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二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那義大利炮必須上榜!
不過不是李團長用的那門山炮,而是高射炮。
MP-18沖鋒槍
抗戰初期,德國和蘇聯給了中國不少援助。
B. 抗日戰爭中使用過的所有武器裝備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後,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路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 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後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布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軍晉冀魯豫第4縱隊自製的炸葯發射筒 飛雷炮
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葯",是一種威力極強的土製炸葯包。它是用火葯推送出去的一個6~8千克重的炸葯包,只要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一切生命體或工事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它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
八路軍的曲射平射兩用82迫擊炮
陳列在抗日戰爭館的這門口徑為82毫米、長1.23米的曲射平射兩用迫擊炮,是八路軍第129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於1941年改造成功的,適應了八路軍近戰、夜戰的要求。
趙章成是我軍著名的神炮手。在長征路上,他曾創造過用僅有的3發炮彈,連連打中敵堡,掩護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奇跡。
89式擲彈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 帶著三百多人精銳衛隊在自己的佔領區巡視。當路過一個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時候,這隊日軍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軍戰士的襲擊。
坂本旅團長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槍聲剛一響起他就立即跳下戰馬,躲過了數發急射而來的機槍子彈。但是一發小型炮彈准確的落在他的面前,將其頭顱炸的粉碎---這個大日本皇軍的陸軍少將當場斃命!事後,日軍檢查坂本的屍體後發現:他並不是死於中國軍隊常用的迫擊炮,而是死於日軍自己的裝備-89式擲彈筒!
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重量輕且威力大,之前准備時間又短,非常適合八路軍展開的游擊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還被解放軍使用。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軍應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歷史的。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八路軍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記錄。但此時由於缺乏專業炮兵人才,彈葯補充也無法保證。所以基本是隨繳獲隨用,用完就破壞。使用時間和次數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沒什麼大的戰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為我軍服務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日軍武器被蘇聯紅軍大量繳獲。對於這些武器,蘇聯紅軍自己是用不著的,因此部分轉交給了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直至抗美援朝,志願軍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長:8.79倍口徑
炮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范圍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軍的第一架飛機
1930年,我軍的力量比較薄弱,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沒有能力製造飛機。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在武漢飛往開封執行任務的返航途中,由於汽油燃盡,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別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陳家河河灘上。我紅軍第一師三團一營繳獲了飛機,後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
1931年新集解放後,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列寧號」飛機由卡房飛到新集,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均為政委,局址設在新集普濟寺內,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就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擁有了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飛機經常從新集機場起飛,兩顆紅星閃現於巍巍大別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漢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等任務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之後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2年,由於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列寧號」飛機曾幾次隨軍轉移,戰事頻繁,巨大的飛機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別山。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的M3A3「功勛坦克」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打響後,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奉命開赴前線接收繳獲的大炮,他們卻意外地在戰場上搜集到國民黨軍隊丟棄的一些坦克美製M3A3坦克。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568號M3A3坦克隨坦克大隊參加了攻打永固門和濟南外城的戰斗。濟南戰役後,568號坦克被華東野戰軍授予「功勛坦克」稱號,炮手沈許也被譽為「鐵人英雄」。此後,「功勛坦克」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屢立戰功。1950年,炮手沈許作為戰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功勛坦克」後來也作為功勛兵器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
戰斗全重12.4噸
乘員4人
裝有1門37MM火炮和4挺7.62MM機槍。
C. 抗日時期我們中國一個軍的裝備
抗戰時,中國軍隊時名副其實的雜牌軍,裝備更是「大雜燴」!
基本上會分為國軍嫡系,地方軍閥,共產黨抗日武裝等等。
下面我就只拿最精銳的國民黨教導總隊舉例子,你要知道抗戰初期的其他軍隊裝備要比他們次的多的多!
德式師的編制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這是一支裝備最齊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擴編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
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師轄3個旅,旅轄2個團.
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2門82毫米迫擊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基本編制如下:
(一)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1個通信營(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二)師轄2個步兵旅:
旅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
連轄3個步兵排:
排轄3個班(每排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三)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附:
教導總隊各級主官:(組建於1931年1月,最初編制僅為由兩個步兵營和炮兵連,工兵連,騎兵連,迫擊炮連,特務連及通信連各一個組成的團級單位,人員主要是從教導第2師中抽調,主要用於德式步兵團編制和裝備試驗.1933年6月桂永清出任總隊長後才擴編成師級單位)
總隊長桂永清,參謀長邱清泉.(1933年6月)
第1旅周振強,參謀主任馬連桂,轄第1團秦士銓,第2團謝承瑞;
第2旅胡啟儒,參謀主任廖耀湘,轄第3團李西開,第6團劉子淑;
第3旅馬威龍,轄第4團睢友蘭,第5團馬威龍.
第36師各級主官:(1933年9月由87師和88師補充旅組成,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7年1月獲頒軍旗)
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鍾彬,參謀長向賢鉅;
第106旅陳瑞河,轄第212團顧葆裕,第213團李志鵬;
第108旅楊光鈺,轄第215團劉英,第216團胡家驥.
第87師各級主官:(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1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7年1月獲頒軍旗)
師長王敬久,副師長錢倫體,參謀長夏聲;
第259旅沈發藻,轄第517團劉曼天,第518團羅哲東;
第261旅劉安祺,轄第521團陳頤鼎,第522團易安華.
