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有幾個飛機場,分別在哪裡
湖南擁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2個國際機場和常德桃花源機場、永州零陵機場、懷化芷江機場、衡陽南嶽機場、邵陽武岡機場5個國內機場。在建岳陽機場、湘西機場、郴州機場,並且規劃了邵陽邵東機場、婁底機場。未來將一共有12個機場。
1、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按3C機場標准建設(預留4C標准機場擴建空間),修建停機坪、航站樓、陸側道路、停車場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跑道長度1800米,滿足直升機、小型固定翼飛機和通勤飛機起降要求。
根據《湖南省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婁底通用機場建設列入規劃,並提出了「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漣源市橋頭河鎮作為婁底通用機場建設選址。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今年4月編制完成。
湖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宋代劃定為荊湖南路而開始簡稱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也稱瀟湘,省會駐東北部的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
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種植五穀、織麻為布、製作陶器,坐落於炎陵縣西部的炎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舜帝明德天下,足歷洞庭,永州九嶷山為其陵寢之地。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
2. 國防科大到底有幾個校區,
有三個校區。
1、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長沙校區)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轄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軍事高科技培訓學院,開辦53個本科專業(包括子方向)。
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軍、管、文協調發展的覆蓋國防科技主要領域的綜合學科體系。
2、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
國防科技大學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
坐落在合肥的原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現在即為新國防科技大學的一個內設學院。 原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政委沈千紅少將已調任新組建的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政委。
3、國防科技大學武漢校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信息學院(原通信指揮學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一所中級通信指揮軍事高等院校,隸屬總參謀部,副軍級。學院主要培養通信指揮、指揮自動化人才,承擔作戰部隊信息作戰幹部、通信系統幹部輪訓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位列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軍隊「2110工程」。
為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及博士學位的院校、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學科點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軍事學、管理學8個學科門類,有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擁有應用統計、應用心理、工程、公共管理(MPA)4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涵蓋14個領域,工程博士涵蓋2個領域。
擁有5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以及20個一級學科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位居全國第17位。
3. 湖南的湘潭是市還是縣
湘潭是湖南省轄地級市。
1950年7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改湘潭縣城關區為湘潭市,隸屬由岳陽遷至湘潭的長沙專署(1952年10月改名為湘潭專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3年04月,政務院批准湘潭市為省轄市,由湘潭專署代管。
1980年10月,湘潭市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為省直轄市。
(3)湘潭市軍事基地擴展閱讀:
湘潭的著名人物
1、毛澤東,韶山人,20世紀對中國及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之一。
2、彭德懷,湘潭縣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國防部長,指揮過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等戰爭。
3、曾國藩,湘鄉人,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近代散文湘鄉派的創始人,湘軍的創建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4、蔡和森,湘鄉人,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宣傳家,新民學會發起人之一。
5、齊白石,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
4. 湘北、湘西、湘南、湘中、湘東是怎樣劃分的分別包括哪幾個市
湘北:岳陽、益陽、常德、張家界。
湘西:湖南整個西部地區的總稱,包括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懷化市和邵陽市西部的縣(睢寧等)。
湘南:郴州(湖南省離珠三角最近的城市,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和湖南省南部的永州,有時包括衡陽(湖南省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中南部的一個重鎮,湖南南部的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湘中:邵陽、婁底。
湘東: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
(4)湘潭市軍事基地擴展閱讀:
