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南海沖突不斷的軍事理論論文1000字
A如何破解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面臨的「安全困境」?一、我國面臨怎樣的安全形勢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是我國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當前,我國不僅依然面臨著政治、軍事、外交等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而且面臨著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嚴重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台獨等分裂勢力的存在,東海、南海等周邊又存在著一些復雜而敏感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我國安全形勢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互動增強,是我國安全問題的時代特點。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境內外人員和信息流動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國內問題處理不當就可能演變為國際問題,一些國際問題傳導到國內也可能誘發社會穩定問題,維護國家安全的復雜性增大。隨著時代進步國家利益不斷拓展,我國加快發展中出現不容忽視的新安全問題。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上升。我國海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保護與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與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資源產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華人財產生命安全等面臨的威脅,已經十分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二、在當前形勢下應當如何運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利益我國安全形勢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迫切要求我軍加快發展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需要具備多樣化軍事能力。為了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就必須密切關注國家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切實把我軍的職能任務搞清楚,把軍隊發揮作用的方式及行動樣式搞清楚,把軍事力量建設的要求搞清楚,切實提高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可以說,國家利益像一根紅線貫穿在我軍職能使命之中,國家的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擴展到哪裡,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就應該延伸到哪裡。軍事力量運用的方式多樣化。面對不同的安全威脅,需要著眼國家總體戰略目標,採取靈活快速、合法必要的軍事行動,確保有效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我軍職能作用的發揮,既可以通過特定的作戰行動,也可以通過非戰爭軍事行動或准軍事行動;既可以採取威懾、防禦、進攻等傳統軍事行動樣式,也可以採取國際維和、軍事合作、軍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爭等新的軍事行動樣式。維護國家安全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但軍事手段始終處於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時,在我軍能力建設上,凸顯了應對危機、遏制戰爭的新特點。部隊戰鬥力建設的要求多樣化。各部隊在戰鬥力建設上,應當按照所面對的戰略方向、結合所擔負的戰略任務、立足自身的現有條件,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當前,做好軍事斗爭准備是我軍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應確立在復雜情況下有效捍衛祖國統一的戰鬥力標准,以此指導、推進和衡量各項准備工作。同時,還要把解決現實威脅與應對未來挑戰結合起來,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把軍事斗爭准備放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構想中來運籌,確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部隊的戰鬥力建設標准,確立軍兵種部隊和各種武器裝備的發展戰略,以軍事斗爭准備實踐檢驗軍事變革成效,以軍事變革成果提高軍事斗爭准備質量,不斷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引向深入。善於從政治高度和國家發展全局觀察分析安全形勢、思考處理軍事問題。軍事服從政治,軍事戰略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總體戰略。當今時代,軍事斗爭與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聯系更加緊密,在戰略層面上的相關性、整體性日益增強。我們分析判斷形勢、指導軍事工作、指揮軍事行動,不僅要從軍事上考慮問題,更要注重從政治高度和國家利益全局出發,看工作籌劃指導是否符合國家發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拓寬國家安全視野和軍事戰略視野,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確保軍事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堅持以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推動軍隊建設整體發展。發展新型軍事能力,核心是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抓住發展重點,統籌發展全局,通過局部躍升促進整體發展。當前,要緊緊抓住制約戰鬥力增長的深層次矛盾和瓶頸性問題,積極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軍事組織體制創新、軍事管理創新,使作戰指揮體系、作戰力量構成、武器裝備發展、部隊管理和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大興軍事訓練熱潮,圍繞軍事斗爭准備,注意分類指導,進一步加強針對性訓練,積極穩妥地推進一體化訓練,努力推動我軍軍事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軍事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履行國際義務的堅強後盾。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軍事上從來都堅持自衛的立場,一貫慎重使用武力。面對新的國家安全形勢,我們要把慎戰與善戰、自衛與反擊、軍事力量的戰爭運用與非戰爭運用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維護戰略機遇期的主動性、應對危機的靈活性和戰略指導的預見性,積極拓展戰略運籌空間。既要關注戰爭的籌劃和實施,做好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充分准備,又要注重預防危機,通過有效運用軍事手段,努力懾止危機,及時化解危機,有效控制危機,以適度的軍事斗爭行動達成戰略目的。B聯系實際論述大學生軍訓的重要意義大學生進行軍訓和軍事理論學習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國防教育與科學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學校的國防教育是通過集中軍事訓練,上軍事理論課和分層次的多種形式國防教育,以及課程之外的國防知識演講、競賽、軍事夏令營等軍體活動來體現的,無論在德育,還是在智育、體育等方面,都為大學生成才提供了一個新的載體。它不僅有助於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體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接受能力快,特別是剛邁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他們充滿對大學的好奇和渴望,大學時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造和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的國防教育有著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在軍事課程之內接受系統國防教育,充分發揮著國防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基本軍事技能訓練能磨練意志品質,並提高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使他們長期處於腦力勞動狀態,再加上各種主客觀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脆弱,視力下降,身體素質差等問題。