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聯二戰時期各軍種主要武器裝備
裝甲車輛:T3476E T3485 KV-1 KV-2 T35 T28 T26 SU-5 BT-7 BT-5 BT-2
BT-7A IS-2 IS-3 SU-76 SU-85 SU-100 JSU-122 JSU-152
輕武器:TT-30 PPDPPSH-41波波沙 莫辛-納甘 SVT40 DP27 DSHK1938
空軍:佩-2 佩-5 佩-7 伊爾-15 伊爾-17 米格-3 米格-3AM-38、米格-3M-82(又稱為米格-9)、I-211E(又稱為米格-9E)、I-230(米格-3U)
火炮:M-1939型76.2毫米野戰炮 152毫米榴彈炮 ZIS-3 1943年式85毫米野戰加農炮 1910/1930年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37A-19榴彈炮 M-30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年式203毫米榴彈炮(B-4) 1939年式280毫米榴彈炮 BR-18式305毫米榴彈炮 喀秋莎
海軍:「Барсук」獾級 「Бриллиант」燦爛級 「Ястреб」鷂鷹級 「РТ」級 「Пурга」暴風雪級 「Буг」布格河級 Киров基洛夫級 Тайфун」台風級 「Азов」亞速級 Хасан」哈桑級 Ударный」 攻擊級
㈡ 二戰時期蘇聯裝備好嗎
火炮不錯,其他的不怎麼樣
火炮的話,尤其是身管火炮,質量相當不錯,德國人對此的評價內也很高容
但高射炮真心不怎麼樣
坦克的話,是一味追求質量,T34和慈父2的那個鑄造炮塔,上面全是沙眼,用老兵的回憶就是挨上一下,即便沒打穿,裡面也是鐵屑亂飛,傷害一點也不小,而且變速系統故障率很高,觀瞄很不怎麼樣,後期換上美國貨
飛機的話,缺乏鋁,發動機一般,只能強化4000米以下性能,轟炸機就是空白
至於海軍,不提也罷
㈢ 二戰時期的蘇聯有哪些牛逼的裝備
喀秋莎火箭炮——世界第一種火箭炮,被德國稱為斯大叔風琴
波波沙沖版鋒搶——一代名搶,權72發的單鼓,在巷戰中簡直就是戰場掃帚。雷鋒同志拿的就是這種
T34坦克——德國都非常佩服這種坦克,然後也製造了自己的T34坦克——豹式坦克
波2教練機——歷史上產量第二多的飛機,蘇聯用這張雙翼機教練機轟炸
伊爾-2——二戰最強的強擊機
「莫辛-納甘」步搶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生產1700萬
㈣ 蘇聯在二戰中生產的武器數量和種類
最開始的主力裝備是t26s或者b t7M,但是因為t26s和BT 7m逐漸落後,所以發展了新一代的t34,他非常易於大量生版生產,所以最基本權的型號,T3476大量生產,並且不斷簡化
1942年,蘇聯人發現沒有可以正面抗衡虎式重型坦克的坦克,並利用流產的IS1的三人大型炮塔,再利用85毫米zis系列火炮,開始大量生產,不過,由於1942年衛國戰爭需要大量資源,而這時蘇聯又資源缺乏,所以蘇聯人創造了這條理論
簡單既是美量多就是好
這句話一開始就被t60和t70這種坦克深深打下了烙印,從此蘇聯人就一直用這種概念來製造武器,但是冷戰中的t64和t80,他們非常先進,非常復雜,但是這句話可以省略,我就是給你們普及下知識
㈤ 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的裝備誰的好
單兵作戰看德國好,比如mg43輕機槍有1000發/秒的射速,98k換上狙擊鏡以後培養出了世界前3甲狙擊手,專而坦克不用說,屬老虎打t34兌換比是1:4,豹子打t34是1:4.5,就算是後期蘇聯弄出來了is-2,和老虎也是55開。而德國的p40沖鋒槍則是後來的ak47的爸爸。空軍方面,戰爭前期蘇聯是沒有制空權的,蘇聯的攻擊機不停歇地攻擊是建立在攻擊機巨大傷亡之上的。海軍方面,在東歐戰場蘇聯20萬陸軍與10萬海軍陸戰隊在有既成永久堡壘與黑海艦隊支援的情況下被數量是自己的1/4的納粹部隊(包括2/3德軍與1/3羅馬尼亞軍)全殲,很多人覺得蘇聯軍事上打敗了德國,其實德國是被活活累死的。
㈥ 二戰中,蘇聯有什麼著名的武器比如說:火炮,槍械,坦克,飛機等。
二戰蘇聯著名武器:輕武器:PTRS-41反坦克步槍TT(-33)手槍SVT-44 托卡列夫半自動步內槍納甘式步槍
波波沙沖容鋒槍
DP式輕機槍
1943年式沖鋒槍DShK防空機槍
重武器:T-34
HC-2重型坦克
喀秋莎火箭炮 火炮:M1938迫擊炮
PM-43迫擊炮
PM-41迫擊炮 戰機:拉—7型戰斗機拉-5 其他:TM-35反坦克地雷
ROKS-2,ROKS-3火焰噴射器
㈦ 請列舉一下二戰時蘇軍使用的所有槍械
托卡列夫 TT-33手槍以前還有個TT-30, TT-33是TT-30的改進型. 我國仿製的 TT-30和 TT-33分別叫做 51式和 54式手槍. 我們在仿製TT-30的同時也仿製了他的 7.62x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 稱為 51式手槍彈.
