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甲午戰敗的軍事原因是什麼

甲午戰敗的軍事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9 02:36:40

A.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准備不足。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
三、信奉「武器決定論」。
四、放棄和喪失制海權。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而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確實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B. 甲午海戰以中國全面失敗告終,在軍事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是戰爭失敗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四、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五、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是戰爭失敗的政治原因

六、軍隊素質低下不堪一擊是戰爭失敗的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權買辦化導致妥協投降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拓展資料:

甲午海戰指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發生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的一次海戰,該次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後果,中國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戰爆發。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費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

甲午海戰-網路

C.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主客觀原因是什麼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原因分析
(1)主觀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國軍隊在甲午戰爭中失敗。
①戰前,清政府不作認真准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戰機,如平壤之戰,威海衛之戰的慘敗。
②慈禧太後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2)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准備充分,實力略強,中國相對落後。
縱觀中國的社會狀況,與日本相比不僅在軍事、經濟和科技上落後,還在於政治制度腐敗。北洋艦隊的覆滅,說明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已走不通了。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政治制度的嘗試。

D.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最根本的一點,那個時候的中國沒有現代軍事體制.

詳細來說.在政府決策上,存在兩個巨大的制肘問題.

第一是中國的滿漢官僚隔閡.如果沒有恭親王,醇賢親王這些滿人重臣的支持.北洋水師是否能拉起來都是問題.到最後海軍大臣還得是奕譞來做.這就說明滿族統治階級是不可能讓漢人掌握強大軍事力量的.在新軍組建之前.漢族的清軍幾乎沒有按時足額拿過軍餉.並不是國家沒有錢.而是朝廷利用軍餉來控制軍隊只忠誠於朝廷而不是忠誠於漢族將領.戰爭結束後大部分的老兵也會立即裁撤遣散.海軍是需要持續穩定的大量資金投入的.這種需求朝廷不會滿足.

第二是中國仍然要面對嚴峻的陸上威脅.這導致朝廷的政策經常在海上防禦和陸上防禦之間搖擺.結果是兩邊都虧欠.

以上兩點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擁有一個堅決高效的軍事指揮體系.自然也不可能有一個完備的軍事系統.沒指揮沒後勤就有幾條船幾桿槍.

再次,日本人不是傻子.他們是對甲午戰爭有十足的把握才向中國宣戰的.他們充分認識到了中國存在上述的問題.

他們的優勢是:
1.有一個健全的後勤系統。連炮彈供給都成問題的北洋艦隊不可能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海上作戰的。(現在有些人說北洋水師可以進行後勤破交戰。這簡直是笑話。先不說北洋艦隊的船隻航速低的問題。破交戰其實拼的是港口。中國能進行艦隊維持的軍港就那麼幾個。你跑一圈總得回來吧?大不了在你家門口等著你。德國當初潛艇破交戰的時候也是把挪威法國佔下來才開始的。否則波羅的海讓英國人堵得死死的你就算出去了也回不來。)

2.北洋水師就是噸位多。但是船型分散機械老舊。而聯合艦隊有較新較先進的戰艦。射速航速都都是聯合艦隊占優。正面作戰他們握有主動權。定遠和鎮遠雖然打不沉。但是主炮彈葯數不多。沒炮彈了也就沒威脅了。

