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中英軍是一個什麼水平,為什麼在東南亞初期會被
二戰時東南來亞的英軍是自殖民地軍隊,主要由印度和馬來人組成,素質低戰斗意志差。所以盡管單兵裝備不比日軍差,人數也占優,但卻一觸即潰,新加坡的戰役中,7萬多英軍向2萬日軍投降,上演了二戰中的一個奇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英軍的海戰觀念落後於日軍,仍信奉大炮巨艦主義,不重視航母。因此在戰爭初期布署在東南亞的主力艦大都被日軍航母擊沉,日軍用制空權奪取了英軍的制海權。在喪失了制海權又無制空權的情況下,英軍在陸地上更是無心戀戰,瘋狂潰逃,最後幾乎是不做抵抗地讓出東南亞,龜縮於印度。
『貳』 請問一下二戰東南亞軍隊和澳大利亞軍隊裝備有沒有當時的國軍好
東南亞抄部隊當時是受美國麥克阿瑟領導,部分使用美式早期裝備,但在開戰之初東南亞部分訓練水平和裝備水平相當有限。
澳大利亞是英國的殖民地,有來自英國的圖紙生產自己的武器系統,但由於當時並沒有「標准」這種東西,導致其生產的武器形像而性能卻不相同(最終因此不能為正處在水深火熱的英國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持,從而戰後催生了標准化)。
國軍當年從德國和美國引進了裝備,本身也有兵工廠(漢陽),總體來說,國軍的裝備水平較他們好。
『叄』 英軍的武器裝備和戰術水平一直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二戰時,英軍怎麼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了呢
誰說英國的裝備和戰術都是一流的?首先,英國在東南亞兵力不多,雖然版有幾艘戰列艦權和新型的戰列艦,但是根本沒有和日本的艦隊決戰的機會!因為日本人一直是用艦載機奪取戰場主動權。雖然英國人有一艘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但是上面的艦載機是老式的「劍魚」雙翼機,最大時速不到300公里,防衛力極弱,無論火力、速度、機動性還是續航力都和日本艦載機有天壤之別。消滅了英國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日本人的飛機就能輕易消滅英國艦隊,日本人的艦隊 就能從容的開到岸邊猛烈炮擊岸上的英軍。這是武器上的差別。
戰術上的差別,英國人一直認為日本人的艦載機不可能擊沉裝甲厚、火力猛的戰列艦,以至於在沒有空中掩護下就派遣以「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為首的艦隊前往前線,結果在和日本艦載機的對抗中被全殲,整個艦隊猛烈的防空炮火卻只打下3架日本艦載機。
『肆』 為什麼二戰時期駐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會被日軍俘虜
1,戰略上的失誤,英軍對日軍很歧視,覺得這群矮小的亞洲人根本無法和大英帝國對抗,等到日軍全面進攻把盟軍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就發現已經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只能全部龜縮在新加坡。然後日軍很快就包圍了新加坡,並且一舉殲滅前來救援的英國艦隊,新加坡已經完全變成了故城,即使能固守下來陷落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等到日軍攻破城市的防線以後,英軍其實已經潰不成軍根本無法抵抗,只有投降了事。
2,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大英帝國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他的軍隊曾經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但是在二戰時期,英軍陸軍的戰鬥力已經給很多國家超過了,在歐洲他們給德軍打得滿地找牙,在亞洲他的步兵遠遠不是日軍的對手,而且東南亞都是叢林地帶居多,英軍唯一有優勢的重裝部隊用處很小,這種地形又是日軍最擅長喜愛的地形。英軍嚴重缺少日軍所擁有的那種毅力和忍耐力,在日軍叢林閃電戰面前一潰千里,面對擁有絕對質量和數量上優勢的日軍,英軍根本沒有勝算。在歐洲英國本身還面對德軍強大的壓力,又捨不得放棄新加坡,只得不斷從各處增兵,然後希望能利用新加坡這個堡壘能抵擋住日軍,結果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打又打不過,跑又跑步了最後只能投降。
3,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中真正的英軍數量不多好像只有一萬左右,其餘主要是印度人和澳洲人,印度人的戰鬥力么,整個2戰中除了紐西蘭第一軍的那支部隊以外其他都沒什麼好的印象,而且戰斗意識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混的角色。而澳洲人的戰鬥力雖然很強,但是軍紀很差,如果打得好能打得很頑強,打得不好就會一潰千里。2支軍隊本來就不是本土作戰,本來就略有怨言,而且英軍部署失誤,主動放棄外圍陣地固守市區,10萬大軍龜縮起來不敢動,而且又是給包圍孤立無援,海軍艦隊的覆沒,再加上開戰當初宣傳的日軍都是矮小無能智商低下如今給打成這樣對士氣打擊很大,又是這樣一些不太可靠的士兵,在這種情況肯定無心戀戰。所以日軍一突破城區防線,大規模逃兵出現,甚至連英軍的主帥也沒心思打下去了,趕緊投降了事。
