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軍事信息化實力能有怎樣的地位
軍事評論員張召忠少將說過,中國現在的軍事水平最多5-8名。那麼,可以想像,有了航母也最多隻有3-6名。
⑵ 什麼是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是指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路子,提高軍事人才培養質量。
軍隊院校教育是人才培養主渠道,重在固本強基。院校教育在軍隊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部隊訓練實踐是人才培養大課堂,重在轉化運用。部隊訓練具有鮮明的實踐特點和錘煉特質,是提高官兵打仗本領的重要途徑。
軍事職業教育是人才培養大平台,重在補充拓展。軍事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緊跟時代、緊貼崗位拓展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提高職業素養,強化職業精神。
(2)信息化軍事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三駕馬車」,既彼此聯系、相互貫通,又功能各異、各有側重,三者有機統一於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生動實踐。
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循環往復、逐次遞進、螺旋上升,職業教育貫穿全程,形成軍事人才培養的科學鏈路。可以說,院校教育是基礎,部隊訓練是關鍵,軍事職業教育是拓展,三者功能互補、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離開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和軍事職業教育就失去基礎支撐;離開部隊訓練實踐,院校教育和軍事職業教育就缺少源頭活水;離開軍事職業教育,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就難以滿足人才需求。
⑶ 軍事人才應具備哪些信息素質
信息素質,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夫斯基於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質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後來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素質的內涵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目前,國內學者對信息素質概念的認識已基本統一,即認為,信息素質就是在信息化環境的影響和教育
機構的作用下,社會個體成員所應該具有的比較穩定的信息特質,是一種明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基本素質。
它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
一是要具備強烈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信息素質的基礎。首先,軍事人才要對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載體形式,信息的特點,信息傳播的規律,信息存儲的方式,信息管理系統和機構,網路、資料庫、數字圖書館、信息支持系統等新的信息技術和概念有所了解,能正確認識現代信息環境。其次,要在學習中具備對信息的批判反應模式,能理性地辨別信息的意義,區別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不盲目相信或採用信息,防範和拒絕那些污染信息,有很強的對負面信息的覺察能力和虛擬環境下的自我防護意識。
二是要具備突出的信息技術能力。首先由於現代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多數工作、訓練都要藉助於計算機來完成,如軍事辦公自動化、文檔處理、後勤自動化、參謀自動化作業等,這就要求軍事人才系統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簡單維修與保護,以及操作技巧、軟體使用知識。其次,信息化戰爭中軍事信息是五彩繽紛、錯綜復雜、良莠不齊,如何辨別有用信息,提煉信息精髓,這就要求軍事人才要有能熟練操縱信息工具、能獲取、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是要具備高度的信息首先和信息安全責任。面對紛繁雜亂的信息,軍事人才要遵守國家和軍隊的有關規定,遵循一定的信息倫理和道德准則,規范自己的信息行為,注意使用信息資源時的過濾和選擇手段,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信息與錯誤思潮的干擾和侵蝕。
⑷ 信息化條件下,維護國防安全的思路是什麼我軍建設應著力關注哪些問題
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我們從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建設要求的實際出發,以新的防禦戰略指導思想,以謀求理論創新、科技強軍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才戰略工程為保障等作簡要闡述。 一、以新的防禦戰略指導思想為核心 中央軍委從國家利益出發,適時調整和完善了我軍軍事戰略方針,根據我國的國情,必需堅持和發展積極防禦戰略指導思想,這是我國信息化戰爭的核心指導思想。積極防禦這一戰略方針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賦予它新的內涵,要與時俱進,去研究新問題、新特點,迎接新挑戰,樹立新觀念。 1、要嚴格服從政治的需要 由於信息化戰爭的手段能夠對戰爭全局產生重大影響,戰爭的決策者必需從國家利益的高度為出發點,准確判斷戰爭威脅的性質、程度、方向等情況,根據政治和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在軍事上的反應程度。