3.有比較強大的海軍陸戰隊。一旦讓他們上岸了,清朝的陸軍更加沒有威脅。

所以李鴻章是清朝重臣里比較明白的人。他清楚這場仗還沒打就輸了。所以制定了保主港口不讓日本人登陸的計劃。

E. 甲午中日戰爭戰敗 主要原因是什麼

那麼,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總結有四點:准備不足,依賴調停,崇尚武器,喪失海權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是戰爭失敗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軍隊戰鬥力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因素,但戰鬥力的強弱不僅決定於武器裝備,還有軍隊的指揮、管理、訓練、精神狀態,戰略和戰術等。甲午戰爭的情況也是這樣,把戰敗單純歸於武器裝備說不過去,是一個長期形成的認識誤區。
四、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日本政府和軍方對侵華戰爭中制海權的重要性有著充分的認識。他們長期致力於海軍建設就是基於這種考慮。甲午戰爭前,日本「戰時大本營」對可能發生的三種情況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一是如果海戰獲勝,取得制海權,陸軍就長驅直入,進攻遼東、山東及北京;二是如果海戰勝負未決,陸軍只佔領朝鮮,海軍盡可能維持朝鮮海峽的制海權;三是若海戰失敗,則撤退朝鮮陸軍,海軍協防日本沿岸。日本的戰略思想非常明確,把整個戰爭基點放在制海權的爭奪上,在設想三策中他們取得了上策。相反,清政府和李鴻章對這個重大戰略問題認識卻很模糊,對戰爭中海軍應該發揮何種作用,怎樣發揮作用沒有清晰的思路。朝鮮開戰後,日本海軍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集中主力尋找中國艦隊決戰,而中國海軍卻盡量避免與敵軍在海上相遇,沒有進行決戰的思想准備和軍事准備。一方主動,一方被動;一方有備,一方無備;一方伺機決戰,一方消極避戰。一旦海上遭遇,後果可想而知。
登陸和反登陸作戰,本是最為慘烈的作戰類型,一般來說,反登陸方都會依靠防禦體系———包括岸邊陣地和海上襲擊,使處於不利條件下的登陸方腹背受敵,遭到沉重打擊,甚至登陸失敗、全軍覆沒,中外戰例中不乏此例。

F. 甲午戰爭但從軍事角度講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清軍也裝備了大量開花彈,但是其中填充的是黑火葯,但日軍炮彈內裝填的是苦味酸.

至於炮位設置,日艦的設置不見的有多合理,定 鎮兩艦的所有大口徑火炮可以同時朝某一舷側開火.但日艦無法做到這一點.

日本專門在三景艦上配置的用於擊穿定 鎮的巨炮,在整個海戰中命中率是0.

海戰失敗的關鍵因素是沒有做好充分的戰備.

江南製造局當時已經能夠製造大口徑速射炮,但是大部分(12門)給了南洋水師, 北洋水師只拿到3門. 如果這12門120毫米的速射炮安裝在定 鎮上,海戰的結果也許會有不同.

至於「夾縫雁行陣」,是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定 鎮兩艦的前射火力(8門305mm,2門150mm). 只是雙方都在玩田忌賽馬. 日軍用精銳的第一游擊隊對超,揚兩條老式軍艦. 北洋艦隊用主力的條7遠字艦對付日本的4條弱艦隊. 結果是中國兩條弱艦沉沒, 日本4條弱艦逃離戰爭. 從實際作戰效能來看並沒有多大區別. 如果濟遠和廣甲沒有在幾乎沒有受到打擊的情況下逃離戰爭. 以定鎮對三景, 以其他6遠艦對第一游擊隊. 以兩條廣字艦和魚雷艇作為呼應. 海戰的結局還真不好說.

如果海戰的結果被改寫,即使陸戰敗的再慘,日軍也不敢越過鴨綠江. 後來的和談完全可能談成中法戰爭的結果.

G. 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的原因

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失利的原因很多,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多種因素。從軍事角度來看,造成最後失利的主要因素有:戰略戰術滯後,忘危怯戰思想較重,武器裝備落後,訓練和實戰水平低下,指揮能力不強等。其中,武器裝備、作戰准備、指揮素質和能力等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H. 甲午戰爭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十九世紀後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向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必然引起對殖民地更加激烈地爭奪。

列寧分析道:帝國主義列強「除了對已經被分割了的世界來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爭奪半獨立國的斗爭就不免要特別緊張起來。」於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便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

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來沒有停止過,但1884年中法戰爭後,由於列強之間忙於爭斗,相對平靜了大約10年,中國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一些,在人們對西方列強的「友善」感到慶幸的時候,東邊的一個鄰國正在虎視眈眈。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是戰爭失敗的外部原因。

