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建國60年來武器改革的變化
祖國,我為你驕傲
母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那麼神聖,那麼親切。我知道祖國是我們的偉大母親,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歡樂和幸福都與祖國母親的安危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我感到身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中是多麼的驕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課堂上和書本上越來越多地了解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土,有著有口皆碑的中華文化,有著飲譽海外的「四大發明」,有綿延萬里的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壯麗的北京故宮,無與倫比的蘇州園林,還有豐富的寶藏和秀麗的風光……五千年的歷史,像一首古老的詩篇,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展現著祖國母親飽經滄桑的臉和那堅強不屈的身軀。 為了祖國的光明和富強,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使祖國掙脫鐵鏈,獲得新生;又有多少愛國志士,與祖國同甘苦共命運。「國家興亡,匹夫有則」曾是先輩們的豪言壯語,面對破碎的河山,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赴後繼,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每當我看到五星紅旗升起,耳聽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時,總會感到熱血沸騰,有股發自內心的呼喊:祖國,我為你驕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麼,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五十多年裡,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真可謂一日千里。如今,改革開放為祖國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由於祖國的強大,香港和澳門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由於祖國強大,全世界水電工程規模最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才得以建成;由於祖國的強大,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得以在北京舉行;由於祖國強大,中國奧運健兒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奧運會金牌列世界第二;由於祖國強大,「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得以成功發射,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國家,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更是顯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證明了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嗎?祖國,我真為你感到無比驕傲。
早晨,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大地,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朝陽一同升起,飄揚的國旗就像母親微笑著張開雙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心中感到無比的驕傲和幸福。
今天,我們應該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的宏偉抱負,應該有為祖國富強而獻身的遠大志向,讓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吧。我要深情地說一聲:祖國,我為你驕傲!
❷ 有誰能給我概述一下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武器裝備發展歷程嗎
步兵武器裝備發展歷程
步槍作為輕武器骨幹,其裝備的廣泛性、重要性為世界各國所重視。步槍在我國尤為重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槍,但步槍卻是基本上是靠繳獲而來的,「三八大蓋」,「美式卡賓」乃至舊中國的「二四」式和漢陽造,而我軍只能少量的生產一些步槍和子彈,這段時期的裝備很繁雜,差不多裝備有十多個國家生產的步槍。
解放後,部隊實現制式化,因此國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發展兵器工業,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廠,建立了兵器工業基礎設施;設置兵器專業高等院校,培養專業人才;設置了研究機構,開展專題研究。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我國步槍得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至今,我國已經有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5.8MM槍族,表明我國步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53式7.62毫米步騎槍
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我英勇的人民志願軍剛從解放戰爭的疆場上停下來,還來不及休整、更新裝備,立刻承擔起抗美援朝的重任。為了支援朝鮮戰爭,給前方部隊提供有效的戰鬥武器,我國開始仿製蘇聯1944年式7.62毫米步馬槍。仿製定型後命名為19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簡稱53式7.62步騎槍)。該槍結構比較簡單,便於大量生產。因是非自動武器,.作戰不便,火力不足,也顯笨重,此後必然為現代自動步槍所替代。
口徑:7.62毫米
全長:1020毫米
槍管長:520毫米
全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發/分
有效射程:400米
彈匣容量:5發
56式半自動步槍
56式半自動步槍是我國按照前蘇聯7.62毫米CKC半自動卡賓槍仿製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產,裝備部隊使用達30年之久。
1956年前後我國引進了前蘇聯的全套技術資料,對我國槍械生產線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我軍具備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槍族:56式沖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機槍。班、排裝備有了很大加強,實現了班用武器彈葯通用化。
該槍族雖威力大,但系仿製品,並不完全符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如,槍刺短且剛性差,木托強度也不夠好,材料利用率低,採用含貴重金屬鎳、鉻材料較多等,槍械壽命6000發。現在它已退役,「告老還鄉」了。
56式半自動步槍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偏移式,實施單發射擊,用10發固定彈倉供彈,發射7.62毫米56式槍彈。
