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孫子兵法是什麼階級軍事的代表作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抄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㈡ 《孫子兵法》是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嗎
是的。
㈢ 軍事理論著作,是孫子兵法嗎
孫子兵法是古代的軍事理論著作之一,當然是最經典的。但是軍事理論著作並不只有孫子兵法。還有很多的,如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孫臏兵法等。
㈣ ()的問世 標志著獨立的軍事理論著作的誕生A《孫子兵法》B《伯羅奔尼撒征史》C歷史》D《軍政》
《孫子兵法抄》是我國乃至世界軍事理論史上現存最早的,擁有完整戰略思想體系的兵書專著,它的問世標志著獨立的軍事理論著作從此誕生,是世界軍事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㈤ 誰寫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和世界軍事理論史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兵學專著
孫武 春秋時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㈥ 孫子兵法在軍事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孫子兵法》在軍事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
1 從揭示戰爭指導中的「利」和「害」的矛盾運動規律入手,確立了重戰與慎戰相統一的戰爭觀。
2 從揭示戰爭指導中「全」和「破」的矛盾運動規律入手,確立了全勝的戰略觀
3從揭示戰爭指導中「奇」和「正」的矛盾運動規律入手,確立了「文武並重」的詭道制勝觀
4從揭示軍隊建設中「文」和「武」的矛盾運動規律入手,確立了「文武並重」的治軍
孫子兵法內容歸納
《始計篇》第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里指戰前的戰略謀劃。作為《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為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宏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進程和最終結局進行預測,尤其強調用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預測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作戰篇》第二、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里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准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范疇。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系,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謀攻篇》第三、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前三篇說的是戰略運籌。
《軍形篇》第四、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准備。
《兵勢篇》第五、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以上三篇是作戰指揮。
《軍爭篇》第七、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第八、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以上三篇是戰場機變。
《地形篇》第十、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以上兩篇是軍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以上二篇是特殊戰法。
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後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
㈦ 誰知道孫子兵法的主要軍事觀點是什麼
中國的兵學寶典《孫子兵法》成為當代戰略理論研究的熱點,這在當今東西方思想文化還很難融合的世界裡,堪稱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但是,由於文化傳統和戰略思維的不同,中外學者在研究《孫子兵法》的基點上,卻有著明顯的差別.中國學者研究《孫子兵法》
的基點主要立足於學術問題研究,目的是為了弘揚孫子兵學思想,著重於從宏觀上把握《孫子兵法》的兵學思想,突出構建孫子的兵學思想和理論體系.國外學者研究孫子兵法的基點是始終把《孫子兵法》作為戰爭和戰略問題來研究,主要把握孫子兵法的一些觀點和原則,目的在於建立自己的思想和理論體系.分析比較中外孫子兵法研究的基點,是我們認識當代《孫子兵法》研究熱的起點,也是認識現代軍事理論發展的起點。
《孫子兵法》誕生2000多年來深刻影響著中國軍事思想的發展。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積極防禦理論以及我國現行的戰略方針、作戰條令,都無不留有孫子思想的烙印。但是,當代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是作為學科領域研究而發展起來。在中國軍內外,孫子兵法研究歸屬於古代兵略研究范疇,治學的基點主要立足於學術問題研究,目的是宏揚中國兵學文化。
中國當代研究孫子兵法熱是在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術思想得到解放,出版了郭化若《孫子譯注》、陶漢章《孫子兵法概論》、吳九龍等《孫子校釋》、吳如嵩《孫子兵法淺說》、楊炳安《孫子會箋》等大量著作。由於1978年以前,《孫子兵法》的版本很少,關於孫子研究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員來做,因此,時代要求中國學者的研究基點首先定位在學術上。這一階段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整理孫子的兵學思想、孫子版本的考證、孫子的校勘、孫子的哲學思想、孫子的故里考證等等,學術性很強。
