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川軍入藏武器裝備

川軍入藏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3-04 05:28:55

① 川軍為抗戰做了多少貢獻

川軍,是對民國時期四川地方軍隊的稱謂。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早期的有劉存厚、熊克武當權,中晚期的有劉湘主政,劉湘死後。川軍形成鄧錫侯、楊森、潘文華、劉文輝、王陵基五個上將爭雄的局面。
川軍內部的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書寫著川軍這一華彩樂章,李宗仁將軍曾評價道:「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② 國民黨為什麼不給川軍換裝備

國民黨蔣介復石是有給川軍換裝制備的,比如王銘章師1萬人,在山西死傷了一半,到了山東,還剩5000人,李宗仁求蔣介石給補充武器,蔣介石最終給了1000步槍,5000人給1000槍算不錯了。王銘章師屬於鄧錫侯、孫震集團軍,這個集團軍出川時,很多團級、營級將領聽說國民黨給換武器,於是把本就不多的好槍大部分運回老家藏起來准備賣錢,導致一個連只有幾支好槍。王銘章是個個人品格高尚,其實川軍在內戰里早就糜爛了,王銘章師一半是西北軍的旅,也不是四川人。川軍最初出川的兩個集團軍6個軍,3個軍是鄧錫侯、孫震、楊森,這幾個軍閥比較窮,所以軍隊都是煙槍步槍雙槍兵、步槍陳舊、缺乏重火力、缺棉衣,火力只有日軍的10分之一,但是戰斗意志很強,不怕死,在山西、山東、上海打的很英勇。另外3個軍是劉湘的,劉湘有錢,火力基本等同中央軍里的普通部隊,也就是火力是日軍的一半,但是戰斗意志很弱,武漢會戰中,王陵基軍團及第三十軍團孫渡、張沖兩軍,均因素質太差,甫經接觸即潰不成軍;而滇軍盧漢所部,未經接觸,僅聞敵機之聲亦即潰散——以致連累素質較優的部隊也無法達成任務,而造成全盤的失敗。

③ 川軍入藏的基本內容

張蔭棠於1907年初,向外務部提出了革新藏政大綱,即《西藏地方善後問題二十四款》,得到中回央批准。張答的新政內容甚多,政治、軍事、經濟、文教衛生面面俱到。但其核心,則是直接沖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實施「政教分離」政策:使達賴、班禪只理教務,奪其手中政權,歸於清廷大員。
1907年5月,張蔭棠被排擠出藏後,新政仍在繼續。尤其是以收回政權為目的的政教分離工作,繼續得到了清朝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
1909年,清政府甚至毅然派遣了2000名精銳川軍入藏,以資震懾,作為展開新政的後盾。 清朝末年這場西藏「政教分離」未能獲得成功,有策略上的原因——不是剝奪達賴喇嘛手中的政治權力歸西藏噶廈政府的俗官,而是歸中央駐藏官員,直接觸犯了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僧俗上層的利益,導致了他們的一致反對,因而缺乏社會基礎;也有時局上的原因——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清廷轟然倒塌,包括「政教分離」在內的諸新政措施也煙消雲散。

