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理論始於

軍事理論始於

發布時間:2021-02-05 07:16:52

『壹』 新軍事革命始於哪一年

始於1991年

事件:海灣戰爭

背景:在1980年到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為140億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降低石油產量,上漲石油價格,獲利後償還債務。

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造成油價下降,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

伊拉克指責科威特借兩伊戰爭的機會在伊拉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

伊拉克聲明,它作為其它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緩沖地在兩伊戰爭中為所有阿拉伯國家做了一個貢獻,因此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應該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

伊拉克出於戰略安全考慮,企圖占據科威特。

(1)軍事理論始於擴展閱讀

事件經過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與科威特圍繞石油問題宣告破裂。

1990年8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譴責伊拉克的行動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並宣布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國的所有資產。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

5時30分,主攻部隊與特種作戰部隊在科威特市會合。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貳』 軍事理論題

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它是始於20世紀中葉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的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革命。
2 (1)作戰力量數字化和集成化
(2)武器系統信息化
(3)就是指揮自動化,一體化
3 軍事高技術,是指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高技術.具體地說,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將對武器裝備,軍事理論和作戰樣式的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所謂軍事高技術,就是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即已經應用或即將應用於軍事領域中,並對現代軍事和現代戰爭產生重大影響的高新科學技術群。 按照科學分類方法,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通常劃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層次。軍事高技術的體系結構是由科學體系中面向軍事應用的那部分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所組成的。它包括兩個層次,即軍事基礎高技術和軍事應用高技術。 軍事高技術的特點:高風險、高智力、高速度、高競爭、高效益、高保密、高投資! 軍事高技術的分類: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化生武器技術、型概念武器技術等。

4 信息資源

『叄』 軍事理論中國古代始於哪個朝代1夏王朝2商朝3西周4春秋戰國

額,根據傳說應該是西周,因為據說姜子牙曾經有兵書傳世,不過不知道真假,不過現在公認最早系統的兵書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孫子兵法,所以答案應該是春秋戰國。

『肆』 軍事理論選擇題,急需答案!!

A C ? ? ? C B C A C C A B C A A D ? D B D B c A ? B D A C B
大概做了一下,有不會的,本答案僅供參考

『伍』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中國國防

國防基本要素

1.國防的含義:國防是國家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而進行的軍事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主權,主權是國家存在的根本標志。保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的安全。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國防的基本類型:侵略擴張型,互助聯盟型,中立型,防禦自衛型。

第二章:軍事思想

軍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軍事思想的定義。

2.軍事思想的體系和內容。

3.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4.軍事思想的特徵:鮮明的階級性,強烈的時代性,明顯的繼承性。

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2.近代軍事思想。

3.現代軍事思想。

第三章:國際戰略環境

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和特點

1.國際戰略格局,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在其消長和分化,組合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世界戰略全局具有重大影響而有相對穩定的力量結構。

2.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國際戰略布局的特點,國際戰略布局的發展趨勢。「多極化」將是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發展的必然趨勢。

3.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在「多級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愈顯突出,熱點問題將會持續升溫。

(5)軍事理論始於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簡介

1.軍事理論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本著磨練意志品質,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

『陸』 軍事理論:關於中國古代、近代國防建設的論文或文獻

人類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進入了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世界帶入新世紀,是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願望。

處在重要歷史時期,中國正致力於現代化建設。中國需要並十分珍惜一個長期的國際和平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開創人類美好的未來,作出不懈的努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

一、國防概念

國防,是一門求生學問,也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丘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1、國防的主體:國家。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

4、國防的對象:侵略和武裝顛覆。

5、地位和作用:⑴國家安全保障。 ⑵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 ⑶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我國古代國防:中國古代的國防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終結,大約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國防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衛國禦侮的尚武精神,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國家。

⑴古代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
我國古代為提高國防能力提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一是「以民為體」,「居安思危」的國防指導思想;二是「富國強兵」,「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三是「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斗爭策略等。遵循這些思想,使我國取得了無數次對外戰爭的勝利,使中華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使國防出現過「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鼎盛時期。

