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時期軍隊建設的兩個轉變是什麼
軍隊建設「兩個根本性轉變」是:
1、在軍事斗爭准備上,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專爭向打贏現代技術特屬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轉變;
2、在軍隊建設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新時期軍隊建設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尤其毛澤東建軍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新時期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反映,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和改革的依據。
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1)新時期軍事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主要精神:
1,新時期軍隊建設必須與新的歷史條件(即國際形勢、中國國情、現代戰爭等條件)相適應;
2,新時期軍隊建設必須以現代化為中心,全面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
3,新時期軍隊建設必須注重質量建設,走精兵之路,切實提高戰鬥力;
4,新時期軍隊建設必須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往開來中求得不斷發展。
5,新時期軍隊建設必須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永遠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
❷ 新時期的強軍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說這個目標是時代要求
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這一重要論述,深刻反映了國家安全環境深刻變化和時代發展對軍隊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對人民軍隊建設戰略目標的重大創新發展,為新時代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目標指引。
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就是要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升級強軍的標准。與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相同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也都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2)新時期軍事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強軍目標是強軍之路的目標引領,強軍之路是強軍目標的實踐形態。從實踐和路徑這個層面看,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就是要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圍繞這一強軍偉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強軍興軍的基本方略,即「14個堅持」中的「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並把「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作為強軍興軍基本方略的壓軸之筆。
著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強軍興軍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相應的目標要求,強調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
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並對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以及聚焦能打仗打勝仗、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作出重大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好這些戰略部署,就能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❸ 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是如何確立的
根據國家安全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國實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我國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是以國家綜合實力為基礎,以積極防禦思想為指導,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基點,建設與運用軍事力量,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而對戰爭准備和戰爭實施全面、全過程的運籌與指導。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軍事戰略思想的基本點。在長期革命戰爭實踐中,人民軍隊形成了一整套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堅持戰略上防禦與戰役戰鬥上進攻的統一,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效履行新的歷史時期軍隊使命任務。要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必須擔負以下戰略任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軍事威脅,有效維護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安全;堅決捍衛祖國統一;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和利益;
維護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戰略威懾,組織核反擊行動;參加地區和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加強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斗爭,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擔負搶險救災、維護權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等任務。
❹ 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各是什麼
一、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
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1981年9月,鄧小平同志指出:「我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保衛四化建設的光榮使命。因此,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這就明確了軍隊建設的總目標。
二、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要求
(1)政治合格:要求全體官兵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維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繼承和發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安心服役,忠實履行職責,奉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官兵一致、軍民一致、鞏固和加強軍隊內部的團結及軍政軍民團結。
(2)軍事過硬:戰斗隊思想牢固,戰備工作落實,能隨時執行緊急任務和應付突發事件;掌握先進的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軍事技術精湛,熟練使用手中武器和技術裝備;
戰役戰術思想靈活,能正確實施組織指揮,諸軍、兵種能密切協同,達到打得准、開得動、聯得上、合得成,充分發揮部隊的整體作戰威力。
(3)作風優良:思想上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工作上堅持實事求是,積極進取,敢於負責,大膽創新,真抓實干;
作風上具有一往無前,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英勇頑強,壓倒一切敵人的勇氣; 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廉潔奉公,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色。
(4)紀津嚴明:始終不渝地保證槍桿子永遠聽從黨的指揮;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按組織原則和隸屬關系辦事;一絲不苟地執行條令條例,一切行動聽指揮,保守軍事秘密;愛護人民一草一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密切官兵關系和軍民、軍政關系。
(5)保障有力:人員素質過硬,精通專業技術,懂軍事、懂技術戰術,能科學組織各種後勤保障;後勤裝備性能先進,實現後勤指揮自動化,提高交通運輸、裝備維修管理、給養保障和醫療救護能力;
管理機制健全,標准制度體系落實,強化監督功能,體制優化、精幹、合成,充分發揮後勤保障的整體效能,適應高科技條件下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
(4)新時期軍事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革命化始終是第一位的,決定著軍隊現代化的性質和方向,並為實現軍隊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現代化是我軍建設的中心,軍隊的全部工作都要圍繞現代化來展開。
正規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重要任務是要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中的基本經驗,用法規和條令條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使軍隊各項建設都有明確的規范。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必須統一考慮、全面推進。
❺ 軍事理論:新時期軍事斗爭的基本立足點是什麼戰爭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軍事斗爭一直側重准備應付全面戰爭,即准備在一個或兩個超級大國對我國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時,以舉國迎敵的全面戰爭抗擊敵人,保衛國家安全。20世紀80年代後,鄧小平對國際國內形勢進行科學分析,得出了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世界大戰有可能推遲甚至避免的重要論斷。同時,隨著80年代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和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技術裝備用於局部戰爭戰場,局部戰爭越來越具有了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戰爭的特點。這就必然要求,我軍新時期軍事戰略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上,這是我軍戰略指導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為深刻理解鄧小平關於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戰略思想,應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一、軍事戰略應建立在高技術發展基礎上高科技的發展和成就,「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二、高技術戰爭為軍事戰略的確立提供了方向目標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一種新型的現代戰爭—高技術戰爭出現了。
