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

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5 18:15:16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中國國防

國防基本要素

1.國防的含義:國防是國家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而進行的軍事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主權,主權是國家存在的根本標志。保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的安全。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國防的基本類型:侵略擴張型,互助聯盟型,中立型,防禦自衛型。

第二章:軍事思想

軍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軍事思想的定義。

2.軍事思想的體系和內容。

3.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4.軍事思想的特徵:鮮明的階級性,強烈的時代性,明顯的繼承性。

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2.近代軍事思想。

3.現代軍事思想。

第三章:國際戰略環境

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和特點

1.國際戰略格局,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在其消長和分化,組合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世界戰略全局具有重大影響而有相對穩定的力量結構。

2.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國際戰略布局的特點,國際戰略布局的發展趨勢。「多極化」將是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發展的必然趨勢。

3.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在「多級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愈顯突出,熱點問題將會持續升溫。

(1)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簡介

1.軍事理論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本著磨練意志品質,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

❷ 國防法規的產生、法的來歷

一、國防法規的產生和發展
國防法規是隨著國家和戰爭的出現而產生的。我國古代典籍中有 「師出於律」、「刑始於兵」的記載,表明國防法規產生於戰爭實踐。由於國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軍事斗爭,所以國防法規也可以叫做軍事法規。
在奴隸社會,軍事法規的主要形式是臨戰前統治者發布的誓命文誥,如孔老夫子選編的《尚書》中就有甘誓、湯誓、牧誓、大誥、費誓等篇章。這些既是戰爭動員令,也是最初的軍事法規。
如《甘誓》,就是在甘這個地方作戰之前統治者所發布的誓命。甘是有扈氏的故地,位於現在的河南鄭州以北的地方。甘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70年,是夏啟討伐有扈氏的戰爭。啟是大禹的兒子,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的創建者。大家知道,在夏以前,部落聯盟首領的更替實行禪讓制。禹也是准備實行禪讓制的。他選了皋陶作繼承人,皋陶死的早,又選伯益作繼承人。但禹死後,啟與伯益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權力的斗爭,最後啟打敗了伯益成為夏王。從此王位更替就由禪讓制改為世襲制。在新舊制度更替的過程中,有些部落不服氣,有扈氏就不服氣,於是啟征討有扈氏。在開戰之前,啟召集他六支部隊的首領開了一次作戰會議,他向六軍首領鄭重宣告: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這一段話是說,有扈氏公然違反五行之天理,背叛天、地、人之正道,上天要斷絕他的命數,我現在只能遵天命討伐他。這是進行戰爭動員,宣布有扈氏的罪狀,使自己師出有名。接著,他就開始立法了。夏啟宣布:「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 當時,車戰是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一部戰車通常有三個武士。左持弓,主射;右持戈,主擊刺;中間的,主馭。意思是說:戰車左邊的武士不努力射箭殺敵,你們這是不認真執行命令;戰車右邊的武士不努力揮戈殺敵,你們這是不認真執行命令;車夫不能正確地駕馭車馬,你們這也是不認真執行命令。奮勇效命者,在祖宗靈位前給予獎賞;貪生怕死者,在土地神靈位前殺頭。」(古人認為,祖主陽,社主陰,故就祖賞,就社殺。)
這就是中國古代以賞罰為中心的軍事法。由此可見,有了國家,有了戰爭,也就產生了軍事法規。