第二屆國際孫子兵法研討會以後,中國學者研究領域開闊起來,關注現實問題的文章逐漸增多。如吳如嵩、陳維民的《孫子思想與多極競爭》,陶漢章的《孫子思想對當代戰略的影響》,劉永新、張秦洞的《〈孫子兵法〉與現代局部戰爭》,劉魯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應用孫子戰略思想的成敗》等,直接對當前最前沿的戰略理論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第四屆國際孫子兵法研討會的主題是「孫子兵法與世紀之交的國際安全」,中國學者提交的論文大多數聯系現實問題,但僅止於賦予孫子兵法在現代條件下的新的內涵,並沒有對現階段各國政府特別是對我國政府的戰略決策直接進行分析評估,更談不上參與與影響戰略方針的討論和制定了。
西方孫子兵法研究熱源於西方現代戰略理論,從克勞塞維茨「絕對戰爭」模式的直接路線戰略理論向利德爾·哈特的「有限戰爭」模式的間接路線戰略理論的轉變,以英國的利德爾·哈特、美國的柯林斯等為代表的西方戰略理論家對孫子兵法的推崇直接推動了西方對孫子兵法研究熱的興起。英國的利德爾·哈特在為格里菲斯的孫子兵法英譯本的序言中寫到「人們早感到需要有一種《孫子兵法》的新譯本,更完整、更准確地解釋孫子的思想。在可能導致人類自相殘殺和種族滅絕的核武器研製成功以後,這種需要更為迫切。」冷戰期間,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相互推行核威懾戰略,使得孫子兵法關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的戰略思想成為其核威懾戰略的總方針,《孫子兵法》思想開始登上當代西方大國戰略決策的「廟堂」。
在當代世界軍事領域里西方戰略理論仍處於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對於西方來說,研究孫子兵法的意義並不在於改變了什麼,而在於幫助他們走出一條擺脫困境的路子。20世紀的戰爭幾乎都是西方大國挑起的,戰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不得不審視自己的戰略理論。特別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後,布熱津斯基、尼克松、威斯特摩蘭等人直接從孫子的思想中探尋美國失敗的原因。在越南戰爭中,美國是嚴格按照西方軍事理論來打的,而且幾乎打贏了每一場戰斗,然而卻輸掉了整個戰爭。眾所周知,美國等西方國家,由於經濟技術發達和戰略思想的不同,對於作戰問題,總是強調注重依靠作戰的物質力量因素。蘭德公司政治學研究部主任喬·波拉克說過:「當美國軍事計劃人員認為可能有必要用兵時,他們更多地是注重敵方的能力,而很少考慮敵方的戰略和意圖。」美軍從獨立戰爭到越南戰爭,基本奉行的就是這種「以力量取勝」的戰略戰術思想。
越南戰爭之後,美軍經歷了一個重新估價和重建軍事思想的過程。企圖把孫子的智慧與克勞塞維茨的見解熔為一爐,從單純的重力向重謀轉化。當然,美軍重技術的軍事文化傳統並沒放棄,只是又吸納了東方軍事文化重權謀的一面。
70年代末,美軍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專門考察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集中研究了克勞塞維茨、若米尼、格蘭特、富勒、利德爾哈特、隆美爾、成吉思汗、孫子和其他名家的著作,目的是創造一種在決戰中以少勝多的新理論,結果出現了「空地一體戰」理論。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在火力和機動之間,在直接與間接手段之間,以及在控制管理和掌握主動之間,取得較好的均衡。這里所說的機動,不單是機動力,更主要的是避敵強點,擊敵弱點的非對稱作戰的相關行動。
在西方大國的帶動下,當今世界軍事領域里正進行著一場適應信息時代、以高技術戰爭為核心的軍事革命和軍備競賽。為了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西方大國在軍事理論方面改變了單純依靠技術優勢的指導思想,開始學習東方的「以謀取勝」的戰略理論。中國的兵學寶典《孫子兵法》正滿足了他們的時代要求。
中國兵學自古倡導宏觀整體思維,《孫子兵法》就是其傑出代表。所以中國學者在研究孫子兵學思想時,就十分注重從宏觀上把握孫子的思想。吳如嵩的《試論孫子的戰略指導思想》、謝國良的《論孫子的「善戰」思想》、於汝波的《孫子勢論探析》等論文都是從宏觀上把握孫子的兵學思想。特別是1989年6月出版的吳如嵩著《孫子兵法新論》,該書運用歷史的、系統的方法,突破以往單純平面圖解的思維模式,運用宏觀整體思維方法,對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歸納總結,研究提出孫子兵法「十六論」。這些理論思維為構建孫子兵學體系打下了基礎。
劉慶的《<孫子>兵學體系初探》一文中提出「循著古代兵家的思路去摸索其構築的思想體系結構,便會發現,《孫子》大體上可分為戰爭准備理論和戰爭實施理論兩部分」、「從更深層次的思維形式研究《孫子》,《孫子》一書包括戰爭問題、作戰指導和軍隊建設三個基本范疇」。此外,許保林的《建立「孫子學」芻議》,楊丙安、陳彭的《孫子兵學的東流和西漸》,劉慶的《<孫子>兵學范疇的歷史考察》,黃朴民的《孫子兵學與春秋哲學政治思潮》,於汝波的《宋代孫子學述論》,吳如嵩的《孫子兵學講義》,季德源的《明代孫子學述要》,皮明勇的《清代孫子學初探》,楊炳安的《孫老兵學異同論》等,直接從孫子兵法的體系以及中國古代兵學、哲學等比較研究上,進行引經據典、細致入微的闡述,已基本確立了孫子兵學思想和理論體系。趙海軍的博士論文《孫子學通論》,就是通過討論孫子學的歷史淵源、兵學體系、發展歷程、與傳統兵學和傳統文化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構建起一個孫子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對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研究,成為中外學者研究孫子思想的熱點。中國學者就有吳如嵩的《析「不戰而屈人之兵」》,高銳的《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全勝」論新探》,文榮任的《從國家利益出發試談「不戰而屈人之兵」》,施芝華的《論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全勝戰略思想》,黃朴民的《對「不戰而屈人之兵」評價要實事求是》,黃加林的《孫子的「全勝」戰略及其國際關系理論》,任力的《春秋爭霸與「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可以說對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進行了充分深刻的研究。論文的角度和內容各異,但基本上都是反映孫子的思想,目的顯然是在為了豐富孫子的兵學體系,給其「不戰而屈人之兵」以現代詮釋。
㈧ 孫子兵法是什麼階級的軍事理論的代表作
春秋時期,一部兵書,不分階級,早期是以軍事為主,後世衍變成做人,做事,創業等方面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