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採取的措施有哪
對抗通常通過局抄部代理戰襲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的,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
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兩大軍事集團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輕易動用武力來結束對方與其的世界霸權爭奪。兩國都儲存了大量核彈頭,彼此相互保證毀滅。——常識歷史篇。
㈡ 美國冷戰政策的定義是什麼
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版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權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冷戰政策最基本的特徵是: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訴諸武力。
冷戰政策的方式是:封鎖與遏制,這是冷戰政策的的根本方式,也就是說:不與敵對國家進行經濟、外交、軍事合作,不助長敵對聯盟的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封鎖敵對(主要是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的敵對)聯盟的可能變得強大的渠道。
㈢ 冷戰政策實質是什麼
一 、利益驅動在冷戰中起的根本作用
在關於冷戰的眾多原因當中,其最根本的作用的是利益驅動。
新自由制度主義的領軍人物基歐漢認為,國際制度是國際體系進程的基本特徵。他繼承了新現實主義對國際政治的假設,但其表述的內涵卻與後者大相徑庭:第一, 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並不必然意味著無組織與無秩序,「盡管國際系統是無政府的,國家之間的各種關系卻有著高度的秩序。無政府的國際系統對國家的行為有著一種無形的控制」;第二,國家是國際社會中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行為體,它具有有限理性,追求的是滿意或絕對收益而不是利益的最大化或相對收益;第三,國際政治是權利政治而不是權力政治。
所以首先,歷來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外交政策可以變,建交對象可以變,敵人可以變成朋友,朋友也可以變成敵人,但永恆不變的,是利益。獲取最大的利益,是各國外交的根本目的。所謂冷戰起源問題,實際上是二戰後的國際關系問題,特別是大國關系問題。在二戰的勝利使蘇美英三大國由熱戰中的盟友轉變為冷戰中的對手。這一轉變並非單獨某一方或某個人的作用或過錯,而是由諸多因素和條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種歷史的必然性。
其次,學術界關於意識形態在冷戰起源中起最重要作用的說法並不嚴密。
許多研究者受意識形態的影響,而認為大國間意識形態的差別在冷戰起源和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固然,意識形態在冷戰起源過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然而,起根本作用的並非意識形態,而是國際關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國家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關系態勢。從這個角度講,二戰後,意識形態表面上把世界簡單地一分為二,實際上國家間的相互關系要復雜得多。
再次,認為丘吉爾成為所謂冷戰的始作俑者,亦是利益驅動。
二戰爆發前,在西方、希特勒和蘇聯復雜的三角智斗中,英國拙劣的綏靖政策招致蘇德聯手而引火燒身。當斯大林與強盜聯手而終受其害時,丘吉爾不啻鬆了一口氣。英蘇兩國的當務之急共同抵抗大敵法西斯暫時掩蓋著兩國之間利益的沖突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然而,他們之間的利益之爭和觀念之別並沒有化解,而是潛在地進行較量,甚至在戰爭緊急的時刻也是如此,尤其是英國。丘吉爾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援助蘇聯抗德的演講中沒有掩飾其對蘇聯的惡感;在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問題上,他為了本國利益而百般拖延。
綜上,學術界的許多觀點最終都可以歸結到利益追求上,而其他因素只是對其起影響作用。下面將展開論述其他因素對冷戰不同深度的影響。
二、意識形態起到的重大影響
意識形態在美國外交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美國式的自由民主體制下,占據優勢的意識形態往往決定著美國外交政策的方向。這在冷戰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以至於美國的一切外交資源都圍繞著保存和擴大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個中心來進行。當1988年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大會上要求在國際事務中「非意識形態化」時,實際上是對美國發動的這場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的妥協。在現實中意識形態的影響總是無所不在,對此,邁克爾•H•亨特對意識形態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意識形態思維是對歷史環境進行有益反思的源泉;是在極端復雜而令人迷茫的現實中必不可少的指導性因素;也是創造一個較好未來的道德行為的基礎……
二戰爆發前後,蘇聯的對外政策基本原則未必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其急劇地調整了對外政策的觀念和手段。這一時期蘇聯對外政策和外交的突出要點就是擺脫了意識形態和既定政治觀念的束縛,緊緊抓住國家安全和利益不放,並為此目的不惜一切。斯大林這種外交思想和策略的轉變和調整是符合當時復雜、險惡的國際局勢的,有利於蘇聯的安全和利益。難怪有人著重評價斯大林的這種冷靜、清醒與現實,若非如此,蘇聯不待在戰後冷戰中自行解體,可能早在二戰的熱戰中滅亡。當然,進入冷戰之後,蘇聯為何美國對抗又開始對意識形態重視起來。
可見,意識形態影響著兩霸主的外交政策,也是冷戰起源的重要因素。但並不是意識形態的不同一定導致了他們之間的對抗,就像當今世界,仍存在著意識形態的不同,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可以共存的。
