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文明大爆炸軍事點事有什麼用

文明大爆炸軍事點事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2021-03-08 05:57:46

❶ 文明5美麗新世界大軍事家怎麼用

把他和部隊重在一起可以為周圍的單位提供百分之十五的戰鬥力加成,回如果是中華文明的話,答這個加成會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所以在戰爭中,特別是同時代軍隊對抗的時候是十分有用的,也可以變成區域設施,軍事要塞,而且可以在國界邊緣使用,會把六邊形的幾塊地都劃給你,要塞可以為在裡面駐防的單位提供百分之百的戰鬥力加成,還可以為在要塞邊界上的敵軍造成每回合三十的傷害,但是個人覺的不如第一個性價比高,但是如果你要防守的話,安放在適宜的位置上,也是可以出奇效的

❷ 人類文明「大爆炸」之謎是什麼

在法國洛特的佩什-梅爾山洞,有塊岩石的表面畫著一匹馬,那外形自然讓人想到動物的輪廓。畫的周圍有大片的顏料痕跡和手印。確切年份已無從查考,但可以肯定作畫時間在3.5萬~2.5萬年前的奧瑞納文化時代。法國朗德省布拉桑普伊的「維納斯」象牙頭像則雕刻於2.7萬~2.2萬年前。此後年代裡的雕刻和繪畫在世界各地均有所發現,只是在歐洲以外發現的作品都是露天創作的,經過漫長的歲月顯然有所損壞。狩獵採集時代的這些藝術遺物可追溯到相當久遠的年代,人類的出現卻比這早得多,大約是在10萬年前。在歐洲,早期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共存了數千年;在其他地方,早期人類取原人而代之。藝術作品的產生很有可能遠在3.5萬年前,僅僅是沒有保存下來罷了。不過公認的看法是:早期人類得經過幾萬年,方能達到進行藝術創作的智慧水平。

為什麼要花如此長久的時間,人類才開始表現周圍的世界呢?一種觀點認為,當時人類的生活極為艱苦。單純為了謀生就不得不耗費全部精力,沒有時間搞藝術創作。按照這種看法,藝術創作要等到更加穩定、更大規模、相互協作的人類群體組織發展起來以後才行。據推測在人類群體組織里,具有繪畫才能之士被賦予特殊地位,有時間專門從事他們精彩的創作。在我們眼裡,許多史前藝術作品很美,但在雕刻成就取決於能否製作更鋒利的燧石工具的那些人當中,這類作品想必曾使一些人欽佩不已,而其他人或許對它們漠然置之。欣賞藝術表現形式的人顯然與日俱增,因為這類創作變得越來越普遍。

關於史前藝術的起源,又出現了另一種觀點。史前藝術問世前的早期人類頭蓋骨與我們現代人的頭蓋骨結構一致:也有可能那時人類頭蓋骨中的腦仍未充分發達,還須等腦內的最終聯合區形成,方能給藝術創作提供條件。這一觀點總歸不太有說服力,因為腦是有機組織,死後很快腐爛。就算有那麼湊巧,當真找到了早期人類的腦化石,可又有什麼法子解剖它,看看到底差別何在呢?即便在當今,我們對腦究竟如何工作也還不甚了了。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指出,兒童一旦有了握住蠟筆的靈巧性,便開始畫畫,這好像是天性使然,即便長大後未必有藝術才能的孩子也是這樣。畫畫的本能是否5萬年前就有?

在技法和材料上,世界各地的史前藝術作品顯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碳條和氧化錳之類的礦物顏料被用於繪畫,蝕刻和雕刻則是用堅硬的石頭工具在石灰岩或象牙上完成。所刻畫的對象只限於動物、人物、抽象標記或幾何案,沒有果實、花或者風景。除以上幾點相同之外,作品的象徵意義在世界各地有頗大差別,這清楚地反映了神話與習俗之多樣性。甚至在法國、南非和印度的一些毗鄰地區之間,情況亦是如此。

許多專家認為,技法的相似表明了一點:史前藝術家所用的顏料及工具均取材於隨處皆有的物質。相比之下,象徵意義的豐富多樣揭示了各個小文化群體之間並無很深程度的交往,不足以形成廣泛共有的信仰與習俗。近年來已證實,甚至晚期的尼安德特人也能通過仿效新的、更聰明的人種——克羅馬農人,學會改進工具的製作方法。然而,文化的交流畢竟還只在萌芽階段,無法與最終產生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大一統社會的那種交流相提並論。