湖南對湘南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升級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發展與和諧。
把湘南建設成為珠三角區域經濟中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優質農產品基地和旅遊休閑基地,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湘南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水平。
湖南省地理位置: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省內大部分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內南北,故稱湖南。它位於108°47』-114°15』E,24°38』-30°08』N,與江西毗鄰的East阜阜和武功山、貴州雲南西部的貴州高原、重慶西北部的武陵山脈。
南陵毗鄰廣東和廣西南部和湖北北部。省界的極端位置是東部的黃連平、桂東縣,西部的九彩塘、新晃侗族自治縣,南部的古柏山、江華瑤族自治縣,北部的石門縣虎屏山。東西寬667公里,南北長774公里。
5. 國防實力的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彭德懷紀念館
彭德懷紀念館坐落於彭德懷同志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專縣烏石屬鎮,是系統地介紹彭德懷同志生平業績的傳記性專館。彭德懷紀念館控制面積30公頃,佔地面積160畝,於1996年9月16日奠基,1998年10月20日建成開館,累計投資6000餘萬元,現為副處級全民事業單位,歸口中共湘潭縣委管理。
彭德懷紀念館開館以來,始終堅持「遊客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的服務宗旨,並以其精美的陳列、恢弘的氣勢、優雅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先後榮獲98年度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二級博物館等殊榮。相繼被上海同濟大學、湖南大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湖南步步高連鎖有限公司等160餘家企事業單位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
6. 湖南省士官學校有哪幾所學校
截止2019年,士官學校如下:
1、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73年,1998年3月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隸屬空軍裝備部領導,是全軍唯一一所國民教育性質的普通高校,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主要承擔為軍隊裝備修理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
2、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兵工行業唯一一所專門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綜合性職業院校,是中央軍委和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所為陸軍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的高職學院,是全國首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和中國軍工行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3、湖南汽車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成立於1957年,位於株洲市紅旗北路,是一所由湖南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 ,2016年成為全省4所士官生定向培養高職院校之一。
4、張家界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張家界航院,坐落於山水名城湖南省張家界市,是全國僅有的兩所航空製造類高職院校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招士官定點院校職業院校。
5、湖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於2002年5月由湖南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創辦於1984年)和湖南省體育運動學校(創辦於1958年)合並升格的由湖南省體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是湖南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職業院校。
人才培養質量突出,學院定向士官生培養效果顯著,得到中央軍委、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及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等單位領導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
7. 湖南都有哪些景點
湖南著名景點復:長沙世制界之窗、長沙海底世界、周洛大峽谷、長沙石燕湖、嶽麓書院、嶽麓山、黑麋峰森林公園、馬王堆、橘子洲、瀏陽河大圍山峽谷漂流、 炎帝陵、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桃源山景區、 韶山、張家界、湘西鳳凰、岳陽樓
8. 抗戰中湖南發生的戰斗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是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把華中、華南聯成一片並進佔西南的必爭之地。中日兩國軍隊在此進行的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爭奪戰,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戰在全國抗戰中的重要地位。
抗戰全面爆發前後,湖南是重要的抗戰後方戰略基地之一
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的全面爆發,中國軍隊的作戰區域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華東一帶,湖南是靠近戰區的後方基地;由於中日兩國兩軍力量對比懸殊,中國實行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消耗戰略,需要建設湘、黔、滇、川、陝等能支持長久抗戰並最終奪取抗戰勝利的戰略後方基地。因此,從1935年開始,國民政府就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資源豐富的湖南作為抗戰後方戰略基地之一來建設。在諸多建設中,又以發展交通與開發資源最為突出。
