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海灣戰爭的信息化武器裝備

海灣戰爭的信息化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3-08 21:57:03

軍事理論判斷題: 1,贏得全局戰爭勝利的強烈需要,刺激了信息化武器裝備的運用。 2,海灣戰爭在人類

海灣戰爭顯示出高技術武器的巨大威力,標志著高技術局部戰爭已經內作為現代戰爭的容基本樣式登上了世界軍事舞台。由於高技術武器的使用,使現代戰爭的作戰思想、作戰樣式、作戰方法、指揮方式、作戰部隊組織結構以及戰爭進程與結局等方面都出現了重大變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以強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研究未來新型戰爭的熱潮,從而引發了一場以機械化戰爭向信息戰爭轉變為基本特徵的世界性軍事革命!

海灣戰爭屬於第三次軍事革命,因為電腦晶元和軟體的信息化技術引用於戰爭。不是「第二次浪潮時代」的開篇之作。

㈡ 信息化戰爭中的信息作戰樣式有哪些

信息化戰爭的作戰樣式主要有七大類,分別是:信息戰、網路中心戰和網路戰、電子戰、情報戰、太空戰、精確戰和心理戰。

1、信息戰,是為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而進行的斗爭,亦指戰場上敵對雙方為爭取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通過利用,破壞敵方和保護己方的信息系統而展開的一系列作戰活動。

2、網路中心戰,是一種美國國防部所創的新軍事指導原則,以求化資訊優勢為戰爭優勢。其做法是用極可靠的網路聯絡在地面上分隔開但資訊充足的部隊,這樣就可以發展新的組織及戰斗方法。

3、網路戰,是為干擾,破壞敵方網路信息系統,並保證己方網路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而採取的一系列網路攻防行動。

4、電子戰,是指敵對雙方爭奪電磁頻譜使用和控制權的軍事斗爭,包括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電子欺騙與反欺騙、電子隱身與反隱身、電子摧毀與反摧毀等。

5、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是以地球的外層空間為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

6、精確戰,隨著軍隊情報偵察、戰場監視、識別定位、信息網路系統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與精度、突防與機動能力、發射速率與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指揮控制效能的極大提高,軍隊快速、精確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7、心理戰,是利用了衛星定位測向、電視轉播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網路技術、信號模擬和失真技術、聲像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戰綜合作戰效果。

(2)海灣戰爭的信息化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既是戰爭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戰空間精確釋放的局部戰爭,又是戰爭布勢遍及陸海空天電網全維空間並日益向新興空間拓展的新型戰爭,

既有目的、規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戰爭的特徵,又超出以往局部戰爭表現出許多並非「局部」的特點。對此,在進行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要辯證理解、准確把握。

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當今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人類社會正在日益形成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維護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約戰爭的因素增多,戰爭目的越來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機械化戰爭時代那種以徹底摧毀和消滅敵方為目標的「無限戰爭」或「絕對戰爭」正漸行漸遠,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進行的有限戰爭將成為戰爭常態。

法律、道德、倫理對戰爭的約束增強,「區分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戰爭准則,即使在有限的交戰地域內也要盡可能避免對非武裝平民和民用設施的傷害,在戰爭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沒有使用核武器的記錄,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規模殺傷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國際社會的共同抵制。

與此同時,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軍事變革為聚焦戰爭能量、縮小交戰空間提供了物質基礎。1972年,美軍僅用15枚激光制導炸彈就炸毀了此前出動700架次飛機、投擲1.25萬噸常規炸彈也未能摧毀的越南清化大橋,精確戰時代由此開始。

海灣戰爭中,美軍連續發射兩枚斯拉姆導彈,第一枚在水電站牆壁炸開一個洞,第二枚導彈從洞開之處進入水電站內部,成功將發電站摧毀,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帶損傷之小令世人震驚。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精確制導彈葯的比例已從海灣戰爭時的8%提高到68%,在交戰空間大為縮小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作戰效能。

今後,隨著武器裝備的智能化、精確化程度不斷提升,戰爭的附帶破壞將會進一步減小,機械化戰爭時代頻繁出現的大規模地毯式轟炸終將退出歷史舞台,

精銳力量精選手段實施精確作戰將成為未來戰爭常態,信息化戰爭將成為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並精確釋放的新型戰爭。

