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和俄羅斯軍火出口的特點.
美國也抄會出售的。只不襲過他只是想他得力而又信任萬分的盟友作為出售對象。比如說日本的F15生產線,以色列F16生產線。但是有一點,美國不是像蘇(俄)那樣為了出口換匯而大量出口軍火,其根本還是要維護本國利益,防止他國超越自己,以便自身成為世界警察,所以像導彈這種高端武器技術一般不會出口他國。或許有,也是秘密進行的。畢竟美蘇(俄)的出口武器目的不同,舉個現實中的例子吧,AK47和RPG火箭在全球泛濫你就知道啦!!!
❷ 談談世界軍火貿易
最近,據一家權威的國際研究機構統計,2000年全球公開的軍火貿易總額比上一年增長8%,是連續第三年增長,達到了創紀錄的369億美元。另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透露,目前全世界秘密的軍火交易額,可能已達到100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著實令國際社會震驚。
與前些年比較,近幾年的世界軍火交易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種類繁多。從小型火器到重型火器,從陸地、海上兵器到空中兵器,從普通兵器到高技術兵器,從硬殺傷裝備到軟殺傷裝備,應有盡有。還有少數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得令人生畏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千方百計地從秘密軍火商手中購買各種原料和武器部件,前不久俄羅斯軍方已公開承認,俄羅斯丟失的核彈頭已達十幾個之多。據觀察家分析,這些核彈頭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秘密交易的物流之中,同時不排除有的核彈頭已被個別國家或組織所獲得。第二,性能先進。過去有很長一個歷史時期,主要的武器輸出國恪守「只賣本國過時、淘汰武器」的原則,因而世界軍火市場都是些二三流的武器裝備,甚至到了六七十年代,早遭淘汰的二戰中的一些重火器,仍然能找到買家。現在不同了。發達國家軍隊列裝的主戰兵器,包括最先進的戰機、戰船、坦克、防空導彈等等,都可以在公開的軍火交易中買到(被主要的武器輸出國列入禁購名單的國家除外)。有的武器輸出國為了賺取更多的硬通貨以盡快重整自己的軍備,甚至將自己軍隊尚未正式裝備的一些主戰武器賣給了心急火燎的買主。有軍事專家指出,高技術武器裝備已成為目前軍火交易的主體,「市場導向作用更加明顯,『市場需要什麼,就研製生產什麼,就供應什麼』,已成為原則」。第三,武器輸出國競爭激烈。隨著武器輸出國的增加,也隨著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武器研製、生產周期的縮短,導致了世界軍火交易的競爭十分激烈。為了爭得先機之利,武器輸出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來爭取買主。比如交易形式日趨靈活,常用的有:易貨貿易,聯合生產,改進舊裝備,設立培訓中心,轉讓武器生產技術,補償貿易,提供政府信貸擔保等等。有的貿易還使用賒賬或先試用後付款的形式。競爭的核心是打價格戰。為了搶占國際軍火市場的份額,俄羅斯大力推銷物美價廉的先進軍火。美國M1系列坦克,單價為300萬美元;俄羅斯相同檔次的T—72坦克,單價僅180萬美元。而比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命中率更高的俄羅斯C—300防空導彈系統,單套售價僅是「愛國者」的一半。不過,由於美國軍火工業力量雄厚,軍火種類齊全,性能穩定,因此美國一直占據著世界軍火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最近10年,美國軍火交易額佔全球40%的份額;2000年為186億美元,突破了全球50%的份額。第四,發展中國家成為買家主體。2000年,發展中國家總共購買了254億美元的軍火,佔全球年交易額的68.8%。其中的九成軍火是購自美國、俄羅斯和法國。這些發展中國家,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世界最大的軍火購入市場在亞洲。據統計,世界上最大的10個武器進口國(地區)主要集中在亞洲。10年間,亞洲地區共進口了1500億美元的軍火,占同期全球軍火貿易總額的65%。中東又是亞洲也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購入市場。10年中,該地區共購進總額達700多億美元的軍火,占同期世界軍火貿易總額的30%左右,占同期亞洲軍火購入總額的近47%。
❸ 中國武器發展情況
近年來,隨著國際戰略形勢和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加快,參加國日益增多,有效性增強,在國際事務和各國安全戰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已成為國際政治和軍事斗爭的熱點。它不僅是大國之間調整關系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影響各國主權、安全和國際地位的重大戰略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與重視。國際軍控與裁軍領域既有合作和妥協,又存在尖銳的矛盾和斗爭,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發展走向。
一、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竭力推動下,國際軍控與裁軍務實性增強,進程加快,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並將繼續保持發展的勢頭,成為推動世界形勢持續緩和的重要因素。