因此,軍事行動必需以國家政治斗爭目的為依據,即戰爭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斗爭的需要,確定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目的、作戰目標、作戰方法、指導原則等,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籌劃軍事行動,確實做對慎重組織、嚴格控制、不打則已,一打必勝、速戰速決,要使敵人屈服或讓步,為政治解決創造有效的條件。 2、要周密謀劃戰爭全局 信息化戰爭的戰場上情況多變,戰場空間廣闊。各種武器裝備既綜合運用又自成系統,同時軍事戰爭與政治、經濟、外交的手段融為一體,作戰保障復雜,技術性強。所以戰爭決策者必需具備高超的指揮才能和精湛的謀略藝術,對信息化戰爭進行全面周密的謀劃。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一要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在戰爭力量的使用、作戰手段的選擇、各種斗爭方式的配合,特別是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利用方面和精心謀劃,積極創造戰機,形成有利的戰略態勢,贏得戰爭的勝利;二要充分預見各種復雜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准備,才能從容應對,積極謀取和保持戰略主動權,達到靈活隨機應變取勝的目的;三要主動把握戰爭進程,注重戰爭階段的謀劃,要有連貫性,以便給敵人連續不斷的攻擊,不給敵人喘息和還手的機會,力爭速戰速決。 3、要注重綜合整體的威力 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諸軍兵種作戰能量的聯合,而且是各種作戰力量、各個作戰空間、各種作戰方法、各個斗爭領域的大融合,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和發揮國家的整體威力和綜合效能。要打好一場信息化戰爭,就要掌握好兩個突出的特點和要求,一是在技術上既要組織自己的信息化作戰,又要對付敵人的信息化作戰,更要注重發揮整個社會的技術優勢,特別是信息優勢,形成整體綜合作戰能力;二是在地域上,必需把國家的整體優勢聚合在交戰的主要地區,形成整體合力,構建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戰場體系,最大限度發揮整體威力,信息化戰爭。 4、加強信息化戰爭的准備 信息化戰爭具有爆發突然、進程短促、戰場廣大、體系對抗等優點,幾乎沒有雙方態勢優劣、力量強弱轉換的時間和空間,戰爭開始之際就有可能進入戰略決戰的高潮。戰爭的勝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前的各種准備。這也就是常說的有備無患。在信息化戰爭中,只要善於積極籌劃備戰,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就能打贏高技術的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准備的內容非常廣泛,對我國來說,主要是政治、經濟、軍事和高科技方面的准備。 二、以謀求打贏信息化戰爭理論創新為前提,大力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努力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為履行軍隊歷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要著眼信息化軍隊建設;牢記使命、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圍繞重大現實問題,突出針對性,研究性和實效性,在解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上下功夫,拿出有效管用的創新成果來。 1、改善軍事理論創新機制,抓住有利的機遇,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機制:一要激勵軍事理論創新精神,營造人人愛科學,學科學,爭當科技專家的良好氛圍,用科學理論、方法、知識來發展軍事理論;二要改善軍事理論創新的條件,運用虛擬實驗技術,建立作戰實驗室,把電腦推理和專家經驗相結合,為軍事理論創新提供新的空間和方法;三要營造寬松的軍事學術爭鳴環境,要造就敢於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的軍事人才;四要建立健全單鍵激勵機制,使各種優秀人才和有價值的成果脫穎而出,不論學歷、資歷、年齡、職位,只要有創新成果的人才,就能得到獎勵重用。這樣就形成了、人人創新、關於創新、敢於創新的新局面。 2、積極探索制勝的作戰理論,從更廣闊的視角,突破傳統領域,研究新問題、新理論,切實摸索出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發揮「力量保證、安全保障、戰略支撐、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方法,為我軍有效履行新使命提供理論指導。 3、擴展我軍理論創新成果,必需緊跟世界新軍事潮流,著眼面臨的種種重大現實困難,突出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緊創新如何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指導理論,研究如何按照信息技術發展建設信息化軍隊,並健全信息化戰爭的國防動員機制等,切實拿出實在管用的理論指導成果,為我軍官兵履行新的使命,駕馭信息化戰爭提供科學的思想武器。 三、以科技強軍戰略為條件。打什麼樣的仗,就要什麼樣的軍隊。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要堅定不移的執行科技強軍戰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新軍事變革中搶佔先機。 1、以信息技術創新為動力,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加快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的創新步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力,促進機械化武器向信息化武器系統推進。 