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安慶軍事基地

安慶軍事基地

發布時間:2021-02-05 10:40:42

『壹』 合肥和安慶哪個軍事意義大

當然是合肥了,三國時候東吳國君孫仲謀幾次率師北伐,不都是攻打的合肥這一軍事重鎮嗎?可是都以失敗而告終,連續5次戰敗消耗了吳國大量國力,再說了合肥是淮河流域最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貫穿南北經貿交通上的重鎮,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譬如,南北分裂,劃長江而治,北方要是南侵必過長江,而江南政府必定會沿長江南岸布防畢竟形勢會利於南方,假如戰爭不順利,北軍必定會駐軍安慶,而為安慶提供後勤保障的必是合肥,反之假如南軍北伐也必會對合肥用兵,畢竟合肥是打通北方戰線的門戶,拿下合肥就好比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打下錦州就會壓制沈陽一樣,壓制合肥就會制壓許昌,開封,洛陽等北方各大城市,所以說無論從經濟,軍事的作用來說合肥畢竟是南北必爭的軍事要沖和咽喉要道,拿下合肥就可以制衡南北力量對比的平衡性,所以合肥要比安慶軍事意義大些。 再說安慶,安慶是後期形成的沿江城市,但經濟文化軍事都遜色於合肥,因為安慶畢竟是歷史晚期才形成的戰略城鎮,早期的安慶就是一個重要軍事港口,後來由於出現大的南北分裂,戰爭不斷,安慶又是沿江幾個重要的軍事攻略港口,必定軍事意義開始增強,這就形成了一個人為構築的沿江軍事基地,而不像合肥那樣是自然形成的重鎮,但安慶只不過是個軍港而像軍糧軍資仍需要腹地合肥為其提供,安慶自身無法自給的戰時可以短期應付,拖長了就不行了,不利於持久戰,而合肥城高池深物資豐富哪怕是持久戰也會拖延的很長,同時安慶是沿江建設的重鎮,適合水戰而不適合陸戰,畢竟交戰空間比較狹小,而合肥就不一樣,合肥地處江淮平原中部地勢平坦交戰空間很大,適合於騎兵作戰,假如戰事不利,可從開封,洛陽,許昌,宛城,徐州各處調兵援助,形成四方八面趕來增援的勢頭,這就應了《孫子兵法》中講的地利因素,歷朝歷代建城都是首要考慮軍事因素的,合肥就是座著重考慮軍事用途而歷代興築的攻略都市,依附江淮平原的物產優勢和貫穿南北的交通的經濟優勢成為了強大的中原重鎮。同時雖說安慶不如合肥軍事意義重大但確實遏制沿江攻略的最重要的據點可以說是合肥的南大門,是合肥的戰略屏障,戰時只有確保安慶的安全才可確保合肥攻略城市的優勢。但我認為畢竟是合肥的軍事意義大,安慶只能說是個橋頭堡。

