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份中美關系論文2500字
中美關系走向
回顧多年來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的歷史,雙方既有尖銳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系也曾經出現了多次起伏和危機,但是中美關系並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於,中美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系,我們有理由表示審慎的樂觀。當然,影響兩國關系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台灣問題等,其中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影響中美關系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兩國發生直接沖突的敏感問題。然而,只要中美雙方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來處理中美關系,在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審視和處理台灣問題,中美關系就會沿著健康的軌道順利前進。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在中美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已經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的關聯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中國國內的某些年輕學者也對不同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統地研究中國對美政策與中美關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見。本文試圖運用史學和國際關系學學科滲透的方法,對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中國對美政策的緣起、變化和發展,及其對各個時期中美關系的影響。
穩定同美國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系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世界舞台居於權力中心。從中國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國,企圖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為其他國家所震驚,而中國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市場,又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依託平台。在這樣一個為諸多國家眼紅的平台上,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的增長將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一切迫使美國不得不將中國作為阻礙其在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統治的一個強勁的對手。並且,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將台灣劃進美日聯合防禦范圍,但從其模糊描述的背後不難看出,中國台灣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窺視以久的土地。對於中美關系,應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為我國經濟求得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雙方經貿關系密切,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共同利益。中美關系非常復雜,必須處理好。中國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
中國對美政策應循之道
「變」與「不變」是50多年來中國外交發展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經歷了幾次大的戰略調整;另一方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貫穿其中。中國外交的基本內容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中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外交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風格。
「變」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表現,更是在不同國內外環境下更好地謀求國家利益的需要。而「不變」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意識繼承的部分,表現為連續性;另一部分則是不願繼承、希望改變的內容,但由於不同的原因,歷史上的政策對決策者或大眾心理有巨大影響,使現有政策有意無意地保持了原來政策的某些內容、某些宣示、某些態勢或傾向,表現為外交政策的「慣性」。「變」突出了中國外交的特點,而「不變」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外交的消極因素。
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政策已經不是原來的政策,援助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國的對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項原則作為中國對外援助的指導思想,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慣性的表現。
機遇來自全球化這個國際背景。 美國有求於中國的面上升。
雙方在安全關切上既有交叉點又有不同點。
並不是說美國不把中國當做潛在對手了。
美國必須在台灣「統獨」問題上作出抉擇。
2. 中美關系論文3000字左右
如何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中美關系2500
3. 求對最近國際國內軍事熱點進行評述的小論文 2000字以上
給你網上找了篇,你再修改修改。
4月29日,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應約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視頻通話,就兩國海軍務實交流合作、美艦機抵近偵察、南沙島礁建設等問題交換意見。
就中方在南沙駐守島礁進行相關建設,吳勝利說,這不會威脅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反而會提高在這一海區進行氣象預報、海上救助等方面的公共產品服務能力,履行維護國際海域安全的國際義務。歡迎國際組織和美國及相關國家在未來條件成熟時利用這些設施,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合作。
吳勝利很坦率,在通話中明確指出,美艦機對中方的抵近偵察與中美雙方共同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新型大國海軍關系的積極氛圍極不相符。
此次中美兩國海軍領導人的首次視頻通話,也是中美兩國軍種領導人的首次通話,標志著兩軍和兩國海軍互信又向前邁進一步。而兩國海軍領導人在視頻通話中,坦率、深入地就各自關注的重大海上安全問題交換意見,並就加強兩國海軍交流與合作達成一致,也再次驗證了格林納特將軍所說的「中美兩國海軍關系日趨成熟穩定,雙邊合作進展順利」。
但僅隔1天,美國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傑夫·拉特克在記者會上卻聲稱:「在有爭議地區人工建造的土地上修建設施不會有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即使像中國某些官員聲稱的那樣。」相似表述,美國已有多次,有的更為刻薄和直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上述談話,再次顯示出美國方面對中國的偏見根深蒂固。長期以來,菲律賓、越南等個別國家在其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上大興土木,非法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地和軍事建設,修建機場等固定設施,甚至部署導彈等進攻性武器;同時,菲律賓、越南還向其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上進行非法移民和所謂的「選舉」,企圖改變現狀。然而,美國對菲律賓、越南等個別國家上述非法行為視而不見、不聲不響,卻對中方在自己領土上的正常活動指手畫腳。這完全是在搞雙重標准,不公平,不具建設性,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的偏見和遏制企圖。