2、提高軍隊信息技術含量,就是要依靠信息技術建設軍隊,把軍隊現代化的著眼點放在提高部隊信息技術含量上,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改變舊觀念,確立信息化在軍隊建設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裝軍隊,全面實現「看得見,傳得快,打得到、打得准」的作戰能力。 3、建立信息化的裝備體系,就是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C4ISRK為核心的裝備體系。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就是體系的對抗,誰的裝備體系出現缺陷,誰就吃虧。我軍必需在信息化建設中加大投入,構建信息化研製平台,控制和利用好信息資源,以信息流控制物質流,讓研發的武器裝備向更精確、更靈活、更可靠、更及時的方向發展,隨時應對復雜的信息化戰爭。 4、強化信息化作戰訓練,加強培養信息化作戰人才,提高軍隊信息化素質。這主要表現為:一是信息意識強烈,具備獲取信息的強烈願望,關於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採集信息;二是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熟悉敵我雙方的信息武器的技術性能,並熟練的使用它;三是熟練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關於在魚龍混雜的信息海洋中正確區別各種信息。 四、實現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研製新武器,二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原有的舊武器進行升級改裝,使之能適應未來的作戰要求。這兩條路我們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 五、以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為保障。要駕馭信息化戰爭,人才是關鍵。新型軍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質,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樹立新型軍事人才制勝觀念,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的目標是「五支人才隊伍建設」,具體是指要培養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質的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創新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因為信息技術和知識已經成為重要的戰鬥力,作戰要靠信息化人才來謀劃。 2、確立新型軍事人才素質指標要求,信息化戰爭對未來的軍事人才有了很高的要求,我認為,未來的軍事人才必需有「優秀的政治思想素質、深厚的軍事理論素質、靈活的戰略思想素質、先進的軍事技術素質、高超的軍事指揮素質和深邃的洞察力、准確的預測力、果斷的決策力、靈活的協調力、及時應變能力和大膽創新能力。」一句話,要培養新型高素質人才必需關於運用新的科技成果、科技手段和先進的國家成功經驗,追蹤高技術前沿,執著追求、敢為人先、打破常規、抓住機遇,迎接新搶占,找出新辦法。 3、改進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模式。一要充分發揮院校的渠道作用。走開拓國民教育培養新式人才的路子,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教育投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出一條投入少,產出多,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的集約化培養模式。二是培養內容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三是實現培訓方法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打破專業限制,院校界限,實現教學力量與信息資源共享,藉助地方院校、科研單位,集中各方面優勢培養特殊人才。二要充分發揮重大演習平台作用。在沒有戰爭的年代,演習就是考核、檢驗評估指揮員素質的最佳平台。要想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爭中應對自如,就必需在一次次演練中磨礪、摔打、培育、提高,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三要盡力開拓多元化培養途徑。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教育資源,特別要擴大與外軍的軍事交流,增加軍事留學和考察技術人員的數量,做到「知己知彼」以提高各種人才特別是技術型人才的綜合素質。
⑸ 怎樣加強軍事人才培養
發展自來己的文化思想,自發展些好的,擯棄些壞的,這是培養軍事人才的文化基礎,軍事人才就是認為自己適合這個職業所以去做,為軍事人才的培養創造一些好的條件,好的制度,便利,提供方便,人能盡其能,公正,平等,合理,發展自己的軍事思想,樹立軍人的正確價值觀人生觀。
⑹ 淺談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
立足軍隊未來發展需要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方向
⑺ 著眼科技強軍,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需要抓好哪五支隊伍建設
