑頭仗,而且粟裕也把此戰稱為此生最提心吊膽的三戰之一
第三名,衛立煌、杜聿明並列
衛立煌的特點是出道早,上的早。但在抗戰中表現一般,先是在太原會戰中在忻口和日本人打呆仗
在中條山戰役中,更是被稱為抗戰中最屈辱一仗
此後雲南戰役中率領遠征軍打出威風,算是挽回一點
在內戰中純屬靠邊站,沒有表現
杜聿明的問題是出頭太晚,直到內戰爆發才得以以戰區長官身份登上舞台
在東北,能以劣勢兵力把林彪打過松花江
三大戰役能參加兩個,足見他是一個比較出色的戰區長官
綜合評價下來,考慮到衛老總在抗戰中的貢獻,把兩人並列
第五名,王耀武
曾有人采訪粟裕大將,問他覺得哪個國軍將領優秀。粟大將的評價是最佳的是杜聿明和王耀武
王耀武在抗戰時期可謂光芒四射,在45年還當上了第4方面軍司令,但此後在內戰中局限於山東省主席的位置,作為不是特別大
屈居第五
第六位,黃伯韜
在幾個兵團司令裡面,黃伯韜是雜牌出生,其主力25軍有三個師,分別是40師(稅警總隊改編,東北軍108師加上一個川軍師),戰鬥力遠遠弱於邱鳳子的2兵團和胡璉的11兵團
但戰績絲毫不落下風,就張靈甫的時候差點得手,後來在南麻、臨朐戰役中,又是25軍率先突破阻擊,迫使華野放棄戰役企圖
在大別山和中野交過手,後來在豫東戰役中,雖然被包圍,但還是全身而退,即便到了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也能死扛那麼多天
由此可見,黃的軍事才能高於其他兩位兵團司令
第七位,邱清泉
5軍和18軍的戰鬥力都很強,用粟裕大將的話說,這兩支部隊的戰鬥力差不多
相比之下,5軍更積極主動一些,邱在練兵方面的能力可見一斑
在和友鄰部隊配合方面,5軍也比18軍更強
吳化文的整編84師跟著5軍,就敢向華野1、4、6縱挑戰,而胡璉是有名的坑隊友
第八位,胡璉
胡璉的名聲很響,被譽為狡如狐,猛如虎。但縱觀3年解放戰爭,他的表現是謹慎有餘,但進取不足。遇到危險就撤
第九位,孫立人
軍座也是網上被吹得很神的主,但本人覺得,軍座的指揮才能並不出眾
抗戰中,軍座參加的戰斗主要有淞滬抗戰(作為稅警總隊支隊長參戰,受傷離場);第一次入緬作戰的仁安羌戰役(實際上這次戰役是一個團打開缺口營救英軍,戰場指揮為劉放吾,而不是軍座);然後是從印度打回來,但請注意,此事的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而且一般戰績是新22師打出來的
在老美優勢火力的幫助下,新一軍的交換比也並不出色,基本在1:1左右
內戰時,在東北,孫立人屢屢違抗命令,也沒有太多表現,後被架空
個人感覺,軍事才能排第九
第十位,陳明仁
陳名將也是在網上被吹捧為林彪無法戰勝的人,實際上此君軍事才能充其量是個二流
抗戰中基本在師長-副軍長位置上打轉
遠征軍的時候是71軍副長,沒有太大發揮
到了東北,71軍屢屢給東野送禮。首戰本溪就被打殘了88師,後戰大黑林子,88、87兩師報銷
守四平的確出色,但一半功勞要歸於外線的救援兵團,否則陳名將早就進戰俘營了
到了長沙起義的時候,對部隊控制力一塌糊塗,幾天功夫,部下基本嘩變
第十一位,張靈甫
也是拜現代網路之威,這位成就威名
實際上你可以去看一下抗戰中的表現,張靈甫真心不如後來被批臭的李天霞
到了內戰,孟良崮一戰驕狂冒進,和左右兩翼脫離,又不注意外圍陣地控制,3萬多人雲集孟良崮,火力優勢無法發揮
說明他的才華名過於實
③ 怎樣評價的軍事天賦的詳細說明
劉邦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的軍事天賦也很高,而且他愛惜人,善用人才。
④ 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能體現諸葛亮軍事才能的事件,這樣的英雄事例比比皆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管是在古代三國時期,還是現在,千百年來,都是廣為人傳誦的。
諸葛亮除了自身的優點之外,也懂得利用對手的僥幸心理,能夠抓住對方計策的漏洞,在敵人放鬆大意的時候,趁此運用自己所知軍事理論,設計出更加天衣無縫的計策,一招致勝。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廣為流傳並不是吹噓的,的確值得令人稱贊。
⑤ 盛世才和馬仲英張培元哪個是好的
應該是馬步芳抄,從一營人馬發展到青海王是相當不容易的。其對於部隊的掌控也頗為老道,抗戰數年他兩個騎兵師居然沒給打沒了,這是很不容易的。最後要值得肯定的是馬家騎兵在抗日戰爭中的那種對外的英勇。
盛世才個人以為其軍事才能莫說馬步芳,與馬仲英相比也未必高。不過盛世才在政治策略和陰謀方面比馬忠英、張培元等厲害很多,但是就個人綜合實力而言比馬步芳還有點差距。
⑥ 如何評價隆美爾的軍事才能
