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

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3-08 03:12:21

1. 東北軍湯玉麟簡介及生平 湯玉麟怎麼死的

湯玉麟,東北軍,清末及中華民國軍事人物。字閣臣,1871年出生於直隸省承德府朝陽縣(今屬遼寧省),祖籍山東煙台市掖縣。早年他跟隨海沙子做馬賊,號稱湯大虎。中華民國成立後,他任張作霖所率第27師騎兵第27團團長,後升任第53旅旅長。

湯玉麟歷年簡歷:

一、1902年被收編入奉天前路巡防營哨官、幫辦。1912年任二十七師騎兵27團團長,次年升為53旅旅長。1919年,湯玉麟任張作霖的顧問,直皖戰爭之際任偵探隊長。1923年調任第7混成旅旅長。

1925年他任第11師師長,1926年升任安國軍第12軍軍長。同年4月,湯玉麟任熱河都統。此後直到1933年的約7年間,他是熱河的統治者。

二、1928年東北「易幟」後,由國民政府任命為熱河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六師師長。1933年2月下旬日軍進攻熱河。3月4日湯玉麟率部逃到灤平,後被宋哲元收編,委任為第二十九軍總參議。1934年5月任北平軍分會高級顧問,半年後辭職來天津意租界寓居。

湯玉麟之死:

湯玉麟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平靜的歲月。「九一八」事變後,湯玉麟決意退隱,來到天津,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

(1)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擴展閱讀:

湯玉麟的貪:

湯玉麟自當上了封疆大吏恃功而驕,開始在熱河營造自己的獨立王國,他讓自己的兄弟湯玉書、湯玉銘、湯玉山、湯寶福協助其統轄軍隊;讓兒子湯佐榮、湯佐輔協助其掌管財政;他的女婿周鐵錚則當上阜新縣長幫他管好大後方根據地。

湯玉麟在熱河省極力擴充軍隊,到處建造離宮別館,為了維持他龐大軍隊的開支和自己的享受,他大肆搜刮民財巧立各種稅捐名目,剛至民國18年(1929年),他已開始徵收民國30年(1941年)的地畝稅。

湯玉麟以解決軍餉為由在中央政府的首肯下成立禁煙局,在禁煙局的指導下熱河農民開始種植鴉片,而他則從中獲取暴利。歷經幾年的積累湯玉麟在熱河省真可說得上是一手遮天。

2. 宋仁宗時期,遼宋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如何呢

遼國的前身是游牧於北方草原的契丹部落,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此時趙匡胤尚未出生),統一了契丹諸部的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帝國,國號契丹。二十年後,中原為後唐清泰三年(937),軍閥石敬瑭叛變,並向契丹國借兵,消滅了後唐,建立後晉政權,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給予契丹。至此,契丹帝國的國土北至貝加爾湖,西抵中亞大漠,東臨日本海,南部則跨過長城切入中原。再過十年(947年),因石敬瑭的繼任者石重貴與契丹反目,遼太宗耶律德光發兵直逼開封,滅晉,同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稱「大遼」。

那麼,為什麼劉徹時代的西漢能夠擊潰匈奴,李世民時代的大唐能夠征服突厥,而宋王朝在國力最盛的時候也無法從遼國手裡拿回燕雲之地?進而言之,為什麼宋王朝在與遼國、西夏、金國等草原鐵騎的交兵中,都未能重振漢唐雄風?

如果說,長城防線的喪失導致宋人的防禦力大打折扣,那麼良馬的路匱乏,則使宋朝部隊的攻擊力受到限制,難以跟草原鐵騎一爭兵鋒。相比之下,遼國、西夏都是馬資源充沛的地方,戰馬唾手可得。按遼國兵制,「每正軍一名,馬三疋」,每一名士兵配備三匹馬。這是宋人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就契丹而言,10世紀之後的遼國跟漢武帝時代的匈奴、李世民時代的突厥也不可同日而語。匈奴與突厥都處於比較原始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文明形態,而遼國已經從中原王朝學習到構建國家的組織能力。在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帝國之前,契丹各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各部落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平時各自為戰,耶律阿保機仿效中原王朝的組織方式,將它們結成一個緊密的國家共同體,設立南北樞密院控制全國武裝,並創設直隸於契丹皇帝的常備軍——宮帳軍。不管從國家的組織能力、財稅汲取能力,還是從戰時動員能力來說,大遼帝國都非以前的匈奴與突厥部落所能比擬,即使漢武帝與唐太宗再世,也未必能夠征服遼國。

毫無疑問,宋遼之間誰也吞不了誰的戰爭,如果長久耗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對誰都沒有好處。因此,雙方停火,坐下來談判,在承認即成現實的基礎上達到和平協議,無疑是雙贏的選項。我們對宋遼「澶淵之盟」的評價,也應該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

3. 曹操是什麼朝代的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生平: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

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

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3)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

還在1954年公開贊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

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里這么演,老百姓這么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

4. 歷史名人的資料

在我的認識里,評價一個君主到底是暴君還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麼事來判斷,亦或者是功大於過亦或者是過大於功來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戰國的末期,當時戰國七雄之間彼此攻伐無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國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時間里,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幾百個諸侯國,發展到最後變成七個諸侯國之間彼此攻打。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秦始皇的功勞絕對大過他的過錯,在我看來,修皇陵確實奢侈了一些,但正因為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震懾世人的秦兵馬俑。

總之我認為,秦始皇算是個明君。

5. 成吉思汗出生地,興起地,統治范圍,功過

鐵木真出生在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附近。
在蒙古高原興起。
他活著的時候統治地區包括蒙版古、西亞、權北亞、俄羅斯東部。不包括中國。
功:創造了蒙古族,
過:
1,他以及他的後代殺死了2億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
2,毀滅了中亞生態環境,使得中亞這個古代文明交匯的地區環境變得惡劣,土地沙化嚴重,從此,中亞不適合大的文明存在。
3,毀滅了很多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打擊極大,基本上斷送了宋朝向現代工商業國家發展的道路。雖然明朝趕走蒙古人後部分的恢復了中華文明,但還是無法達到宋朝的程度。
4,阻礙了很多文明前進的步伐。受害最大的就是俄羅斯。俄羅斯本來在歐洲算比較先進的國家,但受蒙古200多年統治,極大的落後於西歐。其次是中國。不過蒙古入侵中國的時間比入侵俄羅斯晚,卻先被中國趕走,再被俄羅斯趕走。因此,蒙古雖然在中國毀壞無數文明,但明朝能夠恢復很多。所以,明朝時期中國得以復興,趕上並超過世界其他文明的步伐。
順便說一句,蒙古人的後裔,在俄羅斯最多,其次是中亞,其次是中國,其次是他們的祖國——現在的蒙古。