本報訊張彥中、記者周奔報道:理工大學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道德建設作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基礎性工程來抓,與時俱進學習踐行《軍人道德規范》,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礎,促進官兵道德素質的養成,推動了學校全面建設。9月中旬,他們的經驗得到總部的肯定。 實施立體教育。理工大學在開設道德教育課的基礎上,把道德建設的課堂延伸到改革 開放前沿,先後在上海浦東新區等地建立了21個教育基地,使官兵在親身感受改革成果中,提高道德修養,增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每學年開始前,他們都要制定詳細的道德教育活動計劃,並在營院的顯著位置樹立了印有《軍人道德規范》、校風、校訓等內容的宣傳牌。他們研製開發的《軍人道德規范》多媒體教育系統,運用科技手段為官兵提供自我教育的平台,被全軍推廣使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明確行為准則。他們根據院校不同人員的職業特點,分別制定的踐行《軍人道德規范》行為准則,規范了從政、從教、從學、從業行為。按照行為准則,教員不僅要當好學術導師,更要當好道德教育的導師;領導幹部和管理幹部不僅要做好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還要做好形象育人工作;學員不僅要刻苦學習,還要培養道德情操。學校各級黨組織結合經常性教育和經常性管理工作,定期分析官兵的思想道德狀況,針對反映出來的問題,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 立足崗位實踐。該校結合教學科研實際,在官兵中廣泛開展了「自覺踐行《軍人道德規范》,爭做高素質軍人」活動,引導官兵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立足本職崗位踐行《軍人道德規范》。每屆學員畢業前夕,他們都組織師生到艱苦部隊和邊海防哨所進行實踐鍛煉;每年寒暑假,他們都組織師生進行社會調查,舉行調查報告評比,使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加強道德建設,有力地促進了該校的全面建設。不久前,在總部組織的全軍院校課程抽測和教學質量檢查中,該校名列前茅。
求採納
⑻ 信息化時代軍隊化院校應該怎樣建立健全戰斗精神培養機制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種先進思想都不會在群眾中自發產生和發展,需要通過外部的灌輸。在新世紀新階段,深化戰斗精神培育,首先必須深化對戰斗精神培育的認識。從更高層次去理解時代賦予戰斗精神培育的深刻內涵,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機制。
(一)鑄牢思想根基,強化官兵的打仗意識。堅持不懈地圍繞胡主席提出的「為什麼要准備打仗、准備打什麼樣的仗、怎樣准備打仗」這條主線,理清教育思路,突出教育重點,注重解決模糊和片面的認識。首先要進一步強化軍隊的根本職能教育。要針對部分官兵職能意識淡化的問題,深入開展我軍根本職能、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明確在實現新世紀新階段黨的三大歷史任務偉大進程中,我軍肩負的「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其次要進一步提高官兵的使命感、責任感。使命感、責任感是戰斗精神的根基。它源於堅定的理想信念,源於對祖國的忠誠,源於對履行職能使命深刻的憂患意識。做好軍事斗爭准備,進行戰斗精神培育,對軍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要求。
(二)灌輸價值認同,激發官兵的主體意識。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化。這種社會大環境、大趨勢使部隊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進而影響軍人價值觀念。作為主體的人,廣大官兵盡管是從自身的利益需要來實現自我價值的,但對自我價值的理解和評價,總是以社會的評價和認可程度作為參照物。要把戰斗精神的培育與官兵的價值認同有機統一起來,教育廣大官兵以戰斗精神作為自己正確的價值取向;要教育官兵深刻認識到要革命就會有犧牲、有奉獻,它不可能像物質生產者那樣能得到等價補償。這種不等的交換,正是軍人的價值所在;要激發官兵強化戰斗精神的主體意識,增強官兵的集體榮譽感,弘揚「主人翁」精神。
(三)加強學習教育,優化官兵的知識結構。科學的理論武裝和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是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學習制度,建立學習檔案,做到學習時間、內容、人員、效果「四落實」。一是領導幹部帶頭學。各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認真堅持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做到學習有計劃、有筆記、有體會、有交流,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二是嚴格制度經常學。認真堅持各項學習制度,經常組織廣大官兵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科技知識。三是創造條件靈活學。各級要創造條件幫助官兵了解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能。聘請專家講學授課,重視網路建設,增強學習的新鮮感、時代感,全面提高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二、堅持嚴格科學的訓練是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的根本點
未來信息化戰爭,呈現「三非」特點,與傳統的戰爭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這要求人們不能一味的盲幹蠻干、感情用事,必須遵循戰爭規律,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科學嚴格的訓練,就是引導廣大官兵在規范日常養成的同時,科學訓練、合理訓練、有效訓練,培養官兵敢打仗、會打仗和打勝仗的能力。