近年來,美方一直以所謂的航行自由為借口插手和干預南海問題,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務:通過散布「中國威脅論」來縱容甚至挑動菲律賓、越南等少數國家與中國對抗,進而迫使它們倒向美國,以牽制中國發展、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
事實上,中國無意與美國「爭霸」。中國政府歷來都明確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但是,我們決不會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美方應該切實恪守其在南海問題上不選邊站隊的承諾,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尊重南海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努力,不做挑撥他國關系、製造緊張局勢的事,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與一些國家,坦率性都在增加;而美國等國的偏見,則必須減少。(作者為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4. 求中美關系的論文 要有論文題要 有關鍵字 有層次 1500字
回顧50多年來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的歷史,雙方既尖銳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系也曾經出現了多次起伏和危機,但是中美關系並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於,中美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在中美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穩定同美國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系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
一、在中美經濟貿易關系方面,冷戰後十幾年來,中美在經濟上的 相互依存迅速加強。中國在主動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過程中,對美國市 場和資金倚重越來越深。同時,中國也已經成為美國一個穩定並日益 擴大的商品與投資市場,美國在過去20年間,中美兩國互為出口增長 最快的市場之一。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4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的 第2大貿易夥伴,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二、在安全領域內的關系方面,合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美均認為,它們在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方面,存在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共同利益使中國政府明確堅決地支持美國為打擊國際恐怖活動採取的各種措施。中美在反恐領域的合作是互利的。 其二,在朝鮮半島局勢這個東亞地區熱點問題上,中美存在共同關注的問題,即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無核化。朝鮮半島出現任何變化形勢,都會影響到東北亞主要強國和美國之間的相互關系,甚至引起大國的沖突。
三、是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問題上,中美的立場越來越接近。接著就是中國主權與領土的問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台灣問題。冷戰結束後,隨著中國實力上升,防範中國在美國亞太安全戰略 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亦逐步上升。 到目前為止,美國並沒有一定能在台海打贏與中國的戰爭的把握。最重要的是,由於中美之間的相互依存已經和將繼續升高,美國 因為台灣問題而與中國發生軍事沖突,其代價將會越來越大,而且亞太安全形勢將根本改變,美國現在的亞太安全戰略將徹底改變。保證台灣地區穩定的最重要條件,是中美之間的政治關系和軍事互信,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系於中美關系的穩定。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和諧。在人權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意識形態斗爭, 它一直嚴重製約著中美關系的改善,在深層次上影響中美關系的各個方面。中美在人權問題上存在分歧,主要是因為中美兩國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截然對立,另一方面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也有其國內政治的考慮。因此,美國利用人權、民主、自由問題繼續對中國施壓是必然的。事實也表明,隨著中美關系在其他各個領域的發展 和雙方在經濟和戰略領域合作的加深,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 所導致的中國在社會、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的進步,也由於中國政 府在相關問題上有力的斗爭, 人權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消極影響正在 相對弱化,今後也不大可能成為中美矛盾的焦點。中美之間的競爭關系 中美相互依存不斷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不斷加劇的競爭。兩 國之間幾乎在兩國關系的所有方面都存在著潛在的對抗,從地緣政 治、資源和市場,到意識形態、文明和文化價值等等。這些潛在的對 抗未爆發前,往往表現為不斷加劇的競爭。中美不斷加劇的競爭是否 會導致對抗,取決於競爭的內容和制約競爭轉向對抗的因素。 總而言之,中美關系是不斷地向前發展的,各種合作與爭吵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將來想當長的時間內,中美不會發生較大摩擦。當然這是發生在中華名族這樣的前提下的:中國以維護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利益為第一原則,其次才是發展對外勢力意圖民族崛起。總之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還是很有希望的。
5. 從古至今中美世界格局關系論文2000字
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另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
