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軍的「殺手鐧」武器裝備建設有什麼特點
我軍的「殺手鐧」武器裝備建設,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當時世界的發展趨勢,內採取引進與研容發相結合,合作開發與自主創新相結合,軍品與民用相結合的正確舉措。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就在陸、海、空、天及二炮裝備了一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批具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殺手鐧」部隊。
『貳』 以我軍現有裝備與外軍先進武器裝備比較 試述我國應優先發展何種武器裝備
1自主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
2大型預警機
3兩棲攻擊艦內
4大型運輸機
5航空母艦
6新型攻擊核潛艇
7隱形戰機
理由:1層面的容需求.即我國近期面臨的威脅.一是台灣問題.二是南海島嶼主權東海油氣資源及相關海域權益問題.三是我國對外貿易和能源通道的安全問題.
2我國的國防政策
3彌補我軍迫切需要的薄弱環節.包括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指揮控制能力.遠程投送能力.遠洋控制能力等.
因此應當優先發展能夠對解決國家同一問題起到關鍵作用的裝備.另外基於火力優先的原則.應當提高兵力投送能力.因此發展前四項.此外.從抗擊外來海空勢力角度講.由於對方優勢明顯.對抗的前提是具備相應的裝備與能力.所以發展第5.6項.此外.抗擊外來干預還需要對台海周邊基地實施空中打擊並奪取制空權.這一職能由隱身戰機來承擔最合適不過.
最後補充一點.航母是使我國真正成為海上大國的決定性武器.但由於製造周期長.形成戰鬥力時間長.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海軍仍將奉行近海防禦戰略.所以航母應是我國未來20年急需的兵器.
『叄』 總結歸納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的建立和武器裝備情況,
你找個問題太大了,足可以寫厚厚的幾本書了,你可以去軍事網站了解,
『肆』 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各是什麼
一、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
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1981年9月,鄧小平同志指出:「我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保衛四化建設的光榮使命。因此,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這就明確了軍隊建設的總目標。
二、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要求
(1)政治合格:要求全體官兵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維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繼承和發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安心服役,忠實履行職責,奉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官兵一致、軍民一致、鞏固和加強軍隊內部的團結及軍政軍民團結。
(2)軍事過硬:戰斗隊思想牢固,戰備工作落實,能隨時執行緊急任務和應付突發事件;掌握先進的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軍事技術精湛,熟練使用手中武器和技術裝備;
戰役戰術思想靈活,能正確實施組織指揮,諸軍、兵種能密切協同,達到打得准、開得動、聯得上、合得成,充分發揮部隊的整體作戰威力。
(3)作風優良:思想上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工作上堅持實事求是,積極進取,敢於負責,大膽創新,真抓實干;
作風上具有一往無前,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英勇頑強,壓倒一切敵人的勇氣; 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廉潔奉公,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色。
(4)紀津嚴明:始終不渝地保證槍桿子永遠聽從黨的指揮;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按組織原則和隸屬關系辦事;一絲不苟地執行條令條例,一切行動聽指揮,保守軍事秘密;愛護人民一草一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密切官兵關系和軍民、軍政關系。
(5)保障有力:人員素質過硬,精通專業技術,懂軍事、懂技術戰術,能科學組織各種後勤保障;後勤裝備性能先進,實現後勤指揮自動化,提高交通運輸、裝備維修管理、給養保障和醫療救護能力;
管理機制健全,標准制度體系落實,強化監督功能,體制優化、精幹、合成,充分發揮後勤保障的整體效能,適應高科技條件下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
(4)我軍武器裝備建設擴展閱讀:
