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理論有哪些影響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理論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影響:
1、高智力
作為知識密集型專技術,高技術的發屬展必須依靠創造性的智力勞動,依靠富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高投資
高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較長的研製周期,因而研製過程需要耗費巨額資金。
3、高競爭
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
4、高風險
高技術競爭的失敗,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投資的失敗,對國家而言意味著國家利益將要受到損害。
5、高效益
作為高附加值產品,高技術產品形態是知識的物化形式,所以其價值遠遠超過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價值。
6、高滲透
高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技術輻射性或滲透性,隱含著巨大的技術潛力。
7、高速度
高技術產業的成功不僅表現在產值、產量的發展高速度上,而且還突出表現在產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
② 軍事高技術對國防建設的影響
現實情況下,高新技術不止對國防建設的影響很重要,對其它領域同樣重要。許多高新技術大都是先投入軍用再轉為民用。
③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有什麼影響
高技術對現代軍事領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是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具有明顯超越性
技術決定戰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必然促進和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技術推動戰爭理論發展表現有不同的特徵。高技術促進現代戰爭理論發展不同於以往,其重要特徵就是具有明顯的超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1 、高技術可以超越武器裝備變革的實際存在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技術應用於軍事過程,一般要經歷科學存在、生產存在、裝備存在三個階段。某種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出來,並具有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功能或性質,為其科學存在;當發明創造投入生產,轉化為軍事上需要的技術成品(武器裝備),為其生產存在;當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戰鬥力,為其裝備存在。
在以往的歷史時代,先進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最終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通常要在順序經過上述三個階段,並在實際形成戰鬥力之後才能實現。這是因為,在生產力比較低的歷史時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產品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武器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作戰能力也要較長時間,使人們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才能認識新技術的巨大作用,並以此來建構新的戰爭理論。因此,以往新的作戰理論原則只能產生於新式武器裝備存在之後,而不能在其之前,這是很自然的事。現代高技術對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與以往歷史上有所不同了,在其處於科學存在或生產存在階段,就能超越裝備存在階段而促使戰爭理論發生變革,改變其性質和內容。如美國 1982 年提出「空地一體作戰」理論時,新型坦克、隱形飛機、精確制導等,並未大量裝備部隊,有許多甚至未投入生產。美國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戰」理論,也不是星際武器產生和裝備部隊的結果,而是根據高技術群體可能在軍事領域應用的科學存在來設計和籌劃的。
這種超越現象,是由現代高技術君群自身的發展與武器裝備生產以及軍事理論研究活動的內在聯系所決定的。其一,高技術群體內部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把影響軍事活動的可能和趨勢整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能夠十分近似地把握未來戰爭的圖景進而改進或更新戰爭理論;其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驚人,只要科學技術能提供設計,生產就能實現其存在,而只要軍隊需要,產品就能很快滿足其要求,這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傳統思維,而能夠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的理論構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再需要等到新式武器大量裝備部隊之後才去構思戰爭理論,而是可以大膽地超越設計和創造;其三,現代軍事理論研究活動本身,把技術對戰爭的影響當作重要的課題,又藉助高技術提供的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先進科研手段,整體、系統、科學地分析高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從而使戰爭理論研究 超越裝備發展階段而設計未來戰爭的能力。