⑵古代的兵制建設
所謂兵制,就是軍事制度,現在一般稱為軍制。它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事領導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內容。
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我國古代一般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秦朝以前,武裝力量比較單一,在軍事力量構成上,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平時生產勞動,戰時集合成軍,以臨時徵集的方式組成軍隊。秦朝以後,隨著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經濟生產的發展,各朝代根據國家的狀況和國防的需要,以及駐防地區和任務,將軍隊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並對軍隊的組織編制、屯田戍邊、兵役軍賦、軍隊調撥、軍需補給、驛站通道、武器的製造和配發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定,通過法律形式頒布執行,如唐代的《衛禁律》、《軍防令》等。
在軍事領導體制上,夏、商、西周時期還沒有專門的軍事機構,國王一般親自主持軍政,領兵作戰。春秋末期,國家機構出現將相制,以將為主組成軍事指揮機構。戰國時期,將軍獨立統兵作戰已很普遍。秦統一後,設立了專門管理軍事的機構,最高的軍事官員稱太尉。隋朝對國家機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三省六部制,專門設立了主管軍事的部門——兵部。宋朝為了防止「權將」擁兵自重,在中央設立了樞密院,作為軍事領導的最高機構,主官用文官擔任。樞密院對軍隊有調遣權,但無指揮權;將軍對軍隊有指揮權,但又不能調遣軍隊,造成樞密院和將軍的相互牽制。各朝代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的做法雖然不盡一致,但皇權至上,軍隊的調撥使用大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人口狀況和軍事需要而發展變化。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戰爭規模小,主要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度。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度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徵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⑶古代的國防工程建設
我國古代為抵禦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築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築始於商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一直延續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戰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主要的樣式之一。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故址西起臨眺(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後經各朝代多次修建連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萬里長城。
京杭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隋煬帝時在原有的舊河道上開鑿連貫。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把南北許多州縣連成一線,對軍事交通運輸和「南糧北運」起到了積極作用。
古代海防建設是從明朝開始的。為防止倭寇的襲擾,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陸續修建了以衛城、新城為骨幹,水陸寨、營堡、墩、台、烽堠等相結合的海防工程體系。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國防:第一階段:(1949—1953)外御侵略,內治創傷的恢復時期。

第二階段:(1953—1966)調整時期。

第三階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四階段:(1977—1989)現代化建設時期。

國防歷史啟示:⑴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2)政治昌平是國防鞏固的根本。(3)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4)科技進步,對國防強大的重要保證。

現行的國防領導體制:(1)中共中央的國防領導職權。(2)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國防職權。(3)國家主席在國防方面的職權。(5)國務院在國防方面的職權。(6)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國防方面的職權。

武裝力量體制:(1)中國人民解放軍。(2)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3)民兵

國防動員體制: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要求。國防動員體制是國防動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組織制度,是國家關於國防動員的組織系統、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和相互關系的規范。國防動員體制的功能狀態,對於增強國家的國防動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主要內容:(1)武裝力量動員。(2)國民經濟動員。(3)人民防空動員。(4)國防交通動員。

(5)政治動員.

我國國防的政策: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國防政策是防禦性的,是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外來侵略服務的,我們加強國防建設完全是為了自衛.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的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是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中國的國防政策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中國緊緊抓住並充分利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發展與安全的統一,努力提高國家戰略能力,運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謀求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的綜合安全。

三、國防法規概述:特徵:(1)調整對象軍事性。 (2)公共程度有限度。(3)司法連用的優先性。(4)處罰措施嚴厲性。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簡介:

〈一〉國防活動基本原則:①維護國家利益。②統一領導。③協調發展。④獨立自主。⑤積極防衛。

⑥全民自衛。

〈二〉公民、組織國防義務和權利。

第五十條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各級兵役機關和基層人民武裝機構應當依法辦理兵役工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完成徵兵工作,保證兵員質量。其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完成民兵和預備役工作,協助兵役機關完成徵兵工作。

第五十四條公民和組織有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利,有對危害國防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檢舉的權利。

兵役制度:

1、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

2、民兵與預備兵相結合。

平時徵集:

1、徵集年齡。2、徵集程度。3、緩征與不征。

學生軍事訓練:學生軍訓工作是依據《兵役法》和《國防教育法》開展進行的。組織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學生進行軍事訓練,是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和國家人才戰略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青年學生履行兵役義務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國每年有1660所高等學校、27000所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訓練學生達1200萬人。學生軍訓工作已進入全面普及階段,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通過軍訓,廣大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得到強化,組織紀律性不斷加強,意志品質得到磨練,吃苦耐勞精神和艱苦樸素作風得到弘揚。近年來,青年學生要求入黨、參軍和報考國防生的人數明顯增加。各地普遍反映,學生軍訓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利軍的大事好事,育人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這項工作的開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各界的普遍歡迎。《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的頒布,確保了學生軍訓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將有力促進學生軍訓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國防教育法: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國防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是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

國防教育法的方針是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

《國防教育法》在第三條中對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目的作出了明確規定:「國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激發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國防觀念是指人們對國防的認識和態度;國防知識是指有關國防的基本理論、常識;軍事技能訓練包括學習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知識和個人防護器材的使用,人民防空知識和戰場救護知識常識,開展射擊、投彈、刺殺等軍事訓練活動,以及越野、跳傘、滑翔、航海、駕駛等軍事體育運動。因此,國防教育作為一門相對獨立完整的教育學科,其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可以說,凡是與國防有關的理論、知識、精神等,都是國防教育內容的組成部分。從完整性和系統性兩個方面來講,國防教育主要包括:
國防理論:國防理論教育是較高層次的國防教育,大體上包括國防地位和作用、國防構成、國防建設等三個方面的理論。
國防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都有燦爛和曲折兩個方面,正確運用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對後人進行教育,可以起到激勵精神、催人奮進的作用,國防歷史教育最有震憾力和影響力。
國防常識。國防常識是指國民應該了解的國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國家防衛知識,如領土、領海、領空的基本概念,防衛的重要意義及基本原則等。現代戰爭的基本特點、戰時動員對國民的要求,以及形勢戰備、國防建設等方面的一些知識,如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的主要職責任務,國防科普知識等。
國防精神。國防精神教育是國防教育的中心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尚武精神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教育等三個方面。
此外,國防法制、國防科技、國防經濟、國防外交與形勢、國防體育等也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國防教育的這些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其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激發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五、我心中國防。

在我的心中,國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防事業是每個中國人都應引以為高尚的事業,而從事國防事業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與偉大的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在不斷發展,人類在不斷進步,社會也變得更加文明。國家、種族的界限日益縮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素質也越來越高,和平與發展成了當今社會的主題。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國防只有在戰爭年代才值得重視,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裡顯得多餘了。
可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作後盾,無論多強大的經濟也會化為烏有。眾所周知,落後便要挨打。當今霸權主義,強權橫行。由於一次海灣戰爭,原本風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個經濟強國,但現在卻只能任人宰割,前幾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嗎?假如他們擁有自己強大的國防後盾,還會任人宰割嗎?假如美國等國家沒有強大的國防作後盾,他們能夠肆意的挑起戰火嗎?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美好願望和宏偉藍圖,可是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威脅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軍隊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沒有他們,就不會有和平穩定的發展局面,就不能與霸權主義斗爭到底;沒有他們,人民的生命財產就無法保障。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057aa0100apol.html
其他參考資料: http://www.59165.net/papers.asp?papers_id=1103997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lsyj200203016.aspx

『柒』 如何理解軍事理論的含義,特點,和作用

新材料在軍事工業中的應用與發展

一 前言

新材料,又稱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製中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能滿足高技術需求的新型材料。人類歷史的發展表明,材料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導,而新材料則是社會進步的里程碑。

材料技術一直是世界各國科技發展規劃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一起,被公認為是當今社會及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總攬人類全局的高技術。材料高技術還是支撐當今人類文明的現代工業關鍵技術,也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國防工業往往是新材料技術成果的優先使用者,新材料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對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 軍用新材料的戰略意義

軍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物質基礎,也是當今世界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而軍用新材料技術則是用於軍事領域的新材料技術,是現代精良武器裝備的關鍵,是軍用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對軍用新材料技術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加速發展軍用新材料技術是保持軍事領先的重要前提。

三 軍用新材料的現狀與發展

軍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大類,主要應用於航空工業、航天工業、兵器工業和船艦工業中。