『貳』 安慶有機場嗎民用還是軍用的

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於1993年10月正式通航,機場等級為4C級,可供波音737及以下機型起降。是安慶市人民政府在軍用機場的基礎上投資興建的軍民兩用機場。2005年,安徽省安慶市人民政府與海南航空集團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海航集團接管了安慶機場並在工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正式更名為「天柱山機場」。現機場擁有廣州和上海兩個航班,並且將增開一些航線。
安慶天柱山機場安慶民航事業起步較早。天柱山機場的前身是安慶機場。民國20年(1931)春,上海歐亞航空公司在安慶設航運站,未建陸地機場,由飛機從水上吊運,以船上下郵件,接送乘客。次年停辦。1953年將駝龍灣軍用機場改為民航機場,屬省民航局。第二年停航。1958年修復,次年正式通航。1964年改建,設安慶民航站,以客運業務為主。每周3個航班,往返合肥、屯溪線,安慶是中間停靠站。後因乘客少,於1979年停航,民航站隨之撤消。慶航空運輸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初,當時的上海歐亞航空公司,在安慶設立了一個簡易的航運站。因為安徽和安慶都簡稱「皖」,所以這個航站也叫做「皖站」。不過皖站沒有建立陸地機場,而是在西門外沙漠洲(又稱杉木洲),利用船隻,由飛機進行水上吊運,正確理解,應該是一個水上機場。皖站主要工作是運送郵件,也有少量乘客。皖站建於1931年春,1932年冬停運,歷時1年半。
兩年後的1934年,安慶機場重建,地點在安慶東郊李家窪(原安慶農科所址)。這也是安慶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飛機場。機場修有土面公路,寬6米左右。《安慶市志》稱載此時的機場「屬軍用」,其實不然,至少在老城閑人的收藏中,就有停放郵政飛機的機場老照片。最具史料價值的是,這架飛機的機身上,標有「安慶」字樣。1938年春夏,日軍侵佔安慶,李家窪機場被炸毀。 安慶淪陷後,日軍又選址東郊駝龍灣重建機場。擠占勝利後收為軍用。解放後的1953年,改為民航機場,1954年大水後停用。1958年簡單修復再度啟用,1964年重新改建。1979年徹底停用,後廢。1993年10月,安慶市政府在軍用機場的基礎上投資興建起軍民兩用機場,2005年更名為安慶天柱山機場。 天柱山機場的成立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此後,天柱山機場在原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航線的基礎上,增加了安慶到全國各大城市間的航班,開通各地到天柱山的旅遊包機,並進一步提高天柱山機場的接待水平。 2005年,安慶市人民政府與海南航空集團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海航集團接管了安慶機場並將安慶機場更名為天柱山機場。機場擁有廣州和上海兩個航班。 2006年3月停航,安慶市政府投資近400萬元對機場候機大廳進行裝潢改造,機場乘機流程也進行了修正,同時更新添置了安全檢查、氣象導航、運輸服務等專用設備。2007年6月28號,停航整頓1年多的安慶天柱山機場恢復通航,安慶到廣州的航線成為天柱山機場復航的首條航線。
其實,安慶還有個大龍山機場,不過那是軍用的。

『叄』 安徽的省會為什麼不定在安慶卻定在合肥

  1. 因為在20世紀年代,毛主席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建國之初,長江以南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區尚未平定,再加上台灣島上的國民黨蔣氏集團一直叫囂著反攻大陸。安徽地處長江咽喉地帶的戰略要沖,把省會放在一個長江邊上的城市有著很大的戰略安全隱患,如果像武漢和南京這樣的沿江戰略重鎮失守,敵人依靠長江便利的交通條件,順水而至,極有可能在一天之內拿下兩個省會城市。

  2. 合肥周邊三百公里的方圓內,東,南,西都是山區,向北是平原地帶,也就是說,如果軍隊東進,西進,南下設置集結點,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區,它是山區向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地形能夠緩沖敵軍的進攻,容易展開反攻和推進前的物資和人員的准備。

  3. 合肥是作為軍事價值存在的, 把省級機關和企業設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資源向合肥集中並在周邊縣市發展軍工基礎企業都是為了這個軍事上的目的,安徽整個省就如同是一個軍事泄洪區和軍事緩沖區。從一定意義上說,合肥能成為安徽省會主要是「軍事政治」的產物,而沒有多少經濟發展上的考量!

  4. 安徽建省後,事實上的省會在安慶府(今為市),計算安徽省第一個省會安慶作為省會的歷史,應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開始。但因當時仍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駐江寧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舊址,這時的安慶城充其量只能視為安徽省的臨時省會。

(3)安慶軍事基地擴展閱讀

  1.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2.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如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參考資料:網路「省會」

『肆』 安慶的歷史遺跡的資料

1、迎江寺

安慶迎江寺位於安慶東門外,瀕臨長江,佔地萬余平方米,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修建。

據《安慶府志》和《懷寧縣志》記載,迎江寺於明萬曆已未(公元1619年)由懷寧縣士紳阮自華募捐重建、

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

整座寺院建築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

2、振風塔

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振風塔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北側,瀕臨長江。

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

3、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安慶市代管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