而高校的軍事訓練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集中訓練的特點是,嚴格、緊張、統一、有序。這對於剛剛走出家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軍事訓練很好的培養了他們頑強拼搏和集體主義協作的精神,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榮譽感,為他們的大學生活乃至將來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普通高校的軍事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靈活。目前,高校國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內容及要求製作教學課件,形象生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供最新最快最先進信息,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課外國防教育活動靈活多樣,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保證國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穩定和長效功能。《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多層次多樣式國防教育活動,是按照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搞好高校國防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僅僅靠軍隊院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地方院校來培養。青年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國防觀念的強弱,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作為後備兵員的儲備,對改善現代軍隊兵員文化、科學技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通過學校國防教育所積淀形成的道德行為、意志品德,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成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是一件利國利民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所以,軍事課在普通院校開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C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防和軍隊跨越式發展道路新世紀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在國際局勢總體緩和局部動盪,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世界新軍事變革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與困難同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促進發展,是擺在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項歷史性課題。十六大報告對此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為新世紀國防和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也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要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確保全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工作的首位,為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為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證;要進一步完善黨委制度、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支部建在連上等一系列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人類文明正在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戰爭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受其影響,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軍事變革正在蓬勃興起。信息化是新軍事變革的本質和核心。我們要主動應對挑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以加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要創新戰爭與戰略理論,探討著眼於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作戰理論,發展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全面提高我軍戰鬥力。我們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以此為統攬,在全面提高我軍戰鬥力上下工夫。在軍事斗爭准備基點上,要由工業時代戰爭條件向信息時代戰爭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跨越;要實施科技強軍戰略,爭奪質量優勢,在軍隊建設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數量規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質量效能型轉變;堅持以人才為本,重點抓好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要把教育訓練擺在戰略位置,深入開展科技練兵;加強軍隊院校建設和改革,全面提高軍隊的科學技術素質;要以結構調整和完善政策制度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我軍編制體制改革,使之與信息化戰爭需要相適應。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落實這一方針,一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要在這個大局下思考和謀劃國防和軍隊的發展,使國防投入、軍隊數量與規模控制在國力所能允許的范圍內。軍隊要繼續把支持和參加國家改革和建設事業作為服從大局的實際行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民造福、為國興利。二是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達到確保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時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當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形成全民國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要兩頭兼顧、協調一致。國防建設要充分考慮經濟建設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國防資源的利用率。國家在進行經濟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國防和軍隊的需求,做到既促進經濟發展又增強國防能力,達到富國強兵的辯證統一。
Ⅱ 軍事理論,南海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我們將如何解決好南海問題
南海問題原因是我海空軍力量薄弱,這里牽扯到我們的工業化進程和自主創回新能力再改開答後嚴重滯後(改開前,我們每天都辛的創造,改開後我們成了為洋人組裝加工的小伙計,一切向錢看導致我們成了洋人的垃圾集散地),工業製造能力的嚴重滯後嚴重製約了軍事力量的進步。
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歐在我黨內的卧底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日本鬼子在我國高層的卧底特大漢奸日偽天津市長的兒子提出和平解決一切問題。這兩個漢奸論調致使南海蕞爾小國群起而瓜分我南海資源的狂潮。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就如同你自己媳婦所有權要擱置一邊,卻要和鄰居們共同睡在一塊,時間久了這媳婦是的呢?這個惡果遺禍無窮!
Ⅲ 軍事理論論文:中國海洋領土的現狀及思考 求指導!!!!