進入封建社會,軍事法規的形式發生了明顯改變。這時已經有了穩定的成文法,不再是臨時性的軍事誓言了。而且,軍事法規的調整范圍不斷拓展,軍事立法、司法以及監督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
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注重以法治國、以法治軍。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竹簡證明,秦朝的法律有二十九種,其中包括《軍爵律》、《戍律》、《傅律》等多部軍事法律。《軍爵律》是根據軍功授予本人爵位或贖免親屬罪責的法律,《戍律》是關於邊防、城防的法律,《傅律》是關於兵役制度的法律。傅,著之名藉,意思是寫在名冊上,相當於現在的兵役登記。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要傅籍以應兵役。
隋唐時期,軍事法規更加完善。唐代制定了《擅興律》、《軍防令》、《兵部格》、《兵部式》等一系列軍事法規,形成了由「律、令、格、式」構成的比較完備的軍事法規體系。《唐六典》註: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設范立制,格以禁違止邪,式以軌物程式。大體來說,律是刑事法規,令是關於國家和軍隊基本制度的法規,格是具體的行政法規,式是辦事行文的程序。
元朝,蒙古族統治者入主中原以後,也十分重視軍事法制建設,它獨到之處是,在法典中首次設置了《軍律》專篇,並制定了各種軍事「條畫」,諸如《省諭軍人條畫二十三款》、《曉諭軍人條畫十四款》等,作為治軍的依據。
明朝,集歷代軍事法之大成,並有重要創新。《大明律》改變了自秦漢以來把軍事法分列於多篇的做法,集中專列《兵律》一篇,使《大明律.兵律》成為覆蓋軍事全局的基本法。與此相適應,專門的軍事法規也很多,如《軍衛法》、《行軍號令》等。
清朝,以大明律為藍本制定了《大清律.兵律》,並根據本朝特點制定了《軍令》,後又定期編修有關軍事內容的《則例》,最終形成了數量較多、應時性較強的軍事法律規范。
近代,中國跟隨世界軍事變革的歷史潮流,借鑒西方法治思想,軍事法制建設也有所進步。1933年6月,民國政府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兵役法》,規定實行徵兵制,並建立了預備役制度。但是,由於國民黨政治腐敗,國家內憂外患,形勢混亂,《兵役法》並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國民黨軍隊擴充經常要靠抓壯丁。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很重視國防法規建設,很快頒布了《兵役法》、《民兵組織條例》以及軍隊的各種條令條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加大了國防立法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國防法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法規體系。
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現行的國防方面的法律共有15件,其中國防法律11件,關於法律問題的決定4件。如修改兵役法的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等,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第二個層次是法規。法規是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的。由中央軍委制定的為軍事法規,現有126件;由國務院制定或國務院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法規,現有39件。共165件。第三個層次是規章。由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為軍事規章,由國務院有關部委與軍委有關總部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規章。現有規章2500多件。第四個層次是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貫徹執行國家國防法規的實施辦法、實施細則、補充規定等。
我國的國防法規按調整領域劃分為十六個門類:一是國防基本法類,二是國防組織法類,三是兵役法類,四是軍事管理法類,五是軍事刑法類,六是軍事訴訟法類,七是國防經濟法類,八是國防科技工業法類,九是國防動員法類,十是國防教育法類,十一是軍人權益保護法類,十二是軍事設施保護法類,十三是特區駐軍法類,十四是緊急狀態法類,十五是戰爭法類,十六是對外軍事關系法類。
現在,我國的國防法規基本上可以與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適應,基本上可以滿足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需要。我講基本上,這就意味著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還有不健全的方面,主要表現是,有些重要的法律還沒有出台,已經頒布的國防法規,內容還不夠完備,有些規定操作性不強,國防法制建設的任務仍然很繁重。但總的來說,已經有法可依,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已開始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❸ 大一軍事理論課後題答案

