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個人能去柏林軍事學院留學嗎
以個人的名義是不可能的 所謂軍事學院留學 就是軍事上的交流 像美國這樣回的軍事大國答以個人名義的留學也小的可憐 首先說 留學軍事學院 帶一點政治色彩 不是你各項成績高 別國就會收你 軍事學院留學跟普通大學留學有很大差別的 所謂軍事學院留學 就是軍事上的交流 你必須在本國軍事學院就讀過 而且有國家高層的推介 再者就是雙方國家有著長期的軍事交流 別國發出邀請互換的形勢可以去那留學 像英國聖赫斯特 美國西點這樣的軍事學院都是有前提的 他們招收外籍學員 都是與他們有著軍事同盟和共同的國際利益掛邊 在美國有著「一個西點頂倆哈弗、的說法 足以證明軍事學院的教學質量 在我們印象中軍事學院是教會我們如何做個優秀的指揮員 但在西點他會傳授學員如何團結,合作,管理和樹立為威信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美國公司的優秀高層管理者都是畢業於西點
⑵ 中國人能考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嗎
首先在德國二戰戰敗後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已經不存在了,繼承了德國柏林軍事學院的是1957年創辦的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其次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是只招收軍官而不招收高中生的。
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除和各國交流人員外只招收一般招收本國軍官和北約國家軍官。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招收學員的條件較為嚴格,首先必須是陸、海、空三軍的校級軍官其次必須具有堅實的軍事基礎知識並需國防部人事局挑選,通常只有10%左右的軍官被選中。
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應用科目訓練
按規定,完成基礎科目訓練並通過考試的學員,在有關司令部學習至少一年以後,要回到指揮學院參加應用科目訓練。應用科目訓練分以下3種:
1、參謀部參謀業務訓練
訓練時間為8周。主要對專業參謀人員進行基本業務訓練。訓練科目有計劃、組織、訓練、檢驗性作業,此外還有一般軍事科目和各軍種科目。訓練目的是,使學員了解有關的主要參謀業務機構的任務,有針對性地提高學員的參謀業務能力。這種訓練不進行結業考試,但學員可得到1張有評語的結業證書,證書記有平時訓練的各科目成績和總成績。
2、總參謀部參謀業務訓練
總參謀部參謀業務訓練分陸、海、空3個訓練班和一個中級指揮員訓練班。學員數量視高級參謀人員的需要量而定。學制2.5年。
各軍種總參謀部參謀業務訓練班的主要任務是給學員教授本軍種的知識、指揮方法和武器性能。各軍種訓練科目雖基本一樣,但具體內容不同。三軍共同科目包括安全政策與武裝力量、戰略、總體防禦、聯邦國防軍計劃、指揮常識、作戰指揮等。各軍種的訓練獨自進行,訓練重點也不同。
學員畢業前,學院還要組織學員去一個或數個北約國家進行14天的出國旅行作業。學員畢業時,學院要對每個學員作出鑒定,其內容包括性格特點、智力和身體狀況、業務能力、訓練成績、優點和特長及對學員晉升的意見、缺點和弱點及如何克服的意見。
3、安全政策進修
時間為3周。所有的職業軍官都要參加"安全政策進修班"深造。
⑶ 考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多少分
德國柏林軍事學院不接受外籍人士報考,只接受外軍委派人員交流學習。
德國柏林專軍事學院於屬1810年創建於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學校。該院隸屬於國防部,院長為少將,在聯邦國防軍副總監察長領導下進行工作。院下設有院務部,訓練、理論與研究部,學員部等。此外還有院長辦公室和一個咨詢機構。學院共有教職員工570人,每年平均培訓學員約2000人。 學院原址在巴特埃姆斯,1958年遷至漢堡。1972年,聯邦德國對軍隊訓練進行改革,根據同類院校合並的原則,將參謀學院和國防學院並入聯邦國防指揮學院,從而成了聯邦德國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軍事學府。
⑷ 德國柏林軍事學院怎麼樣
其前身是高級軍官學校,於1810年創建於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養高級專參謀人員的學校。該屬院隸屬於國防部,院長為少將,在聯邦國防軍副總監察長領導下進行工作。院下設有院務部,訓練、理論與研究部,學員部等。此外還有院長辦公室和一個咨詢機構。學院共有教職員工570人,每年平均培訓學員約2000人。 學院原址在巴特?埃姆斯,1958年遷至漢堡。1972年,聯邦德國對軍隊訓練進行改革,根據同類院校合並的原則,將參謀學院和國防學院並入聯邦國防指揮學院,從而成了聯邦德國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軍事學府。
⑸ 德國柏林軍事學院的資料,以及錄取標准收費,和需不需要德國國籍
現在這個學校在漢堡,屬於國防學院,一般不招收外國學生,除非個別研究項目有相關導師合作的可以參與某些項目。
⑹ 柏林軍事學院的具體信息
其前身是高級軍官學校,於1810年創建於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學校。該院隸屬於國防部,院長為少將,在聯邦國防軍副總監察長領導下進行工作。院下設有院務部,訓練、理論與研究部,學員部等。此外還有院長辦公室和一個咨詢機構。學院共有教職員工570人,每年平均培訓學員約2000人。 學院原址在巴特?埃姆斯,1958年遷至漢堡。1972年,聯邦德國對軍隊訓練進行改革,根據同類院校合並的原則,將參謀學院和國防學院並入聯邦國防指揮學院,從而成了聯邦德國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軍事學府。
簡介