全槍重3.75千克,全槍長1025毫米,槍管長520毫米,4條右旋膛線,彈頭初速735米/秒,戰斗射速35~40發/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軍70年代以前裝備情況的一張照片,當時在一個步兵班中,只有班長和副班長裝備56式沖鋒槍,其他戰士裝備的步槍一般為56式半自動步槍
56式沖鋒槍
56式沖鋒槍,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沖鋒槍,近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是仿製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 1956年生產定型,研製小組的組長為趙瑞之工程師,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因此把這種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稱之為沖鋒槍,因此定型時稱之為沖鋒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製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范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文件,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槍、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
56式沖鋒槍與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沖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沖鋒槍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折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56式沖鋒槍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56式沖鋒槍系列的戰斗射速為:點射每分鍾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鍾40發。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56式沖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槍上刺刀全長1100毫米,不上刺刀長874毫米,槍管長415毫米,全槍重4.52千克,空槍重4.03千克,30發弧形彈匣供彈,發射中國56式7.62毫米普通彈、曳光彈、曳光燃燒彈和穿甲燃燒彈(簡稱7.62毫米槍彈),彈頭初速710米/秒,理論射速600發/分。
56-1式沖鋒槍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折疊槍托沖鋒槍,槍托向下折疊。56-1式沖鋒槍是56式沖鋒槍的改進型,1963年完成設計定型,隨後裝備我軍。外國報刊雜志稱其為56-1式突擊步槍(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國習慣稱為沖鋒槍(56式沖鋒槍、56-2式沖鋒槍也一樣)。此槍在56式沖鋒槍上的主要改進是採用折疊式槍托,使槍更加緊湊,便於攜帶,它和56式沖鋒槍一樣,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機構動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軍指戰員喜愛的一種沖鋒槍,現仍為我軍的制式裝備。
此槍不能上刺刀,其他結構性能與56式沖鋒槍相同。
該槍全長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槍管長415毫米,全槍重4.3千克,空槍重3.85千克,30發弧形彈匣供彈,使用的槍彈與中國7.62毫米56式沖鋒槍相同。
56-2式沖鋒槍
1980年,56-2式沖鋒槍定型, 56-2式沖鋒槍是56-1式沖鋒槍的改進型.主要改進是槍托卡榫採用了楔鐵式卡榫,可自動補償使用時的磨損間隙,能保證槍托始終是牢固配合的,有利於確保射彈的散布密集度;槍托的形狀也不同;還可安裝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沖鋒槍一樣,在各種環境下的機構動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軍指戰員喜愛的一種沖鋒槍,現仍為我軍的制式裝備。
此槍上刺刀全長1100毫米,不上刺刀長874毫米,托折長654毫米,槍管長415毫米,全槍重4.4千克,空槍重3.9千克,30發弧形彈匣供彈,使用的與中國7.62毫米56式沖鋒槍相同槍彈。
50式7.62mm沖鋒槍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軍槍械繫列除部分從蘇聯進口外,還開始自行仿製。1950年,仿照蘇聯PPSH-41"波波沙"式7.62MM沖鋒槍,生產出新中國第一種國產沖鋒槍。後經毛澤東批准命名為1950年式7.62毫米沖鋒槍,當年生產3.6萬支裝備部隊
該槍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待擊,槍管材料改為50A鋼,內膛鍍鉻,全槍多採用焊接、鉚接等一次成型工藝,配有35發彈匣或71發彈鼓,具有結構簡單、火力較猛、生產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等特點。
口徑:7.62毫米
全長:840毫米
全重:3.63千克
有效射程:250米
彈匣容量:35發
槍彈:51式手槍彈
54式沖鋒槍
1954年,我國又成功仿製了蘇聯PPS-43式沖鋒槍定型為54式。1956年停止生產。它是前蘇聯PPS-43式沖鋒槍的仿製型,該槍在機匣上刻有「626」標記。此槍與PPS-43式沖鋒槍的區別是將握把中心的「C」字標記改成「K」字標記。其結構性能與PPS-43式沖鋒槍一樣。該槍採用折疊式金屬槍托,射擊方式為連發。
全長:616毫米(折疊槍托)
全重:3.3千克
初速:500米/秒
理論射速:650發/分
有效射程:200米
彈匣容量:35發
槍彈:51式手槍彈
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支步槍,武器研製歷時3年,於1963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63式自動步槍體現了下達的戰術技術指導思想,從性能、結構、戰術用途上實現了「步沖合一」。
全槍結構體現了以步槍為主的要求,採用全長木質槍托,不要小握把,槍管前上方為上護木,帶可折伸式棱形槍刺。外形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似。借鑒了56式沖鋒槍結構。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方式與56式沖鋒槍相同。與機匣部件的聯接則採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結構方式。彈匣基本上是沖鋒槍彈匣,裝彈改為20發,並考慮設有空倉掛機,彈匣作了相關變化。
63式自動步槍把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沖鋒槍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實現了以步槍性能為主兼有沖鋒槍性能的要求,達到了提高射擊精度,保證可靠性,增強火力、減輕質量的目標。而且結構簡單、易於.作訓練,適合我軍已經非常熟悉的勤務要領。大部分構件相似或相同於56式武器,易於生產。