1 軍用結構材料

1.1 鋁合金

鋁合金一直是軍事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結構材料。鋁合金具有密度低、強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點,作為結構材料,因其加工性能優良,可製成各種截面的型材、管材、高筋板材等,以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提高構件剛、強度。所以,鋁合金是武器輕量化首選的輕質結構材料。

鋁合金在航空工業中主要用於製造飛機的蒙皮、隔框、長梁和珩條等;在航天工業中,鋁合金是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行器結構件的重要材料,在兵器領域,鋁合金已成功地用於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上,最近研製的榴彈炮炮架也大量採用了新型鋁合金材料。

近年來,鋁合金在航空航天業中的用量有所減少,但它仍是軍事工業中主要的結構材料之一。鋁合金的發展趨勢是追求高純、高強、高韌和耐高溫,在軍事工業中應用的鋁合金主要有鋁鋰合金、鋁銅合金(2000系列)和鋁鋅鎂合金(7000系列)。

新型鋁鋰合金應用於航空工業中,預測飛機重量將下降8~15%;鋁鋰合金同樣也將成為航天飛行器和薄壁導彈殼體的候選結構材料。隨著航空航天業的迅速發展,鋁鋰合金的研究重點仍然是解決厚度方向的韌性差和降低成本的問題。

2 鈦合金

鈦合金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441~1470兆帕),較低的密度(4.5g/cm3),優良的抗腐蝕性能和在300~550oC溫度下有一定的高溫持久強度和很好的低溫沖擊韌性,是一種理想的輕質結構材料。鈦合金具有超塑性的功能特點,採用超塑成形-擴散連接技術,可以以很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將合金製成形狀復雜和尺寸精密的製品。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中的應用主要是製作飛機的機身結構件、起落架、支撐梁、發動機壓氣機盤、葉片和接頭等;在航天工業中,鈦合金主要用來製作承力構件、框架、氣瓶、壓力容器、渦輪泵殼、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及噴管等零部件。50年代初,在一些軍用飛機上開始使用工業純鈦製造後機身的隔熱板、機尾罩、減速板等結構件;60年代,鈦合金在飛機結構上的應用擴大到襟翼滑軋、承力隔框、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結構中;70年代以來,鈦合金在軍用飛機和發動機中的用量迅速增加,從戰斗機擴大到軍用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它在F14和F15飛機上的用量占結構重量的25%,在F100和TF39發動機上的用量分別達到25%和33%;80年代以後,鈦合金材料和工藝技術達到了進一步發展,一架B1B飛機需要90402公斤鈦材。現有的航空航天用鈦合金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多用途的a+b型Ti-6Al-4V合金。近年來,西方和俄羅斯相繼研究出兩種新型鈦合金,它們分別是高強高韌可焊及成形性良好的鈦合金和高溫高強阻燃鈦合金,這兩種先進鈦合金在未來的航空航天業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陸軍部隊需求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多功能的先進加榴炮系統。先進加榴炮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新材料技術。自行火炮炮塔、構件、輕金屬裝甲車用材料的輕量化是武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保證動態與防護的前提下,鈦合金在陸軍武器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55火炮製退器採用鈦合金後不僅可以減輕重量,還可以減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變形,有效地提高了射擊精度;在主戰坦克及直升機-反坦克多用途導彈上的一些形狀復雜的構件可用鈦合金製造,這既能滿足產品的性能要求又可減少部件的加工費用。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鈦合金由於製造成本昂貴,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近年來,世界各國正在積極開發低成本的鈦合金,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要提高鈦合金的性能。在我國,鈦合金的製造成本還比較高,隨著鈦合金用量的逐漸增大,尋求較低的製造成本是發展鈦合金的必然趨勢。

1.3 復合材料

先進復合材料是比通用復合材料有更高綜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它包括樹脂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和碳基復合材料等,它在軍事工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耐燒蝕、抗侵蝕、抗核、抗粒子雲、透波、吸波、隱身、抗高速撞擊等一系列優點,是國防工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類工程材料。

