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漢初與匈奴武器裝備對比 真的像《漢武大帝》里的差那麼多嗎
西漢時期匈奴軍隊裝備很差,鐵制兵器很少,往往還用青銅制的短劍、短刀,箭專簇只能用骨質的,馬匹屬倒是不缺(馬是私人配備的,從家裡帶多少用多少),但是基本沒有馬具(馬鞍、馬鐙都沒有,騎「光馬」),漢人的裝備好多了,鐵制環首刀、強弓硬弩,所以漢人說往往要十個匈奴人才能抵得上一個漢軍士兵.匈奴的優勢只是騎術好,馬多,地形熟悉。陣地戰就不行,李陵5000步兵在有車陣和充足弩箭的情況下對抗幾萬匈奴不落下風,最後只是因為箭矢和糧草沒有了才潰散的。
B. 抗日戰爭中使用過的所有武器裝備
我國
輕武器:ZB26捷克式輕機槍
毛瑟沖鋒手槍(駁殼槍)
中正式步槍(98K)
漢陽式毛瑟步槍
大正十四年式輕機槍
三八式步槍
南部手槍
92式重機槍(花麻子)
C. 西漢時期匈奴軍隊配備怎樣的裝備出征時一個匈奴兵配備幾匹戰馬
一 匈奴的武器
1 弓箭 這個已被文獻和考古所證明,在絕大多數匈奴墓中,都出土了大量的劍簇,有些還出土了弓。箭簇的材料有骨,青銅,鐵。沒啥好多說的。
2 鐵刀 需要說明的是,在青銅時代的匈奴墓中出土了很多青銅刀,但都很短。只能作為防衛武器,而不是主戰武器。
3 鐵劍 在青銅時代,青銅短劍也成為匈奴騎兵普遍的裝備。而在漢武帝前後時期的匈奴墓中也廣泛的出土了鐵劍。
4 鋌 在司馬遷所提到的另一件短兵中鋌就是短矛或稱之為小矛。可以刺擊,也可以當成標槍投擲。一般長度和人的身高差不多。在相關時期的匈奴墓中出土的矛頭都很小,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短矛。這種武器雖然可以在馬上使用,但並不適合用它沖擊對方的軍陣,應該是追擊潰兵時使用的一種輔助武器。
5 其他武器 這一時期的匈奴墓中還出土了斧,少量的錘頭,極少量的戈,這些應該都不是主戰武器。除此以外,沒有發現有其他的武器類型。
6馬鐙 這一時期,馬鐙還沒有出現,相關的墓中也沒出土此類東西。
7護甲 雖說在秦朝時赤峰(當時匈奴地盤)就發現治鐵術,也有學者認為匈奴騎兵裝備少量磷甲,但至今尚未出土實物。
二 由裝備推斷匈奴這一早期的游牧騎兵的基本作戰方式
雖然這一時期匈奴的主要敵手漢軍騎兵裝備了用於沖擊格鬥的武器:長達1米或1米以上的環首刀,騎兵用長矛和長戢。但沒有考古的證據證明匈奴的騎兵也裝備了用於沖擊格鬥的武器。刀太短,無法在馬上砍殺敵人。劍和鋌雖然可以在馬上使用,但考慮到當時還沒有馬鐙,那麼短的兵器明顯無法沖擊漢軍的戰陣。所以說這類早期的游牧騎兵的基本作戰方法就是用弓箭射擊,在對方陣型完整時基本不做陣前的沖擊格鬥或者偶爾為之,並不作為主要的作戰方式。在追擊潰散的敵兵時可能用到劍鋌。在各類文獻中,這一時期的作戰斗沒有提到匈奴用短兵格鬥,卻廣泛的寫到了匈奴的射箭。可見那種揮舞彎刀策馬砍殺的騎兵形象在早期的游牧軍隊中是不真實的。這也解釋了李陵的5000步軍為何能抵擋匈奴8萬騎兵,兩方就是用弓弩互射。由於漢軍的陣型一直沒有潰散,匈奴騎兵不敢也沒有能力突擊漢軍。這也是早期的游牧騎兵無法對中原政權形成致命威脅的根本原因。當然,在馬鐙時代這一切都講改變。
D. 《漢武大帝》中講述漢朝兵器質量不如匈奴的彎刀的是哪一集,,,,,,,求解答
27集12分開始演大行令王恢向漢武帝獻匈奴寶刀。
但電視劇這里有兩個錯誤:第一,漢軍兵器不如匈奴,這個是錯誤的,漢軍之前打不過匈奴不是因為武器不如,而是因為沒有組建大規模的騎兵,及發展相應的騎兵戰術;守勢戰略先天不如攻勢戰略造成的被動態勢;以及漢初的國力虛弱。事實上漢朝的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及鐵兵器的品質是世界第一的。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及鐵兵器的裝備時間雖然比較晚(最早發展冶鐵技術及裝備鐵兵器的是亞述人),但是發展速度快、技術水平高,最早發明煉鋼技術的就是中國,中國從秦漢時期一直到清代前期(吃明朝的老本)鋼鐵冶煉技術都是世界第一。什麼百煉法、灌鋼法、炒鋼法都是中國的發明。劇中的西域精鋼、精鋼秘料都是扯淡。絲綢之路開辟後在漢朝賣到西域的大宗商品除了絲綢就是鐵器,要是西域的鋼鐵冶煉技術真的這么先進,那還買漢朝的鋼鐵干什麼?
