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土耳其海軍有哪些軍艦
土耳其有首發大中鋒--戰列巡洋艦(原德國戈本號)塞利姆蘇丹號(後改名嚴厲號,直到71年才拆解),還有替補大中鋒圖爾吉特雷斯號戰列艦(原德國勃蘭登堡級前無畏艦魏森堡號),1910年出售給奧斯曼土耳其海軍,但是於1938年解體。
巡洋艦:阿布杜拉哈米德二世號,1908年改名哈米迪耶號,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1903年建造的防護巡洋艦,1918年改為訓練艦,48年破爛的哈米迪耶號被解體。
阿布杜拉馬吉德號,1903年改為梅奇蒂埃號,美國威廉克朗普船廠1901年建造,一戰中被沙俄繳獲,後又被德國奪回歸還土耳其,27年進行現代化改進,飽經風霜後於47年退役解體。
驅逐艦:阿達特佩級2艘(阿達特佩號、科察特佩號),義大利1931年為土耳其建造,1800噸,32節,4門120MM炮,6具533MM魚雷,2艦於50年退役
提那茲特佩級2艘(提那茲特佩號、扎菲爾號),義大利1931年為土耳其建造,阿達特佩級的微小改進型,2艦於57年退役
德米爾黑薩爾級2艘(德米爾黑薩爾號、蘇爾坦黑薩爾號),英國41年建造的I級驅逐艦,土耳其原定購4艘,英國扣下2艘自用,無常號戰沉,天使號45年歸還土耳其
魚雷艇:海鷗級3艘(海鷗、隼、海雕),31年義大利建造
魚雷艇海鷗號
2. 二戰時期的土耳其的軍隊打得過納粹德國的軍隊嗎把納粹德國的軍隊換成日本的軍隊呢
打不過,絕對打不過
土耳其軍隊最大的弱點就是裝備差、戰術指導思想還回停在一戰水準,答缺乏有效的軍官團和士官團隊,只能打順風戰,稍有不順,馬上崩潰
遇上德國軍隊就是死路一條
遇上日本軍隊同樣完蛋,參考一下抗美援朝,土耳其旅慘敗給志願軍,而志願軍的裝備和訓練水準和二戰時期的日軍差不多
3. 二戰中土耳其是什麼立場
土耳其其實和納粹的關系不錯,甚至差點加入軸心國。這樣怎麼興兵內攻打? 原因是1據「容考證」,他們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統。2土耳其因為近代史中的經歷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過德國當時是後起之秀,所以沒怎麼參與那些事,它是個例外。一戰之後,「同病相憐」的它們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個,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是中立國中對納粹抱有好感的少數國家之一。它有不少資源對納粹有利,而英國等在它周圍的軍事力量和國內的反納粹勢力讓他不敢加入軸心國。而土的中立國地位對納粹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納粹在中東沒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英國手裡)。那麼如果土加入了軸心國,英法蘇很可能就在中東會師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同盟國勢力無法接壤。一旦大戰全面爆發,北非戰場和高加索戰場被割裂。
4. 二戰時土耳其是個什麼狀況
凱末爾死後,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麥特伊諾努(smet nnü)於1938年當選為土耳其第二任總統和人民共和黨主席,執政直到1950年. 伊諾努剛當上總統就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納粹德國和美英都竭力爭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陣營參戰.希特勒派特使游說伊諾努,而丘吉爾於1943年1月親赴土耳其的安達納,在一節列車車廂里密會伊諾努.同年4月,伊諾努密赴埃及,與出席第二次開羅會議的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 在二戰初期,英美均覺得土耳其中立比較符合盟國利益,可以切斷德國與中東油源間的通道.但1942年盟軍戰事不利,丘吉爾一度希望土耳其參戰開辟中東戰線牽制德國,但羅斯福依然堅持土耳其中立較好.後來盟國考慮,土耳其一旦戰敗會造成無法收拾的災難性影響,因此還是決定讓土繼續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諾努雖然內心傾向盟國並且與美英領導人多次密晤,但他考慮,當時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仍在進行中,經過多年戰亂的國民經濟並未完全恢復,仍需休養生息,而且土軍裝備與素質遠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冒然與德宣戰將帶來一場民族災難.因此他決定繼續保護中立,同時與盟國保持友善關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蘇聯染指海峽. 伊諾努的計劃無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國家利益的聰明選擇,使土耳其在二戰中得到休養和發展,改革也繼續推進並獲得成功.二戰後,伊諾努就全面倒向美英並加入北約. 圖為1943年1月丘吉爾在安達納郊外一節列車車廂內密會伊諾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戰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國的立場可見一斑.