1.4.1 樹脂基復合材料

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藝性、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勞性、減震性、耐化學腐蝕性、良好的介電性能、較低的熱導率等特點,廣泛應用於軍事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是以各種熱固性樹脂為基體,加入各種增強纖維復合而成的一類復合材料;而熱塑性樹脂則是一類線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溶解在溶劑中,也可以在加熱時軟化和熔融變成粘性液體,冷卻後硬化成為固體。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制備工藝容易實現,原料豐富。在航空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用於製造飛機機翼、機身、鴨翼、平尾和發動機外涵道;在航天領域,樹脂基復合材料不僅是方向舵、雷達、進氣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製造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絕熱殼體,也可用作發動機噴管的燒蝕防熱材料。近年來研製的新型氰酸樹脂復合材料具有耐濕性強,微波介電性能佳,尺寸穩定性好等優點,廣泛用於製作宇航結構件、飛機的主次承力結構件和雷達天線罩。

1.4.3 金屬基復合材料

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良好的高溫性能、低的熱膨脹系數、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優異的導電導熱性在軍事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鋁、鎂、鈦是金屬基復合材料的主要基體,而增強材料一般可分為纖維、顆粒和晶須三類,其中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已進入型號驗證,如用於F-16戰斗機作為腹鰭代替鋁合金,其剛度和壽命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增強鋁、鎂基復合材料在具有高比強度的同時,還有接近於零的熱膨脹系數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成功地用於製作人造衛星支架、L頻帶平面天線、空間望遠鏡、人造衛星拋物面天線等;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和抗磨損的特點,可用於製作火箭、導彈構件,紅外及激光制導系統構件,精密航空電子器件等;碳化硅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和抗氧化性能,是高推重比發動機的理想結構材料,目前已進入先進發動機的試車階段。在兵器工業領域,金屬基復合材料可用於大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托,反直升機 / 反坦克多用途導彈固體發動機殼體等零部件,以此來減輕戰斗部重量,提高作戰能力。

1.4.5 陶瓷基復1.4.6 合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以纖維、晶須或顆粒為增強體,與陶瓷基體通過一定的復合工藝結合在一起組成的材料的總稱,由此可見,陶瓷基復合材料是在陶瓷基體中引入第二相組元構成的多相材料,它克服了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已成為當前材料科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方面。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熱機械性能和抗熱震沖擊性能好的特點,是未來軍事工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材料之一。陶瓷材料的高溫性能雖好,但其脆性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包括相變增韌、微裂紋增韌、彌散金屬增韌和連續纖維增韌等。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用於製作飛機燃氣渦輪發動機噴嘴閥,它在提高發動機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7 碳-碳復材料
碳-碳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增強劑與碳基體組成的復合材料。碳-碳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抗熱震性好、耐燒蝕性強、性能可設計等一系列優點。碳-碳復合材料的發展是和航空航天技術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緊密相關。80年代以來,碳-碳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入了提高性能和擴大應用的階段。在軍事工業中,碳-碳復合材料最引人注目的應用是太空梭的抗氧化碳-碳鼻錐帽和機翼前緣,用量最大的碳-碳產品是超音速飛機的剎車片。碳-碳復合材料在宇航方面主要用作燒蝕材料和熱結構材料,具體而言,它是用作洲際導彈彈頭的鼻錐帽、固體火箭噴管和太空梭的機翼前緣。目前先進的碳-碳噴管材料密度為1.87~1.97克/厘米3,環向拉伸強度為75~115兆帕。近期研製的遠程洲際導彈端頭帽幾乎都採用了碳-碳復合材料。

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飛機裝載質量不斷增加,飛行著陸速度不斷提高,對飛機的緊急制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碳復合材料質量輕、耐高溫、吸收能量大、摩擦性能好,用它製作剎車片廣泛用於高速軍用飛機中。

1.5 超高強度鋼和先進高溫合金

超高強度鋼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分別超過1200兆帕和1400兆帕的鋼,它是為了滿足飛機結構上要求高比強度的材料而研究和開發的。超高強度鋼大量用於製造火箭發??壓容器和一些常規武器。由於鈦合金和復合材料在飛機上應用的擴大,鋼在飛機上用量有所減少,但是飛機上的關鍵承力構件仍採用超高強度鋼製造。目前,在國際上有代表性的低合金超高強度鋼300M,是典型的飛機起落架用鋼。此外,低合金超高強度鋼D6AC是典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材料。超高強度鋼的發展趨勢是在保證超高強度的同時,不斷提高韌性和抗應力腐蝕能力。