1.大力加強交通建設。在國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先是在全省修建了連接全省城鄉的公路網路,加速修通了湘桂、湘黔、川湘等公路,使湘省公路與贛、鄂、粵、川、黔相連接。在鐵路建設方面,經過三年努力,使粵漢鐵路全線貫通後,又修建了湘黔鐵路、湘桂鐵路,並使湘省鐵路與浙贛鐵路接軌,完成了三大鐵路在湖南交軌。此外,湖南省還架設了湘鄂贛長途電話線,疏通了漢口至常德、長沙至衡陽、長沙至常德的水道。湘省公路與川、黔、桂、贛的聯網以及三大鐵路在湖南的接軌,使湖南成為進出大西南後方基地和連接抗戰前線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對支持長期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強資源開發管理。湖南有豐富的鉛、鋅、銻、鎢、煤、鐵等礦產資源,這些都是軍事工業和中國出口換匯急需的戰略物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在長沙設立銻業管理局,加強對特種礦業的管制。先後興建了湖南模範煉銻廠、湖南水口山鉛鋅礦、湘潭鋼鐵廠、湘潭電工器材廠、茶陵煤礦等廠礦,把湖南建設為抗戰的戰略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基地。同時,為了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湖南先後設立了衡郴、寶永兩個師管區和沅辰、長岳兩個預備師管區,並確定了在全省徵兵的辦法,確保為持久抗戰提供穩定的兵源。
抗戰初期,長沙是著名的抗戰「文化城」之一,湖南抗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
盧溝橋事變後,特別是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相繼失陷後,中國文化重心迅速發生了南遷和西移的變化。作為抗戰戰略後方基地的湖南也就成了抗戰文化運動的重心,長沙成為除武漢之外的又一著名「文化城」。
1.文化名人薈萃。全面抗戰爆發後,一批著名的外省籍文化人,如郭沫若、茅盾、沈鈞儒、鄒韜奮、聞一多、朱自清、曹禺等紛紛隨文化教育機關內遷或因其他原因來到長沙。他們通過演講、寫文章等對長沙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起了促進作用。同時,湘籍文化名人呂振羽、翦伯贊、田漢、張天翼、廖沫沙等人也先後從外地回到了長沙;一批原來在大學里初露頭角的湘籍大學生黎澍、李銳等也回到了長沙。他們因人熟地熟,或辦報刊,或在抗日團體和學校任職,對長沙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所起作用更大。這些文化人士與原來在長沙的文教界人士李仲融、楊榮國等人相匯合,形成了以共產黨員、進步人士為骨幹,廣泛團結愛國人士的文化隊伍。據不完全統計,抗戰初期,先後來長沙的學生和文化界人士達1500多人,有一定影響的文化人士約700多人。此外,長沙的抗戰文化運動還得到了國際友人的關切和支持,史沫特萊、鹿地亘、世界學聯代表團等先後訪問長沙。大批文化人薈萃長沙,有力地促進了湖南抗日文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2.抗日文化團體陣營強大。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推動下,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中 國青年記者學會長沙分會等文化團體紛紛建立,它們成為團結各界人士和廣大群眾的統一戰線組織。特別是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是由中共黨員、進步人士、愛國人士發起的聯系文化界最廣泛、最具影響的群眾團體。它開展了捐錢捐物、慰問傷員、救濟難民等項工作;舉辦了讀書、講演、歌詠、演戲等項活動;創辦了會刊《抗戰文化》;開辦了各類戰時培訓班,先後培訓了800多名學員,分別回到本縣發動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救亡運動。這種既立足省會又輻射全省的文化團體,在當時大後方的省市中是少見的。另外,一些原有的文化和宗教團體如長沙市基督教青年會等在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慰問傷員、舉辦講演會和音樂會等方面也作了很多實事。
3.宣傳抗日主題鮮明。在進步文人和文化團體的推動下,文化界向群眾進行以抗日救亡為核心的大宣傳、大發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高潮。由共產黨人、進步愛國人士創辦的《前進》、《民族呼聲》、《火線下》、《大眾報》、《抗戰日報》、《抗戰文化》、《中蘇》半月刊等,大力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原有的《大公報》、《國民日報》等也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戲劇、歌詠活動也盛況空前。70多個戲劇團體紛紛上演新編的救亡劇和整理改編的傳統劇,以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們的鬥志。各種以抗日為主題的遊行歌詠、街頭歌詠、電台播唱、團體合唱等聲勢浩大,深入人心。抗日的街頭詩、街頭宣傳畫、漫畫、街頭壁畫、街頭展覽等,更是遍及城鄉。
除長沙外,湖南衡陽、湘潭、邵陽、岳陽、湘西等地都程度不同地開展了抗戰文化運動,並與長沙的抗敵文化運動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共同為宣傳、動員、組織湖南人民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文化重心向大西南的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抗戰的前哨陣地,是戰斗最多、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湖南由戰略後方變為正面戰場的前哨陣地。長沙、衡陽、常德是通往西南的門戶和樞紐,被日軍視為進入西南、直搗陪都重慶的必經之地;湖南又是湘鄂兩省幾十萬部隊軍糧及湖南周邊幾個省區幾千萬人民口糧的重要來源地。同時,湖南還是日軍發動的旨在打通平漢、粵漢及湘桂鐵路線和保護此一交通線的「一號作戰」的重要戰場。因此,中日雙方均制定了以爭奪湖南為中心的戰略作戰計劃。日軍在武漢、廣東地區集結了10個師團、4個獨立旅團的兵力,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35%,使湖南處於南北夾擊之中。國民政府在以湖南為主要轄區的第九戰區部署了53個步兵師,占國民黨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大規模的絞殺戰,是相持階段戰斗最多的主戰場之一。
在湖南進行的6次會戰佔全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的1/4強,日軍先後投入兵力60餘萬人次,傷亡20多萬人。中國廣大官兵浴血奮戰,包括一批軍、師、團長在內的10餘萬官兵為國英勇捐軀,犧牲在這片熱土上。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迫使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第一次放棄攻佔地區,退守戰前原有陣地,從而粉碎了日軍迅速結束中國戰爭的夢想。長沙會戰的勝利也是在英法於歐洲戰場節節敗退、德意法西斯蹂躪歐洲大陸的形勢下取得的,西方各國認識到中國戰場的極端重要性,開始增加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盟國在中國設立了中國戰區。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確保了華中戰局數年之穩定,為湖南和西南各省贏得了發展生產、支撐全國抗戰的時間和空間,並在戰略上配合了共產黨敵後戰場的反「掃盪」、反「清鄉」斗爭,有利於敵後根據地軍民渡過難關,轉入反攻。常德會戰,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以常德為基地威脅陪都重 慶、迫使重慶政府求和的企圖,支持了湖南其他戰場,也配合了中國軍隊入緬作戰。