第二、匈奴人使用彎刀,這個也是錯誤的。中國古代不論是中原王朝還是游牧民族,使用的短兵器一直都是直刀直劍,一直到蒙古人西征的時候才在西亞地區的塞爾柱突厥人、阿拉伯人那裡遇到了彎刀,從實戰效果上發現:彎刀比直刀更利於劈砍,所以從此蒙古人才開始使用彎刀,以後中國人才有了彎刀。在此之前的游牧民族,不管是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是和漢人一樣使用直刀。
電視劇內容到底也是虛構的,製作再考究的電視劇也不能當正史看。
E. 漢朝時期的武器
1、槍
槍是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組成的長柄刺擊兵器,外形與矛相似,柄長於刃,與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綜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稱為「百兵之王」。
槍長而鋒利尖銳,使用靈便,槍頭刃可刺可斬,可刺穿盔甲;槍桿抓住,可格擋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擲殺敵,威力比棍棒類鈍器強。武將可騎戰馬沖鋒刺敵,或下馬步戰。
F. 1900年八國聯軍時的武器裝備是怎樣的
八國聯軍大量用步槍,美國:
美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製,斯普林菲爾徳兵工廠生產的Krag-Jørgensen步槍,美軍是從1892年開始使用的,八國聯軍侵華美軍所使用的型號M-1898步槍、M-1889/99卡賓槍。(M-1892步槍、M-1892卡賓槍、M-1896步槍、M-1896教練步槍、M-1896卡賓槍、M-1898步槍、M-1898卡賓槍、M-1899卡賓槍和M-1899騎警卡賓槍)。
英國:
英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Lee-Enfield步槍,英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的李式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李式步槍和李式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李式步槍、彈排裝填李式步槍、短李式步槍MKI、短李式步槍MKII、短李式步槍MKIII/III*、短李式步槍MKV (僅用於測試)、4號步槍MKI、4號步槍MKI*、5號步槍MKI叢林步槍、4號步槍MKII和L2A)。
法國:
法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廠生產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槍,法軍是從1887年開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Model-1886步槍。
德國:
徳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98步槍,徳軍是從1898年開始使用的毛瑟98步槍,八國聯軍侵華徳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毛瑟98步槍/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Gew-88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
義大利:
意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杜林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意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八國聯軍侵華意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卡賓槍。(M-91步槍、M-91卡賓槍、M-91TS特種兵卡賓槍和M1938步槍)。
奧匈:
奧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斯太爾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直拉槍閂步槍,奧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馬林瑟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奧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95步槍/卡賓槍。
俄國:
俄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製的末欣-納干步槍。俄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末欣-納干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俄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末欣-納干91步槍/龍騎兵步槍。(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步槍、M1891哥撒克步槍、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1944卡賓槍和M-1891/59卡賓槍)。
日本:
日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Arisaka兵工廠生產的30式步槍,日軍是從1897年開始使用30式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型號是30式步槍/卡賓槍。
清軍的輕武器相比八國聯軍並不差.像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這些炮每分鍾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台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沖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
我們得承認,八國聯軍的裝備總體上還是比清軍略好一點,特別是機槍和山炮的數量多些.但兩軍並無代差,可能這種差距比朝鮮戰爭時志願軍和美軍的裝備差距還要稍小些.因此清軍大敗,主要不是裝備而是人的因素.