6. 西方匈奴與東方匈奴是一樣的嗎

現在沒有任何權威史料上說就是匈奴,西方人介紹東方的匈奴時但有名詞Xiongnu Empire,有的會說明Prabobaly were Proto-Hunic enthnicity tribes.......。而且東方的匈奴是黃種人,黃種游牧民族幾乎沒有分布在厄爾奇斯河以西,就算huns和匈奴有關系,經過中亞地區和裏海北岸這些地方應該是被說一郎語的斯基泰,撒馬爾特,馬薩蓋特,帕提亞這些伊狼語游牧民族,人種語言也變得跟東方的匈奴完全不同了。
背景及始源
過去匈人曾被一些學者認定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游牧民族「匈奴」,但現代學術界對此有很大爭議,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入侵歐洲的匈人是匈奴的後代。根據秦漢時等文獻記載,當時匈奴活躍於中國東北及中亞地區。其戰鬥力和機動性非常高,使他們在軍事上經常佔有優勢,尤其在與一些高度文明的民族作戰時。後來匈奴於東漢時期屢被打敗後,匈奴的一分支北匈奴開始西遷。有人認為他們就是於公元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的匈人。
下面所介紹的就是匈奴族的兩大驕子,不管兩者之間有無聯系,但一條是肯定的,他都給自己同時期的兩大帝國帶來了災難,而且令兩大帝國因他們的存在而恐懼。
「西漢的惡夢」冒頓大單於
冒頓(?-前174),冒頓是人名姓攣鞮,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父頭曼單於而自立。他是中國少數民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統帥。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攣鞮氏。
冒頓是匈奴單於頭曼的長子。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頭曼得少子,欲廢太子冒頓而立少子,於是讓冒頓做了月氏的人質。單於頭曼卻發兵急攻月氏,想借月氏人之手來殺冒頓。冒頓盜馬逃歸,頭曼認為冒頓壯勇,讓他統率一萬騎兵。冒頓得到兵權後加緊訓練部隊。他製成了鳴鏑,下令說:「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史記·匈奴列傳》冒頓與部下出獵鳥獸,發現有不射響箭所射目標的人,就殺掉他。不久冒頓用響箭射自己的良馬,左右的人有不敢跟著射的,冒頓立刻將他們殺掉。此後,冒頓又以響箭射自己寵愛的妻子,左右的人都感到很恐慌,不敢跟著射,冒頓又將這些人殺死。不久,冒頓出獵,用響箭射殺單於的良馬,左右的人都跟著射。此時,冒頓知道他的左右都聽從他的命令,可被他利用了。一次冒頓隨其父頭曼單於狩獵,用響箭射向頭曼,他的左右也都隨著響箭射向頭曼單於。頭曼死,冒頓誅殺他後母、弟弟和不聽從他的眾臣,自己作了單於。冒頓登位後,正是東胡強盛時期,東胡聽說冒頓殺父登位,便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頭曼的千里馬。冒頓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表示,千里馬是匈奴的名馬,不應給東胡。冒頓說:「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史記·匈奴列傳》於是把頭曼的千里馬送給東胡。東胡認為冒頓懼怕他們,不久又提出想得到單於的一個閼氏。冒頓又問群臣,左右大臣都憤怒地說:「東胡無理,竟然索要閼氏,請您派兵攻打他們。」冒頓說:「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史記·匈奴列傳》於是便把一位自己寵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東胡得到單於閼氏後愈發驕橫起來,欲向西侵略。東胡和匈奴之間有一千多里的荒蕪地區,無人居住,雙方各自在自己的邊界地區建立了哨卡。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兩國之間的緩沖空地,我們想佔有它。」冒頓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認為這是荒棄之地,給或不給都可。於是冒頓大怒,說:「地者,國之本也,柰何予之!」《史記·匈奴列傳》便把主張給東胡土地的大臣都殺了。冒頓發兵向東襲擊東胡,下令全國士兵,有後退的皆斬。東胡早先輕視匈奴,並無防備,等到冒頓引兵來犯,大敗東胡軍,消滅了東胡王,擄掠了他的人民和牲畜。回來後,向西打敗了月氏,向南並吞樓煩和白羊河南王,又全部收回了秦將蒙恬所奪取的匈奴土地。以漢原河南塞為界,到達朝那,膚施,進而侵入燕、代兩地。這時的漢軍與項羽相持不下,中原地區被戰爭弄得疲憊不堪,無暇西顧,因此冒頓的勢力得到了壯大,手下有能彎弓射箭的士卒達三十多萬,設左右賢王二十四長,稱雄於大漠南北。匈奴從其先祖淳維單於至頭曼單於,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匈奴的地域時大時小,內部也別散分離,直到冒頓單於時,匈奴最為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使其成為一代雄主。此後冒頓又率兵向北征服了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盡使北方各族服從他的統治。漢平定中原不久,為加強邊防調韓王劉信去代郡,都馬邑(今山西朔縣)。匈奴大舉進攻馬邑,迫韓王劉信投降了匈奴。於是匈奴引兵向南,越過句注山,直攻太原,兵鋒及於晉陽城(今山西太原西南),威脅西漢的統治。公元前200年,劉邦率兵前去抗擊匈奴,時逢冬季,風雪交加,奇寒無比,有十分之二的士兵凍掉了手指。於是冒頓佯裝敗北,暴露自己的老弱病殘之兵,掩藏起精銳之師,誘漢兵追趕。高祖果然將以步兵為主的全部三十二萬漢兵用以北逐匈奴。