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如何評價以色列這個國家
可以說以色列是個很聰明的國家,因為他從建國到現在已經產生了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由於以色列有許多猶太人,這也使得他們國家平均都比較聰明。以至於現在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僅僅比美國低,而且世界上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在以色列有研發中心,比如英特爾,谷歌等等。
❷ 以色列的軍工為什麼那麼厲害
1、吹出來的厲害——例如梅卡瓦
確實有不少以粉把梅瓦卡吹成世界前列的坦克,而且經常有無德的外國媒體把梅瓦卡列為世界第三、前五。其實如果看坦克排行榜靠不靠譜,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梅卡瓦在不在排行榜中,如果梅卡瓦能擠進排行榜中,這個排行榜絕對不靠譜。具體梅瓦卡的缺點我們就不說了,網上都有詳細介紹。我們看看中國軍事期刊對梅瓦卡的評價:
《兵器》2016年1期《坦克技術哪家強》專欄中寫到:「在坦克界,梅瓦卡4搭載步兵能力最強;在步兵戰車界,梅瓦卡4的坦克作戰能力最強。」
「以色列的對手們逐漸學會了如何對付梅瓦卡,在2006年鑄鉛行動中……梅瓦卡的名聲毀於一旦。…..自此以後,以色列不在堅持和裝備梅瓦卡4」。
也正是在這篇文章中,把梅卡瓦列為世界坦克排行榜倒數第一。還排在烏克蘭從T-80UD上升級改造而來的T84,和韓國七拼八湊的K2坦克之後,列為世界坦克排行榜第一名,不過是倒數的。
2、美國的援助
每年美國都援助以色列大量的美元。例如,每年美國對以色列軍事方面的援·助就達30億美元,當然還有其它方面的援助。從二戰後到現在,美國給了以色列1243億美元的援助。(另外說一句,當時的錢比現在值錢多了;運十就是因為拿不出幾千萬軟妹幣而下馬的;而中國想購買英國的42型驅逐艦也就1億美元)
3、一招鮮,吃遍天
以色列軍工只在電子方面有所長,其他都很一般。
❸ 如何評價以色列這個國家
以色列是個就結合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的國家,以色列對中國比較友好。專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屬唯一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以色列工業化程度較高,總體經濟實力較強。自從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科學和工程學的技術研發,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以及其他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以色列的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是其軍事科技產業,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也十分知名。
❹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的實力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及其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力的綜合概念。因此,它也是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尺度。關於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西方學者一般歸結為資源、經濟、軍事、心理4大要素;而日本學者則把國力分為國際貢獻能力、國民生產能力、對外強制能力3個方面。我國學者一般認為,綜合國力構成包括:(1)地理環境、人口、自然資源、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國民凝聚力在內的生存力;(2)社會、經濟、科技、國防等方面的綜合發展能力;(3)國家戰略目標、國家意志、政治制度、政府素質、調整改革能力在內的協同能力。上述三方面能力的有機結合,即是該國的綜合國力。
如何測算和評價綜合國力,特別是對綜合國力進行量化分析和測定是一大難題,美國喬治敦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R·S·克萊因(R·S· CLine)博士於80年代初提出的「國力方程」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為各國專家所關注。他對綜合國力的評估方法,在指標體系、定量分析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在評估和測算綜合國力時,頗有參考價值。他對國力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是將各種數據採用標准記分的方式進行合成。其「國力方程」表達式如下:
Pp=(C+E+M)(S+W)
式中:Pp為綜合國力;C為基本實體,即人口加領土;E為經濟實力;M為軍事實力;S為戰略目標;W為追求戰略目標的意志。
(一)關於基本實體的評估。克萊因假定,基本實體 C=人口+領土,二者最高分均為50分,合計為100分。他認為,人口在1 500萬以下的國家是難以跨入世界強國行列的,因而他只計算了1978年人口超過5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500美元時,人口得分減半,即得25分,中國和印度均為此類國家。在接領土面積大小計算國力時,還要考慮耕地佔領土面積的比例,領土所處的戰略位置及資源的擁有量等情況來增減分數。
