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二戰期間武器裝備

二戰期間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2-05 06:38:22

❶ 二戰時中國武器

陸軍:
步槍:
漢陽式:仿德國1888年式毛瑟步槍,1895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1944年停產。
中正式:仿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1935年在鞏縣兵工廠開始生產。
仿日本38式:1928年太原兵工廠仿製。
77式:仿中正式步槍,外形略有不同。
輕機槍:
抗戰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有兩種:仿瑞士啟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重機槍:
24式重機槍:仿德國MG08馬克沁式重機槍。
30節重機槍:仿美國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
擲彈筒:
27式擲彈筒:日本大正10年式擲彈筒改進版。
槍榴筒:
28式槍榴筒和28式槍榴彈。
迫擊炮:
29式150迫擊炮,31式60毫米迫擊炮,33式120毫米迫炮。
山野炮和榴彈炮:
抗戰爆發前國民黨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山野炮和榴彈炮,不過產量很少,抗戰爆發後由於鋼材短缺,乾脆放棄了山野炮和榴彈炮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需要材料較少的迫擊炮。
戰防炮和高射炮:
30式37毫米戰防炮:仿德國37毫米戰防炮。
20毫米高射炮。
空軍:
抗戰爆發前夕,中國空軍有大約600架飛機,但是除去沒有作戰能力的各類教練機、運輸機(含淘汰的戰斗機、轟炸機),以及老舊不堪和質量不過關(多為義大利貨)的機型外,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飛機(含偵察機)僅有271架!
空軍主要機型:美製霍克-3戰斗機,美製波音281和248/P-26戰斗機,意制菲亞特/CR.32戰斗機,美製霍克-2戰斗機,意制布瑞達-27/Ba.27戰斗機,美製道格拉斯式/B-18轟炸機,美製諾斯羅普2E轟炸機,美製A-17A攻擊機,美製馬丁式/B-10轟炸機,德制亨格爾式/HE-111轟炸機,美製雪萊克/A-12攻擊機,美製可塞式/V-65C偵察機。
海軍:
沒多少可說的,實力太弱,中國海軍艦艇總排水量為6.8萬噸,相當於日本海軍的5%。僅擁有輕巡洋艦以下的各種艦艇,而且新舊不一,武器裝備落後,最好的海圻號巡洋艦也只有4300噸,而且是近40年艦齡的高齡艦。