19世紀初期,拿破崙的法國軍隊採用了新的軍事體制,使武裝起來的法國農民成為歐洲武裝力量的核心,這對當時腐朽的普魯士軍制和軍事教育影響很大。1810年,終於在柏林成立了普軍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軍官學校,這也開創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稱為:德國軍事學院,第一任校長是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將軍。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1818-1830年),並寫出舉世聞名的《戰爭論》。1859年,該校更名為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停辦,1935年恢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又被取消。1957年4月1日,在原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建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任務是培養和輪訓三軍高級參謀人員和中級指揮官。 在其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先後誕生了西方軍事理論鼻祖克勞塞維茨,閃擊戰基礎理論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計劃」的制訂者施利芬,總體戰理論的創始人魯登道夫,閃擊戰理論家古德里安,無限制潛艇戰理論創始人鄧尼茨。這些人對德國的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引發了當時軍事理論的革命。 全院分3個系組織教學,即基本系、參謀系、軍種司令部專業系。完成前一系的學習才能進入下一個系的學習,這與其它國家軍隊截然不同。實際上,一名德軍參謀人員經過這里學習後,真正完全成為一名聯合參謀,而不僅僅是兵種和軍種參謀。因此,學員的訓練也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基礎科目訓練階段、應用科目訓練階段、專職參謀業務訓練階段。
編輯本段學院教學
學院的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師資隊伍素質較高。聯邦德國軍隊一貫注重軍官素質教育,注重培養軍官團精神,雖然二次世界大戰後,但這種傳統的影響卻根深蒂固。因此,德軍院校教育的過程中認識,學員的素質得益於教官的影響,教官的素質直接關繫到教學活動的質量。從這一點出發,指揮學院十分重視教官的選擇。教官由軍事教官和地方教師兩部分組成。軍事教官必須經過精心挑選,業務素質十分突出;地方教師則是經過正規教育的專業人才。這兩點保證了教官隊伍的基本素質。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官在上崗前必須還要經過德軍專門的師資培訓機構的培訓。其次,注重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如,學員在完成基礎科目訓練後,必須在各級司令部機關實習一年,而且才能回到學院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德軍的參謀人員具備較強的參謀業務素質。另外,軍種的參謀人員的基礎訓練結束後,還要結合訓練和演習參加本軍種的軍事實踐活動。最後,學院本身具備強大的培訓能力。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的訓練時間採取浮動制,設置的原則就是根據需要靈活確定,因此,學院根據不同訓練類型確定相應的訓練時間。這樣的學制操作,可以無形中增強培訓的能力,提高培訓的「真質量」,因此,指揮學院每年大約有2000名學員畢業,而眾所周知,聯邦德軍參謀隊伍是世界一流的。 聯邦德國指揮學院雖然歷經浮沉,但無論怎麼看,它都是德軍軍官的培訓中心,雖然它名義上僅僅是一所指揮學院,培養的多是參謀人員,但從它的學生們的發展情況來看,它無愧於德國軍隊的傳統。從鐵血宰相俾斯麥時代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今天,這所學院對德國的尚武精神和進取精神影響很大。如果我們翻看一下《戰爭論》、《施利芬計劃》、《總體戰》以及《坦克,前進》這些書,我們就可以想像到這所學院對德國民族的深刻影響。
⑺ 中國人能考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如題 謝謝了
當然可以,我國的蔣百里就去過,分數的話..不太清楚 不過可以告訴你那的資料 德國內柏林軍事全院 分容3個系組織教學,即基本系、參謀系、軍種司令部專業系。完成前一系的學習才能進入下一個系的學習,這與其它國家軍隊截然不同。實際上,一名德軍參謀人員經過這里學習後,真正完全成為一名聯合參謀,而不僅僅是兵種和軍種參謀。因此,學員的訓練也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基礎科目訓練階段、應用科目訓練階段、專職參謀業務訓練階段。
⑻ 有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嗎
有的,看看這個
⑼ 怎麼考入德國柏林軍事學院
德國只接受中國軍隊選送的人員在德國聯邦國防軍所屬的軍事院校和研究機構學習和進修。
我剛到慕尼黑總領事館時,第一件工作就是去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給中國一批學員當翻譯。幹了5個月,直到柏林使館武官處過來一個南京籍的小夥子來接替我為止。這批學員軍銜最低的都是中校。其中有一個空軍的大校,是99年閱兵空軍空中收閱編隊的領飛和指揮官。
再說,柏林軍事學院早就不在柏林了。在漢堡,是現在的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哪裡也有中國軍隊的受訓軍官。居然還有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
在科隆還有參謀學院。
原來東德的軍事學院也不在柏林,而是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該校原址現在是聯邦國防軍檔案館和文獻資料研究所及戰史所在地。
⑽ 中國人是否可以考入柏林軍事學院
這關繫到國籍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加入德國國籍,二在國內考取軍校,成為軍官,後期如有機會可能會外派至外國軍事學院學習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