馬克思曾說過,「不能想像一個偉大的民族能夠與海洋相隔絕」。當前,隨著陸地資源的減少和海洋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海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海洋是國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已成為各國共識。
人類的古代史是一部陸權史。而近代史則是一部海權史。盡管麥哲倫、哥倫布們駕駛風帆駛向世界盡頭的時候,海權作為一種理論甚至還沒有成文。但實踐先於理論的海權終歸還是決定了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500年來的走向。
大航海時代帶來的地理大發現、初步實現全球性物資流通和掠奪性貿易支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百年的強盛;繼之而起的大不列顛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稱霸三百年。及至美國崛起,兩次世界大戰,列強們既是出於海洋戰略帶來的殖民地利益的爭奪和貿易主導權之爭,而解決此類沖突的戰場也有相當部分集中於海洋之上。由此可見,海洋在當今以至於以後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必將發會巨大的作用。
中國海洋權益的現狀
1.我國島嶼被侵佔。在東海,中國固有的領土釣魚島被日本非法佔有。釣魚島自古都是我國漁民避風、休漁的棲息地,但被日本實際控制,日本不僅反對我國海軍接近釣魚島,連我國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國漁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魚。日本拒不承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在南海的南沙群島,有40個島嶼被他國侵佔,中國實際控制的只有8個。
2.海洋資源被掠奪。與島嶼主權歸屬的爭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資源為核心的各種矛盾。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開採的油井已經超過1000口,這些油井絕大部分位於南海斷續線中國一側海域,每年開採的石油超過6000萬噸。此外,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南海實行夏季休漁制度,但有的國家不但說中國「無權宣布休漁」,而且乘我國漁民休漁之機大肆捕撈。
3.海域劃界矛盾重重。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由於海域狹窄造成我國與海上鄰國海域劃界的矛盾比較突出。在黃海和東海其寬度最寬處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現海域主張重疊的情況。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黃海海域中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國家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他們可以多劃十幾萬平方公里。東海大陸架是中國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積77萬平方公里的東海海區中應歸中國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卻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此無理要求,日本與中國有十幾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4.海上運輸通道的潛在威脅。南中國海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被納入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中,被美國列為要在世界控制的16個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國對南海問題的政策已由「消極中立」轉變為「積極中立」,並且宣稱釣魚島在美日聯合安保范圍之內。南海地區被日本視為傳統勢力范圍,南海交通線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線,因此,日本以「確保海上航由」、「反對使用武力」為借口,積極涉足中國南海事務。近年來,美日兩國以打擊海盜恐怖活動和維護國際航道通暢為由,正力圖控制被稱之為中國海上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因為目前中國進口原油的90%以上需要通過油輪經馬六甲海峽運輸。這些外部勢力的因素將對中國的積極發展和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
一、完善我國的海洋立法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相繼制定和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規,主要包括《海洋環境保護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漁業法》《領海及毗連區法》《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等。可以說,上述法律法規,覆蓋了我國管轄的所有海域,使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沿海國在其管轄海域的各項基本權利在我國國內立法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但目前在我國現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區域的軍事利用、海洋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內容仍是空白。這些空白讓外國軍用艦機在我國控制海域的非法軍事行動變得肆無忌憚。因此,與海洋聯系最為密切的海軍,應該積極推動與平時海上軍事行動有關的海洋立法。
二 臨時安排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維護海洋權益的基本方針
共同開發是指有關國家在暫時擱置對資源開發的專屬性主權權利爭議的情況下,在相互協定的基礎上,以某種合作方式勘探和開發重疊主張海域的相關資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國家認可和採用的一種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響有關國家的權利主張,又能以符合經濟效益原則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時、有效地勘探開發資源,使雙方迅速地從商業性石油發現和生產中獲得最大經濟利益。共同開發在有關國家優先利用爭議區域資源的實用考慮與維持各自權利主張或立場之間建立了適當的平衡。
在東海,如果中日兩國能對東海大陸架進行共同開發,無論於中國還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兩國都是石油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幾年的合作歷史,中日石油公司在渤海灣的聯合開發是相當成功的。通過實施共同開發,兩國均可在不放棄其權利主張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來源,從中國方面來講,還可獲得資金和技術。在政治上,共同開發也有助於維護東海地區的穩定。事實上,日方始終沒有明確拒絕過中方共同開發的提議。