63式自動步槍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支步槍,深受56式武器的影響,它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為我國步槍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在我國步槍發展的歷程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以美、蘇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相繼撤換了M14、CKC、FN等半自動步槍,取而代之的是以突擊步槍為主的小口徑班用槍族,小口徑化、槍族化成為步槍發展的新潮流。63式自動步槍起步設計時,當時戰術思想特別鍾情於傳統步槍,一再強調要突出步槍性能,著重在中、遠距離上命中率高,接近距離上要敢於刺刀見紅,再適當加強火力就夠了。所以下達的戰術要求是以步槍性能為主兼有沖鋒槍性能。因而設計定型的63式自動步槍除了可以連發射擊,配裝20發槍彈的彈匣以外,幾乎與半自動步槍完全一樣。經過20多年後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勢發生了變化,戰術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認為陣地攻防戰的機會不多了,而戰爭的突然性、近戰性、猛烈性、隱蔽性增強了。所以對步兵單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機動性好、動作可靠。這時,強烈呼喚的是突擊步槍。由於63式自動步槍從一開始就有違於步槍發展的總趨勢,後來被撤裝的命運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口 徑 7.62mm
全槍長 1342mm(刺刀展開)
1033mm(刺刀折疊)
全 質 量 3. 8kg
初 速 735m/s
射 速 40r/m(單發)
60r/m(點射)
有效射程 400m
彈匣容量 20r
配用槍彈 56式7.62x39mm
63式結合了m14和G3的優點,擁有56半自動的精度和56式沖鋒槍的火力持續性。
100米上的精度為
單發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彈密集於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聲沖鋒槍
64式7.62毫米微聲沖鋒槍是我國設計製造的第一種微聲沖鋒槍,1964年設計定型。
該槍自動方式為自由槍機式,慣性閉鎖,可以單、連發射擊;該槍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槍口1.2米處聲強值不大於84分貝;夜間射擊時,距槍口50米處看不到光;白天射擊時,不會因煙霧暴露目標。
口徑:7.62毫米
全長:850毫米
630毫米(折疊槍托)
全重:3.4千克
初速:290-305米/秒
射速:60發/分(連發)
有效射程:200米
彈匣容量:20發
槍彈:64式微聲沖鋒槍彈
79式7.62毫米沖鋒槍
79式7.62毫米輕型沖鋒槍是我國設計製造的第一種輕型沖鋒槍,1979年設計定型,1983年生產定型。
79式7.62毫米輕型沖鋒槍是我軍80年代偵察兵、現今武警部隊,公安幹警的單兵自動化武器,它設計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產了近30萬支,廣泛裝備部隊,武警,公安.該槍主要以單發和點射火力殺傷200米以內敵有生目標,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精度好、近距離火力強、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該槍的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採用槍機回轉式剛性閉鎖機構,回轉式擊錘和由快慢機控制單、連發的擊發發射機構;還設有到位保險。79輕沖採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射速高達1000發/分以上,該槍發射時後坐速度11.5米/秒,後坐力較小,便於射擊,槍身短、*作靈活、反應快,較好地為特種作戰提供便利,從而彌補了手槍及步槍存在的不足。
特別是在山地、叢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戰及解救人質的戰斗中,79輕沖的戰術地位就更加明顯。彈葯:79輕型沖鋒槍使用51式7.62毫米手槍彈,79輕沖在槍托折疊與展開的情況下均可實施單、連發射擊,具有良好的射擊精度,從攜行和機動能力來講,79輕沖便於乘車或狹窄地形上使用,為武警部隊,公安幹警,特警遂行戰斗任務提供了便利條件。彈匣容量20發,槍重1.9公斤,槍長(槍托折疊)470毫米。主要裝備武警和公安部隊。
口徑:7.62毫米
全長:740毫米(槍托打開) 470毫米(槍托折疊)
槍管長:250毫米
瞄準基線長:215毫米
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理論射速:1000發/分
有效射程:200米
彈匣容量:20發
槍彈:51式手槍彈
81式7.62毫米自動步槍
81式自動步槍是70年代初設計的,1981設計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槍(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槍(折疊槍托)、81式7.62毫米輕機槍。這3種武器的主要結構相同,約有65種零部件可以互換通用。該槍族的出現,使中國的武器基本適應了當今世界一槍多用、槍族系列化、彈葯通用化的發展趨勢,極大地方便了部隊的訓練、使用和維修,既加強了戰斗分隊的戰鬥力,也為槍械互換、增強火力提供了條件。
81式槍族射擊精度好,動作可靠,質量輕,槍身短,結構簡單緊湊,.槍、攜行方便,機動性好,火力猛,壽命長,一槍多用,以及彈鼓、彈匣等多數零部件都可以在槍族各槍之間互換通用,全槍外形美觀大方。從1983年起全軍裝備,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軍目前的正式裝備。該槍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槍機回轉式閉鎖,可實施單、連發射擊,用30發彈匣供彈,彈頭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槍榴彈發射具能用空包彈發射60毫米反坦克槍榴彈,也可用實彈發射40毫米槍榴彈系列。
81槍族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輕武器界在論證、設計、研製、生產方面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81式槍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及應用,甚至外形與56式沖鋒槍也很相象。這是81式槍族的嚴重不足。不過81槍族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特別是開式彈鼓的創新發明,為步槍新的研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口徑: 7.62毫米
初速: 720米/秒
全槍長: 955毫米
全槍重: 3.4千克
有限射程: 500米
自動方式: 導氣式
發射方式: 單發、半自動
射速: 45—115發/分
供彈具容量:30發
可發射槍榴彈。
裝WJ97—3型瞄準具的81突擊步槍
87式5.8MM槍族
87式5.8MM槍族包括5.8MM步槍和5.8MM機槍。87式5.8MM槍族結構與81式7.62MM槍族基本相同,只是為適應發射5.8MM槍彈改變了某些結構設計和尺寸。
5.8MM步槍在設計定型後為了某種需要專門集中進行了一次外觀改型設計,其主要變化是槍托為「L」型,撐桿用鋁合金管,外麵包塑料,形狀特別,也很好用。上、下護蓋,握把,握把座都採用塑料件,彈匣為整體塑料結構,全槍為黑灰色,整槍外觀變化很大,獨具特色、美觀大方。機槍則沒有任何變化,與81式機槍相似。5.8彈鼓與81式彈鼓相比體積小,剛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槍族是配合我國實現小口徑化研究的產品,極具探索性和攻關性。屬於過渡性產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產,以後不再生產。
口徑: 5.8毫米
初速: 米/秒
全槍長: 945毫米
全槍重: 3.95千克
有限射程: 400米
自動方式: 導氣式
發射方式: 單發、半自動
供彈具容量:30發
可發射槍榴彈。
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
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是我國新一代的制式自動步槍,1995年設計定型,現已開始陸續裝備部隊。
