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中國60年代集團軍武器裝備

中國60年代集團軍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3-08 02:55:30

A. 中國空軍60年來總共裝備過什麼樣的飛機

中國空軍裝備過以下機型: 殲五(仿蘇聯米格15/烏米格15「比斯」),極大一部分已退役,大概還剩下不到一百架的殲教五; 殲六(仿蘇聯米格17「比斯」),也有很大一部分退役,大概還有一兩百架殲教六; 殲七(仿蘇聯米格21「魚窩」早期型號,後來的改裝都是我國自己改的),仍是我空軍裝備數量最大的一個機種,數量在1000架左右,目前應該只有三分之一經過改進的仍處於執勤; 殲八(仿蘇聯伊爾-128),數量不大,在300架以內; 殲十,用以完全替代殲七等老式戰機,目前僅有200架左右; 殲十一(仿蘇聯/俄羅斯蘇-27),我國自行生產的蘇-27,航電系統用的是國產,目前大概有100來架; 蘇-27sk,最早從俄羅斯引進的型號,目前有200架以上; 蘇-30k/mk/mkk,重型制空戰斗機,為我國空軍性能最高的殲擊機,目前有400架左右; 轟炸機/強擊機(戰斗轟炸機)有強五、殲轟七「飛豹」、FC-1「梟龍」、轟五、轟六(仿蘇聯圖-16)、水轟五等,具體數量不詳; 另外有空警2000,空警100/200等預警機,伊爾76、運七、運八、運十二等運輸機,轟油六等加油機,「山鷹」、L-39「獵鷹」等教練機這些輔助機種若干。 水平有限請見諒,希望您滿意。

記得採納啊

B. 我想知道1960年的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陸海空三軍武器有沒有1941年的日本軍隊的陸海空三軍的

這個沒法做出直接對比,畢竟那時候世界第二次大戰已經結束了,一個國家的實力肯定會有變化。發展方向肯定也有變化。1960年的中國是很落後的,我說的落後是整體武力很差,中國這么大,肯定是有幾把好炮好槍的,但是那時候根本做不到軍人人手一把好槍,每個部隊配備設備良好,那個時候的中國絕大部分部隊使用的武器還多是二戰時的武器,你要是認識60-70年當過兵的人你問問就知道了,那武器絕對夠老。再說空軍中國空軍這個是個短板,自清朝末期開始,咱們空軍力量就是弱到不行,解放之後60年左右咱們空軍力量還可以說和二戰時沒提升太多,因為技術限制,根本沒法在那個時代研製出什麼可以大批量生產的戰機,部隊大部分的飛機也都是二戰時的機型,或者二戰時繳獲或者購買的,修修補補的將就用。海軍就不提了,傷心。反過來說說日本,二戰時很強大的,這個不說大家也知道,亞洲這么多個國家,他基本都打過,沒人能頂住。要是但從膚色人種上說,最後還和美國干,這個不得不說有兩下子,這說明黃種人也戰力和氣魄還是可以的。海軍沒有爭議就是60年的中國海軍和41年日本海軍沒有可比性,實力差太多了,還有空軍,41年的日本空軍怎麼說那,太好的飛機他們沒有,但是在世界空軍還是能站一角的。二戰時日本最有名的飛機「零式戰機」這款飛機最後和人家美國是沒法比,但是和中國比還是夠的,因為60年中國空軍水平也就是零式戰機那種水平,還不能大量普及生產,但是終究國大,所以生產基數也就大。綜合以上來看60年代的中國陸海空和41年的日本陸海空整體來對比,咱們還是不如他們。

C. 中國60年來的軍事發展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
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
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
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
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
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
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
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
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
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
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六、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
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
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
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
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D. 60年代我軍裝備

為了滿足在特殊環境下作戰,以及重武器的操作人員對自衛武器的需要,自1950年代,專一些國家屬開始研製並推出威力介於沖鋒槍和手槍之間的短小輕便的微型/輕型沖鋒槍,典型產品包括捷克Vz61微型沖鋒槍、波蘭Wz63輕型沖鋒槍、美國英格拉姆M10微型沖鋒槍、以色列烏齊沖鋒槍等。受此影響,我國於1960年代初也設計生產了64式微聲沖鋒槍,主要用於裝備偵察兵、傘兵及其他特種部隊,但其不適合一般部隊裝備。於是,在1970年代又研製了79式輕型沖鋒槍,但由於79式輕型沖鋒槍採用的是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所以存在著結構復雜、理論射速高、工藝性差等一些問題。在對其改進的基礎上誕生了後來的85式輕型沖鋒槍。

E. 新中國 建國後用於實戰的重武器有哪些

新中國建國後用於實戰的重武器有:63式107毫米火箭筒、殲-6戰斗機、59式坦克。

1、中國的63式107毫米火箭筒看起來有些簡陋,粘上泥土後竟然分不清是兵器還是農具,和高科技、數字化更沾不上邊。盡管其貌不揚,但在其服役期間的50多年中,卻屢屢創出另人難以置信的奇跡。至今,使用它的武裝力量遍布世界各地。火箭炮界的「AK-47」。
2、殲-6(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約代號:Farmer,中文:農夫)戰斗機,是中國沈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
殲-6是中國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制空戰斗機,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斗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
該機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斗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在各次實戰中,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
3、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末,以蘇聯的T-54A為基礎研製生產的中型坦克。首批生產的33輛參加了1959年國慶十周年閱兵。該坦克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武器,主要用於對敵坦克和裝甲戰斗車輛作戰,也可以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技術兵器、殲滅有生力量。