❷ 二戰時中國武器有哪些

首先,先明確一件事,就是二戰時的中國(中華民國)是一個農業國,軍工生產能力不強,因此從外國購買武器,由於各地軍閥喜好,條件不同,導致了武器種類繁多,中國也被冠以「萬國武器博物館」之稱。那麼我不一定說得全,盡量做到全面,從海陸空軍各軍種給你說一下中國的裝備。
首先是步兵的標配步槍,這里最主要的兩款步槍都是國產步槍,即漢陽1888式步槍(主要是列裝川軍,黔軍等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地方軍閥)和中正式步槍(主要供給中央軍,晉綏軍,桂軍,粵軍等部隊),此外,也有一些軍閥列裝一些其它步槍,比如中央軍精銳部隊(德械師)在列裝中正式時也有一部分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滇軍用的是比利時FN1935式步槍,東北軍用的是日本三八式步槍以及東北兵工廠生產的遼13式步槍,此外還有一些軍閥用著義大利卡爾卡諾式步槍(粵軍)和法國勒貝爾1886式步槍(滇軍),數量比較少,且這兩款步槍在當時已經過時。故影響力有限。在抗戰中期,由於蘇聯援助,中國獲得了一批蘇聯莫辛納甘式步槍,主要配給了中央軍,湘軍,粵軍等身處一線,比較受重慶政府「照顧」的部隊,戰爭後期,在印度的駐印軍(新1軍和新6軍)以及雲南的遠征軍(不是第一次遠征軍!主要是71軍,8軍,54軍,5軍)列裝了美國的M1加蘭德自動步槍(不知道有沒有列裝春田步槍)和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這里中國軍隊主要是中正式步槍最為經典(雖然沒有漢陽式普遍),中正式步槍是民國仿製德國毛瑟1924式的成果,口徑為7.92mm,相比之下日軍的制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口徑為6.5mm,因此中正式的威力要大於三八式,而且工藝簡單,適合中國大規模量產,可靠性還是還不錯的,缺點還是有的,比如射程,不如三八式步槍,其次是精度,不如三八式,然後是後坐力大,中正式仿造的毛瑟步槍是一款西方步槍,它是以西方士兵的體格設計的,西方士兵普遍比亞洲士兵更魁梧,高大,使得中國士兵由於營養不良無法承受強大的後坐力導致疲憊不堪,最後是長度,中正式加裝刺刀的總長度不如三八式加刺刀長度,這會使中國士兵在肉搏戰中吃虧。總之,中正式與三八式各有優劣,三八式只要不是打到要害都不至於死,中正式只要命中非死即傷。後期隨著加蘭德自動步槍的進入,中國軍隊的輕武器對日本形成了碾壓狀態,主要得益於中國軍隊自動火器多的優勢。
第二是手槍,手槍方面,中國的德械師官兵配備了毛瑟軍用手槍(俗稱盒子炮),軍官則配備了比利時的勃朗寧手槍(高級將領)和美國的M1911(沒錯,就是這個軍用手槍之王,一般給了駐印軍將領)。相比之下日本的南部十四式手槍(日本士兵不用手槍,將領才有),穿透力極弱,連木板都不一定打得穿。手槍方面中國也是優於日本。
沖鋒槍方面,中國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首次使用了沖鋒槍,型號是德國的MP18「伯格曼」沖鋒槍(俗稱花機關),也就是一戰末期德國「暴風突擊隊」的制式武器。後來被各路軍閥列裝,其中中央軍與東北軍最多,淞滬會戰時國軍德械師中也大量列裝了MP18沖鋒槍(主要是高級將領衛隊和經驗豐富的老兵),經常將這些士兵集中起來組成花機關突擊隊使用。後期中國從美國引進了M3沖鋒槍(就是那個黃油槍)和湯姆森沖鋒槍以及英國的司登式沖鋒槍,逐漸對日本形成了火力覆蓋,而日本由於對白刃戰的迷信以及認為「百發百中(步槍射擊)優於百發一中(沖鋒槍射擊)」的觀念一直沒有考慮列裝沖鋒槍,直到戰爭末期在太平洋被美軍以及中國戰場被中國軍隊用沖鋒槍打得抬不起頭時 才弄出來一款百式沖鋒槍,不過數量不多且性能平平,因此沖鋒槍方面中國完勝。
機槍方面,分為輕重機槍,輕機槍,中國最多的輕機槍莫過於捷克ZB26式輕機槍,此外,抗戰前,中國軍隊還列裝有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主要集中亮相於「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的十九路軍)和丹麥麥德森輕機槍,德國MG13輕機槍(主要是中國從德國進口的坦克,裝甲車上攜帶的),法國哈奇開斯M1922式(滇軍,中央軍裝備,號稱「後勤噩夢」),芬蘭拉蒂M26式輕機槍,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滇軍)。抗戰中期蘇聯援助了中國一部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DP機槍),後期中國軍隊則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英國的布倫式輕機槍(其實戰爭前中國從英國購買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上面就是布倫式輕機槍),加拿大的勃然式輕機槍,美國M1918式輕機槍。相比之下,日本最有名的輕機槍莫過於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由於編制統一,後勤比中國輕松的多,但缺點也多,比如可靠性極差,經常卡殼故障,且獨特的漏斗式供彈方式要求射手訓練有素,所以一旦射手戰死,其它士兵不會上彈,很可能造成火力中斷。因此中國除了後勤方面之外,輕機槍(主要是捷克式)性能是優於歪把子的。
重機槍方面,中國列裝最多的就是仿製德國MG08重機槍的國產24式重機槍,當然,國內還是有相當一部分MG08重機槍的,除此之外,位於雲南的「法械師」滇軍擁有法國哈奇開斯M1914式重機槍(這裝備中央軍都眼饞)。抗戰後期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利器——美國M2重機槍(俗稱老乾媽)。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性能也算不錯,至少可靠性方面比二四式重機槍好,但是適用環境不如二四式重機槍,射速也不如二四式,總之,重機槍方面,雙方持平,如果這中國多一點哈奇開斯和老乾媽,就是絕對的碾壓了。
接下來就是輔助類支援武器,比如高射機槍,機關炮,迫擊炮,擲彈筒方面了。首先是高射機槍與機關炮,機關炮的定義一般是20mm及其以上的小型速射火炮,同時部分機關炮是高平兩用的,放高打飛機放平打裝甲。高射機槍一般指大於重機槍口徑低於20mm口徑的大型機槍。在當時,中國軍隊擁有的高射機槍很少,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一款——法國哈奇開斯M1930式高射機槍(列裝滇軍),而且數量不多且彈葯補給困難。似乎出現在禹王山戰役,60軍用它打爆了幾輛日軍裝甲車,修滇緬公路時,也用它來防空過。日軍方面的高射機槍我不清楚。不過機關炮方面,中國還是比較多的,估計抗戰前有個三四百門。型號也是五花八門的,最多的應該是瑞士的蘇羅通20mm機關炮和厄利孔20mm機關炮,其次是丹麥麥德森20mm機關炮,義大利布雷達20mm機關炮,最少的是法國哈奇開斯25mm機關炮(滇軍有4門)。其中性能最好的,最受歡迎的是瑞士厄利孔機關炮,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七式機關炮在供彈方面,射速射程方面均不及厄利孔機關炮,但日軍裝備較多,厄利孔在中國最多不過一百多門,影響力有限。
迫擊炮擲彈筒方面,說白了,擲彈筒就是「超輕型迫擊炮」優點是便於攜帶,隨停隨射,缺點是沒有瞄準裝置,精度不如迫擊炮。擲彈筒方面,中國主要是繳獲日軍的擲彈筒加以仿製(外國人不用擲彈筒這個裝備)。迫擊炮方面,中國軍隊的迫擊炮來源有四種,一是戰場繳獲(日本89式迫擊炮),二是國外購買,三是國外購買後仿製,四是自己生產(貌似只有東北兵工廠做到了),國外購買的迫擊炮主要是法國的布朗德81mm迫擊炮(滇軍)和德國的GRW50mm迫擊炮(中央軍),後期通過租界法案獲得了美國M1型81mm迫擊炮。國內仿製的迫擊炮主要是三一式60mm迫擊炮(上世紀80年代才退役),性能上優於日本大正十式擲彈筒和八九式迫擊炮。國內自產的迫擊炮主要是東北兵工廠出產的120mm重型迫擊炮。最後說一下,日軍沒有配備火焰噴射器和火箭筒,反坦克步槍,中國則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美製火焰噴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日軍有92式步兵炮,性能優異,中國軍隊也多繳獲裝備。