高溫合金是航空航天動力系統的關鍵材料。高溫合金是在600~1200oC高溫下能承受一定應力並具有抗氧化和抗腐蝕能力的合金,它是航空航天發動機渦輪盤的首選材料。按照基體組元的不同,高溫合金分為鐵基、鎳基和鈷基三大類。發動機渦輪盤在60 年代前一直是用鍛造高溫合金製造,典型的牌號有A286和Inconel 718。70年代,美國GE公司採用快速凝固粉末Rene95合金製作了CFM56發動機渦輪盤,大大增加了它的推重比,使用溫度顯著提高。從此,粉末冶金渦輪盤得以迅速發展。最近美國採用噴射沉積快速凝固工藝製造的高溫合金渦輪盤,與粉末高溫合金相比,工序簡單,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鍛造加工性能,是一種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制備技術。

1.6 鎢合金

鎢的熔點在金屬中最高,其突出的優點是高熔點帶來材料良好的高溫強度與耐蝕性,在軍事工業特別是武器製造方面表現出了優異的特性。在兵器工業中它主要用於製作各種穿甲彈的戰斗部。鎢合金通過粉末預處理技術和大變形強化技術,細化了材料的晶粒,拉長了晶粒的取向,以此提高材料的強韌性和侵徹威力。我國研製的主戰坦克125Ⅱ型穿甲彈鎢芯材料為W-Ni-Fe,採用變密度壓坯燒結工藝,平均性能達到抗拉強度1200兆帕,延伸率為15%以上,戰技指標為2000米距離擊穿60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目前鎢合金廣泛應用於主戰坦克大長徑比穿甲彈、中小口徑防空穿甲彈和超高速動能穿甲彈用彈芯材料,這使各種穿甲彈具有更為強大的擊穿威力。

1.7 金屬間化合物

金屬間化合物具有長程有序的超點陣結構,保持很強的金屬鍵結合,使它們具有許多特殊的理化性質和力學性能。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優異的熱強性,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積極研究的重要的新型高溫結構材料。在軍事工業中,金屬間化合物已被用於製造承受熱負荷的零部件上,如美國普奧公司製造了JT90燃氣渦輪發動機葉片,美國空軍用鈦鋁製造小型飛機發動機轉子葉片等,俄羅斯用鈦鋁金屬間化合物代替耐熱合金作活塞頂,大幅度地提高了發動機的性能。在兵器工業領域,坦克發動機增壓器渦輪材料為K18鎳基高溫合金,因其比重大、起動慣量大而影響了坦克的加速性能,應用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及其由氧化鋁、碳化硅纖維增強的復合輕質耐熱新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坦克的起動性能,提高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此外,金屬間化合物還可用於多種耐熱部件,減輕重量,提高可靠性與戰技指標。

1.8 結構陶瓷

陶瓷材料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技術材料,它已經由單相陶瓷發展到多相復合陶瓷。結構陶瓷材料因其耐高溫、低密度、耐磨損及低的熱膨脹系數等諸多優異性能,在軍事工業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國內外對軍用發動機用結構陶瓷進行了內容廣泛的研究工作,如發動機增壓器小型渦輪已經實用化;美國將陶瓷板鑲嵌在活塞頂部,使活塞的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提高了發動機的熱效率。德國在排氣口鑲嵌陶瓷構件,提高了排氣口的使用效能。國外紅外熱成像儀上的微型斯特林製冷機活塞套和氣缸套用陶瓷材料製造,其壽命長達2000小時;導彈用陀螺儀的動力靠火葯燃氣供給,但燃氣中的火葯殘渣對陀螺儀有嚴重損傷,為消除燃氣中的殘渣並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需研究適於導彈火葯氣體在2000oC下工作的陶瓷過濾材料。在兵器工業領域,結構陶瓷廣泛應用於主戰坦克發動機增壓器渦輪、活塞頂、排氣口鑲嵌塊等,是新型武器裝備的關鍵材料。目前,20~30毫米口徑機關槍的射頻要求達到1200發/分以上,這使炮管的燒蝕極為嚴重。利用陶瓷的高熔點和高溫化學穩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嚴重的炮管燒蝕,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壓和抗蠕變特性,通過合理設計,使陶瓷材料保持三向壓縮狀態,克服其脆性,保證陶瓷襯管的安全使用。

