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理論大綱

軍事理論大綱

發布時間:2021-02-05 18:59:45

1. 大學軍事課程在全國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對嗎

有。

2. 求大一軍事理論論文範文一篇,最好有個提綱

提高綜合素質 投身國防建設 汽車工程學院 41100916 肖俊陶
摘要:開設軍事課程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
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義務、自覺接受國防教育,是法律賦予大學生的神聖義務。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 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從步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學長學姐就告訴我們:大學是一個特別能鍛煉人的地方。在這里,你不僅能學到自己專業所需知識,更能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研究探索。在中國,軍事迷的數量絕對令人吃驚,不同年齡段的男人瘋狂的熱戀軍事。這一點,從鳳凰衛視欄目《軍情觀察室》壓倒性的收視率就能窺見一斑。然而,之前的我們對軍事及其理論並沒有一個整體和系統的認識。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未來支柱,大學生的軍事理論水平對國防至關重要。黨和國家高瞻遠矚,在大學生中普及軍事理論課,對我們進行軍事理論指導。他是我們了解了中國國防,學習了軍事思想,並對國際環境有了整體認知。此外,我們從老師精彩的講解案例中領略到了現代化機械和信息戰爭的優勢。這對我們以後參與國家決策至關重要,也是大學生重要的知識儲備。假若真有一天,國家真正面臨戰爭,大學生便可利用所學知識高效的投入戰爭報效祖國。
二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通過對軍事高技術、軍事思想及國際戰略環境的學習研究,我們的視野得到開闊,戰略思維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正如國家在面對復雜的世界格局時,能以其博大的胸襟和足智多謀,以柔克剛運作自如,我們大學生在遇到難題及抉擇時,要有高原的視界和統籌全局合理的取捨,是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此外,軍訓幫助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教會了我們一些防身技巧,這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幫助。中國軍事落後的現狀激發了同學們為國家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決心,給了我們學習高科技高端信息的渴望,陶冶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操。
三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如今的大學生不能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學生若要立志做有為青年,必心存國家民族。而國防觀念是國家民族精神相當重要的一課。對於國防,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抗日戰爭等老式戰爭的階段,而要對現代化信息戰有充分而深刻的認知和研究,了解最前沿的高端技術並能不斷創新。還要吸收過去軍事思想中的精華,將其消化吸收,巧妙應用於現代化戰爭。
中國是世界上國際周邊環境最不穩定的國家,我們有眾多的鄰國且與大多有

領土和邊界爭端。比如中日東海釣魚島之爭、與東南亞多國的南沙群島之爭、台灣問題、中印邊界爭……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靈活的運用外交手腕,還要有強大的人民軍隊做後盾。只有打造出實力雄厚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我才能有力的保護好自己的任何權益。而作為未來國家主人的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有很強的國防觀念。只有這樣,我們管理國家時能在國家利益受侵害的情況下果斷「亮劍」。
總結: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顯然十分有必要,畢竟在祖國的未來
時期,我們將成為主宰,學習軍事理論,提高自身軍事思想,時刻做到有能力在危急時刻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 同時,也需要通過軍事訓練去提高自身外在的攻擊防禦能力,由內而外,綜合提高。可見。學習軍事理論課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堅決執行的任務