該槍採用無托式結構;自動方式為導氣式,機頭回轉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塑料彈匣和75發快裝彈鼓兩種,機械瞄準裝置照門為覘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裝置。
該自動步槍能發射40毫米槍榴彈系列;並可加掛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彈發射器;還配有3倍的白光瞄準鏡和微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可在夜間弱光條件下對200米以內生動目標精確瞄準。該槍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裝卸。
95式5.8毫米槍族包括:自動步槍、班用機槍及4個配屬產品——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多功能刺刀及下掛榴彈發射器。另外還有短步槍及折疊式槍托的步槍。以自動步槍為新槍族的主體槍,其他各種槍與步槍基本結構相同,而自動機、供彈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換或通用。
95式5.8毫米槍族結構優化設計,布局合理,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使綜合性能得到明顯提高,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先進水平,顯示我國步槍的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性能特點如下:
(1)為充分發揮5.8毫米槍彈的威力,槍管有足夠長度。它採用了無托結構,縮短了全槍長度(步槍746毫米,機槍840毫米)。供彈具可通用,容彈量大,可連發射擊,具有猛烈的持續火力。
(2)全槍短、質量輕(步槍3.25千克,機槍3.95千克),機動性好,優於國外同類武器。
(3)5.8毫米槍彈後坐力小,全槍動力特性平穩,整體布局合理,射擊時持槍、瞄準舒適,震動很小,單、點精度均達到很高水平。
(4)機構動作可靠,能適應各種氣候、環境條件下作戰,全槍壽命長,優於國外同類武器。
(5)槍族內各槍基本結構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動機、供彈具等活動部件可互換,勤務使用、維修極為方便。
(6)有機械瞄準、簡易夜間瞄準裝置,還配有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能適應全天候作戰。
(7)一槍多能、一族多槍。該族步槍下掛35毫米榴彈發射器,亦可從槍口用槍彈發射槍榴彈,擴大了點面殺傷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攜帶方便,具有刺殺、砍、剪、鋸、削的功能,還可當匕首使用,擴大了步槍的戰術作用。新槍族除步槍、機槍外,還有短步槍(全槍長560毫米,全槍重2.8千克)、折疊槍托步槍,實現了一族多槍,可滿足各兵種人員的需要。
(8)廣泛採用工程塑料、硬鋁合金等新材料,對於改善全槍外貌,提高防腐能力,減輕全槍質量,簡化生產工藝都有很大好處。
(9)針對構件不同,材料採用黑色磷化、陽極氧化、全色噴塑等先進工藝以提高防腐防脫色能力,徹底解決了原56式武器抗腐蝕能力差的難題。
(10)在製造工藝上進行了改革創新,採用了精鍛槍管,熱模鍛鋁機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藝,較多地利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加工關鍵零件,保證加工精度要求,實現總裝零部件完全互換。
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技術參數:
口徑:5.8毫米
全長: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論射速:650發/分
戰斗射速:40發/分(單發)
100發/分(連發)
直射距離: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彈匣容量:30發
槍彈:87式5.8毫米步槍彈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是特種兵、基層指揮員和勤務人員的自衛戰鬥武器,其主要任務是殺傷300米內暴露的有個人防護的生動目標。該槍採用無托結構,全槍長度短,質量輕;全槍長78.7%的零部件可與QBZ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互換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的多功能膛口裝置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參數設計合理,很好地解決了槍口焰、雜訊及射擊精度等問題。該槍有光學瞄準鏡結合座,可配裝白光、微光瞄準鏡,並設有簡易夜瞄裝置,能在昏暗環境或夜間對可見目標射擊。
主要技術諸元如下:
口徑:5.8毫米
初速:790米/杪
有效射程:300米;
理論射速:609發/分(單發)
發射方式:單、連發
供彈方式:30發彈匣、50發彈鼓
全槍長:609毫米
空槍質量:2.9kg
瞄準基線長:210毫米
瞄準裝置:機械瞄具、光學瞄具
全槍壽命:6000發
使用槍彈:5.8毫米普通彈,必要時也可使用5.8毫米機槍彈及機槍彈。
79式狙擊步槍
79式狙擊步槍是前蘇聯德拉貢諾夫半自動狙擊步槍仿製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產。
該槍是邊防哨所和步兵狙擊手使用的單兵武器,主要殺傷中、遠距離上的單個重要目標,射擊精度好,有效射程遠,重量輕,機構動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學瞄準鏡,減小了瞄準誤差,提高了射擊命中率。本槍採用導氣式復進,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剛性閉鎖,擊發機構為擊錘回轉式,只能行單發射擊,具有射擊精度良好,有效射程遠,重量輕,機構動作可靠等特點。 本槍除配有弧形表尺與圓柱形準星的機械式瞄準系統外,還配有光學瞄準鏡,從而減少射擊時的誤差,提高第一發命中率。半自動射擊提高了戰斗射速,便於抓住機會,命中目標。裝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於白刃戰,還可作為剪刀和鋸使用,能剪鐵絲網和鋸鋼條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輔助工具。
該槍實施半自動射擊,戰斗射速較高。它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10發彈匣供彈,發射7.62毫米53式槍彈,
口徑: 7.62mm
初速: 830m/s
配用彈葯: 7.62x54mm
有效射程: 1000m
射速: 30發/min
全槍重:(槍自重) 3.8kg
(帶鏡,墊) 4.4kg
全槍長:帶刺刀 1368mm
不帶刺刀 1220mm
全槍寬: 170mm
全槍高: 178mm
瞄準鏡:
重量: 0.5kg
放大率: 4倍
視角: 6度
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
該槍是在79式狙擊步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從外形上看,兩者好似雙胞胎。
85式狙擊步槍的結構同79式,瞄準具、彈葯、刺刀等也與79式相同,但85式狙擊步槍的精度要優於79式和前蘇聯的德拉戈諾夫狙擊步槍。(在600米的距離上對人胸目標的殺傷概率高達80%以上,在步兵作戰通常小於400米,絕大多數在200米以內的距離上對人胸目標的殺傷概率可達95%以上。)
85式狙擊步槍使用53式普通鋼心彈,在100米距離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鋼板;15厘米厚的磚牆;45厘米厚的土層;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主要技術參數:
口徑:7.62毫米;
初速:830米/秒;
全槍重:4.4公斤;
全槍長:1220毫米;
有效射程:800米;
供彈具容量:10發。
壽命:6000發
放大倍率:4倍