20世紀50年代,人類學家提出了一種著名的理論:「文明」產生於小而分散的人類群體初次相遇之時。其間的習俗和神話差異造成知覺上的沖擊波,促使兩個群體進行幾百乃至上千年來頭一遭的改變。「新異之振盪」會永久地扭轉那些靜態的社會,無可避免地引發沖突,同時也播下未來成長的種子。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國多爾多涅鄰近地區各個經過裝飾的山洞中,有一種共同的屋頂形設計,是同一時期內其他地區所沒有採用過的。「建築」上的共同特徵並沒有影響到山洞裡所畫的東西,後者依然風格迥異。

象徵性繪畫與雕刻的創作雖然可謂我們智人與早先原人之間涇渭分明的界線,卻不見得是我們所謂「文明」的動力。文明有待於書面語和數學的發展,這中間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最早的形藝術可回溯至3萬年前,而書面語卻要到7000年前才出現,數學則要到5000年前出現。

「文明」是個調皮的字眼。許多詞典首先將它定義為一個過程——開化或者被開化;其次是將它定義為一種狀態,涉及到高級的社會組織以及藝術與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第三個含義同整個文化有關,要麼指一個民族、國家,比如日本,要麼指一段歷史時期,比如雅典的黃金時代。最具爭議的是第四個定義,對於它人們眾說紛紜。《韋伯斯特大詞典(完全版)》上是這么寫的:「被認為已經達到了社會和文化發展之高級階段的國家與人民。」此說馬上產生了一連串的問題:「誰認為?誰在下判斷?當真是人人都這樣認為?」

從1492年哥倫布航海,到19世紀美國的印第安人部落最終消亡,這段歐洲白人征服美洲的歷史使得以上問題尤為突出。美洲的人民幾乎統統被歐洲人看做「野蠻人」。而事實上,瑪雅人在被征服的時候對於天文學的了解勝過歐洲科學家。在北美洲有過易洛魁聯盟——東部土著美洲人部落的聯合體。18世紀40年代,本傑明·富蘭克林聲稱,殖民地居民若想成立自己的政府,應當以之為楷模。婦女在易洛魁聯盟中有選舉權,然而在最初的美國憲法下卻沒有,在伯里克利的雅典也沒有——那個雅典作為西方民主概念的發祥地而被稱道至今。在美洲究竟誰開化了誰呢?

為避免諸如此類的難題,我們在下文中最好還是專談狹義上的文明,把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統治形式以及對人(包括對婦女)的剝削之類問題擱置一邊,不管一個人娶幾個老婆,是不是食人族,擁不擁有奴隸,也不談道德問題與階段。我們只關注早期人類怎樣、何時、又為什麼轉變成了後來的人類。前者充其量只是聰明動物,後者卻開始創造初步的文字,又進而發現了基本的數量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文明之開端在於創造詞語描述外部世界,發明符號用於記載多量的物品並促進物品的往來交易。

在進化過程中,喉部的位置降低是使人類脫離原人的關鍵因素之一。喉部的改變不但讓人有了更加渾厚而富於變化的聲調,而且方便了脊柱的發育,那又促成了直立姿勢,使頭部位置與更大的顱腔相適合。喉部低位與腦部膨大之間的關聯,或許不是馬上就意味著語言的發展。我們無法知道語言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誰要是去過語言不通的外國就會懂得,在情急之際,人會用手勢、表情,還有表示不滿、懇求或愉快的嚷嚷聲,來傳達相當復雜的願望。當然,這同真正的語言只有皮毛的相似。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表明,黑猩猩能運用上述種種手段,相互作很多交流。研究人員教過一隻名叫華休的雌性黑猩猩,用聾啞人的手勢語做出上百個詞語的手勢,那隻黑猩猩因此如了名。華休對於自己做的手勢,究竟理解了多少?人們為此還有爭論。不過它的成績確實表明,早期人類不用口頭語,可能也有辦法傳達很多意思。