一、國防含義及基本特徵
含義: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而進行的軍事及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基本特徵:1.多種斗爭形式的角逐;2.戰爭潛力的轉化;3.綜合國力的抗衡;4.質量建設的道路;5.威懾作用的功能。
二、國防動員的含義及形式
含義:是主權國家為適應戰爭需求或臨時應付重大危機、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以保衛國家安全為根本目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的一系列活動。國防動員實施主體是國家,即國防動員是國家行為,是國家職能的具體體現。
形式:1.按規模可分為局部動員和總動員;2.按性質可分為秘密動員和公開動員;3.按時間可分為應急動員和持續動員;4.按動員內容可分為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交通戰備動員、科技動員和信息動員。
三、國防法規的含義
是指國家為了加強防務,尤其是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用法律形式確定並以國家強制手段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四、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上古至秦漢,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孕育與形成;2.三國至宋元,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在戰爭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3.明清,西方軍事理論的傳入與中國軍事理論的完善、改造。
五、簡答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主要內容
1.對待戰爭的態度(兵者,國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戰原則(安不忘戰,富國強兵;未戰先計,政出廟算;文武並用,伐謀伐交;兵貴神速;以正合,以奇勝;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佔之本,在乎壹民;不戰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於人;兵無委積而亡;兵有大論,先論其器);
3.治軍原則(以治為勝,教誡為先;總文武者,軍之將也)。
六、孫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戰原則
《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本質屬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它從政治范疇提出了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論思想,總結了具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
七、武經七書的含義
《武經七書》又名《武學七書》,或簡稱《七書》,即《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
八、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於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和實踐驗證的科學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毛澤東軍事理論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形成: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趨於成熟的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並在以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和新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中進一步完善。
主要內容:1.戰爭觀和戰爭方法論;2.人民軍隊建設思想;3.人民戰爭思想;
4.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5國防建設思想。
十、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優秀的軍事思想,是更科學、更先進、更完善的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有反映了現代戰爭和國防建設的一般規律,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盡管現在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毛澤東軍事思想對我軍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十一、現代戰略的含義及基本特徵
含義:指軍事統帥「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包括對戰爭准備的籌劃和指導,既指導戰爭力量的使用,又指導戰爭力量的建設,是對既定戰爭的准備與實施方略。是一個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層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來戰爭的知道規律,正確判斷戰爭爆發及其發展概貌和特點,確定戰略總方針,擬定戰爭計劃和實施的原則;是規定戰略展開和戰爭初期作戰的指導原則以及全部武裝力量的戰略使用方法。
特徵:系統性,時代性,層次性,實用性
十二、國際戰略形式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狀、特點:當今世界戰略格局正處於轉換和調整的過渡時期,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之間的關系在重新組合中不斷進行調整;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都在進行相應的軍事戰略調整,增強以經濟和科技未基礎的綜合國力;軍控和裁軍談判連獲突破性進展,但軍備斗爭仍在提高質量和發展高級是兵器方面展開競爭;大戰危險更趨減小,戰爭趨勢向著高技術局部戰爭方向轉變
發展趨勢:聯合國的作用與日俱增;大國間相互制約的勢頭正在上升;各種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逐步完善。
十三、簡述中國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的軍事戰略是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軍事家從中國的國情和敵我雙方的客觀實際出發,在領導中國軍隊勝利的進行了國內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分別描述:革命戰爭時期的不同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十四、論述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挑戰
1.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對我國周邊安全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和長期的;
2.日本將我國視為假想敵國,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威脅呈上升趨勢
3.俄羅斯對我國安全有著長遠的影響。
4.我國與周邊國家尚存在諸多領土、領海、領洋權益的爭議。
十五、軍事高技術概念和分類
概念:主要用於軍事方面的,對提高軍隊戰鬥力,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強化國防實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術。具體說,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對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分類:1.軍事基礎高技術(軍用微電子技術,軍用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軍用光電子技術,軍用航天技術,軍用新材料技術,軍用生物技術,軍用信息技術,軍用核技術,軍用海洋開發技術,軍用定向能技術)2.軍事應用高技術
十六、精確制導的概念
以各種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為基礎,採用目標識別跟蹤、相關跟蹤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導武器精確命中目標的技術。
十七、電子對抗的定義及主要內容
定義:電子對抗是指採用各種措施、行動(比如利用電磁能或定向能)以攻擊、削弱、破壞對方電子設備(系統)的使用效能,保護己方電子設備(系統)正常發揮效能的斗爭。