火炮方面,火炮我這里分成了反坦克炮,山炮,榴彈炮,高射炮4種,反坦克炮方面,德國在抗戰前向中國竭力推薦他們的PAK37mm反坦克炮(也就是後來被德軍稱為「敲門磚」的火炮),中國總共購入500多門,主要列裝中央軍精銳德械師。雖然37mm火炮在歐洲火力貧弱,但面對日軍的薄皮坦克,37mm火炮可以輕松擊穿其裝甲。中期的蘇聯援助中獲得了蘇聯45mm反坦克炮,後期通過租界法案獲得了美國M3式37mm反坦克炮,列裝美械師。日軍的反坦克炮與(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中國實力相當,都是37mm。但中國卻有一種火炮實力優於37mm反坦克炮,它就是奧地利百祿47mm反坦克炮(也可以成為步兵炮),重量輕於PAK37反坦克炮,威力也大於它,只可惜數量沒有PAK37多,中國軍隊當時僅有100門。
山炮方面,中國軍隊當時列裝最多的火炮是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中央軍),其次是晉造17式75mm山炮(晉綏軍,仿造日本41式山炮,將射程提高至7km),遼十四式75mm山炮(東北軍),法國M1897式75mm山炮(赫赫有名的「義大利炮」),法國施耐德1928式輕山炮(約52門),法國施耐德M1919式75mm山炮(40門)以及滇軍少量的施耐德M1906式65mm山炮(滇軍裝備)。與之相對應的日本九四式山炮性能遠遠不及博福斯與施耐德山炮,一體現在射速上,博福斯M1930式和法國M1897式山炮極限射速達到了恐怖的每分鍾30發(兩秒一發的逆天射速)是九四式(10發/分)遠遠不及的,二是射程上,九四式山炮射程為8.3km而施耐德M1897式為8.7km,博福斯M1930更是達到的9.1km。所以質量上中國山炮優於日本,但數量少也是個硬傷。後期通過蘇援和租借法案獲得了蘇聯76mm山炮和美國M1式75mm山炮。
榴彈炮方面,抗戰前中國向德國購買了48門sFH18式150mm重型榴彈炮,這批火炮在淞滬會戰時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雖然德國貨不錯,但是問題還是有的,關鍵就在於太重了,中國的公路與橋梁承受不住,行動不便。其次,日軍的89式150mm重榴炮射程超過了sFH18式,不過好在日軍的89式榴彈炮數量比sFH18還少,不成氣候。後期通過租界法案獲得了美國的M1式105mm榴彈炮,成為了中國軍隊後期的主要重火力。此外,滇軍手上有2門法國施耐德M1917式105mm榴彈炮,後期美國向中國提供了他們自己仿製的法國施耐德M1918式155mm重型榴彈炮。此外,在抗戰前,東北兵工廠生產出了240mm的重炮,不過月產只有2門,九一八事變中也被日軍全部繳獲。
高射炮方面,中國進口的是德國88mm高射炮(好像是固定的要塞防空炮,功能有限)和瑞典博福斯的40mm高射炮,數量也不太多,不過博福斯40mm高射炮性能的確不錯,戰績也不錯。
接下來是坦克及裝甲車輛,中國最早的坦克應該是張作霖向法國購買的雷諾FT-17坦克(世界上第一款旋轉炮塔的坦克)和義大利的菲亞特3000型坦克,英國NC27型輕型坦克,美國M1917式輕型坦克,這批坦克在九一八事變中也被日軍繳獲,除了張學良此前送給南京的2輛FT-17坦克。中央軍也在戰前購買過一批菲亞特3000不過數量未知。除此之外,中國軍隊由於在長城抗戰中被日軍裝甲車打得抬不起頭,所以以徐庭瑤(中國裝甲兵之父,國軍名將杜聿明,關麟征等的老上司,長城抗戰是為17軍軍長)為代表的軍官主張發展中國的裝甲部隊,南京政府隨即開始向西方國家購買坦克裝甲車,具體型號有英國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53輛),英國維克斯MKE/F式輕型坦克(20輛),維克斯M1931式兩棲坦克(29輛),義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94輛),德國1號輕型坦克(17輛),222型裝甲車(10輛),德國豪須式(221型)裝甲車(約13輛),德國223型裝甲車(4輛),法國AMR35坦克(中央軍12輛,滇軍4輛)。抗戰爆發後這些裝甲車輛也損失殆盡,昆侖關戰役後,中國向波蘭購買了45輛仿製的雷諾坦克以加入第五軍,蘇聯也援助了中國88輛T-26輕型坦克和4輛BT-5快速坦克以及一部分裝甲車(30多輛),這些裝備和那45輛雷諾,16輛AMR35坦克,20多輛德國裝甲車以及94輛CV33超輕型坦克共同構成了中國第一支機械化軍。戰爭後期,通過租界法案,中國獲得了美國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2A4史都華中型坦克,M3裝甲運兵車和M4謝爾曼中型坦克,英國的「環球載具」裝甲運兵車。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五式坦克和八九式坦克名義上是「中型坦克」實際上連輕型坦克都算不上,無法在500m外擊穿這些美製或蘇制坦克裝甲,而這些外援坦克上的37,45,76mm火炮可以輕松擊穿日軍坦克裝甲(日軍坦克裝甲薄到中國重機槍都可以打穿)。所以當後期美援到時,中國在裝甲力量上就超越了日本。
陸軍完結,空軍方面,我們分成戰斗機與轟炸機兩種。首先要先明確抗日戰爭中制空權歸屬問題,首先是全面抗戰最初,即淞滬會戰剛剛爆發之時,由於日軍陸航海航(日本當時沒有獨立的空軍)沒有做好准備,且中國空軍戰機,機場多集中與華東地區,所以制空權在中國手中,這一時間,中國空軍轟炸機不斷轟炸日軍陣地與艦船,給日軍造成了不小殺傷,隨著日軍登陸,制空權開始進入爭奪狀態,雙方互有勝負,中國由於飛機少,依賴進口,處於下風,但制空權也沒有完全落入日軍手中,隨著蘇聯援助,中國空軍恢復了元氣,開始逐漸占據上風,直到日軍的零式戰機出現,壁山空戰使中國空軍損失慘重,日軍徹底獲得了制空權,這種現象持續到了1944年飛虎隊來華,中國才駕駛著美國飛機再度與日軍爭雄,1945年,中國空軍完全奪取了制空權(比如湘西會戰)。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飛機的質量,數量,飛行員素質決定了制空權的歸屬。在戰爭開始之前,中國空軍號稱600架飛機,實際上能起飛作戰的只有373架,一碼歸一碼,數量少,質量卻不差,中國空軍當時的當家主力戰斗機是美製霍克-3戰斗機(74架),其次是美國P-26「玩具槍」戰斗機(10架),霍克-2戰斗機(3架),V65C「可塞」偵察機(41架),英國「格鬥士」戰斗機(40架),義大利菲亞特CR32戰斗機(6架,最好的雙翼戰斗機),布雷達Ba27戰斗機(11架),法國第瓦汀510C戰斗機(56架)。轟炸機主要是美國A12「雪萊克」攻擊機(20架),諾斯羅普2EC輕型轟炸機(45架),B-18「道格拉斯」中型轟炸機(58架),B-10「馬丁」重型轟炸機(6架,「轟炸」日本的就是她),德國亨舍爾He-111型重型轟炸機(6架)。同一時期日軍的九二式戰斗機,九六式戰斗機性能不如這些外援貨,但勝在了數量眾多,日軍在開戰前擁有2700多架飛機是中國的近8倍。中期蘇聯援助的伊-15(347架)和伊-16(13架),斯勃3轟炸機進入中國成功抵消了日軍九七式戰斗機的威脅,與日軍不分伯仲,隨著蘇援的終止與日本零式戰機(零式機動性很好,但缺點是防護性極差)的加入,中國空軍所有型號戰機顯得十分落後,制空權喪失,直到後期美援P-38「飛蛇」,P-40「戰斧」(飛虎隊標配),P-51「野馬」(二戰最好的戰斗機之一)戰斗機和B-25中型轟炸機的加入,中國奪回了制空權。
海軍方面,中國海軍在抗戰前的總噸位是7.6萬噸,日軍則是中國的30倍有餘,中國海軍最大噸位的軍艦是「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8600噸,滿載10000噸以上,可搭載7架飛機),最大的火炮戰艦是「海圻」號輕巡洋艦(4300噸,清朝老爺艦),最先進的軍艦是采購自日本的「寧海」號輕巡洋艦和根據「寧海」號仿製的「平海」號輕巡洋艦(2958噸),此外,中國海軍其它比較有實力的軍艦是:「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2908噸,中國最早的准航母),「德勝」級水上飛機母艦2艘(932噸,「德勝」,「威勝」),「逸仙」號輕巡洋艦(1500噸),肇和級輕巡洋艦2艘(2600噸,「肇和」,「應瑞」),海容級輕巡洋艦3艘(2900噸,「海容」,「海籌」,「海琛」),以及很有名的「中山」號護衛艦(780噸)。其它軍艦多是炮艦,噸位不大,也不出名(比如「咸寧」,「永綏」,「醒獅」,「楚同」等),此外海軍還有15艘購自英國,德國,義大利的魚雷快艇,編成了「岳飛」,「文天祥」,「史可法」,「顏杲卿」四個大隊。海軍也在江陰海戰和虎門海戰中全軍覆沒,直到抗戰結束也沒恢復,直到戰後日本賠償戰艦以及美國英國贈送軍艦,中國海軍才開始恢復。