(二)關於經濟實力的評估。克萊因認為,經濟實力是一國滿足人民對商品和勞務需求的基礎,他以國民生產總值、能源、重要的關鍵性礦產資源、工業能力、食品生產和對外貿易6方面的指標表示,總計最高分為200分,其中國民生產總值為100分,後五個方面各佔20分。
(三)關於軍事實力的評估。克萊因將一國的軍事實力分為戰略核力量和常規軍事力量兩部分,各自最高得分為100分,總得分200分。考慮到某些國家的軍事費用占 GNP的比例較高,適當另加4-10分,如以色列、伊拉克、前蘇聯、中國等。在非核力量的評估方面,還要考慮到達戰略需要地點的能力,主要包括海運、空運及其後勤補給能力等。據此,一國的非核力量應乘以一個戰略到達系數,美國的系數最高。
「國力方程」前三項(C+E+M)的評估結果。後兩項(S+W)按克萊因的解釋,S為戰略目標,W表示一個國家實現戰略目標的意志及人民支持政府的國防和外交政策的程度。然而,如何將(S+W)量化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克萊因假定在一般情況下S=W=0.5,即S+W=1,在實際測算時,有些國家超過了1,其原因沒有解釋。
按照克萊因的「國力方程」評估,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基本實體(人口+領土)測算的中國國力,位於前蘇聯、美國、巴西之後,位居世界第4位;以經濟實力測算的中國國力,次於美國、前蘇聯、前西德、法國、加拿大、日本,居世界第7位;以軍事實力計算的國力,僅次於前蘇聯、美國,是世界第三軍事大國;以基本實體、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加總之後計算的國力,也僅次於前蘇聯、美國,居世界第3位;以國力方程最終評估的綜合國力,排在前蘇聯、美、巴(西)、前西德、日、澳之後,居世界第7位。克萊因的測算方法,指標體系及其所得出的結論,盡管對其評說不一,但仍可供人們參考,以開拓研究國力評價的思路。
對於克萊因的國力方程,可有以下幾點可資借鑒:(1)從基本國情的某一側面出發,評價一國的綜合國力,是國力方程的一個重要特點;(2)從多層次、綜合性的角度,力求反映一國的綜合國力,從而大大降低了僅從單一層次(如只用GNP指標)評價綜合國力的失真度;(3)無論是從單一層次測算一國國力,還是從單一層次到多層次評價國力的綜合過程,不是簡單的算術之和,而應在考慮技術因素、結構因素和某些社會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量化系數進行評估,這樣才能明顯提高評價一國綜合國力的近似度。
顯而易見,國力方程最嚴重的缺陷是:它沒有把社會體制因素納入其中,S、W系數雖有所涉及,但又含混不清,依據不足。特別是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評估中,按克萊因所賦予S、W的涵義及所給的系數,前西德為1.5,日本、巴西為1.4,前蘇聯和澳大利亞為1.2,而中國僅為0.6,顯然有其偏見,從而大大低估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現在,我們借鑒克萊因的方法,把體制因素納入其指標體系的考察之中,對當前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基本評估。
(一)按基本實體(人口+領土)評估。在國力方程的測算中,1978年由於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不足500美元計算,從而人口得分減少50%。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多少,因計算口徑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按官方匯率摺合成美元來計算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然是不合理的。自1980年以來,我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多次下調,從1980年的1.49元比1美元,1987年的3.72元比1美元,到1991年初的5.22元比1美元。其結果是1980—1990年的11年間,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民財富有了巨額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以美元計算的中國人均GDP始終停留在300多美元。如果改用各國貨幣實際「購買力評價」作為摺合率的方法,來計算各國的人均GDP,情況顯然不同。據此計算,中國基本實體的國力得分應為 100分,與美國、前蘇聯相同
(二)按經濟實力評估,如前所述;通過國力對GNP、能源等6項指標測算得知,1978年我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第7位。即使當時這一位置的排序是符合實際的,而經過10餘年的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力明顯增強。在按經濟實力評估的6項指標(GNP、能源、礦產資源、工業能力、食品生產和外貿)中,後5項指標在世界中的位次明顯提前。現在我們關心的是,經濟實力最重要的一項,即我國GNP指標在世界中的位次呈現怎樣的趨勢呢?按克萊因評估,1978年我國GDP位居世界第六位,位於美、前蘇聯、日、前西德、法之後。
按此表排列,1989年我國GDP位於世界第8位。若考慮前蘇聯GDP的數值,我國的位次為第9位。這與1978年克萊因對我國GDP的測算相比,位次有所下降。如前所述,按官方匯率摺合成美元來計算我國的GDP是很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改用購買力平價進行國際比較,我國GDP在世界上的位次將相應提前。加上經濟實力中後5項指標位次提前的情況,目前我國按經濟實力評估的國力,大體在美、前蘇聯、日之後,居世界第4位。
