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怎麼看待軍事改革

怎麼看待軍事改革

發布時間:2021-03-05 03:08:44

① 談談你對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認識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抓住信息化這個本質和核心,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和推動我軍現代化建設。具體理解:

1、信息化戰爭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我軍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主要目標。

在人類日益步入信息化社會過程中,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也使信息化戰爭成為戰爭形態演進的必然趨勢,其主要表現是:武器裝備趨向智能化,指揮控制趨向自動化,以電子戰、計算機網路戰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戰開始登上戰爭舞台。

2、我軍現在仍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尚不具備全面轉向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必須同時完成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的雙重任務。

機械化與信息化,是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建設與發展的特徵。機械化的標志是以機械大工業為基礎,主要依靠飛機、艦艇、裝甲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信息化的標志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基礎,實現武器裝備智能化和指揮自動化。

(1)怎麼看待軍事改革擴展閱讀:

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

1、中國要想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必須創新出適合中國特色的軍事理論

中國古典軍事思想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軍事實踐,如果把這些傳統的經典軍事思想與當代先進的軍隊建設思想相結合,就會像精神原子彈那樣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和震懾力。

2、在推進軍事變革過程中,不能眼睛光盯著美國,不能把金錢都花在硬體上,也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問題。

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軍事理論,結合中國的軍事斗爭實際和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創新出新的軍事理論,指導軍隊信息化建設。

② 怎樣理解中國特色新軍事改革 400字內

看看軍事網站。什麼不對稱軍事理念等。

③ 談談對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理解

恢復軍民血溶於水的關系比什麼都強!
進入21世紀,新軍事變革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它正在而且必將進一步對當代軍事和國際戰略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面對這一挑戰,我們只有高揚與時俱進的旗幟,加速推進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40餘個國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後啟動了軍事變革——

群雄逐鹿未來戰場

當代軍事變革是人類文明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產物,是當代國際綜合國力競爭在軍事領域的反映。與歷史上的軍事變革不同的是,當代新軍事變革不是在世界相對隔離的條件下,而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只是單一技術因素直接推動的結果,而是技術推動與理論牽引雙重動力推動的產物;不只是作戰效能的物理性擴張,更重要的是作戰效能的智能性擴張;不只是軍事技術的革命,也是軍事結構與軍事理論的革命。當代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動因是世界主要國家在21世紀的國際戰略格局中,爭取有利地位和戰略優勢而是展開的競爭。當代新軍事變革的本質是以人類技術社會形態轉型亦即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為主要背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的發展為直接動力,以信息為基因,以信息化建設和「系統集成」為主要手段,把適應打機械化戰爭的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隊,建設成適應信息化戰爭的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軍隊。

在這場歷史性的軍事變革大潮中,美國捷足先登,充當了這場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領頭羊」。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美國就加大了投入力度,自上而下地全面推進軍事變革,在大力研究開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武器系統的同時,加快部隊結構重組和軍事理論創新,加快「數字化戰場」與「數字化部隊」建設。目前美軍陸軍信息化裝備已達到50%,海、空軍已達到70%以上。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發動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展示了美國軍事變革的綜合效能和戰略優勢。除美國以外,目前有近40個國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後啟動軍事變革。俄國制訂新版《俄聯邦軍事學說》,推進俄軍「全面軍事改革」,壓縮規模,優化結構,重點爭奪制天權,整合組建航天軍,以此牽引俄軍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現代化綱領,力求發展最先進的國防科技,建立信息化的獨立自主的防務力量。

可以預見,未來一二十年,將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納米技術、隱形技術、定向能技術的更大突破,一批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特別是新概念武器將不斷出現,為軍事變革提供新的物質技術基礎。軍隊的信息化將由數字化向網路化進而向智能化方向推進。軍隊結構的轉型將越來越快。

新的軍事變革不僅極大地沖擊傳統的軍事領域和安全觀念,而且將對當代國際戰略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戰略影響不可小視

當代世界新軍事變革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歷史上的軍事變革所不能比擬的。它不僅極大地沖擊傳統的安全觀念,改變傳統的戰爭形態和戰爭方式,而且將對國際戰略力量對比和國際戰略格局帶來重大影響。