朝鮮戰場的失利,雖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動,但還沒有影響全局。這時候,清政府如果能認清形勢,堅定地投入反侵略戰爭,並採取正確的戰略,一定能夠挫敗敵人的進攻。

可惜中國最高統治者中掌實權的慈禧太後、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鴻章也堅決主張「羈糜為上,力保和局」。從戰爭開始到失敗投降,他們一直致力於爭取英俄德法美等國家的調停,以達到求和目的。

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近代戰爭中,武器裝備的作用遠比古代更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軍事家中,李鴻章特別重視武器裝備。由於他的大力倡導和運籌,推動了洋務運動,組建起北洋海軍和新式陸軍,有利於提升軍事實力。但因為李鴻章把武器作用極端化、絕對化,由「武器決定論」導致悲觀情緒和失敗主義。

四、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毛澤東同志說過:「辦法是跟著方針來的,方針是不抵抗主義的時候,一切辦法都反映不抵抗主義。」清政府避戰求和,消極防禦的指導思想,突出表現在忽視和放棄制海權的戰略失誤,這是甲午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五、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是戰爭失敗的政治原因。

在甲午戰敗的第2年,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有名的「公車上書」,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抨擊清政府的投降路線和腐朽統治。

民主革命的先軀孫中山組織了反對清朝統治的廣州起義,他說:「清廷腐敗盡露,人心激憤。」是的,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層次的是政治原因。當時統治中國並主持戰爭的清朝政府極端腐朽沒落,不可能領導一場反侵略戰爭取得勝利。

當時的清朝,早已失去開國初期勵精圖治、奮發有為的氣象,落日的輝煌已經完全消褪,遠遠地被拋在世界潮流的後邊。體制陳舊、政治腐敗,在內憂外患中迎來了它的末日。

(8)甲午戰敗的軍事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朝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利品的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

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

佔領朝鮮、台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大他們侵略領土的慾望。

I.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1.缺乏預見: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朝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葯經費。

2.戰略原因:日本戰時大本營在挑起這場戰爭之前,制定了海陸軍統籌兼顧的「作戰大方針」。其戰略目標是在中國直隸平原與清軍進行主力決戰,打敗清軍,壓迫清朝屈服。中國方面,戰前則沒有明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計劃。從戰略規劃方面,日本就已經拔了頭籌。

3.裝備劣勢:在雙方爭取制海權的黃海海戰中,清軍以劣勢兵力(清軍3000噸以上軍艦兩艘,3000噸以下軍艦10艘,日軍3000噸以上軍艦8艘,3000噸以下軍艦4艘)迎擊日軍。受限於軍艦製造時的技術條件,北洋軍艦有效射擊距離不超過3000米,而裝備了新式測距儀的日本軍艦吉野,有效射程可以達到5000米。日軍還裝備了新式的速射炮。

4.黨派爭斗:清朝後期,以光緒帝恩師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和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關系日益惡化。為了限制李鴻章在甲午戰爭時期的權利,清流派奏請光緒帝,調來了和李鴻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東巡撫。李秉衡,遼寧人,和翁同龢是摯友,亦屬於清流言官,甲午戰爭時期,處處和李鴻章作對,各種奇葩的借口不發援軍,以至於劉公島成為一座孤島,在經歷了悲壯的抵抗後,最終陷落。

(9)甲午戰敗的軍事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J.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原因分析
(1)主觀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國軍隊在甲午戰爭中失敗。
①戰前,清政府不作認真准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戰機,如平壤之戰,威海衛之戰的慘敗。
②慈禧太後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2)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准備充分,實力略強,
中國相對落後

不是遠遠落後於日本
縱觀中國的社會狀況,與日本相比不僅在軍事、經濟和科技上落後,
還在於政治制度腐敗
。北洋艦隊的覆滅,說明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已走不通了。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政治制度的嘗試。

閱讀全文

與甲午戰敗的軍事原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