主要內容:無線電通信干擾,雷達對抗,光電對抗
十八、電子對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
主要作用:獲取重要軍事情報,破壞敵方作戰指揮,掩護突防和攻擊,保衛重要軍事目標,奪取戰爭主動權
手段: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
十九、航天技術定義及在軍事上的應用
定義: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亦稱空間技術。
在軍事上的應用:1.軍事航天運輸系統;2。軍事衛星(軍事偵查衛星,軍事通信衛星,軍事導航衛星,測地衛星,氣象衛星);3.軍用載人航天器(太空梭,空間站,載人飛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義及其優點
定義:激光通信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稱作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分為大氣激光通信和空間激光通信。
優點:信息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保密性能好,設備體積小,質量輕。
二十一、激光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1.改進和完善現有武器裝備,使其成為高技術武器裝備(激光測距機和激光雷達,激光制導,激光通信)2.形成和發展新概念的武器裝備
二十二、激光技術應用上的局限性
1.技術方面(1)破壞機理問題(2)能量需求問題(3)定點追蹤問題
2.應用方面(1)大氣傳輸問題(2)對抗措施問題(3)條件限制問題
二十三、簡述核化生武器的防護
1.偵檢。偵檢,即偵察和檢驗。就是利用各種偵察技術手段,從敵方的某些跡象和各種異常情況中 ,力圖及時准確地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編制,裝備,發射基地,使用企圖,襲擊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時採取各種有效防護措施,揭露或粉碎敵人的陰謀,減輕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
2.防護。有效的防護,是減輕或避免核化生武器殺傷破壞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措施。而對人員的防護,則是戰場上的首要任務。具體防護方法是:
(1)利用工事集體防護 (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進行個人防護(3)葯物防護。
3.消毒。根據染毒種類,性質和受染成度,分別採用機械法,物理法,化學法進行消毒。對人員的消毒,通常是先掃刷,拍打以除去表面塵土,然後由上到下,由表及裡脫去帽衣鞋或全身洗消。如果是生物戰劑染毒,除對受染人員洗消隔離外,還要迅速封閉疫區,防止疫情蔓延。
4.救治,是防護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戰斗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採取群眾性的自救互救與有組織的搶救相結合的辦法,減少死亡,保證作戰和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十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九種: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二十五、武器的殺傷破壞特點
1.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殺傷破壞效應復雜嚴重;2.使用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可視不同目的來選擇;3.殺傷破壞范圍大;4.有延緩、無形、積累的殺傷作用,精神威脅很大。
二十六、軍隊指揮自動化的基本內涵
軍隊指揮自動化,就是以軍事科技為基礎,在軍隊指揮系統中,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先進的技術設備,組成各種自動化系統,實現信息工作 快速化與決策工作科學化,以提高軍隊指揮的效率和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軍隊戰鬥力。
二十七、軍事指揮自動化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
1.指揮自動化能夠確保指揮員做出快速反應;2.指揮自動化能確保對高技術武器裝備實施全程式控制制;3.指揮自動化能確保指揮員進行高效指揮;4.指揮自動化能確保聯合作戰諸軍兵種協調一致的行動。
二十八、軍事指揮自動化的基本組成和功能
基本組成:1.硬體設備(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信設備,探測器,顯示設備)2.軟體設備(系統軟體,應用軟體)3.各類人員
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傳遞功能,信息處理功能,信息顯示功能,信息監控功能,指令執行功能。
二十九、C4I系統簡介
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與情報」系統,即C4I系統。實際上,C4I系統是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技術裝備的軍用信息系統,是國家和各級指揮人員對武裝力量行使權力,進行管理,實施指揮的物質基礎和手段。綜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實現軍事情報搜集、傳遞、處理自動化,保障對軍隊和武器實施指揮與控制的人-機系統。
三十、信息化戰爭的概述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時代核威脅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它的特點之一就是通過取得信息上的優勢,以保障在物質空間實現局部或全局的優勢,並將戰爭附帶殺傷破壞減至最低限度。
三十一、信息化戰爭作戰樣式多樣化特點
1.戰場空間呈現多維化(1)陸地,海洋,空中仍將是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2)太空戰場將成為信息化戰爭中的第四維有形戰場(3)無形的電子信息對抗充斥於有形戰場空間。
2.作戰力量形成一體化(1)信息化戰爭是一體化聯合作戰(2)作戰力量一體化依賴橫向一體化技術(3)作戰力量由「以平台為中心」向「以網路為中心」轉變。
3.戰爭過程趨於短暫化(1)戰爭目的有限(2)戰爭消耗巨大(3)戰爭時間短暫。
4.作戰行動體現實時化
(1)戰場信息獲取實時化(2)戰場感知實時化(3)指揮控制實時化
5.作戰樣式趨向多樣化
網電一體戰將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作戰樣式;情報戰,心理戰和實體精確摧毀等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作戰樣式。
6.作戰效果實現精確化
(1)目標選擇的精確性;(2)作戰力量使用的精確性;(3)對目標打擊的精確性。
三十二、信息化戰爭作戰基本形式
1.精確戰;2.網路戰;3.電子戰;4.情報戰;5.心理戰。
三十三、信息化戰爭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1.優秀的思想政治素質;2.極高的科學文化素質;3.過硬的軍事專業素質;4.開拓性的創新素質;5.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
三十四、論述大學生在信息化戰爭中的主力軍作用
1.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有活力的群體,因此,大學生素質能力的高低,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也會對未來產生直接影響;
2.隨著軍事高技術的飛速發展,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大學生應自覺融入到武裝力量建設體系中,從而保證武裝力量的整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3.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軍政素質、頑強的戰斗作風,關繫到國家的而發展和民族的振興,關繫到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這就要求廣大學生在認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與軍事訓練,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為打贏信息化戰爭打牢基礎。
三十五、觀察大國關系發展變化的三個標尺
1.國家利益的關系狀況 (拓展安全和經濟利益)2.國際權力結構 (相互抑制和制約)3.價值觀的異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三十六、影響大國關系的因素
1.世界總的發展趨勢;2.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和他們在世界上的影響;3.各個大國對外基本政策的選擇。
三十七、試述對軍訓的認識和體會

