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演習時用的子彈是什麼樣的
演習一般使用空包彈
一種為傳統式的收口式空包彈,另一種為發射塑料易碎彈頭的全形空包彈。全形空包彈的彈頭由聚苯乙稀材料製成,在火葯燃氣的作用下進行降解(不是燃燒或熔化),比起傳統的收口式空包彈具有密封性能好、儲存期長的優點,在槍口前方5~7米的范圍內,空包彈的仍然有傷人的可能性,但遠距離的殺傷力為零。
關於怎樣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還肩負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演習雙方都有紅藍雙方組成)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例如: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火力指數3)3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3具,59式中型坦克(火力指數34)2輛,82無後座力炮(火力指數10)2門;藍軍守備兵力為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6支,班用機槍(火力指數3)1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1具,步兵戰車(火力指數28)1輛,反坦克導彈(火力指數30)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㈡ 關於軍事演習的彈葯
雖然演習使用空包彈,但誰都不敢保證演習不會出現人員傷亡事故。
前些天中俄演習不就內犧牲了麼。
做個假設容,傘兵敵後突降,地形是海島,有幾個傘兵被風吹離降落場,降落在海上,被降落傘包裹著脫不了身,附近有救援隊。
在演習剛開始未結束時候,救援隊會不會出動?出動的話會不會算干擾演習?不出動,這些個落入海中的傘兵就得犧牲了。
戰爭是殘酷的,演習的目的就是要模擬戰爭,所以,演習安全、演習不死人這樣的想法還是別放腦袋裡了,演習就是和平環境里的戰爭。
記得從哪裡看來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對軍人來說,沒有和平時期!只有戰爭時期和非戰爭時期!」
㈢ 一般演慣用什麼子彈
在軍事演習中,都使用空爆彈,就是沒彈頭的子彈,但這種空爆彈在5米之內仍具殺傷力,可使人斃命.就演習來講紅藍雙反不可能在5米內互相射擊,所以也就不會傷人.在一些重要的軍事演習中,進攻方會進行實彈射擊,但這種實彈射擊,對彈著點和攻擊一方的進攻路線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進攻一方絕對不會誤入或者進入彈著區.一般很少發生事故,實彈射擊是為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真正體驗實戰,火炮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機場也是模擬性質的,如需要實彈攻擊,全部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
關於怎樣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還肩負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演習雙方都有紅藍雙方組成}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火力指數3}3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3具,59式中型坦克{火力指數34}2輛,82無後座力炮{火力指數10]2門;藍軍守備兵力為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6支,班用機槍{火力指數3}1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1具,步兵戰車{火力指數28}1輛,反坦克導彈{火力指數30}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紅軍為勝利者.對機場和其他固定建築的攻擊,也是根據發射的炮彈數量,自己擁有的火炮型號及數量,參與攻擊的士兵槍械和綜合指數,得出數據後由導演部宣布勝負結果.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當然,實際演習的情況比較復雜.以上僅僅是個簡單例子,真正判斷勝負既要根據某些戰術計算,也要考慮以往實際作戰的結果和導演部的經驗。