———戰爭形態和戰爭方式將出現劃時代轉變。首先,信息作為現代戰爭的戰略資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信息力量已經成為現代軍隊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信息成了整個軍隊的心臟」。爭奪制信息權的斗爭,將滲透到戰爭的各個領域,貫穿作戰的全過程,直接影響作戰的成敗。其次,非接觸、非線式、非對稱作戰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方式。隨著武器裝備殺傷作用距離的增大和打擊精度的提高,遠程精確打擊將逐步取代短兵相接的傳統作戰方式、主導作戰進程。戰爭將在戰場的全縱深同時展開,沒有明顯的戰線和前後方之分。三是戰場對抗日益呈現體系對抗的基本特徵。戰爭力量的構成趨向體系化,強調各種力量要素的有機結合,從力量的「一體化組合」和「一體化使用」上尋求新的戰鬥力增長途徑。單一軍種的作戰日益消失,傳統的軍種分工趨於模糊,作戰表現出高度的集成性。四是指揮控制具有適時高效的特徵。由於C4ISR系統的快速發展,情報獲取實時化,信息傳輸網路化,並實現信息的無縫鏈接,武器平台中心戰逐步向網路中心戰轉變。各級指揮機構、作戰單元和武器系統在廣闊的戰場空間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指揮效能空前提高。

———各國軍事力量發展的不平衡性將進一步加劇。在當代世界新軍事變革中,各國雖然陸續進入變革,但由於基礎不同,投入力度不同,因而軍事變革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世界各主要國家從當代世界軍事變革中獲得的戰略效益也是不一樣的。可以預見,世界新軍事變革將使各國軍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傾斜,造成一種強者愈強的不平衡態勢。一方面,當代惟一超級強國美國對其他國家的相對優勢將更加明顯。美國以超強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軍事技術在高起點上率先推進軍事變革,進一步強化了其軍事上的優勢地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不斷驗證和提高了新軍事變革帶給它的軍事能力。世界其他一些國家或者是由於國力弱小,或者是由於技術基礎薄弱,或者是由於認識滯後,行動遲緩,在新的軍事變革中,進一步拉大了與美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也在不斷拉大。當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時候,廣大發展中國家卻由於歷史原因,至今尚未完成機械化的建設任務。這種差距不只是技術性的、戰術性的,而是戰略性的。這種態勢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軍事技術形態的又一輪「時代差」。歷史上西方列強以洋槍洋炮對亞非國家的大刀長矛的軍事技術優勢,有可能轉變為發達國家以信息化武器對發展中國家的機械化半機械化武器的新的軍事技術優勢。

———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將面臨新的、更多的挑戰。新軍事變革催生了高技術的作戰力量和多樣化的作戰手段,使現代戰爭的可控性增強,為運用軍事手段達成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提供了低風險、高效能的可能選擇。新軍事變革的最新技術成果一旦與強權政治相結合,將為其實現戰略意圖提供新的物質技術支撐,進一步刺激軍事干涉主義、軍事擴張主義與黷武主義傾向的發展,特別是在戰略力量對比日益懸殊的情況下,對武力使用的限制力變弱,戰爭的門檻降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路途將面臨更多變數和艱難。

今後一二十年,是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投身軍事變革的激流之中——

抓住機遇勇於創新

世界新軍事變革既給我們帶來嚴峻的挑戰,也給我們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今後一二十年,是世界軍事變革的快速推進期,也是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果錯過了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錯過一個時代。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更加勇敢地投身軍事變革的激流之中,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進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使我軍在新世紀的國際軍事斗爭中始終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確保本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此,要全力推進三個「創新」:

推進軍事思維創新,確立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現代軍事理論。實踐表明,沒有理論思維的創新,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變革。創新軍事思維就是要正視戰爭形態、戰爭方式、戰爭機理所發生的時代性變革,從傳統的思維慣性中解放出來,確立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現代思維方式,從陸戰思維向多維一體思維轉變,從協同作戰思維向聯合作戰思維轉變,從機械化戰爭思維向信息化戰爭思維轉變。確立新的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新的戰爭時空觀、戰爭能量觀、戰爭效益觀、戰爭體系觀、戰爭控制觀和戰爭勝負觀。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總結和創造適合我軍特點的信息化作戰理論和戰法,提出指導現代信息化戰爭和軍事建設的新思路、新理論。

推進軍事技術創新,確立跨越式發展的思路,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歷史任務。當代世界軍事變革本質上是信息化革命和智能化革命。信息化是軍隊現代化概念的本質規定性,沒有信息能力的機械化軍隊最終將被戰爭的發展所淘汰。推進軍事技術創新就是要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先進的軍事手段和武器裝備,實現軍事能力質的躍升。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技術基礎相對薄弱,我軍現代化水平相對較低,至今在總體上仍然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機械化建設任務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因此,我軍軍事技術創新不能走常規式的發展道路,必須充分利用當代社會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所提供的有利的信息環境,充分利用當代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廣泛的擴散性、滲透性與共享性,充分利用國家信息化建設初步形成的技術物質條件,走跨越式的發展道路。大膽跨越機械化和信息化發展的某些階段、某些環節,集中力量研究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並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完善機械化武器裝備。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機械化與信息化同步推進,互為依託,互相促進,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

推進軍事體制創新,深化我軍結構改革,努力建設一支信息化軍隊。在當代新軍事變革中,世界各國高度重視信息化目標牽引下的軍隊結構改革,強調壓縮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軍隊高技術含量,縮簡訊息流程,簡化指揮程序,軍隊力量由人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作戰編成由傳統合成化向模塊化、一體化、多樣化轉變,指揮體制由垂直樹狀式向扁平網狀式轉變。目前,我軍組織體制改革雖然在精幹、高效、合成的方向取得重大進展,但總體上仍然是一支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軍隊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在軍事體制創新中,我們要以未來信息化作戰需求為牽引,依據有利於提高領導指揮效能,增強信息化條件下整體作戰能力的原則,優化部隊內部結構,理順各種比例關系,建立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指揮體系、作戰體系、保障體系,實現軍隊結構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機械化與信息化結合的轉型。

④ 如何認清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重大意義

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同時國際形勢繼版續發生深權刻復雜變化,我國仍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統一、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的任務更加艱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我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大的發展。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改革是我軍發展的不竭動力,強軍興軍根本出路在改革。我軍從建軍那天起,就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不斷創新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制度和組織體制,不失時機進行改革,推動我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可以說,一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革發展的歷史。新的歷史條件下,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實現強軍目標,是一項開拓性的偉大事業。只有抓住深化改革這關鍵一招,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保障。