2 軍用功能材料

2.1 光電功能材料

光電功能材料是指在光電子技術中使用的材料,它能將光電結合的信息傳輸與處理,是現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光電功能材料在軍事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碲鎘汞、銻化銦是紅外探測器的重要材料;硫化鋅、硒化鋅、砷化鎵主要用於製作飛行器、導彈以及地面武器裝備紅外探測系統的窗口、頭罩、整流罩等。氟化鎂具有較高的透過率、較強的抗雨蝕、抗沖刷能力,它是較好的紅外透射材料。激光晶體和激光玻璃是高功率和高能量固體激光器的材料,典型的激光材料有紅寶石晶體、摻釹釔鋁石榴石、半導體激光材料等。

2.2 貯氫材料

某些過渡簇金屬,合金和金屬間化合物,由於其特殊的晶格結構的原因,氫原子比較容易透入金屬晶格的四面體或八面體間隙位中,形成了金屬氫化物,這種材料稱為貯氫材料。

在兵器工業中,坦克車輛使用的鉛酸蓄電池因容量低、自放電率高而需經常充電,此時維護和搬運十分不便。放電輸出功率容易受電池壽命、充電狀態和溫度的影響,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坦克車輛起動速度會顯著減慢,甚至不能起動,這樣就會影響坦克的作戰能力。貯氫合金蓄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過充、抗震、低溫性能好、壽命長等優點,在未來主戰坦克蓄電池發展過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3 阻尼減震2.4 材料

阻尼是指一個自由振動的固體即使與外界完全隔離,它的機械性能也會轉變為熱能的現象。採用高阻尼功能材料的目的是減震降噪。因此阻尼減震材料在軍事工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外金屬阻尼材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航空、航天等工業部門。美國海軍已採用Mn-Cu高阻尼合金製造潛艇螺旋槳,取得了明顯的減震效果。在西方,阻尼材料及技術在武器上的應用研究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一些發達國家專門成立了阻尼材料在武器裝備上應用的研究機構。80年代後,國外阻尼減震降噪技術有了更大的發展,他們藉助CAD/CAM在減震降噪技術中的應用,把設計-材料-工藝-試驗一體化,進行了整體結構的阻尼減震降噪設計。我國在70年代前後進行了阻尼減震降噪材料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阻尼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主要用於製造火箭、導彈、噴氣機等控制盤或陀螺儀的外殼;在船舶工業中,阻尼材料用於製造推進器、傳動部件和艙室隔板,有效地降低了來自於機械零件嚙合過程中表面碰撞產生的振動和雜訊。在兵器工業中,坦克傳動部分(變速箱,傳動箱)的振動是一個復雜振動,頻率范圍較寬,高性能阻尼鋅鋁合金和減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術的應用,大大減輕了主戰坦克傳動部分產生的振動和雜訊。

2.5 隱身材料

現代攻擊武器的發展,特別是精確打擊武器的出現,使武器裝備的生存力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單純依靠加強武器的防護能力已不實際。採用隱身技術,使敵方的探測、制導、偵察系統失去功效,從而盡可能地隱蔽自己,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搶先發現並消滅敵人,已成為現代武器防護的重要發展方向。隱身技術的最有效手段是採用隱身材料。國外隱身技術與材料的研究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起源在德國,發展在美國並擴展到英、法、俄羅斯等先進國家。目前,美國在隱身技術和材料研究方面處於領先水平。在航空領域,許多國家都已成功地將隱身技術應用於飛機的隱身;在常規兵器方面,美國對坦克、導彈的隱身也已開展了不少工作,並陸續用於裝備,如美國M1A1坦克上採用了雷達波和紅外波隱身材料,前蘇聯T-80坦克也塗敷了隱身材料。

隱身材料有毫米波結構吸波材料、毫米波橡膠吸波材料和多功能吸波塗料等,它們不僅能夠降低毫米波雷達和毫米波制導系統的發現、跟蹤和命中的概率,而且能夠兼容可見光、近紅外偽裝和中遠紅外熱迷彩的效果。