清軍的指揮水平低下,士兵訓練差勁,完全沒有發揮手中相當先進的洋槍洋炮的作用.清軍的洋槍洋炮型號混亂,後勤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學過點西洋兵法的只是少數下級指揮員,高級軍官完全不懂現代武器給戰術帶來的巨大變化而採用冷兵器時代的戰法.決策層更是一片混亂,不能集中兵力及先進兵器於關鍵的決戰中.而八國聯軍方面戰術意圖明確,指揮果斷,在關鍵戰斗中先進兵器對清方占明顯優勢,因此戰爭才發現了與軍備不相稱的一邊倒的結果.
G. 漢代是炫耀長刃和鐵甲的時代,漢朝的軍隊裝備有多精良呢
漢代的軍隊強嗎,毫無疑問是非常強的,這個強從何而來呢?除了軍隊的身體素質,更加版重要的是士兵的權武器裝備,漢代當時的經濟是十分發達的,所以在軍事方面的投入也是十分多,不說一些精銳部隊的裝備,我們就來說說漢代的普通的士兵的裝備吧。
H. 漢武帝時代中國軍隊裝備有多強
漢武帝時期,通過設立「中朝」,削弱了原來的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權力,在具體的政策上又改變了漢初的崇文抑武的風氣,開始大量培養受自己控制且絕對忠心的新興武將階層,培養了一大批適應新戰法的軍事人才。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直接將太尉的官職改稱為「大司馬」,將原來的常設官員變成了一個時設時罷的官職,使得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力度進一步加大。
隨後,漢武帝努力改善軍隊戰斗的武器,用鐵制武器大量替代老舊的青銅兵器,並嚴格確立軍器的運用手續。大量建造戰車,戰船,並大力擴充財稅,為國家的統一與擴張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同時漢武帝大力整修秦朝修建的長城,還在河套地區和河西地區廣設烽燧。
漢武帝大力擴張漢帝國的騎兵軍團,軍馬總數一度超過匈奴軍隊的數量,太僕寺對於軍馬的管轄的職權更重,在漢代初期,馬匹價格非常昂貴,以至於「馬至匹百金」,漢武帝在此基礎上又將馬匹的收購價提高數倍,刺激了民間養馬的迅速發展。
漢武帝擴充南北軍,還增加了期門和羽林兩軍。而這些軍士與此前招之則來,戰罷則去的軍隊不同,期門和羽林軍可以父子相代,長期世代為兵。另外在原有軍隊規模的基礎之上,漢武帝又擴大了徵兵的范圍,除了原有的徵兵制之外,還將大量的囚犯刑徒編入軍隊出戰,尤其是漢武帝進一步的擴大了募兵制的規模,對於後世出現職業招募的軍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I. 大漢帝國的裝備怎麼樣
大漢帝國,在公元前2世紀是世界最強國,排名第一,其後是安息帝國、羅馬共和國、匈奴汗國。這個排名,是以版圖面積、軍事力量、經濟基礎為依據的。大漢帝國之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能稱霸世界,是因為有一支強大的漢軍。而漢軍能戰無不勝,靠的是精良的裝備。
漢軍武器裝備在系配套,非常復雜,我們今只說單兵裝備。單兵裝備一般包括防護裝備和進攻裝備,防護裝備主要是甲胄和格擋兵器,進攻裝備主要是刀、矛、弓箭。這里,我們重點說說漢軍的甲胄。
甲胄是古代單兵重要防護兵器,凡是投入戰斗的士兵都要穿戴甲胄,以降低傷亡系數。漢軍甲胄有多種款式,下面介紹一種最牛的款式——玄鐵甲胄。
首先說什麼是玄鐵。玄鐵呈深黑色,沉重,熔點高,有磁力,開鋒後削鐵如泥,這種材料極為稀有。與現在鋼材對照,玄鐵與鎢鋼很接近,人工合成很少,主要是極少量的自然界鎢鋼。這種材料是一種硬合金,硬度相當高,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牙齒。用這種材料製作出來的甲胄,是任何冷兵器都不可能破壞的,因為它比任何冷兵器都硬。但這種甲胄數量很少,只有領兵大將才有資格窮用。
獅子楚王墓曾出土一件玄鐵胄,這件兵器全部由玄鐵片組成,厚度在1厘米左右,防護能力相當強,就是用現代機槍打,都不會將它打碎。機槍子彈在25米內才能穿透3毫米鋼板,如果遠距離掃射,是不可能擊碎一厘米厚的玄鐵胄的。