❹ 軍事理論作業—— 論我國現代國防 要求2000字!!急!急!急!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軍事環境中,軍事現代化是保證國家安全的基本條件。

一、 國防建設必須與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相適應
國家利益基本上可分為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中國的國防建設必須做到「四個著眼於」。
一是著眼於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這是國防建設首先要考慮的基本問題。目前我國的領土主權還面臨著祖國統一、陸地邊境領土爭權、海洋劃界和島嶼歸屬等問題要解決。
二是著眼於促進國家的持續發展。當令世界,我國的國際安全環境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部分領土、領海和海洋權益仍然受到侵犯,還存在局部戰爭的威脅,遏制我國的暗流仍在涌動,甚至不排除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形勢發生逆轉的可能性。
三是著眼於保持國家的社會穩定。任何國家的國防力量,都擔負著維護統治階級的政治利益、防止和打擊內外反對勢力顛覆活動的使命,我國作為當今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大國,更要引起高度重視。
四是著眼於維護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尊嚴。歷史經驗證明,沒有強大的國防、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就沒有發言權,在國際關系中就沒有主動權。以***為代表的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啟動時,就對發展國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具體部署,1964年至1970年「兩彈一星」計劃的實現,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和對我國的封鎖,使世界感到震驚,使國際反華勢力感到沮喪,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二、 國防建設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國防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經濟建設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明確以下兩點很重要。 一是國防建設必須服從並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經濟是國防的基礎,而國防實力的增強主要是通過提高綜合國力來實現的,沒有強大的化經濟,就沒有強大的理代化國防。二是國家經濟建設必須關照到國防建設的需要。相對於和平時期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絕不意味可以忽略或輕視國防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國防建設要不斷加強。