在南海,南沙群島的爭議涉及到五國六方,其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妥善解決南海爭議問題,我國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創造性地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到如今,南沙群島爭議的解決出現了一些積極的發展態勢。一是中國與東盟各國於2002年11月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旨在保持南海局勢的穩定,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二是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於2004年6月生效,這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第一次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海域劃界問題,對推動南沙等海洋爭端的解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三是中、菲、越三國石油公司於2005年3月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議》,南沙爭端當事國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面邁出了歷史性、實質性步伐。從更大范圍看,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經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並正在建設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無疑有助於緩和南沙局勢。當然,由於各方不會輕易放棄主權要求和既得利益,南海問題的解決仍具有相當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三 加大科技和資金的投入是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保障
海洋資源的開采需要資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約》雖然規定國際海底為「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實行「平行開發」的原則,但由於各國綜合國力相當懸殊,事實上難以平等。沒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經濟的高投入,便沒有資格成為「先驅投資開發者」,也無力在深海礦藏開發中競爭。同時,在有爭議海域實施的「共同開發」合作模式中,科技優勢也有助於收益分配。當今海洋開發難度大、投資多、風險高、周期長,要想取得最好的開發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為前提。
四、建立綜合的海上安全保障體系,維護國家安全
海權是一個國家運用軍事力量對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海上力量的強弱,建立一支強大的,有威懾力的現代海軍是中國海權戰略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第一步。
應建立防空識別區,加強對沿海海域和空域的警戒和管控。防空識別區是一國基於空中防禦的需要,在其領空以外劃定的鄰接其領空的特定空域。現行國際法不禁止各國在其領空附近的國際空域建立防空識別區。迄今為止,美國、日本、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建立了這種防空識別區。鑒於我國周邊的安全形勢,特別是海上安全形勢,建立我國的防空識別區已經是勢在必行。
加強維權巡航。二00八年,中國已建立全海域維權巡航制度,將三百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納入定期維權巡航制度管理范疇。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國海監各海區總隊在我管轄海域進行了巡航監管,對我與鄰國存在爭議的海域進行了巡航監視
走向海洋是所有強國相同的戰略選擇和道路,當今各沿海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重視海洋的戰略地位及其重大價值。以爭奪海洋資源、控制海洋空間、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為主要特徵的2l世紀國際海洋權益斗爭呈現出日益加劇的趨勢。我國所面臨的海洋維權形勢也會更加嚴峻和復雜。如何在新一輪的海洋競爭中,既保衛我國的海洋國土、捍衛我國的海洋權益,又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我們應該思考和應對的重要課題。
Ⅳ 求大學軍事理論結課論文,,2000字左右
不知不覺中,總時長八周的生動的軍事理論課即將結束,帶著些許依依不捨,回味著這幾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我坐在電腦前開始敲擊這一行行文字。
當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的時候,或許是出於對軍事裝備的好奇,抑或是對軍國大事的潛意識中的一種關心,我就對軍事方面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放假沒事了的時候總愛到小鎮里的兵營里去玩,看解放軍叔叔精彩的軍事訓練,看坦克車轟隆隆的開過,捲起滿天的塵土….
後來長大了一點,知道關心實事新聞了,但最關心的總是軍事方面的消息:我會經常購買一些諸如《兵器知識》、《艦載武器》、《世界軍事》、《環球時報》之類的雜志報紙,瘋狂地攫取軍事方面的消息。後來學會了上網,每次上網後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登陸「搜狐軍事」、「人民網——軍事」等等軍事網站,獲取最新的軍事動態,了解驚心動魄的軍事消息了。有時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會收藏起來,放在我的個人博客http://hi..com/needwrong里,方便自己以後再看。
後來上了大學,參加過了磨練人意志的軍事訓。僅僅是經過了最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我們已經偶爾會感覺到累了。
軍人有鐵的紀律。鐵的紀律產生無窮的戰鬥力。所謂「擊鼓進軍,鳴金收兵」,「軍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湯蹈火,也是義無返顧。訓練場上哨音一響,所有人都要立正肅靜,令必行、禁必止。回顧歷史,正是這嚴格的紀律讓人民軍隊由小變大,戰勝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呀!
軍隊是一座鍛煉人的熔爐,一個個戰士在這里成鐵成鋼。在這里,我們能學到雷厲風行,遵規守紀的作風。在這里,我們還可以養成吃苦耐勞,堅如磐石的品質,不是說美國歷史上諸多總統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過軍旅生涯的嗎?一天的訓練下來,腰酸背也疼,兩條腿已經不再屬於自己。但我從心底感激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讓自己更加堅強,也許許多年以後,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仍會留戀這段美好的回憶,才會體會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這個時候我才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軍人,也開始懂得,原來小時候喜歡看的那麼精彩的軍事演習,訓練起來一定是很辛苦的!於是我開始在心裡對我解放軍戰士肅然起敬。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軍事理論課程。通過軍事理論的學習,強化了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我的國防觀念。這幾周中我最愛聽的課就是生動有趣而且意義深遠的軍事理論課了!每每全神貫注的聽完卻還意猶未盡,總覺得聽不夠。教官們向我們講述了當今我國國防的形式與現狀,國防法規的產生、發展、特徵,各種軍事高技術以及武裝力量的基本概況,世界軍事的形勢、國際戰略環境以及我國周邊的安全環境,讓我們學習到大量的現代軍事知識,認識到了國防與國家安危存亡、民族榮辱興衰的密切關系,提高了我們對國防地位、作用的認識,樹立了牢固的國防觀念。「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千古名訓告訴我們:越是在和平條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強化我們的國防意識!