抗戰勝利階段,湖南是中國正面戰場反攻的起點和國民政府的洽降地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日本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制定了所謂「本土決戰」計劃。為配合這一計劃,日軍從1945年4月初,調集了8萬部隊,發動了對湖南最後一次、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以奪取中美空軍重要基地芷江機場為目的的湘西戰役。中國軍隊以雪峰山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粉碎了日軍侵佔芷江的企圖。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確定受降地點為芷江,後由於准備不足等原因,芷江由受降地變成了洽降地。從8月18日開始,中日兩國軍隊舉行了為期3天的芷江洽降,對受降范圍、接收品、日俘與日僑的遣返、南京偽政權的處理等重大問題簽署了備忘錄。
湖南人民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九一八」事變特別是「七七」事變後的艱苦卓絕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中,湖南人民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以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首先,湖南人民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是正面戰場取勝的重要原因。湖南人民先後有百餘萬人參加了偵察隊、救護隊、交通隊、宣傳隊和慰問隊,疏散人口、糧食、牲畜,搶運軍用物資,救護傷員,偵察敵情,擔任向導,構築工事等,有力地保障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其次,湖南人民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拖住和消耗了日軍大量兵力、物力和財力。湖南人民組織了數百支游擊隊和近6萬人的自衛隊,在湘中、湘北、湘南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與八路軍南下支隊的抗日活動相配合,有力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再次,湖南人民承擔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犧牲,為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戰爭期間,全省共傷亡262萬多人,其中死亡92萬餘人,重傷170餘萬人,毀房94萬多棟,毀糧4000多萬擔,損失耕牛64萬多頭。此外,湖南還每年供給壯丁26萬多人(居全國第2)、軍糧700 1000萬擔、軍布300萬匹、軍棉70000擔。8年中實征實募壯丁210多萬人(轉引自蕭棟梁、余應彬《湖南抗日戰爭史》)。此外,湖南人民還提供了大量的鎢、鉛、鋅、銻等戰略物資。湖南人民以巨大的努力和犧牲與全國人民一道換來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由此可見,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抗戰是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湖南軍民的抗戰,不僅保衛了家鄉,而且對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9. 湘潭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湘潭,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歷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湘蓮之鄉」;也是全國人民仰慕的旅遊聖地,湖南旅遊品牌「名人名山」的中心旅遊目的地。
湘潭風景秀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具有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人文特色鮮明和神秘感強等特點。全市有110多處重點旅遊資源,可分為6大種類、40種基本類型,400餘處景觀和相關資源。距市區40公里的韶山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景點有:毛澤東故居、毛澤東工作和生活過的滴水洞、毛澤東銅像廣場、毛澤東紀念館、韶峰景區、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紀念園等。
湘潭縣主要景點有首批國家3A級旅遊區彭德懷紀念館,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故居,國家級農業觀光旅遊示範點湘潭農博園等。湘鄉市主要景點有佛教勝地雲門寺、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水府旅遊度假區、韶山銀河旅遊區等。市區的昭山是湖南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另外還有關聖殿、文廟、望衡亭、秋瑾故居等名勝古跡。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中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著名的「米市」和「葯都」。湘潭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糧豬生產基地,因盛產湘蓮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湘潭是新中國重要的機電工業基地,現以形成以冶金、機電、紡織、化工、建材為主體並極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湘潭位於中國湖南省的中部,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著名軍事家彭德懷、黃公略、陳賡、譚政的故鄉,也是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的故鄉。的兩個世紀以來,她一直被史學家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有「金湘潭」的美譽。如今,經過勤勞、勇敢的湘潭人民40多年的奮斗,已經把這座千年古城建設成為了中國長江流域開放開發帶中頗具經濟實力的開放城市。為加速經濟的發展,湘潭市確立了以開放帶動推進「強工富市」實施的發展戰略,正以她良好的投資環境展示在國內外友人面前,吸引著眾多的有識之士來湘潭投資興辦企業。
山川之秀麗,土地之肥活,使湘潭一直是中國的商品糧基地和湖南省的瘦肉型牲豬基地。糧食畝產過噸糧,成為湖南省第一個小康市。因盛產湘蓮,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故湘潭又稱「蓮城」。
作為「九五」全省重點投資的地區,湘潭市委、市政府根據本市的特點,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外引內聯工作的若干規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湘潭人民勤勞朴實,是經濟技術與貿易合作的好夥伴;湘潭環境寬松,是投資者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湘潭敞開大門,真誠歡迎各界朋友、有識之士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