出瞳距離:70毫米
85式狙擊步槍成為特警隊的精確射擊武器
KBU88式5.8mm狙擊步槍
該槍大量採用工程塑料、硬鋁合金等材料製造,同時還提高了槍身的防腐能力、減輕全槍重量、簡化了生產工藝,具有整體結構緊湊、布局合理、持槍鄶適、使用方便等優點。
該槍獨特的優點,使它具有其它槍無法比擬的可靠的戰斗性能。該槍加裝了用於支撐槍身的腳架,狙擊手可根據地形選擇打開或者折疊腳架,便於戰斗行動。正如專家評價的那樣,該槍具有便於隱蔽、發現目標快、射擊指向快、消滅目標准等諸多特點。
瞄準裝置的優劣,不僅影響武器的射擊精度,也間接關繫到戰場生存能力、人機效能的發揮,對狙擊武器來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當代輕武器的瞄準裝置正向觀、測、瞄一體化方向發展,KUB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當然不會落後。
該槍除了安裝了當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準具外,還配備多普勒變倍望遠系統,實現放大變倍。一般講,由於狙擊手執行任務地點的光線不定,所以客觀上要求配備一具體積小且重量輕、光強度夠的瞄準鏡,而瞄準鏡內的光照度與透鏡的直徑和放大倍率有關。當瞄準鏡的直徑、目標距離一定時,放大倍率越大鏡內的光照度就越弱,並且還大大縮小視場,使射手無法觀察到目標周圍的環境,而這種觀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種距離上的目標都達到鏡內光強度適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瞄準鏡可以通過距離遠近、光線明暗程度對800米以內的單個目標進行快速調節,實施晝夜精確瞄準。
KUB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瞄準鏡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準鏡內垂直方向上的7個「^」形立標即為瞄準分劃,「^」的頂點為瞄準點。100米、200米合用一個瞄準點,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個單獨的瞄準點。瞄準分劃右側的數據為射距。瞄準時根據光線強弱及射距遠近,調節變倍手輪,用相應射距段上的「^」頂點,對目標即可射擊。瞄準鏡的矯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開方向轉動護蓋,就能准確地進行矯正,十分簡單。
技術參數:
口徑: 5.8毫米
初速: 895米/秒
全槍長: 920毫米
全槍重: 4.2千克
有限射程: 800米
自動方式: 導氣式
發射方式: 單發、半自動
供彈具容量:10發
瞄準具重量:0.6千克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槍
中國新型大口徑JQ12.7毫米反器材步槍,採用可更換的標准槍機彈膛設計,可適用兩種槍彈。全世界12.7彈主要有兩類,俄制彈和美製勃郎寧彈,中國槍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它應配置不同槍機,可適應這兩種彈。該槍今後可能裝備高速脫殼彈。
中國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槍有效射程1200米,重實戰,採用手動旋轉槍機,手動強於半自動. 因為美軍實戰證明,無論什麼情況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槍,每擊發一次後,都必需花時間去重新尋找目標,因此半自動上膛,增加了槍重,對射手提高射速,沒什麼幫助。 減少槍支重量,對於身材不高大的東方人遠比半自動上膛重要,中國顯然主張極力減少槍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無用途的半自動上膛。
該槍重量輕, 在帶瞄準鏡和5發彈匣的情況下才12公斤不到,[美軍現裝備半自動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槍時重達12.9公斤,實戰證明半自動上膛重量過大,不適合單兵攜帶,中國槍採用無托設計,將彈匣置於扳機後,這有利於減少全槍長度,[美M82長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徑阻擊步槍,最關鍵的是制退裝置,中國槍採用大型的雙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槍口採用雙室制退消焰設計,更適應戰場需求,但揚塵帶來的致命缺點,要在射擊陣地地面鋪上氈子或選擇濕地射擊,在中國JQ槍的槍托上安裝有大型的有孔橡膠托墊,主要用於降低後坐力對射手的影響,這種托墊最簡單實用的緩沖裝置,擊發時槍支的後坐力會將射手肩膀和槍托之間的膠墊擠壓,多孔的膠墊會產生很大的形變,有利於吸收後坐能量,該槍除了槍機匣就是槍管,各國評價是沒有一個多餘零件的槍,中國軍隊特種兵有可能甚至已裝備此槍。
❸ 中國武器發展史能不能細說一些關於中國武器方面的東西,寫論文需要資料
兵器發展概況;中國近代兵器的發展,從產品結構上劃分,大體可分為;第一階段的兵器製造皆在晚清時期;至19世紀末期,1891年江南製造局研製出快利步;第二階段國內歷經新舊軍閥割據、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北洋政府時期,由於軍閥戰爭,各派軍閥競相發展武器;自1928年國民政府宣告統一至1937年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部分兵工廠西遷,被迫進行戰時生產;
中國近代兵器的發展,從產品結構上劃分,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製造帶有火帽擊發機構的前裝槍炮到早期後裝線膛槍炮(即早期後膛槍炮)。此時製造的後膛步槍為單發槍,後膛炮為架退炮。所用發射葯和炸葯皆為黑火葯或栗色火葯,炮彈為具有簡單引信的榴彈(開花子)、穿甲爆破彈(鋼質子)及穿甲彈(實心子)。第二階段系步槍發展為連發(連續供彈)槍,並開始製造輕重機槍,火炮己發展為管退炮.發射葯為無煙葯,炮彈為已具有較復雜保險裝置引信的榴彈、榴霰彈、破甲彈,所裝炸葯為各種猛炸葯。第一階段約從19世紀60年代初至19世紀90年代末,前後約40年;第二階段從19世紀90年代初至1949年,約60年,其中前10年為兩個階段的重疊交叉時間。
第一階段的兵器製造皆在晚清時期。清政府不惜耗費巨資,先從國外購買洋槍、洋炮,繼而購買設備、引進技術、建廠籌造,前後共創辦42個局、廠。最初生產各式前裝滑膛和線膛步槍、馬槍、抬槍、炸炮(沖天炮)、阿姆斯特朗式重型要塞炮及彈葯、地雷、水雷等,然後發展為生產林明敦邊針、林明敦中針、馬梯尼亨利、1871年式毛瑟等早期後膛單發步槍和阿姆斯特朗、克虜伯、克魯森等後膛要塞炮、過山炮。這一時期,所建工廠大多為生產槍、炮、彈、葯的綜合性工廠,但缺乏正規工藝,生產技術也比較落後。
至19世紀末期,1891年江南製造局研製出快利步槍,1895年湖北槍炮廠開始製造漢陽式(即1888年式毛瑟)步槍,1892年江南製造局製造阿式管退船台快炮,1905年該局又開始製造克虜伯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使中國兵器發展逐漸進入一個新階段。
第二階段國內歷經新舊軍閥割據、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第三次國內戰爭等幾個時期,又受國外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在不同時期,兵器製造的品種和發展重點各有側重,在武器的品種構成上有很大變化。
北洋政府時期,由於軍閥戰爭,各派軍閥競相發展武器。這時作戰形式由固守城池的陣地戰開始向運動戰轉變.在兵器的技術結構上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和發明的部分新型兵器,開始引入國內製造,除普遍製造連發槍外,開始大量製造各種輕重機槍、沖鋒槍、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手榴彈、航空炸彈等。火葯中的無煙葯也得到較快的發展。這個時期的兵器品種增多,產量增大,其產品總體技術水平大體接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稍後時期的水平。