---------wmj007整理---------------
演習分很多種,我國的演習大至有實兵演習、司令部演習、兵棋推演等等,近年來推廣計算機摸擬演習,也算是兵棋推演的一種升級。
實兵演習是除了實戰外最能檢驗軍隊戰鬥力的一種考核方式。在我軍參演部隊通常要提前進行一段適應性訓練,針對演習課目完成相應訓練後,才有參加演習的資格。
演習中通常分為紅軍、藍軍,邊境防禦演習多以紅軍守、藍軍進攻為主,瀕海演習多以紅軍進攻,藍軍堅守為主。(具體原因請樓主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演習中紅、藍軍設有司令部,由上級軍事指揮部門派出演習導演組,由導演組設定演習情況,紅軍、藍軍根據設定的演習課目進行實兵演練。(在演練性演習的各個階段,導演組通常會隨機性的設置情況,由參與演習司令部人員和參演部隊相應的作出應對措施)
演習中投入的裝備都是現役裝備,步兵輕型武器一般配發空包彈(只需要在槍口加裝一個裝置),空包彈可以形象的模擬出武器發射的光、聲、煙塵,但只要人沒有站在槍口一米以內距離,空包彈一般不會造成人員傷亡。重型裝備實彈射擊如:火炮覆蓋、坦克、強擊機等演練課目都是真實的,但攻擊的范圍內一般沒有人員。參加演習的軍隊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演習課目,一般不會造成人員、裝備的損失,這也是大家通常說演習象演戲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階段還有一種實兵演習的方法,在裝備上安裝激光裝置,發射的激光對人眼是安全的,同樣人員和裝備上也安裝有激光接受裝置,被激光照射後,根據命中的部位冒出相應的煙霧,由導演組派出的觀察員判定裝備、人員被擊毀(擊沉)或是戰損退出戰場。
演習過程中,例如紅軍的海軍向登陸地域實施火力覆蓋,演習導演組根據紅軍的火力密度、攻擊范圍,防禦一方的防守態勢、抗擊手段、防護水平等諸多因素計算出藍軍相應的損失,當裝備、兵員損失達到……時,判定藍軍某一支部隊(分隊)失去戰鬥力,退出演習場;或是損失達多少數量,相應退出同比例的藍軍人員、裝備。當然對抗性演習是相對應的,藍軍措施得當,同樣也可以讓紅軍一方慘敗而返。
演習不一定是以人員、裝備的損失來確定演習的成敗。如兩棲登陸演習,只要紅軍能登陸上岸,鞏固登陸場,達成演習的戰役目標,損失沒有超過標准,都能被演習導演組評定為演習獲勝。
(以上為我軍九十年代初之前進行演習的方法介紹,這種演習更接近於戰術、戰法的演練)
海灣戰爭後,江總書記提出了「做好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斗爭准備」,我軍成立了外軍摸擬部隊,建設了設施完備的訓練基地,有針對性的對部隊進行輪訓和實戰演習、演練,演習己更加貼近於實戰。演習中不再拘限於紅軍勝,藍軍敗的模式。演習成為考核一個部隊戰備水平和實戰能力的驗金石。
前幾年我軍一個甲種師在演習中充當紅軍吃了敗戰,直接影響到這支部隊在我軍序列中的地位,(選撥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官,十分注重其履歷上任職的表現,相比較而言,在甲種作戰部隊任職的經歷,在實戰中獲得的戰功,在演習和各項部隊考核中的表現,或多或少地會影響一名幹部的升遷)
另多說幾句:這幾年我軍裁撤的一線作戰部隊多是沒有優良傳統、作戰中表現欠佳(戰爭中有失利敗績的幾乎是裁撤的第一選擇)、軍紀不佳的部隊。在沒有戰爭的大環境下,演習的重要意義就很好的得到了體現。
㈣ 演習時使用的是什麼子彈
在軍事演習中,都使用空爆彈,就是沒彈頭的子彈,但這種空爆彈在5米之內仍具殺傷力,可使人斃命.就演習來講紅藍雙反不可能在5米內互相射擊,所以也就不會傷人.在一些重要的軍事演習中,進攻方會進行實彈射擊,但這種實彈射擊,對彈著點和攻擊一方的進攻路線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進攻一方絕對不會誤入或者進入彈著區.一般很少發生事故,實彈射擊是為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真正體驗實戰,火炮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機場也是模擬性質的,如需要實彈攻擊,全部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