4,當時英軍對日軍的殘暴還沒有什麼認知,日軍在中國的暴行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一定會信,西方國家的士兵和將領還是很傳統的覺得既然打不過那就體面地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等戰爭結束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根本預料不到日軍如此殘忍。
『伍』 二戰中的國民黨軍、法軍、義大利軍、東南亞英軍、麥克阿瑟的菲律賓美軍哪個的戰鬥力表現最垃圾
這還用問,肯定是義大利軍隊。只要面條王國的軍隊出現,那再垃圾的部隊只能爭第二名。
『陸』 駐守馬來西亞的英軍司令帕西瓦爾將軍為什麼率部向日軍投降
日軍陸軍只有3萬人從數千里外奔襲過來,疲憊不堪——這個說法我不敢苟同,當時先後投入作戰的有3個甲種師團,也就是第5,第18,近衛,這三個都是日軍的精銳師團,你說的三萬人應該是先期登陸的的第五師團,後來另外兩個師團也相繼登陸,這樣總人數可達10萬人。當時越南已經被割讓給日本,泰國已經和日本結盟充當日軍的後勤補給基地,所以日軍並不是從數千里外奔襲過來,日本有很近的補給基地。
馬來西亞、新加坡共有英軍13萬人,養精蓄銳,裝備精良——這個說法也有待推敲,英軍在一戰之後軍費就非常緊張,陸軍的換裝也不及時,英軍在東南亞的部隊主要是是用來鎮壓當地華人和馬來人起義用的,當時歐洲已經開戰,所以精銳部隊都在歐洲,所謂英軍,裝備精良我覺得談不上,當然,遠東英軍雖然換裝落後於歐洲,但是裝備應該不比日軍差,但是絕對不像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對日軍的絕對裝備優勢那麼大。至於養精蓄銳,我看養和蓄是都有了,但未必有精銳,英國人一戰之後厭戰情緒嚴重,只會越養越懶散,越蓄越懦弱,13萬人懶散懦弱的英軍對10萬人在中國戰場上屢經血戰的精銳日軍,並不佔優勢。
第三,英軍的准備不足,日軍突然登陸,英軍一下子就被打傻了,連續失去很多戰略要地,最後龜縮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糧食飲水都不能自給,海戰失利後被從陸地海上兩面封鎖後,頭上飛機轟炸,地上一百多萬軍民沒水沒吃的,尤其是布基帖馬高地被攻佔後,新加坡就失去了制高點和城市內的水源地,在這種情況下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柒』 二戰英軍在東南亞等地對日作戰為什麼一敗塗地
二戰時東南亞來的英軍是殖自民地軍隊,主要由印度和馬來人組成,素質低戰斗意志差。所以盡管單兵裝備不比日軍差,人數也占優,但卻一觸即潰,新加坡的戰役中,7萬多英軍向2萬日軍投降,上演了二戰中的一個奇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英軍的海戰觀念落後於日軍,仍信奉大炮巨艦主義,不重視航母。因此在戰爭初期布署在東南亞的主力艦大都被日軍航母擊沉,日軍用制空權奪取了英軍的制海權。在喪失了制海權又無制空權的情況下,英軍在陸地上更是無心戀戰,瘋狂潰逃,最後幾乎是不做抵抗地讓出東南亞,龜縮於印度。
『捌』 日軍在東南亞把英軍打的那麼慘,為什麼和25師、74軍、新38師、新22師、200師、國民革命軍第一
也不算是啃不動,在同古200師頂得是算不錯,但是也有工兵團被人家一內個突擊擊潰的戰斗。而且容後期英軍賣了遠征軍,日軍在戰略上有包圍遠征軍的態勢,逼迫遠征軍不得不撤退,新38師,新22師一部基本成建制撤到印度,其它部隊被迫丟棄本來就不多的重裝備,翻越野人山回國,損失大約5萬多人
『玖』 講講為什麼清軍打不過英軍的真實原因
最主要的是科技實力的差距,那時候清軍的裝備還是冷兵器,冷兵器與火器版對抗就好比雞蛋碰石權頭;在非洲曾經一萬多人的土著與50多人的英軍,英軍主要武器是步槍與機槍,把手持冷兵器的土著打得落花流水,而英軍無一人負傷;我國也是類似情況,幾百人的炮台全軍覆滅,英軍也無一人受傷,英軍的打炮能打到清軍隊伍里,而清軍的土炮卻打不到英軍,戰斗完全不對等;再有就是清軍的軍官貪污腐化,沒有智慧能力,遇到戰事首先逃跑,士兵長年不打仗,作戰能力極低,沒有現代戰爭的作戰素養。
『拾』 新加坡要塞固若金湯,13萬英軍為何向4萬日軍投降
雖然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們對日本這個國家很討厭,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其實在二戰時期是屬於比較強大的國家,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武器裝備,都還是比較先進的那一列。這場在新加坡的戰斗,擁有絕對人數優勢的英軍向日軍投降,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代戰爭不是靠人數能夠決定的。
並且這13萬英軍說是軍隊,但是因為英國人本來就比較少,加上日不落帝國把地圖鋪開的太大。導致這13萬英軍只有少數的是訓練有數的英國士兵,大多數都是一些殖民地的民兵,流勇組成而成的軍隊,而日軍則是全副武裝的4萬軍隊,所以不管怎麼看,這場戰斗都是必輸無疑的。天時,地利,人和,英軍就佔一個地利的優勢,但是在現代戰爭中,地利的優勢已經被削弱了,所以這場戰斗基本上是屬於必輸無疑的戰斗,當時的英軍會選擇投降也是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