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發現了百餘座的墓穴。薛家崗遺址延續時間長,分布范圍廣,文化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和文化內涵深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薛家崗文化的典型代表。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據《安慶府志》、《桐城縣志》,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

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5、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安慶代管縣市級)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尺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慶桐城文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振風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迎江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家崗遺址

『伍』 安慶有哪些名人

  1.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專安慶)人。

  2. 張廷屬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

  3.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 ),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 。

  4. 張何丹,原籍四川,西漢末年,曾在朝廷擔任中散大夫(諫官),因秉性忠直,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多次上 書彈劾王莽,後來遭到王莽的報復,被貶為松茲縣令。

  5. 王之慶,字修祜,號天寵,謚忠節。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王之慶家住望江縣高士鎮佩山腳下的王家老屋。

『陸』 安慶市紅色景點有哪些,詳細些

陳獨秀先生陵園——獨秀園

『柒』 安慶有哪些遺跡

倡議安慶文化人沿著皖河行走

---探尋古皖文化的遺跡

在當今火熱的皖江開發開放中,皖西南大地上皖河靜靜地流淌,顯得格外冷清。遙想當年可不是這樣,在近代及其以前,皖河流域是皖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古老的潛山梅城鎮(古稱舒州)到古皖口,再到安慶城,政治、經濟中心從皖河中游到皖河下游。

皖河水道不僅是經濟紐帶更是文化紐帶,皖河流域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濟盛,文物豐富。唐宋時期即形成區域性物資集散中心,蠶絲、茶葉、生漆、桐油、竹木器等多經此運銷外地;明清之際,徽商雲聚,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時至今日皖河兩岸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歷史遺跡和傳說眾多。

現整理了大觀區與懷寧縣境內皖河沿岸的一些歷史遺存姿料。

皖口,即今山口鄉山口鎮,為古城址,是古代軍事要地,三國吳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大將諸葛恪在此屯兵。南朝陳武帝為抗禦玉琳作亂,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四月,遣鎮北將軍徐渡駐守,六月,臨川王陳倩(陳文帝)在南皖口築城,使徐州刺史錢道戢守之。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太祖遣將由採石架浮橋過江伐南唐。南唐朱令贇自湖口以戰艦、木筏東下,企圖以斷浮梁以援金陵。行至皖口。宋將行營步兵都指揮劉迂揮兵阻擊,火燒戰艦,朱令贇大敗。
皖口,今為山口鄉漁業村。自漢末至今1700餘年,歷經興廢,當年城池已不可辨認。自漢代以來的歷代墓葬,大片成堆瓦礫、柱礎、瓷片、古錢、民房牆壁上帶有文字的城磚, 皖口遺存著大量文物勝跡,距岸十多米的河床上有古城牆遺址,枯水期可見古城牆基腳,當地百姓早年挖起的古城牆磚上刻有「懷寧縣」「太湖縣」「桐城縣」「潛山縣」等縣捐制字樣,有的城牆磚上,還刻著人名。鎮西塔嶺上可見古時戰壕,還有宋代房屋遺址,古錢製造廠,清代古井。皖口,背臨百子山,面對石門湖,依山傍水,景色迷人。「百子晴嵐」「石門秋泛」為舊時懷寧十二景中著名二景。

皖口曾先後兩次作為懷寧縣縣府所在地。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 622 年),懷寧縣分為四個縣:皖城、安樂、梅城、皖陽,其中皖陽縣縣治設在皖口,設置時間一年左右。第二次是南宋嘉定十年(公元 1217 年),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 1260 年),設置縣治時間 43 年。皖口又是懷寧縣古代一座文化重鎮,歷代文人墨客紛紛來此巡遊,吟詩作賦。唐代的李涉曾作七絕詩《井欄沙宿遇夜客》「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相逢不用相迴避,世上於今半是君」。宋代的王安石曾作《別皖口》《過皖口》《渡長安嶺至皖口》等詩作,黃庭堅曾作》發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明曹學全詩作《皖口阻風二首》,劉基詩作《江行,為余庭心》。清汪宗周詩《舟過皖城》,施潤章詩《李陽驛至皖口》《侯風皖口》等等。