❸ 有哪些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是現在還在使用

具體型號來說,服役至今的二戰武器不多了。依然作為實戰用途的可能只有勃朗寧回M2,另外在中答東還有少量的STG44在服役。其他的諸如P51、衣阿華級、虎式等重武器要麼是作為私人藏品,要麼是放在博物館里,或者乾脆把自身改成了博物館,雖然還能用,但已經沒有實戰能力了

❹ 關於二戰中武器裝備的問題、

二戰中德國出了不少好武器,象虎式豹式坦克,P40P38沖鋒槍,V1V2飛彈,BF109戰斗機,ME262噴氣戰斗機,多拉卡爾大炮等都是精品。精度好威力大,性能可靠,缺點就是質量好了產量卻始終上不去。虎式坦克的最高月產量不到100,ME262噴氣戰斗機性能非常優異,據說在空中只被擊落過一架,但是只造了幾百架。相反,蘇聯的東西性能雖有差距,但是產量驚人,T34坦克整個二戰中造了十萬零三千四百輛,波波沙沖鋒槍製造了八百萬支,各種口徑的迫擊炮超過三十萬門,巨大的數量優勢彌補了性能上的不足。

二戰期間的6年間,世界各國共生產並裝備了約29萬輛坦克

===================================

歲月輪回,斗轉星移。幾十年的世事滄桑,往日的敵人成了朋友,昔日"一個戰壕的戰友"又成了敵人,令人大有"30年河東,40年河西"之感。
歷史就是這樣翻開了一頁又一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中的一批英美等國的坦克,成了歷史的見證。

歷史不會忘記這一頁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蘇聯,用列寧同志的話說,是"處在帝國主義包圍之中"。法西斯軸心國的崛起,使蘇聯和英國、美國等國家變成了同盟國,成了"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根據二戰期間的戰時租借法,蘇聯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中,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筆者在這里,較全面地介紹一下二戰期間西方援蘇坦克的史實。盡管歷史的車輪已經駛過半個多世紀,留下來的、珍貴的歷史照片已經泛黃。但是,在戰勝德國法西斯57周年的今天,回顧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還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根據史料記載,二戰期間,美、英、加拿大等國向蘇聯提供了228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其中的1981輛在海運途中損失掉,美英的運輸艦也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付出了裝備和人員的代價。這就是戰爭!運抵蘇聯的20000多輛外國坦克裝甲車輛,佔到二戰中紅軍坦克裝甲車輛總數的20%。
1941年,英美啟運了第一批援蘇坦克,包括:487輛"范倫泰"、"提特拉奇"等英國坦克以及182輛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和M3"李"中型坦克等美國坦克。這批坦克參加了1941年12月至1942年對德軍的作戰。要知道,當時是蘇聯最困難的時期。在"巴巴羅薩"作戰中,蘇軍損失了18000輛坦克。這批援蘇坦克,數量雖然不多,但確是"雪中送炭"之舉。
1942年,海運的數量更大,包括2487輛英國坦克和3023輛美國坦克。雖然當時有一部分單獨用軍援坦克編成的坦克部隊,但是多數軍援坦克是和蘇制坦克混合編成的。例如,1942年,蘇軍第38坦克旅中,有30輛"馬蒂爾達"坦克和16輛蘇制T-60輕型坦克。1943年,蘇聯紅軍的坦克旅中,完全裝備蘇制坦克的佔61%~68%,混合裝備的佔19%~22%,單獨裝備英美坦克的佔10%~17%。1944年~1945年中,援蘇坦克中主要是美國的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
二戰期間,援蘇的卡車和軍用汽車等,數量更為巨大。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嘎斯"等軍用汽車343624輛。上了年紀的中國人都知道,解放初期街上跑的蘇制"嘎斯"51汽車,用的全是木質蒙皮,鋼材等作戰物質的匱乏可見一斑。而美國援蘇的軍用汽車和卡車就有501660輛。其中包括:77972輛吉普車,151053輛一噸半軍用卡車,200662輛兩噸半軍用卡車。在二戰後期,這些軍援卡車在運送作戰物質和兵員方面,比蘇制卡車發揮的作用更大。
在如何看待軍援坦克發揮的作用上,蘇聯學者和英美學者有著微妙的差別,當然是在戰後。蘇聯的史學家認為,英美援助蘇聯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數量上有限",質量上也不如蘇聯的T-34坦克。而英國的史學家則認為,由於援蘇,英國軍隊得不到更多的坦克,況且英國的"范倫泰"和"馬蒂爾達"坦克不僅遠遠優於大量裝備的蘇制T-60坦克,也比得上1942年以後裝備的T-70輕型坦克。蘇聯學者還認為,美國的M3中型坦克"不怎麼樣";而美國的學者則認為,M3中型坦克在北非"幹得很出色",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比T-60和T-70輕型坦克要強得多。美國的學者更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在性能上和T-34中型坦克不相上下,而在耐久性和可靠性上卻要強於T-34中型坦克。看來各家都說"自己的西瓜最甜"。我們不想評論這一場"唇槍舌劍"的是非曲直,歷史自有它公正的評價。盡管不能說援蘇的外國坦克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幾萬輛坦克和幾十萬輛卡車,決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裝備在關繫到蘇聯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同樣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歷史將記住這一頁。

援蘇坦克一瞥

下面,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下援蘇的英美坦克的有關情況。

"范倫泰"步兵坦克
它是英國援蘇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其中,英國援蘇的"范倫泰"坦克為2394輛,作為英聯邦成員國的加拿大援蘇的"范倫泰"坦克為1388輛。也就是說,英國生產的"范倫泰"坦克的29%援助了蘇聯,加拿大生產的"范倫泰"坦克幾乎全部用於援蘇。蘇聯紅軍往往把"范倫泰"坦克上的2磅或6磅火炮換裝為76.2mm火炮,以增強火力。但是,由於"范倫泰"坦克的炮塔較小,裝上76.2mm火炮後,炮塔內顯得十分擁擠,這項改裝不算很成功。

"馬蒂爾達"步兵坦克
在援蘇的英國坦克中,"馬蒂爾達"僅次於"范倫泰"坦克,達1084輛。不過,"馬蒂爾達"坦克的機動性較差,尤其是在冬季。紅軍的坦克兵不太喜歡它,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

"丘吉爾"步兵坦克
英國從1942年起,援助蘇聯"丘吉爾"步兵坦克,總數共301輛。"丘吉爾"坦克的性能比"范倫泰"和"馬蒂爾達"坦克要強得多,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有35輛"丘吉爾"坦克參加了戰斗。

"提特拉奇"空降坦克
1941年,英國經伊朗向蘇聯提供了20輛"提特拉奇"空降坦克。由於其數量有限,僅起到宣傳作用而已。

通用裝甲輸送車
援蘇的通用裝甲輸送車共2656輛。其中,英國提供的1212輛,加拿大提供的1348輛,美國提供的96輛。由於它的履帶中心距較窄,雪地行駛的性能較差,它發揮的作用不如美國軍援的半履帶式裝甲車,一般用於輸送人員和物資、偵察及戰場聯絡。

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美國從1941年起向蘇聯紅軍提供了1676輛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紅軍的坦克兵不喜歡它的"高大的外形輪廓"和"不便使用的前機槍",但北非的英國坦克兵卻視它為"沙漠情人"。它的總體性能要優於T-60/T-70輕型坦克。

M3"李"中型坦克
美國軍援總數為1386輛,為M3A3型。另有以M3中型坦克為底盤的M31坦克搶救車115輛。蘇聯的坦克兵不喜歡它那高大的外形輪廓,常常謔稱為"6個坦克兵的活棺材"。