2 、高技術可以超越戰爭實踐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在以往的軍事技術條件下,無論從冷兵器作戰到火器作戰,還是從火器作戰到通用武器作戰,無一不是遵循這樣一條軌跡:在戰爭實踐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後,人們才開始逐漸從某些經驗性的認識上升為系統的戰爭理論。在高技術時代,戰爭理論則可以超越戰爭實踐形態而發展和創新。高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提供了可能,而且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了先進的預測手段。以往人們對未來戰爭的預測,無論是定量預測還是定性預測,都是決策者及其幕僚人員依賴人腦和人工的手段去分析、判斷、推理,這樣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或多或少的隨意性。現代高技術是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其中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資訊理論、系統、控制論等「軟」技術為軍事預測提供了模擬手段。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一書中說,作戰模擬方法「實質上提供了一個『作戰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利用模擬的作戰環境,可以進行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缺陷,可以預測策略和計劃的效果,可以評估武器系統的效能,可以啟發新的作戰思想。」因此,在新的戰爭形態尚在醞釀的時候,在具體的戰爭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可以依據高技術可能達到的水平,依靠科研專家隊伍,運用以電子計算機模擬為代表的先進的科研手段和方法,開始對新的戰爭實踐形態進行「設計」。在東西方「冷戰」時期,這種「設計」本身就是戰爭創造力的競賽,你設計一種作戰樣式,我就設計另外一種作戰樣式與你對抗,從「硬殼式前沿防禦」到戰役機動集群,從「縱深打擊」到「空地一體作戰」,從核威懾到「戰略防禦倡議」,等等,都展示了戰爭理論先於戰爭實踐而創造的生動局面。盡管這種「設計」歸要到底離不開實踐,然而它所表現出的超前性,已不再單純是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和現實戰爭情況的分析,不再是某次具體戰爭的對策,而是科學家、專業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為保證在戰爭中制勝,而對未來戰爭進行的整體上的預先安排和運籌。當然這種在高技術條件下超越戰爭實踐發展的戰爭理論最終還是離不開實踐,還是要應用於戰爭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使之越來越適應實戰的需要。
3 、高技術可以超越不同層次的戰爭理論領域,同時促進戰略、戰役、 戰術理論的發展
在核武器出現以前,先進技術導致戰爭理論的變革有著某種特序漸進的連續變化的規律,即先進技術首先引起戰術層次理論的變革,漸及戰役、戰略層次的理論。核武器的出現使戰爭理論的發展變化呈現為與上述過程相反的逆式過程。由於它首先以大規模殺傷兵器的身份粉墨登場,因而它首先在戰略層次引起了變革,產生了核戰爭戰略理論,爾後派生出核條件下戰役、戰術理論。而今高技術在更高水平和更廣范圍內打破了戰爭理論發展的這兩種模式,即;既不是單純按由戰術到戰役、戰略的程式,也不是單純按從戰略反轉到戰役、戰術的程式發展,而是可以超越不同理論層次或領域,對戰爭理論發生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幾乎可以同時導致戰術、戰役、戰略理論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現代高技術不是一兩個孤立的發明,而是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技術群體,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戰爭理論的整體需求。在高技術條件下,武器裝備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具有能用於戰略、戰役、戰術等各個范圍的技術性能與作戰功能。如,衛星通信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料在戰略、戰役、戰術范圍都可以利用; C3I 指揮控制系統從統帥部到最小戰術單位都可構成指令和反饋系統,等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設計與製造雖然在技術性能上有戰術、戰役、戰略武器的區分,但由於採用模塊設計和系統控制的轉換,而實上運用則是可以靈活掌握的。這就使戰爭本身原來存在的戰略、戰役、戰術行動出現了跨界或互相滲透的現象。美軍入侵格瑞那達、襲擊利比亞,已經很難說是戰斗行動還是戰役行動,或是戰略行動。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指揮機構可以直接指揮到每架飛機,甚至對每架飛機的出動時間、攻擊目標的詳細坐標,都直接作出了規定。這說明,高技術的指揮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集中掌握戰爭全局的能力,在很多情況下,戰略目的可以不再通過若干戰役行動來達成,戰役也可不再通過若干戰斗來達成。戰略行動、戰役行動、戰斗行動,只是不同層次作戰組織的活動領域,但這些不同層次的作戰行動可能是同時實施和完成的。這就使得戰爭理論打破順序發展的程式和層次上的嚴格區分而齊頭並進發展。
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國在戰爭理論研究上,更加重視超前性研究。過去那種戰爭理論研究的「歷史時間觀」正在為「未來時間觀」所取代,「歷史外推」的研究方法正在為「預測模擬」的研究方法所取代。現代戰爭理論的發展,正呈現出一種階段性超前,並隨著未來與現實的接近而逐步完善的發展模式。充分認識和把握戰爭理論發展的這種趨勢,對發展我軍的戰爭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具有威懾和實戰雙重功能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著名論斷,但作為系統的現代威懾理論卻是在核武器時代產生的。以往戰爭理論基本上是指導戰爭准備與實施的理論,是為了打贏現實戰爭的。核武器出現後,由於其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因而核威懾理論隨之產生。如全面核威懾理論、有限核威懾理論等,其基本的思想是以核優勢震懾敵方,使其屈服於自己的意志。核威懾理論的產生,使得現代戰爭理論呈現出實戰與威懾並重的發展趨勢。