三、 國防建設必須堅持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
在新形勢下,我國國防建設必須以打贏可能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為基點,統籌國防建設。一是針對中國安全環境較復雜的情況,處理好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二是適當增加軍事投入,加快發展軍事高技術,重點研製出能夠制敵的「殺手鐧」。三是加強戰場建設,完善防禦體系。四是有步驟地進行軍隊改革,建立起適應打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體制編制。五是加快人才培養的步伐。

四、 國防建設必須抓以現代化為中心的全面建設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資源雄厚,軍隊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這是我國國防建設突出的強項。但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還不能滿足國防的需要。中國的國防建設,包括武裝力量、國防科技、國防工業、國防體制、國防動員、國防教育等方面的現代化建設。我們應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把武裝力量的現代化作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二是把國防科技的現代化作為國防現代化的關鍵。

五、 國防建設必須獨立自主進行決策和組織實施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獨立自主地建設現代化國防,要求在進行國防決策時,要獨立分析國際戰略環境和安全形勢,制定自己的國防政策,建設自己的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體系,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國防力量。但並不排斥對外開放和爭取外援,獨立自主不是閉著自守,我們應積極與有關國家合作,廣泛開展國防外交,有選擇地引進先進的國防科技和管理經驗,增強中國國防自力更生的能力。
六、 國防建設必須依靠全體軍民的共同努力奮斗
全國軍民共建現代化國防,不能只靠軍隊或一兩個部門去抓,必須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統一領導下,黨政軍民通力合作,齊心協力,才能深入持久,卓有成效。「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中國的國防現代化主要包括武裝力量、人民防空、國防科研、國防工業等的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有:
(一)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制定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
(二)按照集中統一領導的原則,建立完善的國防領導體制和健全的工作制度與工作程序;(三)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確定科學合理的武裝力量的結構和規模,提高武裝力量的質量和水平,實現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
(四)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相協調的國防經濟,建立先進的和相應規模的國防科研與國防工業體系;
(五)不斷提高國防科學技術水平,實現武器裝備的高度機械化、電子化、自動化、標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六)建立現代化的軍事指揮系統和國防工程設施;
(七)把教育訓練提到戰略地位,培養在政治、軍事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適應現代化戰爭要求的人才;
(八)發展國防教育,提高全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防意識
(九)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國防動員制度,提高兵員、財力、物力的動員准備程度;
(十)建立完善、健全的國防法規體系。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國民經濟。要實現國防現代化,必須首先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只有經濟建設持續發展,才能加速國防現代化的進程,而現代化的國防又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要使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各項內容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是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武裝力量是國防的主體,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支柱。國防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要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包括原子能、火箭、航空、航天、電子、計算機、紅外、激光、光纖,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等的發展。

❺ 國防法規主要特性是什麼

1、調整對象的軍事性

2、公共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適用的優先性

4、處罰措施內的嚴厲性

《國防容教育法》是規范全國國防教育的基本法律。由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2001年4月28日,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公布施行。

(5)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擴展閱讀:

地位作用:

各國根據本國的實際,對各部門法的劃分也有所不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對各部門法大體上可以做以下劃分:

1、憲法;

2、行政法;

3、民法;

4、經濟法;

5、勞動法;

6、環境法;

7、刑法;

8、訴訟程序法;

9、軍事法(國防法律法規)。

在這里,軍事法的外延要大一點,其主要內容或者講根本內容是國防法規。通過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國防法規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制建設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門類。

健全的國防法規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重要保證,是依法治軍、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強大法制武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建設的是否制度化的的重要標志。

❻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6)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擴展閱讀:

學生通過學習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軍事理論》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軍事理論課的出現,適應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

在軍事理論課上,可以學習到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軍事理論課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防建設指導思想、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等。

同時可以學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和基本特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等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❼ 大學軍事理論課後題答案