冷戰時期,美蘇雙方在軍控與裁軍問題上大搞「方案戰」、「宣傳戰」,實際進展甚微。冷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迫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義務,減弱與其競爭的能力,保持西方國家的軍事優勢,竭力推動軍控與裁軍進程。特別是美國希望以此凍結對其他核國家的核優勢,防止所謂的「危險國家」發展或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確保其世界核霸主和第一軍事強國地位。俄羅斯盡管在軍事力量特別是在核武器方面與美有差距,但為避免進一步擴大與美的差距,防止獨聯體國家的核擴散,也積極支持美等西方國家的軍控與裁軍主張。而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在自己無望發展和獲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況下,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對加強國際和地區不擴散機制、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全面禁止核試驗等持支持和肯定態度。正是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竭力推動,以及其他國家的積極支持,致使軍控與裁軍參加國日益普遍,且越來越務實,進程加快。美俄雙邊核裁軍已有實質性進展,達成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兩個核大國的戰略導彈已開始削減。雙方同意,在美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生效後,立即就「第三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開始談判,在2007年12月31日前將各自的戰略核彈頭削減到2000—2500枚。在國際多邊裁軍領域,《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於1995年無限期延長:1996年9月,
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於1997 年4 月生效;
1997年12月,121個國家代表簽署了《關於禁止使用、儲存、
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在常規裁軍方面,歐洲多數國家按照《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已基本完成削減任務。1997年7
月,北約和原華約30個成員國就修改1990年簽署的歐洲常規裁軍條約問題達成框架協議,同意進一步大幅度削減歐洲常規武器數量。在其他領域,軍控與裁軍也不同程度取得進展。國際軍控和裁軍取得的進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的大勢和世界各國人民的願望,成為推動世界形勢持續緩和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際軍控與裁軍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和復雜,如美俄仍保持龐大的核武器庫;某些核大國至今仍不願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核、生、化武器及先進導彈擴散的形勢還比較復雜等。可以預料,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極力推動下,各國出於維護國際安全、減少和消除戰爭危險等共同利益的考慮,將加強合作,積極推動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使之繼續保持發展的勢頭,並向深入務實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體制將越來越健全,范圍將越來越明確,條款將越來越具體,核查機制將越來越完備等。但裁軍下一步究竟如何走,國際社會還沒有完全達成共識。廣大無核國家最關心核裁軍問題,要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西方大國對進一步核裁軍並不積極,他們注意力放在確保核優勢和防止核擴散方面,以及防止常規武器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所謂「過度積累」上。可以預料,圍繞美俄核裁軍、反擴散、歐洲常規裁軍、軍備透明度等問題,軍控領域的矛盾和斗爭將十分復雜。
二、美國等西方國家將繼續在軍控與裁軍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並利用這一主導地位把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先進導彈的擴散作為軍控政策的重點,將主要矛頭指向第三世界國家,「強制軍控」的勢頭繼續發展。