⑤ 現在軍事改革有什麼特點

1、軍事技術:由工程革命走向信息革命
在西方國家,屬於機械化軍事范疇的工程革命始於二戰期間.它的作用是, 通過不斷採用新的工程工藝技術,使飛機、艦艇和地面戰斗車輛等作戰平台的性 能指標不斷提高.屬於信息化軍事范疇的信息革命則始於70年代,分為軍事感測 革命和軍事通信革命兩個階段.軍事感測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出現了計算機控制 的探測器材,以及單個作戰平台和武器系統的計算機化,武器的命中精度有了極 大提高;單個作戰平台的性能成倍地提升.據測算,裝有新型感測器的作戰平台 ,其探測距離相當於過去的5倍,探測范圍和探測到的信息量是過去的25倍.軍事 通信革命的主要成果是: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出現了可以處理大量數 據信息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與計算機系統(即 C 4 I系統).目前,感測器 材可搜集超視距信息,衛星可搜集全球信息.但是,如果這些信息只供給單個作 戰平台使用,目標識別和快速攻擊問題就無法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賴於 「數字化的實時通信」,確保各種兵力兵器和作戰系統之間在目標探測、情報、 跟蹤、火控,指揮、攻擊、毀傷評估等方面的信息暢通,從而實現「整體力量綜 合」.
軍事技術革命的發展在世界各國是不平衡的.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完成了軍事 工程革命,接近完成軍事感測革命,正在全力推行軍事通信革命.而廣大發展中 國家則仍處於軍事工程革命階段,或剛剛開始軍事感測革命.
2、武器裝備:由機械平台向信息平台過渡
當前,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發展的大趨勢是,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裝備正在逐步 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裝備過渡.這一過渡將持續很長時間,各國過渡的速度也會 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裝備信息化建設起步早,進展快,其武器系統的主 體已經實現信息化.例如,美陸軍的信息化裝備已佔其裝備總量的50%以上,美海 、空軍的信息化裝備已達70%.雖然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或絕大部分武器裝備 仍然是半機械化、機械化裝備,但是它們也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始走上了裝備信息 化的發展道路.
信息化裝備是指,信息技術含量高,信息技術對軍事裝備性能的提高及對其 使用、操縱、指揮起主導作用,具有信息探測、傳輸、處理、控制、制導、對抗 等功能的作戰裝備和保障裝備.主要有信息化彈葯,信息化作戰平台,軍用智能 機器人系統,單兵數字化裝備,以及 C 4 I系統.武器裝備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 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預警探測、情報偵察、精確制導、火力打擊、指揮控制、 通信聯絡、戰場管理等領域的信息採集、融合、處理、傳輸、顯示實現聯網化、 自動化和實時化.武器裝備信息化可能產生的影響是:作戰保障裝備的地位和作 用有很大提高,並成為作戰系統的「眼睛、神經和大腦」;將產生軟、硬殺傷概 念,出現軟、硬殺傷兵器;在各類兵器中,電子信息系統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其 作用也日益重要.
3、軍事組織體制:向「便於信息快速流動與使用」方向發展
一般來說,在一場全面軍事革命中,最先發生變革的是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 ,最後完成變革的是軍事組織體制.軍事組織體制變革滯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 改革軍事組織體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扯的問題多,各種矛盾 集中.這次軍事組織體制變革的實質,是使信息化武器裝備和創新性作戰理論所 蘊含的作戰潛力實現「物化」,而「物化」的最終成果是信息化軍事形態的組織 體制.
改革工業時代機械化軍事形態,其大方向就是使軍隊體制編制「適於信息的 快速流動和使用」.一是變縱長形「樹」狀領導指揮體制為扁平形「網」狀領導 指揮體制.適用於機械化戰爭要求的領導指揮體制已經暴露出信息流程長、信息 流動速度慢、抗毀能力差等弊端.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應逐步建立外形扁平、橫 向聯通、縱橫一體的「網」狀領導指揮體制.二是進行陸軍結構改革.近十多年 來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陸軍的地位和作用在下降.改變陸軍結構就成了 各國面臨的重大軍事問題.小型化、輕型化、多能化,是軍事強國陸軍改革的大 方向.三是組建信息戰部(分)隊.為了實施和打贏信息戰,一些國家開始組建 信息戰攻防部(分)隊,如建立專門負責實施進攻信息戰的航空隊,「黑客部隊 」與「反黑客部隊」,各種計算機應急反應分隊和計算機網路防護分隊.
4、戰爭形態: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型
機械化戰爭逐漸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要經過一個戰爭形態 從量變到質變、從部分質變到整體質變的漫長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機械化 戰爭的成分會越來越小,信息化戰爭的成分越來越大.這種兩者兼而有之的戰爭 形態,我們稱之為高技術戰爭.高技術戰爭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時期產 生的,既有機械化戰爭的性質又有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一種混合型或過渡性戰 爭形態.