新時期中美關系應該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應該是積極的關系。雖然兩國社會制度、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發展階段不同,但雙方都應該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對方,用積極的行動推進各領域對話和合作。第二,應該是合作的關系。雙方應該攜手應對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復雜棘手的挑戰和問題,實現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第三,應該是全面的關系。雙方不僅應該深化經濟、反恐、防擴散、執法、能源、氣候變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軍交往,還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以及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不斷充實兩國關系戰略內涵。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取得良好開局。當前,國際形勢正處在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之中,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和深化,各種全球性挑戰明顯增多。中美無論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推動恢復世界經濟增長方面,還是在處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都擁有更加廣泛的共同利益。當前中美關系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重要發展機遇。兩國應該而且能夠攜手努力,共同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
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加強對話和交流,增進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中美雙方決定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是推動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的重大舉措。相信在雙方國家元首特別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一定會取得積極成果。
中美關系新定位立足新起點,面向未來,它要求雙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以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審視和處理兩國關系,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機遇,共迎挑戰。正如美國重要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委員會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所言,「要解決21世紀的許多重大挑戰,美中夥伴關系不可或缺」,「美中關系向前發展的前提必須是一種致力於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諾」。
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是中美關系新航程的顯著特色。中美都強調了兩國同舟共濟的重要性,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前不久還引用中國古語「毋臨渴而掘井」來形容中美攜手合作的緊迫性。兩國決定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這是推動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的重大舉措,雙方將繼續加強就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問題的討論,不斷增進互信與合作。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的形勢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難關,這也是當前中美合作的重點。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經濟的列車駛入較為平坦的地區,它也需要中美兩國的引擎聯手拉動持續前進。
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為中美加強合作開辟了廣闊的視野。雙方不僅應深化經濟、反恐、防擴散、執法、能源、氣候變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軍交往,還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以及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不斷充實兩國關系戰略內涵。
新的航程展現新的前景。只要中美兩國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原則,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中美關系就能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就能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不斷作出貢獻
6. 求幾篇關於中美關系的論文,1000字左右的。最好結合現在的時事政治,謝啦!
中美關系的現狀及展望
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另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就中美當前的關系來說,是處於一個蜜月期,但問題與沖突同樣存在。因為在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在意識形態,政治影響,經貿摩擦等方面存在問題。
在現代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經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條件,是最核心,最現實也是最切實的國家利益,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地位與影響力。所以經貿是國家間關系的晴雨表。中美兩國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很強的互利性和互補性。同時,在互相競爭中,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摩擦。中美在經貿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貿易差額,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
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動盪的一個決定因素。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162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487.3億美元,順差為1147.7億美元。根據美方統計,2005年美對華貿易逆差激增24.5%,達2016億美元。中美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貿易差額,一方面與中美雙方採取的統計方法有關;另一方面又與美國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有關。中美又方的統計差異主要緣於中美貿易的特殊性和統計方法的不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60%和自美國進口的30%,是經過以香港為主的第三方轉口進行的。美國把中國出口至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後,這些國家再轉口到美國的產品都算作從中國的進口。而美國在統計對中國的出口時,卻對其通過香港等對華轉口的商品忽略。這是造成統計不同的一個原因。在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國企業在華分公司的商品。中國賺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費,大量利潤被美國在華企業取得。根據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一國應該生產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通過自由貿易出口這種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同時,進口其沒有比較優勢或有比較劣勢的產品。在這種自由貿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較利益學說進行的國際貿易會使所有參與國得到貿易利益最大化。中美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也符合比較利益學說。中美貿易會造成如此大的貿易差額,與美國對華採取的貿易限制有關。中國向美國的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是農產品,附加值低,滿足了美國一般消費者的需要。而美國向中國的出口產品應該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但美國把經貿政治化,以安全為由拒絕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技術產品在美國對外出口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美國的這種經貿限制,嚴重影響了貿易的互補性,導致貿易差額進一步擴大。由中美貿易逆差這問題來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種理解,信任。正是這種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貿易摩擦。中美雙方只有靜下心來,加強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對抗。