另外,學習軍事理論對於完善我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
根據我自身的一些經驗,我覺得要想深入地學好軍事理論課程,更好地接受國防教育,我們可以藉助於網路以及其他現代傳媒手段,廣泛地接觸有關國防方面的各種信息。就拿上網瀏覽軍事網站和時政要聞來說:由於可以經常接觸最新的實事消息,我幾乎在第一時間內知道了我國最新戰斗機殲-10的服役和高調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國、日本和台灣對這件事的反應;了解到了隨後公布的振奮人心的殲-14研製計劃,和令世界為之震動的地基導彈擊毀在軌運行衛星的成功試驗;第一時間獲悉了中國新型潛艇的成功下水……這樣,在軍事理論課堂上,當教官講授軍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時,學習起來就更輕鬆了;結合網路上的圖片、視頻等形象化的信息我們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軍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奧妙了!當教官講述到國防的歷史時,我跑去網上查閱了有關的資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被迫對外進行的六場戰爭,了解到不少的課外知識,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堅定了我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將來全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決心。
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我國的安全環境仍然十分嚴峻,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拋開有美國暗中從中作梗的台灣問題不說,就連我們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現在還時不時地公然跟我們叫板。老山硝煙已散盡多年,赤瓜礁刀光劍影也似逝去,中國與越南從歷史上的縱向看去,這對歡喜冤家在臣服、親密、共苦和反目中搖擺不定。對於中國,痛苦和友誼的感受並存於這個國家,對它情感和戰略的定位讓人難以抉擇。
友誼的培養是漫長的,仇恨的建立卻可以很快,兩國間的齟齬似乎無法釋懷,同時,越南蹲在中國的南部,依然讓中國人不能忘記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時,越南的「海洋戰略」也不能不讓中國多一手准備--誰知道這條狼何時反性呢?
通過在課下查閱資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問題上頻頻挑釁中國: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東七十多公里的海域發現石油儲量豐富的安子油田,並公開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公司進行公開招標,同時邀請俄羅斯作為南沙石油的開發夥伴。4月份,越南正式啟動與英國石油公司(BP)推進在南沙建設天然氣田和管道的計劃。2月12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就南沙群島的所有權公開發表聲明,稱「有充分的歷史根據證明越南擁有南沙全部島嶼的主權」。其官方《西貢解放報》甚至聲稱「決不放棄一寸土地」,並「不惜與中國一戰」!
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對中國來說,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馬六甲海峽,東北部緊連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聯系亞歐大陸的交通要沖。它不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運輸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必經之路,也是美國海軍從西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
一位中越關系研究學者介紹,20世紀70年代以前,越南是認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國領土的,越南總理範文同曾給周恩來總理寫過一封信,承認這一點,而且有外交照會為證。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逐步提出並實施「海洋戰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漁業及石油資源發展本國經濟。之後,越南矢口否認以前的承諾,還把佔領的中國南沙島嶼劃歸為一個省,即福綏省,作為一個行政區域劃入其版圖。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越南是南沙爭端中我國最危險也是最難解決的對手。」在南沙問題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據了23個島嶼,每年開采三千萬噸石油,中國僅控制6個島嶼。
據了解,越南侵佔南沙群島部分島嶼後,將南沙海域劃分為上百個油氣招標區,在國際上公開招標。近幾年來,越南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不斷簽訂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的合同。
中國東南亞問題專家劉旭稱:「南沙的石油給越南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氣總公司油氣開采產量就達1237萬噸,其中原油為860萬噸,天然氣37.65億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約為820萬噸,出口額達41.4億美元。越南不但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將世界主要大國都牽扯到這一地區,大有使南沙問題國際化的趨勢。」
除了拉其他國家共同開發南海資源外,越南還積極推進與強國的軍事合作。在南海單獨抗衡中國,越南自感實力不夠,所以,加強和美國等其他大國關系,對中國在該地區產生制約,形成大國制約機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舉措。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先生認為:「越南為了能夠在東南亞抗衡中國,冷戰時代是依靠蘇聯支持搞地方霸權主義,現在它又積極推進與美國、日本及印度的軍事合作,並多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其矛頭當然首先是對准中國。」
不管怎樣,越南一直關注的還是在南中國海維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區安全專家安德魯.陳說:「越南擔心中國想把它抱得太緊,因此,越南試圖通過求助於美國,藉助另一個大國與中國抗衡。」