楊汝谷墓 位於山口鄉百子村石門湖畔獅子口大橋左側的紗帽山之巔,為夫婦合葬墓,海拔400米,有墓壙、墓碑(無字),正前墓壙石上浮雕舞鶴。距墓2米處立方形華表1對,高近2米,寬0.3米,左側碑文:故光祿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都御史加之三級湓勤恪楊公漳汝谷大人之墓;右側碑文:故誥封一品夫人楊母劉太夫人之墓。兩碑均同樣署:「經廷講官太得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三等伯加十級張廷玉頓首拜題。」時間兩碑均署「大清乾隆十一年歲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即1747年)。兩碑同署其兩孫、曾孫、玄孫名。

雪山洞、普陀寺 普陀寺位於洪鎮鄉冶塘湖東南長安嶺的半山腰間,寺後有洞曰雪山洞,懷寧縣人民政府1982年3月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雪山洞,為寒武紀石灰岩溶洞,深50米,最高5米,曲折下行,寬廣處如大廳,可容百人。洞內有依石壁雕佛象1尊,前置香爐供案。洞門面北,高4米,上有磚砌牌樓,高出洞口4米,3層磚制斗拱,正身橫額楷書石刻「岩脫金身」4字。普陀寺依洞而建,為1座約300平方米的硬山式建築。南北合面,兩個3開間的佛殿,中隔天井,正殿背後直通山洞,寺門在兩殿之間轉折向西,門頭橫額「普陀寺」為清咸豐二年(1852年)所制。
雪山澗牌樓、普陀寺,傳說始建於明,但無文字可考。民國4年《懷寧縣志》僅雲「雪山洞,有寺」。在已發現的碑刻中,最早為洞內石供案上刻有「雍正八年」字樣,另有乾隆二十五年殘碑上有「建洞門以建石樓」之句,寺內和門前壁上嵌的10餘塊重修碑記,最早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最遲為同治四年(1865年),因此,雪山洞牌樓與普陀寺的始建時間應在清初康熙至雍正年間。乾隆至同治百餘年間,曾屢經重修,民國年間也進行過修整,並在東側新建佛殿1座,已毀。此寺早年香火旺盛,百里香客雲集。

石庫道光水文碑 碑立於洪鎮鄉石庫村馬家樓田畈上,高0.5米,寬0.33米,碑文直式楷書陰刻「道光二十九年潮水至此」。左下方署款「斐輔仁立」。立碑者身份不詳,石庫一帶多裴姓,應為當地人士。
石庫地處皖河下游,皖河經此而下15公里於安慶入江,南岸為跨湖北、安徽兩省的長江干堤——同馬堤。此碑系長江水文史的重要資料。1973年長辦復查時發現碑已被人挖走,當即查出,復立原址。1974年3月5日,長江流域規則辦公室水文處曾來函安慶行署文化局索取了該碑的拓片資料。

冶塘湖冶鐵礦遺址 位於洪鎮鄉石庫村冶塘湖畔。地形屬小山環抱的盆地,東側為獅象二山,稱獅象把口,其間開口處水運連接皖河直入長江。遺址當獅象把口之內沿湖畔相連的蛇形嘴、汪家嘴、王家嘴等大小五個山嘴的山坡、灘地,面積約兩平方公里。地面暴露物有鐵渣、鐵礦石和繩紋磚塊,以王家嘴最為密集,文化層堆積0.5~1米厚。傳說有公冶長墓在此。在遺址東面的東山和龍泉嶺尚有鐵礦坑遺跡,民間傳說是秦始皇挖龍脈的坑,近年鄉鎮企業也在老坑附近開挖鐵礦。漢時中國冶鐵業高度發達,懷寧漢屬皖縣,《漢書·地理志》載「皖有鐵官」,漢對皖縣已設官專掌冶鐵,冶塘湖是皖縣的重要冶鐵基地,是屬漢代冶鐵遺址。