一、國防含義及基本特徵
含義: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而進行的軍事及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基本特徵:1.多種斗爭形式的角逐;2.戰爭潛力的轉化;3.綜合國力的抗衡;4.質量建設的道路;5.威懾作用的功能。
二、國防動員的含義及形式
含義:是主權國家為適應戰爭需求或臨時應付重大危機、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以保衛國家安全為根本目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的一系列活動。國防動員實施主體是國家,即國防動員是國家行為,是國家職能的具體體現。
形式:1.按規模可分為局部動員和總動員;2.按性質可分為秘密動員和公開動員;3.按時間可分為應急動員和持續動員;4.按動員內容可分為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交通戰備動員、科技動員和信息動員。
三、國防法規的含義
是指國家為了加強防務,尤其是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用法律形式確定並以國家強制手段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四、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上古至秦漢,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孕育與形成;2.三國至宋元,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在戰爭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3.明清,西方軍事理論的傳入與中國軍事理論的完善、改造。
五、簡答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主要內容
1.對待戰爭的態度(兵者,國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戰原則(安不忘戰,富國強兵;未戰先計,政出廟算;文武並用,伐謀伐交;兵貴神速;以正合,以奇勝;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佔之本,在乎壹民;不戰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於人;兵無委積而亡;兵有大論,先論其器);
3.治軍原則(以治為勝,教誡為先;總文武者,軍之將也)。
六、孫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戰原則
《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本質屬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它從政治范疇提出了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論思想,總結了具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
七、武經七書的含義
《武經七書》又名《武學七書》,或簡稱《七書》,即《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
八、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於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和實踐驗證的科學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毛澤東軍事理論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形成: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趨於成熟的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並在以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和新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中進一步完善。
主要內容:1.戰爭觀和戰爭方法論;2.人民軍隊建設思想;3.人民戰爭思想;
4.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5國防建設思想。
十、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優秀的軍事思想,是更科學、更先進、更完善的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有反映了現代戰爭和國防建設的一般規律,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盡管現在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毛澤東軍事思想對我軍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十一、現代戰略的含義及基本特徵
含義:指軍事統帥「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包括對戰爭准備的籌劃和指導,既指導戰爭力量的使用,又指導戰爭力量的建設,是對既定戰爭的准備與實施方略。是一個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層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來戰爭的知道規律,正確判斷戰爭爆發及其發展概貌和特點,確定戰略總方針,擬定戰爭計劃和實施的原則;是規定戰略展開和戰爭初期作戰的指導原則以及全部武裝力量的戰略使用方法。
特徵:系統性,時代性,層次性,實用性
十二、國際戰略形式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狀、特點:當今世界戰略格局正處於轉換和調整的過渡時期,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之間的關系在重新組合中不斷進行調整;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都在進行相應的軍事戰略調整,增強以經濟和科技未基礎的綜合國力;軍控和裁軍談判連獲突破性進展,但軍備斗爭仍在提高質量和發展高級是兵器方面展開競爭;大戰危險更趨減小,戰爭趨勢向著高技術局部戰爭方向轉變
發展趨勢:聯合國的作用與日俱增;大國間相互制約的勢頭正在上升;各種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逐步完善。
十三、簡述中國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的軍事戰略是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軍事家從中國的國情和敵我雙方的客觀實際出發,在領導中國軍隊勝利的進行了國內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分別描述:革命戰爭時期的不同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十四、論述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挑戰
1.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對我國周邊安全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和長期的;
2.日本將我國視為假想敵國,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威脅呈上升趨勢
3.俄羅斯對我國安全有著長遠的影響。
4.我國與周邊國家尚存在諸多領土、領海、領洋權益的爭議。
十五、軍事高技術概念和分類
概念:主要用於軍事方面的,對提高軍隊戰鬥力,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強化國防實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術。具體說,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對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分類:1.軍事基礎高技術(軍用微電子技術,軍用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軍用光電子技術,軍用航天技術,軍用新材料技術,軍用生物技術,軍用信息技術,軍用核技術,軍用海洋開發技術,軍用定向能技術)2.軍事應用高技術
十六、精確制導的概念
以各種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為基礎,採用目標識別跟蹤、相關跟蹤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導武器精確命中目標的技術。
十七、電子對抗的定義及主要內容
定義:電子對抗是指採用各種措施、行動(比如利用電磁能或定向能)以攻擊、削弱、破壞對方電子設備(系統)的使用效能,保護己方電子設備(系統)正常發揮效能的斗爭。
主要內容:無線電通信干擾,雷達對抗,光電對抗