④ 歷史上的川軍抗曰配備什麼武器


1937年9月,十多萬川軍將士出川向東,從此開始到抗戰結束,四川輸出了超過300萬將士。這300多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武器,與日軍的裝備相比優劣何在?在建川博物館,記者見到了抗戰時期,出川軍人穿戴過的粗布衣服、斗笠草鞋,用過的中正槍、漢陽造,也見到了日軍的鋼盔制服,三八大蓋;並請建川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楊建朝,解讀川軍的抗戰裝備,和與日軍的對比情況。
1937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川軍各部組成第二路預備軍,以劉湘為總司令、鄧錫侯為副總司令,分兩路縱隊。從9月7日起,分別從川北和川東開赴抗日前線。楊建朝介紹,這時川軍的裝備「極為簡陋」。
「由於這部分川軍嚴格說來是地方軍閥的武裝改編為的中國正規軍,部隊的裝備、軍事素質和待遇,都不能和國民黨中央軍相提並論。」楊建朝說,川軍是雜牌軍,整體裝備都非常不好,士兵每人僅有粗布單衣兩套、單被一條、草席一張、草鞋兩雙、斗笠一頂,又多在黃河以北地區作戰,幾乎不能禦寒。
武器上,就更低劣了,「漢陽造」都不多,很多是滿清留下來的「老毛瑟」,和大量四川土造的「單打一」七九步槍。滿清留下來的「老毛瑟」年久失修,四川土造的七九槍械故障率等重要指標上,遠遠達不到要求。有些土造的步槍有時候打兩槍就拉不開槍栓。質量上不合格還只是一個方面,數量也是一個短板。一個連也配不了一挺機槍,每個師僅有十多挺。重機槍是一個師僅一二挺。火炮方面,每師只有幾門土造的迫擊炮,山炮、野炮整個川軍中也只有幾門。更沒有交通、通信、補給、衛生等裝備和器材。出川前,還有下面的旅長團長自籌資金或自掏腰包在市場買槍買炮,補充武器。
那麼其他川軍情況如何呢?楊建朝說,所有的川軍中,要數主力劉湘的部隊裝備最好。劉湘在1928年以後曾經三次大規模進口外國武器,在漢陽兵工廠購買數千支步槍及幾百萬發子彈,還通過自己的武器修械所和地方工廠自造和仿造過大量武器。有學者計算,劉湘的每個師平均下來應該有迫擊炮60門左右,輕機槍約130挺,在川軍中就比較突出了。
川軍出川抗戰前,國民政府承諾給予武器、裝備加強。實際上,川軍出川後即被分散處置,劉湘的「必待川軍全部集中才參加作戰」的計劃未能實現,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裝備補充,由於種種原因也未能及時到位。而川軍薪餉待遇僅及「中央軍」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川軍有個別的旅團長以為中央已答應配換和補充武器,就將部隊中能用的槍提留起來,作為自己失敗後「重起爐灶」的後路;更有拿廢槍換好槍,徑自私運回家,以致一連之中,僅有一兩支槍打得響。至於機關槍一項,一個團或一個旅才有兩三挺;手榴彈每兵只有三四顆;比較有戰鬥力的部隊,還是靠「背插一把大砍刀」。川軍到達西安時,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拒絕補充物資,並讓他們找閻錫山。閻錫山推諉了。
抗戰後期,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特別是美國的軍事援助通過滇緬公路、空中航線及其它通道運送到中國戰場,駐印遠征軍和駐滇遠征軍更是裝備了美式武器。楊建朝說,中國士兵在這里頭一次扔掉老式「漢陽造」,換上美製M4「湯姆式」沖鋒槍,頭戴防彈鋼盔,配發進攻型手榴彈。每個步兵班配備輕機槍若干。這樣,中國駐印軍在武器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已經達到當時發達國家軍隊的A級標准,步炮比例達到三比二,第一次從武器和火力上壓倒日本人,從而使打敗日軍成為可能。
1944年10月至1945年2月,約3萬四川青年參加遠征軍,飛赴印度作戰。以他們為例,單兵裝備就有:咔嘰布戰斗帽、鋼盔各一頂;釘有銅鈕扣的咔嘰布軍服(夏冬裝)各兩套;羊毛衫夾上衣一件;棉織內衣內褲兩套;短襪、襯襪及呢綁腿各一副;帆布膠鞋、大頭皮鞋各一雙。還有毛毯、橡膠雨衣、橡皮墊褥、水壺、手電筒、遮風鏡、防蚊頭罩、毛巾、鋁飯盒、行軍背囊等,是1937年出戰的川軍當時不敢想的。

⑤ 川軍當年出擊抗日武器裝備是什麼樣的

老套筒,漢陽造手榴彈老三樣!