高祖到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其步兵還沒有到齊。冒頓派精騎四十萬圍困高祖於白登山(平城東),七天七夜,被包圍的漢軍得不到軍糧接濟,情勢十分危急。高祖用陳平計,暗中派使者厚贈禮物給冒頓的閼氏,閼氏對冒頓說:「兩主不應相困。現在即使得到了漢朝土地,單於您也終究不能住在那裡。況且漢王自有神靈保佑,請單於您仔細考慮。」冒頓原與韓王劉信的大將王黃、趙利相約共滅漢王,可王黃、趙利的軍隊未到,冒頓懷疑可能和漢軍有密謀,就聽取了閼氏的話,放開包圍圈的一角。高祖劉邦下令所有士兵都拉滿弓外向,從匈奴解開的一角直沖而出,終於和大軍會合。冒頓這時已引兵離去,漢朝也領兵撤退。其後冒頓常結連漢朝叛將,引兵侵擾漢朝邊地,使得漢朝深感憂慮。當時漢初定,國力弱,於是高祖便派劉敬前去締結聯姻和約。奉送皇族女兒冒稱公主去做單於的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絲棉、綢絹、酒米食物各有一定的數量,漢匈結約為兄弟之國,冒頓才稍稍停止侵擾。高祖死後,孝惠帝、呂後時,匈奴驕橫無禮,冒頓竟然在給呂後的信里有侮辱性言語,呂後想攻打匈奴,被諸將所勸未行,依舊實行和親成策。文帝初年,冒頓又派右賢王進佔了黃河河套以南地區,後消滅月氏,平樓蘭、烏孫、呼揭等國。第二年冒頓到致信漢文帝願意恢復過去的和約,文帝作了友好的答復,雙方轉向通好。公元前174年,冒頓去世。
「羅馬的惡夢」阿提拉大帝
阿提拉(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奴人最偉大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干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夏隆之戰被停止了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阿提拉大約生於公元406年,對於他的童年目前所知甚少,只有假設說他於童年時已是一名良好的戰士及領袖,但未有足夠證據支持。在公元418年,年僅12歲的阿提拉,被作為議和條約中的人質之一送到羅馬宮廷(時值荷諾里皇帝在位,西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同時,匈人亦獲得了埃提烏斯(後來指揮羅馬軍隊,成功抵抗阿提拉進一步西進的將軍)作為人質交換。在羅馬的時候,阿提拉在宮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亦從那裡學習到羅馬人的傳統和習俗,還有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羅馬人希望藉此使他能把羅馬文化在回到匈人領地時傳揚開去,以增加羅馬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力。而匈人則希望透過人質交換,能使他們獲取更多羅馬內部的情報。阿提拉逗留在羅馬時,曾經一度嘗試逃跑但失敗了。於是他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羅馬內部結構上,並專注研究羅馬的內政及外交政策。有時,他甚至會透過暗中觀察外交官們舉行的外交會議去研究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說,阿提拉於當時學習的一切對後來他對匈人的統治,以至於他對羅馬的征服戰役都有極大的幫助。公元432年,匈人各部落在魯嘉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公元434年魯嘉死後,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便繼承了他而統治著匈人。之後他們的勢力快速擴展,並開始與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相討歸還幾個在拜占庭帝國庇護下的叛教部族。於翌年,阿提拉和布來達於馬古斯(現波扎雷瓦茨,塞爾維亞境內城市)會見了拜占庭帝國的代表團,在談判後並達成一個十分成功的條約:拜占庭承諾歸還叛教部族(這些部族曾經恊助拜占庭對抗汪達爾人),並把以往每年對匈人的350羅馬鎊(約114.5千克黃金)納貢增加兩倍,開放更多與市予匈人商人互市,並為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8個金幣的贖金。在簽署條約後,匈人為著鞏固和加強他們的帝國,便在拜占庭的邊強撤向內陸地區。而狄奧多西二世便藉此機會,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沿多瑙河建立防禦工事,增強了拜占庭帝國的防禦能力。在接下來的五年,匈人未有再對拜占庭帝國進行大規模進攻,而是轉而向波斯帝國進攻。但是,當他們在亞美尼亞遭到波斯還擊打敗後,阿提拉和布萊達便放棄征服波斯。公元440年,匈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拜占庭帝國,並屢次侵擾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阿提拉和布來達指責拜占庭人未履行他們的條約,更聲稱馬古斯的主教褻瀆了在多瑙河北岸的匈人皇家墳墓,要脅要再次進攻拜占庭。阿提拉率領匈人橫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亞地區(今巴爾干半島西部地區)和色雷斯地區徹底摧毀,其中還包括了省會費米拉孔。匈人一直攻打到馬古斯,在此當匈人正與拜占庭人相討交出主教的條件時,該名主教出逃並放棄了此城。狄奧多西二世在汪達爾人的領袖蓋塞里克佔領迦太基以及薩珊王朝皇帝伊斯特格德二世入侵亞美尼亞後,決定撤除多瑙河沿岸的防禦工事,使得阿提拉和布萊達更容易進攻巴爾干半島。公元441年,匈人鐵騎先後攻陷了馬古斯,費米拉孔,辛吉度努姆(今貝爾格萊德)及塞爾曼等城市,直至翌年狄奧多西二世從北非調回他的軍隊,以及發行新金幣支付軍費,才暫時遏止了阿提拉的攻勢。在此之後,他認為已有足夠力量對抗阿提拉,便拒絕了匈人的要求。