通過這些方法了解到的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國周邊尤其是南海地區的安全形勢以及當前的國際戰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講述的內容,為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軍事理論課打下了基礎,也使我更喜愛軍事理論這門課程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幾周的軍事理論課的感受,以及我對如何學習好軍事理論課的感想,希望能對「後來者」的學習有所幫助!衷心的希望軍事理論課能夠越辦越好,在豐富學生國防知識、增強國防意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方式以及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再結合以軍事訓練,綜合提高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我國全方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Ⅳ 軍事理論 論文題 我國周邊安全存在那些主要問題,如何應對 請問這篇論文該從哪些方面寫
按照方向寫:
東北方面:朝鮮半島局勢的動盪與穩定、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帶來的新回問題;
北方:與俄羅答斯的關系、蒙古試圖拉攏北約來尋找新出路的動態;
西北:東突、極端宗教主義、分離主義等對安全的影響,以及爭取國際合作,跨境打擊三股勢力等;
西南:民族分裂主義、與印度的關系、藏南及阿克賽欽等問題;
南:緬甸國內形勢對我國的影響、與東盟國家關系、南海問題;
東南:台灣問題;
東:東海問題、琉球問題,與日本的關系等
環顧一周,每個方向上幾乎都有美國的影子。
Ⅵ 最近南海形勢是怎麼樣的 請你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們軍事理論要寫關於「南海的形勢」
http://..com/question/141044288.html這個是大約一年前給別人的回答,側重的是南海對中國政治 經濟以及軍事等層面的重要性。 如果是軍事理論論文的話應該還是有些幫助的 不過需要補充一些 樓上提到的那些新聞消息是表層的東西 需要深入分析其內涵和本質才好。
南海問題近年來有一些凸顯 一方面是中國逐漸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今日看到外媒在議論中國的能源危機。以中國目前的現狀,如果南海問題解決得好,主權能夠統統收回來,南海資源之富集,能夠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各方都以認識到中國崛起之勢不可阻擋,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了,有一個時間點不要忘記,即21世紀中葉,按照已故領導人的規劃,當是中國實現現代化,步入中等發達國家的時間,還剩下幾十年。那時中國政府會不會表現的更為強硬?這個不好說,不過從2010年的形勢來看,中國已經日漸強硬。無論是對日本,還是對東南亞各國。(中日南海沖突和前些時候官方稱菲律賓侵略等是明證)和中國領土爭端的這些國家,特別是東南亞的小國,為了避免和更為強硬的中國交鋒,會不會在中國尚未完成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小步之前孤注一擲地採取貿然舉措呢?這個留給樓主自己思考判斷,畢竟是你的論文。第三,熱點地區一直都是大國博弈的戰場。更何況南海又是一個本身就涉及到大國利益和能源問題的地區。現今東南亞國家非法侵佔的海域,海底石油的開采統統是通過國際招標來進行的。因為他們本身並不具備這個技術水平,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甚至俄羅斯都多多少少參與其中,一旦中國收回主權,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水平,我先更應該是不需要,也不願意他們來這里分一杯羹。此外,南海還涉及到中國走向世界性強國的問題。中國要走出去,特別是軍事力量要走出去,南海方向是一個十分有力的選擇。因為無論是黃海方向還是東海方向,中國都需要直接面對美國的軍事存在。而自冷戰以來,美國已經逐步從東南亞推出,力量相對薄弱。而臨近的馬六甲海峽又是一處戰略要。從南海各國角度來講,沒有那個國家願意和中國兵戎相見,只不過現今中國的底線並不是「主權神聖,不可侵犯;你不退出,我便開戰」而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幾次接觸摸清中國的底線,自然會有恃無恐。同時,大國的介入也對東南亞的小國起到了一個負面作用,特別是美國。美國也許很希望通過扶植代理人來和中國進行一場戰爭。其目的在於,一摸清中國的真實力量,中國這么多年沒有發動戰爭,而且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很大成就,美國多少有點摸不準。所以他要千方百計地把他心裡的那些問號搞清楚。這就是為什麼汶川地震時西方那麼關注中國軍事動員和機動能力的原因。一場戰爭從軍事思想,武器裝備性能,後勤補給能力,小到軍隊士氣,人民態度都會看得一清二楚。正所謂「知己知彼」嘛 這里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南亞小國的態度問題。2008年的喬治亞戰爭已經表明,美國牌保護傘,無論是「常規型號」的 還是「核型號」的,都只不過個華麗的裝飾品。戰前美國胸脯拍得震山響,要保證喬治亞的安全,但是當俄羅斯真的動起武來,也沒見美國有什麼動靜。這就說明,任何小國,不論是為了超級大國的利益賣命也好,還是因為自己的利益也好,和一個大國發生沖突時,美國的保證都是無法兌現的。畢竟,大國博弈的目標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張牌打廢了,還有其他的牌。但是一旦大國之間發生戰爭,那是誰都無法承受的。能用其他手段,就不會開起戰爭的機器。限制中國走向世界,南海只是第一道防線而已,美國也未必會在這里和中國兵戎相見。所謂「非利不動,非得不用」是也。所以,南海問題,現在凸顯出來,就是將來激化,也不會爆發大國之間的戰爭,特別是大規模的戰爭,局部戰爭倒是有可能。解決南海問題,如果要戰,就要抓住主要矛盾,「一戰定南海」,就像當年,解決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也就解決了。這是戰略角度來講,從現實軍事角度來講,不管是美國提不提供軍事援助,對付那些小國,都不會耗費多少導彈。二就是借機來惡心中國,擾亂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通過操縱戰爭來達到消耗中國的目的。這就要看中國的定力了。畢竟 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打越南 菲律賓都是小事。但是 南海問題還有印尼,還有汶萊 東海還有日本 領土還有印度 一一打的話 是不可能的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問題解決了 其他一切也都解決了。所以,我的結論就是,南海問題,戰與不戰,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裡。即使開戰,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控制局勢,把他控制在一場靠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這個層面,大規模的戰爭,在南海爆發的幾率是非常小的。
Ⅶ 求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的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分析