東西方對抗消失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掌握了軍控與裁軍的主導權。這種主導地位,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西方國家取得了對俄和其它國家明顯的軍事優勢。二是西方國家在軍控與裁軍問題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往往採取一致或大體協調的行動;俄羅斯由於國內困難和國際上的處境,對西方的裁軍主張大多採取迎合和遷就的態度;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沒能形成合力,且力量處於明顯劣勢,很難與西方國家抗衡。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軍控維持己方軍事優勢、限制和打擊中小國家的企圖越來越明顯。它們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先進導彈的擴散視為對其安全的最大威脅,將反擴散作為軍控的重點。它們極力促成《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無限期延長和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千方百計試圖啟動《禁止生產核武器用裂變材料公約》談判,加強和擴大導彈及其技術控制機制,同時對高技術常規武器的出口進行控制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武器及武器技術擴散方面,美等西方國家採取雙重標准,一方面自己向外大量傾銷先進常規武器裝備,加劇一些地區的軍備競賽和緊張局勢,同時向國外部署核武器,實際上是搞核擴散,對個別親西方國家則採取緘默和姑息的態度;另一方面,不僅利用國際不擴散機制和有關法規對一些國家進行防範,而且推行「強制軍控」,試圖以政治施壓、經濟制裁、外交干預、軍事威懾甚至軍事打擊等手段,脅迫那些可能「危及」西方國家利益的國家放棄發展或獲得核、化、生武器和先進導彈及其技術的意圖,將廣大第三世界作為防範對象和打擊重點,嚴重損害一些發展中國家正當的安全利益。在不擴散問題上,雖然美推行雙重標准受到第三世界的抵制,但在可預見的將來,北強南弱的態勢仍難以改觀,南北矛盾及相關國家之間的矛盾將更趨復雜。
三、西方國家將大力推行它們的「合作安全」模式,要求發展中國家實行更多的軍備透明,以進一步掌握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軍備發展情況,維護西方的軍事優勢。
冷戰時期,國際軍控與裁軍實際上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避免迎頭相撞而加強雙方軍事力量平衡、防止核戰爭的一種做法。冷戰結束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推行「合作安全」模式,試圖通過磋商對話、增加軍事透明度、增進信任、建立地區安全機制等措施來改善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追求所謂的「安全穩定」。西方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把「合作安全」的重點放在建立透明度措施(如發表國防白皮書,實行軍貿登記制度,事先通報軍事演習等)和限制性措施(如建立非軍事區、限制軍事演習的規模、限制武器用裂變材料的生產等)上,企圖以此損害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安全利益。
應該說,軍備透明是相對而言的。在當前的國際條件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同意並做到對軍備或與之相關事項的絕對透明。而從軍備透明的影響看,它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某些地區范圍內適當的軍備透明有可能增進相互信任,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增強軍事強國威懾作用,暴露軍事弱國弱點,從而不利於弱國安全的一面。由於各國實力和所面臨的安全環境不同,同樣程度的軍備透明給各國帶來的影響則各不相同。如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優勢,它基本上不擔心其本土受到任何外來的直接軍事威脅。因此,對於它來說,多一點軍備透明,多公布一些他們的軍備情況,不僅不會損害其安全利益,而且可藉此向別國炫耀武力,進行軍事威懾,甚至促進其軍火出口。而對軍力較弱或安全環境比較復雜的國家來說,過多地實行軍備透明則危害其國家安全。
在西方國家的積極推動下,按照聯合國決議已建立了常規武器轉讓登記制度,包括我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已按規定對作戰飛機、軍艦、坦克、火炮、裝甲運兵車、導彈、直升機等七大類武器系統的轉讓情況進行了登記。此後,西方國家又提出擴大登記范圍,主張將「軍備透明度」擴展到「各國軍備采購透明」和「各國軍事財產透明」,試圖就此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其目的是要進一步掌握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軍備發展情況,維護西方對高技術武器的壟斷地位,確保西方的軍事優勢。
四、核查日益成為軍控的關鍵問題,少數大國試圖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濫用核查權利,發展中國家反對強權政治的斗爭將十分艱巨。
隨著有關國際公約的簽署,也相應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核查機制。為了確保有關國際條約的忠實遵守,符合條約規定的核查是必要的,這也是條約落實的關鍵所在。如《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實施,
將使120國的25000個設施置於國際監督之下。
該公約在核查方面規定:所有締約國的幾乎全部民用化工企業都將向公約機構開放,就其活動提供年度數據報告,一些與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無關的軍事或保密設施也得接受「有節制」的國際核查等。當某一國家懷疑另一國生產化學武器時,可以向公約組織提出請示,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被質疑國家發動突然性的核查,被核查國不能拒絕。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也有核查方面的規定,其中的核心問題是現場視察。除條約設立的國際監測系統獲得的數據應作為提出現場視察要求的依據外,沒有對使用國家技術手段啟動現場核查作出必要的限制。