在要求被拒後,阿提拉和布萊達於公元443年再沿多瑙河沿岸發動大規模進攻,並侵佔了軍事重鎮,在此戰中,匈人首次使用了攻城槌及攻城車等重形裝備。然後匈人軍隊再度橫掃巴爾干半島,攻陷了謝爾迪卡(今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菲立普波里斯(今保加利亞城市普羅夫迪夫),留萊布爾尬茲(今土耳其境內城市)等大城市,最後攻至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匈人雖然消滅了城外的羅馬守軍,但由於欠缺攻城器具,所以面對著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牆只能圍困該城。在長期圍困後,狄奧多西二世投降,命皇室使節亞納多留斯與阿提拉相議和平條約。最終狄奧多西二世與阿提拉達成協議,簽訂一條更嚴厲的條約:拜占庭同意賠償6,000羅馬鎊(約1963千克黃金)作為早前毀約的懲罰,而每年納貢增加三倍至2,100羅馬鎊(約687千克黃金),至於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的贖金亦增至12個金幣。這些條款雖然為拜占庭帝國帶來更沉重的負擔,但亦暫時滿足了匈人的慾望,使他們再次撤向內陸地區。根據約爾丹尼斯及普利斯庫斯的著作記載,約於公元445年,即匈人撤向內陸地區後不久,布萊達便被阿提拉殺害。在殺害布來達後,阿提拉成為唯一統治匈人的君主,並再度將矛頭指向拜占庭帝國。一連串的人為和自然災害在阿提拉率領匈人撤走便接連降臨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上的大暴動,於公元445年至447年發生的嚴重瘟疫和飢荒,還有差少許令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牆被徹底摧毀的大地震。於是在公元447年,鞏固了自己作為匈人唯一領袖地位的阿提拉便伺機而入,由默西亞行省入侵。一個哥德騎兵指揮官帶領一支羅馬軍隊進行抵抗但卻被阿提拉打敗。但羅馬軍隊的損失仍不大,於是阿提拉便繞過了一些主要的軍事重鎮,橫越巴爾干半島直趨塞莫皮萊獈口(今希臘境內)。但當匈人軍隊再次到達君士坦丁堡後,面對著迅速重建後的新城牆卻顯得束手無策。阿提拉於是提出恢復「和平」的條件:「拜占庭人需繼續履行納貢的責任,以及把多瑙河以南5日騎程內的防禦工事全部撤除」。 此後協商斷斷續續地持續了約三年。公元450年,阿提拉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西歐,並向西羅馬帝國表示願意與之結盟,共同對付圖盧茲的強大西哥特王國。在此之前阿提拉與西羅馬帝國,尤其與當時已成為大公的埃提烏斯(幼時被作為人質交換至匈人帝國,與阿提拉交情深厚)維持著一段良好的關系。在當時,匈人軍隊對巴斯克人和哥德人的節節勝利,使阿提拉在西歐已獲得「大元帥」的稱號。而汪達爾王成塞瑞克,在懼怕西哥特人的陰影下,對西歐其他各族的外交努力亦對提升阿提拉在西歐的影響力產生幫助。但是在羅馬,當時的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與他的姊姊霍諾利亞,就阿提拉提出的建議卻持相反意見。霍諾利亞為了逃避與一名宮廷官員的婚約,竟於當年春季主動向阿提拉求婚。阿提拉在考慮過後,接受了她的提議,但卻同時提出要以帝國的一半管治權作為嫁妝。瓦倫丁尼安三世得知後,斷言拒絕了提議並以「提婚不合法」為由回復了阿提拉,並在攝政太後加拉.普拉西提阿的建議下把霍諾利亞流放。但阿提拉卻沒有被說服,並派遣了使者到拉文納要求進一步的解釋,准備一旦無法獲得滿意的答覆便揮軍攻打西羅馬帝國。同年,在東部拜占庭帝國,執政長達42年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因墮馬而喪生,繼承其位的馬爾西安停止了向匈人的納貢,因為在經過長年累月被匈人和其他蠻族蹂躪後,作為支撐帝國經濟命脈的巴爾干半島已經無甚可剩了。同時間在阿提拉轄下統治的法蘭克人王國,在國王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爆發了爭奪王位的沖突,長子及次子分別向阿提拉與埃提烏斯求援。一些著名歷史學家認為,阿提拉介入此舉的最終目的,可能是為了把他的帝國跨越高盧擴展至大西洋海岸。在派遣到拉文納使者得不到答復,以及加上法蘭克人的求援後,阿提拉決定集結一支龐大軍隊攻向高盧。他從阿蘭人,薩克森人,東哥德人,勃艮第人,赫魯利人等服從匈人統治的民族中抽調軍隊,加上自己領導的匈人騎兵,組成一支混合軍隊攻打西羅馬帝國於高盧的領地。公元451年,當阿提拉率領大軍抵達羅馬帝國比利時行省時,根據約爾丹尼斯的記載已達50萬(雖然含有誇大成份)。於4月7日他攻陷了門次城,同時間羅馬主將埃提烏斯正於凱爾特人,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中抽調軍隊。當阿提拉進一步西進後,元老院議員阿維都斯便受命說服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使西哥特人與羅馬人結盟,也構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准備與匈人決戰。這支軍隊搶先在阿提拉之前趕到了奧爾良地區,以阻止匈人軍隊繼續前進。終於埃提烏斯於約現今法國的夏隆-香檳泉市追上了阿提拉的軍隊,雙方爆發了著名的夏隆之戰。 慘烈的戰役最後以羅馬和西哥特聯軍勝利結束,但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在此戰中戰死,而埃提烏斯因為不能有效控制聯軍,而被逼將之解散。阿提拉在此戰之後,離開了高盧並把目標指向義大利本土。在公元452年,當阿提拉重新向西羅馬帝國要求對霍諾利亞的婚姻時,匈人的軍隊同時越過了阿爾卑斯山侵入了羅馬帝國的核心—義大利本土。他的軍隊摧毀了許多城市,並且把義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亞基利徹底摧毀,使之永久地從地圖上消失。