與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集中釋放相反,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之深遠廣闊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戰爭。

從1957年首顆衛星上天到航天衛星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從1982年電子戰在貝卡谷空戰中大顯身手,到此後歷次戰爭中交戰雙方在電磁領域的激烈對抗,

從1969年阿帕網投入運行到1999年網路戰在科索沃戰爭中真正打響,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早已突破陸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電磁、網路等廣闊的新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戰爭並不「局部」。

比如,美軍擊斃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場僅由兩架「黑鷹」直升機、24名「海豹」突擊隊員實施的戰術突擊行動,

其背後卻是由一架擔負實時傳輸和監聽的隱身無人偵察機、多架擔負空中待戰掩護任務的F/A-18戰斗機、一支擔負戰略支援的航母編隊、若干顆偵察和通信衛星、

兩個中亞基地和5個指揮中心以及近萬名各類支援保障人員組成的龐大系統為這一行動提供保障,其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超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信息化戰爭能量的聚焦、戰場的縮小正是以相關作戰空間前所未有的擴大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就是以基於陸海空天電網多維空間構建的信息系統為支撐,離開多維信息系統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戰效能將大打折扣。

今後,隨著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還將繼續向更大縱深、更多維度、更廣空間拓展,呈現出多維一體、融合互動、無限拓展的發展趨勢。

比如,臨近空間已成為各方爭奪空天制權的重要領域,太空已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美俄兩軍早已著手准備「全球快速打擊」和「戰略性空天戰役」,

天地支援作戰、天際對抗、天地對抗已初現端倪,天戰場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導性戰場,空天戰略打擊等新型作戰樣式將繼續改變信息化戰爭的面貌。

信息化戰爭能量釋放空間之有限、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要求戰爭主體能夠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構建作戰要素無縫鏈接、作戰單元自主協同、作戰力量整體聯動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在決定性的時間把分散在各個空間維度的戰爭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戰空間上。

因此,在信息化戰爭中,全維造勢、異域協同是作戰力量運用的鮮明特點,多維空間融合、諸軍兵種一體的聯合作戰是作戰行動的典型樣式,「平台作戰、體系支撐,

戰術行動、戰略保障」是戰役戰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區外對全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成為重要的作戰方式。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做好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軍事斗爭准備,一要拓展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樹立全維一體、虛實結合的作戰空間觀念,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積極拓展新興作戰空間,在全維空間的深遠經略中構築有利於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有利態勢;

二要注重深遠經略,外推戰略前沿,構建全局統籌、分區負責,相互策應、互為一體的戰略布勢,在統籌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保持戰略全局的穩定平衡;

三要貫徹聯合制勝、精打要害的原則,構建適應信息化時代聯合作戰需要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提高全域作戰、立體作戰、信息作戰、精確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能力,在主要戰略方向、關鍵體系節點形成決戰決勝的力量優勢。