口頭語是怎樣、在何時發展起來的,我們不得而知;甚至對於口頭語如何同書面語相銜接,我們也不清楚。羅馬語言,包括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乃至羅馬尼亞語,均來自拉丁語,那當然是有文字的語言。斯拉夫語族(俄語、波蘭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和日耳曼語族(英語、德語、丹麥語)就不同了,正如斯坦福大學的梅里特·魯倫所說:「通常的情形是:始祖語並非書面語,我們只能以其在當代的後裔語作為證據。」由於缺乏斯拉夫和日耳曼語言始祖語的文字記錄,「這兩種始祖語分別被稱作原斯拉夫語和原日耳曼語。它們就跟拉丁語一樣,肯定存在過」。並不奇怪,擁有偉大的拉丁文學的羅馬人小看了這些北方的「蠻族」;而「蠻族」盡管沒有書面語,卻洗劫了羅馬。

《貝沃伍夫》是最古老的英語敘事詩,完成於8世紀初。該敘事詩是用古英語寫的,同現代英語大不一樣,所以給今天講英語的人看還得翻譯。事實上,英語是世界上最靈活的語言,根子生在日耳曼語族裡,卻喜歡從地球上一切其他語言中吸收養分。說英語出現得比較晚也許令人泄氣(很遺憾,亞瑟王的卡米洛城堡里可沒有人會舞文弄墨),但這確實告訴了我們很重要的東西:英語的歷史要比書面語悠久得多。盡管因為缺少書面記載,很大一部分歷史失傳了,可是像巨石陣這樣的遺址卻昭示著我們,許多輝煌曾經閃現,有過爐火純青的口頭語是毋庸置疑的。雖則如此,歷史畢竟取決於書面記載,因而我們真正了解得很多的早期文明是古代的蘇美爾與埃及文明。

蘇美爾人居住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區,這里如今是伊拉克的領土。長期以來,美索不達米亞被稱作「文明的搖籃」,人們相信書面語和數學正是在這片肥沃的河谷地上誕生的。書面材料被用來記載賦稅單據,蘇美爾人的文字叫楔形文字,其筆畫呈楔形,通常寫在陶土板上,同更為著名的埃及象形文字頗為相像。楔形文字由於刻在陶土板上而得以長久保存,方便了現代的考古學家去發掘,語言學家去解讀。這里有值得尋思之處:很可能還有更早的文字,但因為是寫在獸皮之類的東西上,難免泯滅殆盡。

最早的楔形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1998年,德國的考古隊在阿拜多斯發現了埃及象形文字遺物。阿拜多斯位於埃及南部,靠近盧克索,曾是古代的一個宗教中心。根據碳同位素測定的結果,所發現的象形文字遺物出自公元前5300年,比蘇美爾人最早的文字記載還要早,而且它們也是賦稅記錄。由此可見,不論哪一種文化最先產生了書面語,目的都是一個:記錄統治階級向人民徵收的錢糧。出現在書面語之前的大量形藝術顯然具有宗教意義,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於是有些人認為,人類文明有著精神的動力。可是在這里,我們看到文明概念的「價值」側面正滋長著。在蘇美爾人和埃及人的文化中,宗教的確是高度發達的;然而一觸及到實際的文書內容,我們所看見的卻是賦稅記錄。這一區分意味深長:宗教信念可以用虔誠的習慣來衡量——你能看見某人跪著或俯卧著禱告。目不識丁的人可以像識文斷字的人一樣虔信。但要記下已付的稅款,你得想法寫出來。所以,數學也發明在美索不達米亞,而這決非偶然。

在好幾個世紀里,人們以為數學是希臘人發明的——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以及他們的同道提供了令人折服的證據。1877年,學者破譯了林德先生收藏的古埃及莎草紙手稿;其中有跡象表明,早在希臘人之前數學就有了某種進展。到20世紀20年代,人們發現美索不達米亞陶土板上的數學內容比任何其他來源還要早。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計數系統同埃及的一樣,採用十進制,以10為底數。在公元前2000年取代蘇美爾人的巴比倫帝國轉而採用靈活得多的數位系統,其底數為60。也許聽上去有點怪,底數60不但能被2和5,也能被3和4整除,比底數10略勝一籌。巴比倫的文士們開始鑽研更先進的概念,求解線性和二次乘方的題目,所使用的方法對於還沒有忘記高中代數的人來說不會陌生。有些題目超出了實際需要的范圍。換句話說,在耶穌降生前1000年,畢達哥拉斯著手研究前幾個世紀,數學就成了本身值得研究的學科。

