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有哪些優秀部分值得我們學習
這有很多,比如說,《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六韜》等書籍,都值得現代人好好學習研究。
② 研究軍事理論的意義是什麼
理論指導實踐,反思過去的教訓,指導未來的實踐。
③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軍事理論
1、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要求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並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
2、適應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
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千方百計地推行西化,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為此我們要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
3、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
學校教育擔負著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軍事理論就是為培養合格人才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4、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
堅持走精乾的常備與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對高等院校學生和高級中學學生進行軍事理論課,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從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出發作出的戰略決策。
(3)為什麼要研究古代軍事理論擴展閱讀:
軍訓,在我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進行的。
軍訓是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養「四有」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培養和儲備我軍後備兵員及預備役軍官,壯大國防力量的極度有效的手段。
軍訓的目的是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斗,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
大學生軍事理論
④ 為什麼要學古代軍事理論課
兵者,詭道也。前人已經把這種詭道向我們做出了許許多多血淋淋的教案,這些戰爭思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武器條件下都不會過時,我們也就不用再交學費去學了吧。現代高科技戰爭也一樣可以在三十六計里找到這些戰爭思想。
⑤ 談談為什麼要研究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因為國外都在研究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我們作為中國人更應該研究,而且要研究得更好。專 「兵者屬,國之大事也,不可不查!」不論古人今人,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古代軍事思想和作戰理念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雖然現代戰爭已近步入信息化,但再先進的技術遠離不開人的使用,軍事思想就是使用方法,這樣的方法只要加以變通,和目前的技術裝備結合起來,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⑥ 中國古代軍事理論逐步趨於保守的原因(專業一點)
周圍都是對農耕民族沒用的地,管理保護的成本對國家來說過高。
⑦ 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在當代軍事領域有何借鑒意義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先秦時期,與當時社會思潮的演進有密切關系.古代軍事思想中義利兼顧 的戰爭觀,文武並舉的國防觀,德法並用的治軍觀,奇正結合的制勝觀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作為傳統軍事文化的寶貴遺產,對建設當代中國先進軍事文化及 社會文化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⑧ 求一篇軍事理論的論文,論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現代戰爭的指導意義,要原創的!謝謝!
我是搞這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只能談談這個題目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內
1.首先,古代的軍事思想是容現代軍事思想、戰爭指導的基礎。在人類社會經歷無數次的斗爭和戰爭積累了軍事指揮思想的素材和經驗。雖然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特點,但其統一於軍事思想。不論國際還是國內。好比積水成淵,積沙成丘的道理。
2.對比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戰爭的本質相同和不同處。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我想莫過於孫子兵法為代表,論述了影響戰爭的各種因素及基本原則。
3.重點分析現代戰爭的各方面因素。抓住其中重點因素並能回溯到先人智慧的部分,闡述前後聯系與進步。體現古代現代軍事思想的辯證統一。
4.舉例例證說明。
⑨ 古代外國軍事理論主要是什麼
1、《戰略論》,(英國)李德哈特。
《戰略論》在西方戰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軍事理論的必讀書。因為此書,李德·哈特被西方奉為「軍事理論教皇」。
在《戰略論》中,李德·哈特以深厚的軍事理論和戰史研究功底,通過分析世界歷史上自希波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30場戰爭、280多次戰役,得出一個結論:間接路線戰略是最具效果、最為經濟的戰略形式。
看似最遠和最彎曲的路線,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徑」。在任何競爭中,只有擊敗對手才能獲勝。而在未克服對手的抵抗之前,應首先減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其引出自己的防線之外。
這就是間接路線戰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間接路線」不僅是戰爭的定律,更是一個哲學上的真理,在戰爭之外,於人類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活動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2、《亞歷山大遠征記》,(古希臘)阿里安。
《亞歷山大遠征記》,作者是羅馬時期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記是描寫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過程。
其主要參考史料來自亞歷山大的亞歷山大身邊史官阿里斯托布魯斯所作的記錄,和重要將領亦是繼業者的托勒密一世回憶錄,被認為有較高的可信度。作品的末卷是關於印度大陸的介紹。
本書在敘述亞歷山大的戎馬生涯的過程中,對他的戰略思想、指揮藝術、布陣謀略,以及他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和體恤下情、關心將士的精神,都做了詳細的描述。
阿里安用了較大篇幅記述了亞歷山大根據客觀情況做出判斷、定下決心,針對不同情況靈活運用戰術,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及時變換戰斗隊形,步兵、騎兵協同作戰,發揮馬其頓方陣的優勢,以及在受挫後及時改變戰法奪取最終勝利的作戰指揮藝術。