第88師各級主官:(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2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6年10月獲頒軍旗)
師長孫元良,副師長馮聖法,參謀長陳素農;
第262旅彭鞏英,轄第523團吳求劍,第524團韓憲元;
第264旅黃梅興,轄第527團廖奇齡,第528團朱赤.
D.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
海軍,祖父級的軍艦。國軍的軍艦幾乎比水兵的爺爺還老。
空軍,兩層木頭翅版膀的飛機,這也是一戰用剩下權來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陸軍,因為三個德械裝備師,其他的部隊跟小米步槍的共軍沒兩樣,最多是每個師團比共軍多幾門炮。
好吧。。再附上日軍。。
首先日軍擁有能和美軍拼上一次的強大海軍這個不用多說。海軍塑造了帝國的威嚴,擁有的航空母艦10艘。加上其它各式艦艇,帝國海軍總噸位世界第三。
空軍。日本沒有空軍,只有陸海航空兵。日軍擁有二戰中以兇猛聞名的零式戰機和延伸型號,96式轟炸機。甚至擁有部分美製航彈和德制其他裝備。
陸軍。日軍陸軍堪稱帝國的驕傲,每排4挺重機槍,70mm九二式步兵炮,還擁有各種輕型坦克,雖然和歐美的戰車沒得比,但對付中國軍隊足夠了。
E.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日軍分別使用的是什麼武器
一、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德國、捷克等國進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製造的為多。該槍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3、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4、7.63毫米」柏克門「沖鋒槍。
5、11.43毫米「湯姆森」M1921式沖鋒槍。
6、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7、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仿造過十發駁殼槍。
8、山西兵工廠造的口徑為 11毫米毛瑟自來得手槍。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式自動手槍。
二、日本軍隊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槍。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輕機槍。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
(5)我軍抗戰時期武器裝備擁有率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軍隊武器裝備總體上的差異總結:
日本依靠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2億3千萬兩白銀(含高額利息,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經濟利益。
日本將賠款85%充作軍費,到1937年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備的軍火工業、武器裝備全部自給、可為其侵略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各種軍備保障的帝國主義強國。
中國由於飽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宰割及支付巨額賠款,經濟基礎薄弱,只能生產部分輕武器及子彈,而且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裝備及作戰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則完全依賴向外國采購,一旦在戰爭中對外軍事補給線被切斷,武器裝備只能隨著作戰消耗而減少,從而導致了抗日戰爭中武器裝備敵優我劣、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
兩國軍隊武器裝備彼強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發達的軍火工業,使得日本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在20世紀30年代就全部實現了自給,並可源源不斷地補充戰場的損耗。
抗戰全面爆發時,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數十倍;輕重武器生產量也是中國的數十倍,而中國只有部分步兵輕武器包括迫擊炮可以仿造自產,還遠遠滿足不了戰場的需求,至於重型火炮、坦克、飛機、軍艦等武器裝備只能仰賴向外國購買。
以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為例,日本當年生產了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製造坦克330輛,中國1輛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汽車9500輛,中國仍是一輛造不了;日本當年生產軍艦52400噸,中國連一噸也造不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軍網—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武器裝備之比較
F. 抗戰時我軍都用哪些武器
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版德國、捷克等國進權口的7.9毫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製造的為多。該槍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
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7.63毫米」柏克門「沖鋒槍。
11.43毫米「湯姆森」M1921式沖鋒槍。
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仿造過十發駁殼槍。
山西兵工廠造的口徑為 11毫米毛瑟自來得手槍。
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式自動手槍。
日本軍隊武器
6.5毫米三八式步槍。
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輕機槍。
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
小日本的沖鋒槍只有一種叫百式沖鋒槍。裝備極少,主要裝備給東北關東軍。
手槍是叫「南部十四式」手槍,咱們當時的老百姓叫這把手槍王八盒子。
G. 抗戰時國軍裝備如何
國軍裝備參差不齊,個別財力強的部隊能夠買到當時世界一流的裝備,比如宋子文的稅警團和龍雲手下滇軍的幾支主力,東北軍整體裝備最好,中央軍裝備整體上還可以,和日軍沒有代差,部分項目甚至要強於日軍,但是某些窮的雜牌就差的厲害了,比如黔軍、川軍和西北軍。
但是就整體而言,國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絕大部分裝備都沒有自產能力,基本依靠進口,國軍各派系中,只有東北軍和晉綏軍擁有一定的軍工生產能力,其中東北軍最強,能夠自產絕大部分自己所需要的裝備,而且技術水準不弱。晉綏軍雖然有能力自產,但是質量非常差。從而導致東北淪陷後,幾乎所有國軍的裝備都是一次性的,後續維護補給都要依靠進口,一旦進口通道被截斷,許多裝備尤其是全部重裝備立刻就失去補充,很快就被損耗殆盡。而國府自己又不思進取,不但沒有下力氣建設自己的軍工能力,反而各種手段打擊民族工業,導致本國重工業受到嚴重打壓。以鋼鐵產量為例,清末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三十萬噸,北洋時期也始終保持在24萬噸以上,經過國府黃金十年後,很快跌破了十萬噸,到了1941年,跌破7萬噸,1942年時進一步跌破五萬噸,這個鋼鐵產量還不如唐朝,而這時正是抗戰最激烈的時候。整個抗戰八年,國府名下的大把兵工廠,連一門火炮都沒有能夠造出來,連在太行山山洞裡貓著的共黨兵工廠,都能用鐵軌鋼仿造出了92步兵炮,國府在經濟上的無能,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