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革命化始終是第一位的,決定著軍隊現代化的性質和方向,並為實現軍隊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現代化是我軍建設的中心,軍隊的全部工作都要圍繞現代化來展開。
正規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重要任務是要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中的基本經驗,用法規和條令條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使軍隊各項建設都有明確的規范。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必須統一考慮、全面推進。
『伍』 為什麼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在軍隊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92年12月,中央軍委提出,要把國防科技發展和部隊裝備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力回爭達到突發事件有準答備、局部戰爭有保障、威懾有手段、發展有基礎的建設目標,逐步實現有中國特色的武器裝備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在軍隊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陸』 我軍軍事裝備應從哪些方面加強
改造我軍現有裝備 加快武器裝備信息化的步伐
武器裝備信息化,是以信息技術改造現有武器裝備和發展新型武器裝備的過程。其主要方法有:
「內部嵌入法」。即立足現有武器裝備結構,通過嵌入、融合信息技術或附加信息裝置,大幅度提高單件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如美軍對武器實施信息化改造後,其M1A1坦克的進攻能力提高了54%,毀傷概率提高了一倍;A H—64攻擊直升機的殺傷力提高了4.2倍,抗毀性提高了7.2倍,總體作戰能力增長了16倍……採用信息技術「內部嵌入法」來改造老裝備,通常可節省1/3~1/2的費用,研製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具有較高的效費比。如美軍的制導炸彈就是利用激光制導裝置對常規無制導炸彈進行改裝的結果,在價格上僅為空地導彈價格的1/5、巡航導彈價格的1/10,但精度卻相差無幾,命中率高達90%。據統計,在發達國家軍隊中,用高技術改裝和改進的武器裝備,一般占現役武器裝備總數的40%~50%左右。
「外部集成法」。即改變以前只從縱向上研製新一代武器的思路,從橫向上對現有武器系統進行信息化改裝或改進,使其具備通用性和聯動性,提高武器裝備和作戰系統的整體效能。據外軍分析,當戰斗機加裝L i n k—16數據鏈後,其殺傷力將是原來的三倍。如果用信息技術改造導彈部隊,其導彈發射單元不但具備自身火力分布數據,還能共享上級預警雷達等獲得的綜合情報數據、發射區數據和殺傷區數據。這些態勢數據即使一時還不能用於指揮引導,但也能與引導指令兼容,從而充分發揮戰場情報效益。「外部集成法」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通過將普通武器裝備納入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系統效應之中。如B—52轟炸機早在1962年10月就已正式宣布不再生產,但在高技術武器裝備整體效應的作用下,其作戰能力也得到了躍升。二是通過信息技術將原本分立的武器裝備進行綜合集成,提高武器裝備群的信息化能力,彈炮結合的防空武器系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次到位法」。即擺脫傳統武器裝備設計思路的束縛,嚴格按信息化的標准設計、研製和生產新式武器裝備,使之跨越機械化階段而直接實現信息化。外軍普遍認為,由於武器裝備信息化耗資多、周期長、難度大,在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建設上不可能「遍地開花」,只能有重點地研製攻關,抓住幾個真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項目,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
「借鑒引進法」。即根據武器裝備信息化的總體需求和發展規劃,通過引進與吸收外軍和民用先進技術產品,提高武器裝備的開發效益和開發速度。這是發展中國家求得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採用此法應注意的問題是:引進能填補空白的關鍵技術和產品;引進能提高武器裝備整體水平並具有可擴展性的技術產品,實現「一技」或「一品」多用;同時引進相應的配套系統,避免單件武器效能高而整體效能低的現象;引進先進武器裝備生產線和管理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產品相關軟設施(文檔、設計方案等),以利於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
「模擬演示法」。即在虛擬現實技術創造的「人工合成環境」中,利用模擬演示系統,對信息化武器裝備的設計方案和戰技性能進行檢驗。信息化武器裝備是一個復雜系統,傳統的設計方法往往耗時費力,而且許多指標無法進行檢測。採用「模擬演示法」能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減少投資風險,節約研製費和試驗費。美國防部和各軍種部先後組建了19個作戰實驗室,可以在逼真的虛擬現實環境中對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模擬演示,評估和檢測武器裝備的戰技性能,並據此改進設計方案