21世紀的到來,世界總體處於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但是一些動盪不利於和平發展的環境因素依然存在並實有激化,呈現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明顯特徵. 冷靜地觀察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審慎地預期周邊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國在未來一個時段內維護地區和平,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我國成為當今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最復雜的戰略主體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存在諸多問題. 我國疆域遼闊,東臨太平洋,西接亞洲腹地,四周分別與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相鄰。亞洲所有的習慣性分界,中國都與之相鄰,所以亞洲所有地區的形勢的變動,都和中國息息相關。
目前,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義、宗教權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領土糾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問題就像一條「V形熱點線」,呈放射狀特點,在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東南部都存在著不安全因素。V形線的左端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大陸線,有中亞五國問題,阿富汗沖突、印巴沖突、印中爭端等問題;V形線右端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線,有日俄北方四島之爭,日韓的竹島(獨島)之爭、朝鮮半島之爭、中朝黃海大陸架之爭、中日東海大陸架和釣魚島之爭以及南中國海之爭等。
隨著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國際和地區形勢的變化,周邊外交在我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爭取一個良好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是我國整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上看,周邊地區是我國維護主權權益、發揮國際作用的首要依託。周邊多為發展中國家,在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與我國有較多共識。很多國家長期奉行對華友好政策,在國際舞台上一直與我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從經濟上看,周邊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夥伴。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始終占外貿總額的60%以上,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獲得的投資多年來占吸引外資總額的70%以上。中國的發展首先給周邊帶來機遇;周邊的繁榮,也使中國從中受益。我們與周邊國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強,周邊正在成為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地區;從安全上看,周邊地區是我國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周邊環境歷來對我國國內形勢以及發展戰略有直接牽動作用。維護周邊安全是周邊外交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如果周邊動盪,則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建設造成干擾。
我國周邊政治格局的發展可以具體分析為以下七個方面:
一、 俄羅斯與中國安全
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而復興後的俄羅斯所奉行的對外戰略是否會一如從前的咄咄通人。作為俄羅斯的鄰居,中國尤為關心,俄羅斯擁有雄厚軍事技術實力的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藉助的力量,盡管俄羅斯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自普京上台後,俄羅斯的國家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經濟快速增長,軍事復興的步伐加快,與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解決了兩國的領土紛爭,還在經濟、能源、電力等方面有重大合作。兩國頻繁的聯合軍事演習表明兩國在軍事合作上步入新的階段,是兩國政治合作的體現,同時為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日本與中國安全
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目前正處於轉型過程,其走向將直接牽涉到我國的東部安全。而近幾年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加快謀求政治大國或「正常國家」 的步伐,強化日美同盟,防範和牽制我國的行動不斷升級使日中關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對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強硬態度,嚴重影響地區的穩定,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態度也引起眾多亞洲國家的不滿,近幾年圍繞「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我國漁民時常受到侵擾,爭端時有發生。雖然我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採取了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日關系重新定位的過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即使在安倍政府對華政策有所緩和的狀態下,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義,主要防範對象是朝鮮和中國。進入21世紀後,日本不斷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擴大對美軍事支援的范圍。日本實施海外軍事干預意志和能力的增強將成為東亞地區的潛在威脅和中日沖突的隱患。
三、中亞五國與中國安全
中亞五國獨立後,由於中亞顯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世界各國勢力在中亞的角逐使中亞的政治局勢更加不穩,另一方面也使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環境復雜化。戰後,推行霸權政策的美國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以及在中亞個別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這不僅打通連結擴大了北約和強化了北約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戰略通道,還可以以中亞為地緣戰略支點,以北約組織和美日安保同盟為兩翼,抑制俄羅斯的復興,阻止伊斯蘭原教有旨主義的擴展,遏制中國的崛起。中亞國家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作為中國的鄰居,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將日趨增加,進入21世紀,中國同中亞國家加強了經濟合作,擴大了在中亞國家影響力,間接損害了俄羅斯的傳統利益。而美國、俄羅斯在中亞角逐加劇,以獲得經濟利益。