一般認為,高技術戰爭始於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那麼,高技術戰爭的終點 在哪兒?它何時才能過渡到信息化戰爭?對此要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必須明確 打信息化戰爭應具備的最基本、最主要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出現信息化軍隊,有 信息化軍隊,才有資格打信息化戰爭.目前,軍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美國 ,美國計劃到21世紀中葉建成信息化軍隊.屆時,高技術戰爭將轉化為信息化戰 爭.信息化戰爭是由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七維戰 略空間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的,它有六個基本點:一是時代性.在信息時代, 有多種形態的戰爭,但信息化戰爭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戰爭形態.二是交戰雙 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軍隊,機械化軍隊或半信息化軍隊打不了信息化戰爭.三是 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各作戰單元網路化、一體化.四是要在七維戰 略空間進行,特別是在航天空間、信息空間、認知空間和心理空間進行的戰爭要 占相當比例.五是在物質、能量、信息等構成作戰力量的諸要素中,信息起主導 作用,信息能嚴格調制在戰爭中表現為火力和機動力的物質和能量.六是戰爭中 的必要破壞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帶破壞將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據這六 條標准判斷,迄今為止發生的所有戰爭都還夠不上信息化戰爭.
一、軍事交流與中國的世界戰略
中國對外軍事交流是配合其外交戰略布局而推動,是和他的世界戰略息息相關,從中國的地緣戰略來看,分為全球面和亞歐大陸面及周邊地區面.中國是以可產生重要影響的大國且有號召第三世界的力量為目標,在歐亞大陸,是以有廣泛影響力的主要國,且是促進地區穩定的力量為目標,在周邊地區,中國是以聯結周邊國家的紐帶為目標.
從全局考量,中國的地緣環境主要的制約因素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及印度四個全球行或地區性大國,以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南亞和中亞地區.因此,在軍事交流方面也是以這些國家地區為重點.事實上,中國是較有籌碼從事軍事交流,首先,他運用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可以用維持和平部隊的派遣,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軍事接觸,減少中國本身的資源用在這些國家.其次,利用他的軍事現代化成果對周邊國家產生的影響,使得周邊國家主動要求和中國展開軍事交流,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第三,中國擁有核子武器與技術,也有製造各類短中長程飛彈的技術,中東地區國家不少國家會主動找上門來和中國進行合作.不須費太多精力去經營即可取得成果.對中國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上述地緣戰略的國家與地區的軍事交流,尤其是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中國就積極的與美國、中亞地區國家、印度進行交流.
整體說來,這些地緣戰略國家與地區都是和中國有戰略利益沖突,而且長期而言是有零和性,因此,軍事交流的進行並不代表中共會得到他的戰略目標,不過,會是中共未來一段時期對外軍事交流的重點.
二、軍事交流與國防現代化建設
自從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以來,中國即積極地進行高科技戰爭的國防現代化建軍備戰,軍事外交被要求要為國防現代化服務.中國認為軍事外交是了解世界軍事全貌,達到知彼的重要的公開合法的管道.通過軍事外交活動,可以了解世界各國,特別是軍事大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主要軍事大國的軍事實力、軍事制度、軍事戰略、軍事思想、作戰原則、軍事經濟、軍事訓練、軍事教育、軍事科技、軍工生產、軍品貿易、軍事動態、等重大軍事情況,有共同利益的可以進行合作,有沖突的應引以為惕,有安全威脅的應研究對策加以防範.而除了作為中共了解世界的橋梁外,同樣地也作為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整體而言,軍事交流對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有下列幾項戰略意涵:
(一)軍事外交的任務是,在國際上宣傳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質量建設的成就.(二)軍事外交的職能是,為中國與外國之間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的條件.(三)軍事外交的內容是,為武器裝備的聯合研製、開發、生產、銷售搭橋牽線與鋪路. 新軍事變革與戰爭的互動性明顯增強.如果說,海灣戰爭拉開美國軍事變革的帷幕,那麼,經過10多年的變革努力,將變革成果付諸於戰爭實踐檢驗,已成為迫切需要.從另一方面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增強了戰爭的可控性,降低了戰爭的風險和門檻,拉近了軍事變革與戰爭的距離.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拉克戰爭是新軍事變革的試驗場,信息化武器、信息化作戰平台、數字化部隊紛紛在戰爭中登場亮相,戰爭的勝利明顯得益於軍事變革成果,同時也將大大刺激美軍新一輪軍事變革.可以預見,今後這類「實驗型」戰爭將更多地出現,軍事變革將通過「實驗型」戰爭而提速.這種互動性將大大增加其他國家加快進行軍事變革的緊迫感.
二、新軍事變革對戰略規劃的依重性將更加突出.軍事變革恰如自然科學的發展一樣,往往是從局部到整體、子系統到全系統的發展過程.新軍事變革開始於軍事技術的局部領域和子系統,經過10多年的發展,正在超過各個局部層面,進入全局整體推進階段,軍事變革的宏觀性、整體性、未知性、前瞻性空前增強,對戰略規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後一個時期新軍事變革宏觀性、整體性、前瞻性因素將更加突出.
三、新軍事變革的軟體要素將日益重要.新軍事變革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大部分,一是硬體部分,一是軟體部分.硬體部分,主要是指信息化武器平台、信息化感知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它們就好比人的拳頭、感官和神經.