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和廣泛用於軍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突出,並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高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懾理論在現代戰爭理論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們知道,現代戰爭已不單純是軍事對抗,而是綜合國力特別是高技術的抗爭。高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改善支持戰爭的基本條件,而且可以直接發展軍事力量。同時,在高技術領域中,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分界越來越小,軍轉民、民轉軍越來越便捷。因此,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必然將極大地擴展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正因為如此,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以高技術為核心的全面競爭戰略引入戰爭理論,把發展和保持強大的綜合威懾力量作為國家發展占略的重要目標。美國政府推行的「戰略防禦計劃」和西歐的「尤里卡計劃」,就是這種思想和政策的產物。正如西德總理科爾所說:「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有 10% 是戰爭理論問題, 90% 是尖端技術問題」。這一情況說明,在相對和平時期,提高國家的威懾能力,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戰爭理論的重要課題。
其次,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性能,使得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進一步融合。其原因:一是高技術武器不同於核武器,它具有威懾和實戰的雙重功能。我們知道,高技術武器裝備,不僅在遠距離打擊和毀傷效果方面可與核武器不分仲伯,而且具有核武器不可比擬的准確性和可控性,因此高技術武器既可作為實施威懾的重要實力,又可用於實戰,從而克服了核武器只能用於威懾,一般難於在實戰中使用的不足。這樣,同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的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作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的兩種手段,更易於相互轉換和交替使用。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使得現代局部戰爭本身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威懾手段。威懾不僅要以一定的實力為力有時還要採取一定的軍事行動才能達成目的。由於高技術武器具有精確而巨大的破壞力和遠程的的打擊力,一般來說,使用少量兵力、兵器,通過空中或遠距離打擊,即可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同時,由於擁有高技術優勢的一方,一般都掌握著主動權,能有效地控制戰爭的規模和過程。因此,有些國家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對其可能的對手不僅以軍事實力相威懾,而且有時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來壓迫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志。這種軍事行動,實際上也是一種威懾。如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美國空襲利比亞、美英法等國在伊拉克建立「禁飛區」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性質。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高技術條件下,威懾和實距理論正逐步融為一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從而構成完整的現代戰爭理論體系。
三、高技術條件下戰役作戰理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現代高技術使現代戰爭的戰役作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吳現出大立體、全縱深、高強度的特點。作戰行動將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層空間以及電磁頻譜領域晝夜不斷地進行。敵對雙方的作戰力量將在作戰地幅的全縱深,進行無後方作戰和非線性作戰。作戰將在較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作戰物資,給敵對雙方以巨大的毀傷和破壞。由此而引起了戰役作戰理論的各方面的深刻變化。
1 、進攻作戰理論的變化。傳統的進攻理論強調軍隊從行進間展開, 經火力准備,由戰術突破開始,進行線性作戰,逐步轉為戰役突破、戰略突破,逐次殲滅敵方防禦集團,奪占重要目標或地區。高技術條件下,這一理論的顯著變化是,進攻行動從以地面突擊為主,變為空中突擊為主;從前沿向縱深的連續打擊,變為全正面、全縱深的同時打擊。海灣戰爭中,美軍要求空中進攻戰局必須首先摧毀伊軍百分之五十的戰鬥力,地面進攻戰局開始後,空中打擊仍然保持連續不斷,武裝直升機的固定翼飛機是殲滅伊軍裝甲目標和摧毀堅固工事的主角,步兵的行動幾乎接近於從運動中肅清殘敵,很少突破和攻堅行動,並且從進攻開始就對伊軍從給深的戰略、戰役、戰術目標實施了猛烈的打擊。原蘇軍也有不少人認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大規模模使用地面部隊,而是與奇襲和空中優勢緊密相關」。
2 、防禦作戰理論的變化。由於高技術兵器提高了軍隊的機動作戰能力和火力,擴大了作戰半徑,也由於進攻兵器幾乎可以摧毀任何防禦工事,陣地支撐點因素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防禦一方在一定地區內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成為制止敵人進攻的主要手段。這使防禦作戰理論發生了三點顯著變化。首先是強調機動防禦為主。因為機動防禦可綜合運用進攻、防禦、遲滯作戰等手段,是以進攻行動為主的防禦作戰。其次是更加強調靈活組織。美軍規定,無論是機動防禦還是地域防禦,均可選擇在相當靠前的地方防禦,在敵人逼近時實施打擊;可選擇在主要地域與敵決戰;可誘敵深入,然後打擊敵人翼側和後方;甚至可先敵發起破壞性進攻。第三是強調對進攻之敵實施縱深打擊和在後方縱深地域作戰。美軍認為,縱深作戰、近距離作戰和後方作戰在防禦中是統一的。「縱深作戰將打亂敵方縱深內的部隊運動,摧毀對攻方至關重要的高價值目標,並在關鍵時刻打亂敵軍的指揮與控制。」在後方地域,即己方縱深內作戰,「主要作用是通過不使指揮與控制、火力支援、後勤支援和預備隊的運動被敵軍打亂,來保護指揮官的行動自由。」