十八、電子對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
主要作用:獲取重要軍事情報,破壞敵方作戰指揮,掩護突防和攻擊,保衛重要軍事目標,奪取戰爭主動權
手段: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
十九、航天技術定義及在軍事上的應用
定義: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亦稱空間技術。
在軍事上的應用:1.軍事航天運輸系統;2。軍事衛星(軍事偵查衛星,軍事通信衛星,軍事導航衛星,測地衛星,氣象衛星);3.軍用載人航天器(太空梭,空間站,載人飛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義及其優點
定義:激光通信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稱作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分為大氣激光通信和空間激光通信。
優點:信息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保密性能好,設備體積小,質量輕。
二十一、激光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1.改進和完善現有武器裝備,使其成為高技術武器裝備(激光測距機和激光雷達,激光制導,激光通信)2.形成和發展新概念的武器裝備
二十二、激光技術應用上的局限性
1.技術方面(1)破壞機理問題(2)能量需求問題(3)定點追蹤問題
2.應用方面(1)大氣傳輸問題(2)對抗措施問題(3)條件限制問題
二十三、簡述核化生武器的防護
1.偵檢。偵檢,即偵察和檢驗。就是利用各種偵察技術手段,從敵方的某些跡象和各種異常情況中 ,力圖及時准確地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編制,裝備,發射基地,使用企圖,襲擊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時採取各種有效防護措施,揭露或粉碎敵人的陰謀,減輕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
2.防護。有效的防護,是減輕或避免核化生武器殺傷破壞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措施。而對人員的防護,則是戰場上的首要任務。具體防護方法是:
(1)利用工事集體防護 (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進行個人防護(3)葯物防護。
3.消毒。根據染毒種類,性質和受染成度,分別採用機械法,物理法,化學法進行消毒。對人員的消毒,通常是先掃刷,拍打以除去表面塵土,然後由上到下,由表及裡脫去帽衣鞋或全身洗消。如果是生物戰劑染毒,除對受染人員洗消隔離外,還要迅速封閉疫區,防止疫情蔓延。
4.救治,是防護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戰斗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採取群眾性的自救互救與有組織的搶救相結合的辦法,減少死亡,保證作戰和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十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九種: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二十五、武器的殺傷破壞特點
1.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殺傷破壞效應復雜嚴重;2.使用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可視不同目的來選擇;3.殺傷破壞范圍大;4.有延緩、無形、積累的殺傷作用,精神威脅很大。
二十六、軍隊指揮自動化的基本內涵
軍隊指揮自動化,就是以軍事科技為基礎,在軍隊指揮系統中,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先進的技術設備,組成各種自動化系統,實現信息工作 快速化與決策工作科學化,以提高軍隊指揮的效率和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軍隊戰鬥力。
二十七、軍事指揮自動化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
1.指揮自動化能夠確保指揮員做出快速反應;2.指揮自動化能確保對高技術武器裝備實施全程式控制制;3.指揮自動化能確保指揮員進行高效指揮;4.指揮自動化能確保聯合作戰諸軍兵種協調一致的行動。
二十八、軍事指揮自動化的基本組成和功能
基本組成:1.硬體設備(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信設備,探測器,顯示設備)2.軟體設備(系統軟體,應用軟體)3.各類人員
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傳遞功能,信息處理功能,信息顯示功能,信息監控功能,指令執行功能。
二十九、C4I系統簡介
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與情報」系統,即C4I系統。實際上,C4I系統是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技術裝備的軍用信息系統,是國家和各級指揮人員對武裝力量行使權力,進行管理,實施指揮的物質基礎和手段。綜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實現軍事情報搜集、傳遞、處理自動化,保障對軍隊和武器實施指揮與控制的人-機系統。
三十、信息化戰爭的概述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時代核威脅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它的特點之一就是通過取得信息上的優勢,以保障在物質空間實現局部或全局的優勢,並將戰爭附帶殺傷破壞減至最低限度。
三十一、信息化戰爭作戰樣式多樣化特點
1.戰場空間呈現多維化(1)陸地,海洋,空中仍將是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2)太空戰場將成為信息化戰爭中的第四維有形戰場(3)無形的電子信息對抗充斥於有形戰場空間。
2.作戰力量形成一體化(1)信息化戰爭是一體化聯合作戰(2)作戰力量一體化依賴橫向一體化技術(3)作戰力量由「以平台為中心」向「以網路為中心」轉變。
3.戰爭過程趨於短暫化(1)戰爭目的有限(2)戰爭消耗巨大(3)戰爭時間短暫。
4.作戰行動體現實時化
(1)戰場信息獲取實時化(2)戰場感知實時化(3)指揮控制實時化
5.作戰樣式趨向多樣化
網電一體戰將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作戰樣式;情報戰,心理戰和實體精確摧毀等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作戰樣式。
6.作戰效果實現精確化
(1)目標選擇的精確性;(2)作戰力量使用的精確性;(3)對目標打擊的精確性。
三十二、信息化戰爭作戰基本形式
1.精確戰;2.網路戰;3.電子戰;4.情報戰;5.心理戰。
三十三、信息化戰爭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1.優秀的思想政治素質;2.極高的科學文化素質;3.過硬的軍事專業素質;4.開拓性的創新素質;5.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
三十四、論述大學生在信息化戰爭中的主力軍作用
1.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有活力的群體,因此,大學生素質能力的高低,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也會對未來產生直接影響;
2.隨著軍事高技術的飛速發展,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大學生應自覺融入到武裝力量建設體系中,從而保證武裝力量的整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3.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軍政素質、頑強的戰斗作風,關繫到國家的而發展和民族的振興,關繫到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這就要求廣大學生在認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與軍事訓練,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為打贏信息化戰爭打牢基礎。
三十五、觀察大國關系發展變化的三個標尺
1.國家利益的關系狀況 (拓展安全和經濟利益)2.國際權力結構 (相互抑制和制約)3.價值觀的異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三十六、影響大國關系的因素
1.世界總的發展趨勢;2.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和他們在世界上的影響;3.各個大國對外基本政策的選擇。三十七、試述對軍訓的認識和體會

閱讀全文

與軍事理論國防法規的產生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