⑥ 談談對新軍事變革的理解

新軍事變革洶涌而來。各國軍改都在突飛猛進。留給中國軍隊的時間已經不多。

【一】、戰爭變形了

毛主席曾經說過:「美軍打到哪裡,哪裡人民就學會打仗。」他老人家先知般的預言被近年來的事實證明是真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海灣戰爭到現在,美軍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整整打了近二十年。我計算了一下,美軍已經打完了四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實現了三個國家的政權更替。

這四場戰爭一場比一場新穎,一場比一場眼花繚亂。美軍不僅在表演,而且在授課。全世界軍人都是它的學生。美國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也發動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美軍就像袋鼠一樣,始終跳躍在世界的前頭。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軍是被中國軍隊逼出來的。美國建立迄今二百多年,從未嘗過敗績,唯上世紀有過「逢共不勝」的歷史--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等於都是同中國交手,全敗。這兩場戰爭之後,美軍涅槃。美軍的變化違背了世界軍事的規律:軍事變革通常在專制國家產生。法國雖有戴高樂,但他的坦克戰思想在本土毫無市場,卻被希特勒拿過去大放異彩。成吉思汗、拿破崙,包括斯大林,都是軍事變革的高手。倒不是因為這些人有卓識,而是本性使然:既要吞吃他國,就得有強大軍力。同時,專制的舉國體制能夠輕易辦成別人辦不成的事。美國把這些定律改變了。

在四場戰爭中,美軍都廢除了「前線」的概念。戰爭已經成為以斬殺政府首腦為核心,打擊經濟設施為重點,摧毀敵國人民意志為根本的全新模式的戰爭,整個世界為之震撼。1990年海灣戰爭,美軍打的是信息化。南聯盟之戰,美軍打的是一體化聯合作戰。阿富汗戰爭,美軍用的是立體化透明化的作戰方式。伊拉克之戰,美軍打的則是「全維」作戰,連信息化戰爭開始時應首先對敵方進行電子壓制這一手段也懶得用了。許多軍人驚呼:看不懂。

這四場戰爭告訴我們:什麼都可以重復,戰爭不能重復。上一場戰爭的經驗並不適用於下一場戰爭。我有一種直覺:信息化作戰方式很快會過時。這可能是中國軍隊的悲劇,何嘗又不是喜劇?我們尚未打過機械化戰爭,而這種戰爭方式已被淘汰。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眺望未來。一種戰爭規律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另一種則是:自己無路可走,因此走新的路。

【二】、軍隊變小了

美國人說,二十一世紀的戰爭是班長的戰爭。這話太妙了。它昭示著一個真理:新型戰爭需要新型軍隊。

昨天的戰爭講究戰略縱深。蘇聯和中國都曾依靠縱深贏得過戰爭。今天,戰爭已穿越天空向太

⑦ 如何正確看待部隊改革

緊緊圍抄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領導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軍委總部領導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完善各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

⑧ 談談你對中國新軍事變革的理解

一、軍隊的規模將加速小型化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由於軍隊的作戰能力將成指數增長,小規模的高度一體化和智能化的軍隊,即可完成過去由數量龐大的軍隊才能完成的戰略使命,繼續擁有大規模的軍隊和編制兵員眾多的作戰部隊已經沒有必要。