3 、指揮理論的變化。高技術指揮活動的根本變化是從指揮人力密集型的軍隊,變為指揮技術密集型的軍隊;從以人力指揮為主的理論,轉變為以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主的指揮理論。其表現是:在情報工作上,從人力偵察為主發展為以技術偵察為主,廣泛利用高技術偵察裝備獲取情報。海灣戰爭中,戰爭 國部隊之所以能准確、全面、及時地獲取情報,主要依靠具備全時、全方位的偵察和自動化傳遞信息能力的優勢技術裝備。其預警飛機 24 小時升空工作,情報偵察系統可適時傳輸戰場實況的多光譜圖象,全球定位系統和位置標定報告系統可隨時為飛機和地面部隊導航、指示目標;從地面到外層空間的情報、通信、指揮系統,每天管理 3.4 萬多個頻率,可每天保持 70 萬次電話呼叫和 15.2 萬份電文傳遞。
在作戰組織上,由統一、逐級計劃為主,轉變為統一、系統計劃為主。最高指揮機構的作戰計劃往往深入到部隊、分隊,如美軍規定,作戰必須制定總的計劃、戰中應急計劃(亦稱「分支計劃」)、後續行動計劃。其中,後兩個計劃帶有多方案的性質,預見作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可能的處置辦法,務求詳細周密 。海灣戰爭中,美軍調用了大量計劃人員,用計算機模擬作戰進程的各種情況,根據模擬結果和臨戰學習的實驗效果,制定和不斷修改計劃。空軍在作戰中,還採取了提前二日制定攻擊計劃,提前一日轉化為「空中任務指令」,控制到每一架飛機。
在作戰部署上,從追求「多多益善」的數量優勢觀念,轉化為追求「合理夠用」的效能觀念。在戰斗編組中大量增加了技術兵種的成分,對各軍、兵種的比例根據不同任務,經過充分的運籌分析,合理地確定。強調軍隊現地配置的機動性,盡量改變過去靜止配置的方法,盡量減少在一個地域停留的時間,以隱蔽作戰企圖,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在作戰保障上,一是從原來單純的保障行動,轉化為更具有戰斗性質的作戰行動。傳統的保障行動正在越來越多地列入作戰行動體系,偵察、通信保障已列為指揮的要素,工程保障除道路保障外,其它工程保障已由作戰部隊自己承擔,防空保障已完全作為作戰行動,「三防」保障也成為作戰行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二是由於軍隊的頻繁機動,補給量的空前增加,運輸保障已成為後勤保障的關鍵。三是重視技術保障的作用。為保障坦克、飛機、火炮、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完好率,需要良好的儲備、測試、檢驗、搶修以及技術補充等,技術保障活動正在滲透到作戰的保障和各個環節中。
④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1、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在現代化戰爭中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占據主動。
2、高科技在空中武器裝備中的大量應用使當代軍事戰爭逐步向空中化發展,空中及空間力量正在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
3、高技術的運用使現代化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在五個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是武器的毀傷效能劇增;二是突防能力增強;三是偵察監視能力擴展;四是自動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是機動能力更強。
(4)軍事高技術對什麼的影響最迅速最明顯擴展閱讀
目前軍事高技術主要可分為6大新技術群,即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6大領域,每個高技術領域都包含成千上萬的高技術。這6大技術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不斷涌現新的學科和技術,並且都被運用到軍事上。
軍事高技術的分類: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
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⑤ 軍事高技術給現代戰爭帶來的重大影響是什麼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一)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將明顯的改變現代戰場與作戰行動;
(1)作戰空域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兵力兵器遠距離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空域向大縱深發展,使作戰行動更加強調實施大縱深。同時,武器裝備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戰空間向高低結合的高度立體化發展,作戰行動更加強調「空地一體」、「海空一體」甚至是「陸海空天一體」的立體化作戰。
(2)由於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戰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二)高技術武器裝備將強制性的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軍事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的不斷變革,必然會推動作戰方式的發展變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迅速崛起的高技術猛烈沖擊下,二次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作戰理論逐漸失去了指導意義,作戰理論的變革勢在必然。