自1928年國民政府宣告統一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國民政府對所轄兵工廠進行了整頓和調整,開始向生產專業化方向發展。這一時期,兵器的品種變化不大,但型制有所改變。如步槍發展為中正式步槍(仿1924年式毛瑟槍),輕機槍逐步統一為捷克式輕機槍,重機槍逐步採用馬克沁式重機槍,迫擊炮及彈由英式改為法式。同時陸續開始了防化器材、化學戰劑和軍用光學儀器的籌備製造,並擬定了全國兵器發展規劃,統一了部分兵器的制式,其發展規劃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未能實現。這一時期,東三省兵工廠被日軍侵佔,上海兵工廠撤銷,給中國兵器工業的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部分兵工廠西遷,被迫進行戰時生產。這一時期,針對當時作戰特點和生產條件,大大發展了適於山地作戰且原材料大部可以自給的各種輕型兵器,包括步槍、輕重機槍、中小口徑迫擊炮、戰防炮、手榴彈、槍榴彈、擲榴彈、地雷(甲雷)、炸葯包等;
而重型兵器生產因設備和材料缺乏,基本上陷於停頓或半停頓狀態。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對原有的兵工廠進行了調整和遷並,並接收了日偽的兵器生產單位,進行整頓和改建,兵器製造能力相對集中,重新開始了重型兵器的生產,一部分是抗戰前產品,一部分是對接收的日式兵器進行仿製、配套和加工。為發動內戰,除繼續加緊製造迫擊炮、手榴彈、步機槍外,還進行了M3A1式沖鋒槍、57無坐力炮、2.36英寸M6A3和M6A5型火箭發射筒等輕型兵器的仿製,這也是中國近代最後研製或製造的幾種較新式的兵器。
以下就槍械、火炮、彈葯、火炸葯、防化器材、軍用光學器材等各類兵器的主要品種、結構、性能和工藝發展情況,擇要進行介紹。
一、槍械
中國近代時期的槍械,包括各種步槍、抬槍、機槍、沖鋒槍、手槍、信號槍及槍榴彈發射器等。其中步槍又包括普通步槍和馬槍,機槍包括重機槍和輕機槍。
(一)步槍
步槍按其外形尺寸、重量和使用方式又分為普通步槍和馬槍。兩者結構基本相同,但馬槍較短、較輕,適於騎兵使用,又稱騎槍。另有一種抬槍,其結構原理同步槍,需兩人共抬,故名抬槍,其所用彈葯與步槍有所區別,射程更遠。
步槍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前裝槍和後膛單發槍為主;第二階段為後膛連發槍。但兩個階段有所交叉。近代以前已製造有前裝槍,但系採用手工製造的火繩槍。自19世紀50年代後,西方國家的新式槍械大量進入中國,到60年代初期,輸入的槍械已有各種用火帽發火的前裝槍和後膛單發槍。在第一階段開始大量製造的是各種前裝滑膛槍及前裝線膛單發槍(亦稱前裝來復槍),同時部分局、廠也開始製造各種後膛單發槍。晚清時期,製造槍械的局、廠達21個,其中生產後膛單發槍的有江南、金陵、天津、廣東、四川等機器局及湖北槍炮廠等11個局、廠。自1891年江南製造局研製出快利步槍和1895年湖北槍炮廠試製成功1888年式毛瑟槍後,便開始進入後膛連發槍的製造階段。主要以仿製各式毛瑟槍為主,最初稱漢陽式步槍,最後發展為中正式步槍。從晚清至1949年製造後膛連發槍的局、廠先後有23個。晚清和北洋政府時期,生產較為分散,抗日戰爭
爆發後,經過搬遷、合並和新建,生產工廠只有10個。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進一步調整,主要生產廠是第二十一工廠,最高年產量達10萬支(1947年),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近代時期,共生產各式步槍(合馬槍、抬槍)約280萬支。其發展過程如下:
1.前裝槍及後膛單發槍
此處所說的前裝槍即前裝火帽槍,以別於中國古代的前裝火繩槍。前裝火繩槍是用火繩發火的前裝滑膛槍,而前裝火帽槍則是將其火繩改為火帽擊發機構。該機構為一錐形發火嘴,嘴內裝引火葯連通槍管內發射葯:嘴上置銅火帽,另有一鳥頭形打火錘。扣動扳機,打火錘在簧力的作用下擊發火帽,點燃引火葯及發射葯。此機構先系英人在1807年發明,以後西歐各國相繼採用,19世紀60年代傳入中國。早期建立的一些機器局、廠,大都生產過此種前裝槍。
前裝槍又分為前裝滑膛槍及前裝線膛槍兩種。前裝滑膛槍,槍管內無膛線,一般採用散裝黑葯、群子,結構簡單,製作方便,此種槍早期建立的機器局製造較多,主要有西安、蘭州、山東、山西、四川等機器局。
前裝線膛槍則在槍管內刻有膛線,槍彈為獨個鉛子。鉛子形狀有多種,一般為長形擴張式,底部中空,呈圓錐形,裝有鐵塞或木塞,借火葯燃氣壓力使鉛子圓柱部壓入膛線而起密封作用。其射擊精度和侵徹力較前膛滑膛槍為高。江南製造局於1857年最先仿造英、法、德等國的前膛來復步槍和馬槍。其中所制德國前膛來復槍,口徑11毫米,初速45.7米/秒,射程457米,有帶表尺的瞄準裝置及刺刀等物,結構較復雜。其後天津、吉林、雲南、陝西等機器局也開始製造。
前裝槍由於彈葯須從槍口裝入,裝填速度較慢,射擊精度較差,性能落後。後逐漸被後膛槍所代替。
後膛槍的仿製,開始時間較早。江南製造局在1867年仿製前裝線膛槍的同時,即已開始仿製美國林明敦邊針槍,以後山東、天津、四川機器局也陸續仿製馬梯尼亨利、斯乃德、黎意等後膛槍。這些槍均系黑葯、鉛彈單發槍,所用槍彈為葯筒、黑葯、底火、彈頭結合在一起的定裝式黑葯鉛彈,從槍管後膛裝入。槍身有擊針擊發式的閉鎖機構,槍彈裝入後進行閉鎖,扣動扳機擊發,火葯氣體不能外泄,增大了彈丸的能量和初速。供彈方式皆為單發裝填。射擊精度、射程及射速均優於前裝槍。
後膛單發槍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是:
(1)林明敦邊針槍,此槍系美國1866年裝備部隊用槍,口徑13毫米,槍重4.2公斤,射程100~1000碼①,閉鎖方式為滾動閉鎖。該槍僅江南製造局製造,1867~1883年共生產步槍2.5萬余支、馬槍717支。
(2)0.57英寸②斯乃德槍。此槍為美國人斯乃德發明,1867年英國採用。系在恩飛耳德前裝槍的基礎上改進而得,結構簡單,口徑14.66毫米,槍全長1397毫米,槍管長990毫米,槍重4.4公斤,初速366米/秒,表尺射程800碼,射速可達18發/分。天津機器局於1874年仿製時曾向英商購買閉鎖裝置數千具,將舊有的思飛耳德前裝槍改為後裝斯乃德槍,以提高性能,節約開支。四川機器局1887年也曾仿造此槍,但未投產。
(3)0.45英寸馬梯尼亨利槍。此槍口徑為11.43毫米,槍管長843毫米,槍重4.1公斤,初速412米/秒,閉鎖方式為起落式閉鎖。該槍1871年英國正式採用,山東機器局於1876年由曾昭吉自造機器,照式仿製,不到兩月,即造出120餘支,質量與英式相當。其後四川機器局亦有製造,1896~1901年共製造3975支。
(4)林明敦中針槍。此槍口徑10毫米,槍長1321毫米,槍重4.34公斤、射程300~1200碼。閉鎖方式在原滾動閉鎖方式下改進其組合彈膛和閉鎖機構,使它變得更簡單、更確切。該槍自1884-1890年在江南製造局製造,後因產生走火疵病,乃停造。積存1萬支,無人領用。後在原槍機簧後,添置活蓋,克服了走火疵病,仍可使用。該槍除江南製造局外,四川、天津等機器局也曾製造。
①1碼=0.9144米
②1英寸=2.54厘米
(5)黎意槍。此槍系美國人詹姆斯?帕里?黎意設計,是在原設計連發槍的基礎上去掉彈倉的單發步槍,口徑11毫米,槍全長1340毫米,槍重4.1公斤,射程100~1200碼。江南製造局最初於1883~1885年仿造36支,繼後,由於林明敦中針槍因質量問題停產,乃於1890~1892年問又重新製造黎意槍,共造1720支。
(6)1871年式毛瑟槍。此槍系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專家被得?保爾?毛瑟於1866年發明,1871年為德軍正式採用。槍口徑為11毫米,槍長1292毫米,槍管長852毫米,槍重4.54公斤,射程300~1600碼(另有一種馬槍,槍長953毫米,槍管長648毫米.槍重3.2公斤,射程200一1100碼),採用槍機旋轉閉鎖機構,閉鎖突榫位於機頭部位、閉鎖時突榫支撐在節套前端的閉鎖槽內,左右對稱,受力均勻。由於其閉鎖與擊發機構平穩可靠,在近代步槍中得到廣泛運用。除江南製造局1883年試造12支外,四川、河南、廣東、廣西等機器局曾先後生產。四川機器局於1905~1910年生產5386支。
除上述各種步、馬槍外,當時還生產抬槍。抬槍亦分前裝滑膛、前裝線膛及後裝線膛等三類,其結構原理與同類的步、馬槍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裝葯量、威力、後坐力等比步、馬槍為大。