金雞碑 位於洪鎮鄉學堂村。碑高1.1米,寬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直之神位」,正文兩側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員」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
金雞碑的立碑時間最晚應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我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是研究戲劇史的活化石,全國僅存兩座,「電影金雞獎」名源於此。1984年7月懷寧縣文物普查中發現。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猖神廟碑 在金雞碑南側3米處。高0.9米,寬0.6米。碑額楷書橫行「五猖□碑」(原註:「□」應為「廟」字)。正文4行,記述建廟立碑之緣由,後為捐款建廟名單20餘人及款額。下款「大清慶□□年大呂月立」,部份字跡不清。

太平軍石牌城遺址 位於石牌貓山,皖河北岸,與上下石牌隔河相望。城址為相連的四個丘崗,中間一條狹長的窪地縱貫南北,面積約0.8平方公里。現存的遺跡為環城兩條寬約2米、深1.5米的壕溝。群眾傳說西部有「金鑾殿」(即指揮部),北部有炮台,中部有水井、兵工廠。據近年發現的房屋、兵器、炮彈等遺跡遺物,基本上可資印證。
石牌是安慶西部要隘。太平軍三河大捷以後,西南戰場失利,九江失守,危及安慶。保衛安慶,保衛天京西大門的戰斗,猛烈展開。當圍攻安慶的清兵多隆科被擊退縮至宿松後,英王陳玉成布兵鎮守石牌以及太湖、潛山,遏制清兵,保衛安慶。據史料記載,石牌城異常堅固,「上下均開炮眼,周圍深壕3道,外護木城6道,樁簽密布,駐軍數千」。當英王在此布置守兵後,統兵攻往六安時,多隆科乘機襲擊石牌,於咸豐九年(1859年)9月24日夜由茶棚嶺潛至城下,「乘守軍陷於疲憊,越濠爬溝,施放噴筒火箭」。守軍奮起炮擊,英勇抵抗至次日晨,城內起火,守軍數千人犧牲,守將霍天燕榮、石廷玉被俘,石牌城陷落清軍之手。
廣王廟 坐落在小市鄉良湖村。背負山巒,面向皖水,古樸雅靜,別具風韻。建築年代不洋,面積約300平方米。中殿設有廣王大帝神龕,廣王神像居於正中,右為二廣王,三廣王,左為小廣王。廣王神像頭戴皇冠,身著龍袍,足履朝靴,儼然一副帝王偶像。
解放前廟內香火極盛,常住僧2至3人。每年農歷2月間,廣王大帝要到方圓百里內巡狩一次,農民稱為廣王會。足跡所至,涉及潛懷兩縣的小市、梅城、油壩、三祝等6個鄉。廣王所到之處,都要設台,陳列香幾接駕,盛會3天,參加者數以萬計。
據傳,廣王乃是後梁皇帝朱全溫之長兄朱全昱,原系安徽碭山午里溝人。朱全溫參加鎮壓黃巢起義的部隊,戰功顯赫,被唐朝封為魏王,任四鎮節度使,一躍而為晚唐後期獨攬朝政的新貴。朱全溫准備篡唐時,接長兄全昱到京師,委以重任,朱全昱不接受,回到碭山隱住山林。朱全溫即位太祖後,有一次生病,很想長兄全昱來看他,派人到碭山請全昱,錯傳皇帝派人來捉拿全昱。全昱於是隻身向南逃亡,來到皖水東岸的崗巒地帶,定居下來,為當地百姓看病植樹,做了不少好事。以後,他回到碭山,被太祖封為廣王,死後又加封為帝,稱為廣王大帝。後人知道了這段逸事,特在朱全昱的棲身之所立廟,歲時享祀。廣王神龕兩旁有副對聯,可資為證。聯日:身隱碭山,生恥封王死作帝;靈昭皖水,功名及物德嘉民。當地文人謝鴻斌早在20年代也曾為廣王廟題寫一副對聯,亦可作證:寄跡煙霞,碭山一角帝王賊;功垂民社,皖水千秋俎豆馨。