海灣戰爭是舉世公認的戰爭史上水準最高的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在談到作戰理論對其影響時,美國前國防部隊迪克·切尼認為: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提出並寫進作戰條令中的「空地一體作戰」理論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這場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軍實施了電子-火力突擊、垂直突破、縱深機降、遠距離包圍迂迴等空地一體作戰行動,最終贏得了戰爭。
近幾年,信息戰理論又成為一種新的作戰指導思想。信息能力被當作衡量一個國家作戰能力的關鍵,甚至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對作戰的勝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信息技術裝備已廣泛的滲透到戰場的各個領域,構成日臻完善的作戰「神經系統」,並創造了軟、硬殺傷相結合的電子戰手段。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也構成了信息戰的主要內容。
⑥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建設的影響有哪些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建設的影響有:
一、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
目前工業經濟發達國家對軍事高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多首先考量的是盡快使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快速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提升兵器的毀傷力,使軍隊在質量上保持優勢,以增強軍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以說軍事技術水平的優劣,時時刻刻影響著武器裝備的戰技水平。
當代社會以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偵查與監視技術、偽裝隱身技術、夜視技術、指揮自動化——C4ISR、電子對抗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為軍事技能的重點考察對象。而這8項技術的發展無一不依靠兵器性能的拓展,毀傷能力的提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增強,機動范圍的擴大,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的完善。
二、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培養大批高素質的軍事人才
軍事高技術具有高智力、高創新性。現在軍事技術中的每一項技術,無一不是當今時代各項科學技術最新成就相互交叉融合創新的結果,是不同學科眾多科技人員指揮的結晶。
而無論是過去的戰爭還是現代的高科技戰爭,人與武器這兩項因素中,人的素質的作用始終是決定性的。軍事高技術的應用靠軍工人員去實踐,兵器的高戰技性
三、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國防戰略戰術的創新
中國自古以來,以戰略戰術的多變性而著稱,三十六計享譽天下。我們由此看到,只有科學得當的戰略戰術,才能指導現代軍事斗爭的實踐。成功的軍事斗爭實踐經驗又可以反過來促進現代軍事戰術的完善與創新。
隨著戰爭技術含量特別是高技術含量日益提高,各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國軍事技術發展差距現代戰爭日益拉大,甚至出現技戰術上的代差。強的一方更加重視發展自己的戰略戰術優勢,弱的一方也力爭從戰術外尋找出路。因而,戰略戰術的得當成為了各國所力爭的一塊兒寶地。
(6)軍事高技術對什麼的影響最迅速最明顯擴展閱讀:
軍事高技術發展趨勢:
一、新一代軍用信息技術將大幅提升戰場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技術是信息化戰爭制勝的主導技術,也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支撐。近年來,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量子信息等技術在軍事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將使軍隊的信息獲取、數據傳輸、情報支援、信息服務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新型主戰裝備和高自主無人平台技術將使未來戰爭趨向隱形化、無人化
信息化戰場上,主戰裝備依然是作戰能力的核心。為了在激烈的軍事競爭中占據主動權,主要軍事強國正在著力推進新一代主戰裝備的研製。一是全面啟動第六代戰斗機方案論證。第六代戰斗機將具備更好的隱身能力、更高的網電對抗能力、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更遠的作戰半徑,代表了新型主戰裝備的發展方向。
三、高效毀傷與定向能技術將使火力打擊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近幾年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精確打擊和高效毀傷已成為軍隊作戰的核心能力,「發現即摧毀」成為火力打擊的新常態。目前,高效毀傷技術正向高效能、低附帶毀傷和智能可控方向發展。其中,含能材料技術發展迅速,第四代全氮含能材料理論上最大爆炸當量可達梯恩梯炸葯的10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軍事技術發展新趨勢(審時度勢)
⑦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作戰的影響有哪些
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將明顯地改變現代戰場與作戰行動。
(1)作戰空域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兵力兵器遠距離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空域向大縱深發展,使作戰行動更加強調實施大縱深。同時,武器裝備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戰空間向高低結合的高度立體化發展,作戰行動更加強調"空地一體"、"海空一體"甚至"陸海空天一體"的立體化作戰。
(2)由於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戰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