(三)按軍事實力的評估。我國軍事、國防的現實情況表明,無論是常規力量,還是戰略核力量,自70年代以後,早已成為僅次於美、前蘇聯的第三軍事強國,這是國內外無可爭議的事實。1978年克萊因對我國軍事的評估,基本上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1978年克萊因在評估我國的「S+W」(戰略目標及追求目標的意志)時,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政府的素質有所忽視,即低估了S+W值(0.6),因而最終評估中國的綜合國力居世界第7位,這顯然是不夠客觀和欠公正的。
總之,歷經10餘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按基本實體評估的國力,與前蘇聯、美國並居世界前列;按經濟實力評估的國力,大體居世界第4位;軍事實力早已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如果把經濟實力作為一國綜合國力的核心,並考慮社會主義制度的總體優勢,那麼,目前我國的綜合國力僅排在美、俄之後,大體居世界第3位。按著克萊因的「國力方程」計算,只要將S、w的值評估為1左右,這一判斷即可成立。
如我們按照克萊因的計算方法,根據最新(1990)資料,設計了一個較為適宜的指標體系和記分標准,對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重新加以計算(見表4-5),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以基本實體(國土面積十人口)來說,中國列於美國(93.19)、巴西(75.92)、俄羅斯(75.64)之後,得分75.0分,位居第四位;如以經濟實力(即 GDP總值、能源、食品、工業生產能力、對外貿易)得分計算,中國處在美國(258.14)、日本(102.86)、俄羅斯(98.16)、德國(95.07)之後,位居第5位,得分79.57分;若按綜合國力(基本實體十經濟實力)計算,我國則位於美國(351.33)、俄羅斯(173.82)之後,列第三位,總記分154.57分。這樣計算的結果,基本上符合客觀的實際情況。
❺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評價與我國之國際地位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及其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力的綜合概念。因此,它也是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尺度。關於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西方學者一般歸結為資源、經濟、軍事、心理4大要素;而日本學者則把國力分為國際貢獻能力、國民生產能力、對外強制能力3個方面。我國學者一般認為,綜合國力構成包括:(1)地理環境、人口、自然資源、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國民凝聚力在內的生存力;(2)社會、經濟、科技、國防等方面的綜合發展能力;(3)國家戰略目標、國家意志、政治制度、政府素質、調整改革能力在內的協同能力。上述三方面能力的有機結合,即是該國的綜合國力。
如何測算和評價綜合國力,特別是對綜合國力進行量化分析和測定是一大難題,美國喬治敦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R·S·克萊因(R·S· CLine)博士於80年代初提出的「國力方程」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為各國專家所關注。他對綜合國力的評估方法,在指標體系、定量分析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在評估和測算綜合國力時,頗有參考價值。他對國力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是將各種數據採用標准記分的方式進行合成。其「國力方程」表達式如下:
Pp=(C+E+M)(S+W)
式中:Pp為綜合國力;C為基本實體,即人口加領土;E為經濟實力;M為軍事實力;S為戰略目標;W為追求戰略目標的意志。
下面我們對「國力方程」作簡要介紹,並應用「國力方程」對我國的綜合國力進行評估。
(一)關於基本實體的評估。克萊因假定,基本實體 C=人口+領土,二者最高分均為50分,合計為100分。他認為,人口在1 500萬以下的國家是難以跨入世界強國行列的,因而他只計算了1978年人口超過5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500美元時,人口得分減半,即得25分,中國和印度均為此類國家。在接領土面積大小計算國力時,還要考慮耕地佔領土面積的比例,領土所處的戰略位置及資源的擁有量等情況來增減分數。
(二)關於經濟實力的評估。克萊因認為,經濟實力是一國滿足人民對商品和勞務需求的基礎,他以國民生產總值、能源、重要的關鍵性礦產資源、工業能力、食品生產和對外貿易6方面的指標表示,總計最高分為200分,其中國民生產總值為100分,後五個方面各佔20分。
(三)關於軍事實力的評估。克萊因將一國的軍事實力分為戰略核力量和常規軍事力量兩部分,各自最高得分為100分,總得分200分。考慮到某些國家的軍事費用占 GNP的比例較高,適當另加4-10分,如以色列、伊拉克、前蘇聯、中國等。在非核力量的評估方面,還要考慮到達戰略需要地點的能力,主要包括海運、空運及其後勤補給能力等。據此,一國的非核力量應乘以一個戰略到達系數,美國的系數最高。
