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軍事航天技術對未來軍事活動產生的深遠影響表現在那幾方面
軍事航天技術在未來戰爭中佔有絕對性優勢:
首先現代戰爭主要以精確打版擊為主,以衛星導航為主,尤權其是遠程洲際導彈離開了衛星導航就是廢品。如美國已經成熟的GPS導航系統,中國的北斗導航也正在加緊組網,未來中國就有了自己獨立控制的導航系統。
其次航天技術還可以起到攻擊敵方重要目標的作用,如美國的X37-B太空梭,就在中國發射神州9號的時候擦肩而過,太空梭還可以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為其活動在大氣層外,一般的導彈之類根本無法對其產生威脅,因此太空梭可以肆無忌憚的展開攻擊,這在戰時是非常可怕的。
最後航天技術還承載著監視敵方軍事活動的作用!
❷ 軍事航天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有哪些地位作用及對未來戰爭的影響
軍事航天技術可為軍事行動,如情報獲取、敵情監視、通信導航以及未來的空間作戰提供最現代化的手段,作用日益顯著,在軍事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為現代軍事技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軍用航天工程系統 軍事航天技術的監視、支援、作戰和勤務保障等功能都要通過軍用航天工程系統來實現。
航天運輸系統將朝著低費用、高可靠、可重復使用和快速發射的方向發展。隨著載人空間站系統的發展及其規模的擴大,有可能在它上面配置為軍用航天器進行在軌服務和軍事勤務活動的設施,諸如推進劑倉庫、衛星及部件貯存室和修配車間、移動式機械臂、軌道機動器和軌道轉移器以及空間武器等。這樣,空間站就可能發展成為軍事航天支援、勤務保障及作戰的基地。
高技術戰爭的以上特徵,對軍事上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國家戰略、國防經濟、國防科技和軍品生產、軍事思想、戰爭樣式和作戰方式、軍隊建設和管理、戰爭准備、戰略戰術、後方保障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深刻的改革。高技術戰爭的出現,迫使從事戰爭的人們重新看待一些傳統的觀念、理論和原則,重新衡量以前的戰略、政策和一些具體做法。
(一)對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從保衛國家的安全形度來說,僅僅考慮核威脅、核保護戰略已遠遠不夠了。航天戰略(或宇宙戰略)將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的高技術水平是這個國家威懾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的安全除了有賴於必要的常規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賴於高技術武器。
(二)對國防經濟的影響
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經濟要求很高,國家要以相當的經費來支持高技術武器的發展。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很多軍事高技術與國家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如用於外層空間的一些武器和設備,對開發宇宙資源和地球資源大有益處。開始,需要國家經濟投資,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國防技術人才和國防技術設施要與高技術的發展相適應。為了發展高技術,需要動員整個國家的尖端技術力量,而不單純是軍事技術力量。經費和技術,是發展高技術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三)對戰爭樣式和作戰方式的影響
高技術武器用於戰爭,使戰爭的樣式和作戰方式有了很大發展。除了已經出現的用高技術手段進行的軍事沖突和小型局部戰爭之外,還將有可能出現如外層空間的軍事沖突和小型戰爭,以及星球大戰和世界性高技術戰爭等等新的戰爭樣式。這些新的戰爭樣式,反映了現代復雜的國際關系,影響著戰爭的規模和結局。對於核武器,美蘇等國正在從高技術中尋找防禦的積極手段。現在已有不少人相信,運用高技術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擊核武器。因而,風靡一時的核威脅戰略將受到挑戰。高技術戰爭發動的方式和進行的方式與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遠戰可能多於近戰,導彈戰可能多於槍炮戰,電子戰可能充斥整個戰場。作戰雙方利用智能武器和藉助現代指揮工具進行的斗爭將日益突出出來。
(四)對軍隊編制裝備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將影響軍隊的組成、編制和裝備。如將增加新的軍種和兵種——天軍、深海部隊、機器人部隊、飛行器分隊等。軍兵種的比例也將發生變化,天軍、空軍的比例將逐漸增大,陸軍的比例將縮減。海軍中深海潛艇的比例也將加大。軍隊人員的知識結構,必須要與高技術的裝備水平相適應。軍隊的文化水平將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員的比例將增大。軍隊人員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堅強的體魄,嫻熟的軍事技能,能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堅韌不拔,具有獻身精神。軍隊有良好的訓練水平和科學的管理水平。
(五)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作戰空間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戰單位的任務,正面、縱深大於以往作戰,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護一般可分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層空間) 6 個層次。從幾萬米高空擴大到幾百公里的外層空間。
由於遠程火器增多,部隊機動速度加快,作戰部隊的任務縱深大大地加大了。
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增大。在謀略思維上能夠跳出常規,在復雜的戰爭現象中,尋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點,在謀求突然性的優勢中居主導地位。但是指揮決策的快速性和作戰行動的快速性,無疑有助於突然性的達成。而後者,在高技術戰爭中是司空見慣的。
殺傷破壞程度空前殘酷。既有大面積殺傷武器,又有精確制導的殺傷點狀目標的武器。點面結合,破壞面積大,殺傷目標准,對人類帶來的災難超過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於戰場,對其破壞殺傷力目前還沒有找到抗禦的方法。戰場探測器材十分發達,凡是暴露的目標,一般都可偵知,凡是偵知的目標,一般都可摧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存戰場上的有生力量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進攻者不能在沖擊前對防禦一方進行十分有效的壓制,那末防禦者就有可能在瞬間將暴露的進攻軍隊予以毀傷,而將在此以前的損失和消耗撈回來。克勞塞維茨說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在高技術戰爭中這句名言將再次得到證實。