⑥ 國民黨二戰時的的裝備

一.手槍

1.漢陽,大沽,鞏造毛瑟手槍

作為美軍從一戰至80年代中期的主力制式手槍,1911口徑為11.43毫米,採用7發插入式彈匣,管退式作用原理。

珍珠港事件後,此款手槍也開始從美國運往中國,主要裝備駐印軍,反攻滇緬的遠征軍,以及中美合作所下屬的忠義救國軍。

二.步槍:

1、國產毛瑟1888式步槍

俗稱「漢陽造」,製造工廠為前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自1895年至1944年,漢陽兵工廠一共生產了100萬支以上的仿造毛瑟1988式步槍。是近代中國生產量最大的槍支信號。

2、浙鐵造77式步槍

即仿造的比利時FN1930式步槍,生產廠家是1938年於浙江麗水成立的浙江鐵工廠,之所以命名為77式,是取不忘77事變之意。77式的槍機可以與遼造13式互換,槍長1.11米,重4.08公斤,採用5發內藏式彈倉,共計生產了32000支

3、遼造13式步槍

這是一款集合了毛瑟1907以及日本三八步槍額「混血產物」。槍機為38式,撞針彈簧在撞針之中,保險用毛瑟的轉鈕。此槍總體性能良好,生產了大約14萬支,主要供應東北軍。

4、中正式步騎槍

此槍仿造自毛瑟1924式步槍。槍長1099毫米,重3.875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內藏式彈夾。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將此槍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統一制式武器,

5、義大利1891式步槍

民國9年,12年,13年,北洋軍政府曾三次進口此槍,累計9萬6千支, 後國民政府也有少量購入,主要裝備福建部隊。

6、美國造春田1903式步槍

俗稱春田30,是美國根據毛瑟1898式改造的短步槍,二戰爆發後,主要裝備傘兵,以及戰略情報局下屬的突擊大隊,1943年滇緬遠征軍中成立傘兵大隊,也裝備了此槍。

7、美國造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美國溫徹斯特軍工廠為軍隊中的非一線戰斗人員製造的輔助性武器,槍長504毫米,重2.48公斤,該槍主要裝備於「中美合作所」下的敵後游擊部隊忠義救國軍以及美械整編師中的非一線戰斗人員。

三.輕機槍

1、捷克造ZB26式輕機槍

ZB26由兩人操作,空彈夾由槍手取下,助手裝上新彈夾並默記彈夾數量,在射完10個彈夾後,就需要更換槍管,這是因為國內仿造ZB26,所用鋼材不過關。

原廠ZB26所用優質鋼材來自斯柯達廠,即使槍管打紅,立刻浸入冷水中冷卻,再取出重新射擊,也無大礙。

ZB26還有一項優秀設計,即快速裝彈器,可以把10到12個裝滿子彈的橋夾放在裝彈器中,快速拉動拉柄,橋夾自動滑出,裝滿一個20發的彈夾只要幾秒鍾,這使ZB26在抗戰8年中,始終是國軍最可信賴,且性能優於對手的基礎壓制武器。

2、川造仿啟拉力KE-7輕機槍

KE-7在抗戰中主要裝備川軍,台兒庄之戰前夕,川軍125師746團即記載,每個連補充3挺重慶製造花筒機關槍。這花筒機關槍就是KE-7, 因槍套筒上的圓形散熱孔而得名。

3、加拿大勃然(bren)輕機槍

美國宣布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後,美國即向加拿大英格力斯軍工廠進行訂貨,采購勃然輕機槍以供應中國軍隊。

至抗戰結束,一共有18135挺勃然輕機槍送往中國,輸送途徑為駝峰航線以及1945年初重開的滇緬公路。主要配發部隊為駐印軍與位於雲南的遠征軍。

4、比利時造勃朗寧mLe 1930(FM 30)自動步槍

本來設計的原始目的是一款單兵使用重火力武器,但因重量偏大,經過改進後裝上兩腳架,成為2戰中美國步兵班使用的重管自動步槍(BAR)

從1933年至1937年,國府從比利時共計進口9148挺FN30,抗戰開始後又訂購了8000挺。

四.重機槍

1、勃朗寧1917式水冷重機槍(卅節式)