以上是「國力方程」前三項(C+E+M)的評估結果。後兩項(S+W)按克萊因的解釋,S為戰略目標,W表示一個國家實現戰略目標的意志及人民支持政府的國防和外交政策的程度。然而,如何將(S+W)量化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克萊因假定在一般情況下S=W=0.5,即S+W=1,在實際測算時,有些國家超過了1,其原因沒有解釋。
克萊因用其「國力方程」計算的各國綜合國力(1978年前10名)的得分順序如下(見表4-3):
表4-3 克萊因綜合國力得分前10名國家排序
按照克萊因的「國力方程」評估,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基本實體(人口+領土)測算的中國國力,位於前蘇聯、美國、巴西之後,位居世界第4位;以經濟實力測算的中國國力,次於美國、前蘇聯、前西德、法國、加拿大、日本,居世界第7位;以軍事實力計算的國力,僅次於前蘇聯、美國,是世界第三軍事大國;以基本實體、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加總之後計算的國力,也僅次於前蘇聯、美國,居世界第3位;以國力方程最終評估的綜合國力,排在前蘇聯、美、巴(西)、前西德、日、澳之後,居世界第7位。克萊因的測算方法,指標體系及其所得出的結論,盡管對其評說不一,但仍可供人們參考,以開拓研究國力評價的思路。
對於克萊因的國力方程,可有以下幾點可資借鑒:(1)從基本國情的某一側面出發,評價一國的綜合國力,是國力方程的一個重要特點;(2)從多層次、綜合性的角度,力求反映一國的綜合國力,從而大大降低了僅從單一層次(如只用GNP指標)評價綜合國力的失真度;(3)無論是從單一層次測算一國國力,還是從單一層次到多層次評價國力的綜合過程,不是簡單的算術之和,而應在考慮技術因素、結構因素和某些社會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量化系數進行評估,這樣才能明顯提高評價一國綜合國力的近似度。
顯而易見,國力方程最嚴重的缺陷是:它沒有把社會體制因素納入其中,S、W系數雖有所涉及,但又含混不清,依據不足。特別是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評估中,按克萊因所賦予S、W的涵義及所給的系數,前西德為1.5,日本、巴西為1.4,前蘇聯和澳大利亞為1.2,而中國僅為0.6,顯然有其偏見,從而大大低估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現在,我們借鑒克萊因的方法,把體制因素納入其指標體系的考察之中,對當前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基本評估。
(一)按基本實體(人口+領土)評估。在國力方程的測算中,1978年由於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不足500美元計算,從而人口得分減少50%。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多少,因計算口徑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按官方匯率摺合成美元來計算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然是不合理的。自1980年以來,我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多次下調,從1980年的1.49元比1美元,1987年的3.72元比1美元,到1991年初的5.22元比1美元。其結果是1980—1990年的11年間,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民財富有了巨額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以美元計算的中國人均GDP始終停留在300多美元。如果改用各國貨幣實際「購買力評價」作為摺合率的方法,來計算各國的人均GDP,情況顯然不同。據此計算,中國基本實體的國力得分應為 100分,與美國、前蘇聯相同(見前述表)。
(二)按經濟實力評估,如前所述;通過國力對GNP、能源等6項指標測算得知,1978年我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第7位。即使當時這一位置的排序是符合實際的,而經過10餘年的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力明顯增強。在按經濟實力評估的6項指標(GNP、能源、礦產資源、工業能力、食品生產和外貿)中,後5項指標在世界中的位次明顯提前。現在我們關心的是,經濟實力最重要的一項,即我國GNP指標在世界中的位次呈現怎樣的趨勢呢?按克萊因評估,1978年我國GDP位居世界第六位,位於美、前蘇聯、日、前西德、法之後,到1989年,我國GDP在世界中的位次如下(見表4-4):
表4-4 1989年世界GDP前10名國家排序
按此表排列,1989年我國GDP位於世界第8位。若考慮前蘇聯GDP的數值,我國的位次為第9位。這與1978年克萊因對我國GDP的測算相比,位次有所下降。如前所述,按官方匯率摺合成美元來計算我國的GDP是很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改用購買力平價進行國際比較,我國GDP在世界上的位次將相應提前。加上經濟實力中後5項指標位次提前的情況,目前我國按經濟實力評估的國力,大體在美、前蘇聯、日之後,居世界第4位。