總之,在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的兩千年裡,書面語和數學就在這「文明的搖籃」里誕生了。在世界其他地方,進步可沒有這么快。漢語直到公元前1400年才有了文字形式。又如前所述,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進步得更慢。可以把這種差距看做從氣候到經濟制度多種不同因素作用的結果。由此引出的問題足夠讓學者們無休止地爭論下去。關於有些文化為何在書面語和數學方面落後於其他文化,意見盡可以有分歧,不過這當中其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神秘之處,時間差距並不那麼非同尋常。

真正非同尋常的是,人類花了將近10萬年時間,才走到了書面語和數學成為必要(或者說可能)這一步。書面語和數學一經問世,就在其發源地的毗鄰地區疾速傳播與發展。「希臘的榮光」接踵而至,從中涌現出戲劇、詩歌、哲學及科學理論,啟迪西方文明直到如今。顯然,人類文化的這一「大爆炸」是蘊蓄已久,一發則勢不可擋。然而問題依舊是:為什麼經過這么久?

人類在地球上的最初10萬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從拉斯科山洞和澳大利亞腹地土著居民的聖地中,或許能找到若干線索。這些人已經能夠製作形符號,有些很美觀,但其含義對我們來說是個謎。在我們看來,從史前藝術作品中奇特的幾何形狀,到蘇美爾人和埃及人轉用作文字的井然有序的形和符號,彷彿不過一步之遙,而實際上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所花的時間比起從最早的楔形文字到網際網路來,要長十幾倍之多。

人們長期以來相信,要做到這一步,得經過很長時間的進化。但這種看法正受到質疑。如有關章節所介紹的,新的證據表明,地球上生命起源所經歷的時間,可能比人們一度認為的要短得多——而且我們依然在進化著。突然之間,在20世紀下半葉,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生下來就沒有毫無必要的智齒,那對牙從記不清年月的往昔起,就折磨著人類。同樣,有些孩子天生地脊柱短一點,對於我們這個直立行走而不是四腳爬行的物種來說,意味著背痛減少。為何要等那麼久,又發生得那麼突然?進化過程的這些謎團提出了更富有推測性的問題。從人腦中數以億計的神經聯結來看,是不是早期人類還沒有充分定型?是不是還有些環節要等後來形成,才可以讓我們寫下自己的歷史以及對於未來的更好展望?是不是有一些神經聯結使我們能夠計算通往星球的路程?

我們不知道,也許將來也不可能知道。

❸ 文明5大軍事家有什麼用

文明5大軍事家作用:

可以讓周邊2格的己方單位戰鬥力加15%。還可以消耗一個大軍事家造一個堡壘,這和工人造的堡壘不同。不僅處於堡壘中的單位戰鬥力增加,而且敵方單位如果停留在堡壘周圍一格就會每回合受到傷害。所以如果放到適當的位置,對防守非常有用。

《文明5》應用全新游戲引擎,導入六角格機制,採用了新的戰斗系統、深度的外交互動、以及各種游戲功能,將令玩家獲得豐富的游戲體驗。

(3)文明大爆炸軍事點事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勝利條件:

1、文化勝利(Cultural Victory):對其他所有文明達到「無遠弗屆」級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級影響力要求魅力(旅遊)點數總和超過目標文明的文化點數總和)。

2、時間勝利(Time Victory):若游戲進行到公元2050年還沒有玩家勝出,那麼總分最高的玩家獲勝(總分高低取決於多個方面:金錢、城市數、城市總人口、已研發科技項目的數量、奇觀數量等等)。

3、征服勝利(Domination Victory):最後一個保住初始首都的玩家獲勝,在《美麗新世界》中改為佔領所有敵對文明的初始首都並保住自己的初始首都。

4、科技勝利(Science Victory):完成阿波羅計劃,研製出宇宙飛船的各個部件並將其運往首都,最先在此完成組裝的玩家獲勝(飛船會自動發射升空)。

❹ 火葯在軍事上有哪些應用

在火葯發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種拋石機拋擲石頭和油脂火球,來消滅敵人;火葯發明之後,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葯包以代替石頭和油脂火球。

根據史料記載,火葯首次用於戰爭是在唐代。自從火葯被用於軍事後,對戰爭的勝負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萬戶是明代人,他熱愛科學,尤其對火葯感興趣,想利用這種具有巨大能量的東西,將自己送上藍天,去親眼觀察高空的景象。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備。

1483年的一天,萬戶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輛捆綁著47支火箭的蛇形飛車上。然後,他命令他的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

