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了哪些武器
二戰日軍常見輕武器之介紹
一.輕機槍: 11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 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續.
99式輕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 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二,重機槍:
92式重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擲彈筒:
89式擲彈筒
口 徑:50毫米
射 程:360米
彈 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續.
四,步槍:
38式步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65子彈的威力明顯不足,但是馳騁中國大陸幾十年的三八大蓋在朝鮮戰爭中仍在使用,可見這種1905年研製的步槍還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38式步槍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後坐力非常小,對於新手來說這點很重要,修長的它在肉搏戰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遠.但總的來說此槍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槍,未完待續.
99式步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99式步槍於1939年研製,首先大量裝備南洋日軍,中國大陸的日軍裝備的不多.與38式相比,99式的殺傷力大有進步,畢竟口徑增大了嗎.照門加裝兩翼有利於對空射擊,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備注:無
六,手槍:
14式手槍
口 徑:8毫米
彈匣容量:8發
備注:1925年研製的王八盒子稱的上是二戰最差的手槍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於不少日軍軍官自殺不成.與駁殼槍相比,連游擊隊都看不上它.這種手槍也被人稱為只能用於自殺的手槍,其實二戰日軍的輕武器都不怎麼樣,與中央軍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軍隊被這樣一支一戰水平的陸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也令人汗顏.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徑: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備注:此炮和92式重機槍同年研製,主要作用是攻擊對方的戰壕和簡易機槍掩體,92式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毒氣彈和研時引信炮彈等彈葯.日軍每個步兵野戰大隊配備2門步兵炮,對付垃圾中國軍隊綽綽有餘.盡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總比相同口徑迫擊炮遠,而且移動靈活,是件不錯的武器
⑵ 抗日戰爭後中共各地總共接收了多少日軍武器彈葯
本文摘自《讀史求實》,作者:楊奎松,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限於篇幅,筆者在此不能深入討論解放戰爭期間蘇聯在東北提供援助的各項具體例證。實際上這種援助絕非簡單的一個武器問題。它還包括預先讓中共接收各地政權和工廠礦山,包括派遣專家幫助大量修復鐵路、橋梁等各種交通設施,更包括開展雙邊貿易,建立合營公司,幫助中共恢復經濟,穩定社會。僅貿易一項,雙方交易總額(遼東地區除外)1947年即達9300萬盧布,1948年增長到15100萬盧布,1949年更增長到20500萬盧布。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共解放東北。ОБорисов,СоветскийСоюзиМаньчжурскаяРеволюционнаяБаза(1945—1949),2едопМосква,1977。但針對劉文武斷否定蘇援的態度,在此仍有必要簡略地討論一下有關蘇援的基本史實問題。