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嚇怕,從拉文納逃到舊都羅馬,只剩下埃提烏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卻很少。最後匈人軍隊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攻勢,阿提拉並接見了由教皇利奧一世,元老院首席議員阿維努斯及禁衛軍統領特里傑久斯等當時羅馬帝國內身份最顯赫的人所領導的議和使節團。在一輪相議後,阿提拉決定接受議和條款並撒走,但他也同時警告如果羅馬帝國違反對霍諾利亞的婚約時,他會再次入侵羅馬。對於阿提拉突然撒走的原因,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可信的原因指出,阿提拉的軍隊當時可能受到軍糧短缺或瘟疫困擾,或者被拜占庭帝國軍隊越過多瑙河侵擾後方所逼。而根據普利斯庫斯的記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阿提拉害怕會重蹈公元410年,西哥特王亞拉里克一世入侵羅馬城後不久暴斃的覆轍。這個由預言家阿基坦所發出的預言,經過畫家拉斐爾的畫筆與阿加第的鑿子美化後,在右圖形成了一幅由聖彼得和聖保羅保護著教皇,警告蠻族不得入侵「永恆之城」羅馬的畫像。無論如何,阿提拉率領著匈人軍隊離開了義大利,越過多瑙河回到了自己的皇宮。同時他亦籌劃著再次攻打君士坦丁堡,使拜占庭皇帝馬爾西安恢復中斷了3年的納貢。就於此時,他卻在公元453年初突然逝世。對此,最常見的解釋出自普利斯庫斯的著作,當中記載道阿提拉在他新婚迎娶一個哥德或勃艮第裔的少女伊笛可的婚宴後,在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這血管破裂可能是由於阿提拉飲酒過多而引起。一個曾經狂言「被我的馬踐踏過的地方,都不會再長出新草」的征服者,就是這樣怪異和反高潮地逝去了。他的侍從和戰士在發現他的死訊後,以剪下自己一撮頭發,和以劍在臉上刺傷口來哀悼他。約爾丹尼斯也這樣地記載當時的情況:「最偉大的戰士是不應以女性的哀號和淚水,而是以戰士的鮮血來哀悼的」。在葬禮上,匈人騎士們排著隊形,圍繞著存放阿提拉遺體的大型絲綢天幕轉圈,向這位他們最偉大的領袖唱著喪歌。儀式完結後,匈人們便依照傳統,在阿提拉下葬的墳前飲酒作樂。 他的遺體分別被放在三個由金,銀,鐵所製成的棺木中,連同戰利品,和那些負責發挖墳墓後被殺的俘虜一起埋葬。
冒頓與阿提拉有個同樣的結果,都是後繼無人。冒頓經過艱辛統一了整個匈奴,白登一戰險些要了漢帝國高祖劉邦的命,令漢帝國數十年不敢與匈奴再戰,可後世之人卻一代不如一代,終到漢武帝時被徹底打垮。
阿提拉創造的帝國比冒頓要大,成就也比冒頓要輝煌,但他也是同樣後繼無人,他的指定繼承人艾拉克、丹克玆克以及艾內克就帝國繼承權互相攻伐,使匈人帝國四分五裂,如約爾丹尼斯所記載—「就好像那些好戰的國王與他們的人民,應該被他們像家庭財產般攤分。」 於是在後來,在格庇德的國王艾達里克王領導下的反匈奴聯盟,在尼達歐之戰擊敗了匈奴,殺死了艾拉克,使匈奴帝國完全瓦解並開始從歐洲歷史中淡出。
也正是他兩的獨一無二,才讓他們成為了匈奴的代名詞,在東方提起匈奴人更多是想起冒頓,而在西方則是阿提拉。
歐洲的匈奴和中國大漢時的匈奴區別 論壇上經常看到大家談到匈奴在東方和西方的征戰,但很少有人談論匈奴在東方和西方軍事方面的差別,好象雙方都是一樣的打發,其實雙方的從編制,戰略,戰術方面差很多,下面就談一下個人的意見(為了區分把大漢時的匈奴稱為東匈奴,西方的稱為西匈奴)。
就軍事力量上而言東匈奴無疑比西匈奴強大的多,冒頓單於時東匈奴號稱控鉉之士40萬,這40萬可是純正的匈奴軍隊,而且都是騎兵,相比之下加泰隆尼亞平原上會戰號稱50萬的西匈奴軍隊,騎兵只佔了一部分,其中具有純正的匈奴血統的騎兵更少,可能只有1萬,步兵占的比例很大,50萬人當中匈奴人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是征服來的其他民族,真正打起來50萬不同民族,信仰,語言,習慣的軍隊光是組 織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匈奴和東匈奴相比感覺更西方一些,加泰隆尼亞平原會戰雙方投入100萬人馬,總共就打了幾天,就死了幾十萬人,其中第一天就死了15萬人,個人感覺西方喜歡搞這種大會戰,集中所有力量找個地方一拼了事,相比之下,東匈奴從未搞過這種一次集中所有軍隊拼幾天就完事的做法,東方軍隊也沒有這種做法,戰國時雙方人數同是100萬的長平之戰可是打了好幾年的。西匈奴的阿提拉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但是依我看這為老兄缺乏戰術戰略眼光,與羅馬帝國 軍隊相比,西匈奴軍隊騎兵占優,擅長機動作戰以及大范圍機動迂迴包圍,而不是當面沖擊,事實上無論是東匈奴還是西匈奴單兵格鬥並不強,任何一個匈奴單兵格鬥都不是大漢士兵或羅馬士兵的對手,匈奴軍隊專長是快速機動和騎射以及在艱苦環境下的適應性,要比當面沖擊怎比的過當時西哥特鐵騎和羅馬步兵方陣,阿提拉這么做無疑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對敵人的長處,就這樣還被西方那幫大老粗稱為上帝之鞭,要是在東方十個阿提拉也玩完了。造成這么多差異主要是由於東匈奴和西匈奴在生活方式上的差異,西匈奴當時已經是一個半游 牧半定居的民族,但是定居的匈牙利平原面積有限,無法養活過多的戰馬,沒有辦法只有發展步兵,被征服的民族送來各種物品無須自己去搶奪,時間長了剽悍的性格變的溫順了,戰鬥力也下降了,相比之下東匈奴作為一個純游 牧民族一直保持了剽悍的民族性格以及強大的戰鬥力。從血統上說東西匈奴也有不少差異,匈奴西遷幾百年中,和一些民族通婚雜居,已經融合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性,西方歷史記載西匈奴有在臉上蚊身的習慣,而東方從未有過這種記載。還有對手的影響也很大,交戰雙方打的時間長了,會染上對手的一些習慣,也就有了東匈奴和大漢作戰的大范圍迂迴與西匈奴和羅馬的大規模死拼硬拼不同的戰法