只見一位僕人手舉火把,來到萬戶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說道:「主人,我心裡很害怕。」

萬戶問道:「怕什麼?」

那僕人說:「倘若飛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萬戶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你不必害怕,快來點火!」

僕人們只好服從萬戶的命令,舉起了熊熊燃燒的火把。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飛車周圍濃煙滾滾,烈焰翻騰。頃刻間,飛車已經離開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地面上的人群發出歡呼。緊接著,第二排火箭自行點燃了,飛車繼續飛升。

突然,橫空一聲爆響,只見藍天上萬戶乘坐的飛車變成了一團火,萬戶從燃燒著的飛車上跌落下來,手中還緊緊握著兩支著了火的巨大風箏,摔在萬家山上。這樣,勇敢的萬戶長眠在鮮花盛開的萬家山。當然,他進行的飛天事業停止了。

萬戶乘坐火箭飛天,承載了人類的飛天夢想。他開創的飛天事業,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事實上,火葯發明後,經進一步研究和推廣,在軍事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據宋代史學家路振的《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即今江西省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葯攻城的最早記載。

至兩宋時期,火葯武器發展很快。據《宋史·兵記》記載,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進獻火箭法,這種方法是在箭桿前端縛火葯筒,點燃後利用火葯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鏃射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

馮繼升的祖父是一個煉丹家,馮繼升從小就在火葯堆中長大,他最初製成類似現在的鞭炮之類的物品,以供玩耍。後來漸漸發現火葯的膨脹力足以使房屋炸毀。

經過慢慢地摸索,發明了火箭。這種火箭是把火葯綁在箭頭上,用引線點著後射向敵人。引起大火而燒殺敵人或糧草等。

馮繼升把此方法獻給當時的皇帝,皇帝大悅,遂封給馮繼升一個專門監督製造火箭的中級官職。馮繼升上任後,曾為北宋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皇帝的嘉獎。

宋太祖滅南唐時,曾經使用過用弓弩發射的火箭和用炮拋射的火炮,正是因為改用裝有火葯的彈丸來代替石頭。

原來古代人打仗,距離近了用刀槍,遠了用弓箭,後來還用拋石機,把大石球拋出去,打擊距離較遠的敵人。

拋石機大約在我國春秋末期就出現了。《范蠡兵法》中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射二百步。」

拋石機就是最初的炮,炮就是拋的意思,最早拋的是石頭,所以是「石」字旁。至於「火」字旁的「炮」字,本來指一種烹飪的方法,或者一種制葯的方法。把這個「炮」字也作為武器的名詞來用,那是用了火葯以後的事情了。

第一枚以火葯作推力的火箭是宋代士兵出身的神衛隊長唐福於1000年製造的。使用方法是:點燃竹筒內的火葯,使其燃燒,產生推力,使火箭飛向敵陣,之後箭上所帶的火葯再次爆炸燃燒,殺傷敵人。

不久,冀州團練使石普也製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並做了表演。

火葯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史上將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從使用冷兵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火葯應用於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葯的燃燒性能。隨著火葯和火葯武器的發展,逐步過渡到利用火葯的爆炸性能。

硝酸鉀、硫黃、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葯,被稱為「黑火葯」或者叫「褐色火葯」。這種混合物極易燃燒,而且燒起來相當激烈。

如果火葯在密閉的容器內燃燒就會發生爆炸。火葯燃燒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原來體積很小的固體的火葯,體積突然膨脹,猛增至幾千倍,這時容器就會爆炸。這就是火葯的爆炸性能。

利用火葯燃燒和爆炸的性能可以製造各種各樣的火器。北宋時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葯燃燒爆炸的原理製造的。

蒺藜火球、毒葯煙球是爆炸威力比較小的火器。至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較大的火器向「霹靂炮」、「震天雷」也出現了。這類火器主要是用於攻堅或守城。1126年,李綱守開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金兵的圍攻。

北宋與金的戰爭使火炮進一步得到改進,震天雷是一種鐵火器,是鐵殼類的爆炸性兵器。元軍攻打金的南京時金兵守城時就用了這種武器。

《金史》對震天雷有這樣的描述:「火葯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這樣的描述可能有一點誇張,但是這是對火葯威力的一個真實寫照。

火器的發展有賴於火葯的研究和生產。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是一部軍事網路全書,書中記載的火葯配方已經相當復雜,火器種類更是名目繁多。