手槍還有一戰時期遺留下來的 M1895型 納甘轉輪手槍, 使用 7.62x38mmR納甘手槍彈.
步槍主要就是各種型號的莫辛-納甘, 發射 1908式 7.62x54mmR尖頭彈. 主要有
1930式步槍(包括狙擊步槍), 也稱為 1891/30步槍;
1938式卡賓槍, 無刺刀;
1944式卡賓槍(我國仿製的稱 53式騎槍, 同時仿製了 1908式 7.62x54mmR步槍彈, 稱為 53式步槍彈), 帶有向右折疊的刺刀;
以及一戰遺留的 1891式步槍(全長1.3米), 1910式步槍, 1907式卡賓槍.
一戰前的莫辛-納甘使用的是 1891式 7.62x54mmR圓頭彈, 壓力小, 初速低; 改用1908式尖頭彈以後, 或多或少都進行了適應性改裝.
半自動步槍最先是西蒙諾夫 AVS-36, 然後是托卡列夫 SVT-38, 托卡列夫通過減輕重量等改進又產生了SVT-40, 還有能全自動射擊的AVT-40, 以彌補輕機槍數量的不足.
西蒙諾夫在 AVS-36的結構基礎上, 改進出了 PTRS-41型 14.5mm反坦克槍以及 SKS-45卡賓槍( 我國仿製稱為 56式半自動). PTRS使用14.5x114mm機槍彈, 我國仿製稱為 56式 14.5mm機槍彈; SKS使用1943型 7.62x39mm步槍彈, 我國仿製稱為 56式7.62mm步槍彈.
沖鋒槍除了你說的 PPSh-41"波波沙"(我國50式沖鋒槍)和 PPS-43"波波斯"(我國54式沖鋒槍), 更早的還有 PPD-34/38"波波德", 木質槍托, 71發彈鼓. 全部通用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
機槍有
M1910式重機槍, 仿馬克沁水冷機槍, 輪式槍架, 帶防盾, 重64kg.
傑格加廖夫 DP-28輕機槍, 47發彈盤供彈, 俗稱"磨盤槍", 重9kg;
傑格加廖夫 DPM輕機槍(我國53式輕機槍), 針對 DP-28的射擊時復進簧受熱變軟的缺陷, 將復進簧移至機匣後方;
傑格加廖夫 DTM坦克機槍(我國55式坦克機槍), DP-28的坦克用機槍型號, 使用跟劉易斯機槍類似的 63發彈鼓;
RP-46輕機槍(我國58式連用機槍), 在 DP-28的基礎上改進而成, 放棄彈盤, 改用彈鏈供彈;
郭留諾夫 SG-43重機槍(我國53式重機槍), 彈鏈供彈, 輪式槍架, 帶防盾, 全重 55kg;
郭留諾夫 SGM重機槍(我國57式重機槍), SG-43的改進型, 改用三腳架;
郭留諾夫 SGMT坦克機槍(我國59式坦克機槍);
以上機槍全部通用 7.62x54mmR槍彈(我國53式步機槍彈). 大口徑機槍主要有傑格加廖夫 DShK-1938型 12.7mm(我國 54式高射機槍,同時仿製的有 54式12.7x108mm機槍彈), 單是槍身就重34kg, 笨重的輪式槍架重達 150kg.
大家會發現, 我國仿製的蘇聯型號很全, 直到 67式通用機槍出現, 我們才有了自己的機槍. 隨著設計的缺陷逐漸暴露, 以及十年動亂的影響, 67式機槍故障頻繁, 於70年代進行多項重大改進, 產生了 67-2型通用機槍.