另外馬廟鎮孫家城遺址、小市鎮王家山遺址、《孔雀東南飛》遺址等在這不一一羅列了,至今皖河兩岸古村落、古民居、祠堂、古墓葬等遺存眾多。喜歡探險尋奇的朋友還可到安慶市郊與懷寧縣交界處柏子山區寒武紀溶洞群探險尋奇。近年來在總面積60平方公里的山區發現了大量溶洞群「水晶洞」、「梅花洞」、「麻姑洞」、「蝙蝠洞」、「雪山洞」等,洞景精奇。該區集山秀、洞奇、水美於一體,生態環境優美。

『捌』 安徽省軍校有哪些

安徽省軍校:

合肥:炮兵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武警合肥指揮學院
蚌埠: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蚌埠坦克學院、解放軍13飛行學院、蚌埠海軍士官學校

括展資料:

1、炮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是1999年由原合肥炮兵學院與南京炮兵學院合並組建的,是融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為一體的異地辦學軍級院校。

2、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la)是經中央軍委批準的全國重點高等軍事院校之一,也是全軍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信息戰、培養信息戰指揮和工程及技術軍官的綜合性院校。建於1979年9月16日,已建立覆蓋軍事學和工學兩個學科門類、戰術與技術相融合、信息戰特色鮮明的以研究生教育為龍頭,本科生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補充的博士、碩士、學士三級人才培養體系。

3、武警合肥指揮學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合肥指揮學院,簡稱武警合肥指揮學院,是曾經存在的一所武警部隊初級指揮幹部軍事高等院校,隸屬武警安徽總隊,正師級。現已撤銷,改建為訓練基地。

4、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是一所培養汽車排長和軍交運輸指揮管理幹部的初級指揮院校。學院始建於1977年12月,1979年3月正式開訓。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校」。1986年6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學院設有汽車分隊指揮、軍交運輸管理二個培訓專業,分本科、大專、中專三個培訓層次。經過20多年建設,學院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擁有設施設備較為完善先進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科技大樓、禮堂、汽車性能檢測中心、電化教學中心、計算機教學中心、輕武器射擊場、軍體器械訓練場、游泳訓練場、運動場等。

5、蚌埠坦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於1978年在安徽省宿縣建校,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學校。1982年遷址至安徽省蚌埠市,1986年9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是一所為全軍裝甲兵部隊培養初級指揮軍官的院校。其坐落在淮河之濱的安徽省蚌埠市燕山腳下,校園環境優美,院容整潔,曾多次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園林式營院。主要課程除按一般工科院校所設置的文化基礎課外,還增設了軍事運籌、數學建模、計算機作戰模擬等軍事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目。

6、解放軍13飛行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簡稱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是一所空軍飛行初級指揮高等院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空軍,正師級。學院前身是空軍第一高級專科學校,1968年10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航空學校,1976年6月改名為空軍第十三航空學校。1986年7月更名為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學院位於安徽省蚌埠市,佔地2908公頃。學院教學設備齊全,設有各類教學教室、實驗室、實習室、專修室以及電化教學中心等。

7、蚌埠海軍士官學校: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是一所集海勤、陸勤士官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士官學校。學校佔地面積約1000畝,位於素有「珠城」美譽的安徽省蚌埠市市區,與蚌埠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鄰,南靠燕山、北望淮河、交通便利。


『玖』 軍事地理學中對安徽省安慶市的評價

安慶古稱皖城,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此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自古就被視為「江介之要沖,金陵之門戶」古人曾這樣描述安慶:"上控洞庭,彭?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則鎖鑰南北,坐鎮則呼吸東西,中流砥柱,萬里長江於是乎在?