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
它是美國援蘇數量最多的坦克,總數達4252輛,包括裝75mm火炮和裝76mm火炮兩種類型以及少量以M4中型坦克為底盤的自行炮架、坦克殲擊車等。應當說,在二戰的最後階段,蘇軍的"謝爾曼"坦克和T-34坦克一道,在向德國老巢的進軍中,還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半履帶式輸送車
美國援蘇的半履帶式輸送車包括M2/M3/M5/M9裝甲輸送車和M15A1、M17多管迫擊炮車,共2278輛。由於半履帶式裝甲車的越野性能和通行性能遠優於輪式車輛,這些半履帶式裝甲車在蘇德戰場上獲得廣泛應用。蘇聯人還將M3半履帶式裝甲車加上Su-57火炮,改裝成T-48坦克殲擊車,用來對付德軍的輕型裝甲車輛。

M3A1偵察車
這是一種4×4的小型偵察車。美國援蘇的M3A1偵察車共3340輛。作為偵察、警戒、指揮和通信聯絡用的小型偵察車輛,它是蘇制BA-64裝甲車的重要補充。
回眸半個多世紀前的歷史事件,援蘇坦克,易北河會師,雅爾塔會議、波斯坦公告......,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http://www.e-zine.com.cn/dayall.asp
右欄分類對比查詢

二戰輕型坦克 二戰中型坦克
二戰重型坦克 二戰坦克殺手
二戰自行火炮 二戰裝甲車輛

2回答者: xianjan138

❺ 二戰期間各國主戰武器都是什麼

盟軍 美軍: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M1 格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M1 卡賓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5/30發 射速:550發/分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 勃朗寧輕機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0發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 發 射擊速度:400—500發/分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發 射速:400—550發/分 M2-HB.50口徑重機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全自動,風冷 口徑:.50英寸(12.7mm) 彈夾容量:110發 射速:450—550發/分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75mm(3 英寸) 穿透力:100mm(4 英寸) MARK II 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點火延時引信 重量:0.59kg 延時時間:4—4.8 s 火焰噴射器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使用40次 英軍:李·恩菲爾德4型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0發 威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斯登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52英寸(9mm) 彈夾:32 發 射速:550發/分 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30發 射速:500 發/分 維克斯式馬克I型重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水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250發 射速:450發/分M36型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反坦克手雷 工作方式:撞擊引信 重量:0.56 千克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蘇軍: 納甘1895式左輪手槍 比利時和俄國聯合研製,榮譽勛章中有登場 托卡列夫TT33手槍 我國仿製即為經典的54式手槍 PPsh-41沖鋒槍 經典的」波波莎」,高達900發/分的射速和71發彈鼓帶來恐怖的火力,無論是在蘇軍還是德軍眼裡,這都是一件」完美」的武器 使用35發彎彈夾的PPsh-41 彈夾的好處是故障率低,重量輕,易攜帶 PPsh-43沖鋒槍 由PPsh-42改進版,而PPsh-42是在列寧格勒被包圍的情況下開發的,該槍使用了35發彎彈夾 莫辛·納甘式步槍(1891-1930型) 蘇軍步兵的制式裝備,和日本的三八式類似,精度較高,威力較小 莫辛·納甘式卡賓槍(1891-1938型) 主要供騎兵使用 西蒙諾夫AVS-36自動步槍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 SVT-38的改進版,產量較多 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 使用AK47同樣的M43短彈,1945年投入使用,一直服役到AK47列裝,我國仿製即為56式半自動 莫辛·納甘式狙擊步槍 連美國黑幫都使用的優秀武器 托卡列夫SVT-40狙擊步槍 榮譽勛章中有登場 托卡列夫·馬克沁重機槍 蘇軍對原始的馬克沁機槍的改進版本,二戰前期使用較多 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 1943年由蘇聯槍械大師郭留諾夫研製,用以加強捷格加廖夫系列輕機槍的火力,主要殺傷集結有生目標或對付低空飛行目標 捷格加廖夫DShK -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 蘇軍最著名的機槍,雖然機動性較弱,但12.7mm口徑可以在陣地戰中提供無與倫比的火力,德軍可謂吃盡了它的苦頭,同時也作為坦克上的高射機槍 PTRD14.5mm反坦克槍 主要用於殺傷坦克成員,穿甲厚度為25mm,還有一種型號稱

❻ 蘇聯二戰時期各軍種主要武器裝備

  1. 裝甲車輛:T3476E T3485 KV-1 KV-2 T35 T28 T26 SU-5 BT-7 BT-5 BT-2
    BT-7A IS-2 IS-3 SU-76 SU-85 SU-100 JSU-122 JSU-152

  2. 輕武器:TT-30 PPDPPSH-41波波沙 莫辛-納甘 SVT40 DP27 DSHK1938

  3. 空軍:佩-2 佩-5 佩-7 伊爾-15 伊爾-17 米格-3 米格-3AM-38、米格-3M-82(又稱為米格-9)、I-211E(又稱為米格-9E)、I-230(米格-3U)

  4. 火炮:M-1939型76.2毫米野戰炮 152毫米榴彈炮 ZIS-3 1943年式85毫米野戰加農炮 1910/1930年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37A-19榴彈炮 M-30式122毫米榴彈炮 1931年式203毫米榴彈炮(B-4) 1939年式280毫米榴彈炮 BR-18式305毫米榴彈炮 喀秋莎

  5. 海軍:「Барсук」獾級 「Бриллиант」燦爛級 「Ястреб」鷂鷹級 「РТ」級 「Пурга」暴風雪級 「Буг」布格河級 Киров基洛夫級 Тайфун」台風級 「Азов」亞速級 Хасан」哈桑級 Ударный」 攻擊級

❼ 二戰時期裝備

二戰時期蘇軍步兵裝備
莫辛納干步槍
蘇軍步兵的制式裝備,和日本的三八式類似,精度較高,威力較小
莫辛·納甘式卡賓槍
主要供騎兵使用

PPsh-41沖鋒槍
經典的」波波莎」,高達900發/分的射速和71發彈鼓帶來恐怖的火力,使用35發彎彈夾的PPsh-41
彈夾的好處是故障率低,重量輕,易攜帶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
SVT-38的改進版,產量較多

托卡列夫SVT-38半自動步槍
本身存在缺陷,產量不到1000支

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
1927年專為步兵研製的輕型機槍,使用60發彈鼓

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
1943年由蘇聯槍械大師郭留諾夫研製,用以加強捷格加廖夫系列輕機槍的火力,主要殺傷集結有生目標或對付低空飛行目標

捷格加廖夫DShK -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
蘇軍最著名的機槍,雖然機動性較弱,但12.7mm口徑可以在陣地戰中提供無與倫比的火力,德軍可謂吃盡了它的苦頭,同時也作為坦克上的高射機槍

PTRD14.5mm反坦克槍
主要用於殺傷坦克成員,穿甲厚度為25mm,還有一種型號稱為PTRS

RGD-1914/30式手榴彈
根據沙俄1914年研製成功的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廣泛使用的1914式手榴彈改進而成,使命里那種RGD-33 為1933年的改型,主要改進破片性能,曾在冬季戰爭小批使用,後無進一步發展