在決定正式列裝 67-2型前, 適逢79年自衛反擊戰, 從越南戰場繳獲了蘇制卡拉什尼科夫 PKM通用機槍, 比較後發現蘇制機槍性能優良, 依此仿製出 80式通用機槍(PK系列機槍還有 PKT坦克機槍, 我國仿製稱為 86式車載機槍). 國內有呼聲用 PKM/80式列裝部隊, 但高層決定依然採用67-2型, 避免了再次使用仿製機槍的局面. 不過, 直到今天 PKM依然是世界上重量最輕的 7.62mm通用機槍.
既然你提到手榴彈, 順便說兩句,
F1型破片手雷, 重600g, 裝60g TNT;
RGD-33長柄手雷, 重500g, 裝80g TNT;
RG-41反坦克手雷, 重440g, 裝150g高爆葯;
RG-42破片手雷, 重500g, 裝200g TNT;
RPG-40反坦克手雷, 重1.22kg, 裝760g TNT, 可以對付 VI型等德軍後期戰車;
RPG-43反坦克手雷, 重1.25kg, 裝612g TNT, 可以擊穿75mm軋制裝甲鋼板;
RPG-6反坦克手雷, 重1.1kg, 裝570g TNT.
納甘1895式左輪手槍
比利時和俄國聯合研製,玩過《榮譽勛章》的朋友想必不會陌生
托卡列夫TT33手槍
1930年為蘇聯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她是由約翰.白朗寧所設計的M1911型加以精簡化、省力化所完成的一項產品。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直到40年代末,共生產了500多萬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蘇式武器,並為其他許多國家所採用。結構簡單,加工工藝性較好,採用35發彈夾或71發彈鼓,理論射速和射擊精度都較高。我國仿製以後稱為50式沖鋒槍
PPsh-43沖鋒槍
由PPsh-42改進版,而PPsh-42是在列寧格勒被包圍的情況下開發的,該槍使用了35發彎彈夾,此槍我國也曾經仿製,定型為54式沖鋒槍
莫辛·納甘式步槍(1891-1930型)
大家對「莫辛-納甘」步槍想必不陌生,志願軍狙擊英雄張桃芳使用的就是這種步槍。蘇芬戰爭中,芬蘭狙擊手使用帝俄時期用機械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在雪地中能在700米外狙殺蘇軍,在蘇軍士兵中造成極大恐慌,稱他們為「白色死神」。該槍的基本型就是1891/30式「莫辛-納甘」7.62毫米步槍。與基型槍相比,它將機柄加長並改為弧形。當時蘇聯並不生產專門的狙擊步槍,主要挑選工藝好、精度高的步槍作為狙擊步槍使用,加裝了光學瞄準鏡後,還可提高遠距離射擊精度。為避免裝彈困難,瞄準鏡移到了槍身左側。此外,槍上還保留了尺表和準星。該槍備有5發彈倉,發射威力巨大的7.62*54毫米槍彈,單發手動射擊。該型狙擊步槍二戰期間共生產5萬多支,在蘇軍和華約部隊中一直使用到1967年。採用7.62毫米1891彈槍機,直動式原理,結構簡單,故障少,戰斗性能好。經過3次改進,特別是1930年改進的1891/1930式步槍,戰斗射速達到10-20發/分,殺傷距離2000。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使用「莫辛納干」1908式凸緣步槍彈,彈匣容量10發,能連續開火。
SVT-40是進行了從SVT-38的蘇聯半自動步槍。當作為狙擊步槍時,它一般配用PU型瞄準鏡
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
蘇聯生產的輕型機關槍,投產量很多,1927年專為步兵研製的輕型機槍,使用60發彈鼓,工作方式:全自動口徑:7.62MM槍長:1270MM槍重:9.2KG槍管:605MM裝彈:49發射速:600發/分鍾。
捷格加廖夫DShK-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
蘇軍最著名的機槍,雖然機動性較弱,但12.7mm口徑可以在陣地戰中提供無與倫比的火力,德軍可謂吃盡了它的苦頭,同時也作為坦克上的高射機槍
托卡列夫ТТ-33式7.62mm手槍
是前蘇聯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在1930年設計的,是前蘇軍裝備的第一支自動裝填手槍。該槍於1951年從蘇軍撤裝。在波蘭、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中國等國家都仿製過它。口徑----7.62mm初速----420m/s有效射程----50m自
㈧ 二戰蘇聯武器大全(效果—裝配)
T34、JS-2、JS-3、KV-1、KV-2等坦來克。武器有捷格源加廖夫輕機槍 捷格加廖夫DP-27 7.62mm輕機槍 蘇SVT-40半自動步槍PTRS-41反坦克步槍 TT(-33)手槍 SVT-44 托卡列夫半自動步槍
納甘式步槍 波波沙沖鋒槍 DP式輕機槍 1943年式沖鋒槍 DShK防空機槍 HC-2重型坦克
喀秋莎火箭炮 M1938迫擊炮 PM-43迫擊炮 PM-41迫擊炮
拉—7型戰斗機等