必須承認,目前無論是根據俄國解密的檔案資料,還是根據中國公開的檔案資料,我們這些外圍的研究者,都還難以將當年蘇方提供軍事援助或幫助的詳細經過描述出來。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不能根據已有的中俄兩方面的檔案文獻及回憶史料,肯定解放戰爭期間蘇方提供過相當程度的軍事援助。問題是,我們究竟應當怎麼看當年部隊領導人表示不滿的個別電報呢?
當年部隊領導人確實有過對蘇援不滿的電報。但既然是研究歷史,就要注意分析:第一,是哪些部隊不滿?第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不滿?就第一點而言,曾克林部「非常樂觀」的看法就與黃克誠部十分悲觀的看法有所區別。兩者的回憶錄在這個問題上的區別也甚明顯。見曾克林:《曾克林將軍自述》,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9、123—125頁;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6—197頁。之所以會產生區別,就是因為兩支部隊進入東北的時間不同,他們所體會到的蘇軍態度和得到援助的及時程度也不相同的緣故。換言之,我們應當可以看出,蘇軍確實有過態度「相當惡劣」的時候,但也有過態度相當積極熱情的時候。就第二點而言,劉文所引彭真和黃克誠表示不滿的電報的時間,一是在9月21日,一是在11月25日,而《恩怨》一書所舉的彭真等高度興奮地准備接收大批武器並與蘇軍合作的電報,一是在10月間,一是在1946年3月以後。這更進一步說明,蘇軍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在有的時候「相當惡劣」,在有的時候相當友善。對蘇軍態度及援助問題,不能僅以一時一地的資料一概而論。劉文顯然忘記了對問題應當作這樣的具體分析。
那麼,蘇軍的態度何時好,何時不好呢?劉文說:彭真到達沈陽後,就「發現蘇軍的態度相當惡劣」。劉文對這句話既沒有加引號,也沒有注出處。以當時蘇軍最高司令官剛剛派聯絡官前往延安,並將彭真等人接來沈陽,此前對曾克林等八路軍態度相當友好的情況判斷,筆者對此點頗有些懷疑。當然,即使不看劉文,從曾克林、聶榮臻、伍修權等人的回憶錄也可以看出,9月下旬這段時間蘇軍的態度,確和中旬以前的態度有了不小的區別。只是,真正讓中共一些領導人感到「蘇軍的態度相當惡劣」的時間,還不在這時,而是在1945年11月17日以後。因為那時蘇軍真是蠻不講理地把中共軍隊從城裡往外驅趕,確讓許多中共部隊的幹部深感寒心和憤慨。問題是,這畢竟只是個別時間的情況。即使專門研究這段歷史的劉統先生,所能舉出的當年部隊領導人對蘇援不滿的文電,也委實寥寥。
為了便於讀者了解劉文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不妨在下面簡單地以蘇軍態度冷熱作一時間的區分。
第一階段是1945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這段時間蘇軍對中共部隊的態度基本上是好的,雙方不僅有過協同作戰的情況,有過盛大聯歡,而且中共軍隊還被接入沈陽等各大中城市,讓其擔負城市衛戍任務,准其接收政權和重要工廠及武器庫等。
第二階段是在1945年9月下旬前後。這十幾天時間里蘇軍發現美軍准備在中國華北登陸,為在外交上立於主動,避免因公開支持中共進入東北被國民政府和美國指責為違反中蘇條約,因此將已經交予中共的多數工廠、武器庫和部分政權重新收回,並勸說中共武裝退出城外。
第三階段是從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間,這期間因發現美軍不僅不打招呼,而且完全不顧蘇聯態度,在緊鄰東北的華北地區大舉登陸,因此懷疑美軍有意在蘇軍撤退後進入東北地區。基於反對美國勢力進入東北的戰略考慮,蘇軍開始受命積極支持中共占據東北。中共大規模進入城市,接收政權和工廠、武器庫,甚至直接接防蘇軍允諾國民黨軍登陸的沿海口岸,武裝拒止美艦運載國民黨軍隊在東北上岸,都是在這一時期。
第四階段是1945年11月17日至1946年2月中旬前後。這時國民黨發現中共軍隊已經開始先期進入中心城市並占據交通要道,進行接收,遂採取斷然措施,撤退東北行營,並向美國政府提起控告。蘇方撤軍不成,迫於外交壓力,不得不考慮與國民黨進行外交和經濟談判,力圖與蔣介石達成妥協。為此,因急於與中共撇清關系,蘇軍不顧中共方面的反對與不滿,在一些地方採取了強行驅趕中共軍隊出城的做法。
第五階段是1946年2月下旬,特別是3月以後,由於美國堅持東北要門戶開放,蘇聯又與國民黨談判不成,蘇軍態度再度改變,受命全力推動中共抵抗國民黨進入東北。故其撤軍時處處讓中共預先接收,搶佔先機,並主動提供了許多積極的幫助。在此以後,蘇聯與美蔣交惡,與中共的合作關系逐漸趨向穩定。
由上述說明可以看出,在整個東北解放戰爭過程中,蘇方態度「惡劣」只在個別時段。除了第二、四兩個階段大約三個多月的時間以外,其他三個階段三年左右時間蘇軍對中共的態度基本上是好的。不論其利益著眼點是否與中共不同,但其放手讓中共發展,甚或幫助獲取武器的態度是明顯的。否認中共有過不滿固然不可,只根據上述兩個階段的個別電報或回憶言論,就否定存在著蘇援的事實,顯然更不可取。