F-1型手榴彈
榮譽勛章中有出現,大戰前夕研製和列裝的,二戰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問題是引信復雜,而且在外形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延時時間有不定長的多個,通常在領取後要卸下引信進行檢查,弄清延時長短,新手使用極易出現事故

1943式反坦克手榴彈
最早成功採用聚能破甲(空心裝葯)原理的手榴彈,但其葯形罩設計不盡合理,其威力主要靠使用大量的高能炸葯來產生.
這種手榴彈現在原華約國的預備役部隊中仍能見到,但一般只用於訓練。

托卡列夫TT33手槍
我國仿製即為經典的54式手槍

坦克裝備:
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著名設計師科什金的嘔血傑作。T-34最先是БТ坦克發展計劃的產物,最先的設計方案A-20型中型坦克於1937年11月完成設計。A-20坦克裝備一門45mm火炮,最大特點是大傾角的防護裝甲,但仍保留了БТ坦克的輪履結構。而後又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改裝76.2mm火炮的A-30型。科什金針對輪履方式所帶來的生產復雜、不合實用的情況,徹底拋棄輪履方式,於1939年在哈爾科夫首先試制出A-32履帶坦克,後改稱T-32坦克。

T-32坦克在1939年向總部展出的時候,引起了轟動。T-32不僅繼承了БТ坦克優秀的機動性能,而且火力和防護能力有極大的飛躍。T-32的優異表現也壓倒了同場展出的KV-1坦克。而後科什金依照領導要求,改進設計成功了T-34中型坦克。在T-34坦克尚未完成樣車之前,蘇聯領導層就決定同意用T-34裝備蘇聯紅軍。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駛離哈爾科夫的工廠生產線,被命名為T-34/76 Model1940型(T-34/76A)。2月初,2輛T-34在進行哈爾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輔-哈爾科夫的長途行駛試驗中,給在莫斯科紅場觀摩試驗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

操勞過度的科什金因患肺炎一病不起,於當年9月26日病逝,最終沒有看到絕筆之作T-34的精彩表現。他的助手莫羅佐夫接替了他的遺志,T-34坦克於6月完成生產圖紙,隨即投入大批量生產。T-34坦克具備出色的防彈外形,強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機動能力,特別是擁有無與倫比的可靠性,易於大批量生產,是二戰期間總體設計最優秀的坦克。

T-34/76A坦克於1940年完成115輛,並將一部分派往芬蘭實戰試驗,但未能來得及參加戰斗。至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共完成T-34坦克1225輛,大大超過了同期Ⅳ號坦克的數量。至莫斯科會戰前夕,已有1853輛T-34交付部隊使用。

T-34/76型坦克主要有A、B、C三種型號,是蘇德戰爭期間產量最大的坦克類型。從1943年秋天開始,針對德國已經出現豹式和虎式坦克,T-34安裝85mm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同年12月15日獲准投入大批量生產,當年生產283輛,次年即猛增至11000輛,取代T-34/76成為戰爭後期蘇軍機械化部隊的主要裝備。各型T-34在戰時生產超過50000輛,遠遠超過所有德國坦克的總和,稱為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的保證。

T-34/76於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羅斯格羅德諾首次參戰,在此後一系列戰斗中德軍竟找不到可以與之抗衡的坦克,導致了德軍大量坦克的過時,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應付局面,這就是「T-34危機」。作為應對措施,德國Ⅲ號改裝長身管50mm火炮,Ⅳ號坦克則改裝長身管的75mm火炮,同時都大大加強裝甲,勉強可以對抗T-34/76。同時又開始研製Ⅴ號「黑豹」式和Ⅵ號「虎」式,其中「黑豹」坦克明顯效仿T-34的設計思想,以至於早期原型車簡直同T-34/76一個模子。

不過包括T-34/76在內的各型蘇聯坦克也存在明顯缺陷,主要是沒有全部配備車際無線電聯絡設備,一般是幾輛T-34中只有一輛指揮坦克擁有無線電設備,坦克之間聯絡還依靠旗語。同德國主戰的各型坦克(Ⅲ、Ⅳ、Ⅴ、Ⅵ)基本都配備無線電相比,協同作戰能力相差不少,所以當編隊行進作戰時難以充分發揮坦克的優異性能,特別是遭遇突發情況時應變能力差。所以由一輛性能不怎麼樣的Ⅲ號坦克,擊毀多輛T-34的戰例屢見不鮮。後期隨著T-34/85坦克無線通訊設備的改善(同時增加一名無線電通訊員),這個弱點才逐步改觀。

戰後,蘇軍中T-34坦克直到50年代才被T-55取代。此外T-34也裝備很多國家的軍隊,曾經在朝鮮、越南、中東等戰場參戰,甚至在波黑內戰之中,仍出現了T-34的身影。

T-34/76A型,是各型T-34坦克的原型,科什金的驚世之作,是蘇德戰爭初期製造「T-34危機」的主要功臣。T-34/76A在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為現代坦克的設計思想打下了基礎。

美軍裝備:
M1步槍 M1卡賓槍 注油槍 春田狙擊槍 湯木森沖鋒槍 BAR勃朗寧步槍 .30機槍
英國武器 布朗式輕機槍 恩菲爾德沖鋒槍
德軍武器 K98步槍 G43步槍 MP40沖鋒槍 STG44突擊步槍 MG34機槍 MG42機槍 FG42傘兵機槍

其他裝備
傘兵盔
按形式不同又可分為M1C、M2D等型號,與一般步兵盔的最大差別在於內盔增加了左右耳際的A型加強邊,藉以串聯皮下巴片。外盔的下巴帶末端設置了一組四合扣,用來與內盔固定,降低空降時內外盔脫離的機率,而M1C與M2D的差異則僅在於外盔下巴帶固定環的不同。

傘兵型急救包
內含一個急救綳帶組、止血帶以及一劑嗎啡。許多傘兵都將此型急救包綁附在鋼盔的偽裝網或是M36背帶上。傘兵仍有配發使用一般的急救綳帶組。

腕帶式指北針
外型看起來像是一支大手錶,佩掛方式也和手錶相同;讓傘兵在天旋地轉的空降過程中,仍能辨別方位。與一般指北針不同之處在於內部裝填著油。

M3格鬥刀
嚴格說來,這把刀算不上是傘兵專用裝備,許多步兵也有配發;然而在諾曼地空降時,傘兵們幾乎是人手一把,不是綁在手臂、就是綁在小腿上,幾乎已經成為傘兵們的標准配備了。

M2傘兵摺刀
摺刀具有簧力,按下刀側按鈕即可自行彈出,用來割斷纏繞的傘繩或任何它能割斷的東西。M42傘兵服胸前的小口袋就是用來放置這把小刀的。

M4救生背心
空降配備。本來是發給飛行組員的救生背心,而為了防止(減少)在空投時落水遭溺斃的意外,傘兵們也都穿上這件像幼兒圍兜的黃色背心。由於用途固定,往往成為傘兵平安落地後第一個丟棄的裝備之一。

腿掛物資袋(腿袋)
空降配備。由英國人設計的「傘兵改裝套件」,使他們在空降時能攜帶更多的物資,容量大、使用也方便;但由於固定機制設計不良,很多傘兵是在跳出機門時見上它最後一面,從此再沒相逢。

