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曾國藩軍事才能到底如何為什麼稱他還是軍事家當在江西打太平天國時屢敗嗎與左宗棠李鴻章相比呢
1、曾國藩的軍事才能還是比較強的,以一介文人,招募兵勇,訓練成軍,最後歷經幾十次血戰,攻滅了太平軍,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從純軍事觀點看,也是難得帥才。
2、為什麼稱為軍事家,是因為他既有統軍作戰的實踐,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最終攻克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而且善於總結領兵治軍經驗,有曾胡治兵語錄傳世,所以被尊為軍事家。
3、曾國藩剛起兵時確實曾被太平軍打的落花流水,吃了不少敗仗,甚至被逼的跳水自盡,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湘軍剛開始編練,戰鬥力並不強,而且沒有什麼戰斗經驗,但關鍵是能「屢敗屢戰」愈挫愈勇,隊伍越打越大,越戰越強,並取得最終勝利。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號滌生,原名子城,派名傳豫,清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3月1日,時發腳麻之症,舌蹇不能語。1872年(同治11年)3月12日,午後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62歲。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❷ 向曾國藩學什麼
曾國藩能夠成為世家,與自己每天的精進有關。他曾說自己是個很愚笨的人,但回是他懂得下苦功,每天都在反省答自己需要成長的要點,每天保持學習,並多次在家書中提及要家族人員記得多看書,提升自我,多向周圍的人學習。作家楊大俠表示,恆心與堅持,是成功的源動力。
❸ 曾國藩是國學大儒嗎
」不知你所指抄國學大儒是什麼,是國學大家嗎?曾國藩是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毛澤東曾有曰:「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表達出對這位已故名士的推崇之情。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梁啟超對曾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可見曾國藩是一個將自己畢生所學應用於事業上並且有很大成就,可以稱之為國學大家。
❹ 曾國藩是那朝人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曾國藩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一生是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分不開的。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❺ 我們能從曾國藩那裡學到什麼
毛澤東主席評價曾國藩時說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歷史唯物主義是剖析歷史人物,汲取歷史人物智慧的強大認識工具。毛澤東主席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給了曾國藩進行了定位,給我們學習其智慧,突破其階級局限性提供了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是我們能「千古完人,心靈導師」的稱謂帶來的迷信和盲從,真正從曾國藩身上學到點真本事。 曾國藩是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身上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自然對後世起到資政育人的東西不少。據說曾國藩有10套本事,流傳後代的只有兩套,一是《挺經》、一是《冰鑒》。當前不少人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機關幹部圍繞著這兩部著作學習。對於這兩部書,筆者都看過,對於前一部,乃是曾國藩能成為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的精神境界的體現,對於後一種則是基於中國傳統相術和個人經驗的一種識人心地、才乾的工具書。對於這兩套本事,筆者的淺見是沒有一定的國學基礎,特別是理學基礎,沒有一定的陰陽學家的基礎,是無從學起的。所以曾國藩的這兩套本事不是很好學的。 要學到曾國藩的兩套本事盡管難學,但是有途徑徑可走。 第一、跟著曾國藩的人生的履歷學. 曾國藩的人生履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嘉慶16年到咸豐2年,這個階段是從一個農民出身的知識分子向封建官僚演進的過程。 曾國藩在第一個人生階段里,值得當代幹部能從他身上學習的地方大致分為兩點。第一點是上位靠真本事。眾所周知,曾國藩沿著正統的科舉考試之路由農民知識分子晉身為封建官僚的。科舉考試的衣缽在當今的政治生活中,特別是人才選拔中依然得到了延續。所以,當今幹部依然要把自己的晉升的基點鎖定在選拔考試上。考試盡管備受爭議,但是其公正性、公平性是其他選拔方式的所不具備的。所以必須適應這種考試的環境。今年甘肅省出了一個焦三牛就是靠著考試能力提拔上來的,所以考試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掌握的能力,而是一種政治能力。掌握考試考試這種政治能力,是當今幹部必須具有的素質。考什麼,就學什麼,這是一種政治敏銳性體現,我們要格外鍛煉。曾國藩的理學家的建樹,就是在這這種科舉考試的氛圍中煉成的。這對我們當今的幹部是有榜樣作用的。考試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真本事,機關幹部一定要練成這樣的真本事。第二點是跟著曾國藩在日常政務學。曾國藩是多面手。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前,他已經身兼禮部、兵部、戶部、工部、刑部的侍郎(相當於副部長)。當時清政府就六個部,曾國藩已經在五個部有了任職履歷。這固然和清朝皇室的恩寵有關。基於其個人來講,勇於任事,善於任事是其顯著特徵。當前很多幹部在分內的職責,敷衍了事,分外的義務,推脫塞責。每天圍著領導的眼皮子轉,圍著利益轉。俗話說:有為才會有位!曾國藩身兼五部侍郎的背後是一系列工作實績。這是當前幹部必須學習借鑒的。