近年來,國外在提高與改進傳統隱身材料的同時,正致力於多種新材料的探索。晶須材料、納米材料、陶瓷材料、手性材料、導電高分子材料等逐步應用到雷達波和紅外隱身材料,使塗層更加薄型化、輕量化。納米材料因其具有極好的吸波特性,同時具備了寬頻帶、兼容性好、厚度薄等特點,發達國家均把納米材料作為新一代隱身材料加以研究和開發;國內毫米波隱身材料的研究起步於80年代中期,研究單位主要集中在兵器系統。經過多年的努力,預研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該項技術可用於各類地面武器系統的偽裝和隱身,如主戰坦克、155毫米先進加榴炮系統及水陸兩用坦克。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製的第四代超音速殲擊機,其機體結構採用復合材料、翼身融合體和吸波塗層,使其真正具有了隱身功能,而電磁波吸收型塗料、電磁屏蔽型塗料已開始在隱身飛機上塗裝;美國和俄羅斯的地對空導彈正在使用輕質、寬頻帶吸收、熱穩定性好的隱身材料。可以預見,隱身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已成為世界各國國防技術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四 我國軍用新材料的產業化趨勢

應用於軍事工業中的新材料均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而軍用新材料的產業化速度普遍比較緩慢。世界范圍內的軍用新材料正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復合輕量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由此看來,鈦合金、復合材料和納米材料在軍事工業中具有十分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4.1 鈦合金

鈦是20世紀五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性能優異、資源豐富的金屬。隨著軍事工業對高強低密度材料需求的日益迫切,鈦合金的產業化進程顯著加快。在國外,先進飛機上鈦材重量已達到飛機結構總重的30~35%。我國在「九五」期間,為滿足航空、航天、艦艇等部門需要,國家把鈦合金作為新材料的發展重點之一,預計「十五」將成為我國鈦合金新材料新工藝的高速發展時期。

4.2 復合材料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要求材料不再是單一的結構材料,在這種條件下??國在先進復合材料的研製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它在「十五」期間的發展會更加引人注目。21世紀復合材料的發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

4.4 納米材料

納米技術是現代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僅涉及到現有的一切基礎性科學技術領域,而且在軍事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未來戰爭突然性的急劇增大,各種探測手段越來越先進。為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隱身技術在軍事領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納米材料對雷達波的吸收率較高,從而為兵器隱身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捌』 新軍事革命始於什麼戰爭

新軍事革命是特指在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並得以廣泛回應用,從而引起答軍事領域武器裝備、軍事理論和組織體制等一系列的根本變革,導致徹底改變戰爭形態和軍隊建設模式的一場革命。它包含4個要素:新軍事技術 /新武器裝備/新軍事理論/ 新組織體制.

第一次海灣戰爭應該是現代新軍事革命的開始.

『玖』 軍事理論論述題

改革發展30年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人民解放軍走上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依據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即由准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在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現代化建設。確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開創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軍隊進行重大調整改革,裁減員額100萬,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進入90年代,人民解放軍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確立以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基點的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制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作為軍隊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軍隊以軍事斗爭准備為牽引,加快武器裝備發展,加強軍兵種和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建設,優化體制編制,裁減員額70萬,防衛作戰能力顯著提升。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的戰略思想,全面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軍隊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和軍事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和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推進軍事訓練轉變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軍事訓練作為推進部隊全面建設、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基本途徑,改革訓練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科學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體系。

拓寬軍事訓練領域。加強信息化條件下戰略戰役指揮訓練和部隊訓練,舉行跨區域檢驗性對抗演練,進行整建制夜間訓練,開展後勤、裝備保障綜合演練。重視加強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

深化訓練改革。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內容體系,編修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推廣訓練改革的創新成果。加強軍兵種聯合訓練,強化作戰要素訓練,突出指揮協同訓練和戰法研究,改進區域協作訓練。完善基地訓練,發展模擬訓練,推開網路訓練,開展對抗訓練。改革軍事訓練考評機制,從難從嚴訓練,實施軍事訓練全過程全要素精細管理。

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普及電磁頻譜、戰場電磁環境等基礎知識,學習掌握信息戰特別是電子戰等基本理論。突出信息化武器裝備和指揮信息系統操作使用訓練,進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信息化改造,重視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演練。

閱讀全文

與軍事理論始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