就核查而言,它要求具備非常強的情報收集能力,否則,就不能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更談不上進行核查了。目前只有美國等西方國傢具備這些條件,發展中國家則缺乏先進手段而常常處於被核查地位,因而不能排除某些大國利用核查干涉別國內政的可能。美國等西方國家將軍控與裁軍作為一種手段,用以限制發展中國家的軍備發展,維護西方利益。它們從自身利益出發,有可能以核查為名向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甚至干涉別國內政。廣大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反對強權政治的斗爭將十分艱巨。
五、非政府組織和中小國家在國際軍控與裁軍領域的作用和影響日益增大,雖對大國利益形成一定挑戰,但難以左右大局。
在國際裁軍舞台上,歷來是大國唱主角。然而,近幾年來,一些非政府組織和中小國家開始更加積極地介入國際裁軍活動,其影響和作用正在增大。就非政府組織來說,它們主要是動員公眾輿論,研究軍控與裁軍問題,並對裁軍談判施加影響。它們通過主持召開各種會議、印製和散發大量宣傳資料、組織各種抗議活動以及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有關會議等,對一些西方國家的裁軍政策以及國際軍控與裁軍談判施加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而西方國家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和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往往迎合非政府組織和一些中小國家的軍控要求,並從其利益出發制訂政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得以無限期延長和聯合國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等,是與非政府組織和中小國家的積極努力分不開的。
近年來,非政府組織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國際禁雷問題上,它們出於人道主義方面的考慮,強烈呼籲禁止、限制使用地雷,以減少對平民的傷害和幫助戰亂國家重建。1996年5月,
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地雷議定書審議會議期間,300
多個非政府組織和團體聯合組成了「國際禁止地雷運動」,對會議產生了較大影響。《特定常規武器公約》修約大會通過了新的「地雷議定書」,對殺傷人員地雷的設計、製造規定了可探性、自毀和自失能標准,並限制和禁止不符合標準的地雷的轉讓和使用。多數非政府組織對該議定書並不滿意,繼續要求全面禁止殺傷人員地雷。1996年10月,70多個「激進派」國家的代表在渥太華召開禁雷大會,主張締結全面禁止殺傷人員地雷的公約,開始了「渥太華進程」。1997年12月,121個國家代表簽署了《關於禁止使用、
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根據這一公約,簽約國將在10年內全面禁止生產、儲存和運輸殺傷人員地雷,並清除部署的此類地雷。可以說,這是裁軍史上首次在沒有主要軍事大國參與的情況下達成的軍控條約,中小國家和非政府組織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此前,美曾試圖擠進「渥太華進程」,並以朝鮮半島的軍事需要為借口,要求給自己開「特例」,但受到頑強抵制。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雖派觀察員與會,但出於自身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考慮,都沒有在公約上簽字。美國也沒有簽約。中國一貫支持減少雷患的人道主義關切和國際努力,贊成限制地雷的合作,以最終實現全面禁雷的目標。但解決地雷問題總的原則應平衡考慮人道主義關切和主權國家正當的防衛需要,分階段、分步驟處理。在找到殺傷人員地雷的替代辦法並形成防禦能力之前,中國需要保留在本國國土上使用殺傷人員地雷的權利。
非政府組織和中小國家在國際軍控與裁軍領域的作用和影響不斷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軍控與裁軍的發展進程。但非政府組織和中小國家的力量和影響是有限的,不可能對大國的軍控政策和行為形成有力制約,也不可能左右國際軍控與裁軍的進程。
六、軍備控制與軍備發展並重,大國爭奪高技術優勢的新一輪軍備競爭日趨激烈。
美俄等國家通過各種軍控與裁軍協議和條約,一方面防止無限制的軍備競賽失控,給自己的經濟帶來過重負擔,另一方面達到限制削弱對方(他國)、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目的。如果說軍備控制是大國限制、削弱別人,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直接手段,那軍備發展則是保持軍事優勢甚至謀求新的軍事優勢的直接手段。美俄在削減其戰略核武器的同時,仍不斷加快戰略核武器的現代化進程。美國雖於1995年宣布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試驗,但同時決定實施「庫存管理計劃」,採取包括計算機模擬核試驗在內的各種手段,確保其核武器的安全可靠性。盡管達成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美、俄等擁有先進技術的核大國在不需要進行核武器試驗爆炸的情況下,可利用其經過上千、上百次核試驗所掌握的技術,繼續提高核武器的質量,為其堅持奉行的核威懾戰略服務。