既然蘇援是事實,那麼當年蘇軍到底向中共轉交了多少武器裝備呢?嚴格地說,劉文也沒有完全否認存在著蘇援的事實,只不過他的看法是,即使有,蘇方也是有條件的、不情願的,並且「少得可憐」,對戰爭進程不起任何作用。
蘇軍當年轉交的武器真的像劉文所說的那麼少嗎?這是筆者要進一步稍作分析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當了解,蘇聯檔案所講當年蘇軍轉交的武器數,既包括給東北野戰軍的,也包括通過東北方面轉交給華北乃至西北等關內部隊的。因此,考察蘇聯這段時間的軍事援助情況,不能像劉文那樣,只拿東北野戰軍1946年中到1947年中自身的武器增長的兩個數字,就來判斷蘇方資料提供的數據可信與否。關於此點,筆者在《恩怨》一書中其實已有所說明,在此僅具體補充三點資料以引起重視。
一是1945年9月21日中央致重慶代表團電曾談到晉察冀軍區聶榮臻部來電內容。該電稱:蘇蒙軍本月底將從察哈爾撤完,軍用品一部交我,並願今後助我。《中央致重慶代表團電》,1945年9月21日。實際上,這時來自晉察冀和晉綏軍區的這種電報還有不少,大都談到與蘇軍合作及獲取武器幫助的問題。
二是曾克林回憶提到,1945年9—10月,他所在部隊曾不止一次地將他們在沈陽、錦州等地接收的大批武器彈葯,轉運給了關內的部隊和山東的部隊。《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01、126頁。
三是1946年5月20日東北局曾致電中央,說明蘇軍堅決支持東北野戰軍死守四平,並已經指示駐朝蘇軍立即提供彈葯應急,並勸中共在關內另闢戰場以減輕東北壓力,為此希望中共能夠組織海上運輸,從東北向山東運送武器彈葯,說要多少給多少。隨後駐朝蘇軍即向中共東北野戰軍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彈葯。5月28日,第一批82挺輕機槍、32挺重機槍、43萬發子彈和1萬箱炸葯及大量電器材料等即由海路運往山東。至6月下旬初即已運送三批。以後運送則更為頻繁,數量也更大。到8月間,步槍已達數萬支,機槍達上千挺,最多一次朝鮮蘇軍即提供了上百車皮武器彈葯。對此,劉統先生並非完全不了解,但卻斷言這些事情只發生在1946年底1947年初中共部隊最困難的一個短暫時期,並且堅持說蘇聯和朝鮮的態度大相徑庭,蘇聯不僅兩度拒絕幫助,後來同意也是要求以糧食作為交換,而朝鮮方面卻「無償贈與和無代價幫助我們裝運」。然而已有的資料卻顯示,至少在1946年,蘇方提出希望能夠得到糧食已經是10月下旬的事情了,此前除了中方發現蘇軍好飲酒故建議山東軍區找些白蘭地過來以聯絡感情之外,並未見任何以貨易貨的問題提出。與此同時,除開始兩三個月以外,中方從朝鮮政府方面獲得的,也主要是其炸葯廠生產的炸葯,並且是用朝幣買的,雖然價格低廉,但說完全「無償」,也不盡然。
以上情況都表明,計算蘇方轉交武器數,不能只拿東北野戰軍一年時間武器裝備增長的數字來對照蘇方數字,必須考慮到蘇方提供的這些武器裝備和大量彈葯等,有相當部分並不是直接給東北野戰軍的,而是轉運到關內去了。
其次,計算蘇軍當年轉交中共武器數,不能只拿1945年底以前的個別數字作論據,也不能只計算1946年5月至1947年4月之間的差數,甚至不能簡單地拿不同時期東北野戰軍實有武器數相加減,還應考慮到因種種原因受到損失的數字。
事實上,劉文提到李運昌部從葉柏壽及馬三家向錦州那次運送槍彈物資,路途上被截留、偷盜和私拿就相當多,「大部武器在運送過程中遺失」。我們不能因為黃克誠部僅得1200支槍,就無視蘇軍當時曾轉交12萬支槍的事實。1945年12月30日彭真向各部隊通報稱,李運昌部運赴錦州的各種彈葯物資包括子彈120萬發、手榴彈15萬個等。另外由北面還運去12萬支步槍和300挺機槍。類似的情況在中共軍隊出關最初的一年裡發生得相當多。不考慮這些情況,僅以1945年底以前的兩個電報中的數字作為根據,斷言蘇軍轉給中共的武器「少得可憐」,顯然是過於輕率的。
況且,只舉出9月21日和12月30日兩封電報中提到的武器數,也並不能據此就斷言說1945年底以前中共所得武器只有這么多。注意一下劉文所引彭真12月30日的通報文字:「運赴錦州方面的各種彈葯物資(七九子彈40萬發在內),三八子彈達80萬發,手榴彈15萬個」,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所以把「七九子彈40萬發」括起來,顯然是因為在前面已有過通報。這至少說明,在1945年9月21日至12月30日之間,絕非只有這兩封電報談到過蘇方轉交武器彈葯問題。
事實上,劉文隨後所舉李運昌之報告也能夠說明,彭真12月30日電報所提到的李運昌部運送的那批武器彈葯,也並非就是當時蘇軍在東北轉交中共武器之全部,因為它不過只是蘇軍總部離沈陽後,將原存沈陽總部的物資西運至「葉柏壽及馬三家」的一部分而已。再仔細注意一下劉文所舉李運昌報告黃克誠師得到的武器情況,我們也能夠發現,有些武器就不是劉文所舉9月21日和12月30日那兩份電報中所列的東西。如李運昌報告黃克誠師得到的武器為步槍1200支,輕重機槍44挺,山炮10門,野炮4門。其中野炮一項在彭真9月21日和12月30日電提到的武器裝備中就不存在。