艾爾溫.隆美爾,1891年月15日出生於德國一普通的中學校長之家。1910年從軍,兩年後獲中尉軍銜。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在長達4年之久的廝殺中,作為下級軍官的隆美爾作戰悍勇、果敢機智,在戰火中顯露出了鋒芒,獲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獎章。一戰結束後,他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為希特勒警衛部隊指揮官。1937年,隆美爾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記述他個人在一戰中的戰斗經歷,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官,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在法國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該師橫穿法國,直抵瑟堡,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1月,當義大利在北非的基業即將崩潰時,希特勒挑選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中將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北非戰局,佔領了除托卜魯克外的整個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式的旋風。6月15日,英軍對他發起代號為「戰斧」行動的大規模進攻。隆美爾在機動作戰中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此役後,隆美爾被希特勒晉升為上將。11月18日,丘吉爾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隊,重新發起代號為「十字軍遠征」的進攻。在反擊作戰取得初步勝利後,隆美爾親率非洲軍主力越過利埃邊境向東挺進,企圖切斷英軍的退路。隆美爾的這一著棋引起了英軍的恐慌,第8集團軍司令坎寧漢准備下令全線撤退,但在英中東軍司令奧金萊克干預下,英軍繼續進攻。隆美爾後方吃緊,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後撤。1942年1月,隆美爾有組織地將部隊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補充後,隆美爾再度發起了進攻,並迅速突破了英軍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頂點。這一年,隆美爾年僅51歲。 接著,隆美爾揮軍乘勝追擊,不到10天,前進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內的阿拉曼。然而隆美爾部隊過長的戰線增加了供給困難,他的疲勞至極的部隊也失去了攻勢,不得不暫停進攻。而英國人則加強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國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來,從而使中東英軍的面貌換然一新。與此同時,隆美爾自昔蘭尼加會戰大勝以來幾乎沒得到什麼補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團軍新司令官蒙哥馬利向窿美爾發起代號為「輕步」的進攻。隆美爾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不利形勢。他彈葯缺乏,坦克和車輛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隊堅守在原地,一但英軍突破防線,就會形成包圍態勢,德軍必將徹底覆滅。因此,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斷然下令撤退。此時的隆美爾手中既無預備隊,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馬利沒能及時察覺隆美爾的撤退行動,察覺後又用兵過於謹慎,沒有抓住最有利的追擊時機,使隆美爾的潰退之軍擺脫了被全殲的惡運。11月9日,隆美爾終於帶著德非洲軍的部分部隊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亞境內。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群軍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他一再強調「必須在海岸擊敗敵人」的論點。在隆美爾的推動下,「大西洋壁壘」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已全貌改觀。在他認為可能登陸的任一
⑦ 如何評價馬仲英
馬仲英,1912年生,原名馬步英,經名索非尤。按馬家輩分順序,馬仲英為"步"字輩,但因他與堂兄馬步芳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故更名"仲英",以表示與堂兄一支族人從此決絕,互不相認。
⑧ 軍事評價
其實大家還是忽略了一個美國慣用的手段,那就是政權更迭!這招雖然對很多國家用過內,但是對於加容拿大那樣一個民族背景復雜,政經嚴重失衡的國家來說,政權更迭會是第一選擇,經濟制裁對同樣是發達國家的加拿大來說不是很管用的,對中國也許還挺好使!