㈢ 信息化武器裝備是構成信息化戰爭力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它主要包括什麼

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綜合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震懾和整體作戰。信息化戰爭由於聚集了很多高精尖的現代技術,所以,有些國家又將它稱為高技術戰爭。它的主要特徵是:一、戰爭可控性強。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戰爭按自己的設計進行,但以往的戰爭缺乏可控性。往往是戰爭機器一運轉,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戰爭的進程和規模難以控制。而高技術武器裝備則是殺傷破壞力可以被有效控制戰爭手段,使戰爭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成為實現政治家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高技術戰爭的可控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能有效控制打擊目的: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精確打擊逐漸取代「地毯式」的狂轟濫炸成為戰爭的最主要打擊方式。依靠精確制導武器的高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次轟炸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現在只要一兩次的攻擊就可以達到目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波及周邊非軍事目標。2、能有效控制戰爭的規模:高技術戰爭情況下,高技術武器裝備精度高、威力大、作戰交通倍增,為了完成一個作戰任務無需再像以往那樣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可以有效的控制戰爭規模;另一方面,精確制導武器的高命中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戰爭中殃及非打擊目標,可以有效避免戰火外延和戰爭升級。3、能有效控制戰爭的進程:由於作戰兵器偵察范圍廣,打擊距離遠,高技術戰爭不再像以往戰爭那樣,從戰場的前沿到縱深逐次進行,高技術武器已經能夠通過對縱深重要目標的打擊,直接達成戰略目的,這樣也就避免了戰爭久拖不決,縮短了戰爭的進程,使戰爭能按計劃如期結束。二、戰場空間廣闊就戰場的空間形態而言,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戰爭中廣泛使用,極大的擴展了戰場空間,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呈現出高立體、大縱深的特點,作戰空間空前增大。這主要以下幾個方面:1、從區域戰場向全球戰場延伸:高技術戰爭條件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裝備的遠距離作戰能力空前提高,洲際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上萬公里,美國的B1、B2,前蘇聯的圖160等型號的戰略轟炸機,稻種都達到一萬公里以上,軍隊了遠程打擊能力。雖然一場局部戰爭交戰雙方的實際接觸面積很小,但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成為戰場的一部分。2、從空中戰場向太空戰場延伸: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從此打開了空戰的大門。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不造衛星,人類又開始把戰爭的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太空。在數次高技術局部戰爭中,軍事衛星已經發揮了巨大威力。目前,太空已經成為軍事爭奪最激烈的領域,軍事強國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贏得未來戰爭的必要條件。美國和俄羅斯更是成立了獨立的太空部隊:天軍。3、從有形戰場向無形戰場延伸:隨著各種電子技術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電子戰場開始走上戰爭的舞台。電子戰是敵對雙方利用電子技術設備進行的電磁領域的斗爭,它以電子偵察和反偵察、電子干擾和反干擾,電子摧毀和反摧毀為基本內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壞對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使其通信中斷、指揮癱瘓、武器失擯、雷達致盲、最終推動作戰能力,它是現代戰場上奪取勝利的神經中樞。三、系統對抗突出軍事對抗從來就是一種系統對抗。在高技術戰爭中,這種對抗表現得更加突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武器系統「一矛一盾」相互制約的狀況已經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約的新特點所代替。武器戰斗交通的發揮,不僅取決於其戰斗部的殺傷威力,而且還取決於構成點頭體系的情報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通信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機動系統、防護系統等各個子系統的共同作用。整個作戰體系的作戰效能不再是各個作戰系統效能的簡單相加,而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各的倍增關系,特別表現為幾個關鍵性系統的效能之乘積。從武器裝備方面說,任何一種高技術武器裝備,如果沒有其它武器裝備的配合,無論它技術多先進,都無法完成作戰任務。從作戰方面說,隨著高技術武器在戰場的廣泛應用,各個戰場、軍事力量不現形是單一作戰,以多軍種、多空間一體為特徵的聯合作戰飛躍上戰爭舞台,單兵種決定戰爭勝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回頭了,只有依靠各軍兵種和各種武器系統協調一致的行動,才能獲得高技術戰爭的勝利。四、作戰樣式多樣化歷史表明,技術決定戰術,有什麼樣的軍事技術,就會有什麼樣的作戰方式,軍事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變革必然推動作戰樣式的變化。高技術戰爭中,隨著大批高、新技術裝備的廣泛應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作戰方式:導彈襲擊式的精確戰、外科手術式的點穴戰、破壞結構式的癱瘓戰、非致命式的軟殺戰、指揮控制式的信息戰、陸海空天電一體式的全維戰,此外,還有環境戰、太空戰、心理戰等。五、指揮控制自動化二戰後,由於武器裝備構造日益復雜,參戰軍兵種不斷增加,戰場日益擴大,戰場情況瞬息萬變,軍事信息量空前增大,作戰指揮難度不斷增大,在極短的時間內,要對多種作戰力量、多種作戰方式實施有效指揮,發揮整體威力,沒有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手段,很難完成作戰任務。在這樣的要求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偵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軍隊自動化指揮系統的建立,把軍隊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聯為一體,使軍隊自動化得以建立。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C4ISR系統。六、作戰消耗巨大從作戰保障角度看,高技術戰爭呈現出消耗巨大的特點,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武器裝備費用上升:由於武器裝備日益向自動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一件先進的武器裝備,往往集中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研製難度大,周期長,風險高。因此研究生產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費用和購置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投入明顯增加。如M1坦克為200萬美元/輛、「愛國者」導彈為110萬美元/枚、F15戰斗機為5040萬美元/架……2、人員培訓費用增加: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操縱使用、維護保養、靈活運用和作戰協同等方面日益復雜,需要高素質的軍人來駕馭。正因如此,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軍隊人才的培養,使軍隊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3、戰場物資消耗增多:高技術戰爭也是高能耗戰爭,縱觀二戰後的幾次局部戰爭,隨著戰爭的高技術性日愈明顯,其消耗也日益增多。以單兵每天平均消耗物資為例,二戰時是20公斤,越南戰爭時是90公斤,海灣戰爭時已經達到200公斤。戰場消耗巨大這一特點說明,高技術戰爭是以強大的綜合國力作為後盾的。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軍隊的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難以支撐高技術戰爭。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技術戰爭,必需從現在開始,在教育、經濟等各方面提升我們的綜合國力,為贏得戰爭作好准備。