很明顯,僅僅依據9月21日和12月30日兩封電報,要證明蘇軍轉交的武器「少得可憐」,是無法成立的。要說明1945年底以前到底有過多少蘇援,不說明1945年9月下旬以前中共出關部隊得到武器的情況,和1945年9月下旬至蘇軍總部離沈,即至11月下旬之間所得武器的情況,是不行的。
1945年9月下旬以前出關部隊得到過多少武器呢?僅據曾克林回憶,當該部被蘇軍迎入沈陽後,蘇軍就已將沈陽兵工廠,及沈陽、撫順、遼陽、本溪等地的軍火庫、軍需被服倉庫等交給了該部,甚至把日本關東軍最大的蘇家屯倉庫也交給了該部。當然,9月下旬蘇軍態度轉變,又將這些倉庫大部收回。但該部還是運出步槍2萬支,輕重機槍1000挺和156門各種炮,不僅裝備了出關部隊,「還將一部武器支援了後續部隊和原抗日聯軍以及關內其他解放區部隊」。
此後,該部仍陸續利用沒有交回的倉庫取運武器,包括拉出一批軍火於10月前後「發給三五九旅和山東魯中部隊、膠東部隊和延安來的教一旅等部隊」和「用船向山東龍口送去一批武器、彈葯,其中有500萬發子彈、炮彈」。《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01、126頁。該部甚至還完整接收了一個日本航空大隊。彭真9月21日電已說明接收到27架雙引擎日本飛機和單引擎完整的戰斗機70架。但曾克林所說的這一日本航空訓練飛行大隊,裝備有重型轟炸機、九九高級教練機共40多架,似非彭真電所之指。此後彭真並有專電報告中央稱,他們已經接收了一個航空大隊。《曾克林將軍自述》,第126—132頁。
與此同時,從蘇聯回國的東北抗聯周保中部,接收了日本長春的軍火庫一部,在蘇軍同意下也運出了步槍5萬余支,輕機槍2000多挺,重機槍800餘挺,擲彈筒500餘個,迫擊炮20餘門,山炮5門,彈葯1200餘萬發。
駐守錦州的周家美部,也在蘇軍協助下,通過解除錦州偽滿軍隊武裝和搬運軍火庫,獲得火炮近80門,輕重機槍690餘挺,步槍13200餘支,手槍350餘支,炮彈100餘箱,子彈1000多萬發。周家美:《關於我軍進兵東北接管遼西的回憶》,《錦州黨史資料》第1輯,第44頁。
連同進入承德、灤平、葉柏壽、朝陽和山海關、綏中、興城、錦西、錦州、錦縣、北鎮、黑山、新民等地的中共軍隊所得到的武器數量,僅1945年8—9月間中共武裝早期進入東北者得到步槍數量就已有近10萬之數,機槍近5000挺,各種炮至少有二三百門了。也因此,曾克林一部原僅4000人,一舉就發展到數萬人,並仍能以大量武器裝備運送給其他出關及關內部隊,可見中共這一時期經過蘇軍在東北獲得的武器數量絕非「少得可憐」。
那麼,彭真等到沈陽後是否真像劉文所舉9月21日電報那樣,沒有得到多少武器呢?顯然也不是。劉文只舉了符合其「少得可憐」的看法的9月21日一封電報。其實,就在一周後,即9月30日,彭真就又電告中共中央稱:「用各種方法得槍萬余支。」31日他再度電告中央說:發現新的武器庫,「搜得山炮八十門,迫擊炮百餘門,子彈稍多」。10月3日,在與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蘇共中央軍委委員會見後,彭真對整個情況的估計更加樂觀。次日他即以東北局名義致電中共中央稱:「蘇軍已下最後決心,大開前門,此間家務全部交我,因我力量微小,現只能接受一部分,允許在一月內替我保存。」《東北局致中央電》,1945年10月4日;《中央致重慶代表團電》,1945年10月5日,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130—131頁。
這里的所謂「此間家務」,指的就是在東北的全部日軍武器。所謂現在只能接受一部分,是因為這個時候在東北的中共部隊還不夠多,幾十萬裝備用不了。即便如此,中共進入東北的武裝也還是拿了一部分,這就是《恩怨》書中所講會談後一次得到的步槍3萬支,機槍100挺,大炮15門。
正是基於這種情況,考慮到蘇軍即將撤退,只能代為保存一月,東北局明確電告中共中央,說這里的武器數量極大,全部交給我們確系遠方(指蘇共中央)決定,要求中央下最大決心抽調30萬主力於一個月內趕到東北,以便接收「大批武器」。《東北局關於與蘇軍交涉經過給中共中央的報告》,1945年10月4日、8日。
10月25日,東北局還進一步致電中共中央,說明蘇軍要求中共速派人接收東北工業中心城市及其各工廠,除已搬走者外,蘇軍都願交給中共。除已交中共的飛機和有一個日本航空大隊全部人員可用外,僅撫順一處便有300萬發炮彈可交我使用。蘇方建議中共趕快接收,同時抓緊編練炮兵和生產大炮。而兵工廠及武器庫也最好保留一部分,分散一部分,以免遭到轟炸。《東北局關於蘇軍交涉情況致中央電》,1945年10月25日。
。。。。。。
⑶ 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的武器有哪些
二戰日軍常見輕武器之介紹
一.輕機槍: 11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 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續.