19世紀60年代以前生產的抬槍為前裝滑膛、散裝黑葯、火繩點火,60年代後,也開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國製造各種類型有擊發機構的前裝和後裝抬槍。至1905年,製造的單位有江南、金陵、四川、天津、河南、山西、湖南、福建、陝西、雲南、蘭州、廣東、吉林等機器局和湖北槍炮廠。製造的品種有各種規格的前裝滑膛和線膛抬槍及林明敦邊針、黎意、毛瑟、7響和五子等後膛抬槍。其中,除金陵、四川、北洋、湖南4個機器局的總產量分別皆在1000支以上外,其餘各局產量僅數支到數百支。四川機器局從1896~1903年共造有蜀利、毛瑟抬槍5257支,是製造抬槍最多的局。
由於抬槍品種繁雜,其諸元相差很大,如江南製造局造邊針後膛抬槍,口徑15.9毫米,槍全長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鉛子重231克;山西機器局造抬槍口徑25毫米,槍長2200毫米,湖南機器局造抬槍,全長2032毫米,鉛子全重52.2克,陝西機器局造拾槍,口徑41.3毫米,槍長1588毫米,凈重14.14公斤。
在中國,後膛槍代替前裝槍的過程極其緩慢。從1867~1908年的41年間,許多機器局對前裝槍和後膛槍都輪番進行生產。前裝槍沒有被後膛槍及時取代,主要原因是由於清政府財政困難、製造槍械的設備、材料及技術人員缺乏,因而嚴重地限制了兵器的發展和更新換代。李鴻章在1878年7月31日(光緒四年七月初二)的奏摺中曾談到:後膛槍雖較前裝槍精度高,射程遠,但前裝彈葯製造較易,而後膛槍彈必須造以機器,耗費既巨,且又一時不能奏效。為保存實力計,除已操練後膛槍者外,平時操練應用前裝槍。近來所購新槍2萬余支,費款數十餘萬,用心十餘年,始得如此。新槍只可存放.以應臨時事變。槍彈乃槍之命脈,但後膛槍彈製造復雜而費用大,遇有戰事,十年之蓄,不夠數月之需。因此在當時的條件下,許多地方為應付眼前需要,仍繼續製造前裝槍和後膛單發槍,直到民國初期才基本停造。
這一時期.中國槍械製造所需的主要設備和材料,大都購自外國。機件加工除一般車、銑、鑽、刨、插等方法外,型面槍件採用自由鍛造法制出坯件,然後鉗工劃線、機械加工後修銼成型。槍管膛線加工用扁鑽和挖刀先加工出內膛,再在專用拔來復線機上,固定槍管.用一單刃刀具隨與來復線相同之靠模板旋轉拉出來復線。槍管採用手工校直,槍托加工.除粗坯用機器外,其他用一般木工工具手工成型。淬火採用碳化法,表面處理採用琺藍法。因此.加工效率很低,質量較差,而且零件不能互換。
2.後膛連發槍
後膛連發槍(即後膛連續供彈步槍),是在後裝單發槍的基礎上增設一個能容若干發槍彈的彈倉的槍,可以連續供彈。每分鍾可發射槍彈10~12發,較單發槍先進。中國製造該種槍始於1891年江南製造局製成的快利步槍。湖北槍炮廠於1893年開始仿製1888年式毛瑟槍,1895年投產稱漢陽式步槍。1907年廣東軍械製造總廠仿1904年式毛瑟槍,製成1907年式步槍。1924年東三省兵工廠仿1898年式毛瑟槍,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仿日38式6.5毫米步槍。1935年鞏縣兵工廠仿1924年式毛瑟槍製成中正式步槍。這些槍是中國近代生產最有影響的6種後膛連發步槍。其中漢陽槍流傳最廣,製造的工廠最多、時間最長,從1895~1946年52年間,8個廠總產量為100餘萬支,個別廠製造到1948年。1935年中正式步槍被定為制式步槍後,多數工廠生產此槍,其中.第二十一工廠生產工藝較正規,產品質量較高.生產數量也最多,1944~1949年共生產42.6萬余支。各局、廠在仿製這些槍支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進。除以上幾種步槍外,1905年漢陽、上海兩局、廠還分別研究成功數種自動步槍,但末投入生產。
在連發槍的發展過程中,歷屆政府曾多次研究討論制式口徑。在1903年,代理兩江總督張之洞會同直隸總督袁世凱,提出參照日本、英國小口徑槍,擬定全國步槍口徑為6.5毫米,政務處同意該項意見。後陸軍部復議仿德國陸軍的編制和裝備,以德國代行設計的口徑6.8毫米1904年式毛瑟槍為制式。該槍於1907年試成,故又稱1907年式步槍或光緒三十三年式步槍。1912年廣東兵工廠提高其精度,定名為元年式步槍①。1913年北洋政府陸軍部重新規定步、馬槍口徑為7.9毫米,1915年陸軍部軍械司又復提出步槍制式定為元年式,口徑為6.8毫米,認為該口徑的步槍和槍彈於中國「人民體格,尤為相宜」。但由於當時軍閥割據、南北對峙,未能實現。1919年廣東及四川兵工廠先後將元年式步槍口徑改為7.9毫米。因7.9毫米槍彈威力大,殺傷力強,當時引進的步機槍大多為7.9毫米,為便於槍彈通用,乃逐漸轉向7.9毫米口徑,稱為元年式7.9毫米步槍。1928年兵工署統轄全國兵工廠後,重新探討兵器制式化問題。1934年12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兵器制式化會議,議定步槍採用德國1924年短式毛瑟步槍為制式步槍(口徑7.9毫米)。1935年鞏縣兵工廠首先仿製成功,定名為24年式步槍,又稱中正式步槍,1940年後,經第二十一工廠參照德國圖紙,改進機床,設計製造工藝、工裝,至1943年10月正式投入生產,一直生產至1949年。
①民國時期試製成功的兵器,多以產品定型的年份命名,如元年式步槍,即民國元年試制定型,但亦有個別產品以正式投產的年份命名的。
(1)快利步槍
快利步槍,是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種連發槍。1890年,兩江總督李鴻章因見江南製造局所造槍支均是舊式,仿造英國南夏槍亦不適用,乃「飭令專就曼利夏、新毛瑟兩式講求仿造。」②同年,江南製造局在購得各國樣槍後,先後仿造了奧地利曼利夏和英國新利樣槍。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行業資料、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專業論文、應用寫作文書、中國近代兵器發展史57等內容。
❹ 新中國60年代的軍事科技是
軍事科技上:復核彈爆炸成制功、火箭衛星上天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精神風貌。 50年繼往開來,忠誠地護衛著共和國 如今中國軍事實力明顯提高,可望充分展示國力,尤其是最新的軍事裝備。 2009年,新中國步入發展的第三個30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❺ 抗日時期中國的武器
1912年9月中國軍隊一個炮兵連是6門75毫米火炮,日本是炮兵中隊是4門75毫米火炮,中國軍隊炮兵營是18門火炮,日本炮兵大隊是12門火炮,中國師直屬炮兵團是54門火炮,日本師團直屬炮兵聯隊是36門火炮,日本在一戰時師團是不配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單獨編屬為野戰重炮兵大隊聯隊配屬軍一級任務作戰,在1931年後日本部分常備師團從炮兵聯隊中抽出12門75毫米火炮換成12門105毫米榴彈炮,我國當時除原禁衛軍有一個150榴彈炮營,18門150野戰榴彈重炮,1912年後劃開劃入其他部隊,我國當時其他部隊是不配備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不需要,我國上海兵工廠可以生產各種口徑火炮,包括120毫米速射炮305毫米岸防炮等各種口徑重炮,岸防炮進行拆卸或稍加改造就可以變成野戰攻堅重炮,太重,有鐵路運輸好些,除非有大的攻堅戰役會特別運來,我國在1920年前中央直轄的各野戰師火炮是滿編的,部分地方師旅有些不滿編,這一方面基於我們的火炮生產能力,上海兵工廠漢陽兵工廠要多少火炮要什麼火炮都能生產出來,關鍵是要付得起錢,漢陽兵工廠試制120榴彈炮成功,遠程火炮,後沒大規模生產,因為軍隊不需要,不要嫌自己造的差,老,能用就行,能將炮彈射向敵人就是好炮,造的差可以改進,後來沈陽兵工廠和有一台國產子彈機起家的太原兵工廠也可以生產各種口徑火炮,1912年到1928年中國建立起了大中小教育體系,師范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教育。我們是背了比較多的外債的,在中國滅亡清國時,為阻止各國聯合起來干涉中國滅亡清國,我們暫時答應繼續償還清國的賠款,我們滅了清國為他們報了仇竟然還要求我們還,應該還過來,部分滿洲貴族想換皇帝,認為以載湉的名義一宣戰,外國就不讓載湉幹了,為這還偽造外交文件給葉赫那拉,煽動義和團鬧事,沒有部分滿洲貴族的支持義和團能在清國統治的核心地區京畿鬧得起來,那裡有十餘萬清國部隊,他們要是能鬧得起來,那比他們組織更強戰鬥力更強的捻軍太平軍不早打進清國京師了,滿洲人要承擔主要責任,1912年後我們借了筆外債,辛亥之役時南方漢人大量擴軍,之後他們找中央要錢裁軍,中央借錢給他們裁軍。經過努力到1915年我們實現了財政收入平衡,財政盈餘兩千萬元。1928年後到1928年我國開始編組105及其以上口徑火炮為獨立炮兵營炮兵團,或配屬軍級作戰,部分師也有配備,並組建擁有各種口徑火炮的炮兵旅。國民黨不懂經濟,能力低,輕視工業軍事工業,原有的工業軍事工業不說發展還被他大量敗掉,造不如買,外國的又好又便宜,不知道發展本國工業軍事工業的重要性。一個小數據,1921年,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實習廠從上海高昌廟所設的陸軍部國營軍器工廠(可以生產各種機床)訂購子彈機一套,日產子彈1萬發。後經太原育才機器廠仿造了子彈機,產量翻了一番,日產2萬發。另可以製造六五步槍、七九步槍和沖鋒槍的子彈。1928年後中國還能不能生產子彈機就不知道了。國民黨不知道組織恢復生產,每年都要從外國借口數億銀元的鋼鐵,1912年到1928年中國對漢陽鐵廠進行了擴建,新建了一座4號250噸煉鐵爐7號30噸煉鋼爐,新建大冶鐵廠兩座450噸煉鐵爐,龍煙鐵廠一座250噸煉鐵爐,六河溝鐵廠10噸煉鐵爐以及上海和興鋼鐵廠陽泉鐵廠,這些鋼鐵廠鋼和鐵總量加起來能達到80萬噸。國民黨嫌自己造的鋼差。