3. 大學軍事課程在全國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對嗎

有。

4. 軍事理論考綱

軍事理論課思考題
中國國防
1、什麼是國防?有哪些基本的要素?
國防,即國家防務,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而採取的防衛措施的統稱。
國防的主體,國防的目的,國防的手段,國防的對象,國防的基本類型。
2、國防分為哪幾種類型?每個類型最典型的國家或者集團是什麼?
有擴張型(美國),聯盟型(日本,韓國與美國的一元化體系聯盟及北約),中立型(中小發達國家),自衛型(中國)。
3、我國國防歷史的啟示是什麼?
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政治昌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
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4、根據《國防法》的規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國防權利和國防義務?
國防權利: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利;制止、檢舉危害國防行為的權利;國防活動中經濟損失取得補償的權利。
國防義務:兵役義務;接受國防教育的義務;保護國防設施的義務;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5、我國的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
1.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防的領導;2.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3.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4.實現國防現代化;5.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6.實行軍民結合,全名自衛;7.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8.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
6、我國的武裝力量體制是怎樣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
7、國防動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武裝力量動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交通戰備動員;國防教育。
軍事思想
1、什麼是軍事思想?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和軍隊問題的高層次的系統的理性認識。 經歷了萌芽時期,形成時期,成熟時期,發展時期。
2、《武經七書》指哪幾本兵書?
《孫子兵法》、《吳子》、《六韜》、《司馬法》、《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三略》。
3、《孫子兵法》的主要軍事觀點有哪些?
1.重戰,慎戰,備戰2.攻其不備,出其不意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4.先勝而後求戰5.不戰而屈人之兵。
4、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有哪些?有怎樣的歷史作用?
(1)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國防建設思想。
(2)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極大地豐富了馬列主義軍事理論寶庫;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5、鄧小平提出新時期我軍建設的總目標是什麼?實現的途徑是什麼?
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
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6、胡錦濤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是什麼?
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促進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環境與周邊安全
1、怎樣依據戰略環境的變化對軍事戰略作恰當的和必要的調整?
站在時代高度,綜合分析影響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各種國際條件,特別是判明威脅的方向、性質、程度。
2、為什麼國際戰略多極格局的形成將面臨長期斗爭?
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仍然是世界不安全的主要根源;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中世界多極化進程明顯加快;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對國際安全的威脅逐步增大。