四、朝鮮半島與中國安全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進入21世紀後,美國政府對朝鮮採取強硬姿態,最終導致朝美第二次核發機的爆發,半島局勢再度趨緊。新時期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發展態勢。一方而,促進和解、推動談判、制約戰爭的內外因素繼續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六方會談」進程的繼續為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重要機遇,半島和平進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面,朝鮮與美國、朝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沒有半島的安全,就無中國「和平崛起」 的最終實現.
五、南亞半島與中國安全
印度可以說是南亞半島上的霸主,21世紀以來,經濟不斷發展,軍事力量也在不斷提高,威懾巴基斯坦,制弱小鄰國,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地聯系的海上必經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於控制了中國的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威脅中國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直接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印巴沖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奮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近年來,兩國在核軍備和常規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克什米爾沖突時緊時緩,印巴沖突對南亞安全局勢,和我國西部邊境的安全有重大關系。我國西藏的安全形勢一直受到印度的影響,支持國內藏獨勢力包括達賴集團的一系列活動,鼓動境外勢力破壞西藏的和平與穩定,企圖使西藏問題國際化,干涉中國的內政。在領土方面我國與印度也存在著許多分歧,當印度有了足夠的政治決心,並且能夠控制其國內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能在一些領土爭端問題上作出必要的妥協,中印關系才有可能進入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而印度離這樣的心態仍有相當的距離。
六、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21 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中國必然向海洋型經濟方向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沖突爭議日益增多。近年來由於受美國重返亞洲的軍事戰略影響,菲律賓故意巴結美國,與美國保持良好的軍事、經濟合作關系,在美國的背後支持下,大肆侵佔我國南海的島嶼,盜采我國的海洋漁業資源。由於南海問題相當復雜,我國政府面對現實,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主張有關各方在南沙問題上採取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度。但是,菲律賓當局主觀上認為:中國在南沙問題上鞭長莫及,加之內部及國際因素多方面的掣肘,根本無暇顧及。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佔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採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於中國的發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七、美國與中國安全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周邊安全構成的威脅,在性質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嚴重性,在時效上具有長期性。冷戰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最有實力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在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又與中國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沖突,美國將中國視為有能力挑戰其全球利益的地區性大國和諧在對手。美國在東亞的存在及中美戰略結構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國從戰略上防範中國及對華施壓的政策不會改變,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台灣形成默契,打「台灣牌」,搞對台軍售,近年來,美國更加明目張膽地推行實質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獨」活動,其目的就是將台灣問題作為牽制中國的重要戰略籌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是我實現祖國統一的嚴重障礙,也是可能誘發台灣政局動盪的重要根源。軍事上,以提供先進武器為標志,擴大對台軍售。美台還加強軍事合作和人員交流,以提高台在偵察、監視、預警等方面的軍事技能。美國重返亞洲意圖日益凸顯,想奪取亞洲霸主的地位,美國進一步插手朝鮮半島事務;與我周邊一些國家重歸於好,討論所謂「共同利益」;和日本簽訂安保條約,其目的就有針對我國的一面,從而增加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中國最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一貫提倡和平發展,堅持「睦鄰」、「安鄰」和「富鄰」政策,是中國根本利益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更是中國國際責任的現實體現。
當前,放眼世界,和平、發展、合作日益成為主流,世界各國正面臨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中國的睦鄰友好外交,既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產物,又將為亞洲和平與合作,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增色。中國期盼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共同創造互惠共贏、春色滿園的美好未來。最後祝願祖國繁榮富強,人們能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