7. 部落招人名字神風掃盪隊副首領名字傳奇首領名字戰神部落,歡迎你們來

歷史上的十大戰神:

  1. 成吉思汗 (蒙古戰神,天狼星)

  2. 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也是蒙古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大汗(後被尊為元朝開國),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3.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性格。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游牧。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汗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並,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

  4. 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大戰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5. 新興的蒙古貴族渴望佔有大量財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採用大規模屠殺、夷平城市、派被俘人眾打頭陣等殘酷手段震懾敵人,解除自己後顧之憂。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等城,術赤、窩闊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烏爾根奇),拖雷一軍進入呼羅珊地區。哲別、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後者逃至裏海孤島病死。哲別、速不台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1221年,拖雷佔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1222年,在佔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1223年,在撒麻耳干駐冬,次年起程還國。成吉思汗西征,進行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大破壞,給中亞各族帶來極大災難。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大皇後孛兒台生子四人:長子術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為察合台汗國諸汗之祖;第三子窩闊台,蒙古第二代大汗;第四子拖雷,後裔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忽蘭皇後生一子闊列堅,後裔入元封河間王。

  6.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他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2.亞歷山大大帝(希臘戰神,宙斯之子)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子。自幼受過希臘文化的影響,少年時代起即隨父出征,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當時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的領導下迅速崛起,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征服希臘而成為愛琴海上的霸主。次年,腓力二世率希臘向波斯宣戰。公元336年,腓力遇刺身亡、亞歷山大繼位。第二年底,亞歷山大率步兵三千、騎兵五千,從馬其頓首都培拉出發,開始向波斯帝國遠征。當時,波斯帝國已經衰敗,國王大流士三世腐敗無能。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率遠征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亞洲,在海峽不遠的格拉尼庫河附近與波斯前哨交鋒,打敗波軍,並佔領小亞希臘城邦。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指揮南下,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城與大流士三世率領的激戰。波斯軍交戰不力,大流士三世隻身先逃,波軍大潰,亞歷山大乘勝佔領敘利亞。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率軍圍攻腓尼基的城邦推羅,佔領腓尼基,接著又佔領了埃及,在埃及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一座港市亞歷山大里亞。公元前331年春,攻入兩河流域,繼續與波斯作戰。波斯潰敗,大流士三世逃亡中亞。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為追擊大流士進入中亞,大流士逃至波斯行省巴克特里亞,為該省總督所殺,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進入印度河上游地區,遭到當地具名的英勇抵抗,同時當地的氣候炎熱、疫病流行、士病厭戰,亞歷山大被迫下令退兵。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返回巴比倫城,遠征結束,至此,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定都巴比倫城。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不久,帝國就迅速瓦解。


3.尤利烏斯·凱撒大帝(羅馬戰神)

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的古羅馬統帥,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古羅馬帝國。在世人眼裡,凱撒大帝是一種統治力量的象徵,代表著強勢、權威、成功、榮耀……

歷史上的凱撒大帝,作為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以其輝煌成就被世人廣泛敬仰!自古羅馬時代即被尊為半人半神的聖人。在西方,其影響及聲望幾乎僅次於上帝,而在全球,有不相信上帝的人,但卻沒有人會懷疑凱撒大帝的力量。的確,根據歷史記載,二千餘年前的凱撒大帝才是西方的領袖學源頭,在凱撒大帝逝世後44年,耶穌才誕生。所以,有史學家提到,二千年前,誰會注意到耶穌誕生的伯利恆小鎮?而由凱撒大帝締造的古羅馬帝國才是值得人們注目的焦點!

凱撒,全名為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0年(距今2105年)出身貴族,少年時期受過的良好教育。凱撒成長於一個充滿政治斗爭的環境。16歲時,即已在政治方面有了自己堅定的主見。19歲時,凱撒投身軍界,經歷了十年的戎馬生涯。多年的軍營生活不僅增長了他的軍事才幹,而且磨練了他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為凱撒後來執掌兵權,施展抱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0歲時,通過積極參加當時的反對殘暴統治者蘇拉的斗爭,凱撒在當時的羅馬政界嶄露頭角,先後出任了羅馬財務官、市政官、大祭司長、大法官等職。隨後,通過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凱撒很快聲望大增,並與當時羅馬最有權勢的龐培、克拉圖結成聯盟,史稱「前三雄」。不久,凱撒又獲得了高盧總督的職位,率軍遠征高盧。通過採取分化瓦解和武力征服的策略,歷十年高盧戰爭,最後取得勝利,其間,凱撒還曾率軍渡過萊茵河征服了日耳曼尼亞,一並渡海征服不列顛。戰爭中,他造就了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和忠誠於他的,並積累巨額財產,為其日後執政打下基礎。

公元前53年,「前三雄」之一的克拉圖在戰爭中戰敗身亡後,凱撒與龐培及元老院的矛盾激化。於是引發了四年的羅馬內戰,內戰中,凱撒先後發兵西班牙、埃及將龐培消滅,一並將埃及征服,納入羅馬版圖。

經連年征戰,凱撒獲得了羅馬終身獨裁官、執政官、保民官等職,兼領大將軍、大祭司長榮銜,並被尊為「祖國之父」。 當政期間,凱撒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改善行省管理制度、頒布反對行省官員勒索的法令、擴大授予羅馬公民權的范圍、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實行自治市法、增設高級官職、擴充元老院、推行「儒略歷」等,國家的經濟、政治從而得發快速發展,建立了西起大西洋,東迄幼發拉底河,北臨萊茵河和多瑙河,南屏撒哈拉沙漠的強盛的古羅馬帝國。

羅馬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凱撒大帝名言——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4.拿破崙大帝 (法蘭西戰神)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人稱奇跡創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1804年-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法國人民的驕傲。

拿破崙一世(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布了《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鮮的侵略性和掠奪別的民族及兼並別國領土的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其中最經典的「三皇會戰」——奧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它最為有力地證明了拿破崙的無以倫比的軍事天才。他用以發現同盟國過失的洞察力、等待過失形成的忍耐力、實施殲滅性打擊的決斷能力和迅速擺脫失敗困境的應變能力——這一切是用任何贊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的。奧斯特利茨是戰略上的奇跡,只要還存在戰爭,它就不會被忘記!


5.阿提拉大帝(匈奴戰神)

阿提拉(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奴人最偉大的領袖和,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他曾率領兩次入侵巴爾干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夏隆之戰被停止了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與他的前輩們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壯志,更富於侵略性,而且才智極為超群。在歷史上,阿提拉是一個極為突顯的角色。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史的最後一章,也是最輝煌的一章。他使羅馬人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具有令西人沮喪而無奈的強大力量,以至於他和他的匈奴鐵騎都被稱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不僅建立了最強大的匈奴帝國,而且依靠自己的頭腦以及帝國的軍事力量,在當時歐洲的政治舞台中占據了一個極其突顯的位置。

阿提拉大帝名言——被我戰馬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

6.蘇萊曼大帝 (突厥戰神)

蘇萊曼一世(立法者)(土耳其語:Kanuni Sultan Süleyman,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5日或9月6日)奧斯曼帝國蘇丹(1520年—1566年在位)。在歐洲文獻中,他通常是被稱為「蘇萊曼大帝」。在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顛峰。占據大陸咽喉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祚長達600多年。它漫長的歲月可分成兩部分:從開國到蘇萊曼大帝時代為上升階段,此後為走下坡路的階段。而蘇萊曼大帝則是站在帝國最高峰處,「猛擊、毀壞和消滅一切當道的東西」的傑出帝王。