3、簡述長期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美日軍事同盟對中國統一台灣設置了巨大的屏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難免會對中國安全產生影響;印巴的核軍備競賽和對立加劇,在邊界陳兵對峙,與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摩擦時有發生,對中國邊境安全造成較大威脅;伊朗核問題、伊拉克戰爭造成的地區安全問題,不可避免地對我國安全環境帶來影響;恐怖活動猖獗,恐怖襲擊手段進一步高科技化,恐怖襲擊目標進一步多元化,這些都個給我國安全環境構成現實的威脅;全球信息網路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我國信息網路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公民個人敏感信息等,都面臨極大威脅。我國與印度,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均存在著邊界或海洋爭端,短期內難以解決,若處理不當,咦引起國際爭端或引發局部戰爭。我國的民族分裂勢力,國際恐怖主義分子和宗教極端分子與境外勢力相互勾結,對我國安全與穩定構成了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威脅。
4、簡述美國對我國安全長期綜合性的威脅的基本體現?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出面組織對中國進行封鎖與遏制的包圍圈,成為中國安全的主要威脅。由美國一手造成的「台灣問題」一直延續至今,始終困擾著我國的安全和對外關系。
5、簡述中國和日本間存在的主要矛盾?
中國和日本之間存在著東海大陸架和釣魚島的爭端問題
精確制導技術
1、什麼是精確制導技術?
精確制導技術是以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為基礎,採取目標識別、城鄉跟蹤、相關跟蹤等新方法,控制和導引武器准確地命中目標的技術。
2、什麼是精確制導武器?分哪幾大類?
精確制導武器是指採取精確制導技術,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葯。
3、精確制導武器的特點是什麼?
命中精確度高;電子對抗激烈;作戰效能高;遠程打擊能力強。
4、精確制導武器的制導方式可分為哪幾種?
自控制導,遙控制導,自動尋的制導,復制制導。
5、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第一,提高命中精度。第二,提高抗干擾能力。第三,小小型化、機動化方向發展。第四,向制式化、模式化、標准化組建方向發展。
偽裝與隱身技術
1、偽裝的概念與分類?
偽裝是指為欺騙或迷惑敵方所採取的各種隱蔽措施。
按運用范圍分類可分為戰略偽裝,戰術偽裝和戰役偽裝;
按所對付的偵察器材分類雷達波段偽裝,可見光及紅外波段偽裝,防聲測偽裝。
2、偽裝技術有哪幾種?
天然偽裝,植物偽裝,迷彩偽裝,人工障礙偽裝,煙幕偽裝,假目標偽裝,燈火與音響偽裝。
3、迷彩偽裝有哪幾種?
保護色迷彩,變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變色迷彩,多功能迷彩。
4、隱身技術的基本概念?
隱身技術,又稱隱形技術或「低可探測技術」,是通過降低武器裝備等目標的信號特徵,使其難以被發現,識別,跟蹤和攻擊的技術。
5、隱身技術措施有哪幾種?
反雷達探測隱身技術,反紅外探測隱身技術,反可見光探測隱身技術,反聲學探測隱身技術。
偵察與監視技術
1、 偵察的分類與目的?
根據偵察目標的性質,范圍,情報使用和所引起的作用不同:戰略偵察,戰役偵查,戰術偵察
根據偵察設備的運載工具機器使用范圍的不同:地(水)面,水下,空中和空間四種偵察系統
根據遙感設備的不同:可見光,多光譜,紅外,微波,聲學偵查。
直接目的是探測目標。分為:發現,識別,監視,跟蹤及對目標的定位。
2、雷達的主要特點?
探測距離遠,測定目標速度快,精確度高,能全天候使用和易受電子干擾的特點。
3、何為大氣窗口?目前知道的大氣窗口有哪些?
被大氣吸收較少的波段成為「大氣窗口」。
有0.3~1.3μm,1.4~2.5μm 近紅外,3~5μm 中紅外,8~14μm 遠紅外,大於1.5cm 微波波段。
4、聲納的分類?
按工作方式分類為被動式聲吶和主動式聲吶;按使用對象不同分為水面艦艇聲吶,潛艇聲吶,航空聲吶和海岸聲吶等。
5、現代戰爭中有哪些偵察監視系統?
可見光偵察,紅外偵察,雷達偵察,電子偵察,多普光偵察,聲學偵察。
6、偵察監視技術對作戰的影響?
作戰空間擴大,信息獲取手段改善,作戰指揮的時效性增強,促進反偵察技術發展。
7、偵察監視技術的發展趨勢?
空間上立體化,速度上實時化,手段上綜合化,偵察、監視和攻擊一體化,提高偵察、監視系統生存能力。
電子戰技術
1、雷達電子戰的內容?
雷達電子戰是與敵雷達和雷達制導導彈系統及火控系統作斗爭、相對抗的各種戰術、技術措施的總稱。
2、通信電子戰的內容?
通信電子戰及通信對抗 ,指通信領域里的電子對抗,是電子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3、現代戰爭中的電子戰有哪些?
雷達電子戰,通信電子戰,光電電子戰,水聲對抗。
4、電子戰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反偵察難度進一步加大,作戰手段得到全面更新,整體作戰能力得到質的提高,作戰樣式出現質的飛躍。
5、電子戰的發展趨勢?
作戰時空范圍擴大,開發新型電子戰技術,電磁摧毀嶄露頭角。