針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簽署後的新形勢,美製定了未來十年的核武器發展計劃。為保持美核武庫的可靠性和發展新型核武器的能力,美利用其先進的軍事技術,以略低於禁核試規定的當量進行了數次核爆炸試驗,進行激光反衛星試驗,把軍備擴展到外層空間。美國在強化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同時,還加緊研製和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並與北約盟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東盟等國加緊磋商共同合作開發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在全球范圍內謀求新的軍事優勢,為其企圖主宰全球事務服務。美此舉實際上突破了《反彈道導彈條約》,將對核大國進一步削減核武器構成障礙,加劇美俄在高科技軍備發展領域的競爭,也可能妨礙有關國家參加全球軍控與裁軍進程,導致先進的導彈和相關技術的擴散,對地區和全球的安全穩定構成威脅。俄羅斯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仍投入巨資研製先進武器系統。美俄兩國就反導問題達成的協議,也為雙方發展高速戰區反導系統留下了「餘地」。
從全球范圍來說,主要國家都加快了高技術建軍的步伐,突出體現在:發展新的軍事理論,充分發揮理論的先導作用;加大編制體制調整的力度,謀求建立精幹有效的高技術武裝力量;保持裝備費在國防費中的較高比例,大力發展軍事高新技術和現代化武器裝備等。可以說,新一輪爭奪高技術優勢的軍備競爭將日趨激烈。
❹ 西方國家對中國限制技術出口的條約叫什麼
武器禁運令是對於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稀有資源等上萬種具有戰略意義的貨物和技術進行禁止出口的命令。
二戰結束後,隨著東西方陣營的形成,冷戰開始。為了限制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美國於1949年11月組建了所謂「出口控制統籌委員會」,總部設在巴黎,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
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亞。有大約30個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被「巴統」列為禁運對象。
擬定禁運清單由各國執行是「巴統」禁運的主要手段。巴統的清單有三類,即國際原子能清單、國際軍品清單和工業清單,所涉范圍包括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上萬種具有戰略意義的貨物和技術。
根據「巴統」規定,成員國准備向受限制的國家出口受控貨物和技術時,必須向「巴統」提出申請,並且只有在「巴統」所有成員國政府一致同意後,該出口國政府才能簽發本國的出口許可證。
歐盟國家在巴統框架下的對華武器禁運,1950年7月,「巴統」的貿易管制范圍擴大到中國。歐盟自己並沒有專門的對華武器禁運政策,其對華武器禁運一直是在「巴統」 的框架內進行的,而且與美國的對華政策密切相關。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美國放寬了對華出口控制政策,「巴統」也改變了中國的出口許可地位,歐盟國家也隨之跟進。
從1981年起,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開始向中國出口較為先進的技術。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中國開始與法國等歐盟國家建立起軍售關系。1989年下半年,「巴統」決定取消本已放寬的對華出口控制,歐盟國家也隨之對華實施軍事制裁,實行武器禁售。
對華武器禁運歷史
雖然1950年7月,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貿易管制范圍擴大到中國,但是西方國家並沒有專門對華武器禁運政策,其對華武器出口一直在巴黎統籌委員會框框架內進行,究其與原始美國對華政策密切相關的。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巴黎統籌委員會禁進一步放鬆對華出口政策,甚至提升了中國出口地位,從1981年,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考慮向中國提供先進技術,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與法國等國家簽署了軍售關系,美國向中國出口了代表性武器裝備「黑鷹」直升機。
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和中國與西方關系的破裂。1989年,因為天安門政治事件。巴黎統籌委員會取消了已放鬆的對華出口控制,並且實施軍事制裁,實行武器禁售。
西方各國態度
自從武器禁運令實施後,歐洲各國一直試圖解禁對華武器禁運令,但歷次美國都表示了強烈反對。
不久前奧巴馬就C-130運輸機限制問題而寫給參眾兩院議長的信件。奧巴馬在信中表示,決定取消對中國出口用於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運輸機的相關限制。這一不尋常舉動讓歐洲眾防務公司行動起來。
義大利首先表明:既然美國要向中國出口C-130運輸機,那麼義大利將向中國出口C-27J運輸機。法國國務部對外發表新聞表示,將向巴黎統籌委員會申請解除對華武器禁令。
美國對華C-130運輸機解禁報道,奧巴馬總統上周六要求解除向中國出售運輸機的限制,這意味著美國可能准備解除長達21年的對華武器禁運令。
❺ 韓軍的潛艇都能向印尼軍方出口,為何韓軍的潛艇技術這么厲害