蘇萊曼一世在位時親自領導了13次軍事遠征。他最主要的軍事成果是在1526年的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擊敗了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在此役獲勝之後,匈牙利事實上已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只有部分領土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還存在著一個獨立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1562年蘇萊曼一世征服了特蘭西瓦尼亞,把特蘭西瓦尼亞大公降為自己的附庸

奧斯曼帝國傳到蘇萊曼時期已經是第十代了,他的九個前任都在兵馬中過完了一生,在血腥中打造出了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繼承了龐大祖業的蘇萊曼同樣是一個好戰、善戰的君王,但與他的前輩也有著兩個明顯的不同點:在他之前的蘇丹多是在同兄弟的激烈搏殺中登上寶座的,多顯得霸氣有餘,寬厚不足,而蘇萊曼作為獨生子,他的繼位乃眾望所歸,他的身上更多地洋溢著一股寬容大度安祥之氣;他的前輩們武功出眾,但文治多數乏善可陳,而蘇萊曼則在打天下擴疆土的同時,也在文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蘇萊曼不愧為一個全盛時期的泱泱大國的理想君主。

1566年,蘇萊曼一世死於對匈牙利的遠征中。他在一次戰役獲勝之後的當晚去世於錫格特瓦爾(這也是一位戰士真正的歸屬!)

7.居魯士大帝(波斯戰神)

宇宙之王居魯士

人類歷史上萬萬千,但能稱大帝的卻寥寥無幾,而居魯士就是其中之一。古波斯帝國百餘年的輝煌都和這個名字有關。

居魯士(約前590或前580-前529),古代波斯卓越的軍事領袖和政治家,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洲三洲,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的創建者。

作為一代雄主,居魯士一生致力於開疆拓土。在帶領人民推翻異國奴役統治以後,他東征強大的巴比倫王國,西伐稱霸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強邦,用孤立分化的策略征服希臘各城邦,用強大的武力橫掃入侵的各游牧部落,征服了中亞許多城市,建立起一個規模空前的波斯大帝國,他所創建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居魯士大帝成了至尊的「世界之王、偉大之王、正統之王、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天下四方之王」。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馬上」,居魯士懂得「馬下」治天下。他對被征服地區採取「懷柔」政策,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支持其從事商業貿易。這些開明的政策使居魯士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戴,擴大了波斯帝國的統治基礎,這便是他不同於一般橫暴征服者的智處。

8.帖木兒大帝(中亞戰神)

帖木兒(1336 ~1405.2)

帖木兒帝國創建者,軍事統帥。生於中亞謁石城(在今烏茲別克境內)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貴族家 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國大臣。14世紀60年代政局動亂時期,周旋於河中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諸封建主之間。擊敗政敵後,於1370年殺其同盟者海珊,自立為大埃米爾,建都撒馬爾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遠征金帳汗國,同時入侵伊拉克,佔領巴格達;北進南高加索,奪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侵入俄羅斯境內。1398年進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戰中,打敗奧斯曼土耳其。至此,建立起東到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裏海和鹹海的大帝國。1404年率兵20萬東征中國。翌年死於進軍途中。

帖木兒,是中東歷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關於他的出身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另一種認為他是個突厥人,只不過自封為成吉思汗的後裔。


帖木兒死後不久,他的帝國就在眾多子孫的爭吵和爭斗中分裂並衰落了,他終究沒有成為成吉思汗二世,因為一代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但百餘年後,他的後裔中又出了一個傑出人物——巴布爾,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兒王朝。


9.李世民大帝(中國戰神)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唐朝的第二位,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千古一帝.並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

太宗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在李衛公答對中對其軍事思想給予了詳細介紹。 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系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回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佔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徹底消滅了敵軍,收復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十餘萬眾號稱三十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其他兩個戰役是由李孝恭指揮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軍和平定以江陵為根據地的蕭銑的梁政權)。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

李世民在戰斗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斗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大唐帝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10.彼得大帝(俄羅斯戰神)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之子,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國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707年瑞典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後來的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8. 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分別是什麼典故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來自於圍魏救趙。

1、桂陵之戰

魏國在戰國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變得強大起來,因而引起了其他諸侯的戒備。公元前356年,趙成侯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以示好,並與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陽北50里)會盟。由此,魏國開始有被諸國聯合進攻的可能,因此魏國欲找機會突破,以解除這個危機。

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長垣),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8)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擴展閱讀:

1、桂陵之戰影響

桂陵之戰並沒有擊潰魏軍主力,齊國也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趙國首都邯鄲仍為魏國所佔領。

公元前352年(周顯王十七年),魏惠王調用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大約在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國再度為將。

2、馬陵之戰影響

齊國在桂陵之戰,以及在隨後的馬陵之戰中的大獲全勝, 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挾戰勝之威,齊國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

魏國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並且在徐州與齊公相王,是為齊威王。不過稱王之舉也招來南方霸主楚國的記恨,楚國馬上出兵佔領徐州,齊國連連戰敗,被迫乞和。

魏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遭受重創後,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國乘虛而入,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於是開始尋求組建聯盟以共同抗擊齊國、秦國的夾擊,開啟了合縱連橫的時代。

9. 請大家評定世界十大軍事天才和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世界十大軍事天才
第一位——成吉思汗(中國)