3、《高盧戰記》,(古羅馬)愷撒。
《高盧戰記》(拉丁語: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凱撒描述自己從前58年到前50年擔任高盧行省省長時遭遇到種種事件的隨記。
由於凱撒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第一位進軍日耳曼等地區的將軍。在軍事方面,《高盧戰記》是唯一一部作為戰地指揮官詳細記載的古代戰爭,且他的記載勝過其他古代記載。
《高盧戰記》也對古羅馬時期高盧和日耳曼地區從氏族會社逐漸解體,到萌芽狀態國家出現這段時間里的政治、社會、風俗宗進行了有系統地記述,成為後世研究原始社會和民族學的重要依據。
恩格斯在其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爾克》、《論日耳曼人的古代歷史》中,將本書作為重要參考文件。
4、《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修昔底德。
本書是關於古希臘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記述,作者為曾在戰爭中服役的雅典將軍修昔底德。
此書把當時希臘哲學家那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邏輯方法應用到歷史研究中,為後世的歷史編纂學樹立了典範。
後世(西方為主)研究者根據對這一概念和相關歷史的研究,將其引申為-「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
這一概念源起修昔底德的名言「What made war inevitable was the growth of Athenian power and the fear which this caused in Sparta」。
即使戰爭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實力的增長和因此而起的斯巴達的恐懼,後世繼而為其命名為「修昔底德陷阱」。
具體所引用的實例為近代史中,以美國為守成大國代表,以20世紀德國,蘇聯,日本依序分別為新興大國為代表的,他們之間或熱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⑩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軍事理論知識
軍訓時,有教官這樣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天再次爆發了戰爭,如果中國軍隊的戰士不夠了,我們就有責任直接去作戰,因為我們是經過正式軍事訓練的人。當時我特別震驚,雖然我們都曾在軍訓中磨練過,但很多理論知識我們都是不了解的,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環境、現代化機械和信息戰爭等方面的知識很多我只是略有耳聞。軍事理論課程的開通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盡管現在我們面臨作戰的幾率非常小,但作為一個愛國青年,了解國際形勢、中國國防戰略等是必不可少的。
軍事技能訓練是目前中國高校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軍事技能訓練採取在校內集中組織實施或在訓練基地分批輪訓的形式。軍事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解放軍條令條例教育與訓練、輕武器射擊、戰術、軍事地形學和綜合訓練。通過軍訓使大學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裝備、技術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並使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得到磨煉,增強組織紀律性,熟悉相應的戰斗動作,提高整體戰術水平。
如今的大學生不能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學生若要立志做有為青年,必心存國家民族。而國防觀念是國家民族精神相當重要的一課。對於國防,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抗日戰爭等老式戰爭的階段,而要對現代化信息戰有充分而深刻的認知和研究,了解最前沿的高端技術並能不斷創新。還要吸收過去軍事思想中的精華,將其消化吸收,巧妙應用於現代化戰爭。
我們有眾多的鄰國且與大多有領土和邊界爭端。比如中日東海釣魚島之爭、與東南亞多國的南沙群島之爭、台灣問題、中印邊界爭,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靈活的運用外交手腕,還要有強大的人民軍隊做後盾。只有打造出實力雄厚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我才能有力的保護好自己的任何權益。而作為未來國家主人的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有很強的國防觀念。只有這樣,我們管理國家時能在國家利益受侵害的情況下果斷「亮劍」。
儒家思想歷來強調「中正仁和」、「仁者愛人」、「內聖外王」、「和為貴」,強調「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厚德載物」。中國人歷來酷愛和平,反對戰爭,尤其是厭惡侵略戰爭。在唐代的「貞觀之治」和清代的「乾隆盛世」,中國都是當時世界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卻不屑於對外訴諸武力搞擴張,而是實行睦鄰友好政策,鼓勵商貿交流。唐代的長安城內,各國商賈雲集,如同當今紐約大都市一般熱鬧;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更是記載了中國的先輩們孜孜追求「和平發展」的歷史軌跡。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最遠抵達北非,一路留下的是友誼邦交和貨物貿易,卻未在海外佔領一寸土地人類歷史,是一個演繹著戰爭與和平悲喜劇的巨大舞台,而國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興,則是貫穿於一幕幕起伏跌宕、蔚為壯觀的話劇中最為激動人心的的主題。進入21世紀,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繪制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藍圖,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走上偉大的復興之路。中國,再次成為歷史聚光燈下一個鮮活的主角,為全世界所矚目。
高校國防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革命英雄主義思想,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提高集體主義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可以促進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熟悉戰爭謀略,學習領導方法和藝術,並能從戰略高度去觀察、分析、設計和處理問題,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使大學生的智力不斷向高層次發展。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鍛煉和鞏固。
有利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能培養大學生不怕苦累,勇於拼搏、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作風養成。通過軍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學生養成正規、嚴格、慎獨、科學的生活習慣;通過軍事隊列訓練,培養大學生雷厲風行、整齊劃一的作風和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意識;通過軍事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遵紀守法觀念,加強組織性紀律性;通過在班、排、連的集體形式的國防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