槍長960毫米,重15.6千克,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1921年10月,開始在漢陽兵工廠仿製生產,稱為卅節式,前後生產了大約1萬多挺。

由於是反向工程,國產仿造式質量不穩定,沒有一挺可以連續發射200發子彈以上,但是原廠1917式在美國陸軍的測試中,曾有一口氣發射39500發子彈而無零件故障的記錄。

1943年起,根據租借法案,美國開始向中國提供步兵輕武器裝備,其中包括2448挺重機槍,由於美國提供的1917A式基本與卅節式相同,所以訓練使用不是問題,彈帶和零部件也可以通用。

2、馬克沁24式水冷重機槍

早在1889年,金陵兵工廠即開始仿造。直到抗戰開始,共計生產18964挺。槍長1197毫米,槍重20公斤,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480到600發每分鍾

1936年,金陵兵工廠改進了24式的扳機,雙把手前各有一垂直的聯動桿,任何一邊向後拉,就可以擊發,簡單自然,優於原來的左手拇指推開保險,右手拇指壓扳機而擊發的復雜設計。

3、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槍長1096毫米,重18.66公斤,上彈方式為100發或者250發金屬彈鏈,理論射速500至700發每分鍾。

1937年,國府向捷克訂購1000挺,但只有850挺運抵,因其優秀性能,優先裝備中央軍。ZB37的特色設計包括能調整射速,每分鍾450發至700發,握把部分與扳機組兼做拉柄,並配置有彈鏈裝彈器,裝彈簡單迅速。

五.沖鋒槍

1.白格門(bergmann)手提機槍

由於槍口和槍管外殼上密布的圓形散熱孔又被俗稱為「花機關槍」,或者格早龍。

槍長820毫米,重4.33公斤,7.65毫米口徑,上彈方式為4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鍾。金陵與上海兵工廠從1928年開始仿製,主要裝備部隊 包括川軍與晉綏軍。

2.美國湯姆遜沖鋒槍。

槍長865毫米,重4.87千克,口徑11.43毫米,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或者50發圓形彈鼓,理論射速600到700發每分鍾。

自1923年開始,廣東,山西,四川兵工廠開始仿造湯姆遜,主要裝備川軍,晉綏軍。

自珍珠港事件後,美國開始根據租借發案向中國提供輕武器,湯姆遜1928式(M1)沖鋒槍開始配發駐印軍和雲南遠征軍,理論上每個整編美械師步兵連配備18支湯姆遜,做近距離火力壓制之用。

(6)川軍入藏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由於當時國民政府腐敗嚴重,有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維持這個攤子勉強運作,以便於各位軍政大員好好撈錢。至於國軍的裝備如何,這些軍政大員們好像並不太在乎。仔細看看國軍的裝備建設就能看到,國軍的陸海空軍裝備建設規劃基本都是一塌糊塗的。

這些國軍的高層決策者們哪怕面對眾多國內國外的軍事威脅,他們也對此並不上心,哪怕918事變之後,哪怕上海遭到日軍轟炸之後。他們依舊能夠氣定神閑喝茶跳舞,悠哉悠哉地享受他們的靜好歲月。

以至於在抗戰全面爆發的時候國軍裝備的要麼是前清的老古董(典型代表是大量的漢陽造步槍和幾艘清末購買的海字型大小巡洋艦和一群老舊炮艇)。

要麼是國外那些技術不成熟的試驗品(例如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敢進口和裝備的垃圾戰斗機P66),要麼是外國軍方拒絕接受接受的有設計缺陷的不合格裝備(典型代表是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敢自行起火爆炸的P43戰斗機)。而且他們並不在乎裝備體系的建設。

⑦ 長征中紅軍的輕武器有哪些

長征中,紅軍的主要輕武器有:

1、「老套筒」步槍

——紅四方面軍製造的馬尾手榴彈。除表面鑄有鐮刀斧頭圖案外,彈尾皮條上還穿有定向用的銅錢

⑧ 川軍最好的裝備是啥,中央軍的裝備是啥,滇軍的裝備是啥,晉綏軍的呢

完成整編的中央軍是德國裝備,滇軍和晉綏軍的裝備好點,川軍裝備最差,基本都是清朝後期的武器裝備。戰鬥力來說也是這樣

⑨ 川軍!!!