三、正確把握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高技術戰爭既有一般戰爭的共同規律,也有其特殊規律。
在新時期,鄧小平作出我軍軍事斗爭准備由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轉向打贏現代條件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戰略決策。
❻ 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的核心和重點內容是什麼
一、闡明了新時期加強軍隊建設的根本依據
鄧小平闡明的新時期必須加強軍隊建設的根本依據,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並想保持它,誰就應該擁有強大的軍隊。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和保衛社會主義制度,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保持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使我軍永遠是一支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鄧小平明確指出:「這個軍隊永遠是黨領導下的軍隊,永遠是國家的捍衛者,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捍衛者,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04頁)。面對改革開放和復雜環境,特別是在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妄圖改變我軍性質的情況下,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對於始終不渝地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粉碎國內外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陰謀、鞏固國家政權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必須更好地履行我軍的根本職能。我軍是一支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對外反侵略、對內反顛覆是我軍的根本職能。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使我軍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能,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有效地提高我軍的戰鬥力。早在1978年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就指出:「這次會議著重研究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13頁)正是根據鄧小平的有關論述,中央軍委連續在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的三次擴大會議上,都強調要把提高戰鬥力作為軍隊建設和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為我軍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
3.必須適應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鄧小平正確把握國際戰略形勢發展的總趨勢,及時地作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的正確論斷,為我軍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指出:「冷靜地判斷國際形勢,多爭取一點時間不打仗還是可能的。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應當盡可能地減少軍費開支來加強國家建設。」(《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85頁)在鄧小平主持下召開的1985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作出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實質,就是要充分利用今後較長時間內大仗打不起來的和平環境,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抓緊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以現代化為中心的根本建設,提高軍政素質,增強我軍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自衛能力。
二、確立了我軍「三化」建設的總目標
鄧小平根據新時期我軍肩負的歷史使命,為我軍確立了「三化」建設的總目標,即「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95頁)。
1.加強革命化建設,確保我軍政治上永遠合格。鄧小平深刻地分析了新時期我軍面臨的復雜環境,對加強我軍革命化建設,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他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的講話中指出:「處理這件事對我們軍隊是一次很嚴峻的政治考驗,實踐證明,我們的解放軍考試合格。」「我講考試合格,就是指軍隊仍然是人民子弟兵,這個性質合格。」(《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03頁、304頁)鄧小平對於如何加強我軍革命化建設、確保我軍政治上永遠合格的問題,一方面要求我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揚優良傳統,使政治工作在新的條件下發展提高;另一方面要求我軍深入開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切實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2.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努力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鄧小平指出:「現在我們一定要承認我們的科學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差很長的一截。要承認我們軍隊打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61頁)這就指明了現代化水平不高是我軍的薄弱環節。鄧小平進一步提出:「我們一定要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改善武器裝備,加速國防現代化。」(《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95頁)「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要辦各級學校,經過訓練,使軍隊領導幹部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戰爭知識」。(《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頁、41頁)對體制編制的現代化問題和軍事科學理論研究工作,鄧小平也非常重視。
❼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是科學的把握了什麼的脈搏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一個
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是科學的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一個產物。
❽ 我軍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是什麼
我國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是以國家綜合實力為基礎,以積極防禦思想為指導,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基點,建設與運用軍事力量,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而對戰爭准備和戰爭實施全面、全過程的運籌與指導。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軍事戰略思想的基本點。在長期革命戰爭實踐中,人民軍隊形成了一整套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堅持戰略上防禦與戰役戰鬥上進攻的統一,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❾ 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
2004年中國的國防 白皮書
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中國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走復合式、跨越式發展道路。人民解放軍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立足國情和軍情,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推動火力、機動力和信息能力的協調發展,加強以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為重點的作戰力量建設,全面提高軍隊的威懾和實戰能力。
——實施科技強軍。人民解放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戰鬥力,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加強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改造現役武器裝備,形成系統配套的武器裝備體系。創新和改進訓練體制、方式和手段,推動軍事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依靠國家經濟科技發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軍費使用的整體效益,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軍隊現代化建設道路。
——深化軍隊改革。人民解放軍根據現代戰爭形態的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堅持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求突破。創新發展軍事理論,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建軍和作戰的規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則,以組織結構調整和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建立和完善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的軍隊體制編制。進一步調整和規范軍人與國家、軍人與社會以及軍隊內部的關系,形成有利於調動官兵積極性的政策制度。
——加緊軍事斗爭准備。人民解放軍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突出加強武器裝備建設、聯合作戰能力建設和戰場建設。堅持人民戰爭思想,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要求,建立能夠充分發揮武裝力量整體效能和國家戰爭潛力的現代作戰體系。加強針對性演練,提高應對危機和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人民解放軍貫徹國家對外政策,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系。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國際反恐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軍事交流,建立軍事安全對話機制,營造互信互利的軍事安全環境。參加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雙邊或多邊聯合軍事演習,提高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學習和借鑒外軍有益經驗,有選擇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方法,促進軍隊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