㈣ 海灣戰爭的雙方及武器裝備

伊拉克有米格29戰機T72坦克飛毛腿導彈等
美國有航母F14 F18艦載機A10攻擊機阿怕奇版武裝直升機
戰斧巡權航導彈愛國者反導導彈等
還有F-117隱身戰斗機,B-2隱身轟炸機,F15E戰斗機,F-16戰斗機,戰斧巡航導彈,飛毛腿導彈等
還有許多其他精銳武器

㈤ 哪場戰爭體現了美軍的主戰武器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

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http://wenku..com/link?url=--6xDc-

它的基本觀點是:
海灣戰爭——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折點;
科索沃戰爭——信息化戰爭初露端倪;
阿富汗戰爭——信息化戰爭進一步發展;
伊拉克戰爭——信息化戰爭漸成雛形。
另外下面是王保存(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少將軍銜)的觀點。
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要經過一個戰爭形態從量變到質變、從部分質變到整體質變的漫長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化戰爭的成分會越來越小,信息化戰爭的成分會越來越大。這種兩者兼而有之的戰爭形態,我們稱之為高技術戰爭。高技術戰爭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既有機械化戰爭的性質,又有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一種混合型或過渡性戰爭形態。
一般認為,高技術戰爭始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那麼,高技術戰爭的終點在哪兒?它何時才能過渡到信息化戰爭?對此要作出較為准確的預測,必須明確打信息化戰爭應具備的最基本、最主要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出現信息化軍隊。有信息化軍隊,才有資格打信息化戰爭。目前,軍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美國計劃到21世紀中葉建成信息化軍隊。屆時,高技術戰爭將轉化為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是由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七維戰略空間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的。它有6個基本點:一是時代性。在信息時代,有多種形態的戰爭,但信息化戰爭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戰爭形態。二是交戰雙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軍隊,機械化軍隊或半信息化軍隊打不了信息化戰爭。三是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各作戰單元網路化、一體化。四是要在七維戰略空間進行,特別是在航天空間、信息空間、認知空間和心理空間進行的戰爭要佔相當比例。五是在物質、能量、信息等構成作戰力量的諸要素中,信息起主導作用,信息能嚴格調制在戰爭中表現為火力和機動力的物質和能量。六是戰爭中的必要破壞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帶破壞將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據這6條標准判斷,迄今為止發生的所有戰爭都還夠不上信息化戰爭。

㈥ 伊拉克戰爭中的信息化武器有哪些

既然樓主喜歡軍事 咱就侃侃吧

1 裝甲部隊 伊拉克在90年代曾是軍事強國 但後來被封鎖 所以裝甲部隊變的越來越過時甚至沒有更新
大量裝備的坦克有來自中國的69式 和俄羅斯的T64 T72式 都是老式基本沒有火控系統 而且69式和T64坦克為了加大載彈載油里 使用的是蜂窩油香 就是在倉內2側加有油箱 油香上有大的孔槽 用來放置炮彈 這項技術在60年代還很先進 因為那時候的穿甲能力非常有限 而從貧油彈出現後 這種坦克就變成垃圾了 一但裝甲被擊穿就會發生內部爆炸 所以圖片上的此類坦克殘骸一般都是炮塔被崩飛 一看就知道是內部爆炸
個人認為他的裝甲部隊 進攻指數為 5.5/ 10 防禦指數為 4.0/ 10