99式輕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 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二,重機槍:
92式重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擲彈筒:
89式擲彈筒
口 徑:50毫米
射 程:360米
彈 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續.
四,步槍:
38式步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65子彈的威力明顯不足,但是馳騁中國大陸幾十年的三八大蓋在朝鮮戰爭中仍在使用,可見這種1905年研製的步槍還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38式步槍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後坐力非常小,對於新手來說這點很重要,修長的它在肉搏戰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遠.但總的來說此槍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槍,未完待續.
99式步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99式步槍於1939年研製,首先大量裝備南洋日軍,中國大陸的日軍裝備的不多.與38式相比,99式的殺傷力大有進步,畢竟口徑增大了嗎.照門加裝兩翼有利於對空射擊,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備注:無
六,手槍:
14式手槍
口 徑:8毫米
彈匣容量:8發
備注:1925年研製的王八盒子稱的上是二戰最差的手槍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於不少日軍軍官自殺不成.與駁殼槍相比,連游擊隊都看不上它.這種手槍也被人稱為只能用於自殺的手槍,其實二戰日軍的輕武器都不怎麼樣,與中央軍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軍隊被這樣一支一戰水平的陸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也令人汗顏.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徑: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備注:此炮和92式重機槍同年研製,主要作用是攻擊對方的戰壕和簡易機槍掩體,92式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毒氣彈和研時引信炮彈等彈葯.日軍每個步兵野戰大隊配備2門步兵炮,對付垃圾中國軍隊綽綽有餘.盡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總比相同口徑迫擊炮遠,而且移動靈活,是件不錯的武器
⑷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和日本的武器配備
日本裝備好,海軍航母十幾艘,驅逐艦很多,還有潛艇。陸軍裝備了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迫擊炮,92式步兵炮,小豆坦克,香瓜手雷。空軍主力戰機零式,三菱G4M,95式陸上攻擊機。
我國國軍德械師20個調整師大略情況如下:
番號師長步槍數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缺編部隊;
第二師黃傑70005671264230連
第十一師黃維4000324722415連
第十四師霍揆章4000324722415連
第二五師關麟征4000324722411連
第三六師宋希濂4500324722413連
第五七師阮肇昌400032466016連
第六七師李樹森4000324722413連
第八七師王敬久4000324722413連
教導總隊桂永清95333228衛生隊
以上是第一期調整的十個師。
第三師李玉堂4000324722412連
第四師王萬齡4000324722411連
第六師周磊4000216722414連
第九師李延年4000324722412連
第十師李默庵4000324722412連
第二七師馮安邦4000324722412連
第八十師陳琪4000324722412連
第八三師劉戡4000324242412連
第八八師孫元良4000324722411連
第八九師王仲廉4000324722411連
以上是第二期調整的十個師。
裝備最全的是教導總隊,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師轄3個旅,旅轄2個團。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2門82毫米迫擊 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基本編制如下:
(一)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1個通信營(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二)師轄2個步兵旅:
旅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
連轄3個步兵排:
排轄3個班(每排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三)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在抗戰爆發後,沒有一個師在兵員上達到編制數,這一方面是和當時的徵兵制度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這么多武器裝備.除教總,36D,87D,88D外,其它調整師在火炮上也無法達到編制數.
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曾有過一段密切的軍事合作,德國不僅向中國出售了大量武器裝備,還向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協助中國建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通常被稱為德械師,這支部隊可以稱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無論裝備、訓練還是編制、戰術諸方面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部隊,在抗戰初期發揮了中流砥柱般的巨大作用!