中美經貿的另一個結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按照1美元兌8.277左右的匯率自由兌換。美元從2002年開始持續貶值。從2003年起,美國公開要求中國採取「靈活匯率」。在美國,有一種意見認為,中國的匯率政策加重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許多美國人把美中貿易赤字歸咎於匯率過低。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企業和民眾都希望看到人民幣升值。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如調高人民幣匯率而大量減持美國國債,美國的政府開支和個人消費可能都受到沖擊。實行浮動匯率和開放資本市場會使中國金融業固有的困難加惡化,擾亂中國經濟,甚至擾亂全球經濟。事實上,中國已實行人民幣匯率浮動的機制,只是這過程比較緩慢,但這是完全按照中國國情來發展的,適合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美國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這是不現實的。世界上不存在什麼正確或錯誤的匯率。只有在適當的是機,實現浮動匯率才會對中美兩國的經濟和貿易有利。美國在人民幣升值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沒有為人民幣升值高定「時間表」。可見,中美雙方都是利益相關者,誰也離不開誰的發展。只有雙方更了解對方的國情與現實,才能找到雙方平衡的支點。強勢壓迫並不是解決之道。
知識產權保護,是夾在中美貿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美就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出現糾紛。美國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美國十分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並將其視為事關美國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地位的重大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這方面,我們中國確實做到不夠好,但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和執法方面都不斷取得重大進步。我們加強了打擊盜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動,並加強了對公眾尊重知識產權的宣傳工作。但是,保護知識產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國際合作,並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中美雙方只有在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下,加強對話,加強監督與合作,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保證充分的自由競爭,最終解決知識產權紛爭。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摩擦是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並不可怕。中美經常性的經貿摩擦,反映兩國經濟關系的密切。中美經濟對雙方的重要性與俱增。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雙方只有理性面對,在經常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中,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加以妥善處理。從中美貿易摩擦來看,都是因為中美雙方的意識形態不同,國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雙方都應該擺正心態,採取合作,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切實地找到兩國利益的平衡點,才能達到雙羸。
為了改善中美貿易關系,消除貿易摩擦,我們中國可以在以下方面採取措施: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在處理中美貿易逆差與具體的貿易摩擦中,中國有必要採取國際上常用的自動出口限制等貿易政策措施。這樣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又減少了貿易摩擦的代價。積極籌劃、組織、實施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這樣不僅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大大減少貿易摩擦,而且通過投資設廠可以更有效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企業的綜合國際競爭能力。中國還應該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對美國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必須學會站在美國人的角度認識與思考中美之間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美貿易政策和運作技巧。通過這種了解的增進,以使對美貿易政策與對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貿易戰並不是出路,中美雙方誰也打不起貿易戰。只有雙方妥善處理好貿易關系,才能更好地鞏固雙方的關系,才能更好使意識形態,政治問題得到解決。處理好一個地區發展大國與一個世界強國的關系,不但對兩國有益,達到雙羸;而且對世界的和平發展,持續發展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美關系錯綜復雜,並不是一兩天能全部解決的。但只要本著接觸,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則,就能把這些問題逐步理清,並逐步解決。
7. 中美軍事關系畢業論文
這完意兒你也問?你不扯淡么,天下沒免費的午餐
8. 急求關於「中美關系」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論文——中美關系走向
中美關系走向
回顧50多年來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的歷史,雙方既有尖銳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系也曾經出現了多次起伏和危機,但是中美關系並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於,中美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系,我們有理由表示審慎的樂觀。當然,影響兩國關系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台灣問題等,其中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影響中美關系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兩國發生直接沖突的敏感問題。然而,只要中美雙方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來處理中美關系,在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審視和處理台灣問題,中美關系就會沿著健康的軌道順利前進。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在中美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已經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的關聯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中國國內的某些年輕學者也對不同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統地研究中國對美政策與中美關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見。本文試圖運用史學和國際關系學學科滲透的方法,對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中國對美政策的緣起、變化和發展,及其對各個時期中美關系的影響。
