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務運動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是從1861年曾國藩設立的什麼開始的
洋務運動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是從 1861 年曾國藩設立的【安慶軍械所】開始的。
2.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抄動時期舉辦的軍事襲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3. 洋務派創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是由誰主辦的( ) A曾國藩 B李鴻章 C奕訁斤 D左
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鑒於原設三局設備不全,在曾國藩支持下,收購了回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答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並,擴建為江南製造局。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同治九年,調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於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已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爾後,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他又進一步得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4.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865年9月20日,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
這是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
(4)軍事工業還有曾國藩的什麼擴展閱讀
南機器製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從1865年開始,在李鴻章、曾國藩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始了對德式武器的仿製,1867年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該槍使用黑火葯和鉛彈頭,威力驚人,在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葯,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葯,對於後來捻亂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邊針槍(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滾輪式(Rolling Block)一號步槍,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單發軍用步槍,由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公司於1865年年推出,中國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間采購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製造局劉騏祥呈文製成快利槍,職向外洋購到奧國曼里夏(曼利徹)新式連珠槍一桿,詳加考察,確系堅巧靈捷無比。惟其所用連珠子盒,只能從上插入,兵士臨陣每人至多不過攜帶百餘盒。
旋飭華洋匠目,按件繪圖,逐細考究,仍於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並經造成樣槍數桿。其節套(接收器),機簧(博爾特),保險,槍刺之類,即以曼里夏式樣,全用鋼料製成,取其造法堅致,開關便捷,利於行間也。
其槍筒仍用新利槍之式,蓋新利槍筒來復線有七條,口小而子長,彈子逼出較為勁利。槍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項,以英國南夏槍五子手弓彈盒(按:指彈夾,汽提塔)依樣更易。取其前後皆可裝子。陣仗之際,兵士所帶銅盒告匱,仍可隨手握子,從後裝入,亦能連珠施放,源源不絕。
快利與原槍的差別,除了上述的槍管,上彈方式之外,並將原槍的架槍鉤改為通槍條。原槍有兩個固定環,快利只有一個。
由於口徑不同,表尺照門當然也不一樣。快利採用的彈葯是英國的303口徑,甫於1888年啟用,是一種使用黑火葯,有底緣的圓頭彈。後來改用無煙火葯,減少彈頭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紀50年代才換為308的北約。
5. 洋務運動中的軍事工業有哪些,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專局(李鴻屬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洋務運動(1861年至1894年),又稱自強運動,是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
在兩次英法聯軍失利、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廷上層為應對內憂外患形成了「洋務派」與「守舊派」兩種陣營,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的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6.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7. 洋務運動中有哪些軍事工業,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洋務運動(1861年至1894年),又稱自強運動,是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
在兩次英法聯軍失利、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廷上層為應對內憂外患形成了「洋務派」與「守舊派」兩種陣營,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的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8. 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
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專了新的軍屬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如安慶內軍械所(安徽安慶,曾國藩)、天津機器製造局(天津,崇厚)、江南製造總局(上海,李鴻章)、金陵機器製造局(南京,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楨),西安機器局(西安,左宗棠)等。但由於生產管理方式是官僚主義舊式管理,加上產品僅供政府使用,不計成本,使得這些軍事工業的產品大多沒有利潤,因而很少有再繼續投資擴大生產的。
9. 曾國藩創辦的軍事工業有哪些
安慶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