主要原因是近幾年韓國重點發展國內的武器技術,韓國國內的武器國產率已經接近80%了,尤其在潛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除此之外,韓國國內還著力在推廣營銷上,韓國總理曾多次赴海外推銷自家的武器,包括韓國國內的明日明星參軍了,也承擔起推銷的工作。
其實韓國人在國產武器出口方面的進步,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是,由於韓國發展國產武器的時間實在太短了,韓國的一些軍工產品,在性能上,就表現得不是太穩當和優秀了。例如韓國的國產武器K9,出口到了土耳其之後,竟然屢屢被爆出故障,一度導致土耳其方面,大怒威脅著要重新更換武器。。
❻ 有人說俄羅斯武器出口始終保持世界前列這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俄羅斯正在積極擴大武器出口。2012年出口額達到了152億美元,相當於10年前的近3倍。不過由於競爭日趨激烈,今後能否維持過去的增速還很難預料。
盡管2011年武器在俄羅斯外貿出口中所佔比例僅為3%,但普京還是對此寄予厚望。這不僅是為了扶持軍隊和軍需產業的發展,而且也是為了搞活國內經濟。
在中東,由於2011年卡扎菲政府倒台,俄羅斯失去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俄羅斯國內也有人對軍工產業的擴大表示擔憂,認為應將軍事技術用於民用領域。
❼ 請問各國出售的戰斗機出口型號是不是都在技術上面有所保留
分情況。美蘇來一般是會的自。第一個原因不必說,第二是購買國的要求和美國空軍的要求不一樣。各國都會提出自己的要求,主要還是為了便宜。美國出口主要是在配置上,差別不大。蘇聯出口就是降低設備檔次,差別比較大,為的是怕機密外泄。
法國不會,因為他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也沒什麼可泄露的。中國是出口的比國內的好。否則就沒人要了。歐洲也不會,道理一樣。
俄印的飛機上有敵我識別器,更改代碼就可以。雷達鎖定後,目標如果是自己的,就會發回應答信號。
中國飛行員駕機飛回來的,事先都去俄羅斯培訓過。你說得突然襲擊的概率跟中大獎車差不多。
❽ 美國為何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
A 美國為何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
安倍上台以來,極力縱容右傾勢力,積極為軍國主義招魂、翻案。在思想、輿論、意識形態領域,已經蹅進了軍國主義門檻。近來又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這將使研發進攻性武器的能力大幅提升。一旦未來需要,日本可以迅速裝備進攻性武器,如虎添翼。將危害亞洲,危機世界。但對於日本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一事,美國國務院卻表示歡迎。為何美國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
美國認定這個世界有能力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唯中國而已,美國實施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中心目標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保持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可靠的、死心塌地的、確有能力的盟友,唯獨是日本。抓住了日本,就抓住了主要依靠力量。所以盡管美國厭惡安倍政權,但因為需要,實在看不過的事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眼。兩可之間、不管對別國、對世界是否有害,只要對己有利,就表示支持。這就是美國的政治正確!
日本在二戰時期,科技、軍工技術就比較先進。戰敗後沒有對外的軍事任務,可以閉門研究高科技。所以,日本目前的國防產業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先進戰斗機、宙斯盾驅逐艦、潛艇、軍事衛星等日本都能國產。以生產潛艇、戰車、導彈的三菱重工和生產戰機的富士重工以及生產艦艇的川崎重工為代表的12家軍工企業,占據日本軍火市場95%以上。日本軍火製造商在某些特定領域的研發,可以超過美歐對手。目前日本在很多技術領域已超越了美國。美國認為有合作、利用的價值。
保持日本相當程度的軍力,以滿足用來遏制中國、對付中國的需要。這是美國的如意算盤,美國可不用付出代價而坐收漁翁之利。
美國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擴大對日本的技術輸出和技術轉移,不但給未來亞洲的安全環境帶來嚴重的不穩定。也將會給美國武器出口造成嚴重的挑戰與競爭。可能會使日本不依賴美國就能成為「軍事強國」。更可能重復前車之轍,不聽美國的話,或者回過頭來對付美國。也不排除會報廣島原子彈之仇。美國是否應當三思而行?
有鑒於此,中國軍方警告美方:不要姑息養奸!
❾ 中國主要出口哪些武器
主要是巴基斯坦,包括不少亞洲非洲拉丁美州國家。包括埃及,尚比亞,馬來西亞,回斯里蘭卡甚答至科威特這樣的美國盟友。(還有很多國家)
出口的武器從突擊步槍,手榴彈,火箭筒到導彈,坦克,戰斗機,驅逐艦無所不有。比較有名的有:F7(殲7)戰斗機,85IIAP主戰坦克,95突擊步槍,梟龍戰斗機,F22P驅逐艦,155mm自行榴彈炮...其中k8教練機甚至占據了70%的國際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一副難辨真假的照片:哈馬斯土製火箭彈上赫然印有"山東萊陽鋼管廠",不知這個算不算...
這些都是公開資料,可以看出我國的國防工業還是相當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