『柒』 我軍軍事裝備發展有幾個階段各階段都有哪些特徵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建軍節。在這盛大的節日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以嶄新的軍容、威武文明之師的英姿,隆重慶祝這不平凡而偉大的一天,這也標志著我軍武器裝備發展歷程中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第一次飛躍: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的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
具規模
建國之初,我軍武器裝備品種繁雜,陳舊落後,如槍炮就有110種、82種口徑,產自20多個國家,主要以沖鋒槍、輕機槍、通信、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等武器為主。
新中國成立時,我軍(主要是陸軍)的武器裝備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開國大典大閱兵時,我軍展示了75毫米野戰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57毫米高炮等,以及P—51型殲擊機、蚊式轟炸機、PT—19型教練機、L—5型通信觀察機。
然而,由於有些武器是在戰爭中從敵人手中奪過來的,因此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步兵武器裝備多,海、空軍和陸軍特種兵的武器裝備少,陳舊落後。尤其是飛機、軍艦少得可憐,坦克、大炮也為數不多。60架作戰飛機多達10個機種,有的已破舊不堪,有的缺少配件。
國慶大典之後,為了改善武器裝備,中共中央確定進口蘇式武器裝備。194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訪蘇時,於27日向斯大林、華西列夫斯基和布爾加寧等提出了向蘇聯購買飛機裝備等問題。經雙方商定,當年10月15日蘇聯飛機第一批進口。至年底,共進口各型飛機185架。朝鮮戰爭爆發後,我國加速了從蘇聯進口武器裝備的步伐。1950年和1951年,共接收了12個蘇軍航空兵師的裝備,進口了36艘蘇聯魚雷快艇。1953年6月4日,我國又和蘇聯簽訂了進口(含轉讓製造)81艘艦艇的協定。1951年至1954年間,還從蘇聯進口了60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和36個步兵師的輕武器。空軍從1950年10月至1954年初組建了多個航空兵師,擁有各型飛機3000多架,形成了包括殲擊、強擊、轟炸、偵察、運輸航空兵的空中力量。1954年和1955年,蘇聯軍隊從安東(今丹東)、沈陽和旅大地區撤回國內時,我軍有償接收了蘇軍1個潛艇基地、5個殲擊機師、1個轟炸機師、2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師、3個地面炮兵師、3個高射炮兵師等部隊的大部分武器裝備。
到1955年底,我國共進口和接收蘇式各種槍80餘萬支(挺),火炮1.1萬多門,坦克裝甲車輛3000多輛,飛機約5000架,艦艇約200艘(含轉讓製造部分),雷達和探照燈1400多部,無線電和有線電通信機1.2萬多部,舟橋15套,主要工程機械500多部,防化專用車輛100多輛,以及各種彈葯和配套裝備。
自從1956年7月19日,在東北沈陽,我國仿製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即殲—5型,首飛藍天成功。中國人民由此步入航空工業從仿製到自行研製、從弱到強的奮斗歷程。1956年以後,還進口了不少飛機、艦艇和其它個別裝備的仿製樣機。在進口蘇式武器裝備的同時,我軍先後成立了炮兵、坦克、空軍、海軍、工兵等學校。我國抓緊了軍工建設和武器裝備的生產。
1951年初,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為主任,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為副主任的中央兵工委員會,根據朝鮮戰爭的需要,提出了提早進行兵工建設的方針,並於同年6月20日作出了《關於兵工建設問題的決定》。按照這個決定,1952年以前,軍工企業自製了一些輕武器和彈葯,修復了一部分舊雜式武器備裝備。從1953年起,逐步開始仿製蘇式武器裝備,先後新建和擴建了79個規模較大的軍事工廠,武器裝備的仿製和試制投入了生產。到1955年底,我軍利用進口和國產的武器裝備,換裝和新裝備了陸海空三軍師級單位。
至此,海軍和空軍的裝備已初具規模,陸軍特種兵的裝備也迅速發展起來,步兵的舊雜式武器裝備絕大部分被淘汰,基本上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制式化、全軍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比新中國成立時大大提高了一步。1959年,我國又自行研製了「59」式中型坦克,從而宣告了中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結束。此時,我國航空工業短短建國十年內,自己研製出了超音速噴氣戰斗機和轟炸機。
共分四個階段!
一: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的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具規模!
二:武器裝備從摩托化向機械化的轉變,諸軍兵種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海軍、二炮部隊的武器裝突飛猛進,基本實現了由進口化、引進化、仿製化到國產化、自製化、改進化!