一方面要做到日常養成規范化。戰斗精神物化表現在戰時,積累在平時,關鍵在養成。培育頑強的戰斗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應重在平時,嚴在點滴,貴在經常。(一)強化整體觀念。這是形成戰鬥力的基礎。戰鬥力的強弱來自於整體的協調程度,而這種程度又來自於人心的高度凝聚。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諸軍兵種是一個相互結合、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任何強調個體的作用,而忽視整體威力和全局的利益,都必將給整個戰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這種整體觀念是在平時養成中逐步形成的。要以創建和諧軍營為契機,營造民主氛圍,密切官兵關系,真正把廣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強化戰斗精神、提高打贏能力上來。(二)強化崗位職責。這是形成整體戰鬥力的關鍵。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要保證整體的聯合,最基礎的是要從組織環節上保證各個作戰環節的合理配置。要做到工作職責明確,具體任務清楚,避免因本環節配置不當、職責不明、任務不清而使整體鏈條出現脫節、漏洞或薄弱的現象。因此,在日常工作的崗位上,要不斷強化官兵的職責意識、敬業精神。(三)強化組織紀律。這是形成戰鬥力的保證。毛澤東曾指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未來信息化戰爭,技術復雜、分工精細、個體獨立性大,對整體的協同性要求又高,這必須靠鐵的組織紀律來保證。要強化「聯合就是勝利,紀律就是生命」的觀念,保證步調一致,行動統一。利用動員、比武、會操等大型集會等時機,訓軍姿、整軍容、守軍紀,把培育戰斗作風寓於嚴格的養成和管理之中,不斷激發官兵的鬥志。
另一方面要做到任務錘煉經常化。在和平時期,要把培育戰斗精神與遂行任務有機結合起來,讓官兵在近似實戰氛圍中經受考驗和鍛煉。一是強化針對性訓練。訓練的目的不僅在於促進人與武器的結合,提高作戰能力,還在於讓部隊熟悉和適應作戰環境,經受意志的勵煉,養成勇敢頑強的作風,增強奪取勝利的信心。強化針對性訓練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有效途徑。要加大訓練的難度和強度,按臨戰的要求構設訓練條件,按實戰的標准組織訓練考核。要大抓首長訓練,圍繞提高組織指揮應急作戰能力,抓好敵情和戰場環境研究、指揮工具使用和各類計劃的擬制;抓好按指揮所編成的定崗訓練,使指揮所的每位成員熟練程序、熟練內容、熟練指揮;要大抓實戰化應用訓練,緊貼應急作戰任務,按照作戰編組,遵照作戰進程,突出全要素、全過程的實戰化訓練。二是強化心理素質訓練。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面對信息化戰爭臨危不懼、堅韌無比的心理基礎。未來戰爭,其爆發的突然性、軍事打擊的殘酷性、武器裝備的破壞性,將對廣大官兵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沖擊力。為此,各級要組織力量集中研究外軍開展心理戰情況,幫助官兵了解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的作戰樣式、作戰形式和手段,掌握威懾與反威懾、欺騙與反欺騙等常用方法,鑄牢反心戰的心理防線,積極探索心理素質訓練的方法;增強官兵在險惡環境和復雜條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了解掌握官兵心理特點及變化規律,指導官兵進行心理調適,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為錘煉戰斗意志和作風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是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的支撐點
任何精神的東西都受客觀環境的制約和影響,戰斗精神亦是如此。因此,戰斗精神的生成和保持要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輿論導向、人才支撐、政策規范等一系列保障機制。
(一)輿論支持系統。從軍隊戰斗精神培育的歷史實踐來看,輿論支持對於培育穩定持久的戰斗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它總是因其所具有的精神整合作用而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催生、激發、強化、鞏固戰斗精神的重要手段。通過輿論宣傳造勢,可以對軍人價值、軍人規范、軍人信仰等精神力量進行積聚、耦合、協同和強化,使官兵產生在戰斗信念、戰斗情感、戰斗意志等方面的認同感、歸屬感,並在行為上表現出與戰斗要求相一致的職業特徵。任何輿論宣傳必須做到適應其需要、啟發其動機、觸及其情感、強化其意志、促成其行為,才能最終取得實效。首先,應當把平時的戰斗精神塑造與特殊時期的激發運用結合起來,把平時的宣傳目標和特殊時期的實際需要統一起來,做到未雨綢繆。其次,輿論宣傳不僅要適應現實任務的需要,還要適應當代官兵的特點和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與引導。再次,宣傳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適應新形勢,圍繞中心任務,增強全局觀念,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培育戰斗精神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軍事人才支持系統。這是智力支撐和人才准備的先決條件。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對軍事人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到底是高素質人才之間的競爭。誰擁有大批能懂得信息化知識、會操作信息化裝備的軍事人才,誰就能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因此,各級機關和領導一定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首先,注重資源立體開發,構建軍事指揮人才戰斗精神綜合模式。其次,強化針對性教育訓練,打造軍事指揮人才過硬的精神盾牌。最後,優化內外氛圍,為軍事指揮人才戰斗精神培育創設濃郁環境。各級指揮人員也必須強化自身素質,加強一系列信息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精通軍事指揮,掌握信息作戰技術和具有較強信息作戰觀念,成為既懂合成指揮,又懂信息技術的「指技合一型」人才;要強化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化理論的學習,熟悉軍隊的作戰指揮、作戰保障、作戰管理和方法,成為「一專多能」型人才;廣泛開展群眾性的信息作戰訓練活動,用信息技術知識武裝官兵,成為精通信息作戰武器裝備的操作使用,懂信息作戰基本方法的「適用型」軍事人才。