軍事航天技術
1、什麼是航天技術、軍事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是指將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開發及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的天體為目的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也稱空間技術。
軍事航天技術是通過將無人或載人航天器送入太空,達到開發和利用太空的軍事目的,用以完成偵查,通信,檢測,導航,定位,測繪,和氣象測報等各種軍事航天任務的綜合性工程技術
2、航天技術可分哪幾大類?軍事航天系統大致可分為哪四類?
航天技術:航天運載技術,航天器技術,航天測控技術。
軍事航天系統:軍事航天運輸系統,軍事載人航天系統,軍用衛星系統和空間武器系統。
3、什麼是太空梭、空間站?航天器飛行必須滿足哪些基本條件?
太空梭是由運載火箭垂直發射入軌並帶翼水平著陸,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
空間站又稱軌道站或航天站,是一種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載人航天器,是人類在太空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基礎設施。
航天器飛行的基本條件是a速度條件,b高度條件
4、載人飛船能擔負的軍事使命有哪些?
主要用於發展新的軍事航天技術和實驗新型的軍用設備,對地面進行觀察和偵查,以及作為航天運輸工具及武器平台。
5、衡量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發展水平標志的「六大關」內容是什麼?
上天關,一箭多星關,太陽同步關,載人關,地球同步關,回收關。
軍隊指揮自動化
1、什麼是軍隊指揮自動化?什麼是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
軍事指揮系統中採用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技術與指揮人員相結合,對部隊武器實施指揮與控制的人機系統。
2、C4ISR各字母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指揮、控制、通信監視、偵察和情報系統 和計算機。
3、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本質是什麼?
是一個信息處理系統。
4、指揮自動化系統對情報傳遞有什麼要求?
迅速 准確 保密 和不間斷
5、簡述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進行作戰指揮時的工作過程。
收集情報、傳遞情報、處理情報、顯示情報、定下決心、實施指揮。
6、指揮自動化系統的使用對現代作戰有哪些影響?
指揮難度空前增大,為軍隊提供了超常能力的指揮控制手段,成為現代戰爭中軍隊戰鬥力的關鍵
信息化戰爭
1、何為信息戰?何為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以遠程核威懾武器的巨大破壞力為威懾手段,以信息為基礎,以獲取信息優勢為先決的天(空間)、空、地、海,信息一體化戰爭。
信息戰是指在信息戰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以大量裝備和使用信息化武器的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化戰爭理論為指導,在信息化,網路化戰場上開展的,以奪取信息權為核心權為目標,以信息對抗和智能對抗為主要手段,附帶殺傷破壞力減低到最低限度的對軍兵種參與的天,空,地,海,信息一體化戰爭。
2、理解信息化戰爭這一概念時,要把握好哪幾點?
時代性;信息化的作戰能力;信息化的武器裝備;多維化作戰空間;精確控制的主導作用;制信息權的全程式控制制爭奪。
3、從古到今戰爭形態經歷了哪些變化?
冷兵器—熱兵器—機械化—高技術—信息化戰爭
4、信息化戰爭有哪些基本特徵?
一體化;高速化;精確化;實時化;無人話;無形化;微型化;智能化;新概念化。
5、什麼是新 「三打三防」?
三打: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
三防: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
6、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建設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樹立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國防觀念;
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完善國防動員體制;
加強國防後備力量。
7、請論述我國如何打贏未來現代化戰爭?(自行回答,答案不統一)
1,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2軍事人員素質的提高
3走精兵之路,保持一定規模的精兵,
4後勤保障要做到位,
5,對於退役軍人,或者後備力量,要定期的訓練,以便戰爭開始後,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6提高官兵的待遇,尤其是飲食,娛樂,還有信息化的建設
7加強公民的國防教育