共120萬人,前期先頭部隊30萬人參加抗戰,30萬人全部戰死,無一苟活!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廣德戰役,台兒庄大戰,藤縣血戰,老河口戰役,等著名大戰,每次皆血戰到底,傷亡慘重!由於四川當時地勢偏遠,山區較多,經濟落後,川軍武器裝備落後,不如其他省份部隊的武器裝備,而且文化水平低,被全國的其他部隊看不起,但是,就憑借,大刀片子,火葯槍,一身爛布條,一直跟日軍死戰,經常違抗命令,拒不撤退,不死不回!從川軍出川開始,前後120萬人,戰死70萬!屬全國陣亡部隊排名,第一!川軍的口號與誓言是,國家一日不統一,我等誓死不回川!抗戰其間,川軍,共陣亡,少將級別以上將軍,25名!川軍的,血性,狠辣,不服氣,不服輸的性格,鮮有人比!貴軍,川軍,桂軍,三軍齊名!

⑩ 國軍川軍的建制和裝備

川軍編制

1935年1月整編前的各路川軍編制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轄6個混成旅共18個團。另一憲兵大隊,一精練司令,一機炮指揮,一手槍大隊,共6個團。第21軍,軍長劉湘,轄9個師,5個獨立旅,四路邊防司令,叄路警衛司令,兩路警備司令,一城防警備司令,一獨立支隊,共125個團。另有:一憲兵大隊,一機槍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衛大隊,一稅警總隊;一航空司令,飛機10架;一川江公安艦隊,炮艦2艘;一戰車大隊。第23軍,

軍長劉邦俊(原為劉存厚),轄1個師,6個團。另一特務大隊。

第24軍,軍長劉文輝,轄4個師,一屯殖司令,共27個團。

第28軍,軍長鄧錫侯,轄5個師,一特科司令,一警衛司令,共42個團。另一憲兵司令。

新6師,師長李家鈺,轄7個旅,共19個團。另一特科司令。

新23師,師長羅澤洲,轄4個旅,共12個團。另有特科叄大隊。

以上新6、新23師及24軍獨立,其他統歸劉湘指揮。共有兵力約340個團。

1935年3月,整編後的川軍編制序列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叄個師,計6個旅14個團。

第21軍,分編為21、23、44叄個軍,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分任軍長,統歸劉湘直轄。共計83個團。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6、137、138叄個師,共16個團。

第28軍,改45軍,鄧錫侯為軍長,編為125、126、127、128、131五個師,共24個團。

第29軍,改為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師,共19個團。

新6師,改為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

整編後,川軍縮編為不到170個團。 一支永垂青史的隊伍
在四川省會成都城東的萬年場,默默屹立著一尊雕塑:一名年輕的士兵,腳蹬破爛的草鞋,穿著短褲,身著舊式軍服,打著綁腿,胸前掛著兩只木柄手榴彈,背上背著一把大刀和一隻竹編斗笠,他手裡端著一支上著刺刀的老舊步槍,前傾著身軀,堅毅的面龐正對著東方!----這就是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每年的抗戰紀念日,每年的清明節,都會有不知名的老老少少,默默地把鮮花放在碑前,然後默默地離去。

雕塑上年輕士兵衣衫的襤褸、裝備的破舊,曾經引起過我的好奇。老人們說,當年的川軍將士,衣衫就是這樣襤褸、裝備就是這樣破舊。他們的步槍多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據說其威力「打只土雞、兔子什麼的還能湊合」,連手榴彈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彈」,在當時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質裝備。但這些生於亂世、許多人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將士們心中,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卻是那樣的強烈,令人在很多年以後都無法忘卻他們的忠烈!老人們說,那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原就是一尊銅像,就立在成都東門城門外(現城東東門大橋橋頭)----川軍將士們當年去參加抗戰就是從這里出城的,許多人再也沒有回來。後來這尊銅像就不知去向了----在那個瘋狂的年月,連古老的城牆和市中心的皇城都無法保全,何況一尊舊軍人像?現在這個碑是後來重建的了。