⑨ 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的評論
在《三國演義》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中,諸葛亮無疑是塑造得最為成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可以說,他是全書的主角,是全書的靈魂。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物?在作品中他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後世人們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謀,克己奉公的千古賢相,他鞠躬盡瘁,效力蜀漢,是忠臣的典範。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准備階段。他隱居隆中,躬耕隴畝,心懷天下,研究治國用兵之道。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諸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他輔佐劉氏,力圖復興漢室。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六齣祁山,北圖中原,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諸葛亮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可說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在《三國志》、《晉書》等史志類作品中,對他的政治、軍事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個有著經天緯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幾乎完美無缺的人物形象。
一,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智慧的化身。
在《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的才能的是從兩方面描寫的,即正面和側面。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水鏡先生司馬徽也喻諸葛亮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劉備前兩次顧茅廬,通過對隆中環境的描寫,及崔州平等對孔明的評價,產生「未見其人而先見其才」的效果,側面描寫諸葛亮的智慧。而當劉備見到了諸葛亮時,對諸葛亮開始了正面的描寫,「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這便是有名的天下三分《隆中對》,從諸葛亮在茅廬中的見識表現出他的智慧,真是「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而接下來諸葛亮智慧又是從政治、軍事、創造三個方面來展現:
(一)他是傑出的政治家。
諸葛亮大小事並抓,「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但承擔了全國軍政大計的決策和推動,並親自監督興修水利、橋梁、道路,驛舍等工程,組織養蠶、織錦、煮鹽、冶鐵、鑄錢等重要事業,實施「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等正確政策,使蜀漢逐漸恢復了元氣。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後方。使蜀漢漸漸開創了一個「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①、「吏不容奸,人懷自勵」的有所作為的局面。
(二)他是傳神的軍事家。
陳壽說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②。而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通過大量的虛構情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他塑造為用兵如神的軍事家。以決定劉備集團命運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為例,諸葛亮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的人物。孫劉聯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孫權抗曹的決心,由他使之堅定;周瑜導演的「群英會」、「蔣干盜書」,黃蓋的苦肉計、詐降計,被他一眼看穿;他與周瑜共同商定戰役的關鍵決策火攻計;且又能借來實行火攻的決定性的東風。可以說,孫劉聯盟在奪取勝利的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他的智慧;如果沒有他,盟軍要想打敗曹操幾乎是不可能的。周瑜對他嫉恨在心,多次企圖除掉他,他都逐一化解,安如泰山,使周瑜無可奈何,同時又維護了孫劉聯盟,保障了戰役的勝利。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七擒孟獲、六齣祁山、設空城計諸葛亮的軍事謀略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與對手的斗爭中,他總是善於把握全局,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他總是知己知彼,重視掌握情報,善於調動對方,打心理戰,或伏擊,或偷渡,或偽裝,或奔襲,進退自如,虛虛實實,千變萬化,一次又一次地贏得勝利。甚至在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率兵追趕,還被諸葛亮的遺像嚇得狼狽而逃,不得不使司馬懿承認:「吾不如孔明也!」
(三)他是偉大的發明家。
諸葛亮重視裝備的革新和戰術的改進,創制了可巧運糧草的「木牛流馬」和神秘的「八陣圖」,造射殺力極強的連弩,還發明了神奇的孔明燈。
以孔明燈為例,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稱他為「智慧的化身」實不為過!