5. 軍事理論概念是什麼

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本著磨練意志品質,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軍事理論》教材。

《軍事理論概論》內容結合了新形勢下的國防政策和國防教育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點突出,理論性強。在樹立大學生國防觀念、掌握軍事高技術知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及保衛祖國責任感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5)軍事理論大綱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概論》是根據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修訂並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精神編寫而成的。全書共分為8章,分別為世界軍事、中國軍事思想、中國防、中國武裝力量、高技術戰爭、軍事高技術、信息戰和軍事地形學。

軍隊建設主要包括:改進武器裝備,完善體制編制,創新軍事理論,進行軍事訓練,培養軍事人才,健全軍事法規,依法從嚴管理,提高保障能力,從總體上加強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建設。它是國家武裝力量建設的重點,也是國防建設的主體。

國際軍事安全與合作是國家、國家集團和國際組織之間為安全目的在軍事安全領域進行的和平行動與交流協作,主要包括國際軍事安全、國際軍事合作、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等內容。國際軍事安全,是國際間在全球、地區、多邊或雙邊關系中利用軍事資源維護和平與穩定的活動;國際軍事合作,是國家或國際組織之間為謀求共同的戰略利益在軍事領域的協調與合作。

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是通過多邊或雙邊國際協定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其他武器系統及武裝力量規模進行的限制與裁減。不同的集團或國家利益,決定參與國際軍事安全與合作的性質、目的、規模和形式。軍事既為戰爭而存在,亦為和平而存在。

軍事作為和平的保障手段,從一般領域向特殊領域延伸,從對抗領域向合作領域延伸,從國家領域向國際領域延伸,成為遏止和制約戰爭的基礎,擴大了傳統軍事觀的含義

6. 求軍事理論論文提綱,我要寫3000字的論文,麻煩指點,因為我對軍事很不了解,最好…你懂的

國防科技與軍事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

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國防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為軍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手段,在此同時還會促使軍事領域不斷發生變革,甚至導致出現軍事革命;軍事上的變革和戰爭提出了新的需要又會給國防科技發展以新的推動力。國防科技與軍事之間相互關系的這種機制或邏輯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近幾年來,新軍事革命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實際上,新軍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觀規律在軍事高技術迅速發展這一特定條件下的反映。當然,國防科技與軍事的關系還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一、軍事上的需要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頁)。同樣的,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防科技,則是社會的特殊需要———軍事需要的產物,而且這種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國防科技推向前進。

自從國家產生以後,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以及維護和獲取國家的根本戰略利益,便產生了國防和國家間的戰爭。為了鞏固國防或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各國都力圖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手段,於是便組織專門力量研製武器裝備,國防科技便由此產生。由於新的武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造成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從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論者」,也從「手槍戰勝利劍」的鐵的事實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防科技對於軍事及戰爭的重要影響,因此國防科技便愈來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如科學學創始人丁·貝爾納所認為的:「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並不是由於科學傢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麼樂於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於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製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於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這里如實地指出了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研製武器裝備,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動力和主要任務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長達40餘年的冷戰歲月,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爭,兩國都執行優先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並要求國防科技部門為軍隊研製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需求的強烈刺激下,兩國的國防科技發展獲得了強大的推動力,達到了極度的繁榮。許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臨戰狀態下也被迫採取相應的對策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據統計,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每年的國防科研經費累計高達800~1000億美元。就這樣,在冷戰的軍事需求的推動下,國防科技發展進入了軍事高技術時代。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主要國家都調整了軍事戰略,壓縮了軍費開支,軍事需求從原先既追求武器裝備的數量又重視其質量轉向主要追求其高質量,國防科技也因此而進入注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新時期,即進入了「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就能研製出什麼武器」的新時期。

自90年代初開始,美國國防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及三軍,每年都要研究並提出美軍的軍事需求,同時根據這種需求制定和調整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例如,1996年,美軍又確定了新的未來11大軍事需求,為滿足這些軍事需求還分別制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和《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這些計劃對所要研究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及武器裝備所要達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俄羅斯、日本及西歐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由於未來的軍事需求主要是關於信息戰能力的需求,因此有關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正緊密圍繞奪取信息優勢的信息戰技術、C3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軍事高技術開展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國防科技完全是在軍事或國防的需要的推動下不斷獲得發展的。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展望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科技都將在軍事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繼續不斷地獲得發展,並隨著軍事需求的高技術化而日益走向高技術化。

二、國防科技發展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軍事上的需要導致國防科技的發展,而國防科技發展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必須不斷研製出新型武器裝備,因而必然對武器裝備,即對軍事技術手段產生重大影響。