穩定同美國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系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世界舞台居於權力中心。從中國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國,企圖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為其他國家所震驚,而中國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市場,又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依託平台。在這樣一個為諸多國家眼紅的平台上,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的增長將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一切迫使美國不得不將中國作為阻礙其在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統治的一個強勁的對手。並且,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將台灣劃進美日聯合防禦范圍,但從其模糊描述的背後不難看出,中國台灣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窺視以久的土地。對於中美關系,應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為我國經濟求得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雙方經貿關系密切,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共同利益。中美關系非常復雜,必須處理好。中國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
中國對美政策應循之道
「變」與「不變」是50多年來中國外交發展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經歷了幾次大的戰略調整;另一方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貫穿其中。中國外交的基本內容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中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外交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風格。
「變」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表現,更是在不同國內外環境下更好地謀求國家利益的需要。而「不變」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意識繼承的部分,表現為連續性;另一部分則是不願繼承、希望改變的內容,但由於不同的原因,歷史上的政策對決策者或大眾心理有巨大影響,使現有政策有意無意地保持了原來政策的某些內容、某些宣示、某些態勢或傾向,表現為外交政策的「慣性」。「變」突出了中國外交的特點,而「不變」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外交的消極因素。
9. 國防軍事論文
我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13億人口、幅員遼闊的世界大國,與我國相接壤的從國家安全環境來看,過去傳統的安全是指國土安全、國防安全、軍事安全這種純軍事領域。現在講國家安全是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外交、資源、科技等領域的「大安全觀」、「大國防觀」。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國家安全挑戰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地緣戰略安全的挑戰。從地緣上看,中國位於亞太的中心,是一個擁有5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特殊的文化體系,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大,政治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周邊大國:北有俄羅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東有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西有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南有東盟(與我國關系友好)。從表面上看,美國與我國相距遙遠,但從地緣角度來看,它也僅僅是與我國隔洋相望的鄰國。近些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及美國的關系改善得都較快。中俄關系一直較好,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經貿關系近幾年也發展得很快(去年兩國貿易額已突破200億美元);中美關系雖然從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系變成了競爭對手關系(小布希上台後),「911」事件後,中美兩國的關系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反對世界恐怖主義方面又成了反恐夥伴<,當前美中關系處在歷史上最好和最穩定的時期;中日關系目前雖然已降到歷史的低點,但還沒有發展到沖突和嚴重對立的地步,尤其在經濟上,中日貿易額仍然是較高的(據有關材料統計,到日前為止,中歐貿易額占第一位,中美貿易額仍位居第二,中日貿易額已退居第三);中印關系也在逐步改善,兩國領導人多次會晤,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誠意和實際行動;東盟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升溫,東盟各國正努力搭乘中國經濟高速行駛的列車,帶動各自經濟的發展。這些情況無疑表明,中國當前的周邊環境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我們應該充分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但我們決不能高枕無憂,要看到面對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崛起,美國與周邊國家都各有擔憂之處,「中國威脅論」始終是一些國家不願放棄的口頭禪。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因某些突發事件或在和平發展進程中的某些關節點上,出現某些周邊大國聯合制華的可能性。二是國土安全領域的挑戰。前面已經提到,我國的周邊陸海鄰國有多個,由於歷史遺留下的問題,我國與不少鄰國存在著領土、領海劃界方面的爭端和分歧。目前包括中日釣魚島歸屬問題,東海大陸架劃分爭端,與東盟一些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有關南海主權的爭端,中印邊界爭端等。雖然目前周邊各國都在積極謀求與我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願意以合作的姿態和平解決這些分歧,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國際背景下,一些國家有挑起爭端的可能性。