火炮是現代化軍隊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裝備,可惜中國由於技術和財力所限,連號稱最現代化的德械師在此方面與現代化軍隊的差距都是非常懸殊的。德械部隊中,除了教導總隊擁有自己獨立的直屬重炮部隊,其他各德械師都沒有師屬重炮部隊,就以裝備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師為例,也只有1個師屬炮兵營而已(在最初的計劃中應是1個轄3個營的炮兵團)外加戰防炮連和高射炮連各1個。
為彌補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國顧問建議將少量先進火炮集中編成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統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調配,來達到支援作戰的目的。為此組建了一些裝備重炮的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如裝備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裝備75毫米德制L/29克虜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當屬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2 sFH 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0團(1934年采購)和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0 sFH 18 克虜伯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4團(1936年采購)。
非常遺憾的是,德械師本來是用於訓練軍官,然後再利用這些軍官訓練整個軍隊。但是在淞滬會戰和後來的南京保衛戰中,這些德國人訓練出來的精英部隊幾乎損失殆盡。因此,漫長的抗戰中,沒有能夠起到其本來制定的帶動整個軍隊素質提高的作用。後來中國遠征軍裝備的全是美國裝備,春田步槍,M4謝爾曼坦克。國軍海軍第一第二艦隊在江陰幾乎被日本空軍炸沉(練習艦隊
應瑞號練習艦2460噸,20節,152炮2,102炮4,76炮2,47炮7,40高炮2,37炮1,魚雷2
通濟號練習艦1900噸,11節,152炮2,120炮5,57炮3,37炮8
靖安號練習艦1015噸,12節,57炮2
第一艦隊
海容號巡洋艦2950噸,20節,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魚雷1
海籌號巡洋艦2950噸,20節,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魚雷1
逸仙號輕巡洋艦1500噸,18節,150炮1,140炮1,75高炮4,47炮2
永健號炮艦860噸,13節,102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永績號炮艦860噸,13節,120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普安號運輸艦2305噸,15節
華安號運輸艦3318噸,11節,47炮2
定安號運輸艦1242噸,11節
海鷗號炮艇166噸,12節,37炮2
海鳧號炮艇166噸,12節,37炮2
第二艦隊
大同號輕巡洋艦1050噸,17節,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自強號輕巡洋艦1050噸,17節,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楚有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65炮5,40高炮1,25炮2
楚泰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40高炮1,25炮2
楚同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楚謙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楚觀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永綏號炮艦600噸,19節,120炮2,76高炮1,76炮2,47炮2,20高炮2
江元號炮艦550噸,13節,120炮1,76炮1,57炮4
江貞號炮艦550噸,13節,120炮1,76炮1,57炮4
民權號炮艦460噸,18節,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民生號炮艦460噸,18節,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咸寧號炮艦418噸,17節,120炮1,76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德勝號飛機母艦932噸,15節,120炮1,76炮1
威勝號飛機母艦932噸,15節,120炮1,76炮1
江犀號淺水炮艦140噸,9節,87曲射炮1,37炮1
江鯤號淺水炮艦140噸,10節,87曲射炮1,76炮1,37炮2
魚雷游擊隊
建康號驅逐艦390噸,32節,76炮2,47炮4,魚雷2
豫章號驅逐艦390噸,32節,76炮2,47炮4,魚雷2
湖鵬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湖鷹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湖鶚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2
湖隼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辰字型大小魚雷艇90噸,18節,37炮2,魚雷3
宿字型大小魚雷艇90噸,18節,37炮3,魚雷3
列字型大小魚雷艇62噸,16節,37炮2,魚雷3
張字型大小魚雷艇62噸,16節,37炮3,魚雷3
測量艦隊
甘露號測量艦1396噸,10節,57炮2,37炮1
皦日號測量艦500噸,14節,37炮2
武勝號測量艦740噸,11節
青天號測量艦279噸,10節,37炮1
慶雲號測量艦121噸,8節
景星號測量艦104噸,8節,37炮2
巡防隊
順勝號巡防艦280噸,8節,76炮2,37炮1 義勝號巡防艦350噸,10節,76炮1,65炮1
公勝號巡防艦280噸,10節,76炮1,37炮2
誠勝號巡防艦270噸,12節,57炮1,47炮1
勇勝號巡防艦280噸,10節,76炮1,57炮1
仁勝號巡防艦260噸,10節,76炮1,57炮1 海鵠號巡防艦190噸,10節,37炮2
海鴻號巡防艦190噸,11節,37炮2
長風號巡防艦120噸,6節,37炮2
粵海艦隊
海圻號巡洋艦4300噸,24節,203炮2,120炮10,47炮12
海琛號巡洋艦2950噸,19節,150炮3,105炮8
肇和號練習艦2800噸,24節,152炮2,120炮4
舞風號炮艦200噸,13節
江固號炮艦280噸
和肇號炮艦280噸
福安號運輸艦700噸,12節
——前三艦系東北海軍逃亡而來,不久之後前兩艦又逃亡香港,後歸南京)。國軍空軍裝備:霍克,雅克型戰機)
八路軍裝備:老套筒,漢陽造,快慢機(20響),王八盒子,捷克式,82迫擊炮,邊區造手榴彈,還有繳獲的日式裝備(歪把子,92式步兵炮,三八大蓋)。八路軍裝備主要靠繳獲和黃崖洞兵工廠生產。
⑸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一個作戰中隊有多少人什麼武器配置
1.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騎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 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⑹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重型武器有哪些