關於怎樣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還肩負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演習雙方都有紅藍雙方組成}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火力指數3}3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3具,59式中型坦克{火力指數34}2輛,82無後座力炮{火力指數10]2門;藍軍守備兵力為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6支,班用機槍{火力指數3}1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1具,步兵戰車{火力指數28}1輛,反坦克導彈{火力指數30}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紅軍為勝利者.對機場和其他固定建築的攻擊,也是根據發射的炮彈數量,自己擁有的火炮型號及數量,參與攻擊的士兵槍械和綜合指數,得出數據後由導演部宣布勝負結果.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當然,實際演習的情況比較復雜.以上僅僅是個簡單例子,真正判斷勝負既要根據某些戰術計算,也要考慮以往實際作戰的結果和導演部的經驗。
----------------------------
演習分很多種,我國的演習大至有實兵演習、司令部演習、兵棋推演等等,近年來推廣計算機摸擬演習,也算是兵棋推演的一種升級。
實兵演習是除了實戰外最能檢驗軍隊戰鬥力的一種考核方式。在我軍參演部隊通常要提前進行一段適應性訓練,針對演習課目完成相應訓練後,才有參加演習的資格。
演習中通常分為紅軍、藍軍,邊境防禦演習多以紅軍守、藍軍進攻為主,瀕海演習多以紅軍進攻,藍軍堅守為主。(具體原因請樓主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演習中紅、藍軍設有司令部,由上級軍事指揮部門派出演習導演組,由導演組設定演習情況,紅軍、藍軍根據設定的演習課目進行實兵演練。(在演練性演習的各個階段,導演組通常會隨機性的設置情況,由參與演習司令部人員和參演部隊相應的作出應對措施)
演習中投入的裝備都是現役裝備,步兵輕型武器一般配發空包彈(只需要在槍口加裝一個裝置),空包彈可以形象的模擬出武器發射的光、聲、煙塵,但只要人沒有站在槍口一米以內距離,空包彈一般不會造成人員傷亡。重型裝備實彈射擊如:火炮覆蓋、坦克、強擊機等演練課目都是真實的,但攻擊的范圍內一般沒有人員。參加演習的軍隊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演習課目,一般不會造成人員、裝備的損失,這也是大家通常說演習象演戲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階段還有一種實兵演習的方法,在裝備上安裝激光裝置,發射的激光對人眼是安全的,同樣人員和裝備上也安裝有激光接受裝置,被激光照射後,根據命中的部位冒出相應的煙霧,由導演組派出的觀察員判定裝備、人員被擊毀(擊沉)或是戰損退出戰場。
演習過程中,例如紅軍的海軍向登陸地域實施火力覆蓋,演習導演組根據紅軍的火力密度、攻擊范圍,防禦一方的防守態勢、抗擊手段、防護水平等諸多因素計算出藍軍相應的損失,當裝備、兵員損失達到……時,判定藍軍某一支部隊(分隊)失去戰鬥力,退出演習場;或是損失達多少數量,相應退出同比例的藍軍人員、裝備。當然對抗性演習是相對應的,藍軍措施得當,同樣也可以讓紅軍一方慘敗而返。
演習不一定是以人員、裝備的損失來確定演習的成敗。如兩棲登陸演習,只要紅軍能登陸上岸,鞏固登陸場,達成演習的戰役目標,損失沒有超過標准,都能被演習導演組評定為演習獲勝。
(以上為我軍九十年代初之前進行演習的方法介紹,這種演習更接近於戰術、戰法的演練)
海灣戰爭後,江總書記提出了「做好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斗爭准備」,我軍成立了外軍摸擬部隊,建設了設施完備的訓練基地,有針對性的對部隊進行輪訓和實戰演習、演練,演習己更加貼近於實戰。演習中不再拘限於紅軍勝,藍軍敗的模式。演習成為考核一個部隊戰備水平和實戰能力的驗金石。
前幾年我軍一個甲種師在演習中充當紅軍吃了敗戰,直接影響到這支部隊在我軍序列中的地位,(選撥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官,十分注重其履歷上任職的表現,相比較而言,在甲種作戰部隊任職的經歷,在實戰中獲得的戰功,在演習和各項部隊考核中的表現,或多或少地會影響一名幹部的升遷)
另多說幾句:這幾年我軍裁撤的一線作戰部隊多是沒有優良傳統、作戰中表現欠佳(戰爭中有失利敗績的幾乎是裁撤的第一選擇)、軍紀不佳的部隊。在沒有戰爭的大環境下,演習的重要意義就很好的得到了體現。