(三)按軍事實力的評估。我國軍事、國防的現實情況表明,無論是常規力量,還是戰略核力量,自70年代以後,早已成為僅次於美、前蘇聯的第三軍事強國,這是國內外無可爭議的事實。1978年克萊因對我國軍事的評估,基本上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1978年克萊因在評估我國的「S+W」(戰略目標及追求目標的意志)時,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政府的素質有所忽視,即低估了S+W值(0.6),因而最終評估中國的綜合國力居世界第7位,這顯然是不夠客觀和欠公正的。
總之,歷經10餘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按基本實體評估的國力,與前蘇聯、美國並居世界前列;按經濟實力評估的國力,大體居世界第4位;軍事實力早已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如果把經濟實力作為一國綜合國力的核心,並考慮社會主義制度的總體優勢,那麼,目前我國的綜合國力僅排在美、俄之後,大體居世界第3位。按著克萊因的「國力方程」計算,只要將S、w的值評估為1左右,這一判斷即可成立。
如我們按照克萊因的計算方法,根據最新(1990)資料,設計了一個較為適宜的指標體系和記分標准,對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重新加以計算(見表4-5),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以基本實體(國土面積十人口)來說,中國列於美國(93.19)、巴西(75.92)、俄羅斯(75.64)之後,得分75.0分,位居第四位;如以經濟實力(即 GDP總值、能源、食品、工業生產能力、對外貿易)得分計算,中國處在美國(258.14)、日本(102.86)、俄羅斯(98.16)、德國(95.07)之後,位居第5位,得分79.57分;若按綜合國力(基本實體十經濟實力)計算,我國則位於美國(351.33)、俄羅斯(173.82)之後,列第三位,總記分154.57分。這樣計算的結果,基本上符合客觀的實際情況。
表4-5 1990年按基本實體和經濟實力計算的一些國家的位次
❻ 如何評價以色列的全民皆兵
以色列建國後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四次大的戰爭,侵佔了阿拉伯國家大片土地,使其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約達到1947年分治決議規定的兩倍。但一直處於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處於戰爭壓力之下。
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之外其餘基本都是阿拉伯國家,周圍都是敵人,所以以色列人基本每人一把步槍,所有人都要服軍役,隨時備戰。這也是以色列能夠在中東立足的根本舉措。
❼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有中國強么
以色列軍隊統稱國防軍en: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歷史上,沒有軍種之分,海軍和空軍都隸屬陸軍;還有其他軍事單位從事安全任務。國防軍從建國前的地下軍事組織演變而來。
以色列國防軍是中東地區經費最為充裕的軍隊之一,久經沙場,經歷了五次戰爭和大量邊界沖突,作戰經驗名列世界前矛。以色列軍隊依靠士兵訓練品質和專家指揮系統取勝,而非兵力數量優勢。同時,也大規模裝備高技術武器,設備來自自己研發,以及從美國進口。
大多數以色列青年在18歲時應征入伍,只有下列人等例外:以色列籍阿拉伯人,和平主義者,殘障人士,已婚婦女,或其他宗教信仰原因。男子義務服役年限為3年,女子2年。切爾克斯和貝督因人也熱衷於從軍。自1956年始,在德魯茲派穆斯林社區的要求下,他們的男子也像猶太人一樣有服役義務。宗教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可以暫緩服役。多數猶太正教人士會不停地延遲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齡,這種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當大的爭議。
服過義務兵役後,以色列男子轉入國防軍預備役部隊,每年從事幾個星期的服務,直到40歲為止。
國際原子能機構相信以色列是擁有核武器國家。以色列政府對此論斷不置可否。以色列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化學武器公約和生物和毒氣武器公約。
❽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在亞洲和世界分別能排第幾在哪些國家之後
亞洲第五,世界第十。是中東地區最強大與世界上最有戰爭經驗的國家,軍事實力較為先進,但相比其他世界強國有較大差距。
排名在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印度、德國、韓國之後。
❾ 以色列算是軍事強國么
暈~~~樓主你比較錯了。
以色列從來就不會和中國做對,
因為二戰時期中國的上專海有來自屬世界各地避難的猶太人五萬多人,而這五萬多人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很多幫助,沒吃的時候送包子,沒衣的時候送衣服。
二戰結束後,這些猶太人有很多就成為以色列的開國功臣。
之後,以色列一直把中國當做朋友。但是一直受到美國阻撓,不能建交。
以色列軍事實力確實很強,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紀律嚴明,作戰勇敢,訓練度高,裝備先進。
世界軍事排名應在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