❻ 五六十年代有哪些海軍裝備
「鞍山」號驅逐艦1955一1958年,上海滬東造船廠和廣州黃浦造船廠裝配建造了4艘蘇式「里加」級火炮護衛艦,代號01型,西方稱為「成都」級火炮護衛艦。這是一種對海攻擊力較強,具有一定反潛與防空能力的近海輕型水面戰艦,標准排水量1200噸,動力為兩台蒸汽輪機,最高航速28節,配備有100毫米單管主炮3門,37毫米雙管艦炮兩門,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套以及24管火箭式深彈發射器。
1954年6月24日,海軍獨立潛艇大隊接收了2艘蘇聯M級老式小型潛艇,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7月,又接收了2艘蘇聯「斯大林」級(c級)中型潛艇,命名為「國防2l號」和「國防22號」,並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1953年6月4日,我國和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蘇聯向我國有償轉讓w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我國船廠裝配製造,並派專家來華指導。1956年3月26日,我國裝配製造的第一艘w級潛艇下水,1957年10月驗收入列。
在蘇聯的幫助下,20世紀50年代,我國海軍共從蘇聯實際購得艦艇137艘(成品42艘、半成品95艘),並獲得部分護衛艦、掃雷艦、魚雷快艇、潛艇、獵潛艇等艦艇的技術圖紙資料和材料設備,海軍武器裝備初步形成較完整的體系,並具備了一定規模。
20世紀60年代,我國海軍武器裝備的仿製能力明顯增強,很多蘇制裝備逐步實現了國產化並進入大批量建造中,海軍裝備已不再是初創時期的「萬國牌」。1963年8月,我國仿製的第一艘R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下水,1965年9月驗收入列,代號033型。我國仿製的第一艘G級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於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人列,代號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設備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潛艇交付海軍潛艇部隊使用。65型(國外稱「江南」級)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火炮護衛艦,於1962年底下達任務,1966年8月首艦交付,滿載排水量1700噸,但是武器系統只有火炮和反潛火箭深彈,與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已經落後。在驅逐艦方面,雖然60年代初就已經提出研發計劃,但由於經濟和技術原因以及文革的影響,並未得到落實。
❼ 中國60年代的導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抄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後,美國和台灣當局急於獲取這方面的情報,頻繁派遣U-2飛機竄飛大陸西部地區實施偵察。1965年1月10日,國民黨空軍出動U-2飛機1架,於19時56分由山東海陽入陸,高度2萬米,經黃驊、大同飛向包頭。隱蔽設伏在包頭市附近的地空導彈第1營發射3枚導彈,使U-2飛機上的預警裝置和干擾系統未及使用即被擊落。這是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第一次夜間擊落該型飛機。1967年9月8日,台灣U-2型飛機1架進入浙江嘉興地區偵察,被設伏在該地的地空導彈第14營用國產紅旗2號地空導彈擊落。至此,人民解放軍先後擊落台灣U-2飛機5架。1968年後,台灣國民黨空軍完全停止了對大陸的竄擾活動。
❽ 二戰時中國武器
陸軍:
步槍:
漢陽式:仿德國1888年式毛瑟步槍,1895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1944年停產。
中正式:仿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1935年在鞏縣兵工廠開始生產。
仿日本38式:1928年太原兵工廠仿製。
77式:仿中正式步槍,外形略有不同。
輕機槍:
抗戰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有兩種:仿瑞士啟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重機槍:
24式重機槍:仿德國MG08馬克沁式重機槍。
30節重機槍:仿美國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
擲彈筒:
27式擲彈筒:日本大正10年式擲彈筒改進版。
槍榴筒:
28式槍榴筒和28式槍榴彈。
迫擊炮:
29式150迫擊炮,31式60毫米迫擊炮,33式120毫米迫炮。
山野炮和榴彈炮:
抗戰爆發前國民黨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山野炮和榴彈炮,不過產量很少,抗戰爆發後由於鋼材短缺,乾脆放棄了山野炮和榴彈炮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需要材料較少的迫擊炮。
戰防炮和高射炮:
30式37毫米戰防炮:仿德國37毫米戰防炮。
20毫米高射炮。
空軍:
抗戰爆發前夕,中國空軍有大約600架飛機,但是除去沒有作戰能力的各類教練機、運輸機(含淘汰的戰斗機、轟炸機),以及老舊不堪和質量不過關(多為義大利貨)的機型外,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飛機(含偵察機)僅有271架!
空軍主要機型:美製霍克-3戰斗機,美製波音281和248/P-26戰斗機,意制菲亞特/CR.32戰斗機,美製霍克-2戰斗機,意制布瑞達-27/Ba.27戰斗機,美製道格拉斯式/B-18轟炸機,美製諾斯羅普2E轟炸機,美製A-17A攻擊機,美製馬丁式/B-10轟炸機,德制亨格爾式/HE-111轟炸機,美製雪萊克/A-12攻擊機,美製可塞式/V-65C偵察機。
海軍:
沒多少可說的,實力太弱,中國海軍艦艇總排水量為6.8萬噸,相當於日本海軍的5%。僅擁有輕巡洋艦以下的各種艦艇,而且新舊不一,武器裝備落後,最好的海圻號巡洋艦也只有4300噸,而且是近40年艦齡的高齡艦。
❾ 60年代我軍裝備
為了滿足在特殊環境下作戰,以及重武器的操作人員對自衛武器的需要,自1950年代,專一些國家屬開始研製並推出威力介於沖鋒槍和手槍之間的短小輕便的微型/輕型沖鋒槍,典型產品包括捷克Vz61微型沖鋒槍、波蘭Wz63輕型沖鋒槍、美國英格拉姆M10微型沖鋒槍、以色列烏齊沖鋒槍等。受此影響,我國於1960年代初也設計生產了64式微聲沖鋒槍,主要用於裝備偵察兵、傘兵及其他特種部隊,但其不適合一般部隊裝備。於是,在1970年代又研製了79式輕型沖鋒槍,但由於79式輕型沖鋒槍採用的是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所以存在著結構復雜、理論射速高、工藝性差等一些問題。在對其改進的基礎上誕生了後來的85式輕型沖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