T5傘包
空降配備。傘兵最重要的裝備就收在這里頭。

繩索
幫助傘兵們從高處落地的重要工具。這里所指的高處,是指樹梢、屋頂、甚至懸崖這種不小心飄落的地方。

M1938 皮革手套
這雙本來為山嶽部隊所開發的手套,*著傘兵的愛用而出名,最後也成為傘兵行頭的正字標記之一。

M1910 傘兵用T型鏟
一般的M1910鏟的木柄很容易在跳傘時折斷,因此傘兵們自行將木柄截短,保留T型手柄部位,創造出了專用的T型鏟。實際上外型與一般通用的單兵裝備並無二狀。

響片
是根據82空降師的作戰經驗所決定使用的敵我識別工具,靈感來自兒童玩具,可發出「喀噠」聲,還有另一種作成蟋蟀外型的響片。這玩意兒只有在D-DAY時、由101空降師使用過。

M1 Rigger 彈袋
由Rigger Section 製作,只配發給傘兵使用的彈袋。有兩種尺寸,小的用來攜帶M1卡賓槍或是M1步槍的彈葯,大型的則可用以攜帶湯姆森沖鋒槍以及黃油槍的彈匣。

M36背帶墊片
在加掛大量彈葯、裝備之後,M36背帶會讓使用者的肩膀十分不適,所以傘兵發展出此型墊片,安裝於背帶上,以分攤裝備重量,舒緩肩部的壓力。

M5防毒面具袋
為了預防德軍使用生化戰劑,所有參與D-DAY戰斗的部隊都配發了此型防毒面具袋,袋子全由橡膠製成,可防水。不同於一般的胸掛佩帶方式,傘兵多採用腿掛方式佩帶。

二戰德軍使用的步兵武器列表
Submachine Guns 沖鋒槍
MP 18 I 博格曼
MP 28 博格曼(改進MP18I)
MP 30(?) 沖鋒槍(來自奧地利S1-100型沖鋒槍)
MP 34(?) 沖鋒槍(來自奧地利斯太爾SOLOTHURN型)
MP 34 Bgm 博格曼
MP 35 博格曼
MP 38 施梅瑟
MP 38/40 施梅瑟(MP40初產型號)
MP 40 施梅瑟
MP 40/II 施梅瑟(雙排彈匣)
MP 41 施梅瑟 (帶有MP28槍托的MP40型)
MP 44 突擊步槍(也是MP43/StG44型)
EMP 44 型沖鋒槍 (Erma公司在戰末製造的便宜沖鋒槍)
MP 704(f) (法國PM沖鋒槍)
MP 715(r) 就是蘇制波波德PPD 34/38
MP 716(r) 波波德40
MP 717(r) 波波沙41
MP 719(r) 繳獲的波波斯43
MP 722(f) 繳獲的法制MAS-38
MP 738(i) 義大利貝雷塔38/42
MP 739(i) 貝雷塔Mo.938
MP 740(b) 比利時造沖鋒槍(?)
MP 741(d) 博格曼在丹麥授權製造的沖鋒槍
MP 746(d) 麥德森M-42
MP 749(e) 繳獲的英軍斯登II型
MP 751(e) 繳獲英軍司登II型消音沖鋒槍
MP 760(e)/(j)/(a)/(r) 繳獲的湯姆森1928型(英國、南斯拉夫、澳大利亞、俄羅斯均有)
MP 761(f) 繳獲法制湯姆森1921型沖鋒槍,1939年製造
MP 3008 德軍末期仿製司登II型沖鋒槍
MP E 厄瑪型
Czech ZK 383 捷克沖鋒槍
Captured LL 繳獲雷辛50、55型沖鋒槍
Captured LL and OSS 繳獲UD M42型沖鋒槍
Captured US 繳獲美軍M3A1「滑油槍」
Finnish Suomi M-31 芬蘭蘇米沖鋒槍
Hungarian 39M and 43M 匈牙利沖鋒槍
Romanian M1940 and M1941 Orita 羅馬尼亞奧里塔沖鋒槍
Captured GB - Lanchester 繳獲英軍蘭徹斯特沖鋒槍
Danish Madsen M/41 丹麥麥德森M41沖鋒槍(授權製造的蘇米沖鋒槍)

Automatic Rifles 半自動、全自動步槍
Main cartridges: Kurz 7.92x33 7.92x57 均使用7.92短彈或長步槍彈
7.92 mm - Vollmer Selbstladegewehr 29 費瑪1929式自動上膛步槍(未使用)
7.92 mm - Gewehr 35 型步槍
7.92 mm - Maschinenkarabiner M35 Vollmer Developed also as private venture in 1935, version Typ A 35/II follows in 1938 and Typ A 35/III in 1939 M35費瑪機關卡賓槍,A 35II型於1938年製造,以及A 35III型在1939年製造
7.92 mm - Gewehr 41 (W) 華特G41型(標准1942型)
7.92 mm - Gewehr 41 (M) 毛瑟G41型(未通過)
7.92 mm - Gewehr 43 型(改進於G41型,由瓦斯驅動)
7.92 mm - Karabiner 43 卡賓型43(1944年發明)
7.92 mm - MaschinenKarabiner 42 (H) 型機關卡賓槍(雨果施梅瑟設計,共8000支產量)
7.92 mm - Maschinenkarabiner 42 (W) 型沖鋒槍(由42型機關卡賓槍萌生,1943年7月第一批製造,首先用在東部前線)