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
第二位——亞歷山大(馬其頓)
一直感覺亞歷山大是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伊蘇斯一役,他以四萬餘人對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萬人。以五千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敵軍十萬。在高加米拉之戰中,更是一舉打敗波斯軍20餘萬人(有史料稱:大流士集結了來自24個部族的軍隊約100萬人),而自己僅傷亡數百。這一切都太讓人無法相信了。他的戰爭的觸角一直到達印度。有時候想一想,如果那個時候,他的軍隊繼續前進,前進,最終到達中國,將會是怎樣一副情況。中國的戰國名將能敵得過他么?
第三位——漢尼拔(迦太基)
漢尼拔在與羅馬的戰爭中,他率領六萬人插入羅馬境內,孤軍奮戰,屢創奇跡。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巔峰。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權貴們卻斷送了這個上帝賜給他們的天才。漢尼拔最終成了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的名字比任何一個勝利者都讓人尊敬。
第四位——拿破崙(法國)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有誰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拿破崙,這個差一點就成了全歐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倫戰役拿破崙初露崢嶸。之後,他在軍事上的成就簡直讓人無法相信。試問有誰還能像他那樣取得那麼多場輝煌的勝利?試問有誰能像他那樣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栗? 他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驕傲。整座阿爾卑斯山都在我的腳下!」[ 轉自鐵血社區
第五位——儒略·凱撒(古羅馬)
凱撒大帝,古羅馬的象徵。同時他也是一位極會用兵的人物。
他征戰高盧,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後來,他與龐培爭雄,在法薩羅一戰以弱勝強,一舉擊潰龐培。其後兵鋒指處,無人能敵。小亞細亞、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戰爭中,凱撒幾乎成了勝利的代名詞。
第六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國)
你知道坦克戰么?你知道閃電戰么?如果是,那你一定聽說過古德里安這個名字。因為他是坦克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堪稱二戰中陸地上最優秀的統帥。初戰波蘭,閃電戰粉墨登場,一舉擊潰了堅強的波蘭人。 再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心驚膽寒。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在五個月內,連戰連捷,兵鋒所指,擋者披糜,戰車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虜蘇軍幾達兩百萬人。雖然德國戰敗了,但請你記住這個人的名字——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第七位——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俄羅斯)
蘇沃洛夫,俄國歷史上的第一名將。他是西方戰爭史上罕見的用兵奇才。他在俄土戰爭中屢建奇功,他在遠征義大利時大敗法軍。他是拿破崙時代唯一一個能於拿破崙相匹敵的統帥。可歷史卻遺憾地沒有能給他們正面交鋒的機會。
第八位 ——卡立德(阿拉伯)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英雄。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在公元七世紀阿拉伯民族的擴張中涌現出了無數的名將。卡立德便是其中之一。他被阿拉伯人驕傲地稱為「安拉之劍」。他率阿拉伯大軍在雅穆克戰役中大破東羅馬軍。他使得當時另一傑出人物東羅馬皇帝希拉克悲哀地和敘利亞告別:「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第九位 ——隆美爾(德國)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隆美爾這個名字。當時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人,因為他有一個美麗的外號「沙漠之狐」。他是二戰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法蘭西戰役中他率領的第七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該師殲滅敵人之多、自身損失之少、運行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都讓人無法相信。在北非的戰爭中,他更是屢屢以弱勝戰,創下無數輝煌戰績。他強悍勇猛,如同下山之虎;他狡詐多智,如智,如同機警之狐。他是勇敢和機智的夢幻組合。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第十位——李舜臣(朝鮮)
是朝鮮歷史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海戰奇才。很難相像在朝鮮壬辰衛國戰中沒有了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鳴梁海峽之戰中,他以十二艘戰艦擊退倭艦三百三十餘艘更是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些人或為將、或為帥,或運籌帷幄、或身先士卒,但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人才,他們幾乎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中國的歷史。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袁崇煥
明末最冤死的將領,在天啟、崇禎兩位皇帝任寧遠總督的時候,牢牢守住了明朝的北方門戶,曾讓努爾哈赤戰死,並讓皇太極無所適從,袁崇煥的死等於明朝的北大門失去了一把重鎖,同時由於他的以戰求和的戰略思想最終未能實施,導致了明朝了滅亡。
岳飛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將領之一。在宋朝那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能出這樣的將才實屬不易。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破朱仙鎮,破拐子馬,破鐵浮圖,都快直搗黃龍了,其軍事領導才能已得到了歷史的認可。但最終也是死於自己人手裡,壯志未酬,也未能該寫歷史。
衛青和霍去病
他精勇武藝,善長騎射,對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最後被拜為大將軍。衛青在抗擊匈奴的戰斗中立下赫赫戰功,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但他不居功自傲,待人寬厚誠實,關心體貼將士,深受將士愛戴。
霍去病,開創了閃電戰的先河,一支孤軍殺敵無數,叫匈奴人心緊膽寒
白起
戰國四大名將——起翦頗牧,首推白起。白起一生領兵打仗無數,共殲滅六國軍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奇跡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並且經常以少勝多。既是高超的戰術家又是高明的戰略家。其指揮的戰爭的規模之大,戰斗之殘酷後世鮮有能比者。
白起將趙國元氣大傷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打好了基礎。
孫子
他不但是出類拔萃的軍事天才,助吳王稱霸於春秋時代,耕作重要的其所著的孫子的十三篇兵法,言簡意賅,歸納出戰爭的原理原則,是最有系統的軍事理論,舉凡戰前准備、策略運用、十分周嚴完備。
孫子兵法蘊含了豐富的謀略思想,跨越了時空與國界,在軍事、商戰、處世、外交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為現代人開啟了邁向成功的新思維。
直到現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孫子兵法,仍不斷廣泛地流傳。
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近乎於神,但在軍事領導才能方面也超乎常人。配合東吳赤壁大破曹操、平定蜀中使劉備三分天下、以一己之力抗北魏、七擒孟獲平南蠻。但面隊司馬懿無可奈何、六齣祁山而無功,最終未能最終魏晉一統天下,暴露了其並非無所不能,也因此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程度並不大。
項羽
一個中國歷史上近乎於神話的人物,史上第一戰神。出自將門,18歲為將,開始帶兵打仗,推翻秦朝統治的最大功臣。亦帥亦將,不僅擅用謀略,更能身先士卒,破釜沉舟的戰役不僅改變了整個大局,更被永載史冊。26歲時稱王,但最終未能保住。33歲時結束了其傳奇一生。
李陵
曾經率領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十一萬人與匈奴單於親率的3萬騎兵遭遇。首仗,李陵消滅數千敵人。單於大驚失色 ,急招附近8萬騎兵馳援。見敵人越來越多,李陵命部下向南且戰且退,殺抵3000,數日後來到一個山谷里。在撤退過程中,漢軍不少戰士中了敵箭,李陵讓重傷者上車,有兩處箭傷的駕車,一處箭傷的繼續戰斗,這樣,又斬敵3000。漢軍繼續南撤,來到一山下,這里樹木茂盛,匈奴騎兵施展不開,而漢朝步兵在樹木間輾轉殺敵數千人。當時漢軍一個小官叫管敢,受上級所辱,一氣之下投降匈奴,並透露漢軍無後援、弓箭也將用盡,已無力支撐了。於是匈奴急攻,漢軍又斬敵數千人
,並殺敵堅持十多天卻無人援救,下馬投降。
韓信
楚漢戰爭期間,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為齊王。參與指揮垓下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毛澤東
他的戰略戰術打敗了武器裝備遠勝於我們的老美,這難道不夠格。

閱讀全文

與軍創聯盟兵鋒軍事拓展訓練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