三、英國與冷戰起源
在研究冷戰起源的問題上 , 許多研究者認為英國是冷戰的 " 始作俑者 " 。近年來有的學者斷言 " 英國絕不是盲目追隨美國政策的小夥伴 ", 有著 " 獨立的冷戰政策 ; 還有的人強調英國並非扮演消極被動的美國追隨者角色 , 而是採取一種 " 主動積極的對抗性政策 " 。但是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上述評價並不正確 , 英國在冷戰起源中的作用被誇大了。英國不是冷戰的始作俑者。在冷戰開始前 , 英國並沒有獨立的冷戰政策 , 也沒有採取主動積極的對抗性政策。
四、冷戰中的核因素
美國的兩枚原子彈,提前了二戰勝利的時間表。同時,也讓世界對核武器產生了深深的恐懼。美蘇的斗爭並未過渡升級,核因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蘇聯加緊研製核武器的同時,其挑戰的舉動並未十分突出,只是在一些次敏感地區進行試探。而且選擇的也多是美國的戰略盟友—英國為試探對象。
美國在1947年3月12日正式提出了"杜魯門主義"。美蘇對抗正式開始。任何矛盾從產生到發展到激化都會經過一系列的事件和過程,而未等沖突激化到戰爭的地步,核因素便加入進來,從而使整個競爭格局及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這些時間,美蘇對抗沒有升級成戰爭的核因素便一目瞭然了。標志著雙方對抗升級的第一次柏林危機出現在1947年,雙方對立的第一個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在1949年8月成立的。而在1947年底,蘇聯發表聲明,原子彈已經不是秘密了,此時離杜魯門主義提出尚不足十個月,蘇聯宣布的核因素無疑對事態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而在1949年8月,杜魯門向美國人民宣布,蘇聯已經擁有原子彈。北約的成立,從某種程度來說,正是對競爭核因素的出現所作的無奈地的回應。有危機而沒有戰爭,有軍事集團對立而沒有兵戎相見,因為戰爭的結果是沒有贏家。第一個開火的也就是最後一個眼睜睜看到自己和全人類同歸於盡的。因此,挑戰國家與霸權國之間的斗爭,盡管是激烈的對抗,卻並未形成戰爭。這也就是人類歷史上會出現如此長期的冷戰奇跡的主要另一個主要原因了。
㈣ 冷戰政策的最基本特徵是什麼
以意識形態劃線,雙方都否定對方的社會制度的合理性,都想改變對方的社會制度,這是最基本特徵
其他特徵是:遏制,軍備競賽
㈤ 美蘇冷戰時的政策是什麼
一、美國採取的政策:
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經濟上版:推行援助西權歐的馬歇爾計劃 。
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
二、蘇聯的應付措施:
政治:1947年9月,蘇聯、波蘭等9國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以協調和統一各國黨的行動。
經濟:1949年1月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了經互會(經濟互助委員會)。
軍事:1955年,蘇聯和東歐7國成立了華約(華沙條約組織)。
㈥ 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冷戰的實質是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爭奪世界霸權。因此,他們的排序是:3,2,1.
冷戰內(英語:Cold War,俄語:Х容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約為主的資本主義集團,與蘇聯、華約為主的社會主義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
冷戰的背景:
(1)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2)德、意、日被打垮,英法受重創 日被打垮,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壯大。
(3)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壯大。 蘇聯成為美國稱霸全球最大障礙。
採用冷戰的原因:
(1)蘇、美勢均力敵,美國不敢直接武裝對抗。
(2) 大戰剛結束,人心思和平。
冷戰目的: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稱霸世界
冷戰的實質: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爭奪世界霸權。
㈦ 的冷戰政策表現在哪些方面
美國帶領西復方資本主義國家,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冷戰政策最基本的特徵是: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訴諸武力。
冷戰政策的方式是:封鎖與遏制,這是冷戰政策的的根本方式,也就是說:不與敵對國家進行經濟、外交、軍事合作,不助長敵對聯盟的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封鎖敵對(主要是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的敵對)聯盟的可能變得強大的渠道。
冷戰政策的3個表現(內容):
1,政治方面:杜魯門主義(1947)
全球擴張,全面冷戰(宣言書)
2,經濟方面:馬歇爾計劃(1947)
資本主義穩定歐洲,控制歐洲
3,軍事方面:北約集團成立(1949)
與「華約」對峙,造成世界不安寧,勢均力敵,不敢輕易動武
在美蘇冷戰政策下,世界上局部沖突與戰爭也不少,如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㈧ 何為冷戰如何進行軍事!
冷戰,就是抄兩個國家對著干。。。但是不是明著的,而是暗地裡的。 因為他們之間的戰爭會導致兩敗俱傷。 如:二戰後的美蘇兩國,試圖用軍備競賽的方式搞垮對方,這就是冷戰的方法。 冷戰還可以是 用經濟、政治等手段.如:經濟封鎖,降低對方的國際地位,提示自己的國際地位等。
㈨ 軍事專家說冷戰是什麼意思
嚴格來說冷戰特指二戰後美蘇的全面對抗
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全面對立
雖然不開戰
但是老死不相往來
並且經常進行軍事對峙
㈩ 冷戰政策在 軍事政策經濟三個方面的表現
軍事上形成北約和華約的對抗。政策上有杜魯門主意和反共產主義協定。經濟上有馬歇爾計劃和歐共體和蘇聯的《經濟互助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