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忠臣的代表。
只因劉備的知遇之恩,他將自己的一半人生都獻給了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從「白帝託孤」到「秋風五丈原」(公元223年—公元234年),這十二年裡,諸葛亮獨力支撐蜀漢政局,日理萬機,盡心竭力,為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而不懈奮斗。平定南方之後,他親率大軍北伐,臨行呈上著名的《出師表》,對後主諄諄告誡,並慨然表示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是他「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在外有強敵,內有弱主的艱難形勢下,他以極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業績。直到最後一次北伐,他因積勞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軍的安危和蜀漢的存亡,仔細安排退軍部署,推薦自己的接班人,還「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在這最後一次巡視軍營中,他懷著無限的遺憾長嘆道:「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在死神即將來臨之際,上至國君,下至部屬,近至眼前的退軍節度,遠至今後的方針大計,他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想到自己的家小。《三國演義》還極力渲染了諸葛亮病逝時的悲涼氣氛:「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真是字字帶血,聲聲含淚,悼惜之情,溢於言表,盡顯諸葛亮的光輝形象。
不妨我們再比較一下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都是託孤大臣,權傾一國,司馬懿設計除掉大將軍曹爽,獨攬大權,把持朝政,為子孫奪得帝位奠定基礎,而諸葛亮功高卻不震主,他雖然大權在握,卻非常懂得自製。南征回來後,聲望達到空前,使另外一個輔政大臣李嚴深為疑慮,故意寫信建議諸葛亮趁機進爵封王,接受九錫。對此諸葛亮言:「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 ③說自己是位才能低下的人,輔佐先帝不勝任,承蒙錯愛,位居人臣之首,所得的祿賜也夠多了。如今討賊尚未奏效,知己之恩未報,便妄自尊大,與道義不合。這都表明諸葛亮已成為封建統治者以及士大夫階層宣揚封建忠順思想、鞏固其統治的典型代表。
三,諸葛亮立身嚴謹,處事公正,是嚴正的典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被人們一再傳誦。然而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主動上表,請求「自貶三等」,勇於自責的精神卻往往被人們忽視。諸葛亮喜愛馬謖,讓馬謖守街亭。馬謖卻自作主張,終丟失街亭,蜀軍不得不迅速撤退,第一次北伐取得的成果毀於一旦。事後,諸葛亮不僅堅持原則,嚴守軍令,揮淚斬馬謖;而且勇於承擔責任,上表自貶三等;並誠懇叮囑部下:「自今以後,諸人有遠慮於國者,但勤攻吾之闕,責吾之短,則事可定,賊可滅,功可翹足而待矣。」 ④
馬謖失了街亭,責任由他一人承擔也就是了,諸葛亮又何必請求「自貶三等」呢?其實問題並不那麼簡單。馬謖恃才自傲失了街亭,固然當斬。但不妨再往深里想一想,鎮守街亭,事關國之安危,選派何人鎮守,理當慎之又慎,更何況劉備早就提醒過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可諸葛亮還是錯誤地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馬謖。所以街亭失守,諸葛亮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諸葛亮能夠從「領導」的角度痛悔自責,自貶三等,動了真格,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在《三國演義》中,曾因驕奢無度、被諸葛亮奏後主劉禪廢為庶民的前長水校尉廖立,正徙放於漢山,聽到諸葛亮溘然長逝的噩耗,大為哀痛地表示:「諸葛丞相死,我一輩子都要老死在這兒了!」 被諸葛亮廢黜的李嚴也痛心不已,言自己再無出頭之日。作品插敘了廖立、李嚴得知噩耗後的悲痛情景,亦襯托諸葛亮立身之嚴謹、處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強烈。
四,諸葛亮兩袖清風,清正廉潔,是清官的楷模。
諸葛亮的廉潔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內無余帛,外無贏財。
諸葛亮曾上奏後主,言:「成都有噪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治別生,以長尺寸。若臣死後,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⑤這並不是諸葛亮虛飾之詞,有《三國志》諸葛亮本傳言「及卒,如其所言」為證。諸葛亮在與李嚴的一封信中,也曾談及自己的生活狀況:「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
(二)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懷出生後,他從不嬌寵,而時刻牽掛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直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的前夕,寫下了流芳百世的《誡子書》。他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30年後,鄧艾率魏軍攻蜀,兵至綿竹,諸葛瞻拒不接受鄧艾的高官誘降,英勇戰死,時年37歲。與此相比之下,現今高官們,哪個不在為子孫謀利呢?