其次,如何處理社交圈。是人都有一定的社交圈。上級、同僚、下屬,是古往今來宦遊人的社交圈裡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曾國藩敬上不媚上,用下不欺下.對於同僚大多以寬和的方式來處理各類關系,並且選拔任用了李鴻章等一大批得力幹才。 在曾國藩的第二個階段是從咸豐3年到同治11年。這個階段是曾國藩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興辦洋務等活動的輝煌期。歷史機遇對於人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歷史給了曾國藩一個機遇,就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本人屬於文士,自身對於軍事並不是本行。但是他接著曾經任兵部侍郎的履歷,對軍事有了深入了解,積累了軍事知識。而且網路了一批軍事人才。並在此基礎上創辦了晚清政府倚為棟梁的湘軍。在歷史機遇 ,面前,如何把握歷史機遇?曾國藩從文人轉換成了將軍,就把握住了這個歷史機遇。當代的幹部在當今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面前要學習曾國藩這種順應形勢、把握機遇的轉換,能在政工、業務、監察等多個崗位進行轉換。在轉換中把握機遇,當讓這種轉換不是隨便的轉換,而是在一定基礎上的轉換。此外,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政績和聲譽。也是我們值得向曾國藩學習的。眾所周知,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曾國藩主動裁撤了湘軍,轉而去推進洋務運動。這個持盈保泰的措施。當前不少幹部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而且組織起了幹事的班底。是把這些成就和班底作為自己的個人財產,還是當做黨和國家的公產?曾國藩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給我們做了明智的選擇。提起天津教案,不少人都認為是曾國藩政治生涯中的敗筆,毀了一生清譽。其實不然,曾國藩放下個人榮辱、委曲求全使得清政府避免了一次受到西方列強的武力進攻,保全了清政府。從政治層面上講是務實的。這對今天的幹部來講,有一定指導意義,該旦角唱旦角,該唱丑角唱丑角,有些時候為了保持當地的安定團結,幹部飽受社會輿論的質疑、甚至是非議,要有仍辱負重的胸襟和耐力! 第二跟著曾國藩的墨寶學 曾國藩是舉世公認的書法家。曾國藩和包世臣、何紹基三人被譽為清朝咸同年間的三大書家。曾國藩還被一些書家推為 明清「八大家」之一。有道是字如其人。他的書法乃是其人生履歷,學術修為、政治、軍事生活的濃縮。 他流傳後世的兩套本事《挺經》《冰鑒》在書法字形和書法理論中往往可以尋找到軌跡。比如他的書論:予嘗謂天下萬物皆出於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北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即此道也,即樂之意也;絲絲於扣轉摺合法,即禮之意也。」就和他的《挺經》:嘗觀《易》之道,察盈虛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無缺陷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剝」也者,「復」之幾也,君子以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漸也,君子以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則由吝以趨於凶;既凶矣,則由悔以趨於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乎?。有一脈相承之處。 書法是當前不少幹部,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進行自我修養的一種方式。曾國藩的書法和書論是不錯的學習教材。為什麼這樣說呢。提起已經伏法的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名雅貪。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成了他斂財的工具。在歷史上寫的一手漂亮好字的還有秦朝的趙高、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檜,明朝的嚴嵩。這些人書法修為個個了得 ,但都是千古罵名。所以說,單靠練習書法是提升不了人的境界的,而曾國藩的書法則是其人生履歷,學術修為、政治、軍事生活的濃縮,是幫助人提高學術修為,學習政治、軍事生活的智慧,是能夠幫助人提升人生境界的。 曾國藩40歲以後注重對歐陽詢、李北海、黃山谷書風的研習吸收,書法風格有了長足發展。其楷書遒勁挺拔,以剛為主,結構嚴謹,氣韻內含,不露圭角,顯露出唐杯的風韻、漢碑的雄渾,剛柔相濟。其小楷流利自然,勁拔雅利,韻味流長。其行書骨硬肉潤,雄強清俊,行筆流暢,韻致雅逸。這種書法風格固然是起當代幹部通過其書法學習其本事的重點 。我們要通過揣摩其風格來得其精神。下面筆者就選取曾國藩的一副書法作品來談具體些。 這是曾國藩提寫的一副匾額。乃是曾國藩提給好友洋務運動先行者、近代中國首位駐外大使,郭嵩燾的 一副匾額,按書體屬於榜書類型。風格上具有其推崇的「筆畫作字之道,點如珠,畫如玉,體如鷹,勢如龍,四者缺一不可」。透過其風格,我們可以感受到曾國藩在挺經中的明強之氣、堅忍之風。透過這幅匾額,可見曾國藩同當時有」學問文章,世之鳳麟「的郭嵩燾之間的友誼。進而感悟到其《冰鑒》識人的功底。 並由此此書法書寫的感悟「養知」之意——不斷學習,增長知識,進而揣測到曾國藩不同於其他理學家之處,能夠接納西方先進科學知識,推行洋務運動的寬廣胸襟。 以上是筆者以自己切身體會,從當代幹部學習曾國藩發現的兩個途徑。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最後筆者,再次聲明一點,曾國藩是個封建官僚,盡管身上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當代幹部學習,但是其自身是存在糟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
❻ 曾國藩是什麼
曾國藩:初名來子城,字伯自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
❼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專清重臣,湘軍的創屬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