2空軍部隊 伊拉克空軍武裝在第二次伊克拉戰爭時候根本沒有規模 只有大概100架的飛機參戰 大多數的飛機由於缺乏保養甚至不能起飛 機種也非常落後 所以基本沒有作戰能力
進攻指數1.5 / 10 防禦指數 3.5 / 10

3防空部隊 伊拉克還是擁有相當的防空力量的 但沒有運用好 在戰爭開始不久就被摧毀了 甚至有些沒有使用 主要防空力 有毒刺防空導彈 20MM防空炮 和高射炮 一些簡易的防空裝甲車 一般都裝備了20MM左右的高射機關炮和地對空導彈
對付低空運行的戰機和直升機威脅很大 可實際上沒有起到效果
進攻指數 0 / 10 防禦指數 6.5 / 10

4 戰略和火炮部隊 伊拉克擁有的火炮很多 其中包括火箭炮 和威懾力很大的飛毛腿導彈 打擊力在中東地區很大 不過也沒用出效果
進攻指數 7.5 / 10 防禦指數 5.5 / 10
5 步兵部隊 伊拉克的步兵戰鬥力一般 意志散漫 可能是長期經濟制裁造成的 甚至沒有一些小的恐怖組織有戰鬥力 所以第2次海灣戰爭 伊拉克沒有堅持多久
進攻指數 3.5 /10 防禦指數 4.0 /10
這些都是個人YY的啦 就是幻想幻想 如很不現實不要鄙視我噢

㈦ 軍事信息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什麼

軍事信息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倍增器」。
軍事上用於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應用等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軍事信息材料、器件、設備和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綜合.集成和作戰應用等方面的技術。是軍事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電子信息裝備及武.器裝備信息化等各個方面,是電子信息裝備的技術基礎及發展的重要動力。軍事信息技術研究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軍事信息技術的地位與作用、特點和分類等。信息技術的進步在人類物質文明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同冶煉技術產生了農業時代,蒸汽機技術產生了工業時代一樣,信息技術將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多次局部戰爭呈現出信息化戰爭趨勢,使軍事信息技術作為國.家技術實力的重要象徵,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軍事信息技術為指戰員在信息化戰爭中奪取信息優勢、決策優勢進而取得戰場優勢奠定了技術基礎。主要表現在:
①集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等各種技術之大成的指揮信息系統,為武.裝力量構造了「神.經中樞」和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②以電磁干擾、壓.制和網路對抗為核心、用以打擊敵方信息系統的信息戰,成為奪取信息優勢和克敵制勝的關鍵。
③信息化武.器平台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精確制導武.器,成為軍.隊的主戰裝備,並繼續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④信息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戰爭的形態,產生了「網路中心戰」等新的作戰理論,推動了軍.隊的體.制、編制和指揮方式的變革。軍事信息技術是綜合性很強的技術,是國防技術群中的核心和骨.干技術。

㈧ 結合海灣戰爭說明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
(1)戰爭空間急劇拓展信息化戰爭是高度立體化戰爭,即戰爭不僅在地面水面,水下進行,而且,向外層空間擴展。
(2)戰爭進程明顯加快以往戰爭持續時間一般比較長,而信息化戰爭,節奏明顯加快,進程大大縮短。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武器裝備的能量釋放的速度加快,殺傷力在增加;高技術手段的運用,使軍隊的機動能力,打擊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單位時間作戰效能明顯增強;此外高技術武器裝備造價昂貴,迫使進程加快。
(3)作戰力量多元一體作戰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數量的多少,作戰能力信息化戰爭的強弱和人員,武器數量決定,高技術的武器裝備只有同高素質的戰斗人員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其次,多兵種的有機結合。
(4)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爆發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信息化戰爭具有明顯的精確化趨勢。
(5)指揮控制智能化程度高
(6)戰爭耗資巨大高新技術裝備造價昂貴。高技術武器使用空前頻繁。
(7)信息優勢成為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並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監控、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和震懾作戰的戰爭形勢

閱讀全文

與海灣戰爭的信息化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