總體上看,直接從事武器裝備研製的國防科技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決定性的。這集中表現在:使武器裝備的原理和種類不斷多樣化、結構逐漸復雜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於國防科研的開展,使許多新的理論、原理和技術被用於武器裝備之中,從而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裝備。從利用機械能殺傷敵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學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槍、炮、普通炸彈、氫彈、中子彈、激光武器、電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遺傳密碼對付敵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國防科研的重要成果。從種類上統計,國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裝備從冷兵器時代的20多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200多種,現在又進一步增加到1000種以上。

隨著武器裝備的種類越來越多、概念越來越新,其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早期的武器僅由幾個零部件構成,後來發展到包括數十個、數百個零部件,現在已增加到數千個、數萬個甚至上千萬個零部件,其復雜性增加了若干個數量級。

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現在國防科技的發展使武器裝備的作用距離和作用范圍不斷擴大,可靠性日益增強,射程、威力(精度和殺傷半徑)、機動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現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數十公里至數千公里以上,現代的偵察探測 裝置可以在數百里之外甚至4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監視地面的目標。如美國的KH-12照像偵察衛星在幾百公里軌道上對地面目標的分辯率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蓋數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區域。

至於戰鬥武器系統性能的提高,更令人驚嘆不已。例如,在作用距離或射程方面,採用增程技術可使火炮的射程從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採用制導炮彈可使射擊精度達0.3米,各種導彈的射程則可依據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已達1萬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內;採用空中加油技術可使軍用飛機作遠距離的甚至是作不著陸的環球飛行等。在殺傷力方面,國防科技已使單件兵器的殺傷威力大得驚人。

武器系統殺傷力的提高,主要是由於新的國防科研成果被用於武器系統,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顯改進的結果。軍事運籌學建立了一系列理論模型來確定武器的殺傷效能與有關性能之間的關系。比較典型的一個數學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為一方武器的作戰效能、數量(如火炮數或坦克數)、射速和每發彈的殺傷概率:N2、λ2、P2則依次為另一方武器的數量、射速和殺傷概率。從上式可見,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顯提高其作戰效能。通過採用精確制導技術、高爆彈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完全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例如,美國的155毫米榴彈炮,由於採用了「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使其對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導炮彈提高了2500倍。現代坦克和大口徑火炮由於採用了自動裝填機、計算機火控系統,反應時間由數十秒縮短在10秒以內,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現在研製的坦克、飛機、軍艦等的機動速度和戰場靈活性都有了明顯提高,而且普遍裝備有電子對抗設備,甚至採用嶄新的隱身技術來對付敵方的攻擊,以確保自己的生存。

現代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對武器裝備性能的影響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進的范圍之廣、程度之高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國所研製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實踐證明,為一種武器所提供的高技術含量趙多,其性能越好,戰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等核武器的摧毀能力是眾所周知的,各種高技術常規武器的打擊能力也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充爭證明。現在,配備有先進電子設備和精確制導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戰斗機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300架B-17轟炸機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而8架F-117A隱身戰斗機只要配備2架空中加油機就能完成75架非隱身作戰飛機和支援飛機才能完成的空襲任務。更有甚者,一艘現代大型攻擊型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全部海軍艦隊攻擊力的總和。

現代國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正在並還將導致更多更新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問世,如計算機病毒、電磁微波炸彈和炮彈等信息戰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無人作戰航空器、微型偵察探測器、微型攻擊機器人等。這一切將使未來的軍事領域發生深刻的變化。

三、國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導致軍事上的變革

國防科技發展可為軍事或戰爭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與此同時,國防科技發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戰術技術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的新技術或新型武器裝備的研製成功往往會導致軍事領域發生變革,或發生軍事革命。這種變革涉及軍事理論或軍事學說的各個方面,而且接照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的觀點,軍事理論的變革主要體現為作戰方式的變革和軍隊編制構成的變革。