(三)喪事簡辦,薄葬山中。
他在彌留之際,「遺命葬於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報,不須器物」 ⑥。簡單得像一個普通百姓。他要求把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儉簡朴,依山造墳,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納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著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四)儉約成風,影響後人。
諸葛亮教導「儉以養德」,對部屬影響頗大,一時儉約成風。將軍鄧芝「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飢寒,死之日,家無余財。」 ⑦大將軍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余,側室無妾滕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樂學不倦,清素節財。」 ⑧董和為股肱之臣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⑨後任宰相費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⑩
身為宰輔,位極人臣,專決朝政十餘年,卻「蓄財無余,妾無副服」,力求死後「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死時又遺命薄葬,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後的最高要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能有此心胸,在人的最後階段仍堅持原則,力行儉朴風氣,其高風亮節實為可貴,其儉約之風實在罕見。
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有他的錯誤,比如對劉禪的培養。諸葛亮北伐時,劉禪已經21歲了,可諸葛亮卻安排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掌管各項事物,安排是夠仔細,可劉禪干什麼呢?他只做一件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事實上什麼也不幹!一旦諸葛亮死後又該怎麼辦呢?諸葛亮想到了,他讓蔣,費二人接替自己掌管朝政,劉禪仍是無事可做,直到這二人死了才真正掌管朝政。事實上,劉禪做了30年無權皇帝,卻只管理了蜀國10年就被滅了,這一點來看,諸葛亮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終究瑕不掩瑜,諸葛亮逝世以後的一千餘年間,歷代胸懷壯志、關心國事的知識分子深情地緬懷和頌揚著他,廣大民眾一代又一代地傳頌著他的業績,各種通俗文藝也反復講唱和渲染著他的故事。羅貫中繼承了這種尊崇諸葛亮的社會心理,在史實的基礎上,吸收了通俗文藝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才創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高雅、睿智、充滿理想色彩和藝術魅力的諸葛亮形象,一個家喻戶曉的光輝形象。這樣的諸葛亮形象,雖以歷史人物諸葛亮為原型,但已有了很大的變異,比其歷史原型更高大,更美好,成為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崇高典範,成為中華民族忠貞品格和無比智慧的化身,成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
注釋:
①《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注之注引的《袁子》
②《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③《三國志》卷40《李嚴傳》裴注引《諸葛亮集》
④《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⑤《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⑦《三國志》卷45《鄧芝傳》
⑧《三國志》卷44《姜維傳》
⑨《三國志》卷39《董和傳》
⑩《三國志》卷44《費禕傳》
參考文獻:
陳壽著《三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裴松之著《諸葛亮集》 中華書局1960年版
羅貫中著《三國演義》(豪華版)嶽麓書社2004年版
朱一玄著《三國演義資料匯編》 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李震著《中國歷代戰爭史話》 中華書局1980年版
⑩ 請評價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實力哪個強,記住不要用感情說話,那樣只會讓你偏離答案本身。
廢話···地球人客觀的意見都是美國一面倒得壓倒性優勢啦··完全沒有感情用專事屬·完全是靠著在看境外網站和新聞得出的結論·連我們自己的·一貫喜歡·yy·吹噓的磚家們都要承認··離美國就相當於我們國土跟他們國土的面積·我們追趕他們的速度就像在渤海游泳到夏威夷或者是·紐約港的距離和速度··注意·是人工游泳不搭載工具的情況下·· 再說了·你這樣的問題不然問···奇瑞汽車好還是日本三菱·豐田好?不要算引進的技術·就說是自身的純國產技術···電視機吧·你認為康佳好還是·松下·索尼·和三菱的好呢??用客觀的說法答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