三:武器裝備研製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挖掘自身國防科技潛力,實現了由機械化向電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武器裝備現代化!
四:以科技強軍戰略思想為指導,依靠自身科技、借鑒國外技術研製高技術武器裝備「殺手鐧」,集陸海空三軍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於一體的配套武器裝備系統,使現有武器裝備成為維持和平的堅強盾牌—陸地猛虎、大海膠龍、監天之鷹、長空利箭!
『捌』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體系主要是什麼
一、軍品承製組織要進行軍工質量體系認證
1.《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條例》第143條規定「質量體系評定不合格的單位不能承擔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任務」;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關於貫徹實施國家軍用標准GJB9001A-2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通知」裝電字[2001]第220號規定,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各裝備管理部門對軍品承製單位提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依據,也是軍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實施軍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的依據;
3.國防科工委關於印發《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現場審查規則》的通知科工法[2002]1018號文件,第八條第7款:現場審查主要內容包括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二、申請軍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條件
1.申請GJB9001A認證組織是為實施和保障軍事行動的武器、武器系統和軍事技術器材承擔論證、研製、生產、維修任務的組織,或是與之配套的整機、部件、組件、器件和材料生產組織,或是為武器裝備進行試驗、貯存和工程建設的組織;
2. 認證申請組織其申請書需由駐廠或地區軍事代表室蓋章,同意該組織進行軍工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如沒有軍代表室管理的組織,可由訂貨方軍事代表室或軍隊主管裝備訂貨部門蓋章。如該組織屬於軍隊組織,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蓋章;
3.認證審核前按GJB9001A-2001標准建立管理體系,並運行3個月或以上時間。有軍品訂貨及交付發生,且現場審核時應有軍品生產;
4.現場審核時由上述軍代表和我中心審核組進行溝通座談並形成《軍代表對受審核方質量體系有效性評價意見》,該評價意見隨審核材料報軍認委審批。
三、軍工質量體系認證注冊的性質
1.認證注冊是明顯的政府和軍隊主管部門的行為,反映和代表了武器裝備的顧客利益;
2.認證注冊具有事實上的強制性,不認證就不能承擔軍品任務;
3.認證機構無權批准給受審方發證書。批准權在軍工產品質量認證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由總裝備部領導、各軍兵種裝備部門領導以及工業部門、專家代表組成的全軍的質量體系合格評定領導機構,具有權威性和廣泛的代表性。
四、軍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呈報審批程序
經新時代認證中心主任審查報軍認委秘書長審批報工業主管部門的軍認委委員審批報認證產品顧客涉及軍認委委員審批報軍認委副主任委員審批報軍認委主任委員審批製作證書總裝備部副部長在證書上簽字頒發證書
五、監督和綜合評議
1.獲准注冊的有效期為4年。在此期間,實施定期的例行監督或非例行的監督。通過監督,以保證獲證組織持續符合其認證要求。
2.在認證證書的有效期內每5~9個月進行一次監督審核,兩次監督審核的間隔時間最長不超過9個月。
3.在認證證書的有效期內的監督審核要覆蓋證書表明的審核准則的所有要求和產品類別及其所涉及的部門。
4.在認證證書有效期內共進行5次監督審核(不含非例行的監督)和1次綜合評議。
5.在證書有效期內對涉及體系變更、地址搬遷、生產線的轉移等均要結合監督審核時間進行變更部分的確認,以維持認證證書的有效。
6.綜合評議一般在獲證組織現場進行:
(1)對質量管理體系在過去的認證有效期內的運行進行評審;
(2)如體系文件未經換版,需作一次文件審核;
(3)召開與軍代表座談會,徵求軍代表對受審核方質量管理體系運作有效性的意見;
(4)審核最高管理層、質量管理部門;
(5)抽查產品的設計、生產、檢驗和試驗;
(6)其他需審核的項目。
7.如出現嚴重影響獲證組織的活動和運作的更改(如所有權、人員、設備)時,或對投訴的分析或其他信息表明獲證組織不再滿足中心的要求時,也要對其進行綜合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