光榮歷史

說起這川軍,還得從清末明初說起,宣統二年,清政府廢綠營,在全國建陸軍叄十六鎮(師),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區,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叄個鎮。同時,成立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官軍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等,來培養中小下軍官,這些學堂出來的學生,後來成為川軍中的骨幹,其中優秀者還曾被派遣出國深造。在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獨立成立一個軍政府宣布獨立,惟獨四川先有革命黨人在重慶成立大漢軍政府,後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軍政府,這種情形是各省中絕無僅有的。在護國之役以前,川軍編為五個師,尚可基本統一。護國之役之後,川軍分裂,以坐鎮重慶的熊克武為主的一派,傾向孫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則依靠北洋政府勢力與熊軍爭奪。歷經多年作戰,內部幾經分裂判變,熊始終未能統一全川,反而自己連腳都漸漸立不住,於二十年代率部下,號稱十萬大軍經貴州赴廣東投奔孫中山。留在四川的各路軍閥經過一番遠交近功,合縱連橫,逐步形成了劉湘、劉文輝、賴心輝、劉存厚、鄧錫侯、楊森、田頌堯等幾大勢力。北伐戰爭後,各部都先後易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的旗號。劉湘為二十一軍、劉存厚為二十叄軍、劉文輝為二十四軍、鄧錫侯為二十八軍、田頌堯為二十九軍、楊森為二十軍。然而,改旗易幟並未結束川中的內戰,在這各派當中,又以劉湘、劉文輝這二劉實力最強,此二人都是四川大邑人,這劉文輝還是劉湘之叔。二劉首先聯合在一起,擊敗了劉存厚、賴心輝,瓜分了兩人的地盤,最後四川形成了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四巨頭分治的局面。二劉都是野心很大的人物,他們的目標不光是統一全川,還要問鼎中原,因此兩人的合作只能是暫時的,最終還要有一番對決,而這其中,由於劉湘與老蔣關系較密,而劉文輝則與桂系等反蔣勢力有些瓜葛,故劉湘得到了老蔣的支持。1932年劉湘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秘密聯絡川中各部,與之結盟,並策反劉文輝部下,向劉文輝開戰。二劉經過瀘州、宜賓、成都、榮縣威遠等戰役,劉文輝大敗,十萬人馬損失四分之叄,於1933年秋敗退西康,這樣劉湘就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總司令。從一九一二年成都省門之變開始,到此,歷時二十叄年,大小四百餘戰的四川內戰才基本結束。

從公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四年,歷經二十二年大小四百餘戰,四川軍閥的混戰終於有了大體的眉目,「面帶三分憨相」的劉湘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打內戰的惡名舉國聞名,其人員素質、裝備等,卻堪稱中國最差勁的雜牌!但川軍將士們還來不及在天府之國的土地上盡情享受,抗戰就爆發了。此前的川軍也曾參與對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的作戰,除了慘敗、大敗,沒有更值得外傳的戰績。但就是這樣一支如此不堪的隊伍,卻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用自己對民族的忠誠、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實現了作為軍人的價值!

抗戰初起,川軍將士即紛紛請纓參戰,據說當時的川軍將領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這段話可謂代表了廣大川軍將士的心聲。這位楊森雖然也是一名軍閥,但很有民族氣節,當年駐防川東門戶萬縣,就曾率部與英國海軍血戰(事件緣起於英國兵艦在川江上肆意橫行,撞毀我漁船、殘殺我平民,詳情請查閱萬縣「九五慘案」有關史料----與「五卅運動」同時期),楊森可謂川軍中的代表人物。當時蔣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說稱其也有「借刀殺人」之意,遂同意調川軍出川抗日

閱讀全文

與川軍入藏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