電磁頻譜的斗爭更加激烈。這方面的斗爭不單單是象以往那樣主要反映在干擾和反干擾方面,除了干擾反干擾的斗爭外,還將反映在偵察反偵察、制導反制導、 C3I 系統與反 C3I 系統等方面。高技術戰爭中,雷達是雙方很注目的目標。電子干擾對方制導系統也將日益重要。破壞對方的指揮控制系統更有積極意義。電子壓制斗爭是火力壓制的前提,否則,很難保障火力壓制的效果。所以電磁環境的優勢往往伴隨著勝利。
在高技術作戰中,發現目標是第一位的。包括偵察衛星在內的眾多的探測器對戰場目標的發現並不難。由於作戰雙方採取的偽裝、隱形、隱蔽、設置假情報、發射假信號等手段,發現的目標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如何在發現目標之後識別真假是個復雜的問題。
打擊目標是繼發現識別目標後的積極行動。打擊一般指火力打擊,主要是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打擊,同時包括採取電子摧毀的打法,或將目標殺傷,或使目標摧毀,或將目標給予破壞。這是高技術戰爭中最積極的手段。能否大量地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在任何戰爭中都是有決定意義的,高技術戰爭也不例外。
佔領或保護目標一般是作戰的目的,這是繼火力打擊以後的行動,往往是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的結果。就一般的進攻(或防禦)作戰行動來說,佔領(或保護)目標是衡量完成作戰任務的標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點、戰役戰術要點,仍是兵家必爭之地。
(六)對指揮的影響
由於衛星技術和其它遙感遙測技術廣泛使用於軍隊指揮系統,獲取戰略情報和戰場情報已不是十分困難的事;由於電子計算機成為軍隊指揮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對信息的儲存、處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纖通信、傳真通信和數據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適時性提高了。自動化的指揮控制系統使軍隊指揮既快速又准確,尤其運用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可以提出決策建議和行動方案供指揮員選擇參考,作出最佳抉擇。以高技術為支撐的 C3I 系統,可供戰略指揮(全國、全球、甚至外層空間)使用,也可供戰役、戰斗指揮使用,甚至單艦、單機、單車、單兵都可使用。這就要求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既是軍事專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熟悉自動化指揮程序和具有運用指揮設備的知識與能力。
(七)對後方保障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對後勤保障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供應補給量與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極大的供應量來保障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假設消耗量為 N ,那末供應量應大於 N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持續進行,如果供應量小於消耗量,那就要影響戰爭的進行,甚至發生糧盡彈絕的危險情況。做到及時大量的供應補給,要掌握四個環節:①預見和准備。對一場戰爭的可能消耗情況,預先要有足夠的估計,並據以作充分的准備。如作好各類物資彈葯油料等的預先儲備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輸送力量。根據戰爭的進展情況和各作戰方向、作戰地域的消耗情況,能夠及時地組織輸送力量,迅速地將所需物資送到。③現代化的多種輸送、管理手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多種輸送手段,如鐵路、公路、飛機輸送,或人力獸力輸送。二是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戰場上消耗情況,控制輸送力量,保障重點方向、重點物資的籌劃和供應。④有應急措施和掌握預備力量。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問題是當出現「失著」時,有裕如的應急措施,手裡有預備力量可供使用。
由於高技術戰爭使前方後方的界限更趨淡薄,為了組織後方的有效保障,必須注意組織對後方機構的有效防禦,防止空中襲擊、遠程武器襲擊及空降兵襲擊、敵方迂迴穿插部隊的襲擊等。因此,後方地域必須組織防空、防炮、防導彈以及對地面和對外層空間的防禦。這樣,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組織後方保障。
❸ 哪個不是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具體表現
最起碼得有個選項吧。而且,航天技術基本都可以應用在軍事領域。
❹ 如何理解軍事航天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軍事航天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回勤務保障四個方答面。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范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復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
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設備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爆炸探測等。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信、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
利用航天器載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動能武器,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這一方面的技術尚處於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採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