(一)新武器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所謂作戰方法,就是戰爭過程中的用兵方法,即組織兵力、兵器實施戰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戰方法種類繁多,如按行動類型區分,有進功方法、防禦方法等;按行動規模區分,有戰略、戰役和戰術范圍的作戰方法;按軍兵種劃分,有空戰、海戰、陸戰、坦克戰、炮戰、化學戰等作戰方法。軍事史表明,所有這些作戰方法都是由武器裝備決定的,即有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就有什麼樣的作戰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從古至今,要在戰場上有效地殺傷敵人以及抵禦敵人的進攻,必須依靠手中的武器並充分發揮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戰方式、方法必然會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而變化。

當青銅器和鐵兵器出現以後,遠古時期沒有隊形的搏鬥便被有嚴格組織的戰斗隊形———「陣」(如古羅馬軍隊的方陣)所取代。

弓箭發明以後,較遠距離的射箭便成為一種作戰方式,而且使古代戰車及騎兵受到威脅,於是出現了專門的步兵及步兵戰術。

火葯的發明,迎來了軍事發展的一個新時代。使用火葯的火槍、火炮發明並用於戰爭以後,先後出現了線式戰術、散兵戰術及線式和散兵相結合的戰術。而且,隨著軍事技術的改進,巷戰的方式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老式的建築街壘和防街壘的方法被炮彈和炸葯所粉碎。18世紀60年代以後,艦載線膛炮、無煙火葯等伴隨著蒸汽動力艦船技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而出現了成一線縱列隊形進行集火射擊的海戰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坦克、飛機和航空母艦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裝備獲得了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相繼產生了飛機、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裝甲集群突擊的閃擊戰術及大縱深作戰方法,還出現了空中戰役、空降作戰、戰略轟炸等新戰法。戰列艦在海戰中的地位最終被航空母艦所取代,艦載機的制空作戰講座?-35-中國國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轟炸攻擊作戰成為爭奪制海權的關鍵。由於多軍兵種的誕生,多軍兵種的聯合作戰逐漸變成了主要的作戰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由於以探測技術、C3I系統、電子戰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精確制導武器等為代表的軍事高技術的崛起和發展,正在軍事領域引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其中作戰方式的變革尤為引人注目。海灣戰爭和波黑戰爭都表明,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中遠程精確打擊作戰、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爭奪電磁頻譜使用權的電子戰等已成為現代戰爭的典型作戰方式。

現在已可以斷言,隨著國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計算機病毒等為手段的攻擊計算機互聯網路、通信系統、金融系統的信息戰,以及用各種「軟殺傷」武器或「硬殺傷」武器摧毀C3I系統的指揮控制戰即將成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嶄新作戰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軍隊組織編制的改變

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軍隊的軍兵種結構及規模(包括編制人數和武器裝備的數量)也不斷發生相應的變化。恩格斯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曾指出:「隨著新的作戰工具即射擊火器的發展,軍隊的整個內部組織就必然改變了,各個人藉以組成軍隊並能作為軍隊行動的那些關系就改變了,各個軍隊相互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53)實際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種新武器的發明也都會帶來類似的變化。

新武器裝備導致新軍兵種的誕生和舊兵種的消亡,已是公認的歷史事實。

從古代到20世紀初,軍隊一直由陸軍和海軍組成,而且以陸軍為主,兵種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種。步槍發明以後,手持冷兵器格鬥的步兵被步槍手所取代,步兵逐漸形成了班、排、連、營、團、師的組織體制。火炮用於戰爭,導致了炮兵的出現。隨著化學武器、坦克、通信設備等各種武器和技術裝備的出現,陸軍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裝甲兵、工程兵、偵察兵等兵種。機槍、坦克和裝甲車輛大量裝備部隊使在戰場上馳聘了幾千年之久的騎兵退出了戰爭舞台。?海軍由於任務的特殊性一直是一個獨立軍種。潛艇、導彈、核武器及航空母艦的發展,使大炮巨艦主義成為歷史。主要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海軍航空兵這一海軍新兵種的建立使海軍艦隊的構成由以戰列艦為中心變為以航空母艦為中心。