(三)政策支持系統。創新戰斗精神培育的長效機制,要發揮政策制度的導向作用,通過進行相關政策制度的調整改革,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和待遇,調動官兵練兵的積極性。建立體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軍人個人利益相統一,為祖國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軍人受到社會尊重和優待的利益調節機制,增強軍人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一是要完善培育戰斗精神的相關法規。在繼承我軍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要制定符合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戰斗精神激勵法規制度,使戰斗精神激勵得到強有力的法規保障,切實使戰斗精神激勵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形成戰斗精神培育體系的制度化、規范化。二是要完善嚴格的懲戒與監督機制。堅持以獎為主,以罰為輔的原則,合理運用強化手段。通過法規約束,督導和檢查培養官兵過硬的戰斗作風和紀律,切實把各項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實在行動中去,把戰斗精神培育貫穿到從嚴管理中,使官兵形成培育戰斗精神的法規意識。三是完善軍人優撫制度。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強調對官兵的人文關懷,確保軍人及其家屬子女在醫療、住房、保險、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等到實實在在的解決和優撫,切實解除軍人的後顧之憂。在培育官兵戰斗精神的過程中,不斷改善官兵的物質文化生活,不僅能夠體現對人的本質需要,更重要的是對部隊凝聚力和吸引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級領導者要善於汲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積極因素,把物質利益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教育官兵樹立犧牲奉獻的精神,同時要熱情關心官兵的切身利益,解決實際問題,以便培育官兵更加積極、有效、持久、穩固的戰斗精神。
⑼ 結合實際,談談對培養國防信息化人才的認識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人才是根本。要贏得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必須高度重視國防和軍隊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未來作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要充分利用相對和平的有利時機,搞好軍事人才的需求與發展預測,對未來人才的需求規模、類別、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發展趨勢等作出科學的預測,制訂出中長期發展規劃,盡快使國防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層次、目標、體制、方法與國防和軍隊信息建設的新要求相適應起來,在武器裝備發展更新、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爆發前做好必要的人才儲備,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軍隊在人員素質上的差距,確保在未來的軍事斗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適應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著力建設好以下幾支人才隊伍:第一,要努力造就一大批政治過硬、作風過硬、業務過硬的高素質軍事科學特別是國防信息科學的研究人才,繁榮和發展我國的軍事科學、國防信息科學。第二,要培養和造就大批不同層次的國防信息專業人才。首先,要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懂海、陸、空、天合同戰術,又懂信息技術和信息戰,能將「軟」、「硬」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指揮作戰,具有先進的軍事思想和良好戰斗作風的高級指揮人才。其次,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信息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才思敏捷,適應性強,具備信息戰知識的軍官,他們應是善於將技術和戰術緊密結合,將信息技術與其它技術緊密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再次,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掌握最新信息技術,跟蹤信息戰前沿,勇於攀登國防信息技術制高點的技術專家。從而完善與信息化戰爭要求相適應的國防信息人才的隊伍結構。在國防信息人才培養的渠道上,一方面,要依託地方加強信息化人才的雙向培養;另一方面,要在軍事院校的教學中加大信息化的比重,在部隊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創造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養的信息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