航天勤務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實施檢測、維修,加註推進劑,更換儀器設備、備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組裝、建造軍用航天器等的活動。這一方面的技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
❺ 航天器的軍事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勤務保障四個方面。
1、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范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復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設備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爆炸探測等。
2、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信、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以上兩個方面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等發展,其能力在不斷提高。
3、航天作戰是指利用航天器載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動能武器,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這一方面的技術尚處於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採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
4、航天勤務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實施檢測、維修,加註推進劑,更換儀器設備、備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組裝、建造軍用航天器等的活動。這一方面的技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
(5)航天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主要體現現在什麼擴展閱讀
航天器作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航天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外運行,擺脫了大氣層阻礙,可以接收到來自宇宙天體的全部電磁輻射信息,開辟了全波段天文觀測;航天器從近地空間飛行到行星際空間飛行,實現了對空間環境的直接探測以及對月球和太陽系大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觀測;
環繞地球運行的航天器從幾百千米到數萬千米的距離觀測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關地球大氣、海洋和陸地的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信息,直接服務於氣象觀測、軍事偵察和資源考察等方面;
人造地球衛星作為空間無線電中繼站,實現了全球衛星通信和廣播,而作為空間基準點,可以進行全球衛星導航和大地測量;利用空間高真空、強輻射和失重等特殊環境,可以在航天器上進行各種重要的科學實驗研究。
❻ 航空 航天技術在軍事上有什麼聯系
各種高科技技術都來可以運用自到軍事上,並且發揮巨大的效能.航空航天技術也是,比如一箭多星技術,掌握了這項技術就等同於掌握了分導技術(二者之間差別很小),從而使導彈的突防,打擊威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其他航空航天技術也是這樣,每一樣技術幾乎都能相對應的應用到軍事中
❼ 航天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哪裡
航天技術可是有很多方面的
而且基本上都是最高端最前沿的技術
比如遙感技術在軍事上利用價值就很高
❽ 航天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軍事上的應用給戰爭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
這個實在是太重要了
從最簡單的說,衛星偵察技術,是戰場變的透明。專
隨著技術的發展,偵察衛星屬的解析度越來越高。同時也使敵方不的不提高偽裝技術。
但人類的慾望是無盡的,你能看到我,我就想不讓你看見。這樣反衛星武器就成為了發展的方向。而且,在天基上對地面的戰略導彈的防禦有著獨特的優勢,也是發展的方向。
激光,離子束,飛彈,這一切都是手段。目的都是摧毀敵方的衛星和來襲的導彈,以及攻擊敵方地面目標!
❾ 簡述軍事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未來軍事活動產生的深遠影響表現在哪幾方面
航天技術的發展進步對人類探索外太空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現下航天技術的發展程度對國內與國間的接觸有威懾作用容 地球上的科技發展進步歷來離不開戰爭 縱觀最近二百年 大部分的科技發展結果都離不開戰爭 航天技術也如此 而且還是重中之重 【 間諜信息 通信技術 偵查技術 武器技術 生物技術等等 】可以說航天技術涵蓋了地球上所有已知 擁有完備的航天技術 對戰爭的一方來說 可以是決定性的 先知先覺 戰爭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結束了
❿ 載人航天器在軍事上有哪些用途
最初載人航天技術的應用除了科學研究之外就是軍事用途了。冷戰時期,美蘇航天競賽時,蘇聯就曾在「和平」號空間站上裝備H波段的合成孔徑雷達,外界推測很有可能是用於對北約軍事目標的探測。隨著技術的進步,軍用航天越來越趨於無人化和智能化,之前很多方面的軍用航天器都採用有人模式是因為技術落後,先進的設備無法靠計算機完成操作,現在的軍事用途的航天器基本都是無人的,如美國的「國防戰術支援衛星」,用以探測洲際戰略導彈發射時的紅外輻射實現導彈洲際遠程預警,再如2013年實驗的美國X-37/X-40空天攻擊機驗證機,用以回收衛星和投放核武器,或者進行戰略導彈的中段攔截,也是無人的。
考慮到軍事用途的航天操作需要反應速度更快,環境及細節要求更苛刻,採用載人航天不僅需要單獨培訓載員,為設備配置生命維持設備,這些不僅會極大的增載入具的開發和生產難度及成本,還會加大執行成本,拖延任務進度。此外,載人載具一旦出現故障等不利因素,其救援過程也是一個相當大的項目,且載具如果出現了迫降和墜毀等事件,還會引起政治上不必要的沖突,給外交帶來壓力。當然,我們也不能說載人航天對軍事毫無用途,比如對其他航天器的維護和檢修,對太空資源的開發等,還可以利用有人駕駛的航天器進行短期監視和低強度高精度的打擊(畢竟有人載具自持力需要考慮人員的餐飲起居,所以時間短。而且人員對過載的承受能力較低)
有人軍用航天載具,短期內的前途不大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可能只局限於以上內容,但從戰略意義上講,有人才可代表佔領這一點對於地緣政治和外交的影響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