與玄鐵胄配套的是玄鐵甲,這種甲主要是胸背甲,也是由玄鐵片組成,用帶勾系連。1960年,呼和浩特市郊二十家子漢遺址七區窯穴內發掘出漢代玄鐵甲,甲身由大長方形甲片編綴,垂緣部分用相對較小的魚鱗片編綴,胸前開襟用鐵鉤扣相連,釺與鍛鈕也是魚鱗片編綴,但是鍛鈕是固定的,而釺和垂緣部分是可以伸縮的。
玄鐵甲的甲片都是長方形的,相互連接緊密,機槍遠程掃射也是打不碎的。除非碰巧打到甲片縫隙,子彈才可以打入人體。
而對於歐洲巨劍來說,想破壞漢軍玄鐵甲就更加難。歐洲巨劍沒有玄鐵硬,砍不動玄鐵甲,如果刺擊,除非正好刺到甲縫中,才有可能刺入人體,但這種機率在搏鬥中是很小的,所以玄鐵甲不?排分蘧藿!?/p>
匈奴的兵器相對漢軍來說簡單多了。《匈奴列傳》載:「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也就是說,匈奴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刀和短矛。弓箭射不透玄鐵甲,短矛也扎不透玄鐵甲,刀就更砍不動玄鐵甲了。
匈奴的刀沒有漢軍的環首刀厲害,他們的刀最多的就是這種破片刀,砍殺不穿甲胄的士兵還可以,如果遇上玄鐵甲,這種片刀毫無殺傷力。正因如此,匈奴才會慘死在漢軍的環首刀之下。
J. 漢武帝的武庫是什麼
在漢代,中央和地方都有儲存軍事裝備的武庫。中央的武庫設在長安和洛陽兩地。《漢書·高帝紀》:「(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西漢王朝在初建都時就營造武庫,將此視為要急。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發生巫蠱之亂,衛太子遣使者「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發武庫兵」。此即長安武庫,大約本由皇帝直接控制,故衛太子「矯制」發之。考古工作者在20世紀70年代曾對長安武庫遺址進行發掘。經考察,發現該武庫位於未央、長樂兩宮之間,東西長700餘米,南北寬300餘米,總面積為23萬平方米,四周有夯土建造的厚達15米的圍牆,宛若一座小城。在庫房中,存放著刀、劍、矛、戟、鏃和鎧甲等,大多為鐵製品[6]。洛陽武庫更是一個大型的軍械儲備基地,史稱「精兵所聚」[7]。王夫人曾向漢武帝請求將其子封到洛陽為王,而武帝以「洛陽有武庫、敖倉,當關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來,傳不為置王」,予以拒絕[8]。
漢代靠近北邊的郡國設有武庫。《漢書·成帝紀》:「(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立故河間王弟上郡庫令良為王。」注引如淳曰:「《漢官》北邊郡庫,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武庫令的品秩是六百石[9],在縣長之上,而上郡的庫令又是河間王弟,估計該武庫規模不小。又《漢書·武五子傳》:劉長為燕王旦命令群臣曰:「寡人賴先帝休德,獲奉北藩,親受明詔,職吏事,領庫兵,飭武備。」知燕國亦當有武庫。
漢代在內地各郡也設武庫。據記載,漢武帝時,南陽、楚、齊、燕趙之間,曾有「盜賊」攻城邑,「取庫兵」謀反[10];漢成帝時,潁川鐵官徒申屠聖、山陽鐵官徒蘇令、廣漢男子鄭躬、陳留男子樊並「盜庫兵」謀反[11];漢平帝時,陽陵任橫「盜庫兵」謀反[12];東漢時,因廣柔縣蠻夷反,蜀郡「發庫兵擊之。」[13]
近年出土於尹灣漢墓的《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是一部記錄漢成帝時期東海郡武庫所收藏兵器與軍車名目及數量的集簿。該集簿分兩部分:「乘輿兵車器」部分登載了58種軍械,共114693件;「庫兵車」部分登載了182種軍械,共23753794件。其中,劍、刀、矛等手執的兵器數量極大,如「劍九萬九千九百一」,「刀十五萬六千一百卅五」,「矛五萬一百七十八」等。除一般兵器外,集簿還登載了各種車具和軍車,如「車披具」、「沖車鐵鞮」、「沖車」、「戰車」、「輕車」、「將軍鼓車」、「將軍兵車」、「強弩車」、「連弩車」、「武剛連弩車」等。軍車的數量也不少,一種名目可達數百輛,如「兵口車六百七十七兩」,「輕車三百一乘」等[14]。