F. 新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歷史

建國後把所有美式、日式裝備統一收回,重新配備,形成小規模的裝備制式化,簡化後回勤保答障難度;海空軍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無實際作戰能力,裝甲兵依賴繳獲坦克,作戰和後勤能力十分有限;
朝鮮戰爭中期,開始成建制引進蘇式裝備,但都是蘇聯二戰時的過時貨,空軍開始參戰,並直接引進噴氣戰績,形成一定作戰能力,裝甲兵和海軍還較弱;
1956後開始國產裝備制式化,56半、56沖開始裝備,大量國產火炮和坦克也開始生產,海軍開始引進大型戰艦,比如著名的四大金剛,空軍也大大加強,已經可以與美台進行空戰了,國防建設實現正規化、摩托化;
到八十年代末,81槍族開始裝備,裝甲兵實力得到加強,部隊實現機械化,但海空軍建設已經開始落後;
到現在,實行精兵策略,裝備換代很快,基本實現信息化、現代化,但各部隊作戰和訓練水平差距較大。

G. 中國建國60年來的軍事發展資料

明天是9.18事變74周年紀念日。74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明天是中秋佳節,皓月當空照慰英靈。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60年前,四萬萬中華兒女驅逐韃虜,收拾破碎河山。

33年前,中國人民以德報怨,實現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此後的33年中,我們竭力剋制自己,擱置釣魚島的爭議,誠心誠意的維護來之不易的中日邦交。但是就在近年,以小泉純一郎、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分子,打著「成為正常國家」的幌子,不斷傷害周邊國家人民的感情、挑釁周邊國家主權。使得中日兩國間舊仇未了,新恨又添。小過可以不糾,但原則性的大錯就有兩個:一是把台灣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新指針,公然意欲阻止中華民族的統一進程;二是炮製東海「中線說」,妄想在「軍事力量」的保護下,強奪我海洋資源,藉以達到阻擊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目的。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中國新一輪愛國熱潮持續高漲,從白發蒼蒼抗戰老兵講述抗戰事跡,到蹣跚學步的幼童腳踏日本國旗;從抵制日貨到示威遊行;從民間保釣到軍艦巡航春曉氣田。這一切都說明每一個為自己民族生存發展而奮斗的中國人,都希望對日本進行一次嚴厲的、令其膽戰心驚、永世難忘的懲罰。

H. 五六十年代有哪些海軍裝備

「鞍山」號驅逐艦1955一1958年,上海滬東造船廠和廣州黃浦造船廠裝配建造了4艘蘇式「里加」級火炮護衛艦,代號01型,西方稱為「成都」級火炮護衛艦。這是一種對海攻擊力較強,具有一定反潛與防空能力的近海輕型水面戰艦,標准排水量1200噸,動力為兩台蒸汽輪機,最高航速28節,配備有100毫米單管主炮3門,37毫米雙管艦炮兩門,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套以及24管火箭式深彈發射器。

1954年6月24日,海軍獨立潛艇大隊接收了2艘蘇聯M級老式小型潛艇,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7月,又接收了2艘蘇聯「斯大林」級(c級)中型潛艇,命名為「國防2l號」和「國防22號」,並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1953年6月4日,我國和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蘇聯向我國有償轉讓w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我國船廠裝配製造,並派專家來華指導。1956年3月26日,我國裝配製造的第一艘w級潛艇下水,1957年10月驗收入列。

在蘇聯的幫助下,20世紀50年代,我國海軍共從蘇聯實際購得艦艇137艘(成品42艘、半成品95艘),並獲得部分護衛艦、掃雷艦、魚雷快艇、潛艇、獵潛艇等艦艇的技術圖紙資料和材料設備,海軍武器裝備初步形成較完整的體系,並具備了一定規模。

20世紀60年代,我國海軍武器裝備的仿製能力明顯增強,很多蘇制裝備逐步實現了國產化並進入大批量建造中,海軍裝備已不再是初創時期的「萬國牌」。1963年8月,我國仿製的第一艘R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下水,1965年9月驗收入列,代號033型。我國仿製的第一艘G級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於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人列,代號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設備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潛艇交付海軍潛艇部隊使用。65型(國外稱「江南」級)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火炮護衛艦,於1962年底下達任務,1966年8月首艦交付,滿載排水量1700噸,但是武器系統只有火炮和反潛火箭深彈,與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已經落後。在驅逐艦方面,雖然60年代初就已經提出研發計劃,但由於經濟和技術原因以及文革的影響,並未得到落實。

I. 60年代伊朗海陸空軍規模和裝備是怎樣的

上世紀60年代,波斯的抄軍事力量包括:

1、空軍

主力戰斗機包括70多架 F-84G、F-86F和100架左右的F-5A/B/E/F,人員約4萬。

當時更先進的F-4和F-14尚未到貨,這兩種都是70年代購入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60年代集團軍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