㈤ 部隊演習時用的子彈和炮彈是怎麼回事
有時是真子彈,真炮彈,但對人時則不行,需用模擬的東西,如紅外信號等裝置。
㈥ 演習拍戲時用的是什麼子彈
在軍事演習中,都使用空爆彈,就是沒彈頭的子彈,但這種空爆彈在5米之內仍具殺傷力,可使人斃命.就演習來講紅藍雙反不可能在5米內互相射擊,所以也就不會傷人.在一些重要的軍事演習中,進攻方會進行實彈射擊,但這種實彈射擊,對彈著點和攻擊一方的進攻路線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進攻一方絕對不會誤入或者進入彈著區.一般很少發生事故,實彈射擊是為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真正體驗實戰,火炮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機場也是模擬性質的,如需要實彈攻擊,全部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
關於怎樣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還肩負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演習雙方都有紅藍雙方組成}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火力指數3}3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3具,59式中型坦克{火力指數34}2輛,82無後座力炮{火力指數10]2門;藍軍守備兵力為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6支,班用機槍{火力指數3}1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1具,步兵戰車{火力指數28}1輛,反坦克導彈{火力指數30}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紅軍為勝利者.對機場和其他固定建築的攻擊,也是根據發射的炮彈數量,自己擁有的火炮型號及數量,參與攻擊的士兵槍械和綜合指數,得出數據後由導演部宣布勝負結果.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當然,實際演習的情況比較復雜.以上僅僅是個簡單例子,真正判斷勝負既要根據某些戰術計算,也要考慮以往實際作戰的結果和導演部的經驗。
㈦ 軍事演習的時候用的是什麼武器
那些比如攻來佔山頭,先源是火力覆蓋,用的一般都是實彈,這樣一方面檢驗了部隊的訓練水平,另外也檢測了彈葯的性能和後勤保養水平.至於你說的會不會死人,告訴你:肯定會!涉及到實彈射擊,世界上幾乎沒有不死人的軍事演習.美國每年軍事演習死亡人員甚至超過了伊拉克戰爭! 由於使用實彈,一些戰士往往會有緊張情緒.比如台灣漢光22號軍事演習由於使用了實彈射擊導致許多士兵過度緊張竟然聽到槍聲就沒命的向後逃跑,連步槍也丟的找不到了!弄的台灣軍官哭笑不得.這成了台軍一大笑話! 紅藍雙方士兵對抗時如果遠距離射擊可以使用真子彈以提高逼真效果.但是近距離射擊子彈是沒有彈頭的.這樣安全.但是不會出現打不死的人,因為軍事演習是有裁判的,他們可以根據一些公式和實際情況來判斷雙方損失和勝利情況.比如根據火力殺傷效果*火力覆蓋面積就可以大致推算出死亡人員.一旦你被裁判為陣亡或者被俘你就老實撤出戰斗吧!習的裝備也可以安裝一些設備.比如坦克被炸毀會冒出濃煙,而且動力被切斷,炮塔的液壓裝置失效以模擬失去戰鬥力,飛機飛行員耳機會聽到你被擊落之類的呼叫..... 演習裁判是一個重要角色.他決定著雙方的生死,也是對我軍的毀傷評估能力的考驗.
㈧ 軍事演習中的彈葯是真實的嗎有殺傷力嗎
部隊在進行訓練和演習的時候用的是空包彈,在近距離內會有一定的殺傷力。空包彈是指只有彈殼、少量裝葯、以及底火的子彈。
不過發射空包彈的槍支需要提前進行改裝,在槍口加裝轉接器,這樣可以增加槍支發射空包彈時的安全性。空包彈一般殺傷力都較弱,在指定范圍內,只要沒有擊中要害,一般都不會傷到人。
空包彈有兩種,比如:收口式空包彈(無彈頭)和全形空包彈(有彈頭)。
(8)軍事演慣用的子彈是什麼擴展閱讀:
發射空包彈除了是讓部隊習慣戰場氛圍的最簡單也是最佳的方法以外,也是讓電影中的戰斗變的更逼真的好方法。不過發射空包彈並非有如其他一般子彈一樣,只要口徑吻合即可使用。
使用空包彈之前預定為發射空包彈的槍支必須先行改裝,例如在槍口加裝轉接器(adapter)。轉接器的功能在於增加發射空包彈時的安全性,以致於提醒射手「不要」把實彈裝入發射空包彈的槍支中;轉接器另外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足夠的模擬膛壓維持槍機的正常運作。