2 二戰德軍使用的步兵武器列表
7.92 mm - Maschinenpistole 43/1 型沖鋒槍(帶有槍榴彈)
7.92 mm - Maschinenpistole 44 MP44沖鋒槍(MP43型在1944年春天命名)
7.92 mm - Sturmgewehr 44 StG44突擊步槍(正式將MP44沖鋒槍命名為突擊步槍,設計沒有變化)
7.92 mm - Geraet 06 (H) G06(毛瑟設計)
7.92 mm - Sturmgewehr 45 StG45突擊步槍(帶有滾輪閉鎖系統,之後根據原理設計出西班牙賽特曼58突擊步槍)
7.92 mm - Volkssturmgewehr 1-5 型福克斯突擊步槍(一種便宜和量產的自動武器,1944年末完成第一批製造)
7.92 mm - Fallschirmj?gergewehr 42 FG-42型傘兵步槍(萊茵鋼鐵公司為迎合空降兵需求而製造,在1942年通過)
7.92 mm - Selbstlader-Karabiner Mauser Made 毛瑟制自動卡賓槍(僅在一戰使用)
7 mm - Flieger-Selbstlader-Karabiner 15 瑞士製造的15型自動上膛步槍(僅用於一戰)
7.62 mm - Selbstladegewehr 257(r) 繳獲的俄制AVS-36自動上膛步槍
7.62 mm - Selbstladegewehr 258(r) 繳獲的俄制SVT-38自動上膛步槍
7.62 mm - Selbstladegewehr 259(r) 繳獲的俄制SVT-40自動上膛步槍
7.62 mm - Selbstladegewehr 251(a) 繳獲的美軍M1加蘭德步槍
7.62 mm - Selbstladegewehr 310(f) 繳獲德法制Fusil Mitrailleur RSC Mle 1918型
7.62 mm - Selbstladekarabiner 455(a) 繳獲的美軍M1卡賓槍
Bolt-Action Rifle 手動槍機步槍
G-98 98式步槍
G-221/223 (Jugoslavians) 南斯拉夫一站後的步槍
G-299 or 98 (Polish) 波蘭制步槍
Gewehr 24 (Czech) 捷克造毛瑟24式步槍(授權)
Gew 29/40 (Austrian) 奧地利造步槍
Gew 262 (Belgian) 比利時造步槍
Gew 289 (Polish) 波蘭造步槍
Gew 290/298 (Jugoslavian) 南斯拉夫造步槍(授權)
Gewehr 98/40 匈牙利造Huzagol 8mm 35M步槍
Gewehr 33/40 捷克造步槍(在布努諾武器工廠製造)
Gewehr 98 (?) 奧地利8mm 1895式步槍
Gewehr 306 希臘、義大利、南斯拉夫造G-9
Gewehr 294 南斯拉夫改良為7.9mm的98式步槍
Gewehr 33 捷尅Musketon vz 16/33 標准卡賓槍
Gewehr 209 義大利Fucille 1938 6.5mm 卡賓槍
Gewehr 210 義大利Fucille 1941 6.5mm 步槍
Gewehr 211 荷蘭M95曼利夏6.5mm 步槍
Gewehr 214 義大利Fucille 1891 6.5mm 步槍
Gewehr 215 希臘 曼立夏-施瑙爾 Model 03/14 6.5mm 步槍
Gewehr 231 義大利Fucille 7.35mm 步槍
Gewehr 241 法國 model 07-15 M34 7.5mm 步槍
Gewehr 242 法國 MAS-36 in 7.5 mm
Gewehr 249 美國 Springfield M 03 in 7.62
Gewehr 252 俄國莫辛 M-91 in 7.62 和 南斯拉夫 Puska M91R

3 二戰德軍使用的步兵武器列表
Gewehr 254 俄國莫辛 M-91/30 in 7.62)
Gewehr 256 俄國莫辛 M-91/30 in 7.62 帶有 3.5倍瞄準鏡)
Gewehr 261 比利時 Fusil 1889 Mauser in 7.65 mm
Gewehr 263 比利時 Fusil 36 Mauser in 7.65 mm)
Gewehr 281 英國 No 1 Mk III in 7.7 mm)
Gewehr 301 法國 model 1886 transforme 1893 in 8 mm
Gewehr 302 法國 model 1907 transforme 1915 in 8 mm
Gewehr 303 法國 model 1886 racroche 1935 in 8 mm
Gewehr 304 法國 model 1916 in 8 mm
Gewehr 305 法國 model 1907 dit colonial in 8 mm
Gewehr 307 南斯拉夫 Puska 8 mm M93
Gewehr 311 丹麥 Gevaer m/89-10 in 8 mm
K-98a
K-492 南斯拉夫一戰之後的步槍
K-493 波蘭步槍
K-98b
K98k 經典的毛瑟98K步槍
Karabiner 408 義大利 Moschetto modello 38 in 6.5 mm
Karabiner 409 義大利 Moschetto modello 91 for cavalry in 6.5 mm
Karabiner 410 義大利 Moschetto m 91 for technical troops in 6.5 mm
Karabiner 411 荷蘭 卡賓 aantal 1 in 6.5 mm
Karabiner 412 荷蘭 卡賓 aantal 1 OM en NM in 6.5 mm
Karabiner 413 荷蘭 卡賓 aantal 3 OM en NM in 6.5 mm
Karabiner 414 荷蘭 卡賓 aantal 4 OM en NM in 6.5 mm
Karabiner 411(n) 挪威 卡賓 m/1894 in 6.5 mm
Karabiner 412(n) 挪威 卡賓 m/1895 in 6.5 mm
Karabiner 413(n) 挪威 工程師用 卡賓 m/1904 in 6.5 mm
Karabiner 414(n) 挪威 炮兵用 卡賓 m/1907 in 6.5 mm
Karabiner 415 挪威 卡賓 m/1912 in 6.5 mm
Karabiner 416 義大利 moschetto modello 91/24 in 6.5 mm
Karabiner 430 義大利 moschetto modello 38 in 7.35 mm)
Karabiner 451 比利時 卡賓 1889 in 7.65 mm)
Karab0iner 453 比利時 卡賓 1916 in 7.65 mm)
Karabiner 454 俄國 卡賓 obr 1938 g in 7.62 mm)
Karabiner 457 俄國 卡賓 obr 1944 g in 7.62 mm)
Karabiner 494 希臘 S-95)
Karabiner 497 波蘭 卡賓 1/98/25 in 7.92 mm (來自於莫辛設計)
Karabiner 505 (Italian or jugoslavian S-95)
Karabiner 506/1 (Danish Fodfolkskarabin m/89-24 in 8 mm
Karabiner 506/2 (Danish Artilleriekarabin m/89-24 in 8 mm
Karabiner 506/3 (Danish Ingeniorkarabin m/89-24 in 8 mm
Karabiner 506/1 (Danish Rytterkarabin m/89-24 in 8 mm
Karabiner 551 法國 1890 in 8 mm
Karabiner 552 法國 model 1892 in 8 mm
Karabiner 553 法國 model 1916 in 8 mm
Stützen 95 (?) 奧地利 Repetier-Stützen-Gewehr m-1895 in 8 mm
VG 1 福克突擊步槍 1
VG 2 福克突擊步槍 2
Volksturmkarabiner 98 福克突擊卡賓槍 98

❽ 二戰主要國家武器裝備排名

單純計算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程度排名如下:
陸軍:德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單純計算主力艦噸位:
海軍: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蘇聯(忽略不計)
單純計算空軍總量和現代化程度:
美國-德國-英國-日本-蘇聯-法國-義大利

❾ 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武器裝備最先進

二戰時期,美國武器裝備最先進。
美國的國防工業實力應當是主要交戰國中最強大的。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已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和經濟大國,有數據顯示,1940年時美國的GDP即達到2000多億美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工業大國。依託強大的經濟,美國同時建立起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強也最具活力的工業體系(當然它還是最安全的工業體系),1940年美國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居當時的世界之首。到1945年時,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美國軍事工業已經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余輛,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8萬多輛坦克,其中近半數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軍用汽車的年生產能力更是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而同期的日本在海軍裝備上拼盡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15艘(也有17艘一說)、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63艘、潛艇126艘。
美國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的戰爭需要,而且還被大量用來支援同盟國作戰,對盟國的物質支援其實早在美國參戰之前就開始了。蘇德戰爭期間美英援助蘇聯的大量軍用裝備和物資(僅美國援蘇的飛機就超過了13000架、汽車超過40萬輛),這些物資(尤其是機械化裝備)為蘇軍取得對德作戰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應當說,美國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擾的工業生產能力為同盟國服務是同盟國最終取勝的根本保證。

閱讀全文

與二戰期間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