㈨ 蘇聯二戰時期各軍種主要武器裝備是什麼
裝甲車輛:76E T3485 KV-1 KV-2 T35 T28 T26 SU-5 BT-7 BT-5 BT-2
BT-7A IS-2 IS-3 SU-76 SU-85 SU-100 JSU-122 JSU-152
輕武器:TT-30 PPDPPSH-41波波沙 莫辛-納甘 SVT40 DP27 DSHK1938
空軍:佩-2 佩-5 佩-7 伊爾-15 伊爾-17 米格-3 米格-3AM-38、米格-3M-82(又稱為米格-9)、I-211E(又稱為米格-9E)、I-230(米格-3U)
火炮:M-1939型76.2毫米野戰炮 152毫米榴彈炮 ZIS-3 1943年式85毫米野戰加農炮 1910/1930年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37A-19榴彈炮 M-30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年式203毫米榴彈炮(B-4) 1939年式280毫米榴彈炮 BR-18式305毫米榴彈炮 喀秋莎
海軍:「Барсук」獾級 「Бриллиант」燦爛級 「Ястреб」鷂鷹級 「РТ」級 「Пурга」暴風雪級 「Буг」布格河級 Киров基洛夫級 Тайфун」台風級 「Азов」亞速級 Хасан」哈桑級 Ударный」 攻擊級
㈩ 蘇聯二戰中使用的輕武器
納甘1895式左輪手槍
比利時和俄國聯合研製,玩過《榮譽勛章》的朋友想必不會陌生
托卡列夫TT33手槍
1930年為蘇聯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她是由約翰.白朗寧所設計的M1911型加以精簡化、省力化所完成的一項產品。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直到40年代末,共生產了500多萬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蘇式武器,並為其他許多國家所採用。結構簡單,加工工藝性較好,採用35發彈夾或71發彈鼓,理論射速和射擊精度都較高。我國仿製以後稱為50式沖鋒槍
PPsh-43沖鋒槍
由PPsh-42改進版,而PPsh-42是在列寧格勒被包圍的情況下開發的,該槍使用了35發彎彈夾,此槍我國也曾經仿製,定型為54式沖鋒槍
莫辛·納甘式步槍(1891-1930型)
大家對「莫辛-納甘」步槍想必不陌生,志願軍狙擊英雄張桃芳使用的就是這種步槍。蘇芬戰爭中,芬蘭狙擊手使用帝俄時期用機械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在雪地中能在700米外狙殺蘇軍,在蘇軍士兵中造成極大恐慌,稱他們為「白色死神」。該槍的基本型就是1891/30式「莫辛-納甘」7.62毫米步槍。與基型槍相比,它將機柄加長並改為弧形。當時蘇聯並不生產專門的狙擊步槍,主要挑選工藝好、精度高的步槍作為狙擊步槍使用,加裝了光學瞄準鏡後,還可提高遠距離射擊精度。為避免裝彈困難,瞄準鏡移到了槍身左側。此外,槍上還保留了尺表和準星。該槍備有5發彈倉,發射威力巨大的7.62*54毫米槍彈,單發手動射擊。該型狙擊步槍二戰期間共生產5萬多支,在蘇軍和華約部隊中一直使用到1967年。採用7.62毫米1891彈槍機,直動式原理,結構簡單,故障少,戰斗性能好。經過3次改進,特別是1930年改進的1891/1930式步槍,戰斗射速達到10-20發/分,殺傷距離2000。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使用「莫辛納干」1908式凸緣步槍彈,彈匣容量10發,能連續開火。
SVT-40是進行了從SVT-38的蘇聯半自動步槍。當作為狙擊步槍時,它一般配用PU型瞄準鏡
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
蘇聯生產的輕型機關槍,投產量很多,1927年專為步兵研製的輕型機槍,使用60發彈鼓,工作方式:全自動口徑:7.62MM槍長:1270MM槍重:9.2KG槍管:605MM裝彈:49發射速:600發/分鍾。
捷格加廖夫DShK-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
蘇軍最著名的機槍,雖然機動性較弱,但12.7mm口徑可以在陣地戰中提供無與倫比的火力,德軍可謂吃盡了它的苦頭,同時也作為坦克上的高射機槍
托卡列夫ТТ-33式7.62mm手槍
是前蘇聯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在1930年設計的,是前蘇軍裝備的第一支自動裝填手槍。該槍於1951年從蘇軍撤裝。在波蘭、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中國等國家都仿製過它。口徑----7.62mm初速----420m/s有效射程----50m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