㈨ <士兵突擊>中,他們演慣用的子彈是什麼做的
在軍事演習中,都使用空爆彈,就是沒彈頭的子彈,但這種空爆彈在5米之內仍具殺傷力,可使人斃命.就演習來講紅藍雙反不可能在5米內互相射擊,所以也就不會傷人.在一些重要的軍事演習中,進攻方會進行實彈射擊,但這種實彈射擊,對彈著點和攻擊一方的進攻路線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進攻一方絕對不會誤入或者進入彈著區.一般很少發生事故,實彈射擊是為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真正體驗實戰,火炮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機場也是模擬性質的,如需要實彈攻擊,全部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
關於怎樣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還肩負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演習雙方都有紅藍雙方組成}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火力指數3}3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3具,59式中型坦克{火力指數34}2輛,82無後座力炮{火力指數10]2門;藍軍守備兵力為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6支,班用機槍{火力指數3}1挺,40火箭筒{火力指數9}1具,步兵戰車{火力指數28}1輛,反坦克導彈{火力指數30}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紅軍為勝利者.對機場和其他固定建築的攻擊,也是根據發射的炮彈數量,自己擁有的火炮型號及數量,參與攻擊的士兵槍械和綜合指數,得出數據後由導演部宣布勝負結果.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當然,實際演習的情況比較復雜.以上僅僅是個簡單例子,真正判斷勝負既要根據某些戰術計算,也要考慮以往實際作戰的結果和導演部的經驗.
㈩ 軍隊演習中的對抗用的子彈是真的嗎
不是真子彈,是激光,對方有接收器。打中後,身上的發煙帽被觸發,發出不同顏色的煙。以顯示被擊中或摧毀。這套系統被稱為「單兵激光對抗模擬系統」。
看士兵突擊,除了感人之外,另一大亮點恐怕要數演習和考核中使用的單兵對抗激光模擬系統了。
大家可以看到一旦對方或自己被擊中,會冒出一股不同顏色的煙霧,這只是其中很表面的現象。這套系統中還有很多功能,還能夠知道誰在何時何地擊中過何人以及被何人擊中等。
下面,我來一一細說一下。
首先,全套裝備應該有這么幾部分組成:激光發射裝置、激光瞄準裝置、激光接收裝置、發煙裝置、聲音報警裝置、卡鎖裝置、定位系統、無線信息傳輸系統、戰損評判系統等。
第二,說一下各種裝置的用途。其實用途很簡單。
1.激光發射裝置用來發射激光,代替實彈擊中目標。
2.激光瞄準裝置用來瞄準目標,實際上是通過關聯由步槍上的缺口和準星來實現的。
3.激光接收裝置是固定在每個戰斗員或目標上面的眾多接收片,用來指示是否被擊中以及擊中部位,如果擊中則帶動其餘裝置:
一是發煙裝置,主要是一個發煙帽,當被擊中後發煙帽工作,施放出煙霧,告訴別人你已經被擊中了;
二是聲音報警裝置,實際上是一個高音喇叭,當目標被擊中後,發出刺耳的聲音,同時提醒目標自己被擊中了,必須倒在地上,聲音才會停止;
三是卡鎖裝置,用來鎖住激光發射裝置,這樣能夠保證被擊中的目標不會再參與戰斗,切實做到傷亡後的人員不再偷偷地射擊別人,這相當於防作弊裝置;
4.信息傳輸系統,主要是把每個對抗終端實時地顯示在中央計算機並根據需要投射到大屏幕上,讓導演部及時掌握戰場信息,了解每個戰斗單元所處的位置和狀態,包括戰損和戰果等。
5.定位系統,用來顯示每個單兵或戰斗單元所處的位置。
6.戰損統計系統,用來評判一場演習的雙方戰損情況,並作出勝負裁決,當然,這里還可以顯示出每個戰斗單元在何時何地被何人或單元摧毀,以及何時何地曾擊毀過何單元,通過它,整個演習雙方戰斗情況一目瞭然。
有了對這個系統的了解和把握,我們對熒屏上被擊中冒蘭煙的士兵自動倒地並不再偷偷地射擊別人等情況也就看明白了吧?要不總有人問我,那個伍六一在「陣亡」後,還可以偷偷用他的槍來打擊對手呀,為什麼不這么做呢?等等。
希望這個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