當然,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尤其是一些大國也都存在國家統一問題,如英國有北愛爾蘭問題,法國有科西嘉半島問題,俄羅斯有車臣問題,日本有「北方四島」問題等等,但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及台灣問題復雜,其復雜性在於:歷史上台灣被外族統治達半個世紀之久;地理上,台灣是一座孤島,孤懸海外,與大陸被台灣海峽阻隔,交通不便;經濟上,台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經營,加上美日的投資,使台灣經濟發展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遠高於大陸;政治和軍事上,台灣與大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長期以來處於敵對狀態,台海地區始終是亞洲的熱點地區之一,最主要的是國際上的美國背景。三是經濟安全領域的挑戰。我國加入WTO後,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活力,但也面臨著新一輪嚴峻挑戰。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一方而看準了我國的巨大市場,紛紛要和我們做生意;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看到我們國家強大起來,他們企圖利用經濟全球化來沖擊我國的市場,並千方百計設置各種障礙和貿易壁壘來遏制我們的發展。這樣一來,我們要拓展國際市場和資金、技術的難度將會增大。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世界市場的依賴度也在不斷增強。如水泥、石油、木材、糧食、鐵礦石等。四是軍事安全方面的挑戰。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大國軍費開支增加引起的新一輪軍備競爭。<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各國主要是軍事大國加強軍備的步伐在加快。2003年美國實際由國防部支配的防務開支已高達4017億美元;俄羅斯受美國軍備政策的刺激,2003年軍費開支已超過100億美元,較上年明顯增多;法國2003年的軍費開支增至310億歐元;日本的軍費開支近些年來一直不低於500億美元。
第二,核軍備競賽帶來的挑戰。自1998年印巴兩國完成核實驗以來,世界上的核大國已增加到7個美、英、法、俄、中、印、巴。此外,中國周邊還集中了主要的「核門檻」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伊朗等。據媒體透露,日本擁有製造幾千枚核彈的裂變材料,組裝核武器只是時間問題,朝鮮半島核危機搞得沸沸揚揚,有人認為朝鮮實際上已具有核能力,美國更直接說朝鮮已有8枚核彈。受其影響,日、韓主張突破「核門檻」的勢力也明顯抬頭。美國正式退除《反導條約》,加快研製、部署步伐,這對刺激大國核軍備競賽影響甚大。
第三,高科技軍備競賽帶來的挑戰。
近些年來爆發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突出了現代高科技軍備的威力,也突出了「數字差距」對國家軍事實力優劣強弱的影響。美國的「數字化部隊」的優勢已引起了包括俄、歐在內的各軍事大國的憂慮。因而各國普遍加大了高科技軍備的投入。美國致力於提升遠程投送、超視距精確打擊以及太空戰的能力,不斷推出新型戰機、艦艇和其他軍事裝備;俄羅斯為應對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大力加強核軍備,計劃在2010年前再部署>2-3艘新型核潛艇,對戰略轟炸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積極組建航天軍,開發天基反衛星系統,加強太空戰能力;法國2003<財年購置新軍事裝備的費用較上年增長了11%,今後5年法國用於購置軍事裝備的資金估計將近千億美元;英國准備斥資數百億美元,著手再建造幾艘新型航空母艦。
第四,中國周邊國家軍備競賽加劇帶來的挑戰。
中國周邊軍事大國包括美、俄,日、印、朝、越等國已成為當前軍備競賽的重災區,東南亞各國已動用數十億美元更新海、空軍裝備;印度計劃依託美、俄、法等國繼續提高軍備水平,擴大在印度洋的軍事優勢;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也在加緊推進軍事現代化。
當前,中國周邊國家軍備競賽有三大突出特點:一是美國背景加重;二是核軍備競賽陰雲不散;三是水下競爭越演越烈。
10. 中美關系形勢學術論文1500字以上
淺談中美關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眾所周知,近代外交始於西方民族國家紛紛獨立之際,而奉行「民族國家至上」原則的外交則始於法國樞機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對近代外交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拿破崙滑鐵盧之役戰敗到維也納會議,梅特涅時代的外交奉行「歐洲協調原則」即是歐洲的保守勢力出於共同的國家利益對革命勢力的遏制而團結在一起。俾斯麥統一德國後打破了均勢外交,奉行「現實政治原則」即以國家實力及利益來制定國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說「國家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中國在1840年被迫打開國門後,實際上已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是列強角逐魚肉的對象。正所謂「弱國無外交」中國在新中國建立前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獨立外交。在此要討論的是中國在1949年後外交政策的變化。建國後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也有國家利益的考量,中國實行的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是與蘇聯結盟來對抗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1960年因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蘇修,事實證明這種純粹以意識形態外主,犧牲國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從1960—1971年中國實行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打破了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了中美蘇三角關系。中美聯手對抗當時如日中天的蘇聯,以遏止蘇聯的擴張。這個歷史性的外交轉變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不再以意識形態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據,而改以國家利益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為對美關系的改善客觀上也促進了後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逐漸融入了國際經濟秩序。當今的中國外交政策即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一超獨霸,俄羅斯雖已雄風不在,但對世界還有一定的影響力,歐洲離國家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距離,暫還不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但歐盟一直希望聯合起來以擺脫美國的影響力。日本自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後一直在追求恢復正常國家的地位,以改變「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國際地位。而印度隨著經濟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國的地位,稱霸南亞。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系是當代中國外交的重點。而對美關系則是重中之重。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二戰後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警察」角色。雖有些學者說美國正處於衰落之中,比如「911」後,伊拉克戰爭,還有目前的金融危機等,但其仍擁有無可比擬的超級實力。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將關繫到中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