飛機的研製成功並用於空戰標志著空中戰場的開辟。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步顯示出飛機這一新裝備的重大作用,隨後空軍這一嶄新的軍種在各國紛紛建立。軍用飛機的發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現,同時促進了高炮、防空導彈和雷達的研製,進而導致了防空兵的問世。此外,進入60年代以後,由於核彈頭及其運載裝置的發展,一些核大國還組建了戰略火箭軍或戰略核部隊這一新軍種。

據預測,隨著信息戰技術和軍用航天器(包括各種偵察衛星、作戰衛星、軍用空間站、軍用空天飛機等)及空間武器系統(天基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電磁脈沖武器等)的發展,未來很可能出現全新的信息戰和天戰等更新的軍兵種或作戰部隊。
為了合理地利用多軍兵種的各種武器裝備更有效地進行作戰,以增強進攻和防禦能力,許多國家又組建了包括多軍兵種的合成軍。?新武器裝備的出現除了引起軍兵種類型的變化之外,還會引起軍隊中各國兵種構成比例和軍隊規模的變化。

一般而論,新武器裝備的新技術含量高,性能較優異,但結構復雜,造價昂貴,因此各國只能根據需要和可能組建相應的軍兵種,並隨著國防科技和經濟發展逐步增大技術性的軍兵種在整個軍隊構成中的比例。以前蘇軍為例,20年代各軍種的比例是:陸軍98.6%,空軍0.5%,海軍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變為75.2%,12.8%,9.7%,其餘2.3%為新組建的國土防空軍。這種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後,由於新武器裝備的發展,戰略火箭軍組建,上述比例發生了重大改變。到80年代末,前蘇軍的軍種結構為:陸軍45.2%,空軍10.7%,海軍10.7%,防空軍12.3%,戰略火箭軍7.1%,邊防軍5.5%,內衛軍8??%。不但如此,陸軍、邊防軍、內衛軍等都是由多軍種組成的合成部隊。美軍的技術軍兵種比例也逐漸增大,80年代末,美陸、海、空三軍的比例為35.9%、27.0%、27.9%,此外還有9.2%的海軍陸戰隊。至於兵種的構成比例,也大致是技術兵種比例逐漸增大。如現在不少國家都組建了強大的裝甲兵、電子戰部隊等。

由於新武器的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使部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強。現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取得同樣的作戰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戰時的10~20%。另一方面,由於新武器的殺傷力、破壞力極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並增大後勤保障的難度。因此,從必要性、可行性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等各方面因素出發,各國軍隊的規模及編制單位的構成就越來越小。

部隊的戰斗人員雖然在減少,但由於武器裝備結構越來越復雜,維護保養任務和消耗量越來越大,因此軍隊的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等均在增加。例如,戰時美軍部隊的戰斗人員和保障人員的比例為1:3,有時甚至達1:5。平時,美軍正規部隊中有一半為文職人員。

一方面部隊的戰斗人員在減少,另一方面部隊的保障人員在增加,這似乎存在著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隊擁有可靠的戰斗能力條件下,盡量減少武器裝備和戰斗人員的數量,則技術保障和勤務保障任務量均可明顯減少,保障人員數量也可減少,從而保證整個部隊的規模縮小。這正是目前各國軍隊確定組織編制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總之,隨著國防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武器裝備的日益現代化、高技術化,軍隊的組織編制將進一步從數量規模型轉變為質量效能型,從人力密集型轉變為科技密集型。

7. 軍事理論復習提綱

DACBDADC

8. 普通軍事理論教學大綱不是由什麼印發修訂的

當代大學生軍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研究 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經驗回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答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

9.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9)軍事理論大綱擴展閱讀:

學生通過學習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軍事理論》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軍事理論課的出現,適應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

在軍事理論課上,可以學習到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軍事理論課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防建設指導思想、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等。

同時可以學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和基本特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等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閱讀全文

與軍事理論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