希望採納
5. 美國在土部署15個軍事基地,土耳其現在是否後悔當年選擇加入北約
肯定是非常後悔的,現在的土耳其相當於是被美國給控制住了。當初的土耳其擠破腦袋也想加入北約,但是現在肯定是想早點遠離北約的。
其實土耳其和俄羅斯自古就有仇,所以才會投靠北約。但是現在土耳其肯定是非常後悔的,畢竟土耳其境內的美軍基地這么多,相當於另類的被美國給控制了。
6. 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幹些什麼
在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做什麼?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7. 請問二戰土耳其軍隊打的過日軍嗎
二戰日本兵很厲害的,土耳其算個屁,澳大利亞差點被日本佔了,土耳其打得過澳大利亞?
8. 美國為何在二戰後擔心蘇聯顛覆土耳其政權土耳其二戰後並沒有發生內戰
冷戰開始初期到土耳其參加朝鮮戰爭前的美土關系
「在朝鮮戰爭之前,美國是以盡力爭取的態度看待土耳其的。在美國眼中,土耳其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阻止蘇聯力量南下和進入地中海的前沿陣地』」。①
這一階段的美土關系受到了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蘇土關系的轉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實行「國內和平,世界和平」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包括加強與蘇聯的友好關系。1921年3月,土耳其與新成立的蘇俄政權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土友好條約》。該條約體現出雙方平等互惠的原則。在條約中,蘇俄政府完全放棄了以往強加在土耳其身上的所有不平等條款,還免除了所欠沙俄的一切債務。總體上,土蘇關系在二戰爆發前一直保持著和睦友好的關系。
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政府立即制定了中立的外交政策。即土耳其既與英美蘇保持著關系也與納粹德國互通有無。1941年6月,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了《土德友好與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中規定土耳其向德國提供重要的戰略原料銅、鉻等礦石,封鎖黑海海峽,禁止美、英援助蘇聯的軍事物資通過黑海海峽。土耳其政府的政策立即招致蘇聯的不滿。「蘇聯認為土耳其的親德路線使其南部邊境受到了直接的威脅,土耳其這種投機的騎牆政策是不可容忍的。到戰爭後期,蘇聯對土更是施加巨大的壓力,要求土放棄中立政策,立即加入盟國參戰。英國和法國一度也對土耳其的中立政策持懷疑和批評態度,盟國中只有美國一直對土耳其的中立外交政策給予理解和支持。」②後來在美國的勸說之下,土耳其向軸心國宣戰,結束了五年之久的中立政策而且加入了聯合國。1945年,蘇聯要求監管黑海海峽。美國等西方國家與土耳其都對蘇聯的要求感到震驚。蘇聯的態度是對土耳其國家主權的嚴重干涉,而且還將美英等國排除在解決海峽爭端的大門之外。因此,美國得到這一消息之後的反應便是將「富蘭克林·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派往地中海保護土耳其。
美國在中東的力量增長。美國戰後在中東的擴張首先是為其冷戰這個大戰略服務的。中東自然屬於美蘇爭奪的勢力范圍之一。「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對爭奪世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戰後中東地區就一直成為美國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目標。美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中東北部、東地中海區域的戰略地位,認為這是遏制蘇聯軍事力量進入地中海與中東的防禦地帶。」③
美國為了不使土耳其落入蘇聯之手,向土耳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援助而且還在土耳其修建了軍事基地。這個措施是美國加強中東霸權地位的重要一環。美國對中東如此重視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東的石油資源。除此之外,中東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富饒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使得中東成為戰後美國在這一地區滲透的重要原因之一。
9. 二戰土耳其的經濟軍事實力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10. 二戰西班牙和土耳其的經濟軍事實力,詳細的
我只知道從戰車的角度來說西班牙略強,有75毫米長身管炮的IV號H型。土耳其最強的坦克只有T-26,此外還有些R-35。
炮兵的話應該差不多,不過土耳其好像有從德國進口的長身管15cm炮。
別的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