因此,未來軍隊的組織體制在數量規模上將具有兩個基本的發展趨向:

1、軍隊的總體規模將大幅度縮小。隨著軍隊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戰能力的不斷提升,縮減軍隊規模將是必然的趨勢。擁有龐大的常備軍將成為歷史;

2、作戰部隊的建制規模將更加小型靈巧。未來軍和師的編制將可能最終消亡,旅、營或更低級別的戰術單位將成為主要的作戰建制,並可能出現按作戰職能編成的小型作戰群或能夠同時在陸、海、空等多維空間作戰的一體化的小型聯合體。

二、軍隊的編成將高度一體化

未來軍隊編成的一體化將主要表現為,將打破傳統的陸、海、空、天等軍種體制,按照系統集成的觀點,建立「超聯合」的一體化作戰部隊。未來信息化戰爭是高度一體化的作戰,使用傳統的諸軍種力量實施聯合作戰,已難以適應這種高度一體化作戰的需要。

三、軍隊的指揮與作戰手段將高度智能化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軍隊指揮與作戰手段的智能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指揮控制手段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

2、大量智能化的武器系統和平台將裝備軍隊,投入作戰。

這是一次給中國軍隊帶來重大挑戰和機遇的軍事變革。中國應從國情出發,借鑒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經驗,緊緊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這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中國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8)怎麼看待軍事改革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當代新軍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人類戰爭形態正在進入信息化戰爭階段,信息化戰爭將逐步取代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

與之相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發展方向同樣是信息化。信息化戰爭要求軍隊建設目標模式的定位是信息化軍隊,建設信息化軍隊是適應遏制和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必然要求。

新時期軍事斗爭准備基點轉變的實質,是由准備應付工業時代的戰爭向准備應付信息時代的戰爭轉變,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開端。軍隊建設向科技密集型和質量效能型轉變,最終目的是建立與信息化戰爭要求相適應的信息化軍隊。

建設信息化軍隊深刻反映和體現著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結構的轉型、軍隊科技本質的轉變和軍隊模式的確立。努力建設科技密集型和質量效能型的信息化軍隊,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戰略目標。世界軍事強國的軍隊已達到了較高程度的機械化,正在向信息化轉變。

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處於機械化任務尚未完成,同時又要努力向信息化過渡的特殊階段,必須立足中國特殊的國情和軍情,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走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道路,努力完成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爭取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與國家到21世紀中葉發展戰略相適應,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在21世紀前50年分兩個階段實現國防和軍隊的信息化。

第一階段,爭取用2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軍隊機械化,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階段,再經過30年的發展,完成建設信息化軍隊的戰略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前20年是基礎,頭10年是關鍵。改革創新是民族、國家和軍隊進步的靈魂,是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動力。

世界軍事發展的強勁勢頭,對人民軍隊的質量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軍事發展的挑戰。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既不能簡單地模仿西方發達國家軍事革命的模式,又沒有現成的經驗,必須立足於中國特殊的國情和軍情,有分析地借鑒外國經驗,堅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及其他創新,走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之路,努力實現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目標。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變的軍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思想政治建設是人民軍隊的根本性建設和特有的優勢,是強大的政治保證和精神動力。

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工作的首位,確保黨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與作風,使軍隊現代化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保持軍隊的高度集中統一和強大的戰鬥力,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根本保證。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堅持、完善和強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為指導,確保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迅速、健康、深入的發展。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解決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基本方向、目標、模式、途徑、步驟、動力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對中國軍事領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全面性和長遠性的深刻影響,已經和必將繼續引起中國軍事領域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將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加速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軍事變革

⑨ 如何認識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同時國際版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權變化,我國仍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統一、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的任務更加艱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我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大的發展。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改革是我軍發展的不竭動力,強軍興軍根本出路在改革。我軍從建軍那天起,就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不斷創新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制度和組織體制,不失時機進行改革,推動我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可以說,一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革發展的歷史。新的歷史條件下,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實現強軍目標,是一項開拓性的偉大事業。只有抓住深化改革這關鍵一招,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保障。

閱讀全文

與怎麼看待軍事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