二戰時期日軍的武器:有三八式步槍,九二式7.7mm重機槍,"王八盒子"--日本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回,日本九六答年式6.5mm輕機槍,82迫擊炮,89式擲彈筒 ,92式步兵炮 ,97式「奇哈」中型坦克,95式輕戰車,89式中型坦克,一式75毫米炮戰車,一式105毫米炮戰車,二式75毫米自行火炮,三式75毫米自行火炮,四式150毫米自行火炮,四式300mm自行迫擊炮,2*20毫米自行高炮,四式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海軍陸戰隊120毫米自行火炮,五式47mm炮戰車,五式100mm重加農炮戰車,120mm自走重加農炮,120mm自走短榴彈炮,八七式重轟炸機,
八七式輕轟炸機,八八式偵察機,八八式輕轟炸機,九一式戰斗機,九二式戰斗機,九二式偵察機 ,九三式重轟炸機,九三式雙發輕轟炸機,九三式単發輕轟炸機,九五式二型練習機,九五式一型練習機,九五式戰斗機,九七式偵察機,
⑺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日軍分別使用的是什麼武器
一、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德國、捷克等國進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製造的為多。該槍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3、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4、7.63毫米」柏克門「沖鋒槍。
5、11.43毫米「湯姆森」M1921式沖鋒槍。
6、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7、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仿造過十發駁殼槍。
8、山西兵工廠造的口徑為 11毫米毛瑟自來得手槍。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式自動手槍。
二、日本軍隊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槍。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輕機槍。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
(7)抗戰關東軍有多少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軍隊武器裝備總體上的差異總結:
日本依靠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2億3千萬兩白銀(含高額利息,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經濟利益。
日本將賠款85%充作軍費,到1937年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備的軍火工業、武器裝備全部自給、可為其侵略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各種軍備保障的帝國主義強國。
中國由於飽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宰割及支付巨額賠款,經濟基礎薄弱,只能生產部分輕武器及子彈,而且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裝備及作戰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則完全依賴向外國采購,一旦在戰爭中對外軍事補給線被切斷,武器裝備只能隨著作戰消耗而減少,從而導致了抗日戰爭中武器裝備敵優我劣、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
兩國軍隊武器裝備彼強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發達的軍火工業,使得日本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在20世紀30年代就全部實現了自給,並可源源不斷地補充戰場的損耗。
抗戰全面爆發時,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數十倍;輕重武器生產量也是中國的數十倍,而中國只有部分步兵輕武器包括迫擊炮可以仿造自產,還遠遠滿足不了戰場的需求,至於重型火炮、坦克、飛機、軍艦等武器裝備只能仰賴向外國購買。
以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為例,日本當年生產了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製造坦克330輛,中國1輛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汽車9500輛,中國仍是一輛造不了;日本當年生產軍艦52400噸,中國連一噸也造不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軍網—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武器裝備之比較
⑻ 抗日戰爭時期 紅軍和日軍所使用哪些各種武器裝備
梭鏢不僅僅是紅軍精神的象徵,而且它確實曾是這支軍隊的主戰兵器之一。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後,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路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 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後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布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軍晉冀魯豫第4縱隊自製的炸葯發射筒 飛雷炮
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葯",是一種威力極強的土製炸葯包。它是用火葯推送出去的一個6~8千克重的炸葯包,只要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一切生命體或工事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它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
八路軍的曲射平射兩用82迫擊炮
陳列在抗日戰爭館的這門口徑為82毫米、長1.23米的曲射平射兩用迫擊炮,是八路軍第129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於1941年改造成功的,適應了八路軍近戰、夜戰的要求。
趙章成是我軍著名的神炮手。在長征路上,他曾創造過用僅有的3發炮彈,連連打中敵堡,掩護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奇跡。
89式擲彈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 帶著三百多人精銳衛隊在自己的佔領區巡視。當路過一個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時候,這隊日軍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軍戰士的襲擊。
坂本旅團長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槍聲剛一響起他就立即跳下戰馬,躲過了數發急射而來的機槍子彈。但是一發小型炮彈准確的落在他的面前,將其頭顱炸的粉碎---這個大日本皇軍的陸軍少將當場斃命!事後,日軍檢查坂本的屍體後發現:他並不是死於中國軍隊常用的迫擊炮,而是死於日軍自己的裝備-89式擲彈筒!