如蒺藜火球,敵人騎兵奔來的時候,就將火球拋在地上。馬蹄被刺痛燒傷,馬就狂蹦亂跳,騎兵就神慌手亂,以致人仰馬翻,自相踐踏。此時,我軍乘機襲擊,必可獲勝。

又如毒葯煙球,球內除了裝有火葯,還裝有巴豆,砒霜之類的毒葯。這種球發射出去,爆炸燃燒,散出毒氣,殺傷敵人。

又如鐵火炮,火葯中摻進細碎而有稜角的鐵片,鐵片藉助火葯巨大的爆炸力,四處迸射。這很像現代的手雷、手榴彈。

又如霹靂炮,10多層紙裡面裝上火葯和石灰,火葯爆炸,石灰飛揚,可以灼傷敵人的眼睛。

《武經總要》中記錄了3個火葯配方。火葯中加入少量輔助性配料,是為了達到易燃、易爆、放毒和製造煙幕等效果。可見火葯是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和發展的。

宋代由於戰事不斷,對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時設置了軍器監,統管全國的軍器製造。史書上記載了當時的生產規模:「同日出弩火葯箭七千支,弓火葯箭一萬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

這些都促進了火葯和火葯兵器的發展。

南宋時期出現了管狀火器,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是由長竹竿做成,先把火葯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葯噴向敵軍。陳規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20餘條」。

1259年,壽春地區有人製成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竹筒作的,這種管狀火器與火槍不同的是,火槍只能噴射火焰燒人,而突火槍內裝有「子巢」,火葯點燃後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彈。

突火槍開創了管狀火器發射彈丸的先聲。現代槍炮就是由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管狀火器的發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飛躍。

突火槍又被稱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製造的而得此名。《永樂大典》所引的《行軍須知》一書中說道,在宋代守城時曾用過火筒,用以殺傷登上城頭的敵人。

至元明之際,這種用竹筒製造的原始管狀火器改用銅或鐵,鑄成大炮,稱為「火銃」。1332年的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銘文的管狀火器實物。

明代在作戰火器方面,發明了多種「多發火箭」,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

明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就曾使用了「一窩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是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當時水戰中使用的一種叫「火龍出水」的火器。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面三四尺高處飛行,遠達兩三千米。

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的外殼上縛4支大「起火」,腹內藏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面。」火葯燃盡後點燃腹內小火箭,從龍口射出。擊中目標將使敵方「人船俱焚。」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

另外,《武備志》還記載了「神火飛鴉」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燒性能的雛形飛彈。「神火飛鴉」用細竹篾綿紙扎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葯,由4支火箭推進。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葯筒並聯火箭,它與今天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世界上首次使用火葯兵器的海戰發生在宋金之間。1161年9月,完顏亮發兵60萬人進攻南宋。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南宋岳飛部將、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自告奮勇,願率所部戰船120艘、水軍3000人,浮海北上,阻擊金國水軍。

宋軍在戰區夜擊鼓為號,向金軍發起攻擊。當時南風正勁,宋軍前鋒艦隊首先向敵發起攻擊,放射火箭、火炮,焚燒敵艦。

金軍倉促迎戰,金軍船上的帆採用油絹製成,成了最好的引火物,強勁的南風將金艦隊吹擠在一起,風助火勢,一時間,烈焰沖天,數百艘金艦被煙火吞沒。

至當晚凌晨時,戰斗結束,殘余逃竄的幾十艘金軍艦被宋軍艦追擊50多千米後被殲滅。由於海戰失敗,陸上又受挫,導致金代朝廷內訌,最後完顏亮被殺,金軍的南侵以失敗告終。

這是火葯武器首次運用在海戰上面,並且發揮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❺ 文明6偉人有什麼用 文明6偉人作用解析

1、將軍的作用(包括陸戰和海戰)

將軍會為附近三個單元格的戰斗單位提供5點攻擊力版,1點移權動力加成,隱退效果也比較多樣,比如孫子只能在有巨作槽位的區域隱退,並產生巨作「孫子兵法」。

2、大預言家的作用

將大預言家移動到聖地激活效果可以創建自己的宗教。

(5)文明大爆炸軍事點事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城邦簡介:

1、軍事型

城邦提升首都城市與軍事駐地城區的產能,有助於加快軍事單位的訓練與生產速度。

2、科技型

城邦提升首都城市與學院城區的科技產出。

3、工業型

城邦提升首都城市與工業區城區的產能,有助於加快奇觀、建築和城區的建設速度。

4、文化型

城邦提升首都城市與劇院廣場城區的文化產出。

❻ 文明大爆炸銀幣有什麼用

你好,
文明大爆炸銀幣即使有一百萬也沒啥卵用吧,
如滿意請採納

❼ 文明6大將軍有什麼用

和軍事單位重合就會隱退,出書或者變成軍團。一次性的增強。該單位死了就完了

❽ 文明5 軍事要塞和城堡有什麼用

城堡可由工人建造,增強在這一格中友軍的防禦力(+50%?)
軍事要塞可消耗陸軍統帥(蒙古的專「汗」屬)建造,防禦力更高(+100%),同時還有將周圍6格敵軍在地方回合結束後強制減血(10/回合)的效果
同時,軍事要塞可以延伸領土(這一格及其周圍6格)(也可以把鄰國的領土拿下,但是會引起鄰國極度不滿!)

軍事要塞只能在國境內或者在邊境線上建造

❾ 手游文明大爆炸初期黎明時代怎麼增加快樂點

哈哈,兄弟我也在玩這個,我都到英雄時代了。
多造 浴室 可以增加快樂度。
有不懂的盡管問我

❿ 文明5里信仰、文化、科研、產能、快樂這些有什麼作用

信仰:文明誕生時獲取信仰點數來催生一個神系,其實也就是一種強化方式,比如食物積累速度提高10%,產生神系後繼續積累信仰點數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產生一位大先知,在首都使用他可以創建一種屬於你的文明的宗教,建立的宗教通過信條繼續強化你的文明,比如每四個信徒給你加1金。誕生的第二位大先知可以強化宗教,也就是增加額外的信條,即額外的好處。之後,信仰點數繼續積累但不會再自動誕生大先知,但是你可以自己在城市中購買,用這些大先知到處去傳教增加信徒,壯大你的宗教。
文化:通過建築、藝術專家、大藝術家的風景地標等來增加,它的積累作用表現在城市和文明兩個地方,如城市邊界的擴張由文化決定,而這個文化專指該城市產生的文化,也許你的文明每回合產生100點文化,但是新建的某座城市沒有文化產出,那麼這座新城是不會擴張邊界的,不能擴張就意味著市民的工作地格有限,多的市民成了無業遊民,只能帶來一點產能,除非你的建築有專家槽,不然失業市民代表著城市發展沒有最大化。而文化對文明的影響則是在政策上,當文化積累到一定點數後就可以選擇一項政策,它可以極大的強化你的文明,至於政策有哪些我就不說了,因為太多了。選擇一項政策後文化點數重新開始積累,直到能夠產生下一項政策,不過下一項政策對文化點數的要求會增加,並且你每新建或者吞並一座城市,開啟新政策的文化點數要求會增加15%,因此走文化勝利路線就要少建城市或者多將佔領城市作為傀儡來控制。
科研:基本同文化點數類似,只是對單個城市無影響,積累以獲得新科技,不必多說,科研絕對不能太落後,不然就沒有高級建築、高級兵種以及一些強大的加成,很容易就被高科技電腦慘虐,然後被佔領城市,最後輸掉游戲。
產能:影響城市建造建築和單位的速度,建築和單位都有產能花費要求,比如在史詩速度下你的城市有10點產能,你想建一艘導彈巡洋艦,那你就得花上60多個回合才能建成,因為它的產能花費是600多。很顯然擁有越高的產能,就能越快的建造。
快樂:積累快樂點數可以使國家進入黃金時期,你的文明的產金產能和文化輸出都會增加,使你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每一座城市產生3點不滿,每個人口產生1點不滿,它們會抵消你所獲得的快樂點數,如果你的城市過多人口爆炸,以至於快樂被全抵消還不夠,那麼你的文明就進入了低速發展階段,好像10點以內多出來的不滿讓你的人口增長速度降低75%,但是由於人口還是在增長,也就是說不滿還會增加,當不滿取代快樂且高達10點後,人口就停止增長,軍事單位戰鬥力和城市的產能極大的被降低,甚至文明內部還會發生暴動。
打了這么多字你要不採納可就不厚道了啊!

閱讀全文

與文明大爆炸軍事點事有什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