安慶在遠古時屬揚州之域,春秋時為皖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兩漢屬廬江郡。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妖巫李廣占踞皖城,馬援奉詔將其討平,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術敗死,其堂弟袁胤放棄壽春,投奔廬江太守劉勛,被派駐皖城。皖城後為孫策所奪,公元201年,孫權因皖城太守李術投降曹操,發兵攻克皖城,屠盡城中百姓,繼而曹操奪取皖城,命江表諸州縣,紛紛北徙!合肥以南唯留皖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譴朱光為廬江太守,屯駐皖城,呂蒙對孫權說「皖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進言發兵攻擊皖城,皖城後一直為東吳重地!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睿遣曹休侵吳,攻擊皖城,未克。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孫權遣諸葛格屯駐皖城,以防曹魏,兩年後,皖城終於被司馬懿攻佔,晉咸寧四年(公元278年)吳主孫皓派兵企圖收回皖城,然後以此為基礎伐晉,晉揚州都督王渾命應綽將其擊潰。南朝梁大寶初年(公元550年)侯景率軍焚掠建康之前,曾遣部將任約屯駐安慶,以免後顧之憂,次年,梁將王森辯東下,侯景部將范希榮敗離潯陽(九江)逃至安慶與任約會合,不久就一起逃離安慶,梁敬帝初年(公元555年)安慶被北齊軍佔領,自隋以後,因安慶「上控淮淝,山深水?」為戰守之資!歷代對這里都很重視。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安慶守將李林英反叛,頃刻便被鎮壓,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隋將恭邃據有安慶,後歸附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王孝恭襲擊輔公佑於安慶,唐上元初年(公元674年)江淮都統劉展叛唐,攻破安慶,唐大歷十一年(公元776年)安慶又為陳庄所破,唐刺史張萬福將其收回,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徐州節度使龐勛遣兵來犯安慶,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王仙芝率領農民軍轉戰江淮間,一度佔領安慶,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安慶城破與吳/之後,廬州刺史楊行密將其奪回,兩年後安慶為滁州刺史許勁襲取,唐景富二年(公元893年)楊行密再次佔領安慶,以江淮為基地擴張勢力,建立了吳國,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柴榮討伐南唐,攻撥安慶,迅速平定了整個淮南,南宋初年,安慶為李成所陷,宋高宗趙構命詔討使張浚擊破李成,此地才又控制在宋室之手,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軍隊逼近安慶城下,後退去。到公元1246年,蒙古軍隊又戰安慶,宋安慶守將範文虎投降,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安慶為陳友諒部所陷。次年朱元漳軍攻奪安慶,後不久又為陳友諒部將張定邊奪回,直至元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漳才重新奪回安慶,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農民起義軍劉六,劉七部在此抵禦過官軍,明末,史可法在此抵禦過清兵,清代,太平軍安慶保衛戰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戰役之一,最初,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對安慶的戰略地位認識不足,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太平軍攻佔安慶,僅把安慶作為行軍過路的通道,未加重兵駐守。結果很快又被清軍奪去,安慶失守給已經進駐天京的太平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清朝大臣向榮和琦善從安慶順流而下,直撲天京分扎江南江北兩坐大營,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太平軍發起兩征,與6月10日再克安慶,但太平軍仍然克而不守,集中全力攻打南昌致使安慶和周圍許多州縣又落入清軍之手,經過幾次的失利之後,太平軍總結經歷,終於認識到安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這年9月,太平軍第三次攻佔安慶,石達開親自坐鎮,在此構建築城防工事,並以安慶為中心,向北南發展,陸續佔領了桐城,廬州,青陽,九江等地二十多個州縣了,這樣安慶就成了長江流域的軍事重地,成為天京的西部屏障,使清軍無法再從江東下天京,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冬,曾國潘率領湘軍四路圍攻安慶,英王陳玉成五次救援安慶,都未成功!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六月,湘軍對安慶發起總攻,九月陷城,太平軍12萬(也許是寫錯了,應該是十二千人)守城將士全部犧牲,安慶失守是太平天國戰爭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洪仁軒曾經說過:「我軍最大的損失就是安慶落在清軍之手,此誠實是天京之鎖鑰而保其安全者,一落入妖手,則可為攻我之基礎。」是的,自從安慶一丟,向東看去,蕪湖,天京,上海諸城相繼陷落,太平天國整個東方防線瓦解,現在的安慶戰事主要為抗日戰爭和渡江戰役,在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此地實為「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

閱讀全文

與安慶軍事基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