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重量輕且威力大,之前准備時間又短,非常適合八路軍展開的游擊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還被解放軍使用。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軍應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歷史的。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八路軍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記錄。但此時由於缺乏專業炮兵人才,彈葯補充也無法保證。所以基本是隨繳獲隨用,用完就破壞。使用時間和次數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沒什麼大的戰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為我軍服務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日軍武器被蘇聯紅軍大量繳獲。對於這些武器,蘇聯紅軍自己是用不著的,因此部分轉交給了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直至抗美援朝,志願軍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長:8.79倍口徑
炮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范圍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軍的第一架飛機
1930年,我軍的力量比較薄弱,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沒有能力製造飛機。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在武漢飛往開封執行任務的返航途中,由於汽油燃盡,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別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陳家河河灘上。我紅軍第一師三團一營繳獲了飛機,後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
1931年新集解放後,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列寧號」飛機由卡房飛到新集,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均為政委,局址設在新集普濟寺內,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就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擁有了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飛機經常從新集機場起飛,兩顆紅星閃現於巍巍大別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漢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等任務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之後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2年,由於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列寧號」飛機曾幾次隨軍轉移,戰事頻繁,巨大的飛機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別山。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的M3A3「功勛坦克」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打響後,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奉命開赴前線接收繳獲的大炮,他們卻意外地在戰場上搜集到國民黨軍隊丟棄的一些坦克美製M3A3坦克。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568號M3A3坦克隨坦克大隊參加了攻打永固門和濟南外城的戰斗。濟南戰役後,568號坦克被華東野戰軍授予「功勛坦克」稱號,炮手沈許也被譽為「鐵人英雄」。此後,「功勛坦克」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屢立戰功。1950年,炮手沈許作為戰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功勛坦克」後來也作為功勛兵器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
戰斗全重12.4噸
乘員4人
裝有1門37MM火炮和4挺7.62MM機槍。
⑼ 抗戰中中日雙方兵力、武器如何
國軍抗戰前包括各路軍閥在編兵力共計170萬,抗戰中一共徵召編練了800多萬軍隊,也就是說累計兵力近千萬,部隊整編前560多萬,抗戰勝利整編後餘430萬。
共軍抗戰接受整編後總兵力4萬餘人,到了37年底,八路軍80000人,新四軍120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92000人;1938年底時,八路軍156700人,新四軍250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181700人;1939年,八路軍270000人,新四軍500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320000人;1940年,八路軍400000人,新四軍1000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500000人,發展到了一個小高峰;1941年時因為日軍加強了對華北的掃盪,兵力總數有了較大下滑,八路軍305000人,新四軍1350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440000人;1942年,八路軍340000人,新四軍11096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450960人;
到了1943年,共軍隨日軍前進,進入了華南地區,在統計兵力的時候開始列入華南抗日游擊隊,1943年,八路軍339000人,新四軍125892人,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450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469392人;1944年,八路軍507620人,新四軍251393人,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2073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779743人;1945年,八路軍1028893人,新四軍268581人,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20820人,中共軍隊兵力合計1318294人。重慶談判後,共軍也進行裁軍整編,僅晉察冀軍區就從原來的32萬人裁減至22萬,主力部隊裁減的尤其厲害,主力野戰軍凈減少了62%(撤消了19個野戰旅,約16萬人,其中5萬轉為地方部隊,其餘復員)。
日軍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先後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番號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先後有58個師。總計曾經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日本在二戰期間累計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⑽ 抗戰時期日軍和國軍各有什麼裝備武器
國軍在1941年以前大拿得出手的是"德械師",但大部分部隊裝備不是很好!德械師「裝備毛瑟M1898 Kar 步槍,沖鋒槍,MP38沖鋒槍(不是MP40 雖然長得很像)ZB-26捷克式輕機槍,少量的MG13機槍 MG-08重機槍(馬克沁) 德制大號手榴彈!Gerw34迫擊炮,pak-35輕型反坦克炮 甚至有LeFH-18105榴彈炮(兄弟連第二集美軍傘兵炸的那個) 裝甲車是sdkfz.222,sdkfz.223個別部隊出現過sdkfz.231。(所以以前看到國內影片中出現的(抗日前)斯登槍,M3,湯姆森。純屬虛構)到1941年後美英參戰才有的美英式裝備,「英械師」包括Lee-恩菲爾德來復槍,斯登式沖鋒槍,布倫式輕機槍,PLAT反坦克發射器。裝甲車是布倫式,坦克有瓦倫丁MK.3 格蘭特M3,M3A3。「美械師」就更牛了.M1903A式步槍,少量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M1A1/M1928湯姆森沖鋒槍,(20、30、50)
M3沖鋒槍,少量的BAR,重機槍改換了勃朗寧M1919A6風冷式通用機槍。甚至有M9A1巴祖卡火箭筒,M1迫擊炮,M2A1火焰噴射器。坦克就是M24霞飛 M4謝爾曼和M5A1斯圖亞特!有M2A1 105mm 榴彈炮 M3A1裝甲車,M18裝甲車(M3防空型),M8灰狗裝甲車。所以說抗戰後期國軍裝備已經達到歐洲美軍的標准。不知道的以為這不是中國戰場。接下來說說日軍,從基本的步兵手中是Meiji38/99式步槍,42年少量裝備了100式沖鋒槍(中國戰場少見但是有)九六式輕機槍,昭和14式輕機槍(歪把子),九二式重機槍.坦克就拿不出手了,92式,八九式,95式,九七式我知道的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